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十万人建城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最新章节!
崇祯皇帝批准建城后,新城正式开始建造,建筑兵们也立刻开始忙碌了起来。
为了尽快多烧制明砖,朱慈烺在附近曾加了十座烧砖窟,烧砖的建筑兵与流民们也分作两班,日夜不停的工作。
建城需要大量的人手,这里恰恰不缺人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流民们脸上原本的菜色已经变得有些红润了。
朱慈烺打算以工代赈,让这些流民统统干活修城墙,不干活的没饭吃。但后来想想,就算有些懒惰的人不干活,还能真的不给饭吃不成?
不说这些好吃懒做的人消极怠工会影响其他人,把好的风气带偏了,朱慈烺更担心的是有些人暗中煽动流民情绪,抵触朝廷,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
最后,朱慈烺决定全凭自愿,愿意参与建城的人,每日由原本的两餐加至三餐,新加的那顿餐还有三两肉,并且有干净衣服穿。而且建城后拥有新城的居住权,而没有参与建城的人,则在日后无权在新城中落户居住。
高强度的劳作需要耗费大量的米粮和肉食,所以朱慈烺给愿意建城的人加餐加肉,就是怕有人体内不支,压垮了身体。
目前朱慈烺不差钱,从京城富商那那套来的一百多万两银子,足够他挥霍的了。至于剩下的,他自然不会上交,还得用来发展自己势力呢。
见到这么好的待遇,很多人都愿意参与建城,中国人的本质还是勤劳的,他们想靠着自己的双手去建造家园,想要靠自己的劳作获得生存与尊严。
当然了,世人最不缺的就是好吃懒做之人,也有不少人觉得每天有吃有喝的,还去干什么活,又没银子拿。再说了,新城建好了,再进去搭个窝棚就是。
顺天府派出的文吏很快统计好了人口,这里一共有十二万流民和乞丐,男丁七万多,其中青壮四万多人。另外还有十五岁以下的孤儿五千多人,男孩占了大半。
愿意参与建城的人,包括妇女在内,一共将近十万人,每人发放一个写着名字的木牌,作为日后落户的身份凭证。
能从陕西和河南等地千里迢迢来到京城的,一路上自然受尽了苦,能在饥饿中坚持下来的人也大多是男人,那些妇女和孩子也基本是这些男人的家人。
并不是所有流民都往京城赶,大多是的流民在途中进入其他毕竟安稳的地方住了下来,还有一些在途中死去。许多地方常年遭灾很穷,不愿意接纳流民,官府见流民赶来,早早的就关闭了城门。
这些流民只能眼巴巴的继续北上,想着京城是天子脚下,皇帝断然不能关闭城门将他们拒之城下吧。因此,很多人都抱着一丝希望艰难的北上,才有了眼前的情况。
朱慈烺找了专业的人去探测地形,最终将新城的地点选在了粥厂几里外的地方,建造一个周长五十里的城池,预算耗银十万两。相当于半个北京城的规模,可容纳人口四五十万。
虽说有半个北京城的规模,可要是建好了,肯定没法和北京城相比的。朱慈烺前期的规划只是城墙和城内道路以及简易的居民房,至于其他的东西,还得靠时间慢慢发展。
朱慈烺命人将大部分粥厂转移到建城的区域附近,只留下十个粥厂在原处,给那些不愿意建城的人提供食物。新的粥厂,每天都有肉吃,还在周围临时搭建了由砖瓦筑成的营房供这些人居住。
在安顿好了第二天,在建筑兵的带领下,便开始忙碌了起来。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建造城墙,流民们帮忙搬砖,运送木料和千岁泥。
在新城的地基上,有着大批挑着簸箕、箩筐的男女来回运土奔跑,一些建筑兵在指挥着男丁搅和千岁泥,还有一些建筑兵则在指挥男丁烧窑搬砖。
十万人共同建城,场面热火朝天,很是壮观。
在朱慈烺与建筑兵的规划计算中,新城周长五十里,城墙高十米,城基厚五米。四面分别设城门一座,门上筑城楼,外设瓮城,再有护城沟壕一道。
北京城四周众城环绕,北有昌平、东北有顺义、东有通州,南有大兴,西有宛平,西南有房山良乡。各个方向都有城池拱卫,唯独东南方没有,这也是崇祯皇帝和内阁批准朱慈烺在这个方向建城的原因。
新城内的街巷由碎石铺就,人工压平,两旁设置排水沟,用明砖铺就,千岁泥加固。这样的话遇到下雨,也容易排水,不存在雨涝积水之患。
同时在新城中的东西南北中五处,各打一口井,用以居民饮用。
城中的一些土地,用来建筑营房,连在一起的那种,类似后世的商铺。如果日后居民不想住营房的,可以从新城官府手中购买土地,在划分好的地块上建自家房子。
有了朱慈烺与建筑兵们的设计,流民们只需好好劳作便可,朱慈烺等人估计这新城要建好,大概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主要是人太多了,比寻常的建城快太多了。
朱慈烺又在新城不远开辟一片适合耕种的土地,以租赁的方式分配给这些流民,让他们真正在新城安定下来。
如果没有土地,没有工作,那他们迟早还会饿死,流民问题也就没有彻底解决。
有了皇太子的安顿,加上是为了建设自己的家园,虽然每天的活很重,但众人的干劲却很足,人人脸上充满着幸福。
期间,朱慈烺上报崇祯皇帝,请求免除新城百姓两年赋税,从第三年开始征收田赋,所得田赋,皆交由内帑。
原本新城这片土地在顺天府的备案中,是朱慈烺作为皇太子的皇庄。在明朝,皇帝,皇太后,皇太子都有自己的皇庄,收入由太监掌管,由宫廷自由支配。
不过朱慈烺并没有打算要这些田赋,直接将利益送给了崇祯。当然他不是白送的,也趁机提出一些请求,希望这个皇帝老子能在钱的面子上给自己行个方便,比如日后新城的官员任命由他优先推荐。
朱慈烺担心新城被一群贪官污吏去治理,用不了多久,土地兼并和多派赋税的现象依然会出现,也会再次出现新的流民,他建立新城的初衷也会变得毫无意义了。
朱慈烺并不担心推荐官员会引起崇祯皇帝的猜忌,因为在那个时候,由上官推荐官员的现象很普遍,也是主要升迁的根据之一,这就是所谓的提拔吧。
崇祯皇帝批准建城后,新城正式开始建造,建筑兵们也立刻开始忙碌了起来。
为了尽快多烧制明砖,朱慈烺在附近曾加了十座烧砖窟,烧砖的建筑兵与流民们也分作两班,日夜不停的工作。
建城需要大量的人手,这里恰恰不缺人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流民们脸上原本的菜色已经变得有些红润了。
朱慈烺打算以工代赈,让这些流民统统干活修城墙,不干活的没饭吃。但后来想想,就算有些懒惰的人不干活,还能真的不给饭吃不成?
不说这些好吃懒做的人消极怠工会影响其他人,把好的风气带偏了,朱慈烺更担心的是有些人暗中煽动流民情绪,抵触朝廷,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
最后,朱慈烺决定全凭自愿,愿意参与建城的人,每日由原本的两餐加至三餐,新加的那顿餐还有三两肉,并且有干净衣服穿。而且建城后拥有新城的居住权,而没有参与建城的人,则在日后无权在新城中落户居住。
高强度的劳作需要耗费大量的米粮和肉食,所以朱慈烺给愿意建城的人加餐加肉,就是怕有人体内不支,压垮了身体。
目前朱慈烺不差钱,从京城富商那那套来的一百多万两银子,足够他挥霍的了。至于剩下的,他自然不会上交,还得用来发展自己势力呢。
见到这么好的待遇,很多人都愿意参与建城,中国人的本质还是勤劳的,他们想靠着自己的双手去建造家园,想要靠自己的劳作获得生存与尊严。
当然了,世人最不缺的就是好吃懒做之人,也有不少人觉得每天有吃有喝的,还去干什么活,又没银子拿。再说了,新城建好了,再进去搭个窝棚就是。
顺天府派出的文吏很快统计好了人口,这里一共有十二万流民和乞丐,男丁七万多,其中青壮四万多人。另外还有十五岁以下的孤儿五千多人,男孩占了大半。
愿意参与建城的人,包括妇女在内,一共将近十万人,每人发放一个写着名字的木牌,作为日后落户的身份凭证。
能从陕西和河南等地千里迢迢来到京城的,一路上自然受尽了苦,能在饥饿中坚持下来的人也大多是男人,那些妇女和孩子也基本是这些男人的家人。
并不是所有流民都往京城赶,大多是的流民在途中进入其他毕竟安稳的地方住了下来,还有一些在途中死去。许多地方常年遭灾很穷,不愿意接纳流民,官府见流民赶来,早早的就关闭了城门。
这些流民只能眼巴巴的继续北上,想着京城是天子脚下,皇帝断然不能关闭城门将他们拒之城下吧。因此,很多人都抱着一丝希望艰难的北上,才有了眼前的情况。
朱慈烺找了专业的人去探测地形,最终将新城的地点选在了粥厂几里外的地方,建造一个周长五十里的城池,预算耗银十万两。相当于半个北京城的规模,可容纳人口四五十万。
虽说有半个北京城的规模,可要是建好了,肯定没法和北京城相比的。朱慈烺前期的规划只是城墙和城内道路以及简易的居民房,至于其他的东西,还得靠时间慢慢发展。
朱慈烺命人将大部分粥厂转移到建城的区域附近,只留下十个粥厂在原处,给那些不愿意建城的人提供食物。新的粥厂,每天都有肉吃,还在周围临时搭建了由砖瓦筑成的营房供这些人居住。
在安顿好了第二天,在建筑兵的带领下,便开始忙碌了起来。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建造城墙,流民们帮忙搬砖,运送木料和千岁泥。
在新城的地基上,有着大批挑着簸箕、箩筐的男女来回运土奔跑,一些建筑兵在指挥着男丁搅和千岁泥,还有一些建筑兵则在指挥男丁烧窑搬砖。
十万人共同建城,场面热火朝天,很是壮观。
在朱慈烺与建筑兵的规划计算中,新城周长五十里,城墙高十米,城基厚五米。四面分别设城门一座,门上筑城楼,外设瓮城,再有护城沟壕一道。
北京城四周众城环绕,北有昌平、东北有顺义、东有通州,南有大兴,西有宛平,西南有房山良乡。各个方向都有城池拱卫,唯独东南方没有,这也是崇祯皇帝和内阁批准朱慈烺在这个方向建城的原因。
新城内的街巷由碎石铺就,人工压平,两旁设置排水沟,用明砖铺就,千岁泥加固。这样的话遇到下雨,也容易排水,不存在雨涝积水之患。
同时在新城中的东西南北中五处,各打一口井,用以居民饮用。
城中的一些土地,用来建筑营房,连在一起的那种,类似后世的商铺。如果日后居民不想住营房的,可以从新城官府手中购买土地,在划分好的地块上建自家房子。
有了朱慈烺与建筑兵们的设计,流民们只需好好劳作便可,朱慈烺等人估计这新城要建好,大概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主要是人太多了,比寻常的建城快太多了。
朱慈烺又在新城不远开辟一片适合耕种的土地,以租赁的方式分配给这些流民,让他们真正在新城安定下来。
如果没有土地,没有工作,那他们迟早还会饿死,流民问题也就没有彻底解决。
有了皇太子的安顿,加上是为了建设自己的家园,虽然每天的活很重,但众人的干劲却很足,人人脸上充满着幸福。
期间,朱慈烺上报崇祯皇帝,请求免除新城百姓两年赋税,从第三年开始征收田赋,所得田赋,皆交由内帑。
原本新城这片土地在顺天府的备案中,是朱慈烺作为皇太子的皇庄。在明朝,皇帝,皇太后,皇太子都有自己的皇庄,收入由太监掌管,由宫廷自由支配。
不过朱慈烺并没有打算要这些田赋,直接将利益送给了崇祯。当然他不是白送的,也趁机提出一些请求,希望这个皇帝老子能在钱的面子上给自己行个方便,比如日后新城的官员任命由他优先推荐。
朱慈烺担心新城被一群贪官污吏去治理,用不了多久,土地兼并和多派赋税的现象依然会出现,也会再次出现新的流民,他建立新城的初衷也会变得毫无意义了。
朱慈烺并不担心推荐官员会引起崇祯皇帝的猜忌,因为在那个时候,由上官推荐官员的现象很普遍,也是主要升迁的根据之一,这就是所谓的提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