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沉沦》看郁达夫小说创作的特点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笔香河文集最新章节!
郁达夫先生被尊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代宗师,古体诗更是独步当时文坛,他的散文也写的相当的好。优美的文笔为郁达夫小说意识流的小说创作平添了无穷的魅力!郁达夫小说在抒写自我人生的同时,也写尽了那个时代的下层人们的生活,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郁达夫自我传奇的一生本生就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他的一生是信奉自由主义,却用生命的鲜血证明了他的爱国主义。郭沫若说当代文坛有三绝: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郁达夫的卑己自牧。他的牺牲是日本侵华对中国当代文坛造成的最大损失。他死后,留下了许多孩子,大多靠着社会各界的救济来过活,郁达夫毫无保留的把他最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更是伟大的一生。他高洁的品格为其小说创作奠定了健康的基调。
郁达夫的沉沦是他在1921年留日时候所写,被誉为他的杰出代表作品,也是他唯一的中篇小说。这部小说描写了当时留日学生在日本受到的欺辱,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悒郁苦闷,具有爱国主义思想。最后主人公自沉大海,带有明显的颓废思想和悲观情绪。透过沉沦,我们可以能些微了解到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的几点特点。
一、孤独悒郁的性格。
小说第一句“他最近觉得孤冷的可怜”的“孤冷”二字,便为郁达夫所有小说奠定了情感基调。早熟的性格、景色的优美、个人的忧郁都使得他躲避人群而亲近自然。这使得他的小说大都时候都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周围的世界,他常常一个人于无事时就会到外边转转,不为什么,只是孤独而忧伤的看着这个世界。他同情那些车夫、弱女子。于自己一样贫困的身上,掏出几个铜板,给这个世界和他一样贫苦的下层人民。他的目光常常忧郁,固然由于其性格造成的,但是国家的落后,人民的不幸何尝不加重他的忧郁病。所以他的忧郁可以说是时代造成的,他的忧郁背后实际上是对现实表示莫大的悲哀与失望。孔子说:孤独是一种美德!此言得之!
二、景色环境的描写。
沉沦中第一部分就有大量篇幅的景色描写。如“晴天一碧,万里无云,终古常新的皎日,依旧在她的轨道上,一程一程的在那里行走。”这样的描写在他的好多篇小说里出现多次。他孤独悒郁的性格使得他有一颗贴近自然的心,用自然之子的角度把景色和周围的环境写的格外的清晰。又如他对故乡的描写“他的故乡,是富春江上的一个小师,去杭州水程不过八九十里。这一条江水,发源安徽,贯流全浙,江形曲折,风景常新:唐朝有一个诗人赞这条江水说‘一川如画’。”这样的对于故乡景色的描写差不多回家一次写一次,并且每次都用不同的角度写。随手翻翻郁达夫小说全集,你总能发现作家善于描写景色环境的独特风格。没有一定文学功底的作家是很难达到这样的文笔的。
三、对自己、弱女子和祖国的“落泪”情结。
沉沦里直接写“泪”的就有十三处之多。为什么郁达夫小说中的主人公会如此高频率的流泪呢?总觉得郁达夫小说里主人公的泪水都与自己身世、处境的可怜及对弱女子同情有关,这总能让人联想起祖国母亲来,并很容易想到自己和这个弱女子的命运与祖国母亲的命运是多么的相似。
他很多时候想着自己的苦处,便会自怜自悼的落泪,如沉沦第六章写:“他又把自家的好处列举出来,把他所受的苦处,夸大的细数起来。他证明得自家是一个世界上最苦的人的时候,他的眼泪就同瀑布似的流下来。”就沉沦里描写对自己不幸遭遇的落泪就不止这一次。再看看郁达夫小说全集,如薄奠写:我也感着了一种日暮的悲哀,无意识地滴了几滴眼泪就可知道他塑造的主人公多为“贾宝玉”似的多情公子,泪水是常常有的画面,这些泪都是因其不幸的身世与遭遇而流的。对自己身世不幸的怜悯,就会联想到同情和他一样身世的弱女子,于是对弱女子的“落泪”也就随处可见了。
他在弱女子面前常常无端的落泪,在郁达夫小说全集第二篇南迁第六节中,主人公在听到“可怜这一位年轻的女孩,已经没有希望了。你何苦又要来看她,使她多一层烦扰。”这句话后,写道“他红了眼,好久不能说话”其实这个女子只是“他”萍水相逢的一个弱女子,可是他的“泪水”却还是在同情中落下泪来。
他在写到祖国母亲时候,泪水又是怎样的情不自禁。如他写道主人公想到日本人叫中国人“支那人”而“支那人”在日本,比我们骂人的“贱贼”还更难听时,他说:“‘中国啊中国,你怎么不强大起来!’他全身发起痉来,他的眼泪又快滚下来了。”这样的泪水是为国家的不幸而流的。
沉沦中主人公曾说:罢了罢了,我再也不爱女人了,我再也不爱女人了。我就爱我的祖国,我就把我的祖国当作了情人罢。”他喜欢的弱女子和他的情人实则是合二为一的。这种“香草美人”的象征写法在他的小说里是一以贯之的。
罗曼罗兰说:“同情能使人变得高尚。”对弱女子和祖国母亲的“落泪”情结可以表现郁达夫多情而赤诚的心,是冷酷无情世界里一把热烈的火“茫茫烟水回头望,也为神州泪暗弹”忧郁的眼神里燃烧的是对祖国满满的爱。
四、对自我和“性”的大胆暴露。
沉沦里面除了描写了自己的行踪、留学生活外,对人性脆弱的地方,作者进行了大胆的自我暴露:
在被窝里不能自制的手淫,如“他每天早晨,在被窝里犯的罪恶,也一次一次的加起来了。他犯了罪之后,每深自痛悔,切齿的说,下次总不再犯了,然则到了第二天的那个时候,种种幻想,又活泼泼的到他的眼前来。他平时所看见的“伊扶”的遗类,都赤裸裸的来引诱他。中年以后的妇人的形体,在他的脑里,比处女更有挑发他情动的地方。他苦闷一场,恶斗一场,终究不得不做她们的俘虏。”
窥视女性洗澡,如“轻轻的开了便所的门,他尽兀自的站在便所的玻璃窗口偷看。原来他旅馆里的浴室,就在便所的间壁,从便所的玻琉窗看去,浴室里的动静了了可看。他起初以为看一看就可以走的,然而到了一看之后,他竟同被钉子钉住的一样,动也不能动了。”
在野外偷听男女野合,如“他心里虽然如此的在那里痛骂自己,然而他那一双尖着的耳朵,却一言半语也不愿意遗漏,用了全副精神在那里听着。”这些封建社会不准涉及的禁区描写,郁达夫勇敢直率的自我暴露出来,并对此些行为忏悔。而有时却又变得高大,如“他觉得自家好像已经变了几千年前的原始基督教徒的样子”
沉沦里通过把主人公的猥琐和伟大的一面对毫无保留的刻画了出来,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尤其对于主人公内心在遇到罪恶时候产生的不断挣扎矛盾的心里刻画的非常细腻逼真。是继承了红楼梦的写实主义精神的,从而写活了人物,使得人物就在我们身边,就像在写自己一样。
沉沦中主人公由于性压抑因而产生了正常的性幻想、性紧张、性变态或性沉沦。这一观点与弗洛伊德性爱与文明中的精神分析结果不谋而合。这些性心理疾病在郁达夫小说中交替出现,层出不穷。尤其是关于性苦闷和性冲动的描写,更是比比皆是。
从他的第一篇小说银灰色的死到最后一篇小说出奔,几乎每篇都或多或少地写到了性。如:追求爱的迷狂之中的受虐快感(过去);纯粹的性欢乐(迷羊);同性恋以及须臾离不开男人的女人(她是一个弱女子);在善良的女工面前的性冲动(春风沉醉的晚上);在山乡美景陶醉中的性想象(迟桂花)。这些大胆的描写,使得他的小说一定时期内受到了广泛的争议。
有人甚至视其小说为淫秽小说、色情小说。但是更多的作家却从中看到了郁达夫勇敢的一面。他的好友郁达夫在论郁达夫中说:“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直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这句话是多么精辟的回答了他的攻击者们恶毒的语言。
五、对车夫、下层人民的同情
叔本华认为:人类行为的动机可以分成三种:希望自己快乐,希望他人痛苦,希望别人快乐。他将这三种动机分别概括为利己、恶毒、同情,其中利己和恶毒是非道德的推动力,只有基于同情是真正的道德行为。郁达夫对于车夫下层人民的动机应该归为同情,他在薄奠中这样写:我不坐洋车则已,若坐洋车的时候,总爱和洋车夫谈闲话,想以我的言语来缓和他的劳动之苦;因为平时我们走路,若有一个朋友和我们闲谈着走,觉得不费力些。我从自己的这种经验着想,老是在实行浅薄的社会主义,一边高踞在车上,一边向前面和牛马一样在奔走的我的同胞攀谈些无头无尾的话。这一天,我本来不想开口的,但看看他的弯曲的背脊,听听他嘿嘿的急喘,终觉得心里难受,接着又写:我以为那拉车的又在和他的女人吵闹了,所以也就走了过去,去看热闹,一边我心里却暗暗的想着:“今天若他们再因金钱而争吵,我却可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因为那时候我家里寄出来为作医药费的钱还没有用完,皮包里还有几张五元钱的钞票收藏在哩。这样朴素的情怀,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郁达夫小说中人物的高尚的灵魂。
六、自传性质和自身气质在小说主人公身上的再现
郭沫若先生曾记载了现实生活里的郁达夫一次特别的举动,笔者转载如下:
记得是1921年的夏天,我们在上海同住。有一天晚上我们同到四马路的泰东书局去,顺便问了一下在五月一号出版的创造季刊创刊号的销路怎样。书局经理很冷淡地答应我们:“二千本书只销掉一千五。”我们那时共同生出了无限的伤感,立即由书局退出,在四马路上接连饮了三家酒店,在最后一家,酒瓶摆满了一个方桌。但也并没有醉到泥烂的程度。在月光下边,两人手牵着手走回哈同路的民厚南里。在那平滑如砥的静安寺路上,时有兜风汽车飞驰而过。达夫曾突然跑向街心,向着一辆飞来的汽车,以手指比成手枪的形式,大呼着:“我要枪毙你们这些资本家!”
再看看薄奠小说的结尾:
车过顺治门内大街的时候,因为我前面的一乘人力车上只载着一辆纸糊的很美丽的洋车和两包锭子,大街上来往的红男绿女只是凝目的在看我和我后面车上的那个眼睛哭得红肿,衣服褴褛的中年妇人。我被众人的目光鞭挞不过,心里起了一种不可抑遏的反抗和诅咒的毒念,只想放大了喉咙向着那着红男绿女和汽车中的贵人狠命的叫骂着说:“猪狗!畜生!你们看什么?我的朋友,这可怜的拉车者,是为你们所逼死的呀!你们还看什么?”
真实里的郁达夫和小说里的郁达夫举动是多么的惊人的一致,其实这就是人们常常评价他小说的“自传体”写法。对于那些诬陷他、攻击他的人“创造社的人就和街头的乞丐一样,故意在自己身上造些血脓糜烂的创伤来吸引过路人的同情。”这些大量的细节可以还郁达夫一个公道。郁达夫小说的主人公的性情与真实的郁达夫是一致的,因而他那“自传体”的写作风格也显得格外纯熟,甚至有时我们把小说中的郁达夫变成了现实里的他了。
七、零余者的塑造
作为中国现代“自传体”小说的开山鼻祖,郁达夫对于中国小说界的贡献是巨大的。特别是“零余者”这一形象的刻画,英国有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的“哈洛尔德”;德国有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维特”;俄国有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奥涅金”在中国,第一个刻画零余者形象并贯穿小说创作始终的是郁达夫。
郁达夫笔下的“多余人”们的特征,也是属于中、上层知识分子(包括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才识、有个性,对现状不满,欲图振兴却又看不到出路,因而内心矛盾、冲突,最终走向颓废、甚至死亡。郁达夫在塑造“多余人”角色上,时常存在作者自己的影子。这与欧洲文坛情况是何其相似的。因此这类小说人们通常称其为“自传”这类主人公往往在爱情、事业上都遭到惨败。绝望之余,他只好承认自己的“无用”与“多余”“生来就是无根的浮萍”对于教育知识分子认识自己的处境,抛弃旧的生活道路,这无疑是很有现实意义的。郁达夫小说全集大都是描写“多余人”的一组形象,对当时文坛起了很大影响,掀起了写“多余人”的文学浪潮,如鲁迅笔下的涓生、巴金笔下的觉新、柔石笔下的肖涧秋、叶圣陶笔下的倪焕之、曹禺笔下的周萍等等。
总之,郁达夫先生的小说是富于创新的小说。他对唤醒“五四”时期迷茫的知识分子,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正如郭沫若所说:“他的清新的笔调,在中国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少年的心!”他的人生恰如他的小说所写的一样,是富于传奇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郁达夫先生被尊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代宗师,古体诗更是独步当时文坛,他的散文也写的相当的好。优美的文笔为郁达夫小说意识流的小说创作平添了无穷的魅力!郁达夫小说在抒写自我人生的同时,也写尽了那个时代的下层人们的生活,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郁达夫自我传奇的一生本生就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他的一生是信奉自由主义,却用生命的鲜血证明了他的爱国主义。郭沫若说当代文坛有三绝: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郁达夫的卑己自牧。他的牺牲是日本侵华对中国当代文坛造成的最大损失。他死后,留下了许多孩子,大多靠着社会各界的救济来过活,郁达夫毫无保留的把他最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更是伟大的一生。他高洁的品格为其小说创作奠定了健康的基调。
郁达夫的沉沦是他在1921年留日时候所写,被誉为他的杰出代表作品,也是他唯一的中篇小说。这部小说描写了当时留日学生在日本受到的欺辱,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悒郁苦闷,具有爱国主义思想。最后主人公自沉大海,带有明显的颓废思想和悲观情绪。透过沉沦,我们可以能些微了解到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的几点特点。
一、孤独悒郁的性格。
小说第一句“他最近觉得孤冷的可怜”的“孤冷”二字,便为郁达夫所有小说奠定了情感基调。早熟的性格、景色的优美、个人的忧郁都使得他躲避人群而亲近自然。这使得他的小说大都时候都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周围的世界,他常常一个人于无事时就会到外边转转,不为什么,只是孤独而忧伤的看着这个世界。他同情那些车夫、弱女子。于自己一样贫困的身上,掏出几个铜板,给这个世界和他一样贫苦的下层人民。他的目光常常忧郁,固然由于其性格造成的,但是国家的落后,人民的不幸何尝不加重他的忧郁病。所以他的忧郁可以说是时代造成的,他的忧郁背后实际上是对现实表示莫大的悲哀与失望。孔子说:孤独是一种美德!此言得之!
二、景色环境的描写。
沉沦中第一部分就有大量篇幅的景色描写。如“晴天一碧,万里无云,终古常新的皎日,依旧在她的轨道上,一程一程的在那里行走。”这样的描写在他的好多篇小说里出现多次。他孤独悒郁的性格使得他有一颗贴近自然的心,用自然之子的角度把景色和周围的环境写的格外的清晰。又如他对故乡的描写“他的故乡,是富春江上的一个小师,去杭州水程不过八九十里。这一条江水,发源安徽,贯流全浙,江形曲折,风景常新:唐朝有一个诗人赞这条江水说‘一川如画’。”这样的对于故乡景色的描写差不多回家一次写一次,并且每次都用不同的角度写。随手翻翻郁达夫小说全集,你总能发现作家善于描写景色环境的独特风格。没有一定文学功底的作家是很难达到这样的文笔的。
三、对自己、弱女子和祖国的“落泪”情结。
沉沦里直接写“泪”的就有十三处之多。为什么郁达夫小说中的主人公会如此高频率的流泪呢?总觉得郁达夫小说里主人公的泪水都与自己身世、处境的可怜及对弱女子同情有关,这总能让人联想起祖国母亲来,并很容易想到自己和这个弱女子的命运与祖国母亲的命运是多么的相似。
他很多时候想着自己的苦处,便会自怜自悼的落泪,如沉沦第六章写:“他又把自家的好处列举出来,把他所受的苦处,夸大的细数起来。他证明得自家是一个世界上最苦的人的时候,他的眼泪就同瀑布似的流下来。”就沉沦里描写对自己不幸遭遇的落泪就不止这一次。再看看郁达夫小说全集,如薄奠写:我也感着了一种日暮的悲哀,无意识地滴了几滴眼泪就可知道他塑造的主人公多为“贾宝玉”似的多情公子,泪水是常常有的画面,这些泪都是因其不幸的身世与遭遇而流的。对自己身世不幸的怜悯,就会联想到同情和他一样身世的弱女子,于是对弱女子的“落泪”也就随处可见了。
他在弱女子面前常常无端的落泪,在郁达夫小说全集第二篇南迁第六节中,主人公在听到“可怜这一位年轻的女孩,已经没有希望了。你何苦又要来看她,使她多一层烦扰。”这句话后,写道“他红了眼,好久不能说话”其实这个女子只是“他”萍水相逢的一个弱女子,可是他的“泪水”却还是在同情中落下泪来。
他在写到祖国母亲时候,泪水又是怎样的情不自禁。如他写道主人公想到日本人叫中国人“支那人”而“支那人”在日本,比我们骂人的“贱贼”还更难听时,他说:“‘中国啊中国,你怎么不强大起来!’他全身发起痉来,他的眼泪又快滚下来了。”这样的泪水是为国家的不幸而流的。
沉沦中主人公曾说:罢了罢了,我再也不爱女人了,我再也不爱女人了。我就爱我的祖国,我就把我的祖国当作了情人罢。”他喜欢的弱女子和他的情人实则是合二为一的。这种“香草美人”的象征写法在他的小说里是一以贯之的。
罗曼罗兰说:“同情能使人变得高尚。”对弱女子和祖国母亲的“落泪”情结可以表现郁达夫多情而赤诚的心,是冷酷无情世界里一把热烈的火“茫茫烟水回头望,也为神州泪暗弹”忧郁的眼神里燃烧的是对祖国满满的爱。
四、对自我和“性”的大胆暴露。
沉沦里面除了描写了自己的行踪、留学生活外,对人性脆弱的地方,作者进行了大胆的自我暴露:
在被窝里不能自制的手淫,如“他每天早晨,在被窝里犯的罪恶,也一次一次的加起来了。他犯了罪之后,每深自痛悔,切齿的说,下次总不再犯了,然则到了第二天的那个时候,种种幻想,又活泼泼的到他的眼前来。他平时所看见的“伊扶”的遗类,都赤裸裸的来引诱他。中年以后的妇人的形体,在他的脑里,比处女更有挑发他情动的地方。他苦闷一场,恶斗一场,终究不得不做她们的俘虏。”
窥视女性洗澡,如“轻轻的开了便所的门,他尽兀自的站在便所的玻璃窗口偷看。原来他旅馆里的浴室,就在便所的间壁,从便所的玻琉窗看去,浴室里的动静了了可看。他起初以为看一看就可以走的,然而到了一看之后,他竟同被钉子钉住的一样,动也不能动了。”
在野外偷听男女野合,如“他心里虽然如此的在那里痛骂自己,然而他那一双尖着的耳朵,却一言半语也不愿意遗漏,用了全副精神在那里听着。”这些封建社会不准涉及的禁区描写,郁达夫勇敢直率的自我暴露出来,并对此些行为忏悔。而有时却又变得高大,如“他觉得自家好像已经变了几千年前的原始基督教徒的样子”
沉沦里通过把主人公的猥琐和伟大的一面对毫无保留的刻画了出来,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尤其对于主人公内心在遇到罪恶时候产生的不断挣扎矛盾的心里刻画的非常细腻逼真。是继承了红楼梦的写实主义精神的,从而写活了人物,使得人物就在我们身边,就像在写自己一样。
沉沦中主人公由于性压抑因而产生了正常的性幻想、性紧张、性变态或性沉沦。这一观点与弗洛伊德性爱与文明中的精神分析结果不谋而合。这些性心理疾病在郁达夫小说中交替出现,层出不穷。尤其是关于性苦闷和性冲动的描写,更是比比皆是。
从他的第一篇小说银灰色的死到最后一篇小说出奔,几乎每篇都或多或少地写到了性。如:追求爱的迷狂之中的受虐快感(过去);纯粹的性欢乐(迷羊);同性恋以及须臾离不开男人的女人(她是一个弱女子);在善良的女工面前的性冲动(春风沉醉的晚上);在山乡美景陶醉中的性想象(迟桂花)。这些大胆的描写,使得他的小说一定时期内受到了广泛的争议。
有人甚至视其小说为淫秽小说、色情小说。但是更多的作家却从中看到了郁达夫勇敢的一面。他的好友郁达夫在论郁达夫中说:“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直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这句话是多么精辟的回答了他的攻击者们恶毒的语言。
五、对车夫、下层人民的同情
叔本华认为:人类行为的动机可以分成三种:希望自己快乐,希望他人痛苦,希望别人快乐。他将这三种动机分别概括为利己、恶毒、同情,其中利己和恶毒是非道德的推动力,只有基于同情是真正的道德行为。郁达夫对于车夫下层人民的动机应该归为同情,他在薄奠中这样写:我不坐洋车则已,若坐洋车的时候,总爱和洋车夫谈闲话,想以我的言语来缓和他的劳动之苦;因为平时我们走路,若有一个朋友和我们闲谈着走,觉得不费力些。我从自己的这种经验着想,老是在实行浅薄的社会主义,一边高踞在车上,一边向前面和牛马一样在奔走的我的同胞攀谈些无头无尾的话。这一天,我本来不想开口的,但看看他的弯曲的背脊,听听他嘿嘿的急喘,终觉得心里难受,接着又写:我以为那拉车的又在和他的女人吵闹了,所以也就走了过去,去看热闹,一边我心里却暗暗的想着:“今天若他们再因金钱而争吵,我却可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因为那时候我家里寄出来为作医药费的钱还没有用完,皮包里还有几张五元钱的钞票收藏在哩。这样朴素的情怀,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郁达夫小说中人物的高尚的灵魂。
六、自传性质和自身气质在小说主人公身上的再现
郭沫若先生曾记载了现实生活里的郁达夫一次特别的举动,笔者转载如下:
记得是1921年的夏天,我们在上海同住。有一天晚上我们同到四马路的泰东书局去,顺便问了一下在五月一号出版的创造季刊创刊号的销路怎样。书局经理很冷淡地答应我们:“二千本书只销掉一千五。”我们那时共同生出了无限的伤感,立即由书局退出,在四马路上接连饮了三家酒店,在最后一家,酒瓶摆满了一个方桌。但也并没有醉到泥烂的程度。在月光下边,两人手牵着手走回哈同路的民厚南里。在那平滑如砥的静安寺路上,时有兜风汽车飞驰而过。达夫曾突然跑向街心,向着一辆飞来的汽车,以手指比成手枪的形式,大呼着:“我要枪毙你们这些资本家!”
再看看薄奠小说的结尾:
车过顺治门内大街的时候,因为我前面的一乘人力车上只载着一辆纸糊的很美丽的洋车和两包锭子,大街上来往的红男绿女只是凝目的在看我和我后面车上的那个眼睛哭得红肿,衣服褴褛的中年妇人。我被众人的目光鞭挞不过,心里起了一种不可抑遏的反抗和诅咒的毒念,只想放大了喉咙向着那着红男绿女和汽车中的贵人狠命的叫骂着说:“猪狗!畜生!你们看什么?我的朋友,这可怜的拉车者,是为你们所逼死的呀!你们还看什么?”
真实里的郁达夫和小说里的郁达夫举动是多么的惊人的一致,其实这就是人们常常评价他小说的“自传体”写法。对于那些诬陷他、攻击他的人“创造社的人就和街头的乞丐一样,故意在自己身上造些血脓糜烂的创伤来吸引过路人的同情。”这些大量的细节可以还郁达夫一个公道。郁达夫小说的主人公的性情与真实的郁达夫是一致的,因而他那“自传体”的写作风格也显得格外纯熟,甚至有时我们把小说中的郁达夫变成了现实里的他了。
七、零余者的塑造
作为中国现代“自传体”小说的开山鼻祖,郁达夫对于中国小说界的贡献是巨大的。特别是“零余者”这一形象的刻画,英国有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的“哈洛尔德”;德国有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维特”;俄国有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奥涅金”在中国,第一个刻画零余者形象并贯穿小说创作始终的是郁达夫。
郁达夫笔下的“多余人”们的特征,也是属于中、上层知识分子(包括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才识、有个性,对现状不满,欲图振兴却又看不到出路,因而内心矛盾、冲突,最终走向颓废、甚至死亡。郁达夫在塑造“多余人”角色上,时常存在作者自己的影子。这与欧洲文坛情况是何其相似的。因此这类小说人们通常称其为“自传”这类主人公往往在爱情、事业上都遭到惨败。绝望之余,他只好承认自己的“无用”与“多余”“生来就是无根的浮萍”对于教育知识分子认识自己的处境,抛弃旧的生活道路,这无疑是很有现实意义的。郁达夫小说全集大都是描写“多余人”的一组形象,对当时文坛起了很大影响,掀起了写“多余人”的文学浪潮,如鲁迅笔下的涓生、巴金笔下的觉新、柔石笔下的肖涧秋、叶圣陶笔下的倪焕之、曹禺笔下的周萍等等。
总之,郁达夫先生的小说是富于创新的小说。他对唤醒“五四”时期迷茫的知识分子,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正如郭沫若所说:“他的清新的笔调,在中国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少年的心!”他的人生恰如他的小说所写的一样,是富于传奇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