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知警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缱绻长安雪最新章节!
看着朱瞻基离开的背影,孙玫璇眼中涌起了深深的失落和猜忌。
即便是到了皇太孙宫中,她也没能像希望的那样,贴身侍奉皇太孙的日常起居,他的一应起居仍旧是由陆风、金英两人贴身服侍跟随。
她曾在他回宫的第一天便要留在他的寝宫服侍,可是朱瞻基不让,只对她说她不是婢女,没必要这样辛苦。
她说她心甘情愿,然而,朱瞻基却装作不懂她的意思,坚持不肯,说是不想因为这样无意之中降低她在宫中的身份,可是女子特有的敏感让她总觉得,皇太孙似乎是有些疏远她。
还记得两人十岁的时候,那个时候他还不是太孙,有一次两人聊天,她伤感于自己在宫中的孤单无依,伤心的哭泣,问他愿不愿意一辈子保护她,他答应了下来,他答应她将来会留她在身边做他的妃嫔,她问他能不能做正妃,他犹豫了一下,可是见她哭的可怜兮兮的,也还是答应了下来。
虽然两人当时都不过不足十岁的孩童,可她知道他是一诺千金的男子,这几年也总是与他说起当日的情形,憧憬两人大婚的情形,以此来提醒他。尤其是在他册立为皇太孙后,她知道只要做了他的正妃,便意味着将来是皇后,她更加热衷于处处在他面前展示自己的好,甚至于很多次,因为自己的冒进,失了该遵守的礼教,引得太子妃不高兴,她也并不在意,她只希望他能永远记得当日两个人的诺言。
朱瞻基对她一如既往的爱护敬重,本以为一切都会按自己所想的进行,可他却一直这样尊重她,而这样的尊重,让她觉得疏远。
为什么会这样呢?想来想去,她发觉唯有这一次山东之行,发生过太多的意外,一定是发生了什么,让他不知不觉中变了,可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她百般打听也都不得而知,甚至于他问过陆风,可陆风对殿下的衷心简直到了让人发指的地步,他就是什么也不肯说。
刚才朱瞻基微微的失神,还有回头看向她的时候眼中的柔情及后来的尴尬,现在想来当时他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那抹清浅的柔情,并不是为了自己,那就是为了另一个人,孙玫璇断定他心中一定是有什么事。
看着环翠湖上的点点初荷,她心中渐渐布满担忧:“殿下,到底是什么事,动摇了我们之间曾经的情谊?”
第二天下午,朱瞻基正在文辉殿内练字,写的是小楷《洛神赋》,孙玫璇端着一杯峨眉竹叶青茶走了进来,将茶水放到他的左手边,近前看了看他的字,不由得称赞:“殿下的字最近精进了不少呢。”
朱瞻基笑了一下,继续写他的字,孙玫璇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见他写道最后一部分了,若有所思的开口说:“感觉殿下这次回来,变了好多。”
“是么?”
“恩。”
“哪里不一样?”
“殿下似乎多了些心事。”
“没有,别瞎想。”
朱瞻基微微有些心虚,其实大可没有必要的,可是不知道为何,他并不想让人知道他在胡府的那些事,为的是不想让胡府因为救了自己陷入到不必要的争端中。
这样说着话,心中原本的那份兴致没有了,最后一段收的便有些潦草,孙玫璇虽然不善书画,可是也看得出好坏,见自己寥寥几句便有些拨动皇太孙的心绪,她更加肯定,他是有事瞒着她的,只是他不愿意提,她很聪明的不去多问。
但是看着眼前情形,她也知道一切只能慢慢来,急不得,她是绝不可以让皇太孙的心落到他处,更不会让别人有机会做他的正妃。
朱瞻基似乎对收尾的部分也很不满意,没有去落款,只将宣纸折叠收了起来。孙玫璇见状便端起茶水奉上,刚刚接过去喝了一口,金英进来禀报:“殿下,后天太祖皇帝的忌日,皇上下旨命太子殿下、您和汉王一起去皇陵祭祖。”
“汉王也去?”
朱瞻基一听,不免奇怪,皇祖父知道两宫之间的嫌隙,怎么让汉王也一起去呢?
这一点金英也想到了,便提前打听了皇上的意思,对朱瞻基回禀说:“皇上说汉王即将去青州就藩,理应去拜祭。”
这样倒也合情合理,朱瞻基点点头:“按皇祖父的意思,提前和礼部那边接洽一下。”
“是。”
到了祭奠的这一天,一行人早早便去到了孝陵。按照礼制,皇太子、汉王、皇太孙三人都穿着织纹冕服,戴着九毓五彩玉珠冕冠。
在朱高炽少年的时候,有一次骑马,马儿受惊将他摔了下来,伤了脚,他的行动一直有些不便,加上他身体有些肥胖体虚,朱瞻基考虑到父亲的身体,到了下马坊后命两个侍从去搀扶朱高炽,可为了表示尊敬,朱高炽坚持拄着拐杖要自己走。
夜里下过一场大雨,早上天色放晴,万里澄空,孝陵内空气也十分清爽,只是道路还有些阴湿。
走到御河桥的时候,朱高炽已经有些气喘吁吁,站在他身后的朱高煦见状,不怀好意的说的:“皇兄,你这个样子何必非要逞强呢?倒不如让本王直接代替你来祭祀,多好!”
朱瞻基站在朱高煦身后,听他话里所指的可不仅仅是这次祭祖,眼神冷了几分,朱高炽似乎没有听出他话底的深意,转头对他说:“祭祖是大事,本宫身为太子,应当亲自前来的。”
也不知道自己这位皇兄是不是真傻,自己倒是反倒被他不温不火的反应弄得心烦,没好气的说:“那就快点吧,错过了吉时,父皇可是要生气的!”
其实,时间也还早,不过听朱高煦这样说,朱高炽也是顾虑自己身体,答应着说:“好。”
说完朱高炽也加快了脚步,很快走到了下桥的失手,可能是因为刚刚下过雨,地上比较湿滑,他腿脚不便,脚下一滑,跌坐到了桥上。
太子体胖,有不太灵活,实实在在摔一下,怕是不轻,随侍忙上前去扶。
朱瞻基也吓得忙上前去看父亲有没有伤到,仔细查过,还好没有大碍,只是因为冲劲,头上的冕冠有些倾斜,衣服上蹭了一些湿土,内侍忙把冕冠扶正,用丝帕将大绶和衣裳上的泥土拭干净。
经过这一下,朱瞻基不敢再让父王拄着拐杖走,坚持要有内侍搀扶,朱高炽也担心耽搁时间,便在内侍的搀扶下,向着主殿走去。
刚刚要走,身后的朱高煦却忍不住笑了几声,挖苦说:“‘前人跌倒,后人知警’,多谢皇兄提醒,臣弟一定不会摔倒。”
朱高煦这几句话说得就太过分而且露骨了,朱高炽也忍不住脸色一变。
本来朱瞻基看到父亲跌倒,吓了一跳,惊魂未定又听到汉王的话,他停了下来,转头看向自己这位爱挑事的皇叔,含了一丝冷淡的笑意说:“二皇叔说的没错,不过二皇叔别忘了,更有后人能知警!侄儿作为后辈,确实从二皇叔身上学到很多,也知警很多事情。”
朱瞻基这番话说的毫不客气,不只是震得身后的一班随从,也因为两人的紧张神色微变。朱高煦一时之间也被噎的说不出话,他一直把他当个毛孩子,却想不到,竟然能有这般见识,自己实在不能小瞧他了。
他说完,与父王相视笑了笑,父子两人没去理会一脸尴尬而气恼的汉王,向着主殿的方向走去。
注释:下马坊——古代在宫禁陵墓或庙宇寺院前建立牌楼,乘车骑马的人到此,必须下来步行,叫下马坊。明孝陵下马坊上书“诸司官员下马,文中所指下马坊为明孝陵于南京中山门外,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北门,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孝陵的入口。明孝陵是国家和皇权的象征,也是“龙脉”所在,“孝陵卫”是大明帝国一支精锐部队的番号,其地位不亚于京城内的皇家卫队。当年孝陵卫是皇家禁地,近6000名精锐士兵驻扎于此,文武百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
看着朱瞻基离开的背影,孙玫璇眼中涌起了深深的失落和猜忌。
即便是到了皇太孙宫中,她也没能像希望的那样,贴身侍奉皇太孙的日常起居,他的一应起居仍旧是由陆风、金英两人贴身服侍跟随。
她曾在他回宫的第一天便要留在他的寝宫服侍,可是朱瞻基不让,只对她说她不是婢女,没必要这样辛苦。
她说她心甘情愿,然而,朱瞻基却装作不懂她的意思,坚持不肯,说是不想因为这样无意之中降低她在宫中的身份,可是女子特有的敏感让她总觉得,皇太孙似乎是有些疏远她。
还记得两人十岁的时候,那个时候他还不是太孙,有一次两人聊天,她伤感于自己在宫中的孤单无依,伤心的哭泣,问他愿不愿意一辈子保护她,他答应了下来,他答应她将来会留她在身边做他的妃嫔,她问他能不能做正妃,他犹豫了一下,可是见她哭的可怜兮兮的,也还是答应了下来。
虽然两人当时都不过不足十岁的孩童,可她知道他是一诺千金的男子,这几年也总是与他说起当日的情形,憧憬两人大婚的情形,以此来提醒他。尤其是在他册立为皇太孙后,她知道只要做了他的正妃,便意味着将来是皇后,她更加热衷于处处在他面前展示自己的好,甚至于很多次,因为自己的冒进,失了该遵守的礼教,引得太子妃不高兴,她也并不在意,她只希望他能永远记得当日两个人的诺言。
朱瞻基对她一如既往的爱护敬重,本以为一切都会按自己所想的进行,可他却一直这样尊重她,而这样的尊重,让她觉得疏远。
为什么会这样呢?想来想去,她发觉唯有这一次山东之行,发生过太多的意外,一定是发生了什么,让他不知不觉中变了,可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她百般打听也都不得而知,甚至于他问过陆风,可陆风对殿下的衷心简直到了让人发指的地步,他就是什么也不肯说。
刚才朱瞻基微微的失神,还有回头看向她的时候眼中的柔情及后来的尴尬,现在想来当时他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那抹清浅的柔情,并不是为了自己,那就是为了另一个人,孙玫璇断定他心中一定是有什么事。
看着环翠湖上的点点初荷,她心中渐渐布满担忧:“殿下,到底是什么事,动摇了我们之间曾经的情谊?”
第二天下午,朱瞻基正在文辉殿内练字,写的是小楷《洛神赋》,孙玫璇端着一杯峨眉竹叶青茶走了进来,将茶水放到他的左手边,近前看了看他的字,不由得称赞:“殿下的字最近精进了不少呢。”
朱瞻基笑了一下,继续写他的字,孙玫璇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见他写道最后一部分了,若有所思的开口说:“感觉殿下这次回来,变了好多。”
“是么?”
“恩。”
“哪里不一样?”
“殿下似乎多了些心事。”
“没有,别瞎想。”
朱瞻基微微有些心虚,其实大可没有必要的,可是不知道为何,他并不想让人知道他在胡府的那些事,为的是不想让胡府因为救了自己陷入到不必要的争端中。
这样说着话,心中原本的那份兴致没有了,最后一段收的便有些潦草,孙玫璇虽然不善书画,可是也看得出好坏,见自己寥寥几句便有些拨动皇太孙的心绪,她更加肯定,他是有事瞒着她的,只是他不愿意提,她很聪明的不去多问。
但是看着眼前情形,她也知道一切只能慢慢来,急不得,她是绝不可以让皇太孙的心落到他处,更不会让别人有机会做他的正妃。
朱瞻基似乎对收尾的部分也很不满意,没有去落款,只将宣纸折叠收了起来。孙玫璇见状便端起茶水奉上,刚刚接过去喝了一口,金英进来禀报:“殿下,后天太祖皇帝的忌日,皇上下旨命太子殿下、您和汉王一起去皇陵祭祖。”
“汉王也去?”
朱瞻基一听,不免奇怪,皇祖父知道两宫之间的嫌隙,怎么让汉王也一起去呢?
这一点金英也想到了,便提前打听了皇上的意思,对朱瞻基回禀说:“皇上说汉王即将去青州就藩,理应去拜祭。”
这样倒也合情合理,朱瞻基点点头:“按皇祖父的意思,提前和礼部那边接洽一下。”
“是。”
到了祭奠的这一天,一行人早早便去到了孝陵。按照礼制,皇太子、汉王、皇太孙三人都穿着织纹冕服,戴着九毓五彩玉珠冕冠。
在朱高炽少年的时候,有一次骑马,马儿受惊将他摔了下来,伤了脚,他的行动一直有些不便,加上他身体有些肥胖体虚,朱瞻基考虑到父亲的身体,到了下马坊后命两个侍从去搀扶朱高炽,可为了表示尊敬,朱高炽坚持拄着拐杖要自己走。
夜里下过一场大雨,早上天色放晴,万里澄空,孝陵内空气也十分清爽,只是道路还有些阴湿。
走到御河桥的时候,朱高炽已经有些气喘吁吁,站在他身后的朱高煦见状,不怀好意的说的:“皇兄,你这个样子何必非要逞强呢?倒不如让本王直接代替你来祭祀,多好!”
朱瞻基站在朱高煦身后,听他话里所指的可不仅仅是这次祭祖,眼神冷了几分,朱高炽似乎没有听出他话底的深意,转头对他说:“祭祖是大事,本宫身为太子,应当亲自前来的。”
也不知道自己这位皇兄是不是真傻,自己倒是反倒被他不温不火的反应弄得心烦,没好气的说:“那就快点吧,错过了吉时,父皇可是要生气的!”
其实,时间也还早,不过听朱高煦这样说,朱高炽也是顾虑自己身体,答应着说:“好。”
说完朱高炽也加快了脚步,很快走到了下桥的失手,可能是因为刚刚下过雨,地上比较湿滑,他腿脚不便,脚下一滑,跌坐到了桥上。
太子体胖,有不太灵活,实实在在摔一下,怕是不轻,随侍忙上前去扶。
朱瞻基也吓得忙上前去看父亲有没有伤到,仔细查过,还好没有大碍,只是因为冲劲,头上的冕冠有些倾斜,衣服上蹭了一些湿土,内侍忙把冕冠扶正,用丝帕将大绶和衣裳上的泥土拭干净。
经过这一下,朱瞻基不敢再让父王拄着拐杖走,坚持要有内侍搀扶,朱高炽也担心耽搁时间,便在内侍的搀扶下,向着主殿走去。
刚刚要走,身后的朱高煦却忍不住笑了几声,挖苦说:“‘前人跌倒,后人知警’,多谢皇兄提醒,臣弟一定不会摔倒。”
朱高煦这几句话说得就太过分而且露骨了,朱高炽也忍不住脸色一变。
本来朱瞻基看到父亲跌倒,吓了一跳,惊魂未定又听到汉王的话,他停了下来,转头看向自己这位爱挑事的皇叔,含了一丝冷淡的笑意说:“二皇叔说的没错,不过二皇叔别忘了,更有后人能知警!侄儿作为后辈,确实从二皇叔身上学到很多,也知警很多事情。”
朱瞻基这番话说的毫不客气,不只是震得身后的一班随从,也因为两人的紧张神色微变。朱高煦一时之间也被噎的说不出话,他一直把他当个毛孩子,却想不到,竟然能有这般见识,自己实在不能小瞧他了。
他说完,与父王相视笑了笑,父子两人没去理会一脸尴尬而气恼的汉王,向着主殿的方向走去。
注释:下马坊——古代在宫禁陵墓或庙宇寺院前建立牌楼,乘车骑马的人到此,必须下来步行,叫下马坊。明孝陵下马坊上书“诸司官员下马,文中所指下马坊为明孝陵于南京中山门外,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北门,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孝陵的入口。明孝陵是国家和皇权的象征,也是“龙脉”所在,“孝陵卫”是大明帝国一支精锐部队的番号,其地位不亚于京城内的皇家卫队。当年孝陵卫是皇家禁地,近6000名精锐士兵驻扎于此,文武百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