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大院 第四章19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省委大院最新章节!
王一鸣想想,弟弟讲的也有道理,于是也就想方设法的攒了些钱,一年下来,他就为自己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星期天和于艳梅,经常骑着自行车,逛街或者上公园。
第二年,于艳梅也参加了工作,被分配到省财经学校当老师,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很快日子就好过多了。半年下来,他就又攒够了钱,为自己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明晃晃的,戴在手上,时不时的抬起手,看看时间,显得格外的带劲。
弟弟二虎也大学毕业了,根据分配方案,他们这批学生,都是哪里来哪里去。二虎先是被分回了老家的地级市里,但出于照顾家庭的需要,也为了在农忙的时候,回家帮助父母干干农活,二虎主动提出,分回县城里。按他的成绩,他被分配到县城的城关镇中学,教初中的语文,对这个工作,他也很满意。县城离乡下的老家,也就是二十多公里,骑上自行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星期天就可以回家去了,帮父母照顾农田。学校里给他分了一间宿舍,他还可以时不时的到县高中,看一下正在读高中的四凤。
三妮去年参加了高考,却非常不顺利。她学的是文科,但成绩出来后,离分数线还差八十多分。父母本想让她到学校再复读一年,明年再试一试。但三妮说,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一背书就脑子疼,对复读一点信心也没有。别到最后,钱也花了,庄稼活也耽误了,一头也没有得到一头。家里的地多,活重,两个哥哥又都不在家,干脆自己下学,帮助父母做农活,也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闺女硬不想读书了,做父母的,也没有办法,只好随了她,让她在家里,帮助干农活,夏天割麦子,太阳毒辣辣的,把身上的皮肤都晒开裂了,整个脸上,都蜕了一层皮,皮肤先是变红,后是变黑,变粗。
等春节回家过年的时候,王一鸣看到妹妹三妮,像是换了个人一样,十八九岁的大姑娘,腰也变粗了,身子也强壮了,胳臂也粗的像个男人了,走起路来,腾腾的踏着地,像是能把地面跺出一个窟窿。原来细皮嫩肉的学生妹,现在已经有点农家妇女的味道了。
王一鸣知道,这都是超负荷的体力劳动的结果。那个时候,农村实行了五六年的分田大包干,大集体时代的农业机械化,已经荡然无存了。一家一家的田地,都成了皮带。因为农村的土地一块一块的情况不一样,有的地势高,有的地势低;有的土壤肥沃,有的贫瘠;有的利于灌溉,有的利于排涝。所以在分地的时候,颇费周折。精明的庄稼人不愿意自己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在分地的时候,都是平均分配,各家各户,都是旱地也有,水田也有,一户户,都是一条条的,像是长长的皮带。这样的土地模块,根本就没办法进行机械化的耕作,所以几乎一夜之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中国农民又回归到几乎刀耕火种的年代,重复着古老的耕作模式。
原来在生产队大集体的时代,每到耕田犁地的时候,公社里的东方红大型手扶拖拉机,一辆一辆,就会出现在那一望无际的田地上,烟筒里突突的冒着黑烟,机器声轰鸣着,像是一个旷古未有的大力士,一趟下来,就把土地掀了个底朝天。
现在却没有了什么用场,原来的大宝贝,突然成了谁也不待见的东西,停在了仓库里,先是腐蚀,生锈,然后是年久失修,谁也不再用心看护,一天一天,就被那些贪小便宜的人,拆去卖了废铁。
农村几十年建设的农田水利设施,那些水泥干渠,排水沟,也被那些爱贪便宜的乡民,为了扩大自己承包地的面积,多种一行或者两行庄稼,人为的破坏掉了,整个农村,成了一个个家庭单打独斗的生产单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干活的积极性是无可置疑的提高了,但农村劳动的艰巨性,繁重性,却把二十世纪的中国农民,推回到遥远的过去,他们要完全依靠人力,从自然手里讨食吃。
割麦的季节,是王一鸣家里农活最繁重的时候。天还没有亮,父亲已经起床了,拿出家里的一把把镰刀,在磨刀石上一遍一遍,磨了个够。磨完之后,父亲用手指轻轻的放在刀口上,感受一下锋利的程度。然后是整理家里的架子车,绳索之类的东西。
这个时候,母亲已经把早饭做好了。简单的吃了些馒头,咸菜,为了增加体力,母亲特意煮了一大盆的咸鸡蛋、咸鸭蛋,让每个人都放开肚皮,随便吃。然后拿起水壶,就组织全家人,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就下地了。
这个时候,地里的麦子上,还有很多的露水,一家人男男女女,就开始蹲下身子,站成一排,挥舞着手中的镰刀,一把一把的,把麦子割下来,朝一个方向放好,以便于装运。等东方的太阳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割下的麦子可以装满一辆车子了,父亲就开始放下手中的镰刀,派一个孩子扶着车子,往上面装车。装了满满一大车,沉甸甸的麦穗显示了自己的份量,把车轱辘压得深深的陷进了松软的土地里。这个时候,最繁重的拉车的任务到来了。
一车车的麦穗要驮运出地里,在地头还好,三两个人一推,就可以出去了。但随着离路越来越远,有的地块,有上百米长。几个人一口气,还无法把一大车麦子,拉出地里。这个时候,就需要牛来帮忙了。父亲会把家里的牛牵出来,套上驾辕,把一个铁钩套在车的滚轴上,借助牛的力量,才可以把整个车子从地里拉出来。所以家家户户,在农民的家里,耕牛都成了最重要的宝贝,是农民最大的家当。一头健壮的耕牛,就价值上千元,甚至有些长的好的母牛,能够每年下崽,有的竟然价值几千元,简直成了农民的命根子。有的农民怕自己的耕牛被盗牛贼偷去,就是睡觉的时候,也把自己的耕牛拴在自己的床前,简直成了牛最好的伙伴,同吃同住同劳动,夏天那牛粪的味道和到处乱飞的苍蝇、牛虻,叮人一口就是一个大疙瘩,这样的痛苦,农民也都忍受了。为了保住自己的耕牛,这是一人家来年能够吃上饭的保证。
太阳渐渐出来了,六月的天气,过了十点钟,已经是骄阳似火。尤其是这小麦地里,蹲在那里,四面都是密不透风的麦墙,一丝风也没有,让人很快就汗流浃背,上衣湿透后,留下一层层的盐碱。到了中午,太阳就在头顶悬着,像是一个倒扣的大火盆,晒的人简直是受不了。胳臂也蜕皮了,脖子里也开始起痱子了,像王一鸣这样的学生,常年没有干惯农活,偶然干一次,实在是受不了。
王一鸣想想,弟弟讲的也有道理,于是也就想方设法的攒了些钱,一年下来,他就为自己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星期天和于艳梅,经常骑着自行车,逛街或者上公园。
第二年,于艳梅也参加了工作,被分配到省财经学校当老师,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很快日子就好过多了。半年下来,他就又攒够了钱,为自己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明晃晃的,戴在手上,时不时的抬起手,看看时间,显得格外的带劲。
弟弟二虎也大学毕业了,根据分配方案,他们这批学生,都是哪里来哪里去。二虎先是被分回了老家的地级市里,但出于照顾家庭的需要,也为了在农忙的时候,回家帮助父母干干农活,二虎主动提出,分回县城里。按他的成绩,他被分配到县城的城关镇中学,教初中的语文,对这个工作,他也很满意。县城离乡下的老家,也就是二十多公里,骑上自行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星期天就可以回家去了,帮父母照顾农田。学校里给他分了一间宿舍,他还可以时不时的到县高中,看一下正在读高中的四凤。
三妮去年参加了高考,却非常不顺利。她学的是文科,但成绩出来后,离分数线还差八十多分。父母本想让她到学校再复读一年,明年再试一试。但三妮说,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一背书就脑子疼,对复读一点信心也没有。别到最后,钱也花了,庄稼活也耽误了,一头也没有得到一头。家里的地多,活重,两个哥哥又都不在家,干脆自己下学,帮助父母做农活,也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闺女硬不想读书了,做父母的,也没有办法,只好随了她,让她在家里,帮助干农活,夏天割麦子,太阳毒辣辣的,把身上的皮肤都晒开裂了,整个脸上,都蜕了一层皮,皮肤先是变红,后是变黑,变粗。
等春节回家过年的时候,王一鸣看到妹妹三妮,像是换了个人一样,十八九岁的大姑娘,腰也变粗了,身子也强壮了,胳臂也粗的像个男人了,走起路来,腾腾的踏着地,像是能把地面跺出一个窟窿。原来细皮嫩肉的学生妹,现在已经有点农家妇女的味道了。
王一鸣知道,这都是超负荷的体力劳动的结果。那个时候,农村实行了五六年的分田大包干,大集体时代的农业机械化,已经荡然无存了。一家一家的田地,都成了皮带。因为农村的土地一块一块的情况不一样,有的地势高,有的地势低;有的土壤肥沃,有的贫瘠;有的利于灌溉,有的利于排涝。所以在分地的时候,颇费周折。精明的庄稼人不愿意自己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在分地的时候,都是平均分配,各家各户,都是旱地也有,水田也有,一户户,都是一条条的,像是长长的皮带。这样的土地模块,根本就没办法进行机械化的耕作,所以几乎一夜之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中国农民又回归到几乎刀耕火种的年代,重复着古老的耕作模式。
原来在生产队大集体的时代,每到耕田犁地的时候,公社里的东方红大型手扶拖拉机,一辆一辆,就会出现在那一望无际的田地上,烟筒里突突的冒着黑烟,机器声轰鸣着,像是一个旷古未有的大力士,一趟下来,就把土地掀了个底朝天。
现在却没有了什么用场,原来的大宝贝,突然成了谁也不待见的东西,停在了仓库里,先是腐蚀,生锈,然后是年久失修,谁也不再用心看护,一天一天,就被那些贪小便宜的人,拆去卖了废铁。
农村几十年建设的农田水利设施,那些水泥干渠,排水沟,也被那些爱贪便宜的乡民,为了扩大自己承包地的面积,多种一行或者两行庄稼,人为的破坏掉了,整个农村,成了一个个家庭单打独斗的生产单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干活的积极性是无可置疑的提高了,但农村劳动的艰巨性,繁重性,却把二十世纪的中国农民,推回到遥远的过去,他们要完全依靠人力,从自然手里讨食吃。
割麦的季节,是王一鸣家里农活最繁重的时候。天还没有亮,父亲已经起床了,拿出家里的一把把镰刀,在磨刀石上一遍一遍,磨了个够。磨完之后,父亲用手指轻轻的放在刀口上,感受一下锋利的程度。然后是整理家里的架子车,绳索之类的东西。
这个时候,母亲已经把早饭做好了。简单的吃了些馒头,咸菜,为了增加体力,母亲特意煮了一大盆的咸鸡蛋、咸鸭蛋,让每个人都放开肚皮,随便吃。然后拿起水壶,就组织全家人,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就下地了。
这个时候,地里的麦子上,还有很多的露水,一家人男男女女,就开始蹲下身子,站成一排,挥舞着手中的镰刀,一把一把的,把麦子割下来,朝一个方向放好,以便于装运。等东方的太阳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割下的麦子可以装满一辆车子了,父亲就开始放下手中的镰刀,派一个孩子扶着车子,往上面装车。装了满满一大车,沉甸甸的麦穗显示了自己的份量,把车轱辘压得深深的陷进了松软的土地里。这个时候,最繁重的拉车的任务到来了。
一车车的麦穗要驮运出地里,在地头还好,三两个人一推,就可以出去了。但随着离路越来越远,有的地块,有上百米长。几个人一口气,还无法把一大车麦子,拉出地里。这个时候,就需要牛来帮忙了。父亲会把家里的牛牵出来,套上驾辕,把一个铁钩套在车的滚轴上,借助牛的力量,才可以把整个车子从地里拉出来。所以家家户户,在农民的家里,耕牛都成了最重要的宝贝,是农民最大的家当。一头健壮的耕牛,就价值上千元,甚至有些长的好的母牛,能够每年下崽,有的竟然价值几千元,简直成了农民的命根子。有的农民怕自己的耕牛被盗牛贼偷去,就是睡觉的时候,也把自己的耕牛拴在自己的床前,简直成了牛最好的伙伴,同吃同住同劳动,夏天那牛粪的味道和到处乱飞的苍蝇、牛虻,叮人一口就是一个大疙瘩,这样的痛苦,农民也都忍受了。为了保住自己的耕牛,这是一人家来年能够吃上饭的保证。
太阳渐渐出来了,六月的天气,过了十点钟,已经是骄阳似火。尤其是这小麦地里,蹲在那里,四面都是密不透风的麦墙,一丝风也没有,让人很快就汗流浃背,上衣湿透后,留下一层层的盐碱。到了中午,太阳就在头顶悬着,像是一个倒扣的大火盆,晒的人简直是受不了。胳臂也蜕皮了,脖子里也开始起痱子了,像王一鸣这样的学生,常年没有干惯农活,偶然干一次,实在是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