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黄巾张狂最新章节!
张杨是员骑将,不过,他在步下的功夫,却也不差。在马上,张杨擅长使用的是一条一丈一尺六寸长的马槊。但是到了步下,他惯常用的,却是一支九尺三寸长的白蜡杆子红缨枪。
俗话说,行家一伸手,就知道有没有。张杨持枪而立,单单只是一个架势,给关羽带来的压力,就超过了上一战中,汉军司马穆顺骑马冲锋时所带来的压力!
关羽的神色凝重起来。
虽然说是武无第二,可是实战当中,高手交战,经常胜负只在一瞬间。即使双方实力相差明显,一不小心,弱者也是有着翻盘的可能性的。
一旦在某场战斗中战败,以后两人再次交手,胜利的一方在心理上就会占据绝对的优势。心理上的优势,会转化为气势上的优势;气势上的优势,又会转化为实力发挥上的优势。
如此一来,就算败者的武力明显要强过侥幸胜利者,再次交手的话,他的失败可能性依然会更大些。
——这个武猛从事,是个货真价实的“千人破”。不像上一个姓穆的,只是将将达到了“千人破”的边儿……
一边眯着眼睛想着事情,关羽一边将全身的神经绷紧。其实,要论起来,他的武技,最不适合这种切磋比武性质的场合。
关羽的武技,讲究的就是一个势大,力沉。先用自身的威势,削弱敌人的斗志,再以天生的神力,一击制敌。
这,就是关羽武技的核心。
如此一来,关羽一出手,通常便要使出全力。第一刀,就是他威力最大的一招。如果一刀出手之后,敌人还能够完好无损,后面的战斗,关羽就很难有什么太好的机会了。
而如此暴烈的战斗风格,也使得关羽在出招之后,很难留手。对上穆顺这种与他相去甚远的对手,问题还不大。可这一刻遇上的张杨,却是关羽无法留手的强敌。
取胜,关羽觉得并不难。但是,胜利之后,及时的停手,不伤到对方,就让关羽有些为难了。
此刻的关羽,态度上倒是与那名汉军司马与他交手时的心态有些类似。这真是所谓的“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高手相争,分神就是大破绽。
对峙中,关羽短暂的分神,便成为张杨出手的好时机。
张杨出枪。
他看过关羽刚才的出手,知道对方的力量极为惊人。自恃在力量上,怕是无法与对手相抗衡,张杨在选择武器的时候,就极为聪明的选择了以技巧和速度为主的白蜡杆长枪。
白蜡杆子这种木质,最是有弹性。在与力量惊人的对手相抗衡时,只要使用一些巧劲,就能够有效的卸除掉,对手兵器上的力道。
如果不是张杨自己用枪的技巧,还不够完善,他就不会依然使用长槊,作为自己马战的主要武器了。
不过,一枪刺出,张杨依然将自己在长枪上的造诣,施展得淋漓尽致了。
一团斗大的红缨枪头,后面跟着长长的嫩绿色蛇身,仿佛要将身材魁梧异常的关羽,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常山盘蛇枪!”
关羽一口道破了张杨所使用的枪技。这数年以来,他与张狂的小舅子赵云,可没有少交过手。对于这种广为流传于北地州郡的枪技,关羽可是熟悉得很呢!
“常山之蛇,谓之率然。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皆至。”
本来,所谓的“常山之蛇”,是《孙子兵法》中提出的一种比喻。比喻的是一种灵活快速的军阵演练。但是,后来在军中诸多高手的推演下,慢慢的变成了一种攻守兼备的高明枪技。
熟归熟,可是关羽面对这种虚实相间,以速度和技巧取胜的枪技,还真的没有什么好方法。
好方法没有,不算好的方法,倒是有一个。
关羽平握青龙刀,猛然挥刀直刺!
是刺,不是砍!
对准“常山盘蛇枪”枪影最盛的地方,平平的将刀头刺出!
对于“常山盘蛇枪”这种极为要求技巧的枪技来说,所使用的长枪,不能够太长。长,则意味着操纵枪身者,必须具备更高的技术和更大的力量。
所谓“一寸长,一寸强”,这句话的另一层含义,便是指使用长枪的人,所需要的技术和力量。
张杨的技术和力量,无疑是相当出色的。只不过,他的出色程度,还达不到让关羽无可奈何的地步。
因此,当关羽看见张杨使用的长枪,就有了对付的方法。
张杨的脸上,骤然变色!
无论对手是挥刀格挡,还是抽身闪躲,“常山盘蛇枪”都有下一步的应对之法。然而,面对关羽这平平刺出的一刀,张杨盘算中的后招,就都用不上了。
长枪如果要攻击敌人,就必须向敌人刺去。所以,关羽平平刺出的那一刀,不但可以有效破去张杨的枪势,还可以趁势攻击张杨的本体!
如果张杨的枪法足够高,可以瞬间高速抖动枪头,在关羽的身上扎出三、四个窟窿,然后再从容卸去这一刀中蕴含的力道。
但是,能够在关羽刀势全出之下,完成这一过程的人,只怕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出现呢!
因此,张杨面对关羽看起来简单的一刀,最多能完成的目标,只是用挨上那可能致命的一刀为代价,在关羽身上刺出一、两个,也许能够重创对手的伤口来。
——太不划算了!
根本不用想,张杨就抛弃了这种两败俱伤的念头。双方虽然立场未曾完全确定,却决计不会在短时间内成为敌人。
怀着如此想法,张杨自然采取了另外一种应对的方法。
闪避。
关羽的步伐沉重。这是很多人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的弱点。
很好理解,无论是谁,手中拖着一柄重达八十二斤的大砍刀,步伐都轻快不起来。因此,张杨要闪避,关羽是难以跟上的。
可问题是,张杨一闪,手中的枪势,可就全都乱了。
在高手过招时,乱掉的招式,是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实力的。
无法发挥应有实力的招式,便是败招。对于自家使出的败招,最好的应对手段,便是撤招。
所以,当关羽的刀锋刺出一半之后,两个人之间的态势,突然又回到了动手之前。
然而,交换过这一招,张杨对双方的武力,已经有了足够的认知。
——打,是赢不了对方的。可是输,倒也未必。
现在的情形,倒有些像是一只狼,对上一头凶猛的野牛。
单单是一只狼,是没有希望击败一头强健的野牛的。不过,身躯沉重的野牛,也很难奈何得了速度更快的狼。
两者的相遇,最终的结果多半就是无趣的僵持。这种僵持局面,对张杨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张杨是个豪爽的人,也是个大度的人。虽然对手未必能奈何自己,他也没有脸皮去硬要说,自己不比对方差。
“到此为止吧!额算是领教兄弟的高明了!老穆败得不冤啊!”
张杨这话,虽然不是服软,却也言辞恳切。关羽向来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性子,见对手说话如此直接坦荡,心中倒是有几分欣赏。
“张从事的枪法,也很高明。”
听了关羽的客套,张杨却显得极为欢喜。他将长枪向身后的亲兵手上一抛,大踏步的走过来,与关羽亲近。这种对人毫无防备的态度,让关羽心中,也小小的惊讶了一下。
——难道,他就不担心可能存在的突发危险吗?</dd>
张杨是员骑将,不过,他在步下的功夫,却也不差。在马上,张杨擅长使用的是一条一丈一尺六寸长的马槊。但是到了步下,他惯常用的,却是一支九尺三寸长的白蜡杆子红缨枪。
俗话说,行家一伸手,就知道有没有。张杨持枪而立,单单只是一个架势,给关羽带来的压力,就超过了上一战中,汉军司马穆顺骑马冲锋时所带来的压力!
关羽的神色凝重起来。
虽然说是武无第二,可是实战当中,高手交战,经常胜负只在一瞬间。即使双方实力相差明显,一不小心,弱者也是有着翻盘的可能性的。
一旦在某场战斗中战败,以后两人再次交手,胜利的一方在心理上就会占据绝对的优势。心理上的优势,会转化为气势上的优势;气势上的优势,又会转化为实力发挥上的优势。
如此一来,就算败者的武力明显要强过侥幸胜利者,再次交手的话,他的失败可能性依然会更大些。
——这个武猛从事,是个货真价实的“千人破”。不像上一个姓穆的,只是将将达到了“千人破”的边儿……
一边眯着眼睛想着事情,关羽一边将全身的神经绷紧。其实,要论起来,他的武技,最不适合这种切磋比武性质的场合。
关羽的武技,讲究的就是一个势大,力沉。先用自身的威势,削弱敌人的斗志,再以天生的神力,一击制敌。
这,就是关羽武技的核心。
如此一来,关羽一出手,通常便要使出全力。第一刀,就是他威力最大的一招。如果一刀出手之后,敌人还能够完好无损,后面的战斗,关羽就很难有什么太好的机会了。
而如此暴烈的战斗风格,也使得关羽在出招之后,很难留手。对上穆顺这种与他相去甚远的对手,问题还不大。可这一刻遇上的张杨,却是关羽无法留手的强敌。
取胜,关羽觉得并不难。但是,胜利之后,及时的停手,不伤到对方,就让关羽有些为难了。
此刻的关羽,态度上倒是与那名汉军司马与他交手时的心态有些类似。这真是所谓的“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高手相争,分神就是大破绽。
对峙中,关羽短暂的分神,便成为张杨出手的好时机。
张杨出枪。
他看过关羽刚才的出手,知道对方的力量极为惊人。自恃在力量上,怕是无法与对手相抗衡,张杨在选择武器的时候,就极为聪明的选择了以技巧和速度为主的白蜡杆长枪。
白蜡杆子这种木质,最是有弹性。在与力量惊人的对手相抗衡时,只要使用一些巧劲,就能够有效的卸除掉,对手兵器上的力道。
如果不是张杨自己用枪的技巧,还不够完善,他就不会依然使用长槊,作为自己马战的主要武器了。
不过,一枪刺出,张杨依然将自己在长枪上的造诣,施展得淋漓尽致了。
一团斗大的红缨枪头,后面跟着长长的嫩绿色蛇身,仿佛要将身材魁梧异常的关羽,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常山盘蛇枪!”
关羽一口道破了张杨所使用的枪技。这数年以来,他与张狂的小舅子赵云,可没有少交过手。对于这种广为流传于北地州郡的枪技,关羽可是熟悉得很呢!
“常山之蛇,谓之率然。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皆至。”
本来,所谓的“常山之蛇”,是《孙子兵法》中提出的一种比喻。比喻的是一种灵活快速的军阵演练。但是,后来在军中诸多高手的推演下,慢慢的变成了一种攻守兼备的高明枪技。
熟归熟,可是关羽面对这种虚实相间,以速度和技巧取胜的枪技,还真的没有什么好方法。
好方法没有,不算好的方法,倒是有一个。
关羽平握青龙刀,猛然挥刀直刺!
是刺,不是砍!
对准“常山盘蛇枪”枪影最盛的地方,平平的将刀头刺出!
对于“常山盘蛇枪”这种极为要求技巧的枪技来说,所使用的长枪,不能够太长。长,则意味着操纵枪身者,必须具备更高的技术和更大的力量。
所谓“一寸长,一寸强”,这句话的另一层含义,便是指使用长枪的人,所需要的技术和力量。
张杨的技术和力量,无疑是相当出色的。只不过,他的出色程度,还达不到让关羽无可奈何的地步。
因此,当关羽看见张杨使用的长枪,就有了对付的方法。
张杨的脸上,骤然变色!
无论对手是挥刀格挡,还是抽身闪躲,“常山盘蛇枪”都有下一步的应对之法。然而,面对关羽这平平刺出的一刀,张杨盘算中的后招,就都用不上了。
长枪如果要攻击敌人,就必须向敌人刺去。所以,关羽平平刺出的那一刀,不但可以有效破去张杨的枪势,还可以趁势攻击张杨的本体!
如果张杨的枪法足够高,可以瞬间高速抖动枪头,在关羽的身上扎出三、四个窟窿,然后再从容卸去这一刀中蕴含的力道。
但是,能够在关羽刀势全出之下,完成这一过程的人,只怕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出现呢!
因此,张杨面对关羽看起来简单的一刀,最多能完成的目标,只是用挨上那可能致命的一刀为代价,在关羽身上刺出一、两个,也许能够重创对手的伤口来。
——太不划算了!
根本不用想,张杨就抛弃了这种两败俱伤的念头。双方虽然立场未曾完全确定,却决计不会在短时间内成为敌人。
怀着如此想法,张杨自然采取了另外一种应对的方法。
闪避。
关羽的步伐沉重。这是很多人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的弱点。
很好理解,无论是谁,手中拖着一柄重达八十二斤的大砍刀,步伐都轻快不起来。因此,张杨要闪避,关羽是难以跟上的。
可问题是,张杨一闪,手中的枪势,可就全都乱了。
在高手过招时,乱掉的招式,是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实力的。
无法发挥应有实力的招式,便是败招。对于自家使出的败招,最好的应对手段,便是撤招。
所以,当关羽的刀锋刺出一半之后,两个人之间的态势,突然又回到了动手之前。
然而,交换过这一招,张杨对双方的武力,已经有了足够的认知。
——打,是赢不了对方的。可是输,倒也未必。
现在的情形,倒有些像是一只狼,对上一头凶猛的野牛。
单单是一只狼,是没有希望击败一头强健的野牛的。不过,身躯沉重的野牛,也很难奈何得了速度更快的狼。
两者的相遇,最终的结果多半就是无趣的僵持。这种僵持局面,对张杨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张杨是个豪爽的人,也是个大度的人。虽然对手未必能奈何自己,他也没有脸皮去硬要说,自己不比对方差。
“到此为止吧!额算是领教兄弟的高明了!老穆败得不冤啊!”
张杨这话,虽然不是服软,却也言辞恳切。关羽向来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性子,见对手说话如此直接坦荡,心中倒是有几分欣赏。
“张从事的枪法,也很高明。”
听了关羽的客套,张杨却显得极为欢喜。他将长枪向身后的亲兵手上一抛,大踏步的走过来,与关羽亲近。这种对人毫无防备的态度,让关羽心中,也小小的惊讶了一下。
——难道,他就不担心可能存在的突发危险吗?</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