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步步惊心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百工匠心最新章节!
“入炉!”
鲁善工拿起上完秘色釉的茶具,小心翼翼放进烤花炉,正好分两层放下,一切准备就绪,深吸口气,成败在此一举。
放入上好松柴,选取最好品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反正就这一炉,成本根本不用考虑。
点火!
从扒火眼观察火焰颜色,用电子温度仪时时监控炉内温度,旁边还随时准备着鼓风机和氧气,关键时刻就能用上。
要说高科技也是有不少用处,最方便就是能监控温度,以前这是资深把桩师傅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已经可以通过高科技实现。
当然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特别是烧窑,千变万化,成败只在一念之间。晚三分钟就可能前功尽弃,所以经验还是最重要。
对于鲁善工来说,有高科技辅助的话,就能弥补经验上的不足。善工堂只出精品,数量少,品质高,所以可以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尽量完美。
“终于稳定住!”
鲁善工看着红色火苗,把鼓风机对着进风口调整好距离和强度,慢慢站起身,长出口气,第一步完成,剩下就是稳定输出,等待最后熄火。
这是自己第一次从头到尾尝试烧小窑瓷器,鲁善工来到桌前,专门给风火仙师上香,保佑一切顺利。
这不是迷信,景德镇的工匠,尤其是与瓷器打交道的人喜欢用一个词——气氛,这个词神神秘秘,用唐明的话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在烧窑过程中,无论是天气、火候、窑温、火焰颜色、甚至地点等等说不清的各种因素,都包涵在气氛二字之中。
当年乾隆皇帝将景德镇建窑的所有材料包括泥土、工匠、瓷土都搬到京城,死活烧不出好瓷器,研究几年也没有头绪,最后只能放弃。
就好像铁棍山药,岛国人一直想弄到本土养殖,高价研究好几年,甚至连土壤都原封不动空运回国,结果呢?
屁都长不出来!
天法地,地法人,人法自然。离开这一亩三分地,您还真玩不转!
后来跟唐明聊天,他见过各种因为小细节没有注意,导致满盘皆输的悲催案例。最离奇的是某家的烧出一窑烂瓷片,原因竟然是关窑门时忘记一把钢卷尺在窑中!
钢铁受不了那么高的温度,于是炸了,像是多米诺骨排,所有的瓷一起粉身碎骨,血本无归。
更有防不胜防的事,一家人做的缸由于缸壁里有气泡,而做坯的工人又粗心没发现,于是烧热后气体膨胀引起炸坯,炸的坯又炸坏摆在它附近的坯,于是一片狼籍,开窑后就是一大堆碎瓷片。
老爷子开玩笑说,十几个小时后开窑,所有送瓷器来烧的人都围在推出的窑车周围,急不可耐地找自己的东西,那情境,那心情,就像是产房外面等待婆娘生孩子的一群傻老爷们。
小窑还好,毕竟数量少,一个人能全部顶下来。换成大龙窑,温度高达1300多度,熄火后逐渐开火眼通风,每一步如履薄冰,所有人战战兢兢。
主要是防止温度骤降造成釉面炸裂,开窑门,由上而下把泥砖扒开。降温过程因天气而定,大概需要50-65小时。
唐家葫芦窑还好一些,烧窑从点火到熄火,一般需要36个小时左右。完成一次窑,需要28人的相互协作配合。
熄火时按照打天眼、抽炉条、打窑门、提闸板先后顺序进行。按照一般规律,为加快烧窑次数,特别是在烧成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要提高烧成效率,一般都要采用人工手段降温,也就是用鼓风机。
唐家为使窑内瓷器不“犯惊”,绝对禁止熄火后立即使用鼓风机,要在自然阴凉12小时以后才能开窑。
离火膛最近的大肚,温度最高,能到1320度,这里的瓷器都是VIP中P,比如祭红、郎红、官窑白胎、天青、钧花等。
大肚之后是小肚,温度略低,1300度,烧精品青花、釉里红、美人醉、各色青釉;
然后是低温区,到1260度,叫想理或者灰可区,属于散座,烧低档瓷和低温颜色釉,比如浇黄、松石绿。
每次打开窑门,顺着往里走,每步都很惊喜!越往后越刺激,谁也不知道能烧出来什么精品,甚至窑变出极品。
回想起上次亲眼看唐明往窑口吐痰的情景,深吸口气,憋出一大口浓痰,必须是痰,口水都不行。因为只有痰在蒸发时会变成跳动的水珠,才能根据其高度判断窑温。
景德镇的柴瓷比是2.5,就是制一吨瓷,要烧掉二吨半松柴,过去有句老话:一里窑,十里渣,指一座窑会烧光十里森林,再铺满灰渣。
当年唐明六七岁的时候,最喜欢等着盼着瓷器厂烧窑熄火,因为可以捡煤渣。它们会混杂在炉坑里的废渣中,通过拣选可挑选出再燃烧利用的煤渣。
早期为照顾家庭困难的职工,由厂里或车间安排家属工捡煤渣,捡到的煤渣自由出售,既可以卖给厂里的食堂,也可以卖给其他人。
捡好的煤渣用瓷器篮装好,最开始卖三毛一篮,后来逐渐涨价。最后干脆直接开放,谁都能来捡,当地很多小孩子都跑来捡,一小篮子就能花两毛钱,够买好多糖葫芦。
鲁善工坐在烤花炉前面,十分钟就要检查一次,不敢有丝毫懈怠。有些紧张,毕竟是第一次烧窑,跟修复不同,都是高温操作,稍有偏差就会失败。
这次玲珑瓷每种材料都是精品,成本不说,很多有价无市,要不是托关系,很难买的到。
加上昨天的超常发挥,从拉坯到利坯,才弄出来六个杯子。按照百分之二十失败率,能成四个就算谢天谢地,下一步还要挑战更有难度的雕花,哎,真不知道最后能成功几个?
看着烤花炉,鲁善工长叹口气,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古流芳百世的精品寥寥无几,除去天时地利人和,还有工匠的自我追求。但凡名匠,宁可十年磨一剑,也不愿意让残次品砸自己的招牌。
步步惊心啊!
都是强迫症啊!
“入炉!”
鲁善工拿起上完秘色釉的茶具,小心翼翼放进烤花炉,正好分两层放下,一切准备就绪,深吸口气,成败在此一举。
放入上好松柴,选取最好品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反正就这一炉,成本根本不用考虑。
点火!
从扒火眼观察火焰颜色,用电子温度仪时时监控炉内温度,旁边还随时准备着鼓风机和氧气,关键时刻就能用上。
要说高科技也是有不少用处,最方便就是能监控温度,以前这是资深把桩师傅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已经可以通过高科技实现。
当然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特别是烧窑,千变万化,成败只在一念之间。晚三分钟就可能前功尽弃,所以经验还是最重要。
对于鲁善工来说,有高科技辅助的话,就能弥补经验上的不足。善工堂只出精品,数量少,品质高,所以可以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尽量完美。
“终于稳定住!”
鲁善工看着红色火苗,把鼓风机对着进风口调整好距离和强度,慢慢站起身,长出口气,第一步完成,剩下就是稳定输出,等待最后熄火。
这是自己第一次从头到尾尝试烧小窑瓷器,鲁善工来到桌前,专门给风火仙师上香,保佑一切顺利。
这不是迷信,景德镇的工匠,尤其是与瓷器打交道的人喜欢用一个词——气氛,这个词神神秘秘,用唐明的话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在烧窑过程中,无论是天气、火候、窑温、火焰颜色、甚至地点等等说不清的各种因素,都包涵在气氛二字之中。
当年乾隆皇帝将景德镇建窑的所有材料包括泥土、工匠、瓷土都搬到京城,死活烧不出好瓷器,研究几年也没有头绪,最后只能放弃。
就好像铁棍山药,岛国人一直想弄到本土养殖,高价研究好几年,甚至连土壤都原封不动空运回国,结果呢?
屁都长不出来!
天法地,地法人,人法自然。离开这一亩三分地,您还真玩不转!
后来跟唐明聊天,他见过各种因为小细节没有注意,导致满盘皆输的悲催案例。最离奇的是某家的烧出一窑烂瓷片,原因竟然是关窑门时忘记一把钢卷尺在窑中!
钢铁受不了那么高的温度,于是炸了,像是多米诺骨排,所有的瓷一起粉身碎骨,血本无归。
更有防不胜防的事,一家人做的缸由于缸壁里有气泡,而做坯的工人又粗心没发现,于是烧热后气体膨胀引起炸坯,炸的坯又炸坏摆在它附近的坯,于是一片狼籍,开窑后就是一大堆碎瓷片。
老爷子开玩笑说,十几个小时后开窑,所有送瓷器来烧的人都围在推出的窑车周围,急不可耐地找自己的东西,那情境,那心情,就像是产房外面等待婆娘生孩子的一群傻老爷们。
小窑还好,毕竟数量少,一个人能全部顶下来。换成大龙窑,温度高达1300多度,熄火后逐渐开火眼通风,每一步如履薄冰,所有人战战兢兢。
主要是防止温度骤降造成釉面炸裂,开窑门,由上而下把泥砖扒开。降温过程因天气而定,大概需要50-65小时。
唐家葫芦窑还好一些,烧窑从点火到熄火,一般需要36个小时左右。完成一次窑,需要28人的相互协作配合。
熄火时按照打天眼、抽炉条、打窑门、提闸板先后顺序进行。按照一般规律,为加快烧窑次数,特别是在烧成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要提高烧成效率,一般都要采用人工手段降温,也就是用鼓风机。
唐家为使窑内瓷器不“犯惊”,绝对禁止熄火后立即使用鼓风机,要在自然阴凉12小时以后才能开窑。
离火膛最近的大肚,温度最高,能到1320度,这里的瓷器都是VIP中P,比如祭红、郎红、官窑白胎、天青、钧花等。
大肚之后是小肚,温度略低,1300度,烧精品青花、釉里红、美人醉、各色青釉;
然后是低温区,到1260度,叫想理或者灰可区,属于散座,烧低档瓷和低温颜色釉,比如浇黄、松石绿。
每次打开窑门,顺着往里走,每步都很惊喜!越往后越刺激,谁也不知道能烧出来什么精品,甚至窑变出极品。
回想起上次亲眼看唐明往窑口吐痰的情景,深吸口气,憋出一大口浓痰,必须是痰,口水都不行。因为只有痰在蒸发时会变成跳动的水珠,才能根据其高度判断窑温。
景德镇的柴瓷比是2.5,就是制一吨瓷,要烧掉二吨半松柴,过去有句老话:一里窑,十里渣,指一座窑会烧光十里森林,再铺满灰渣。
当年唐明六七岁的时候,最喜欢等着盼着瓷器厂烧窑熄火,因为可以捡煤渣。它们会混杂在炉坑里的废渣中,通过拣选可挑选出再燃烧利用的煤渣。
早期为照顾家庭困难的职工,由厂里或车间安排家属工捡煤渣,捡到的煤渣自由出售,既可以卖给厂里的食堂,也可以卖给其他人。
捡好的煤渣用瓷器篮装好,最开始卖三毛一篮,后来逐渐涨价。最后干脆直接开放,谁都能来捡,当地很多小孩子都跑来捡,一小篮子就能花两毛钱,够买好多糖葫芦。
鲁善工坐在烤花炉前面,十分钟就要检查一次,不敢有丝毫懈怠。有些紧张,毕竟是第一次烧窑,跟修复不同,都是高温操作,稍有偏差就会失败。
这次玲珑瓷每种材料都是精品,成本不说,很多有价无市,要不是托关系,很难买的到。
加上昨天的超常发挥,从拉坯到利坯,才弄出来六个杯子。按照百分之二十失败率,能成四个就算谢天谢地,下一步还要挑战更有难度的雕花,哎,真不知道最后能成功几个?
看着烤花炉,鲁善工长叹口气,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古流芳百世的精品寥寥无几,除去天时地利人和,还有工匠的自我追求。但凡名匠,宁可十年磨一剑,也不愿意让残次品砸自己的招牌。
步步惊心啊!
都是强迫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