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第一百五十一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汉侯最新章节!
景帝后元年, 六月
渔阳盐场走上正轨, 诸事交接完毕,赵嘉点齐军伍健仆, 踏上返程之路。
队伍出城时, 渔阳公主亲自来送。
南宫侯张生、太子舍人公孙贺、前临江王刘荣以及卫士丞张次公更出城五里, 至赵嘉再三拜谢, 方才停下脚步, 目送队伍行远。
之所以受到这等礼遇, 除了盐场的缘故,还有赵嘉提出的经济之法。
只不过,无论张生、刘荣还是公孙贺,在“对外贸易”的理解上都有点偏差。张次公更是直接, 理解成率军砸开国门,揍趴一切不服,以诸番邦养军, 反哺于国民, 所有问题都能解决。
“此法古已有之,其谓就食于敌。”
赵嘉很想解释, 这不是一锤子买卖, 而且剥削也不能这么直白,更不能竭泽而渔, 总要给点甜头。
奈何张次公就是如此耿直, 连张生、刘荣和公孙贺都认为言之有理。
赵嘉解释几回, 说得嘴皮子都干了, 对方始终坚定不移,还老神在在地拍了拍赵嘉的肩膀,表示“我懂,不用解释”。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赵嘉再解释都是无用。
头疼数日之后,明白几人的态度也代表了汉室绝大多数官员,估计几百年都改不了,干脆也放飞自我,再提起此事,直接当场点头:对,诸位说得都对,事情就该这么办。砸开番邦大门,就食于敌不算,地盘也要占下来。
反正阻止不了,那就采用另一种方式。
帝-国-铁-拳挥出,砸碎成渣,然后再和水手搓,搓圆捏扁全都随意。
至于史书会如何记载,反正录史的笔在汉朝手中,西域诸国乃至匈奴的历史都要到汉朝典籍中查找,最后怎么写,都是汉家史官说得算。
对于自己人,这些持笔的大佬应该会客气一点,至少春秋一下的……吧?
怀揣着各种念头,赵嘉踏上归家之路。
老兵和更卒十分警惕,沿途丝毫不敢放松。尤其是过代郡时,斥候先后派出三波,确保前方没有问题,才会加速行进。
之前设伏的匪徒,半月前已尽数归案。果真如斥候所言,不是匈奴,而是游荡在边界的一群亡命之徒,且有游侠混在其中。
落网后,这些人一口咬定,误以为赵嘉所部为商队,设伏是想打劫。
借口很是拙劣,别说擅长断案的大佬,连小吏都不会相信。然而,无论如何用刑,恶徒皆执一词,始终无人改口。
他们不说,不代表事情就此了结。
埋伏边郡官员,还是得公主召见,对朝廷有大用之人,不将事情查个水落石出,代郡上下没法交代,渔阳公主不会罢休,景帝也不会罢休。
为迫使贼人吐口,代郡太守向雁门太守求援,从郅都手下调来一名医匠和两名狱吏。
来人进到刑房,让小吏把皮鞭、棍棒一类的刑具都搬出去,在地上铺开木板,打开木箱,布包一滚,摆出大大小小十多把匕首。
医匠命人点燃炉火,当着众人的面熬煮汤药。
“可是-毒-药?”代郡决曹掾请教道。
“补药。”医匠抚过花白胡须,笑道,“这是最近才想出的法子。待会用刑时,万一熬不住,用汤药吊着,能再多割几刀。”
多割几刀?
看着铺开的刀具,决曹掾面露恍然,被吊起来的恶徒则是满脸铁青,继而变得煞白。
一切准备就绪,医匠选出一把巴掌长的小刀,笑呵呵地用布擦过,走到恶徒面前,和蔼道:“说吧,再不说就没机会了。”
恶徒直觉危险,却强撑着一口气,坚持不肯吐口。
医匠摇摇头,请狱吏帮忙,三人分别站好,挑选合适的部位,同时开始下刀。
剜肉之痛,远胜过皮鞭。
恶徒张开嘴,惨叫声瞬间拔高。
十多刀后,恶徒破嗓;三十刀后,汤药派上用场;五十刀后,恶徒终于挺不住,问什么说什么,只求速死,再不用受这份活罪。
代郡官员大开眼界。
自己审了数日,死活不开口的亡命之徒,到了医匠手中,不到两个时辰就接连开口。
最初一两个还要下刀,接下来的几个,看到同伙的惨状,当场两股战战,根本不需要用刑,连续都开始招供。
“多谢长者!”
代郡决曹掾诚心道谢,对医匠的手段赞不绝口。
医匠则是摆摆手,表明自己是从他处学得经验。比起发明此刑的沙陵县尉,实在不值得一提。
“沙陵县尉?”
“正是。”
医匠极其推崇赵嘉的才干,口若悬河,说得代郡众人肃然起敬。
“惜不能当面一晤。”决曹掾扼腕道。
“总有机会。”
在赵嘉不知道的情况下,经过医匠之口,他在代郡大佬面前很是刷了一回存在感。口口相传之下,名气直逼雁门太守郅都。
恶徒的口供很快整理成册,抄录之后,分别送往云中和渔阳。
不巧的是,口供送出时,赵嘉刚好在路上,没能第一时间知道要害自己的是谁。不过,随着渔阳公主遣人入长安,景帝下旨惩处代国相及两名朝官,幕-后-黑-手昭然若揭,再不是秘密。
灌夫所行皆出于私怨,“找死”不足以形容。事发之后,昔日好友尽数疏远,割袍断义也不在少数。
两名同被惩处的朝官,不涉及私怨,皆因利益而起。
他们盯上新盐制法,在云中郡内不好下手,知晓赵嘉出行,决定铤而走险。和灌夫合作,主要为分担风险,事发后还可以甩锅。
不承想,景帝对赵嘉的重视超出预期。
从渔阳送来的奏疏,不只有盐场进度,还有赵嘉提出,经南宫侯几人润色的经济之法。景帝看过之后,认为赵嘉年少有才,且不囿于现状,只要不长歪,可以补充进太子班底。
结果念头刚刚升起,就有人敢冒大不韪,险些打乱他的计划!
他都病成这样,保不准哪天就要去见先帝,这个时候主动冒头,找不自在,还想得好?
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以景帝的脾气,不怒则可,一旦震怒,势必有人要倒大霉。
历史上,直至汉武朝才犯法免官的灌夫,提前数年被天子问罪,罪名涉及到收受贿赂,豢养不法之徒,纵容族人渔夺百姓,侵牟良善,种种加起来,不杀头也要流放边地,终生不得返京。
庆幸灌夫不缺钱,输钱入官,官职和爵位都没了,好歹命保住,也没被罚为隶,仍保有庶人之身。
不过经此一事,灌夫被景帝和太子彻底厌恶,除非奇迹发生,否则再无晋身之路。
朝堂上没了势力,门下宾客做鸟兽散,昔日赫赫扬扬的灌氏和张氏,一夕间没落。
灌夫离开代国时,仅有一辆马车,一名老仆和三四名健仆。数日前还曾宴饮的同僚,竟无一人出面相送。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待他返回故里,会发现族中田亩大半被夺,早年间修筑的堤塘尽数被掘开。
灌氏和张氏一度横行乡里,如今跌落尘埃,曾被欺压的小吏和百姓正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数月时间内,两族人几乎不出门,出门就会被老者和妇人唾面。
灌夫事发后,代王第一时间向景帝上表,声泪俱下,阐明他对国相的所作所为全不知情。因有失查之责,他愿接受朝廷处罚,并在表书中暗示,他愿意以诸侯王身份上表,请朝廷重置献费。
代王如此识趣,景帝自然不会不给面子。当即派人前往代国,好生安慰代王,并且表示,既然决定上表,那就宜早不宜迟。
代王十分清楚,这份表书递上,他就成了出头鸟,站到各诸侯王的对立面。
无奈的是,话已经说出去,不做就得罪景帝。
衡量是得罪宗亲,还是得罪天子,代王很快有了决断。
诸侯王势力再大,汉朝之主终为天子。当年七国之兵够强,财力够胜吧,结果怎么样?还不是倒在朝廷大军面前。
越想越觉得自己站队正确,代王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在大朝会上表。
诸侯王中的小透明,干出一件绝不透明的事。
消息传到诸侯国,各诸侯王都有点看不明白,甚至目瞪口呆。代王这是吃错药了?明摆着得罪所有诸侯王,日子不打算过了?
然而,献费是高祖所定,如今虽名存实亡,到底没有正式废除。代王上表有理有据,还闹心地提到矿产之利。各诸侯王想反驳都找不到太好的切入点。
难道驳斥高祖之法?
这是嫌自己命太长,活得太自在了吧?
景帝接下表书,当朝褒奖代王。
其后派遣使者往各诸侯国,话说得委婉,目的却很直白:过往不咎,之前的献费,朝廷不会计较。从今年开始,该多少是多少,不能继续拖欠。也不能对百姓重复征税,否则法不容情。
此举无异于捅了马蜂窝。
各地的奏报飞入长安,景帝看过,不怒反笑,将奏疏递给刘彻,道:“仔细看,该怎么做,想好再告诉朕。”
“诺!”
代王揭开盖子,长安和诸侯王掰起腕子。
本该是风声鹤唳,严防七国之乱重演,景帝却一反常态,连日大酺,并许百姓酤酒,貌似早有应对之策,根本不在意诸侯王反叛。
消息传出,本还蠢蠢欲动的诸侯王意外安静下来。先前闹得最凶的几个,突然间偃旗息鼓,陆续上表,愿意按照高祖时的规矩,将献费送往长安。
这样的变化让许多人看不懂。
刘彻也有些不明白。询问景帝,景帝让他自己想。到长乐宫请安,窦太后提点两句,仍是让他自己琢磨。
傍晚回到宫内,见到捧着竹简、读得入神的陈娇,刘彻直接坐到几前,不用宫人服侍,自己倒了一盏温水,仰头一饮而尽。
“阿彻还在不解?”陈娇放下竹简,昏黄的灯光映在脸上,愈发显得娇艳无双。
“不甚明了。”刘彻皱眉,手指摩挲着漆盏。他一度抓到线索,答案近在咫尺,眼前却像蒙着薄纱,无法真正握在掌中。
“先前大母说,边郡送来奏报,有鲜卑部归降。”
“这事我晓得。”刘彻道,“草原生乱,匈奴欲屠鲜卑。”
“那阿彻是否想过,草原战事结束,匈奴会如何?”
鲜卑没有胜算。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他们都注定是匈奴的手下败将。
因为草原战乱,去岁匈奴没有南下,各别部也不见踪影。
战乱持续到今岁,以鲜卑的实力,估计撑不了多久。一旦草原乱局平息,匈奴势必会再次南下,而且发兵规模绝不会小。
天子病重,纵然是万般遮掩,也不会半点风声不漏。各诸侯王中,有曾经历过文帝朝,联系景帝反常的举动,自然能推测出大概。
想到某种可能,刘彻的表情变了。
会是他想的那样?
如果真是如此,父皇和大母的表现就全都能说得通了。
“我听大母说过,血脉同根,手足同源。”陈娇的声音很轻,却是字字句句,清晰传入刘彻耳中,进一步肯定了他的猜测。
“外有强敌虎视眈眈,纵是不睦,亦会压制下去。”
诸侯王再不满景帝,只要有点见识,就绝不会在这个时候生事。如果不管不顾,和长安闹起来,被匈奴抓住机会,就是万死不赎的罪人!
无论汉室诸侯是暴-虐-贪-婪,还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在对外的态度上,从来和朝廷保持一致。
说白了,汉室内部不和,也是打断胳膊连着筋。外边的敢起刺,想要趁机占便宜,信不信上一刻打出脑浆子,下一刻就刀口一致向外,砍得你生活不能自理!
景帝后元年, 六月
渔阳盐场走上正轨, 诸事交接完毕,赵嘉点齐军伍健仆, 踏上返程之路。
队伍出城时, 渔阳公主亲自来送。
南宫侯张生、太子舍人公孙贺、前临江王刘荣以及卫士丞张次公更出城五里, 至赵嘉再三拜谢, 方才停下脚步, 目送队伍行远。
之所以受到这等礼遇, 除了盐场的缘故,还有赵嘉提出的经济之法。
只不过,无论张生、刘荣还是公孙贺,在“对外贸易”的理解上都有点偏差。张次公更是直接, 理解成率军砸开国门,揍趴一切不服,以诸番邦养军, 反哺于国民, 所有问题都能解决。
“此法古已有之,其谓就食于敌。”
赵嘉很想解释, 这不是一锤子买卖, 而且剥削也不能这么直白,更不能竭泽而渔, 总要给点甜头。
奈何张次公就是如此耿直, 连张生、刘荣和公孙贺都认为言之有理。
赵嘉解释几回, 说得嘴皮子都干了, 对方始终坚定不移,还老神在在地拍了拍赵嘉的肩膀,表示“我懂,不用解释”。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赵嘉再解释都是无用。
头疼数日之后,明白几人的态度也代表了汉室绝大多数官员,估计几百年都改不了,干脆也放飞自我,再提起此事,直接当场点头:对,诸位说得都对,事情就该这么办。砸开番邦大门,就食于敌不算,地盘也要占下来。
反正阻止不了,那就采用另一种方式。
帝-国-铁-拳挥出,砸碎成渣,然后再和水手搓,搓圆捏扁全都随意。
至于史书会如何记载,反正录史的笔在汉朝手中,西域诸国乃至匈奴的历史都要到汉朝典籍中查找,最后怎么写,都是汉家史官说得算。
对于自己人,这些持笔的大佬应该会客气一点,至少春秋一下的……吧?
怀揣着各种念头,赵嘉踏上归家之路。
老兵和更卒十分警惕,沿途丝毫不敢放松。尤其是过代郡时,斥候先后派出三波,确保前方没有问题,才会加速行进。
之前设伏的匪徒,半月前已尽数归案。果真如斥候所言,不是匈奴,而是游荡在边界的一群亡命之徒,且有游侠混在其中。
落网后,这些人一口咬定,误以为赵嘉所部为商队,设伏是想打劫。
借口很是拙劣,别说擅长断案的大佬,连小吏都不会相信。然而,无论如何用刑,恶徒皆执一词,始终无人改口。
他们不说,不代表事情就此了结。
埋伏边郡官员,还是得公主召见,对朝廷有大用之人,不将事情查个水落石出,代郡上下没法交代,渔阳公主不会罢休,景帝也不会罢休。
为迫使贼人吐口,代郡太守向雁门太守求援,从郅都手下调来一名医匠和两名狱吏。
来人进到刑房,让小吏把皮鞭、棍棒一类的刑具都搬出去,在地上铺开木板,打开木箱,布包一滚,摆出大大小小十多把匕首。
医匠命人点燃炉火,当着众人的面熬煮汤药。
“可是-毒-药?”代郡决曹掾请教道。
“补药。”医匠抚过花白胡须,笑道,“这是最近才想出的法子。待会用刑时,万一熬不住,用汤药吊着,能再多割几刀。”
多割几刀?
看着铺开的刀具,决曹掾面露恍然,被吊起来的恶徒则是满脸铁青,继而变得煞白。
一切准备就绪,医匠选出一把巴掌长的小刀,笑呵呵地用布擦过,走到恶徒面前,和蔼道:“说吧,再不说就没机会了。”
恶徒直觉危险,却强撑着一口气,坚持不肯吐口。
医匠摇摇头,请狱吏帮忙,三人分别站好,挑选合适的部位,同时开始下刀。
剜肉之痛,远胜过皮鞭。
恶徒张开嘴,惨叫声瞬间拔高。
十多刀后,恶徒破嗓;三十刀后,汤药派上用场;五十刀后,恶徒终于挺不住,问什么说什么,只求速死,再不用受这份活罪。
代郡官员大开眼界。
自己审了数日,死活不开口的亡命之徒,到了医匠手中,不到两个时辰就接连开口。
最初一两个还要下刀,接下来的几个,看到同伙的惨状,当场两股战战,根本不需要用刑,连续都开始招供。
“多谢长者!”
代郡决曹掾诚心道谢,对医匠的手段赞不绝口。
医匠则是摆摆手,表明自己是从他处学得经验。比起发明此刑的沙陵县尉,实在不值得一提。
“沙陵县尉?”
“正是。”
医匠极其推崇赵嘉的才干,口若悬河,说得代郡众人肃然起敬。
“惜不能当面一晤。”决曹掾扼腕道。
“总有机会。”
在赵嘉不知道的情况下,经过医匠之口,他在代郡大佬面前很是刷了一回存在感。口口相传之下,名气直逼雁门太守郅都。
恶徒的口供很快整理成册,抄录之后,分别送往云中和渔阳。
不巧的是,口供送出时,赵嘉刚好在路上,没能第一时间知道要害自己的是谁。不过,随着渔阳公主遣人入长安,景帝下旨惩处代国相及两名朝官,幕-后-黑-手昭然若揭,再不是秘密。
灌夫所行皆出于私怨,“找死”不足以形容。事发之后,昔日好友尽数疏远,割袍断义也不在少数。
两名同被惩处的朝官,不涉及私怨,皆因利益而起。
他们盯上新盐制法,在云中郡内不好下手,知晓赵嘉出行,决定铤而走险。和灌夫合作,主要为分担风险,事发后还可以甩锅。
不承想,景帝对赵嘉的重视超出预期。
从渔阳送来的奏疏,不只有盐场进度,还有赵嘉提出,经南宫侯几人润色的经济之法。景帝看过之后,认为赵嘉年少有才,且不囿于现状,只要不长歪,可以补充进太子班底。
结果念头刚刚升起,就有人敢冒大不韪,险些打乱他的计划!
他都病成这样,保不准哪天就要去见先帝,这个时候主动冒头,找不自在,还想得好?
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以景帝的脾气,不怒则可,一旦震怒,势必有人要倒大霉。
历史上,直至汉武朝才犯法免官的灌夫,提前数年被天子问罪,罪名涉及到收受贿赂,豢养不法之徒,纵容族人渔夺百姓,侵牟良善,种种加起来,不杀头也要流放边地,终生不得返京。
庆幸灌夫不缺钱,输钱入官,官职和爵位都没了,好歹命保住,也没被罚为隶,仍保有庶人之身。
不过经此一事,灌夫被景帝和太子彻底厌恶,除非奇迹发生,否则再无晋身之路。
朝堂上没了势力,门下宾客做鸟兽散,昔日赫赫扬扬的灌氏和张氏,一夕间没落。
灌夫离开代国时,仅有一辆马车,一名老仆和三四名健仆。数日前还曾宴饮的同僚,竟无一人出面相送。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待他返回故里,会发现族中田亩大半被夺,早年间修筑的堤塘尽数被掘开。
灌氏和张氏一度横行乡里,如今跌落尘埃,曾被欺压的小吏和百姓正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数月时间内,两族人几乎不出门,出门就会被老者和妇人唾面。
灌夫事发后,代王第一时间向景帝上表,声泪俱下,阐明他对国相的所作所为全不知情。因有失查之责,他愿接受朝廷处罚,并在表书中暗示,他愿意以诸侯王身份上表,请朝廷重置献费。
代王如此识趣,景帝自然不会不给面子。当即派人前往代国,好生安慰代王,并且表示,既然决定上表,那就宜早不宜迟。
代王十分清楚,这份表书递上,他就成了出头鸟,站到各诸侯王的对立面。
无奈的是,话已经说出去,不做就得罪景帝。
衡量是得罪宗亲,还是得罪天子,代王很快有了决断。
诸侯王势力再大,汉朝之主终为天子。当年七国之兵够强,财力够胜吧,结果怎么样?还不是倒在朝廷大军面前。
越想越觉得自己站队正确,代王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在大朝会上表。
诸侯王中的小透明,干出一件绝不透明的事。
消息传到诸侯国,各诸侯王都有点看不明白,甚至目瞪口呆。代王这是吃错药了?明摆着得罪所有诸侯王,日子不打算过了?
然而,献费是高祖所定,如今虽名存实亡,到底没有正式废除。代王上表有理有据,还闹心地提到矿产之利。各诸侯王想反驳都找不到太好的切入点。
难道驳斥高祖之法?
这是嫌自己命太长,活得太自在了吧?
景帝接下表书,当朝褒奖代王。
其后派遣使者往各诸侯国,话说得委婉,目的却很直白:过往不咎,之前的献费,朝廷不会计较。从今年开始,该多少是多少,不能继续拖欠。也不能对百姓重复征税,否则法不容情。
此举无异于捅了马蜂窝。
各地的奏报飞入长安,景帝看过,不怒反笑,将奏疏递给刘彻,道:“仔细看,该怎么做,想好再告诉朕。”
“诺!”
代王揭开盖子,长安和诸侯王掰起腕子。
本该是风声鹤唳,严防七国之乱重演,景帝却一反常态,连日大酺,并许百姓酤酒,貌似早有应对之策,根本不在意诸侯王反叛。
消息传出,本还蠢蠢欲动的诸侯王意外安静下来。先前闹得最凶的几个,突然间偃旗息鼓,陆续上表,愿意按照高祖时的规矩,将献费送往长安。
这样的变化让许多人看不懂。
刘彻也有些不明白。询问景帝,景帝让他自己想。到长乐宫请安,窦太后提点两句,仍是让他自己琢磨。
傍晚回到宫内,见到捧着竹简、读得入神的陈娇,刘彻直接坐到几前,不用宫人服侍,自己倒了一盏温水,仰头一饮而尽。
“阿彻还在不解?”陈娇放下竹简,昏黄的灯光映在脸上,愈发显得娇艳无双。
“不甚明了。”刘彻皱眉,手指摩挲着漆盏。他一度抓到线索,答案近在咫尺,眼前却像蒙着薄纱,无法真正握在掌中。
“先前大母说,边郡送来奏报,有鲜卑部归降。”
“这事我晓得。”刘彻道,“草原生乱,匈奴欲屠鲜卑。”
“那阿彻是否想过,草原战事结束,匈奴会如何?”
鲜卑没有胜算。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他们都注定是匈奴的手下败将。
因为草原战乱,去岁匈奴没有南下,各别部也不见踪影。
战乱持续到今岁,以鲜卑的实力,估计撑不了多久。一旦草原乱局平息,匈奴势必会再次南下,而且发兵规模绝不会小。
天子病重,纵然是万般遮掩,也不会半点风声不漏。各诸侯王中,有曾经历过文帝朝,联系景帝反常的举动,自然能推测出大概。
想到某种可能,刘彻的表情变了。
会是他想的那样?
如果真是如此,父皇和大母的表现就全都能说得通了。
“我听大母说过,血脉同根,手足同源。”陈娇的声音很轻,却是字字句句,清晰传入刘彻耳中,进一步肯定了他的猜测。
“外有强敌虎视眈眈,纵是不睦,亦会压制下去。”
诸侯王再不满景帝,只要有点见识,就绝不会在这个时候生事。如果不管不顾,和长安闹起来,被匈奴抓住机会,就是万死不赎的罪人!
无论汉室诸侯是暴-虐-贪-婪,还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在对外的态度上,从来和朝廷保持一致。
说白了,汉室内部不和,也是打断胳膊连着筋。外边的敢起刺,想要趁机占便宜,信不信上一刻打出脑浆子,下一刻就刀口一致向外,砍得你生活不能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