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祭灶日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重穿农家种好田最新章节!
【鞠躬感谢好友兰妮打赏支持。鞠躬感谢好友小叶小草的粉红票!作者捡贝拾珠在此表示衷心感谢!!!顺便和大家打个招呼:拾珠新书,求首订及各种票票!谢谢!】
………………………………………………………………………
“妈妈,咱家请码子(注1)了吗??
吃早饭的时候,田青青问。
郝兰欣一怔:“哟,我把这个给忘了。”
也难怪,郝兰欣结婚以后,一直跟着老人过年了。供奉神请码子之类的事,都是婆婆田卢氏一手操办。她只是给田卢氏打打下手,端端供菜什么的。头一年自己安家过日子,对这方面,还真不大懂。
“哎,咱赶了一上午集,怎么也没看见卖的呢?”郝兰欣问身边端着碗喝粥的丈夫。
田达林笑道:“你还指望看见摆摊的呀?人家都是偷着卖。”
郝兰欣白了他一眼:“你知道怎么不提醒我一声儿呀?”
田达林:“头一年自己过年,我也没想到。”
“我倒想了想。”杨老太太喝完碗里的最后一口粥,放下碗,说:“这些年我个人儿还顾不了个人儿哩,没兴过这个心。又不知道让请不让请,也就没言语。”
郝兰欣:“那,杨伯母,今天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你说咱还祭灶不祭灶呢?”
杨老太太:“按说,有灶就有灶王爷。祭祭还好,图个吉利。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是一家的保护神呢。”
田青青一见杨老太太说到民间传说,立时来了兴趣,高兴地对杨老太太说:
“杨奶奶,祭灶是怎么回事呀,您给我们多说说。”
杨老太太知道这家人对她是真心实意的,不会把她的话传出去。田青青又是她最信服最喜欢的孩子,也就尽自己所知道的说了起来:
“传说,每当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灶王爷都要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汇报各家各户这一年来的劳作和生活情况,然后,玉皇大帝再把各家各户应得的奖惩,交由灶王爷来处理。
“领到了玉皇大帝命令的灶王爷,再于腊月的最后一天,小月二十九,大月大年三十,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由于他对各家的情况熟悉,就由他领着诸神到各家里去。因此,灶王爷又被认为是天上诸神的引路神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
“正是因为灶王爷如此重要,人们才会在灶王爷上天的这一天,往灶王爷的嘴上抹糖,让灶王爷的嘴甜一点儿,不让他到玉皇大帝面前说人类的不是。因为糖瓜儿粘,人们一般都供香这个。
“也正是因为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的重要性,才被人们称为了‘小年儿’。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过的这个“年”,其实过的就是灶王爷。所以,家家都要祭灶。”
田幼秋插言说:“咱没请,没灶王爷,怎么祭呀?”
杨老太太笑笑说:“就是你妈请了,也是请的过年的。今年的灶王爷是去年这个时候请的。那时你们还在伙里哩,自是没有请。祭一祭,表表自己的心意罢了。”
田达林:“其实,现在各家都没贴灶王爷神像,就是在那个位置上钉块儿木板儿,放上个香炉,就代表了。老院儿里也是这样。分家的时候,灶王爷也就跟着咱来了。一会儿我往灶台的墙上钉块儿木板,放上个香炉,咱家就有了灶王爷了。”
“那还请不请码子呢?”田青青问。
田达林说的这种情况,田青青见过好几家。如她惊动过的二伯母家、姥姥家、极品大奶奶家,全都是这个样子。但请不请码子,她就不知道了。
田达林:“上边明令禁止,多有的人家还是偷着请。不敢贴,有的压在香炉底下,一有情况再赶紧拿下来。有的过完年后,在正月十五送天地爷的时候,一块儿烧了。”
郝兰欣又对着杨老太太问道:“离过年还有好几天哩,再请没事吧?”
杨老太太:“没事。只要在年三十上午上供以前请来就行。”
这时,田青青忍不住“哏哏”笑起来。
郝兰欣嗔她一眼:“傻了你,好好地笑什么哩?”
田青青忍着笑对郝兰欣说:“我就知道你想不起来。几天前我已经请(买)来啦。”
郝兰欣惊喜地笑骂道:“死妮子,这是故意逗我呀?让我懊悔了半天。”
田青青笑道:“让你懊悔懊悔,明年就记住了。”
郝兰欣:“你怎么想起请这个来啦?”
田青青:“那天我在集上看到一个中年妇女,一边走一边在人群里小声说:‘请码子不,卖码子……’她总是反反复复地说这句话。我正觉得奇怪,就见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叫住她,问她多少钱一套。那妇女说三分。我也就上去看了看,见是这个,就买,啊不,就请了一套。回来时你们谁也没在家,我就放到一边了。后来也忘了告诉你们。因为今天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才想起来的。”
杨老太太:“你买糖瓜儿了没有?祭灶需要糖瓜儿。”
田青青:“买了。和请码子一集买的。我怕在北屋里化喽,放到西厢房南间里了。”说着,站起来就要去拿。
田达林忙用手势制止住她,说:“吃完饭再去。那屋里暴得忒碜,回来还得洗手。”
田青青三口两口喝完碗里的粥,“呱哒”“呱哒”跑到西厢房里,闪身进到空间,把预备在那里的码子和一包糖瓜儿拿了出来。
这时,桌上的人们也都撂下了饭碗。田青青把码子给了郝兰欣,又把扁圆形的糖瓜儿给了田幼秋、田幼春和田苗苗一人一个。
田幼春心急,拿到手里就下口咬,把牙硌了一下子,疼得“咝咝哈哈”的。
田青青见状忙说:“这个是麦芽糖,黏性很大,很硬,不能直接下嘴咬。要用菜刀劈开,一块一块地放嘴里吃。”
说着,又从包里拿了两块,用切菜刀劈成八小块,放到桌子上,让人们都尝尝。
田达林用筷子夹起一块看了又看,见里面有不少微小的气泡,放到嘴里一嚼,脆甜香酥,惊讶地说:“还是真正的关东糖。青青,你在哪里买的?”
田青青:“在集上啊。就看见一份,买的人不少,我就买了一包。”
田达林高兴起来:“我小的时候,你奶奶过年的时候也买过。我最喜欢吃这个了。已经有十多年没见过,没想到你倒买来了。”
田青青:“往后,见了新鲜东西我就往家买,让你把好东西都尝遍喽。”
同时心里感叹:这个时候的人们都实在,不在货物上造假。就是少。但只要买到了,就是货真价实。不像前世现代,货物琳琅满目,假的也比比皆是。
郝兰欣望着手里花花绿绿的码子,心里既激动又惭愧:有这样一个惦记事的女儿,自己省大了心了。但同时也养成了自己大松心的习惯,诸事都不用脑子去考虑了。看来,往后还真得多考虑考虑家事。
“姐姐,这就是‘二十三,糖瓜儿粘’的糖瓜儿呀?”田苗苗拿着糖瓜儿高兴地问。
田青青:“嗯哪。哎,苗苗,你给爸爸、妈妈和杨奶奶,背背我刚教给你的《过年》这首儿歌吧。”
田苗苗还有些不好意思,扭捏着冲着饭桌上的人们直笑。
杨老太太:“苗苗,又学会了一首什么样的唱儿呀?说给杨奶奶听听。杨奶奶最爱听苗苗说唱儿了。
田苗苗现在说话口齿清晰,能说完整的句子,会背几十首儿歌。并且还专爱跟人拌嘴,自己没理儿的时候,也能为自己辨出三分来。这让田青青很为小时的自己高兴。
田青青:“苗苗,说说,给爸爸妈妈杨奶奶说唱儿,你还害臊啊。”
田达林和郝兰欣也直鼓励,夸她说唱儿说的最好了,比哥哥姐姐小时候说的都好听。
田苗苗受到鼓舞,便坐着小板凳说起来:
“小小子,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十三,甜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田苗苗整天跟着杨老太太,杨老太太也是她的第一个听众。这首儿歌杨老太太昨天就听田苗苗说过,不由问道:“哎,苗苗,怎么把‘老太太’改成‘小小子’了?”
田苗苗眨巴眨巴眼睛:“姐姐说了,守着‘老太太’就说‘小小子’。”
桌上的人们全都被她逗乐了。
“儿歌里说‘二十九,蒸馒头’,咱现在就吃上了。儿歌里说的一点儿也不准。”田幼秋指着箅子上的馒头说。
田幼春也说:“它说‘二十五,糊窗户’,咱家是玻璃的,怎么糊呀?”
田达林解释说:“儿歌说的是顺口溜。说明过了小年后,就这几天了,该做这些事了。究竟哪一天做什么,全凭自己安排……”(未完待续)
…………………………………………………………………………
(注1 :民间俗称。指在集市上买灶王爷、天地爷神像和家堂挂的三代宗亲画像。因为是神像,所以不说“买”而说“请”。)rs
【鞠躬感谢好友兰妮打赏支持。鞠躬感谢好友小叶小草的粉红票!作者捡贝拾珠在此表示衷心感谢!!!顺便和大家打个招呼:拾珠新书,求首订及各种票票!谢谢!】
………………………………………………………………………
“妈妈,咱家请码子(注1)了吗??
吃早饭的时候,田青青问。
郝兰欣一怔:“哟,我把这个给忘了。”
也难怪,郝兰欣结婚以后,一直跟着老人过年了。供奉神请码子之类的事,都是婆婆田卢氏一手操办。她只是给田卢氏打打下手,端端供菜什么的。头一年自己安家过日子,对这方面,还真不大懂。
“哎,咱赶了一上午集,怎么也没看见卖的呢?”郝兰欣问身边端着碗喝粥的丈夫。
田达林笑道:“你还指望看见摆摊的呀?人家都是偷着卖。”
郝兰欣白了他一眼:“你知道怎么不提醒我一声儿呀?”
田达林:“头一年自己过年,我也没想到。”
“我倒想了想。”杨老太太喝完碗里的最后一口粥,放下碗,说:“这些年我个人儿还顾不了个人儿哩,没兴过这个心。又不知道让请不让请,也就没言语。”
郝兰欣:“那,杨伯母,今天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你说咱还祭灶不祭灶呢?”
杨老太太:“按说,有灶就有灶王爷。祭祭还好,图个吉利。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是一家的保护神呢。”
田青青一见杨老太太说到民间传说,立时来了兴趣,高兴地对杨老太太说:
“杨奶奶,祭灶是怎么回事呀,您给我们多说说。”
杨老太太知道这家人对她是真心实意的,不会把她的话传出去。田青青又是她最信服最喜欢的孩子,也就尽自己所知道的说了起来:
“传说,每当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灶王爷都要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汇报各家各户这一年来的劳作和生活情况,然后,玉皇大帝再把各家各户应得的奖惩,交由灶王爷来处理。
“领到了玉皇大帝命令的灶王爷,再于腊月的最后一天,小月二十九,大月大年三十,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由于他对各家的情况熟悉,就由他领着诸神到各家里去。因此,灶王爷又被认为是天上诸神的引路神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
“正是因为灶王爷如此重要,人们才会在灶王爷上天的这一天,往灶王爷的嘴上抹糖,让灶王爷的嘴甜一点儿,不让他到玉皇大帝面前说人类的不是。因为糖瓜儿粘,人们一般都供香这个。
“也正是因为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的重要性,才被人们称为了‘小年儿’。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过的这个“年”,其实过的就是灶王爷。所以,家家都要祭灶。”
田幼秋插言说:“咱没请,没灶王爷,怎么祭呀?”
杨老太太笑笑说:“就是你妈请了,也是请的过年的。今年的灶王爷是去年这个时候请的。那时你们还在伙里哩,自是没有请。祭一祭,表表自己的心意罢了。”
田达林:“其实,现在各家都没贴灶王爷神像,就是在那个位置上钉块儿木板儿,放上个香炉,就代表了。老院儿里也是这样。分家的时候,灶王爷也就跟着咱来了。一会儿我往灶台的墙上钉块儿木板,放上个香炉,咱家就有了灶王爷了。”
“那还请不请码子呢?”田青青问。
田达林说的这种情况,田青青见过好几家。如她惊动过的二伯母家、姥姥家、极品大奶奶家,全都是这个样子。但请不请码子,她就不知道了。
田达林:“上边明令禁止,多有的人家还是偷着请。不敢贴,有的压在香炉底下,一有情况再赶紧拿下来。有的过完年后,在正月十五送天地爷的时候,一块儿烧了。”
郝兰欣又对着杨老太太问道:“离过年还有好几天哩,再请没事吧?”
杨老太太:“没事。只要在年三十上午上供以前请来就行。”
这时,田青青忍不住“哏哏”笑起来。
郝兰欣嗔她一眼:“傻了你,好好地笑什么哩?”
田青青忍着笑对郝兰欣说:“我就知道你想不起来。几天前我已经请(买)来啦。”
郝兰欣惊喜地笑骂道:“死妮子,这是故意逗我呀?让我懊悔了半天。”
田青青笑道:“让你懊悔懊悔,明年就记住了。”
郝兰欣:“你怎么想起请这个来啦?”
田青青:“那天我在集上看到一个中年妇女,一边走一边在人群里小声说:‘请码子不,卖码子……’她总是反反复复地说这句话。我正觉得奇怪,就见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叫住她,问她多少钱一套。那妇女说三分。我也就上去看了看,见是这个,就买,啊不,就请了一套。回来时你们谁也没在家,我就放到一边了。后来也忘了告诉你们。因为今天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才想起来的。”
杨老太太:“你买糖瓜儿了没有?祭灶需要糖瓜儿。”
田青青:“买了。和请码子一集买的。我怕在北屋里化喽,放到西厢房南间里了。”说着,站起来就要去拿。
田达林忙用手势制止住她,说:“吃完饭再去。那屋里暴得忒碜,回来还得洗手。”
田青青三口两口喝完碗里的粥,“呱哒”“呱哒”跑到西厢房里,闪身进到空间,把预备在那里的码子和一包糖瓜儿拿了出来。
这时,桌上的人们也都撂下了饭碗。田青青把码子给了郝兰欣,又把扁圆形的糖瓜儿给了田幼秋、田幼春和田苗苗一人一个。
田幼春心急,拿到手里就下口咬,把牙硌了一下子,疼得“咝咝哈哈”的。
田青青见状忙说:“这个是麦芽糖,黏性很大,很硬,不能直接下嘴咬。要用菜刀劈开,一块一块地放嘴里吃。”
说着,又从包里拿了两块,用切菜刀劈成八小块,放到桌子上,让人们都尝尝。
田达林用筷子夹起一块看了又看,见里面有不少微小的气泡,放到嘴里一嚼,脆甜香酥,惊讶地说:“还是真正的关东糖。青青,你在哪里买的?”
田青青:“在集上啊。就看见一份,买的人不少,我就买了一包。”
田达林高兴起来:“我小的时候,你奶奶过年的时候也买过。我最喜欢吃这个了。已经有十多年没见过,没想到你倒买来了。”
田青青:“往后,见了新鲜东西我就往家买,让你把好东西都尝遍喽。”
同时心里感叹:这个时候的人们都实在,不在货物上造假。就是少。但只要买到了,就是货真价实。不像前世现代,货物琳琅满目,假的也比比皆是。
郝兰欣望着手里花花绿绿的码子,心里既激动又惭愧:有这样一个惦记事的女儿,自己省大了心了。但同时也养成了自己大松心的习惯,诸事都不用脑子去考虑了。看来,往后还真得多考虑考虑家事。
“姐姐,这就是‘二十三,糖瓜儿粘’的糖瓜儿呀?”田苗苗拿着糖瓜儿高兴地问。
田青青:“嗯哪。哎,苗苗,你给爸爸、妈妈和杨奶奶,背背我刚教给你的《过年》这首儿歌吧。”
田苗苗还有些不好意思,扭捏着冲着饭桌上的人们直笑。
杨老太太:“苗苗,又学会了一首什么样的唱儿呀?说给杨奶奶听听。杨奶奶最爱听苗苗说唱儿了。
田苗苗现在说话口齿清晰,能说完整的句子,会背几十首儿歌。并且还专爱跟人拌嘴,自己没理儿的时候,也能为自己辨出三分来。这让田青青很为小时的自己高兴。
田青青:“苗苗,说说,给爸爸妈妈杨奶奶说唱儿,你还害臊啊。”
田达林和郝兰欣也直鼓励,夸她说唱儿说的最好了,比哥哥姐姐小时候说的都好听。
田苗苗受到鼓舞,便坐着小板凳说起来:
“小小子,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十三,甜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田苗苗整天跟着杨老太太,杨老太太也是她的第一个听众。这首儿歌杨老太太昨天就听田苗苗说过,不由问道:“哎,苗苗,怎么把‘老太太’改成‘小小子’了?”
田苗苗眨巴眨巴眼睛:“姐姐说了,守着‘老太太’就说‘小小子’。”
桌上的人们全都被她逗乐了。
“儿歌里说‘二十九,蒸馒头’,咱现在就吃上了。儿歌里说的一点儿也不准。”田幼秋指着箅子上的馒头说。
田幼春也说:“它说‘二十五,糊窗户’,咱家是玻璃的,怎么糊呀?”
田达林解释说:“儿歌说的是顺口溜。说明过了小年后,就这几天了,该做这些事了。究竟哪一天做什么,全凭自己安排……”(未完待续)
…………………………………………………………………………
(注1 :民间俗称。指在集市上买灶王爷、天地爷神像和家堂挂的三代宗亲画像。因为是神像,所以不说“买”而说“请”。)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