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与虎谋皮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明风八万里最新章节!
代善的发言让全场都寂静下来,多尔衮觉得代善已经疯了,大清国除了退守关外之外根本没有其它出路了,但是他很快就发现会场中的很多人都觉得代善说得很有道理。
虽然大清国入关还不到三年时间,但是这两年来的风花雪月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些曾经只知道骑射的八旗勇士,而且在一连串失败面前,即使最勇猛的八旗勇士都觉得失败近在眼前,而所有失败的根源都在多尔衮这位实际秉政的摄政王身上,所以大家都对多尔衮失去了信任。
既然多尔衮不能解决问题,那自然要换个更合适的人选来解决问题,他多尔衮又不是大清国皇帝!
就算他是大清国皇帝,可哪怕是努尔哈赤与皇太极,如果一败再败大家的容忍也是有极限的!
多尔衮第一时间就发现形势不妙,虽然他承认多铎、豪格南征失败确实是自己的责任,但是第二次南征有一半的责任在阿济格按兵不动上,而阿济格军团的覆没完全是自取灭亡,跟他多尔衮没有任何关系。
但在场的满洲亲贵已经不再信任多尔衮,因此他只能摆事实讲道理:“现在这种形势大清国还想着与金华贼议和,根本就是与虎谋皮,根本不具备任何可行性,别忘记这次北伐就是金华贼打着议和的名义突然发动!”
大家虽然承认多尔衮说得有道理,但是大家居然留恋关内的奢迷生活又信任秉政的多尔衮,自然是准备换个更合适的人选,因此刚刚晋升郡王的尼堪就说道:“南朝现在的态度很明显,大清国跟明国谈肯定会失败,但摄政王跟他们谈肯定会失败,他们要我们换个人选!”
多尔衮浑身都觉得无力,原本这种要求应当是大清国对明国提出才对,但现在形势逆转,大贝勒代善在内的这些满洲亲贵挟明自重,直接干涉起大清国的顶层设计,偏偏多尔衮没有抵抗的能力。
现在多尔衮是充分体会到弘光皇帝当初的感受,但他再怎么挣扎都无法对抗整个大清国,大贝勒代善虽然已经退居二线不再理事,但现在他还是下了命令:“睿亲王为国家尽力,接下去可以好好休息了!”
多尔衮知道回天无力,他只能作最后的垂死挣扎:“既然我不做摄政王,那谁来秉政?莫不成大贝勒是想亲自出山?”
之前清国第二次南征失利的时候,朝中就有换人的呼声,当时多尔衮之所以能够有惊无险地逃过这一劫,自然是因为朝中暂时找不出能与多尔衮相提并论的存在,豪格或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一再逃跑的记录让他直接出局,而阿济格的呼声虽高却领兵在外。
而现在的形势对多尔衮更有利,毕竟阿济格已经死在河南,他如果退让大清国根本找不到合适的秉政者,但代善却是笑了起来:“明国既然有皇后监国,那大清国由皇太后秉政又何尝不可!”
多尔衮觉得代善这些人简直是疯了,明国所谓皇后监国只是承天皇帝刘永锡篡位的工具而已,而大清国的形势与明国完全不同,而且嫁过来的女人再怎么能干又不能在关键时候承担起来责任力挽狂澜,她毕竟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这完全是代善与多铎、豪格、尼堪这些大贵族的阴谋,他们只是想借这个机会翻云覆雨操纵朝政却不用承担任何后果,因此多尔衮变得暴怒起来:“胡闹,这简直是胡闹,你们这是自取灭亡!”
只是那边郡王尼堪已经迫不及待地催促道:“睿亲王,不要再废话连篇,有什么事情赶紧交代下,我们好送你上路!”
上路?
多尔衮整个人一下子被吓得腿软了,他原本以为代善、尼堪、多铎、豪格这些人只是想赶他下台,却没想到这些人居然是想斩草除根直接灭口,因此他大声嚷道:“我不服,我真不服气,大清国之所以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完全是豫王多铎、肃王豪格屡战屡败甚至未战先逃,他们的责任比我大一百倍甚至一千倍,凭什么他们还能活蹦乱跳,我却是要被你们弄死!我真不服气!”
只是代善在内的这些满洲贵族既然敢发动政变推翻多尔衮就没有准备给多尔衮留条活路,毕竟以多尔衮的资历与威望只要活下来就是后患无穷,所以那边尼堪已经拍着多尔衮的肩膀说道:“睿亲王,事到如今,还是尽量体会些!”
听到尼堪这么说,多尔衮浑身无力,整个人都软了下去:“就没有其它办法吗?能不能给个体面的死法?”
北京政变与多尔衮的死讯传到洛阳的时候,刘永锡正好也得到了明军攻克桂林的消息,而且按照广西提督袁宗第的战报攻克桂林时唐王与靖江王自相残杀,袁宗第与明军营救不及只能向刘永锡请罪。
只是明眼人都知道“抢救不及”是什么概念,何况还是唐王与靖江王莫名其妙地同归于尽,谁都知道这是袁宗第亲自出手。
大家这个时候才明白刘永锡为什么会让忠贞营旧部南下两广,换了官军出身的将领虽然有可能下手更狠毒,但也有可能考虑到故主之情把唐王、靖江王交给朝廷处置,让朝廷背上一个天大的包袱。
只有忠贞营出身的袁宗第、田见秀才会毫不犹豫地帮刘永锡解决处于萌芽状态的一切麻烦,而越明军尽取广西、贵州全省代表着承天朝在整个南方重建了统治秩序,因此刘永锡自然是感想良多。
只是他还没跟高皇后与诸位妃子说完自己的感想,从不同渠道来的几条情报都证实了北京政变与多尔衮之死的消息,这让刘永锡感叹良多:“多尔衮可惜了,我一直提心吊胆所以不得不率军亲征,但是听说多尔衮死了,总算能睡个好觉!”
刘永锡这话是有些夸张成分在内,因此高皇后当即剥个梨子递了过来:“臣妾知道陛下这几天睡得都挺好,只不过多尔衮既死,大清国就掀不起什么波澜来!”
虽然大清国有着不计其数的名将,但是努尔哈赤、皇太极与多尔衮才是真正意义不世出的霸主,象代善、多铎、阿济格、豪格之流只能算是将才,最多也就是帅才而已。
也因为如此这次政变之后大清国才决定不设摄政王而是由皇太后秉政,实际他们找不出第二个多尔衮只能采用一种糊弄的方式先把局面糊弄过去。
但是刘永锡却是不会让他们把局面糊弄过去:“皇后所言极是,入关南征都是多尔衮的功劳,如果没有多尔衮恐怕清国还在沈阳,我原本以为代善、多铎这些人怎么也要给多尔衮留条性命,大清国历史只有囚禁至死的例子!”
不管是舒尔哈齐还是禇英、阿敏,倒台之后都是被长期幽禁,禇英虽然最终努尔哈赤被处死但也是被幽禁两年多之后的事情,就连刘永锡也想不明白这些满洲贵族为什么要迫不及待处死多尔衮。
如果他们要与承天朝议和,那么留着多尔衮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吗?
而那边高皇后倒是想明白了什么:“我估计着清国是想用多尔衮的人头作为开始议和的诚意,但这简直是个笑话!”
她跟着李自成多年,自然见过这种极其荒唐的投名状,而皇贵妃陈氏也说道:“清国君臣之所以迫不及待地要处死多尔衮,自然是因为毫无办法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议和之上,希望陛下不要养虎为患,错过天赐良机!”
虽然皇贵妃陈氏在刘永锡面前相当得宠,但是这段话还是让刘永锡对她刮目相看:“爱妃此言甚是,我也觉得既然清国自取灭亡,那么要乘胜追击打到北京城下再谈也不迟!”
在位的诸位皇后、贵妃听到这都是笑脸盈盈,虽然她们鼓足了勇气随军从征,但是也希望这次北伐能越顺利越好,白贵妃更是亲口问道:“陛下的意思是在进军北京之前都不会有什么波澜吗?”
刘永锡却是摇了摇头表示:“我是更希望北伐能来上几场大战,若是建虏退往北京或是溃逃出关,对于国家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陈贵妃听到刘永锡这么说就给出了建议:“那陛下可以修书一封给大清国,先让大清国吃个定心丸!”
刘永锡笑了起来:“不管我在信上怎么写,北伐大兵都会一路高歌猛进,大清国对我只能是恨之入骨,怎么可能一封书信就让他们坐以待毙!”
陈贵妃出身高贵,所以知道怎么帮刘永锡解决问题:“换了别人或许有问题,但陛下信上只要展现足够的诚意,自然能让京师的清国朝廷从容不迫等待陛下处置!”
对于刘永锡来说,不管他这封书信怎么写都不会影响大局,因此他对于陈贵妃的建议格外好奇:“爱妃,你说我应当如何在信上展现足够的诚意?”
代善的发言让全场都寂静下来,多尔衮觉得代善已经疯了,大清国除了退守关外之外根本没有其它出路了,但是他很快就发现会场中的很多人都觉得代善说得很有道理。
虽然大清国入关还不到三年时间,但是这两年来的风花雪月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些曾经只知道骑射的八旗勇士,而且在一连串失败面前,即使最勇猛的八旗勇士都觉得失败近在眼前,而所有失败的根源都在多尔衮这位实际秉政的摄政王身上,所以大家都对多尔衮失去了信任。
既然多尔衮不能解决问题,那自然要换个更合适的人选来解决问题,他多尔衮又不是大清国皇帝!
就算他是大清国皇帝,可哪怕是努尔哈赤与皇太极,如果一败再败大家的容忍也是有极限的!
多尔衮第一时间就发现形势不妙,虽然他承认多铎、豪格南征失败确实是自己的责任,但是第二次南征有一半的责任在阿济格按兵不动上,而阿济格军团的覆没完全是自取灭亡,跟他多尔衮没有任何关系。
但在场的满洲亲贵已经不再信任多尔衮,因此他只能摆事实讲道理:“现在这种形势大清国还想着与金华贼议和,根本就是与虎谋皮,根本不具备任何可行性,别忘记这次北伐就是金华贼打着议和的名义突然发动!”
大家虽然承认多尔衮说得有道理,但是大家居然留恋关内的奢迷生活又信任秉政的多尔衮,自然是准备换个更合适的人选,因此刚刚晋升郡王的尼堪就说道:“南朝现在的态度很明显,大清国跟明国谈肯定会失败,但摄政王跟他们谈肯定会失败,他们要我们换个人选!”
多尔衮浑身都觉得无力,原本这种要求应当是大清国对明国提出才对,但现在形势逆转,大贝勒代善在内的这些满洲亲贵挟明自重,直接干涉起大清国的顶层设计,偏偏多尔衮没有抵抗的能力。
现在多尔衮是充分体会到弘光皇帝当初的感受,但他再怎么挣扎都无法对抗整个大清国,大贝勒代善虽然已经退居二线不再理事,但现在他还是下了命令:“睿亲王为国家尽力,接下去可以好好休息了!”
多尔衮知道回天无力,他只能作最后的垂死挣扎:“既然我不做摄政王,那谁来秉政?莫不成大贝勒是想亲自出山?”
之前清国第二次南征失利的时候,朝中就有换人的呼声,当时多尔衮之所以能够有惊无险地逃过这一劫,自然是因为朝中暂时找不出能与多尔衮相提并论的存在,豪格或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一再逃跑的记录让他直接出局,而阿济格的呼声虽高却领兵在外。
而现在的形势对多尔衮更有利,毕竟阿济格已经死在河南,他如果退让大清国根本找不到合适的秉政者,但代善却是笑了起来:“明国既然有皇后监国,那大清国由皇太后秉政又何尝不可!”
多尔衮觉得代善这些人简直是疯了,明国所谓皇后监国只是承天皇帝刘永锡篡位的工具而已,而大清国的形势与明国完全不同,而且嫁过来的女人再怎么能干又不能在关键时候承担起来责任力挽狂澜,她毕竟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这完全是代善与多铎、豪格、尼堪这些大贵族的阴谋,他们只是想借这个机会翻云覆雨操纵朝政却不用承担任何后果,因此多尔衮变得暴怒起来:“胡闹,这简直是胡闹,你们这是自取灭亡!”
只是那边郡王尼堪已经迫不及待地催促道:“睿亲王,不要再废话连篇,有什么事情赶紧交代下,我们好送你上路!”
上路?
多尔衮整个人一下子被吓得腿软了,他原本以为代善、尼堪、多铎、豪格这些人只是想赶他下台,却没想到这些人居然是想斩草除根直接灭口,因此他大声嚷道:“我不服,我真不服气,大清国之所以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完全是豫王多铎、肃王豪格屡战屡败甚至未战先逃,他们的责任比我大一百倍甚至一千倍,凭什么他们还能活蹦乱跳,我却是要被你们弄死!我真不服气!”
只是代善在内的这些满洲贵族既然敢发动政变推翻多尔衮就没有准备给多尔衮留条活路,毕竟以多尔衮的资历与威望只要活下来就是后患无穷,所以那边尼堪已经拍着多尔衮的肩膀说道:“睿亲王,事到如今,还是尽量体会些!”
听到尼堪这么说,多尔衮浑身无力,整个人都软了下去:“就没有其它办法吗?能不能给个体面的死法?”
北京政变与多尔衮的死讯传到洛阳的时候,刘永锡正好也得到了明军攻克桂林的消息,而且按照广西提督袁宗第的战报攻克桂林时唐王与靖江王自相残杀,袁宗第与明军营救不及只能向刘永锡请罪。
只是明眼人都知道“抢救不及”是什么概念,何况还是唐王与靖江王莫名其妙地同归于尽,谁都知道这是袁宗第亲自出手。
大家这个时候才明白刘永锡为什么会让忠贞营旧部南下两广,换了官军出身的将领虽然有可能下手更狠毒,但也有可能考虑到故主之情把唐王、靖江王交给朝廷处置,让朝廷背上一个天大的包袱。
只有忠贞营出身的袁宗第、田见秀才会毫不犹豫地帮刘永锡解决处于萌芽状态的一切麻烦,而越明军尽取广西、贵州全省代表着承天朝在整个南方重建了统治秩序,因此刘永锡自然是感想良多。
只是他还没跟高皇后与诸位妃子说完自己的感想,从不同渠道来的几条情报都证实了北京政变与多尔衮之死的消息,这让刘永锡感叹良多:“多尔衮可惜了,我一直提心吊胆所以不得不率军亲征,但是听说多尔衮死了,总算能睡个好觉!”
刘永锡这话是有些夸张成分在内,因此高皇后当即剥个梨子递了过来:“臣妾知道陛下这几天睡得都挺好,只不过多尔衮既死,大清国就掀不起什么波澜来!”
虽然大清国有着不计其数的名将,但是努尔哈赤、皇太极与多尔衮才是真正意义不世出的霸主,象代善、多铎、阿济格、豪格之流只能算是将才,最多也就是帅才而已。
也因为如此这次政变之后大清国才决定不设摄政王而是由皇太后秉政,实际他们找不出第二个多尔衮只能采用一种糊弄的方式先把局面糊弄过去。
但是刘永锡却是不会让他们把局面糊弄过去:“皇后所言极是,入关南征都是多尔衮的功劳,如果没有多尔衮恐怕清国还在沈阳,我原本以为代善、多铎这些人怎么也要给多尔衮留条性命,大清国历史只有囚禁至死的例子!”
不管是舒尔哈齐还是禇英、阿敏,倒台之后都是被长期幽禁,禇英虽然最终努尔哈赤被处死但也是被幽禁两年多之后的事情,就连刘永锡也想不明白这些满洲贵族为什么要迫不及待处死多尔衮。
如果他们要与承天朝议和,那么留着多尔衮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吗?
而那边高皇后倒是想明白了什么:“我估计着清国是想用多尔衮的人头作为开始议和的诚意,但这简直是个笑话!”
她跟着李自成多年,自然见过这种极其荒唐的投名状,而皇贵妃陈氏也说道:“清国君臣之所以迫不及待地要处死多尔衮,自然是因为毫无办法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议和之上,希望陛下不要养虎为患,错过天赐良机!”
虽然皇贵妃陈氏在刘永锡面前相当得宠,但是这段话还是让刘永锡对她刮目相看:“爱妃此言甚是,我也觉得既然清国自取灭亡,那么要乘胜追击打到北京城下再谈也不迟!”
在位的诸位皇后、贵妃听到这都是笑脸盈盈,虽然她们鼓足了勇气随军从征,但是也希望这次北伐能越顺利越好,白贵妃更是亲口问道:“陛下的意思是在进军北京之前都不会有什么波澜吗?”
刘永锡却是摇了摇头表示:“我是更希望北伐能来上几场大战,若是建虏退往北京或是溃逃出关,对于国家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陈贵妃听到刘永锡这么说就给出了建议:“那陛下可以修书一封给大清国,先让大清国吃个定心丸!”
刘永锡笑了起来:“不管我在信上怎么写,北伐大兵都会一路高歌猛进,大清国对我只能是恨之入骨,怎么可能一封书信就让他们坐以待毙!”
陈贵妃出身高贵,所以知道怎么帮刘永锡解决问题:“换了别人或许有问题,但陛下信上只要展现足够的诚意,自然能让京师的清国朝廷从容不迫等待陛下处置!”
对于刘永锡来说,不管他这封书信怎么写都不会影响大局,因此他对于陈贵妃的建议格外好奇:“爱妃,你说我应当如何在信上展现足够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