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宁武关上
推荐阅读: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大明1630最新章节!
不一会儿,鞭子抽完了,那参将觍着脸过来,笑道:“李大人,那几个不长眼的东西都打过了,这次便放过他们吧!“说话间,他朝杜如虎使了个眼色,目光中满是恳求。杜如虎心中不忍,便向李东国拱手道:“御史大人,如今鞑虏破边,正在用人之际,今日便到这里吧!”
李东国正打算笼络杜如虎,便冷笑了一声道:“罢了,今日看在杜将军的面子上便饶了这帮杀才,快让大军入关,准备休息的地方!”
“是,是!多谢李大人,多谢杜将军!”那参将忙不迭向李东国和杜如虎欠着身子,下令手下开门,让军队进城。杜如虎惦记着军情,便向那参将问道:“这位大人,我刚刚从陕西过来,不知这边军情如何?还请您替我解说一番!”
那参将叹了口气:“哎,内外三关一律戒严,烽火都一直点到京师了,也就是崇祯二年那次鞑子破边能比了!”
“竟然到了这种地步?”杜如虎不由得吃了一惊,那参将口中的内外三关指的是内长城的六座重要关隘。和许多人理解的不同,明代的长城其实是内外两道而非一道:外长城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全长一万二千七百多里,也叫“外边”或“边墙”;内长城始建于北齐,也叫作“次边”,按照明史《兵志?边防》的记载:“西起山西老营堡转南而东,历宁武,雁门、北楼至平型关尽境约八百里;又转南而东,为保定界,历龙泉、倒马、紫荆、吴王口、插箭岭、浮图峪至沿河口,约一千七十余里;又东北为顺天界(今北京市)历高崖、白羊、抵居庸关,约一百八十余里。皆峻岭层岗,险在内者,所谓次边也”,内外两道长城在今天北京市怀柔县慕田峪长城附近汇合。内长城东段位于河北境内的倒马关、紫荆关、居庸关合称为“内三关”;而西段位于山西境内的偏关(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为“外三关”,其内外之别并非是防线的内外,而是距离京师的远近。宁武关便是“外三关”之一,如果比照地图就不难看出,内长城是明军对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第二道,实际上也是最后一道成体系的防线,朝廷下令内外三关全部戒严,只能说明敌军入侵的规模极大,已经无力将其赶出边墙之外,形势的危急可见一斑。
“我听说这次破边,乃是东西两股鞑虏合流,请问各有多少兵马?”
那参将看了杜如虎一眼,可能是方才杜如虎为自己开口向李东国求情的缘故,他对杜如虎的观感还不错,便低声道:“杜大人,我只是听说这次有东虏也有西虏,可是到现在为止,我只看到几股西虏,东虏倒是一个也没见到过。”
“只有西虏?”杜如虎闻言一愣,他们两人口中的东虏便是八旗兵,而西虏则是蒙古人。以当时明军普遍的看法,八旗兵的战斗力远远超过蒙古人,如果只是蒙古入侵,根本不会闹到内外三关戒严不出,京师一路烽火的地步。可听这守将说他根本就没看到八旗兵,只有蒙古人,莫不是八旗兵没有来宁武关这里,去了其他地方?
“那东虏去哪儿了?雁门关?紫荆关?难道是居庸关?”杜如虎由西向东一路报了过去。
“都没有!”那参将摇了摇头:“次边的关城有几个报说有遇到东虏的,可后来一查验,才发现都是西虏鞑子。”
“那莫非是虚传?是那些蒙古鞑子虚张声势?”
“那不会!边墙被攻破的几个关口和堡寨十分坚固,都是被火器轰开的,蒙古鞑子穷的要死,哪有那些玩意?“
“那,那是怎么回事?东虏那么远跑过来,总不会就是为了帮西虏破口吧?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谁知道呢?”那参将叹了口气,此时骑队已经全部进来了,他看了看那些蒙古骑兵,苦笑道:“杜大人,您这些骑兵就在关城外面宿营吧,粮食烧柴待会就送到!”
“好说!”杜如虎明白对方的意思,笑道:“劳烦您给我们划出一块地方来!”
那参将见杜如虎这般好说话,顿时松了口气,赶忙笑道:“好,好!就在城外那块向阳的坡地上,左边就是一口泉眼,即挡风取水又方便!”说到这里,他转过身对一旁的李东国欠了欠身子:“御史大人,下官在关口已经略备了一席薄酒,为二位洗尘,还请赏下官一个薄面!”
李东国看了看那参将,笑道:“也好,杜将军,一起来吧!”
“是,大人!“杜如虎挥手招来杜尔伯特,低声叮嘱了几句,便随李东国往官衙去了。三人进了官衙后堂,酒过三巡,那参将又曲意奉承,李东国的脸色也好看了不少,笑吟吟的对那参将道:“虏骑深入,你这也是情非得已,今日之事就作罢了吧!”
“多谢御史大人!”那参将心中一直惴惴不安,唯恐李东国会将今日的事情记在心里,在杨嗣昌面前说自己的坏话,他赶忙拿起酒壶,亲自替李东国和杜如虎二人杯中倒满酒,又替自己倒满了,举杯笑道:“二位大人如此宽宏大量,下官没齿难忘!”
正说话间,一名亲兵急匆匆走到门口,看到里面三人喝的酒酣面热的样子,一时间犹豫不决是否应该求见。杜如虎正好看得清楚,便对那参将道:“大人,你看门口莫不是紧急军情?”
那参将赶忙向杜如虎和李东国告了声罪,让那军士进来通报,原来关城外一处叫做黑石峪的村落遭到虏骑的袭击,那黑石峪相距宁武关不过十余里远,地势颇为紧要,算得上是宁武关外的一处屏障,有十余个士兵把守的烽遂,遇袭之后便点起火来,向宁武关的守兵发出警报。
那参将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李东国脸色,心中却思量着应当如何回答才能让那位御史大人满意。正思量间,却听到李东国的声音:“那黑石峪在哪儿?”
“禀告大人,乃是宁武关西北的一个村落,有两百多户人家,相距这里约有七八里路,在村口山坡上有一处烽燧,上面屯扎着十来个土兵,若是遇到虏骑来袭,便点起烽火向关城报警。”
“那你打算如何应对呢?”
那参将犹豫了一下,小心答道:“禀告御史大人,天已经黑了,敌情不明,若是出兵救援,只怕反遭虏骑伏击。末将以为应当持重为上!”他说完自己的对策,小心翼翼的看了看李东国的脸色,看到对方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心里那块石头才算是落了地。
“参将大人!”一旁的杜如虎问道:“敢问一句,从关城到那黑石峪道路好走不,可否利于骑队?”
“路倒是好走得很,都是平路,白日里快马跑个来回也就是半响功夫。”那参将说到这里,小心的劝道:“杜将军,你莫不是要去救那黑石峪?那烽燧上也就十来个土兵,西虏奸猾的很,说不定路上便吃了埋伏,不值当呀!”
“我并不是打算夜里出兵!”杜如虎笑了笑:“让将士们吃了饭好生歇息下,明天五更天出城,那时天色已经微明,路上应该十分清楚了,那些虏骑若是不走,已经人困马乏,正好以逸待劳!”
那参将听得眼前一亮,他也是老行伍了,立即就判断出这是个好主意,无论那队虏骑是来抢掠还是想诱使守关明军出城,他们的体力和马力明早都是个低谷,而抢到的生口、牲畜、财物至少得到明天早上才能上路,携带着这么多财物,他们肯定无法逃脱明军的追击。
“这倒是个好法子,那我立刻挑几个熟识道路的当地军士来做向导!”此时他也顾不得这么多了,向李东国和杜如虎告了声罪,便急匆匆出门去了。
黑石峪,烽燧。
王易可跌跌撞撞的跑上走道,年久失修的烽燧胸墙已经被风沙削去了小半,只能挡住王易可心口的高度,也就是说他的整个脑袋和肩膀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箭矢下,刚刚被点着的烽火正在他背后冉冉升起。他弓起腰,小心的从女墙的射孔向外望去,一时间,他还以为下面的村子里满满的都是萤火虫,接着才明白过来那是大队的虏骑,手持火把吗,在房屋间来回奔走跑。他看到一个茅草屋顶起火燃烧,橙色的火焰舔\舐着黑夜,泛起一片红光。接着又有一处着火,此起彼落,很快就连成一片火海。
谷山也爬了上来,他是这一小队明军的头儿,在这会儿功夫已经戴上了头盔:“有多少人?”
王易可试着去数,但那些火把移动的太快,数量也太多,只能看到翻滚的火把在天空中飞舞,一落地便溅起一片火光。
“两百,或者三百,我不知道。”王易可沮丧的低下头,透过房屋被燃烧时的噼啪声,他能够听见人的喊叫声,又村民的哭喊与惨叫,也有夜袭者得意的叫喊声。
“那些家伙马上就会过来!”
“是的,快去把所有人都叫醒,穿上盔甲,把用得着家伙都搬到上面来!”
“是!”王易可应了一声,飞快的向下面叫喊起来。
王易可的判断很正确,几乎在守兵被叫醒的同时,谷山看见一队骑兵穿过两排燃烧的茅草屋,向烽燧而来。火光照在他们的头盔和武器上,将其染成了橘红色。他可以看见最前面的一人衣甲华丽,背后的骑士手持旗枪,旗帜在夜风间飘动。谷山竭力辨认,但夜里实在是看不清,在火光之下,任何东西不是黑色就是红色。
王易可终于完成了上司的命令,所有人都醒了,纷纷拿着武器爬上来守卫烽燧,他本人也跑到谷山身旁,从射孔向外望去。那队骑兵已经走到相距烽燧一箭之地,那个手持旗枪的骑士上前几步,勒住缰绳,朗声道:“以扎鲁特汗内齐之名,立即开门!”
“大汗?俺只知道大明天子,哪里知道什么鸟大汗?”王易可大声吼了回去,却立刻挨了谷山一个耳光。
“闭嘴,这不是讨口头便宜的时候,能拖一刻是一刻!”谷山回头看了一眼,看到人们正从孔洞里把一个木箱拉上来,他扭过头问道:“敢问一句,是哪部的大汗?”
“扎鲁特部的内齐大汗,三万铁骑的强大首领!”那个骑士高声喊道:“快开门,不然我们就攻进来了,那时候你们每个人都要被吊死在城墙上。”
“把弓给我!”谷山压低声音对一旁的王易可低声吩咐,一边瞄准那个骑士,一边对外面大声喊道:“不行,如果我们开门一样会被吊死的。”那个骑士在不知不觉间已经靠的太近了,谷山松开弓弦,在燃烧声掩盖了箭矢划破空气的声音,不过距离还是有点太远了,只射中了战马,那个骑士从受伤的战马上摔落,发出愤怒的咒骂。
“把这个烽燧拿下来,人全部杀光!那个射箭的人先把他的十根手指都砍断然后再处死!”内齐的眼睛在火光的闪着残酷的光,他并不太在意那个烽燧里的那些小虫子得逞的把戏,这反而给他增添了一点未知的刺激,就好像吃羊肉时撒上的香料,让其更加美味。反正守兵已经把警报发回去了,如果宁武关的守军前来救援,他就能给他们一个惊喜。
“小心!”王易可一把扯住谷山的腰带,将其扯到在地,土墙外传来一阵箭矢射中时的闷响,随即便是盔甲的碰撞声、刀剑的出鞘声,奔马的铁蹄声,撞击木门声。一支火把越过女墙,落在烽燧顶部,溅起一片火花。
“操家伙!”谷山的大嗓门在夜空里显得格外刺耳:“人都散开,别都挤在一起,王易可你带三个人守住洞口,其余人分别守住垛口,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们攻不进来的!”(未完待续。)
不一会儿,鞭子抽完了,那参将觍着脸过来,笑道:“李大人,那几个不长眼的东西都打过了,这次便放过他们吧!“说话间,他朝杜如虎使了个眼色,目光中满是恳求。杜如虎心中不忍,便向李东国拱手道:“御史大人,如今鞑虏破边,正在用人之际,今日便到这里吧!”
李东国正打算笼络杜如虎,便冷笑了一声道:“罢了,今日看在杜将军的面子上便饶了这帮杀才,快让大军入关,准备休息的地方!”
“是,是!多谢李大人,多谢杜将军!”那参将忙不迭向李东国和杜如虎欠着身子,下令手下开门,让军队进城。杜如虎惦记着军情,便向那参将问道:“这位大人,我刚刚从陕西过来,不知这边军情如何?还请您替我解说一番!”
那参将叹了口气:“哎,内外三关一律戒严,烽火都一直点到京师了,也就是崇祯二年那次鞑子破边能比了!”
“竟然到了这种地步?”杜如虎不由得吃了一惊,那参将口中的内外三关指的是内长城的六座重要关隘。和许多人理解的不同,明代的长城其实是内外两道而非一道:外长城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全长一万二千七百多里,也叫“外边”或“边墙”;内长城始建于北齐,也叫作“次边”,按照明史《兵志?边防》的记载:“西起山西老营堡转南而东,历宁武,雁门、北楼至平型关尽境约八百里;又转南而东,为保定界,历龙泉、倒马、紫荆、吴王口、插箭岭、浮图峪至沿河口,约一千七十余里;又东北为顺天界(今北京市)历高崖、白羊、抵居庸关,约一百八十余里。皆峻岭层岗,险在内者,所谓次边也”,内外两道长城在今天北京市怀柔县慕田峪长城附近汇合。内长城东段位于河北境内的倒马关、紫荆关、居庸关合称为“内三关”;而西段位于山西境内的偏关(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为“外三关”,其内外之别并非是防线的内外,而是距离京师的远近。宁武关便是“外三关”之一,如果比照地图就不难看出,内长城是明军对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第二道,实际上也是最后一道成体系的防线,朝廷下令内外三关全部戒严,只能说明敌军入侵的规模极大,已经无力将其赶出边墙之外,形势的危急可见一斑。
“我听说这次破边,乃是东西两股鞑虏合流,请问各有多少兵马?”
那参将看了杜如虎一眼,可能是方才杜如虎为自己开口向李东国求情的缘故,他对杜如虎的观感还不错,便低声道:“杜大人,我只是听说这次有东虏也有西虏,可是到现在为止,我只看到几股西虏,东虏倒是一个也没见到过。”
“只有西虏?”杜如虎闻言一愣,他们两人口中的东虏便是八旗兵,而西虏则是蒙古人。以当时明军普遍的看法,八旗兵的战斗力远远超过蒙古人,如果只是蒙古入侵,根本不会闹到内外三关戒严不出,京师一路烽火的地步。可听这守将说他根本就没看到八旗兵,只有蒙古人,莫不是八旗兵没有来宁武关这里,去了其他地方?
“那东虏去哪儿了?雁门关?紫荆关?难道是居庸关?”杜如虎由西向东一路报了过去。
“都没有!”那参将摇了摇头:“次边的关城有几个报说有遇到东虏的,可后来一查验,才发现都是西虏鞑子。”
“那莫非是虚传?是那些蒙古鞑子虚张声势?”
“那不会!边墙被攻破的几个关口和堡寨十分坚固,都是被火器轰开的,蒙古鞑子穷的要死,哪有那些玩意?“
“那,那是怎么回事?东虏那么远跑过来,总不会就是为了帮西虏破口吧?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谁知道呢?”那参将叹了口气,此时骑队已经全部进来了,他看了看那些蒙古骑兵,苦笑道:“杜大人,您这些骑兵就在关城外面宿营吧,粮食烧柴待会就送到!”
“好说!”杜如虎明白对方的意思,笑道:“劳烦您给我们划出一块地方来!”
那参将见杜如虎这般好说话,顿时松了口气,赶忙笑道:“好,好!就在城外那块向阳的坡地上,左边就是一口泉眼,即挡风取水又方便!”说到这里,他转过身对一旁的李东国欠了欠身子:“御史大人,下官在关口已经略备了一席薄酒,为二位洗尘,还请赏下官一个薄面!”
李东国看了看那参将,笑道:“也好,杜将军,一起来吧!”
“是,大人!“杜如虎挥手招来杜尔伯特,低声叮嘱了几句,便随李东国往官衙去了。三人进了官衙后堂,酒过三巡,那参将又曲意奉承,李东国的脸色也好看了不少,笑吟吟的对那参将道:“虏骑深入,你这也是情非得已,今日之事就作罢了吧!”
“多谢御史大人!”那参将心中一直惴惴不安,唯恐李东国会将今日的事情记在心里,在杨嗣昌面前说自己的坏话,他赶忙拿起酒壶,亲自替李东国和杜如虎二人杯中倒满酒,又替自己倒满了,举杯笑道:“二位大人如此宽宏大量,下官没齿难忘!”
正说话间,一名亲兵急匆匆走到门口,看到里面三人喝的酒酣面热的样子,一时间犹豫不决是否应该求见。杜如虎正好看得清楚,便对那参将道:“大人,你看门口莫不是紧急军情?”
那参将赶忙向杜如虎和李东国告了声罪,让那军士进来通报,原来关城外一处叫做黑石峪的村落遭到虏骑的袭击,那黑石峪相距宁武关不过十余里远,地势颇为紧要,算得上是宁武关外的一处屏障,有十余个士兵把守的烽遂,遇袭之后便点起火来,向宁武关的守兵发出警报。
那参将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李东国脸色,心中却思量着应当如何回答才能让那位御史大人满意。正思量间,却听到李东国的声音:“那黑石峪在哪儿?”
“禀告大人,乃是宁武关西北的一个村落,有两百多户人家,相距这里约有七八里路,在村口山坡上有一处烽燧,上面屯扎着十来个土兵,若是遇到虏骑来袭,便点起烽火向关城报警。”
“那你打算如何应对呢?”
那参将犹豫了一下,小心答道:“禀告御史大人,天已经黑了,敌情不明,若是出兵救援,只怕反遭虏骑伏击。末将以为应当持重为上!”他说完自己的对策,小心翼翼的看了看李东国的脸色,看到对方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心里那块石头才算是落了地。
“参将大人!”一旁的杜如虎问道:“敢问一句,从关城到那黑石峪道路好走不,可否利于骑队?”
“路倒是好走得很,都是平路,白日里快马跑个来回也就是半响功夫。”那参将说到这里,小心的劝道:“杜将军,你莫不是要去救那黑石峪?那烽燧上也就十来个土兵,西虏奸猾的很,说不定路上便吃了埋伏,不值当呀!”
“我并不是打算夜里出兵!”杜如虎笑了笑:“让将士们吃了饭好生歇息下,明天五更天出城,那时天色已经微明,路上应该十分清楚了,那些虏骑若是不走,已经人困马乏,正好以逸待劳!”
那参将听得眼前一亮,他也是老行伍了,立即就判断出这是个好主意,无论那队虏骑是来抢掠还是想诱使守关明军出城,他们的体力和马力明早都是个低谷,而抢到的生口、牲畜、财物至少得到明天早上才能上路,携带着这么多财物,他们肯定无法逃脱明军的追击。
“这倒是个好法子,那我立刻挑几个熟识道路的当地军士来做向导!”此时他也顾不得这么多了,向李东国和杜如虎告了声罪,便急匆匆出门去了。
黑石峪,烽燧。
王易可跌跌撞撞的跑上走道,年久失修的烽燧胸墙已经被风沙削去了小半,只能挡住王易可心口的高度,也就是说他的整个脑袋和肩膀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箭矢下,刚刚被点着的烽火正在他背后冉冉升起。他弓起腰,小心的从女墙的射孔向外望去,一时间,他还以为下面的村子里满满的都是萤火虫,接着才明白过来那是大队的虏骑,手持火把吗,在房屋间来回奔走跑。他看到一个茅草屋顶起火燃烧,橙色的火焰舔\舐着黑夜,泛起一片红光。接着又有一处着火,此起彼落,很快就连成一片火海。
谷山也爬了上来,他是这一小队明军的头儿,在这会儿功夫已经戴上了头盔:“有多少人?”
王易可试着去数,但那些火把移动的太快,数量也太多,只能看到翻滚的火把在天空中飞舞,一落地便溅起一片火光。
“两百,或者三百,我不知道。”王易可沮丧的低下头,透过房屋被燃烧时的噼啪声,他能够听见人的喊叫声,又村民的哭喊与惨叫,也有夜袭者得意的叫喊声。
“那些家伙马上就会过来!”
“是的,快去把所有人都叫醒,穿上盔甲,把用得着家伙都搬到上面来!”
“是!”王易可应了一声,飞快的向下面叫喊起来。
王易可的判断很正确,几乎在守兵被叫醒的同时,谷山看见一队骑兵穿过两排燃烧的茅草屋,向烽燧而来。火光照在他们的头盔和武器上,将其染成了橘红色。他可以看见最前面的一人衣甲华丽,背后的骑士手持旗枪,旗帜在夜风间飘动。谷山竭力辨认,但夜里实在是看不清,在火光之下,任何东西不是黑色就是红色。
王易可终于完成了上司的命令,所有人都醒了,纷纷拿着武器爬上来守卫烽燧,他本人也跑到谷山身旁,从射孔向外望去。那队骑兵已经走到相距烽燧一箭之地,那个手持旗枪的骑士上前几步,勒住缰绳,朗声道:“以扎鲁特汗内齐之名,立即开门!”
“大汗?俺只知道大明天子,哪里知道什么鸟大汗?”王易可大声吼了回去,却立刻挨了谷山一个耳光。
“闭嘴,这不是讨口头便宜的时候,能拖一刻是一刻!”谷山回头看了一眼,看到人们正从孔洞里把一个木箱拉上来,他扭过头问道:“敢问一句,是哪部的大汗?”
“扎鲁特部的内齐大汗,三万铁骑的强大首领!”那个骑士高声喊道:“快开门,不然我们就攻进来了,那时候你们每个人都要被吊死在城墙上。”
“把弓给我!”谷山压低声音对一旁的王易可低声吩咐,一边瞄准那个骑士,一边对外面大声喊道:“不行,如果我们开门一样会被吊死的。”那个骑士在不知不觉间已经靠的太近了,谷山松开弓弦,在燃烧声掩盖了箭矢划破空气的声音,不过距离还是有点太远了,只射中了战马,那个骑士从受伤的战马上摔落,发出愤怒的咒骂。
“把这个烽燧拿下来,人全部杀光!那个射箭的人先把他的十根手指都砍断然后再处死!”内齐的眼睛在火光的闪着残酷的光,他并不太在意那个烽燧里的那些小虫子得逞的把戏,这反而给他增添了一点未知的刺激,就好像吃羊肉时撒上的香料,让其更加美味。反正守兵已经把警报发回去了,如果宁武关的守军前来救援,他就能给他们一个惊喜。
“小心!”王易可一把扯住谷山的腰带,将其扯到在地,土墙外传来一阵箭矢射中时的闷响,随即便是盔甲的碰撞声、刀剑的出鞘声,奔马的铁蹄声,撞击木门声。一支火把越过女墙,落在烽燧顶部,溅起一片火花。
“操家伙!”谷山的大嗓门在夜空里显得格外刺耳:“人都散开,别都挤在一起,王易可你带三个人守住洞口,其余人分别守住垛口,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们攻不进来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