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塔的启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淡竹笙声文集最新章节!
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
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各地。
——圣经创世纪
最近看了许多文章,置疑学习英语的必要性。有从爱国主义出发的,热烈呼吁我们捍卫文明古国的文化遗产,摒弃外来语言的侵略。有从语言自身角度着眼,把英语定性为一种落后的语言,不值得学习。还有置疑学习英语的必要性,认为英语学习和我们日常生活相关性不强,全民英语是一种疯狂。
忍不住想说几句。
看过的最荒唐的文字是把英语和汉语作一比较,得出结论英语是一种低级语言。与汉语的差异犹如basic与pascal之分。换言之,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篇文字点击率极高,应和者之众实在出乎意料。寥寥几个反对的声音完全被淹没在汪洋大海里面。有时候想:英语什么时候成了大家如此同仇敌忾的东西了。
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人对互联网的广泛传播持反感态度。只要是上网,无论聊天,发帖或者查询资料,我们要进入一个网址之前,都会输入http和。在timbernerslee创建技术之前,整个互联网因为操作复杂,内容单调发展缓慢。而自从tim berners lee引入html语言,整个互联网的使用人数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这说明了一种共通的语言对于整个世界的和谐一致是多么重要。
连上帝都害怕人类使用一种共同的语言,巴比伦塔成了历史遗迹。而英语作为一种全球化的语言却在一千五百年里以不可阻挡之势蓬勃发展,它是否能够成为我们重建巴比伦塔的利器?
英语现在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语言,与经济基础密切相关。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在过去的两百年间,随着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和美美利坚合众国在经济上相继获得的主导地位,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的地位确立无疑。现在英语已经深入社会的诸多层面,看一下统计数据:目前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性的语言,这些国家涵盖了全球十四亿的人口。有85%的国际组织把英语列为通用语言(联合国,欧盟等)。世界上75%的邮件是用英语写的,80%的出版物和互联网信息用英语出版和发布。所以英语学习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以及信息技术的广为传播紧密相联,其实用性毋庸置疑。简单地以爱国热情来否认英语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不免幼稚。祖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训导犹在耳边,任何视而不见的鸵鸟政策都无济于事。在英语几乎已经成为科技与交流“世界语”的情况下,简单地把英语理解为英美国家的语言加以摒弃,有狭隘之嫌。
除了经济因素,英语获得如此殊荣还源于另一个极其重要的事实:作为一种语言,英语本身的的包容性极强,因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先来看看英语的发展历史。从公元六世纪日尔曼部落定居在英伦土地上开始,到诺曼人入侵英格兰,带来法语和拉丁文,英语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兼收并蓄的发展历程。现在的英语语言有超过五十万的单词,其数量是法语的近十倍。如果追根溯源,其中百分之八十的词汇来自其他语言。从严格意义上说,英语的历史只有一千五百年,可是在这历史长河的一小段时光里,英语一直并且仍然在不停吸收其他国家与文化的词汇:西班牙语,法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印度语,马来语,还有中文甚至来自西非和polynesia的语言。正是这种对外来语言的海纳百川,才使得英语从实用性的角度,具备了成为一种国际性语言的条件。至少在最近的一百年内,难以找到一种能够与之分庭抗礼的语言。
和英语相比,法语强调语言的纯洁性,拒绝外来词的“污染”可惜美好的愿望得不到本国人的理解。法国青年挂在嘴边的是通俗易懂的walkman,而非生造出来的法语词balladeur。甚至这个大家非常熟悉的walkman,其实也是日本的制造厂商把两个简单的英语单词组合起来为产品命名的。英语强大的生命力,由此可见一斑。
英语和许多现代语言一样,属于世界上最大的语言体系:印欧语系。这个语系包括了欧洲、美洲的大部分语言和亚洲的许多语言。这种体系上的一脉相承,使得许多非英语国家的人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有相当的认同感,也是英语得以绵延昌盛的原因之一。
目前全球大约有十亿人在学习英语,中国也有这样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自小学开始,英语就和语文数学一起成为必修课程。从初中直高中一直到考大学,英语是必不可缺的科目,许多高校还把英语四级证书与学位直接挂钩。各类英语考试漫天飞:tofel、gre、ielts、bec、cet。甚至连十几年前藏在闺中无人识的tem(英语专业学生水平考试),现在也颇受青睐。与高涨的全民学英语热潮相对比的是许多人对英语的畏惧和反感。以一个本科毕业生为例,十几年英语学下来,留在脑海里的似乎只有考试。感觉花费了巨大的时间与精力,收效甚微。无法开口,无法自如地阅读文献。如果在应聘,职称,职位的道路上再次遭遇英语,又会增加痛苦的记忆。于是大家开始质疑:学习英语是否必要?
其实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不是英语该不该学,而是应该怎么学。在全民学习英语的浪潮中,英语的功能被扭曲异化。它本来是一种用作交流的语言,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无可奈何地成为了一门功课,一道门坎,绊住了许多人的脚步。物极必反,人们自然感觉困惑:到底什么是学英语的目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还英语以本来面目。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英语和计算机知识一样,会成为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不过,语言学习和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存在一个很大区别:计算机为了寻求更开阔的市场,会尽可能把潜在用户一网打尽。我们面对的,将是越来越友好的用户界面与操作系统。而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发现需要英语的时候才开始努力。从这一点看,英语学习的确需要从小抓起。但是目前强制性的以各类考试为导向的思路必须更改。
有一点必须明确:英语绝不仅仅属于少数以英语为专业的语言学家或者翻译家。以科技领域为例,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科学家阅读英文文献。如果我们把英语和科技剥离开来,完全依靠翻译填补语言上的缺陷,是很不负责的态度。毕竟,对于非常专业的科学理论与实践而言,隔了语言的藩篱,理解是要大打折扣的。对于那些非纯科技领域的人们,在专业知识以外,掌握英语这样一种强有力的交流工具,势必如虎添翼。人们建造巴比伦塔的时候,所依赖的不仅是娴熟的建筑技术,共通的语言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上帝使人们语言混乱,巴比伦塔也就无疾而终。语言只是工具,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非常有力的工具。
也许有人会反驳:目前在中国的一些地区,教育资源极为紧缺,英语学习似乎没有必要,诚然,只从眼前的角度看,英语学习并不是那么迫切的问题。但是风物宜长放眼量,英语作为一种全球化的语言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必将越来越深入,当然,一些极端的例子,譬如从来不离开家门十里范围的老太太除外。可惜,这样的老太太也终于越来越少了。我们当然不能逼迫老太太再从abcd开始,不过,估计老太太还是会要求自己的孙子认真学习那些曲里拐弯的文字的,如果她不希望孙子的脚步也象自己一样,被束缚在方圆几里或者稍远一点的范围内。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如果你想离开乡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英语必定是一种潜在的需求。而对于正准备与国际接轨,更好地发展教育、科学、文化的整个国家而言,英语的必要性毋庸赘述。
我们目前面临的困惑,与其说是英语学习的必要性,不如说是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带来的问题。两者不应该混为一谈。看许多人对英语的反感,也许其实并不在于这种语言是否能够用于交流,而是它带来的太多不愉快的心理感受。他们举的例子,往往是自己费尽心思也学不好以及由此导致的前行路上的种种障碍。其实这正从另一个方面揭示了英语学习的必要性与英语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我们并不是不需要英语,而是目前僵硬死板的英语教学方式需要改进。当一门语言的实用性无法在日常的交流当中体现,反而成了繁复而琐碎的考试模式,也就丧失了作为交流工具的意义。无怪乎许多人纷纷对它产生疑虑,大众的这种心理势必会对英语的的进一步发展形成阻力。良好的愿望不能开花结果,可能政策制定者也始料不及。所以,如何改进我们的英语教学方法,更新思路,是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思考的问题。目前高教司正在酝酿英语教学的改革方案,力图改变以往“哑巴”英语教学模式,强调英语的实用性。让我们一起期待:英语最终回到本来的面目,真正成为大家得心应手的工具。
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
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各地。
——圣经创世纪
最近看了许多文章,置疑学习英语的必要性。有从爱国主义出发的,热烈呼吁我们捍卫文明古国的文化遗产,摒弃外来语言的侵略。有从语言自身角度着眼,把英语定性为一种落后的语言,不值得学习。还有置疑学习英语的必要性,认为英语学习和我们日常生活相关性不强,全民英语是一种疯狂。
忍不住想说几句。
看过的最荒唐的文字是把英语和汉语作一比较,得出结论英语是一种低级语言。与汉语的差异犹如basic与pascal之分。换言之,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篇文字点击率极高,应和者之众实在出乎意料。寥寥几个反对的声音完全被淹没在汪洋大海里面。有时候想:英语什么时候成了大家如此同仇敌忾的东西了。
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人对互联网的广泛传播持反感态度。只要是上网,无论聊天,发帖或者查询资料,我们要进入一个网址之前,都会输入http和。在timbernerslee创建技术之前,整个互联网因为操作复杂,内容单调发展缓慢。而自从tim berners lee引入html语言,整个互联网的使用人数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这说明了一种共通的语言对于整个世界的和谐一致是多么重要。
连上帝都害怕人类使用一种共同的语言,巴比伦塔成了历史遗迹。而英语作为一种全球化的语言却在一千五百年里以不可阻挡之势蓬勃发展,它是否能够成为我们重建巴比伦塔的利器?
英语现在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语言,与经济基础密切相关。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在过去的两百年间,随着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和美美利坚合众国在经济上相继获得的主导地位,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的地位确立无疑。现在英语已经深入社会的诸多层面,看一下统计数据:目前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性的语言,这些国家涵盖了全球十四亿的人口。有85%的国际组织把英语列为通用语言(联合国,欧盟等)。世界上75%的邮件是用英语写的,80%的出版物和互联网信息用英语出版和发布。所以英语学习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以及信息技术的广为传播紧密相联,其实用性毋庸置疑。简单地以爱国热情来否认英语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不免幼稚。祖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训导犹在耳边,任何视而不见的鸵鸟政策都无济于事。在英语几乎已经成为科技与交流“世界语”的情况下,简单地把英语理解为英美国家的语言加以摒弃,有狭隘之嫌。
除了经济因素,英语获得如此殊荣还源于另一个极其重要的事实:作为一种语言,英语本身的的包容性极强,因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先来看看英语的发展历史。从公元六世纪日尔曼部落定居在英伦土地上开始,到诺曼人入侵英格兰,带来法语和拉丁文,英语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兼收并蓄的发展历程。现在的英语语言有超过五十万的单词,其数量是法语的近十倍。如果追根溯源,其中百分之八十的词汇来自其他语言。从严格意义上说,英语的历史只有一千五百年,可是在这历史长河的一小段时光里,英语一直并且仍然在不停吸收其他国家与文化的词汇:西班牙语,法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印度语,马来语,还有中文甚至来自西非和polynesia的语言。正是这种对外来语言的海纳百川,才使得英语从实用性的角度,具备了成为一种国际性语言的条件。至少在最近的一百年内,难以找到一种能够与之分庭抗礼的语言。
和英语相比,法语强调语言的纯洁性,拒绝外来词的“污染”可惜美好的愿望得不到本国人的理解。法国青年挂在嘴边的是通俗易懂的walkman,而非生造出来的法语词balladeur。甚至这个大家非常熟悉的walkman,其实也是日本的制造厂商把两个简单的英语单词组合起来为产品命名的。英语强大的生命力,由此可见一斑。
英语和许多现代语言一样,属于世界上最大的语言体系:印欧语系。这个语系包括了欧洲、美洲的大部分语言和亚洲的许多语言。这种体系上的一脉相承,使得许多非英语国家的人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有相当的认同感,也是英语得以绵延昌盛的原因之一。
目前全球大约有十亿人在学习英语,中国也有这样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自小学开始,英语就和语文数学一起成为必修课程。从初中直高中一直到考大学,英语是必不可缺的科目,许多高校还把英语四级证书与学位直接挂钩。各类英语考试漫天飞:tofel、gre、ielts、bec、cet。甚至连十几年前藏在闺中无人识的tem(英语专业学生水平考试),现在也颇受青睐。与高涨的全民学英语热潮相对比的是许多人对英语的畏惧和反感。以一个本科毕业生为例,十几年英语学下来,留在脑海里的似乎只有考试。感觉花费了巨大的时间与精力,收效甚微。无法开口,无法自如地阅读文献。如果在应聘,职称,职位的道路上再次遭遇英语,又会增加痛苦的记忆。于是大家开始质疑:学习英语是否必要?
其实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不是英语该不该学,而是应该怎么学。在全民学习英语的浪潮中,英语的功能被扭曲异化。它本来是一种用作交流的语言,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无可奈何地成为了一门功课,一道门坎,绊住了许多人的脚步。物极必反,人们自然感觉困惑:到底什么是学英语的目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还英语以本来面目。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英语和计算机知识一样,会成为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不过,语言学习和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存在一个很大区别:计算机为了寻求更开阔的市场,会尽可能把潜在用户一网打尽。我们面对的,将是越来越友好的用户界面与操作系统。而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发现需要英语的时候才开始努力。从这一点看,英语学习的确需要从小抓起。但是目前强制性的以各类考试为导向的思路必须更改。
有一点必须明确:英语绝不仅仅属于少数以英语为专业的语言学家或者翻译家。以科技领域为例,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科学家阅读英文文献。如果我们把英语和科技剥离开来,完全依靠翻译填补语言上的缺陷,是很不负责的态度。毕竟,对于非常专业的科学理论与实践而言,隔了语言的藩篱,理解是要大打折扣的。对于那些非纯科技领域的人们,在专业知识以外,掌握英语这样一种强有力的交流工具,势必如虎添翼。人们建造巴比伦塔的时候,所依赖的不仅是娴熟的建筑技术,共通的语言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上帝使人们语言混乱,巴比伦塔也就无疾而终。语言只是工具,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非常有力的工具。
也许有人会反驳:目前在中国的一些地区,教育资源极为紧缺,英语学习似乎没有必要,诚然,只从眼前的角度看,英语学习并不是那么迫切的问题。但是风物宜长放眼量,英语作为一种全球化的语言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必将越来越深入,当然,一些极端的例子,譬如从来不离开家门十里范围的老太太除外。可惜,这样的老太太也终于越来越少了。我们当然不能逼迫老太太再从abcd开始,不过,估计老太太还是会要求自己的孙子认真学习那些曲里拐弯的文字的,如果她不希望孙子的脚步也象自己一样,被束缚在方圆几里或者稍远一点的范围内。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如果你想离开乡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英语必定是一种潜在的需求。而对于正准备与国际接轨,更好地发展教育、科学、文化的整个国家而言,英语的必要性毋庸赘述。
我们目前面临的困惑,与其说是英语学习的必要性,不如说是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带来的问题。两者不应该混为一谈。看许多人对英语的反感,也许其实并不在于这种语言是否能够用于交流,而是它带来的太多不愉快的心理感受。他们举的例子,往往是自己费尽心思也学不好以及由此导致的前行路上的种种障碍。其实这正从另一个方面揭示了英语学习的必要性与英语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我们并不是不需要英语,而是目前僵硬死板的英语教学方式需要改进。当一门语言的实用性无法在日常的交流当中体现,反而成了繁复而琐碎的考试模式,也就丧失了作为交流工具的意义。无怪乎许多人纷纷对它产生疑虑,大众的这种心理势必会对英语的的进一步发展形成阻力。良好的愿望不能开花结果,可能政策制定者也始料不及。所以,如何改进我们的英语教学方法,更新思路,是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思考的问题。目前高教司正在酝酿英语教学的改革方案,力图改变以往“哑巴”英语教学模式,强调英语的实用性。让我们一起期待:英语最终回到本来的面目,真正成为大家得心应手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