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0 盛宴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红色精英最新章节!
政治场中的权斗也好,媾和也罢,大多数时候,都是不用互相拼个你死我活的,其主要手法还是“亮肌肉”,大家凑到一块,彼此展示一下肱二头肌,谁的鼓谁的硬,谁就有更大的发言权。
陆寒今天就是来亮肌肉的,他要通过这种方式展现自己的价值,让叶利钦看看,自己手里掌握的筹码,是否拥有与他谈判的资格。而当得到消息的叶利钦,亲自现身酒店门外,并屈尊降贵的走下台阶,与卡赞尼克热情握手的时候,事实便证明了陆寒的确拥有这个资格。
叶利钦与卡赞尼克在莫斯科酒店外的台阶上热情握手,这一画面被众多的记者拍了下来。这一张照片价值很高,它包含了太多的信息,其中最为直观、最容易被人联想到的,便是改革激进派两大势力的合流,
毫不客气的说,这一信息一旦被确认,必然会在整个苏联政坛引发一连串的震荡,其最直接的效果,便是其很可能促成整个改革激进派势力的全面联合。
不过,处在风暴核心中的卡赞尼克,显然还觉得这场震荡来的不够凶猛。他在与叶利钦洽谈整晚之后,与第二天上午,向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了一份声明书。就在这份声明书中,卡赞尼克宣布,他将放弃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的资格,并要求∵,将这一资格转让给“更加年富力强”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这个身份可以转让啊,很奇葩吧?事实上还真就这样)。
这条声明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一旦卡赞尼克的申请获得通过,在大会前两轮选举中惨遭淘汰的叶利钦,将直接进入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同时,这也意味着他将有资格参加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的选举。
没人知道在那个神秘的夜晚,卡赞尼克到底与叶利钦谈了些什么,当然,在只重视结果的政治圈子里,也没有人会去关心这类过程性的东西。人们只知道,濒临绝境的叶利钦触底反弹了,他不仅被选为最高苏维埃建设委员会主席,还进入了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同时,他还融合了改革激进派的两大政治势力,原本各自征战的改革激进派“官员派”与“学院派”,在他的大旗下结盟了。
这就像多米诺骨牌被推倒了第一张牌一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随之出现。
就在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第三轮投票开始前,同样出身学院派的哈斯布拉托夫,以及出身军方的鲁茨科伊,先后与叶利钦会面,仅有较为特殊的索布恰克以及担任着莫斯科市长职务的加夫里尔·波波夫被排除在改革激进派的合流之外。
索布恰克之所以被排除在合流之外,是因为他代表的是列宁格勒激进派势力,其与出身自莫斯科的叶利钦势力之间,虽然不存在水火不容的矛盾,但彼此的政见也存在极大异同。至于波波夫集团,这个老头以及他的继承者,现任莫斯科最高苏维埃主席的尤里·米哈伊罗维奇·卢日科夫,虽然同样属于改革激进派,但他们的改革诉求主要集中在政治方面,而在经济方面,他们同样反对过分激进的改革计划,尤其是所谓的“500天计划”。
几大改革激进派势力的合流,很快便在苏联政坛掀起了轩然大波,而在这其中,其引发的一个最直接事件,便是雷日科夫政府的彻底失效。
不出陆寒所料,在连番的会面之后,叶利钦与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等人,很快便结成了同盟,再加上有卡兹尼克的全力支持,叶利钦在莫斯科政坛的声势瞬间暴涨。政治圈子就是这样,永远都不乏墙头草一般的投机分子,在前两轮选举中的失利,曾使得叶利钦险些坠入谷底,落井下石的人比比皆是。可随着卡兹尼克那份声明的出现,再加上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等人的加入,叶利钦集团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便成了香饽饽。大批曾经攻讦他的人民代表,转身就成了他的拥趸,而一大批曾经反对他的人,却翻过脸来就成了他的坚定支持者。
进入五月初,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的第四次会议上,叶利钦突破戈尔巴乔夫设置的重重障碍,以极高的得票率,顺利接过卡兹尼克让出的名额,正式进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为苏联权力核心中的正式一员——这件事的意义极其重大,它不仅意味着改革激进派的势力暴涨,同时,还表明了以戈氏为首的中间派力量,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大局的把握,苏联的政治局面彻底失控。
改革激进派势力大增,叶利钦进入权力核心,但却还不足以控制全局;戈氏权威蒙受重创,失去对全局的把握;保守派势力偃旗息鼓,暂时退出“战事”。这些事实堆砌在一起,最终不难得出一个结果,那就是苏联的权力顶层进入了真空期,形成了一种畸形的“三权分立”局面。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权力,有其自身的逻辑。陆寒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权力结构类似于食物链,不管它分为多少层,总需要有人处在最顶端。过去,自从戈氏当政以来,整个苏联的绝大部分权柄,就几乎整个掌握在他手中,不管他把民主化的口号喊多响,国家的主要权力都是掌握在他手里,所以,戈氏就是这个权力食物链中的最顶层。可是现在呢?叶利钦竟然突破了戈氏的层层封堵,一举成为这个国家的实权人物,这自然也就意味着戈氏已经从权力食物链的最顶端,坠落下来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也伴随着一个权力转移的过程。
权力转移的过程,不一定会非常血腥,但肯定不会是悄无声息的。新生的掌权者希望扩大战果,进一步的击溃敌人,而旧有的掌权者,也定然不会心甘情愿的雌伏,他们必然会掀起一轮轮的反扑。这个规律是亘古不变的。
进入四月下旬,随着叶利钦在人民代表中的威望日益高企,感受到威胁的戈氏,做出了两手安排:首先,自然就是对改革激进派的打压,其次,就是运用迂回战术,巩固自己的权力。
对付如今的改革激进派,戈氏可以用到的方法并不多,效力更是可怜得很,因此,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巩固自身权力这一方面。
作为这一场大变革的真正推手,戈氏目前要巩固权力的,他所能采用的手段非常直接,那就是在国家制度上动手。因为宪法第六条的修改,苏共已经失去了其执政党的法理依据,而作为苏共的总书记,戈氏自然也失去了国家领导人的合法身份。不过幸好的是,在此前的苏联第一任总统选举中,戈氏获得胜选,尽管这个总统是由人民代表选出的,而不是普选选出的,可他总归是合法的。
如果在人民代表大会接下来的会议中,苏联能被确立为总统制的国家,那么,手握总统大权的戈氏,依旧有机会压制住代表议会中改革激进派力量的叶利钦。反之,若是苏联被确立为议会制的国家,那么作为总统的戈氏,将成为一个象征性的元首,手中的权力,也将被瓜分一空。
所以,在进入五月初之后,戈氏所代表的中间派力量,与主要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改革激进派,便围绕着国家制度的问题,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较量。
陆寒在莫斯科一直停留到六月初,在过去的整整一个月里,莫斯科权力核心的斗争可谓是变化多端,看上去云山雾罩的,让人头脑发蒙。
先是戈氏与保守派联合起来打压改革激进派,而随着戈氏竭力推动总统制,保守派很快又与他分道扬镳——就在戈氏就任苏联总统之后,各加盟共和国的总统选举也顺势展开。戈氏要拓展总统的权力,就等于要赋予各加盟共和国更大的自治权,从而催化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倾向,这自然会引来保守派的激烈反对。
其后,保守派选择了与改革激进派短期合作,但又因为经济改革的问题,使得双方的合作只停留于皮毛,始终无法深入,更无法对戈氏集团构成真正的威胁。
总而言之,整整数个月的时间里,这些掌握着国家大权的精英人物,半点实际的工作都没做,彼此间只顾着斗来斗去了,各类新闻媒体上,充斥着政治斗争的硝烟味。
而就在这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吵闹中,六月初,莫斯科、基辅、哈巴罗夫斯克等12个城市、州、边疆区,被选定为“500天计划”的试点地区,快速的私有制改革,将在这几个地区率先试行。不过,这个所谓的快速私有制改革计划,在莫斯科遭到了市长波波夫、市最高苏维埃主席卢日科夫等人的强烈反对,最终未能在莫斯科施行。但在基辅,在哈巴罗夫斯克等地,这项政策却在第一时间进入了实施程序。
同样也是在这一片吵闹中,威信倍受打击的雷日科夫政府向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提交了辞职申请,不过未能获得批准。
还是在这一片吵闹声里,陆寒回到了远东,对他来说,一场盛宴已经开局了。
政治场中的权斗也好,媾和也罢,大多数时候,都是不用互相拼个你死我活的,其主要手法还是“亮肌肉”,大家凑到一块,彼此展示一下肱二头肌,谁的鼓谁的硬,谁就有更大的发言权。
陆寒今天就是来亮肌肉的,他要通过这种方式展现自己的价值,让叶利钦看看,自己手里掌握的筹码,是否拥有与他谈判的资格。而当得到消息的叶利钦,亲自现身酒店门外,并屈尊降贵的走下台阶,与卡赞尼克热情握手的时候,事实便证明了陆寒的确拥有这个资格。
叶利钦与卡赞尼克在莫斯科酒店外的台阶上热情握手,这一画面被众多的记者拍了下来。这一张照片价值很高,它包含了太多的信息,其中最为直观、最容易被人联想到的,便是改革激进派两大势力的合流,
毫不客气的说,这一信息一旦被确认,必然会在整个苏联政坛引发一连串的震荡,其最直接的效果,便是其很可能促成整个改革激进派势力的全面联合。
不过,处在风暴核心中的卡赞尼克,显然还觉得这场震荡来的不够凶猛。他在与叶利钦洽谈整晚之后,与第二天上午,向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了一份声明书。就在这份声明书中,卡赞尼克宣布,他将放弃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的资格,并要求∵,将这一资格转让给“更加年富力强”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这个身份可以转让啊,很奇葩吧?事实上还真就这样)。
这条声明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一旦卡赞尼克的申请获得通过,在大会前两轮选举中惨遭淘汰的叶利钦,将直接进入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同时,这也意味着他将有资格参加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的选举。
没人知道在那个神秘的夜晚,卡赞尼克到底与叶利钦谈了些什么,当然,在只重视结果的政治圈子里,也没有人会去关心这类过程性的东西。人们只知道,濒临绝境的叶利钦触底反弹了,他不仅被选为最高苏维埃建设委员会主席,还进入了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同时,他还融合了改革激进派的两大政治势力,原本各自征战的改革激进派“官员派”与“学院派”,在他的大旗下结盟了。
这就像多米诺骨牌被推倒了第一张牌一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随之出现。
就在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第三轮投票开始前,同样出身学院派的哈斯布拉托夫,以及出身军方的鲁茨科伊,先后与叶利钦会面,仅有较为特殊的索布恰克以及担任着莫斯科市长职务的加夫里尔·波波夫被排除在改革激进派的合流之外。
索布恰克之所以被排除在合流之外,是因为他代表的是列宁格勒激进派势力,其与出身自莫斯科的叶利钦势力之间,虽然不存在水火不容的矛盾,但彼此的政见也存在极大异同。至于波波夫集团,这个老头以及他的继承者,现任莫斯科最高苏维埃主席的尤里·米哈伊罗维奇·卢日科夫,虽然同样属于改革激进派,但他们的改革诉求主要集中在政治方面,而在经济方面,他们同样反对过分激进的改革计划,尤其是所谓的“500天计划”。
几大改革激进派势力的合流,很快便在苏联政坛掀起了轩然大波,而在这其中,其引发的一个最直接事件,便是雷日科夫政府的彻底失效。
不出陆寒所料,在连番的会面之后,叶利钦与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等人,很快便结成了同盟,再加上有卡兹尼克的全力支持,叶利钦在莫斯科政坛的声势瞬间暴涨。政治圈子就是这样,永远都不乏墙头草一般的投机分子,在前两轮选举中的失利,曾使得叶利钦险些坠入谷底,落井下石的人比比皆是。可随着卡兹尼克那份声明的出现,再加上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等人的加入,叶利钦集团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便成了香饽饽。大批曾经攻讦他的人民代表,转身就成了他的拥趸,而一大批曾经反对他的人,却翻过脸来就成了他的坚定支持者。
进入五月初,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的第四次会议上,叶利钦突破戈尔巴乔夫设置的重重障碍,以极高的得票率,顺利接过卡兹尼克让出的名额,正式进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为苏联权力核心中的正式一员——这件事的意义极其重大,它不仅意味着改革激进派的势力暴涨,同时,还表明了以戈氏为首的中间派力量,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大局的把握,苏联的政治局面彻底失控。
改革激进派势力大增,叶利钦进入权力核心,但却还不足以控制全局;戈氏权威蒙受重创,失去对全局的把握;保守派势力偃旗息鼓,暂时退出“战事”。这些事实堆砌在一起,最终不难得出一个结果,那就是苏联的权力顶层进入了真空期,形成了一种畸形的“三权分立”局面。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权力,有其自身的逻辑。陆寒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权力结构类似于食物链,不管它分为多少层,总需要有人处在最顶端。过去,自从戈氏当政以来,整个苏联的绝大部分权柄,就几乎整个掌握在他手中,不管他把民主化的口号喊多响,国家的主要权力都是掌握在他手里,所以,戈氏就是这个权力食物链中的最顶层。可是现在呢?叶利钦竟然突破了戈氏的层层封堵,一举成为这个国家的实权人物,这自然也就意味着戈氏已经从权力食物链的最顶端,坠落下来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也伴随着一个权力转移的过程。
权力转移的过程,不一定会非常血腥,但肯定不会是悄无声息的。新生的掌权者希望扩大战果,进一步的击溃敌人,而旧有的掌权者,也定然不会心甘情愿的雌伏,他们必然会掀起一轮轮的反扑。这个规律是亘古不变的。
进入四月下旬,随着叶利钦在人民代表中的威望日益高企,感受到威胁的戈氏,做出了两手安排:首先,自然就是对改革激进派的打压,其次,就是运用迂回战术,巩固自己的权力。
对付如今的改革激进派,戈氏可以用到的方法并不多,效力更是可怜得很,因此,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巩固自身权力这一方面。
作为这一场大变革的真正推手,戈氏目前要巩固权力的,他所能采用的手段非常直接,那就是在国家制度上动手。因为宪法第六条的修改,苏共已经失去了其执政党的法理依据,而作为苏共的总书记,戈氏自然也失去了国家领导人的合法身份。不过幸好的是,在此前的苏联第一任总统选举中,戈氏获得胜选,尽管这个总统是由人民代表选出的,而不是普选选出的,可他总归是合法的。
如果在人民代表大会接下来的会议中,苏联能被确立为总统制的国家,那么,手握总统大权的戈氏,依旧有机会压制住代表议会中改革激进派力量的叶利钦。反之,若是苏联被确立为议会制的国家,那么作为总统的戈氏,将成为一个象征性的元首,手中的权力,也将被瓜分一空。
所以,在进入五月初之后,戈氏所代表的中间派力量,与主要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改革激进派,便围绕着国家制度的问题,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较量。
陆寒在莫斯科一直停留到六月初,在过去的整整一个月里,莫斯科权力核心的斗争可谓是变化多端,看上去云山雾罩的,让人头脑发蒙。
先是戈氏与保守派联合起来打压改革激进派,而随着戈氏竭力推动总统制,保守派很快又与他分道扬镳——就在戈氏就任苏联总统之后,各加盟共和国的总统选举也顺势展开。戈氏要拓展总统的权力,就等于要赋予各加盟共和国更大的自治权,从而催化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倾向,这自然会引来保守派的激烈反对。
其后,保守派选择了与改革激进派短期合作,但又因为经济改革的问题,使得双方的合作只停留于皮毛,始终无法深入,更无法对戈氏集团构成真正的威胁。
总而言之,整整数个月的时间里,这些掌握着国家大权的精英人物,半点实际的工作都没做,彼此间只顾着斗来斗去了,各类新闻媒体上,充斥着政治斗争的硝烟味。
而就在这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吵闹中,六月初,莫斯科、基辅、哈巴罗夫斯克等12个城市、州、边疆区,被选定为“500天计划”的试点地区,快速的私有制改革,将在这几个地区率先试行。不过,这个所谓的快速私有制改革计划,在莫斯科遭到了市长波波夫、市最高苏维埃主席卢日科夫等人的强烈反对,最终未能在莫斯科施行。但在基辅,在哈巴罗夫斯克等地,这项政策却在第一时间进入了实施程序。
同样也是在这一片吵闹中,威信倍受打击的雷日科夫政府向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提交了辞职申请,不过未能获得批准。
还是在这一片吵闹声里,陆寒回到了远东,对他来说,一场盛宴已经开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