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章 :
推荐阅读:富贵风流第一香、两代风情债、都市奇魔集、我与学妹的怨气和情欲、我的老婆、滛荡塾妇素琴、我的儿媳是尤物、绿帽一家人破碎、亚丝娜的定制礼物、美腿老婆的淫荡事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红楼之黛玉为妻最新章节!
虽然贾母舍不得湘云,但是史家吩咐仆从务必接湘云离京,因此,拗不过史家,贾母唯有长叹一声,同意了史家之意,道:“初六是她二姐姐大喜的日子,眼瞅着也就一个多月了,叫她们再聚聚,等她二姐姐出了门子再启程如何?”
史家仆妇想到自己奉命进京,得看人收拾史湘云的嫁妆东西,还得往几家世交老亲家走动,本就打算一个多月后启程,听了贾母的话却假装为难,半日后方点头答应。
湘云听在耳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黛玉晚间入睡时明白史家为何挑中葛辉之子了,若能结成两姓之好,倒是湘云的福气。
在许多勋贵世家眼里,葛辉根基浅薄,人物穷酸,但葛辉很有本事,寒门子弟,进士出身,如今却已经是执政一方的封疆大吏,即使是达官显贵在葛辉跟前也都不敢说背地里评价葛辉以及葛家的那些话,由此可见葛辉之能。
葛家因葛辉平步青云后而发迹,未经三代富贵,在葛辉高升前家里房舍狭窄,父祖母亲、姊妹兄弟等人皆处一院而居,当家主母性情豁达,没有时下许多人奉为真理的那些繁文缛节。
史家约莫是考虑到这一点与葛家结亲,以免来日消息走漏倒成了仇。
许多大户人家府邸阔朗,讲究不是本家的姊妹兄弟,七岁后皆是另门别院,以区男女之别,这也是韩家退亲之因。但是,葛家这样的人家不同,他们是寒门出身,一家人住一个院落,哪怕来亲戚同住也是常事,并不在乎同住一院的事情。
黛玉所料不错,史家和葛家议亲之前,的确就相中了葛家的出身和规矩,他们虽然想给侄女说个好人家,但也怕落得亲家埋怨,最终反目成仇。
葛辉的妻母都是寒门小户的女子,粗手大脚,只字不识,皆因葛辉之故方成诰命夫人,享受荣华富贵。虽然这些年婆媳二人的见识随着品级略有增长,也曾请了教导礼仪的女先生来指点自己和家中的儿女,出门应酬时不至于闹了笑话,到底不如勋贵史家那般讲究。
葛辉的老父也还在世,葛辉和上下三个兄长、一个弟弟都没有分家,五房皆有妻儿,不算仆从便有四五六十人、葛家起先在京城时买不起轩然阔朗的大院落,彼时葛辉官居四品,二老五房住着三进的宅子,除了二老和葛辉一房住主院,余下四房都是两房合住一院,一家人住一屋南北炕,来亲戚了就打扫出一间房舍供其居住,倒也没人不满。
史鼐夫人和葛辉之妻提起湘云时,含含混混地说起湘云住在亲戚家和姊妹们顽,住在同一个园子里,别的都罢了,只是一个表兄也奉娘娘谕旨住在园子里,虽是姊妹兄弟,到底不是一家,不过并没有同院,而是各自有单独的院落,就是高门显贵觉得不妥,总说不上亲事。
葛辉之母和葛辉之妻听了,都不在意,齐声对史鼐夫人道:“什么事都是世人嘴里说出来的,又不是住在一个屋子里,怕什么?我们家就不在意这些。”
史鼐夫人再三确认,终于放下心来。
如今葛辉掌管两江,位高权重,在江南呼风喝雨,财源广进,端的威风八面。他们家比先前不同了,姊妹兄弟每人都有一个大院落,身边配着金奴银婢,但是葛辉的妻母对这些依旧不在意,也不像时下一些酸腐文人,一旦鱼跃龙门,就比大户人家更讲究繁文缛节。
而且,葛辉三个儿子都非天纵之才,胜在读书用功,都早早凭着父荫读书考试,各有功名,比京里那些纨绔子弟强十倍,就是兄弟三人相貌平平,不及卫若兰韩奇之流俊美。
史鼐夫人实在无法给湘云挑一个四角俱全的夫婿,史鼐心里明白,觉得葛家极好。
贾母没向史家仆妇打听,不知详细,史家仆妇也不会在贾母跟前说这些,一旦谈及此事,岂不是指责贾府治家不严?上下没有体统?
因此,只有黛玉根据从前知道的消息猜测出几分。
黛玉恍惚记起葛家和贾家也有一点子瓜葛,只是记不清了。
念及于此,她急忙找出自己记录朝中各王府公侯并文武百官之家人物性格生平等事的册子,翻到葛家,以蝇头小楷记着葛家上下人性的品行为人,葛辉的长子、次子比三子年长十余岁,早已娶妻生子,长子娶的是葛辉同科之女刘氏,次子娶的同僚之女许氏,都不是世家显贵,其父都是官居五六七品,然妯娌二人性情谦和,深明礼义,外人都很称道。
看毕,黛玉就知道了,葛辉次媳许氏乃是贾蓉继室许氏的姑母,因许氏品格模样不如秦可卿,并不受贾母青睐,也不大往荣府来,虽然史家和宁国府远了些,到底算得上是亲戚了。
史鼐夫人考虑相当周全,就不知葛家会不会打听详细。
次日梳洗完毕,黛玉径自往贾母房中请安,正见贾母吩咐鸳鸯收拾耳房里的东西,丫鬟仆妇来回穿梭,看到黛玉,贾母对她笑道:“来得巧,才叫金匠拿了首饰图样过来,你挑挑喜欢那些,一会子叫人拿黄金珠宝去给你打首饰。”
黛玉推辞不过,选了几样,贾母却命她挑了二十四样,道:“迎春是这么些,你也该得这么些,我还收着不少字画玩意儿,一半给你,一半给宝玉。”
黛玉忙道:“给姊妹们罢,哪里都给我呢?”
贾母摩挲着她的后背,道:“她们自有公中预备,用不着我的。你和她们不一样,原本公中给你预备嫁妆也是应该的,偏生你知道那些心思,我怕吩咐公中给你置办家倒容易,他们心里不受用。既然如此,我给你置办,他们就不能说什么不满。”
黛玉笑道:“我就知道外祖母疼我。”至于荣国府,她并不无期盼,自无所怨,若是命运如书稿中所述,自有怨气,此时却无。
丫鬟通报说诸姊妹都来了,贾母方命鸳鸯将册子收起,又命都请进来。
黛玉想着这几个月没起社,一个多月后便是迎春的大喜之日,等迎春嫁为人妇后便难回社作诗,湘云又将远行,见到姊妹们,自荐为社主,拟定三月初五起社,乃因她记得书稿中王子腾夫人初二来了,初三又是探春的生日,自己也欲去庙里上香。
众人正无所事事,闻得黛玉意欲起社,忙都答应了,一个不缺。
果然初二没空,初三探春的生日,元春早打发了两个小太监送了几件顽器给探春,不枉探春对王夫人这些年的孝心。见状,阖府都有寿仪,不消多记。
这日接到贾政书信,说六月回京,别人为之喜悦,宝玉为之惊恐,忙不迭地补功课。
黛玉早看书稿,早知此节,也知贾政后来又来书信说冬底才回,即使如此,数日后依旧打发紫鹃送了一卷早早预备妥当的老油竹纸临的蝇头小楷给他,上面的字迹均是仿宝玉的笔迹,至于宝钗探春湘云宝琴等也都临了楷书字给他,喜得宝玉到处道谢,每日在家用功。
果然如书稿所言,近海一带海啸,糟蹋了几处生民,地方官题本奏闻后,奉旨就着贾政顺路查看账济回来。得知贾政冬底回来后,宝玉随即撂下书本,照旧游荡。
暮春之际,景光正好,长泰帝却是面沉如水,跟前的侍卫太监大多战战兢兢,不敢喘气。
卫若兰垂眉敛目,一言不发。他知道长泰帝所怒乃因海啸之灾后,又有官员中饱私囊,幸亏早使人监管,已将那几名官员押解回京,不然落了难的百姓更加艰难。贾政生性酸腐,又不遵长幼之分,也没有读书做官的本事,但难得的好处就是不敢贪污受贿,故长泰帝方点他学差。不过,若无元春封妃,长泰帝再过几年也想不起这位工部员外郎。
长泰帝道:“沿海发生海啸,只怕倭寇也有此灾,很有可能再来掠夺。”
此话直对卫若兰而言,卫若兰恭敬地道:“既如此,陛下须得命人快马加鞭传旨给平安州节度使,令其严加防范才是。”
平安州位于京城之南,江南之北,南来北往走旱路者都从此处穿过,州城虽不在海边,但却辖管近海一带的县城村落,州城附近常有匪徒出没,沿海常受倭寇之害。故此,名为平安州,实则从来都不是平安之地。
长泰帝冷笑道:“但凡有一点见识就该明白这个道理,何须朕派人提点?一群尸位素餐者,自掌管平安州以来,半点实事未做,一味伸手索取粮饷。朕旧年就发给平安州不少火铳炸药等物,令其善加利用,结果倒好,他们竟然将之搁置着,任由匪徒出没,倭寇骚扰!朕欲升了平安州节度使,另行安排将领,太上皇却不同意。”
卫若兰恍然大悟,原来长泰帝又和太上皇在朝中发生了争执,这一年不知怎么了,原本颐养天年的太上皇忽然又开始上朝,主管国事。
长泰帝纵使恼怒异常,依旧心系百姓,问卫若兰道:“你有一个朋友在平安州从军?”
卫若兰回道:“正是柳湘莲。他武艺高强,又侠肝义胆,不到一年的工夫,斩杀了不少匪徒和倭寇,已经升到从六品了,手底下管了不少兵。”
长泰帝沉吟片刻,道:“你写信跟他说一声,叫他联络几个勋贵出身的武官一起在上峰跟前提起倭寇再来掠夺等事,为了不打草惊蛇,引起太上皇的疑心,叫柳湘莲用心料理,上头自有人想办法命他掌管此事,也会暗中相助。”
卫若兰听了,连忙遵旨,当下便即修书一封,长泰帝命人快马加鞭送去平安州,另外又私下派人通知自己安插在平安州的人手,务必免除百姓之危难。
料理完,长泰帝道:“再这么下去,平安州几时能得平安?”
他长叹一声,面上却不见一丝沮丧,转而对卫若兰道:“你那几个弟子武功学得怎么样了?能否独当一面?”
卫若兰道:“已有小成。”
长泰帝听了,道:“好,等你休沐,叫上几个一等侍卫里的好手,和你那些弟子比一比武功,若是侍卫们赢了,你就继续带着他们教导他们几年,若是他们赢了,年下就想办法送进龙禁尉中,等你明年出京后朕才放心。”
卫若兰笑道:“陛下放心,那些孩子虽只练至小成,但以一敌十却是轻而易举。”他传授那些弟子的都是高深武功,这是本朝不曾见过的,内力既深,气力必长,且耳聪目明。
长泰帝心下不信,改了先前的主意,传召姜华进宫与侍卫笔试。
姜华是卫若兰诸位弟子中功夫最低的一个,到底是自小娇生惯养了些,学武不如师兄们刻苦,即使如此,他一上场就赤手空拳地赢了龙禁尉副统领。
长泰帝龙颜大悦,见他无一败绩,当即命人重赏,又赏五品龙禁尉一职。
姜华喜出望外,忙来叩谢隆恩,将所得之物转呈卫若兰,卫若兰没收,和他一起再次叩谢长泰帝。姜华踌躇片刻,恳请去给皇后请安,长泰帝允了,不料皇后待他甚是冷淡,淡淡地道:“既然陛下恩宠,那么你就好生当差。”
虽不是初见皇后,但头一回这样说话,又离得这么近,姜华满口答应。
见皇后气度雍容,举止悠闲,摆设更是处处透着雅致和大气,姜华略略放心,心想祖母和母亲猜测不对,姑母应该确实如人所言,一直养尊处优。
等他走后,宫娥道:“娘娘何苦如此。”
皇后闻言一笑,懒懒地道:“没什么要紧,以前怎么着,往后依旧怎么着。”
不管怎样,姜华很得长泰帝看重,长泰帝也开始安排那十二名少年,根据他们的性情本事,直接赏五品龙禁尉之职,但有的在御前当差,有的安排他们教导其他心腹侍卫。此时此刻,十二人才知道养生堂幕后的恩公是当今圣人,惊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但得知真相后,对长泰帝愈加忠心,誓死保护长泰帝。
姜华得赏放在明面上,那十二人未曾比武,旁人都不知道他们的本事,只道长泰帝宠信卫若兰,故此爱屋及乌,重用他的那些弟子。
一时之间,许多人家都登门拜访卫若兰,意图拜师学艺,博个出身。
卫若兰啼笑皆非,好容易才一一婉拒。
黛玉得知后,明白卫若兰明年离京已成定局,不然长泰帝不会将卫若兰的徒弟安排在自己的身边。她倒是不在意是否奔波劳累,横竖她已确定随卫若兰一起上任,故此趁着打点嫁妆时,慢慢收拾书籍字画等物。
迎春出阁之日近在眼前,整个荣国府张灯结彩,忙忙碌碌。
转眼便是四月初五,一早起来,不少人来给迎春添妆。
晒妆时,来客都吃了一惊,约有四五万两银子的东西,其中连同聘礼一起,虽说不如黛玉之母贾敏出嫁时的盛景,但这样的嫁妆在京城里也是数一数二的了。
嫁妆铺设在保宁侯府,保宁侯夫人也很欢喜。
次日迎亲,两家热闹非凡。
心知诸姊妹命运的黛玉最替迎春欢喜,不管如何,姊妹们总算有一个脱离原先的悲苦命运了,扭头见宝玉哭成了泪人,黛玉又是好笑,又觉可叹,走过去道:“你这是作什么?大舅母和二嫂子都没你哭得这般厉害。”
宝玉抽抽噎噎地道:“我心里不舍,好好的姊妹,今儿起就是别人家的了,等闲见不着一面,云妹妹又打点行李,也要离开。”
黛玉低声道:“你又糊涂了,难道云妹妹不离开才好?”
宝玉想起这一二年来祖母和母亲的争论,自己心里都不喜欢,无奈不敢反驳,不禁幽幽一叹,一面拭泪,一面道:“自然不是。只是千里迢迢的,云妹妹在那里说亲出嫁,怕是比二姐姐更难再见一面,也不知是什么样的人家,配不配得云妹妹。”
黛玉笑道:“难为你想到这里。”
等宴席已毕,诸客皆散,黛玉方将自己所知的葛家之事告诉宝玉。
宝玉犹未来得及叹息,就见湘云打扮齐整地走过来,含泪道:“二哥哥,今儿我就要回家了,明儿一早启程。山高路远,不知几时才得相见,你可得记着我,常来书信才好。眼瞅着天热了,这一个月做了好些活计,留给二哥哥做个念想儿。”
湘云说完,翠缕已递上一个大红绸面白绫里子的夹包袱,宝玉抱在怀里,忍不住滚滚落泪,哽咽道:“怎么这么急?不能再缓两天?”
湘云摇摇头,史家仆妇自定吉日,哪有她言语的余地?
她看了宝玉一眼,又看向黛玉,道:“林姐姐,这些年你的好我都记着,原是我从前不懂事,好容易明白谁好了,偏又该走了。等我走了,姐姐劝着二哥哥,别叫他太伤心了,年下老爷就回来了,还得查问功课呢。”
黛玉叹道:“你放心。”
湘云又往各处拜别,袖着黛玉从册子里拆下来有关葛家的字纸,带着翠缕和丫鬟仆妇出了荣国府,次日乘船南下。
虽然贾母舍不得湘云,但是史家吩咐仆从务必接湘云离京,因此,拗不过史家,贾母唯有长叹一声,同意了史家之意,道:“初六是她二姐姐大喜的日子,眼瞅着也就一个多月了,叫她们再聚聚,等她二姐姐出了门子再启程如何?”
史家仆妇想到自己奉命进京,得看人收拾史湘云的嫁妆东西,还得往几家世交老亲家走动,本就打算一个多月后启程,听了贾母的话却假装为难,半日后方点头答应。
湘云听在耳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黛玉晚间入睡时明白史家为何挑中葛辉之子了,若能结成两姓之好,倒是湘云的福气。
在许多勋贵世家眼里,葛辉根基浅薄,人物穷酸,但葛辉很有本事,寒门子弟,进士出身,如今却已经是执政一方的封疆大吏,即使是达官显贵在葛辉跟前也都不敢说背地里评价葛辉以及葛家的那些话,由此可见葛辉之能。
葛家因葛辉平步青云后而发迹,未经三代富贵,在葛辉高升前家里房舍狭窄,父祖母亲、姊妹兄弟等人皆处一院而居,当家主母性情豁达,没有时下许多人奉为真理的那些繁文缛节。
史家约莫是考虑到这一点与葛家结亲,以免来日消息走漏倒成了仇。
许多大户人家府邸阔朗,讲究不是本家的姊妹兄弟,七岁后皆是另门别院,以区男女之别,这也是韩家退亲之因。但是,葛家这样的人家不同,他们是寒门出身,一家人住一个院落,哪怕来亲戚同住也是常事,并不在乎同住一院的事情。
黛玉所料不错,史家和葛家议亲之前,的确就相中了葛家的出身和规矩,他们虽然想给侄女说个好人家,但也怕落得亲家埋怨,最终反目成仇。
葛辉的妻母都是寒门小户的女子,粗手大脚,只字不识,皆因葛辉之故方成诰命夫人,享受荣华富贵。虽然这些年婆媳二人的见识随着品级略有增长,也曾请了教导礼仪的女先生来指点自己和家中的儿女,出门应酬时不至于闹了笑话,到底不如勋贵史家那般讲究。
葛辉的老父也还在世,葛辉和上下三个兄长、一个弟弟都没有分家,五房皆有妻儿,不算仆从便有四五六十人、葛家起先在京城时买不起轩然阔朗的大院落,彼时葛辉官居四品,二老五房住着三进的宅子,除了二老和葛辉一房住主院,余下四房都是两房合住一院,一家人住一屋南北炕,来亲戚了就打扫出一间房舍供其居住,倒也没人不满。
史鼐夫人和葛辉之妻提起湘云时,含含混混地说起湘云住在亲戚家和姊妹们顽,住在同一个园子里,别的都罢了,只是一个表兄也奉娘娘谕旨住在园子里,虽是姊妹兄弟,到底不是一家,不过并没有同院,而是各自有单独的院落,就是高门显贵觉得不妥,总说不上亲事。
葛辉之母和葛辉之妻听了,都不在意,齐声对史鼐夫人道:“什么事都是世人嘴里说出来的,又不是住在一个屋子里,怕什么?我们家就不在意这些。”
史鼐夫人再三确认,终于放下心来。
如今葛辉掌管两江,位高权重,在江南呼风喝雨,财源广进,端的威风八面。他们家比先前不同了,姊妹兄弟每人都有一个大院落,身边配着金奴银婢,但是葛辉的妻母对这些依旧不在意,也不像时下一些酸腐文人,一旦鱼跃龙门,就比大户人家更讲究繁文缛节。
而且,葛辉三个儿子都非天纵之才,胜在读书用功,都早早凭着父荫读书考试,各有功名,比京里那些纨绔子弟强十倍,就是兄弟三人相貌平平,不及卫若兰韩奇之流俊美。
史鼐夫人实在无法给湘云挑一个四角俱全的夫婿,史鼐心里明白,觉得葛家极好。
贾母没向史家仆妇打听,不知详细,史家仆妇也不会在贾母跟前说这些,一旦谈及此事,岂不是指责贾府治家不严?上下没有体统?
因此,只有黛玉根据从前知道的消息猜测出几分。
黛玉恍惚记起葛家和贾家也有一点子瓜葛,只是记不清了。
念及于此,她急忙找出自己记录朝中各王府公侯并文武百官之家人物性格生平等事的册子,翻到葛家,以蝇头小楷记着葛家上下人性的品行为人,葛辉的长子、次子比三子年长十余岁,早已娶妻生子,长子娶的是葛辉同科之女刘氏,次子娶的同僚之女许氏,都不是世家显贵,其父都是官居五六七品,然妯娌二人性情谦和,深明礼义,外人都很称道。
看毕,黛玉就知道了,葛辉次媳许氏乃是贾蓉继室许氏的姑母,因许氏品格模样不如秦可卿,并不受贾母青睐,也不大往荣府来,虽然史家和宁国府远了些,到底算得上是亲戚了。
史鼐夫人考虑相当周全,就不知葛家会不会打听详细。
次日梳洗完毕,黛玉径自往贾母房中请安,正见贾母吩咐鸳鸯收拾耳房里的东西,丫鬟仆妇来回穿梭,看到黛玉,贾母对她笑道:“来得巧,才叫金匠拿了首饰图样过来,你挑挑喜欢那些,一会子叫人拿黄金珠宝去给你打首饰。”
黛玉推辞不过,选了几样,贾母却命她挑了二十四样,道:“迎春是这么些,你也该得这么些,我还收着不少字画玩意儿,一半给你,一半给宝玉。”
黛玉忙道:“给姊妹们罢,哪里都给我呢?”
贾母摩挲着她的后背,道:“她们自有公中预备,用不着我的。你和她们不一样,原本公中给你预备嫁妆也是应该的,偏生你知道那些心思,我怕吩咐公中给你置办家倒容易,他们心里不受用。既然如此,我给你置办,他们就不能说什么不满。”
黛玉笑道:“我就知道外祖母疼我。”至于荣国府,她并不无期盼,自无所怨,若是命运如书稿中所述,自有怨气,此时却无。
丫鬟通报说诸姊妹都来了,贾母方命鸳鸯将册子收起,又命都请进来。
黛玉想着这几个月没起社,一个多月后便是迎春的大喜之日,等迎春嫁为人妇后便难回社作诗,湘云又将远行,见到姊妹们,自荐为社主,拟定三月初五起社,乃因她记得书稿中王子腾夫人初二来了,初三又是探春的生日,自己也欲去庙里上香。
众人正无所事事,闻得黛玉意欲起社,忙都答应了,一个不缺。
果然初二没空,初三探春的生日,元春早打发了两个小太监送了几件顽器给探春,不枉探春对王夫人这些年的孝心。见状,阖府都有寿仪,不消多记。
这日接到贾政书信,说六月回京,别人为之喜悦,宝玉为之惊恐,忙不迭地补功课。
黛玉早看书稿,早知此节,也知贾政后来又来书信说冬底才回,即使如此,数日后依旧打发紫鹃送了一卷早早预备妥当的老油竹纸临的蝇头小楷给他,上面的字迹均是仿宝玉的笔迹,至于宝钗探春湘云宝琴等也都临了楷书字给他,喜得宝玉到处道谢,每日在家用功。
果然如书稿所言,近海一带海啸,糟蹋了几处生民,地方官题本奏闻后,奉旨就着贾政顺路查看账济回来。得知贾政冬底回来后,宝玉随即撂下书本,照旧游荡。
暮春之际,景光正好,长泰帝却是面沉如水,跟前的侍卫太监大多战战兢兢,不敢喘气。
卫若兰垂眉敛目,一言不发。他知道长泰帝所怒乃因海啸之灾后,又有官员中饱私囊,幸亏早使人监管,已将那几名官员押解回京,不然落了难的百姓更加艰难。贾政生性酸腐,又不遵长幼之分,也没有读书做官的本事,但难得的好处就是不敢贪污受贿,故长泰帝方点他学差。不过,若无元春封妃,长泰帝再过几年也想不起这位工部员外郎。
长泰帝道:“沿海发生海啸,只怕倭寇也有此灾,很有可能再来掠夺。”
此话直对卫若兰而言,卫若兰恭敬地道:“既如此,陛下须得命人快马加鞭传旨给平安州节度使,令其严加防范才是。”
平安州位于京城之南,江南之北,南来北往走旱路者都从此处穿过,州城虽不在海边,但却辖管近海一带的县城村落,州城附近常有匪徒出没,沿海常受倭寇之害。故此,名为平安州,实则从来都不是平安之地。
长泰帝冷笑道:“但凡有一点见识就该明白这个道理,何须朕派人提点?一群尸位素餐者,自掌管平安州以来,半点实事未做,一味伸手索取粮饷。朕旧年就发给平安州不少火铳炸药等物,令其善加利用,结果倒好,他们竟然将之搁置着,任由匪徒出没,倭寇骚扰!朕欲升了平安州节度使,另行安排将领,太上皇却不同意。”
卫若兰恍然大悟,原来长泰帝又和太上皇在朝中发生了争执,这一年不知怎么了,原本颐养天年的太上皇忽然又开始上朝,主管国事。
长泰帝纵使恼怒异常,依旧心系百姓,问卫若兰道:“你有一个朋友在平安州从军?”
卫若兰回道:“正是柳湘莲。他武艺高强,又侠肝义胆,不到一年的工夫,斩杀了不少匪徒和倭寇,已经升到从六品了,手底下管了不少兵。”
长泰帝沉吟片刻,道:“你写信跟他说一声,叫他联络几个勋贵出身的武官一起在上峰跟前提起倭寇再来掠夺等事,为了不打草惊蛇,引起太上皇的疑心,叫柳湘莲用心料理,上头自有人想办法命他掌管此事,也会暗中相助。”
卫若兰听了,连忙遵旨,当下便即修书一封,长泰帝命人快马加鞭送去平安州,另外又私下派人通知自己安插在平安州的人手,务必免除百姓之危难。
料理完,长泰帝道:“再这么下去,平安州几时能得平安?”
他长叹一声,面上却不见一丝沮丧,转而对卫若兰道:“你那几个弟子武功学得怎么样了?能否独当一面?”
卫若兰道:“已有小成。”
长泰帝听了,道:“好,等你休沐,叫上几个一等侍卫里的好手,和你那些弟子比一比武功,若是侍卫们赢了,你就继续带着他们教导他们几年,若是他们赢了,年下就想办法送进龙禁尉中,等你明年出京后朕才放心。”
卫若兰笑道:“陛下放心,那些孩子虽只练至小成,但以一敌十却是轻而易举。”他传授那些弟子的都是高深武功,这是本朝不曾见过的,内力既深,气力必长,且耳聪目明。
长泰帝心下不信,改了先前的主意,传召姜华进宫与侍卫笔试。
姜华是卫若兰诸位弟子中功夫最低的一个,到底是自小娇生惯养了些,学武不如师兄们刻苦,即使如此,他一上场就赤手空拳地赢了龙禁尉副统领。
长泰帝龙颜大悦,见他无一败绩,当即命人重赏,又赏五品龙禁尉一职。
姜华喜出望外,忙来叩谢隆恩,将所得之物转呈卫若兰,卫若兰没收,和他一起再次叩谢长泰帝。姜华踌躇片刻,恳请去给皇后请安,长泰帝允了,不料皇后待他甚是冷淡,淡淡地道:“既然陛下恩宠,那么你就好生当差。”
虽不是初见皇后,但头一回这样说话,又离得这么近,姜华满口答应。
见皇后气度雍容,举止悠闲,摆设更是处处透着雅致和大气,姜华略略放心,心想祖母和母亲猜测不对,姑母应该确实如人所言,一直养尊处优。
等他走后,宫娥道:“娘娘何苦如此。”
皇后闻言一笑,懒懒地道:“没什么要紧,以前怎么着,往后依旧怎么着。”
不管怎样,姜华很得长泰帝看重,长泰帝也开始安排那十二名少年,根据他们的性情本事,直接赏五品龙禁尉之职,但有的在御前当差,有的安排他们教导其他心腹侍卫。此时此刻,十二人才知道养生堂幕后的恩公是当今圣人,惊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但得知真相后,对长泰帝愈加忠心,誓死保护长泰帝。
姜华得赏放在明面上,那十二人未曾比武,旁人都不知道他们的本事,只道长泰帝宠信卫若兰,故此爱屋及乌,重用他的那些弟子。
一时之间,许多人家都登门拜访卫若兰,意图拜师学艺,博个出身。
卫若兰啼笑皆非,好容易才一一婉拒。
黛玉得知后,明白卫若兰明年离京已成定局,不然长泰帝不会将卫若兰的徒弟安排在自己的身边。她倒是不在意是否奔波劳累,横竖她已确定随卫若兰一起上任,故此趁着打点嫁妆时,慢慢收拾书籍字画等物。
迎春出阁之日近在眼前,整个荣国府张灯结彩,忙忙碌碌。
转眼便是四月初五,一早起来,不少人来给迎春添妆。
晒妆时,来客都吃了一惊,约有四五万两银子的东西,其中连同聘礼一起,虽说不如黛玉之母贾敏出嫁时的盛景,但这样的嫁妆在京城里也是数一数二的了。
嫁妆铺设在保宁侯府,保宁侯夫人也很欢喜。
次日迎亲,两家热闹非凡。
心知诸姊妹命运的黛玉最替迎春欢喜,不管如何,姊妹们总算有一个脱离原先的悲苦命运了,扭头见宝玉哭成了泪人,黛玉又是好笑,又觉可叹,走过去道:“你这是作什么?大舅母和二嫂子都没你哭得这般厉害。”
宝玉抽抽噎噎地道:“我心里不舍,好好的姊妹,今儿起就是别人家的了,等闲见不着一面,云妹妹又打点行李,也要离开。”
黛玉低声道:“你又糊涂了,难道云妹妹不离开才好?”
宝玉想起这一二年来祖母和母亲的争论,自己心里都不喜欢,无奈不敢反驳,不禁幽幽一叹,一面拭泪,一面道:“自然不是。只是千里迢迢的,云妹妹在那里说亲出嫁,怕是比二姐姐更难再见一面,也不知是什么样的人家,配不配得云妹妹。”
黛玉笑道:“难为你想到这里。”
等宴席已毕,诸客皆散,黛玉方将自己所知的葛家之事告诉宝玉。
宝玉犹未来得及叹息,就见湘云打扮齐整地走过来,含泪道:“二哥哥,今儿我就要回家了,明儿一早启程。山高路远,不知几时才得相见,你可得记着我,常来书信才好。眼瞅着天热了,这一个月做了好些活计,留给二哥哥做个念想儿。”
湘云说完,翠缕已递上一个大红绸面白绫里子的夹包袱,宝玉抱在怀里,忍不住滚滚落泪,哽咽道:“怎么这么急?不能再缓两天?”
湘云摇摇头,史家仆妇自定吉日,哪有她言语的余地?
她看了宝玉一眼,又看向黛玉,道:“林姐姐,这些年你的好我都记着,原是我从前不懂事,好容易明白谁好了,偏又该走了。等我走了,姐姐劝着二哥哥,别叫他太伤心了,年下老爷就回来了,还得查问功课呢。”
黛玉叹道:“你放心。”
湘云又往各处拜别,袖着黛玉从册子里拆下来有关葛家的字纸,带着翠缕和丫鬟仆妇出了荣国府,次日乘船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