海娜小说网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 第六百七十八节 印度局势(3)
第六百七十八节 印度局势(3)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最新章节!
中国的棉纺织工业规模比英国更大,可是大多数棉纱是自产的,棉花可以进口,但棉纱大多自产,少部分进口,也主要来自于日本、朝鲜等工资低廉的国家,以及美洲等产棉的海外领地。
英属印度的棉花加工,主要是加工本地棉花,然而出口的更多是原棉,可现在农村地区十分混乱,否则农民也不至于涌入城市当难民了,农村秩序崩溃,导致棉花种植已经中断,加工当地棉花基本不可能。原料从印度河地区进口,本就是跟日本、朝鲜争夺了原料资源,棉花价格自然上涨,出口又是跟其他国家竞争,棉纱价格又下跌,在成本和售价两头挤压下,越生产,越亏损,资本家生产的积极性很低。
周固知道,根源就在于突然中断了对英国出口,而英国本是英属印度最大的市场。但恢复对英国出口,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战后,都很可能无法恢复。
重点得放在解决当地原料问题上,城市秩序好解决,农村秩序难解决,由于战争,由于饥荒,主要是战争造成的饥荒,让农村生产秩序崩溃。
现在中国登陆部队已经不局限于只占领沿海港口,战线已经推进到了腹地深处,整个本地治里、科钦以南的印度半岛,和中部的大土邦海德拉巴,都已经被占领。南路军正在北上进攻英属印度仅次于加尔各答的重镇马德拉斯(金奈),攻打中部最大的土邦海德拉巴。北方战线,度过印度河的主力部队,已经开始进攻加尔各答、拉贾普达那(有二十个独立的土邦政权)。
可以说进军速度是极快的,两军汇合,占领整个英属印度已经是旦夕之间。可进军速度越快,治安问题就越严重。
各种势力之复杂,远超周固经略曼尼普尔时候遇到的情况,那时候他就感到混乱不堪,那么一个小国,怎么能有那么多的民族,那么多种语言,那么多的仇恨和那么多的恩怨呢。
可现在跟印度一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这里的独立势力是以百为基础的,几百个土邦政权,几百个不同民族,几百种大小宗教、圣徒势力。有时候,周固甚至有些同情英国人,他们就是在这种地方维系了几百年的统治,但有时候他又恼恨英国,几百年的统治,大航海时代就开始在这里立足,但英国人竟然没有为解决这里的混乱做出任何努力。书同文、车同轨他们一点措施都没有采取!
周固不断的走访后方的乡村地区,形似之复杂超出了想象。有包税商统治下的穷的骨瘦如柴的印度农民,有英国商业资本经营的富得流油的超大农场,有实际上已经破产,却愣充体面人的小土邦王公,有富可敌国却吝啬无比的大土邦王公,有几百万自耕农,上千万自耕加租佃的佃农,还有数千万完全没有土地的雇佣。中国有的农业形势这里都有,中国没有的农业形势这里也有。
时刻陷于破产边缘的农民,被地主、殖民者榨干油水之后,奸商还会爬上来猛吸骨髓,破产边缘的农民,在他们看来不是一无是处,而是一个个肥羊,高利贷在这里流行。不借钱就无法生存的时候,即便是魔鬼的钱农民也敢借,借了没法还,只能卖儿卖女,人口买卖在这里完全公开化。
周固身在曼尼普尔执政,印度的消息他听的很多,英国殖民者吹嘘的那些功绩,他曾经也相信,比如他们吹了几百年的废除人询制度。可现在周固不信了,有这么多的罪孽,有这么多的不公,有这么多的苦难,有多少是殖民者造成的,相比他们带来的建设,他们造成的破坏难道不是更多?
可是周固在盛怒之下,却依然能保持理性,他还是跟那些英资大农场谈判,派人通知他们尽快恢复生产,如果缺乏资本,甚至可以介绍贷款给他们。如果不恢复生产,他们的土地将会被政府拍卖给愿意恢复生产的投资者。当然他们会得到拍卖到的资金,但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拍卖的价格会低到让人流泪。
英国大农场被迫招募工人,恢复耕种,农时已经误了。许多棉田荒废,那就改种大豆。实在无法开业,甚至暂时都找不到所有者的农场,政府直接接手,从非洲公司调来了一批又一批基层官员,他们组织农业生产是没问题的。
想尽一切办法恢复农村生产,在这个农业国家中,九成的就业来自于农业。恢复生产,意味着减少损失,更重要的是解决难民问题。农村无业雇佣找不到工作,就没有吃的,就会跑去城里。
所有的努力渐渐收到了成效,也有人的自我适应性,加上印度人极其强大的忍耐力,在没有发生让人担心的全面社会动乱之前,经济状况开始恢复,在开战五个月之后,占领区内大范围的饥荒渐渐结束。
英国殖民政府和私人公司经营的铁路,基本上都被拍卖给了非洲公司,他们统一管理这些零碎的铁路,修复损毁的路段,统一轨道标准。一个印度,竟然有十几种不同的轨道标准。东部跟西部的标准不一样,山区跟平原的标准不一样,平原是宽轨,山区是窄轨,窄轨跟窄轨之间的标准也不一样,有一米的,甚至只有70公分的,简直就是玩具火车。宽轨有两米的,也有一米八的。
现在除了个别山区之外,统一修正为两米轨距,轨距统一了,才能从中国调来机车,恢复运输。
非洲公司本就有管理铁路的丰富经验,甚至是全世界都为数不多的,拥有管理跨境铁路经验的公司。非洲公司除了在非洲一修建了大量铁路,还在印度领地上,从印度河到孟加拉修建了横穿整个印度的铁路,并且将铁路经过波斯延伸到了乌拉尔山脉,跟欧洲的铁路网都连通起来。
相比这些,管理一个国家的铁路网,就不值一提了。
将整个占领区铁路交给非洲公司无疑是最正确的,他们的工程师找到了最佳方案,为了最快速的恢复交通,他们先集中改造干线,支线先继续维持杂乱的标准。干线恢复了,然后再逐条逐条的修改支线铁路。轨距统一指挥,从公司领地内的铁路上,一辆机车甚至可以直接开到印度半岛南部。
交通的恢复,让农村地区的物资可以大量输送到城市里,输送到港口,然后出口。换取粮食等其他必需品,然后经港口,城市,最后返销农村。
交通,是解决饥荒的关键。
终于到了第六个月,印度西岸,南下北上的公司軍队已经汇合,英军仅剩下加尔各答、马德拉斯和孟买以及周边狭小地区,軍队数量已经下降到了五十万人,并且都被包围起来。
原本非洲公司预计,开战之后,英国人可以组织最多三百万大军的,他们在英属印度是有一套粗陋的兵役制的,一些退伍兵一直登记在案,时刻可以征召起来。但谁知道,英国人没有这个机会,普遍爆发的饥荒,打乱了行政关系。
孟买、马德拉斯和加尔各答,作为英印政府最重要的城市,加上他们知道一旦开战,是不可能掌握制海权的,所以这些年他们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要塞炮台,五十万人躲进这些防御工事中,强行进攻不但损失巨大,而且时间上来不及了。
皇太子给的半年之期只剩下了不到十天,十天显然不足以攻克这些顽固死守的英军。
周固明白这种情况,他没有命令日夜进攻,而是派人去跟英印守军联系,派出去的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除了非洲公司的正式代表,还有来自本地治里的天主教主教,来自海德拉巴的传教牧师,来自各个教派的领袖,以及英国、法国等欧洲商人,甚至还有被俘虏的英印政府官员。
让这些人去是向守军证明他们会得到良好的对待,正式代表则是去下达最后通牒的,告诉被包围在孤城中的英印軍队指挥官,他们有七十二小时,也就是三天时间考虑投降,一旦过了日期,公司将不再接受他们的投降。
同时周固向非洲公司保证,将试图说服皇太子,解除这个半年限制,并且希望让皇太子承认,非洲公司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任务,尽管没有完全消灭英军,但英军实际上已经战败,不过苟延残喘罢了。
如果不能说服皇太子,周固保证,如果有机会,他将会补偿非洲公司。
一个注定要当皇帝的皇太孙的信用,还是值得信赖的,而且非洲公司也更愿意跟周固打交道,如果皇太子的话,基本上不可能跟他们商议,而是直接给他们施压。
他们从皇太子身上,可以看到那种传统权术中,君王身上永远让人无法捉摸的气质。
但皇太孙周固就平和多了。
英印軍队很清楚大局已定,加上印度籍士兵坚守的信念确实不行,尽管这个过期不接受投降的霸道通牒,让英国人感到很不满,认为这很野蛮,但他们还是不敢挑战这种霸道,他们理智的选择了投降。
印度局势在五个月二十六天的时候,正式确定下来。
从1600年12月31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东印度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印度贸易特权开始,英国在印度长达两百多年的存在结束了。
在印度方向,英国也出局了!
不过印度的故事还没有结束,社会秩序还远没有恢复,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南北双方经济重新调整都用了五到八年时间。印度是一个十倍于美国南北双方的地区,要将这里的经济秩序,从混乱中重新恢复本就很难,而且是必须从旧的经济链条上打断,嫁接到一个新的经济系统中,难度何止十倍百倍。
周固刚刚结束战斗,就开始谋划印度恢复问题,他迅速向皇太子和皇帝上了一封奏折,要求在印度进行变法。
最大,也最富有勇气的改革内容是,他要在这里: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中国的棉纺织工业规模比英国更大,可是大多数棉纱是自产的,棉花可以进口,但棉纱大多自产,少部分进口,也主要来自于日本、朝鲜等工资低廉的国家,以及美洲等产棉的海外领地。
英属印度的棉花加工,主要是加工本地棉花,然而出口的更多是原棉,可现在农村地区十分混乱,否则农民也不至于涌入城市当难民了,农村秩序崩溃,导致棉花种植已经中断,加工当地棉花基本不可能。原料从印度河地区进口,本就是跟日本、朝鲜争夺了原料资源,棉花价格自然上涨,出口又是跟其他国家竞争,棉纱价格又下跌,在成本和售价两头挤压下,越生产,越亏损,资本家生产的积极性很低。
周固知道,根源就在于突然中断了对英国出口,而英国本是英属印度最大的市场。但恢复对英国出口,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战后,都很可能无法恢复。
重点得放在解决当地原料问题上,城市秩序好解决,农村秩序难解决,由于战争,由于饥荒,主要是战争造成的饥荒,让农村生产秩序崩溃。
现在中国登陆部队已经不局限于只占领沿海港口,战线已经推进到了腹地深处,整个本地治里、科钦以南的印度半岛,和中部的大土邦海德拉巴,都已经被占领。南路军正在北上进攻英属印度仅次于加尔各答的重镇马德拉斯(金奈),攻打中部最大的土邦海德拉巴。北方战线,度过印度河的主力部队,已经开始进攻加尔各答、拉贾普达那(有二十个独立的土邦政权)。
可以说进军速度是极快的,两军汇合,占领整个英属印度已经是旦夕之间。可进军速度越快,治安问题就越严重。
各种势力之复杂,远超周固经略曼尼普尔时候遇到的情况,那时候他就感到混乱不堪,那么一个小国,怎么能有那么多的民族,那么多种语言,那么多的仇恨和那么多的恩怨呢。
可现在跟印度一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这里的独立势力是以百为基础的,几百个土邦政权,几百个不同民族,几百种大小宗教、圣徒势力。有时候,周固甚至有些同情英国人,他们就是在这种地方维系了几百年的统治,但有时候他又恼恨英国,几百年的统治,大航海时代就开始在这里立足,但英国人竟然没有为解决这里的混乱做出任何努力。书同文、车同轨他们一点措施都没有采取!
周固不断的走访后方的乡村地区,形似之复杂超出了想象。有包税商统治下的穷的骨瘦如柴的印度农民,有英国商业资本经营的富得流油的超大农场,有实际上已经破产,却愣充体面人的小土邦王公,有富可敌国却吝啬无比的大土邦王公,有几百万自耕农,上千万自耕加租佃的佃农,还有数千万完全没有土地的雇佣。中国有的农业形势这里都有,中国没有的农业形势这里也有。
时刻陷于破产边缘的农民,被地主、殖民者榨干油水之后,奸商还会爬上来猛吸骨髓,破产边缘的农民,在他们看来不是一无是处,而是一个个肥羊,高利贷在这里流行。不借钱就无法生存的时候,即便是魔鬼的钱农民也敢借,借了没法还,只能卖儿卖女,人口买卖在这里完全公开化。
周固身在曼尼普尔执政,印度的消息他听的很多,英国殖民者吹嘘的那些功绩,他曾经也相信,比如他们吹了几百年的废除人询制度。可现在周固不信了,有这么多的罪孽,有这么多的不公,有这么多的苦难,有多少是殖民者造成的,相比他们带来的建设,他们造成的破坏难道不是更多?
可是周固在盛怒之下,却依然能保持理性,他还是跟那些英资大农场谈判,派人通知他们尽快恢复生产,如果缺乏资本,甚至可以介绍贷款给他们。如果不恢复生产,他们的土地将会被政府拍卖给愿意恢复生产的投资者。当然他们会得到拍卖到的资金,但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拍卖的价格会低到让人流泪。
英国大农场被迫招募工人,恢复耕种,农时已经误了。许多棉田荒废,那就改种大豆。实在无法开业,甚至暂时都找不到所有者的农场,政府直接接手,从非洲公司调来了一批又一批基层官员,他们组织农业生产是没问题的。
想尽一切办法恢复农村生产,在这个农业国家中,九成的就业来自于农业。恢复生产,意味着减少损失,更重要的是解决难民问题。农村无业雇佣找不到工作,就没有吃的,就会跑去城里。
所有的努力渐渐收到了成效,也有人的自我适应性,加上印度人极其强大的忍耐力,在没有发生让人担心的全面社会动乱之前,经济状况开始恢复,在开战五个月之后,占领区内大范围的饥荒渐渐结束。
英国殖民政府和私人公司经营的铁路,基本上都被拍卖给了非洲公司,他们统一管理这些零碎的铁路,修复损毁的路段,统一轨道标准。一个印度,竟然有十几种不同的轨道标准。东部跟西部的标准不一样,山区跟平原的标准不一样,平原是宽轨,山区是窄轨,窄轨跟窄轨之间的标准也不一样,有一米的,甚至只有70公分的,简直就是玩具火车。宽轨有两米的,也有一米八的。
现在除了个别山区之外,统一修正为两米轨距,轨距统一了,才能从中国调来机车,恢复运输。
非洲公司本就有管理铁路的丰富经验,甚至是全世界都为数不多的,拥有管理跨境铁路经验的公司。非洲公司除了在非洲一修建了大量铁路,还在印度领地上,从印度河到孟加拉修建了横穿整个印度的铁路,并且将铁路经过波斯延伸到了乌拉尔山脉,跟欧洲的铁路网都连通起来。
相比这些,管理一个国家的铁路网,就不值一提了。
将整个占领区铁路交给非洲公司无疑是最正确的,他们的工程师找到了最佳方案,为了最快速的恢复交通,他们先集中改造干线,支线先继续维持杂乱的标准。干线恢复了,然后再逐条逐条的修改支线铁路。轨距统一指挥,从公司领地内的铁路上,一辆机车甚至可以直接开到印度半岛南部。
交通的恢复,让农村地区的物资可以大量输送到城市里,输送到港口,然后出口。换取粮食等其他必需品,然后经港口,城市,最后返销农村。
交通,是解决饥荒的关键。
终于到了第六个月,印度西岸,南下北上的公司軍队已经汇合,英军仅剩下加尔各答、马德拉斯和孟买以及周边狭小地区,軍队数量已经下降到了五十万人,并且都被包围起来。
原本非洲公司预计,开战之后,英国人可以组织最多三百万大军的,他们在英属印度是有一套粗陋的兵役制的,一些退伍兵一直登记在案,时刻可以征召起来。但谁知道,英国人没有这个机会,普遍爆发的饥荒,打乱了行政关系。
孟买、马德拉斯和加尔各答,作为英印政府最重要的城市,加上他们知道一旦开战,是不可能掌握制海权的,所以这些年他们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要塞炮台,五十万人躲进这些防御工事中,强行进攻不但损失巨大,而且时间上来不及了。
皇太子给的半年之期只剩下了不到十天,十天显然不足以攻克这些顽固死守的英军。
周固明白这种情况,他没有命令日夜进攻,而是派人去跟英印守军联系,派出去的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除了非洲公司的正式代表,还有来自本地治里的天主教主教,来自海德拉巴的传教牧师,来自各个教派的领袖,以及英国、法国等欧洲商人,甚至还有被俘虏的英印政府官员。
让这些人去是向守军证明他们会得到良好的对待,正式代表则是去下达最后通牒的,告诉被包围在孤城中的英印軍队指挥官,他们有七十二小时,也就是三天时间考虑投降,一旦过了日期,公司将不再接受他们的投降。
同时周固向非洲公司保证,将试图说服皇太子,解除这个半年限制,并且希望让皇太子承认,非洲公司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任务,尽管没有完全消灭英军,但英军实际上已经战败,不过苟延残喘罢了。
如果不能说服皇太子,周固保证,如果有机会,他将会补偿非洲公司。
一个注定要当皇帝的皇太孙的信用,还是值得信赖的,而且非洲公司也更愿意跟周固打交道,如果皇太子的话,基本上不可能跟他们商议,而是直接给他们施压。
他们从皇太子身上,可以看到那种传统权术中,君王身上永远让人无法捉摸的气质。
但皇太孙周固就平和多了。
英印軍队很清楚大局已定,加上印度籍士兵坚守的信念确实不行,尽管这个过期不接受投降的霸道通牒,让英国人感到很不满,认为这很野蛮,但他们还是不敢挑战这种霸道,他们理智的选择了投降。
印度局势在五个月二十六天的时候,正式确定下来。
从1600年12月31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东印度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印度贸易特权开始,英国在印度长达两百多年的存在结束了。
在印度方向,英国也出局了!
不过印度的故事还没有结束,社会秩序还远没有恢复,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南北双方经济重新调整都用了五到八年时间。印度是一个十倍于美国南北双方的地区,要将这里的经济秩序,从混乱中重新恢复本就很难,而且是必须从旧的经济链条上打断,嫁接到一个新的经济系统中,难度何止十倍百倍。
周固刚刚结束战斗,就开始谋划印度恢复问题,他迅速向皇太子和皇帝上了一封奏折,要求在印度进行变法。
最大,也最富有勇气的改革内容是,他要在这里: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