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三章 兄弟同心
推荐阅读:弃宇宙、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血色江山最新章节!
大明立国之初,朱元璋欲以皇子为藩王,与开国侯爵将领相互牵制,来驻守边界,让其共同控制军权,而又相互制约的军事部署已经十分明显。
却不料,各位藩王在边界拥兵自重的矛盾已初见端倪。
马皇后去世之时,秦、晋两王因为控制着西北重镇,言语之间对周、楚、齐三位藩王的轻视之意已十分明显。
燕王因为所镇守的北平府乃北元大都,更兼徐达在此统领北方军事,秦、晋两王自知北平府的重要,又觉得朱棣是受了徐达的恩惠荫庇,自然不敢对朱棣太过轻蔑,想不到徐达刚刚过世,便有人旁敲侧击、背后暗放冷箭,朱棣不可能不觉得可怕。
想起徐达,朱棣料想现在中山王府也是处在风口浪尖上,徐家几位兄弟都年少,有些担心这几个妻弟,朱棣拜别朱标后,便从宫中出来,去中山王府探望徐允恭。
见到朱棣,徐允恭拱手施礼:“殿下。”
朱棣点点头,示意徐允恭不必多礼,两人来到白鹭洲凉亭下,朱棣开门见山的说:“郭桓一案,想必你最近也听到了不少传言了吧?”
现在朝中上下都在议论此事,徐允恭虽然很少出府,却听到不少闲言碎语,便老实回答:“是,殿下身在朝中,只怕受到的影响更多。”
想起今日在宫中的遭遇,朱棣无奈一笑:“今日去给父皇请安,晋王出言不逊,被父皇训斥了。太子倒是劝我不用放在心上。”
徐允恭知道太子朱标一向仁厚,劝说朱棣必是为了他好,说道:“太子殿下倒是有心。有皇上和太子的信任在,总归是好一些。”
哪知,朱棣却目光幽深、不以为然的说:“这朝堂上的事情,单纯的‘信任’有什么用?”
自幼接触朝廷中事,徐允恭何尝不知道呢?所以听了朱棣的话,徐允恭也是心中默然。
想起一直困惑自己的问题,徐允恭开口:“殿下,允恭有一事一直不解。”
朱棣看了他一眼:“你说。”
徐允恭开口问道:“李彧与赵全德真的这么大胆?还是被陷害的?”
“现在看来,这件事情是真的。”朱棣有些颓然的承认了李彧、赵德全所为的不法之事,接着说道:“出了这样的事情,确实是本王失职,但是本王相信他们两人在整个事件中,只是一个由头,所谓的贪赃枉法,只怕也是个引子。”
听了朱棣这句话,徐允恭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朱棣,一种不好的预感在心中越来越浓:“殿下的意思,此事的真正目的是针对北平府的?”
朱棣微微冷笑:“岳父的地位大家都清楚,岳父在世的时候,没有人敢对本王做什么,现在岳父不在了,立马就有这种的暗箭袭来,你觉得,真正的目的会是什么?”
朱棣的话,徐允恭听得清楚,意思他也很明白。虽说朝堂之上,向来是人心叵测之地,但朝中上下,敢与皇子过不去的,绝不会是普通臣子,最直接的便是皇子之间的相护打压。
而郭桓、李彧的事情,恰好给了他们借口而已。
想到自己现在重孝在身,什么也做不了,有些歉然的说:“这件事,本该是我们兄弟共同来承担的,可惜我有重孝在身,帮不了燕王殿下。”
朱棣含了安慰的笑意转身,伸手拍一下他的手臂:“不能这么说,岳父在世之时,给予了本王那个许多照拂,本王就藩北平之后,更是岳父的一手栽培,本王与中山王府早已是同气连枝。不管他们什么目的,本王问心无愧,不会有事,也绝不会让中山王府有失!”
徐允恭明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从朱棣与徐妙心结亲开始,中山王府与燕王府便休戚与共了,见朱棣此刻这样护着自己,不免有些动容:“殿下。”
朱棣眼神中却含了一抹凌厉的神色:“既然他们要查贪赃枉法之事,本王就让他们查个彻底!本王倒要看看,到底这大明的‘蛀虫’在那里?”
不久之后,锦衣卫收到密保: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竟然也牵扯到郭桓案中。
两个尚书又牵扯,还是礼部和刑部,这让朱元璋大为恼火,大明立国不过十余载,竟有如此腐败的事情发生,这是要动摇大明根基么?
见皇上发怒,办案人员更加卖力。有审刑寺吴庸奉旨查案,再加上锦衣卫的秘密调查,办案官员依据口供,顺藤摸瓜,这案中案由六部迅速向各省蔓延,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了四月初,主要蔓延方向却不是意想中的北平府,最后的调查结果,竟然直指应天府、苏州府的江浙地区。
吴庸查明:郭桓等人私吞了太平、镇江等府的赋税外,还私分了浙西的秋粮,并且巧立名目,征收了多种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神佛钱等的赋税,中饱私囊。
北平府牵扯到本案中的,也就只有之前的李彧、赵全德而已,且两人供认:之所以如此做,也是受郭桓指使,朱棣和徐达并不知情。
如此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直弄得朝中局势暗流涌动,十分紧张,所有官员都如惊弓之鸟。
不管朝中局势如何,这件案子最终如何盖棺定论,调查方向的转变,总算是还了徐达、朱棣一个清白。北平府上下官员和中山王府也终于松了口气。
北平燕王王府和中山王府虽则虚惊一场,朱棣、徐允恭经此一劫,也总算是领教了朝中某些势力的诡异莫测。
当刑部的调查指向顺天府和苏州府之后,皇上便言:徐达去世,北平暂无大将镇守,燕王朱棣回北平,并统领长城东北方,自居庸关至山海关一线的军务。
同时,朝廷增派部分护卫给朱棣,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年仅15岁的宦官马和(字三宝),朱棣见马和聪慧谨慎,便欣然留在了身边,做贴身侍从。
至此,郭桓案收尾之际,燕王朱棣因祸得福,以其25岁的年纪,成为大明北方边界最有权势的皇子将领。
当徐允恭听朱棣说皇上已恩准他返回北平并且暂时统领东北边界军务的时候,心知皇上对父亲和燕王殿下并未有疑,心中也总算舒了一口气,见朱棣不日准备返回北平,定下日期,想亲自送燕王和姐姐出京城。
注释:《明史》——郭桓者,户部侍郎也。帝疑北平二司官吏李彧、赵全德等与桓为奸利,自六部左右侍郎下皆死,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核赃所寄借遍天下,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时咸归谤御史余敏、丁廷举。或以为言,帝乃手诏列桓等罪,而论右审刑吴庸等极刑,以厌天下心。
大明立国之初,朱元璋欲以皇子为藩王,与开国侯爵将领相互牵制,来驻守边界,让其共同控制军权,而又相互制约的军事部署已经十分明显。
却不料,各位藩王在边界拥兵自重的矛盾已初见端倪。
马皇后去世之时,秦、晋两王因为控制着西北重镇,言语之间对周、楚、齐三位藩王的轻视之意已十分明显。
燕王因为所镇守的北平府乃北元大都,更兼徐达在此统领北方军事,秦、晋两王自知北平府的重要,又觉得朱棣是受了徐达的恩惠荫庇,自然不敢对朱棣太过轻蔑,想不到徐达刚刚过世,便有人旁敲侧击、背后暗放冷箭,朱棣不可能不觉得可怕。
想起徐达,朱棣料想现在中山王府也是处在风口浪尖上,徐家几位兄弟都年少,有些担心这几个妻弟,朱棣拜别朱标后,便从宫中出来,去中山王府探望徐允恭。
见到朱棣,徐允恭拱手施礼:“殿下。”
朱棣点点头,示意徐允恭不必多礼,两人来到白鹭洲凉亭下,朱棣开门见山的说:“郭桓一案,想必你最近也听到了不少传言了吧?”
现在朝中上下都在议论此事,徐允恭虽然很少出府,却听到不少闲言碎语,便老实回答:“是,殿下身在朝中,只怕受到的影响更多。”
想起今日在宫中的遭遇,朱棣无奈一笑:“今日去给父皇请安,晋王出言不逊,被父皇训斥了。太子倒是劝我不用放在心上。”
徐允恭知道太子朱标一向仁厚,劝说朱棣必是为了他好,说道:“太子殿下倒是有心。有皇上和太子的信任在,总归是好一些。”
哪知,朱棣却目光幽深、不以为然的说:“这朝堂上的事情,单纯的‘信任’有什么用?”
自幼接触朝廷中事,徐允恭何尝不知道呢?所以听了朱棣的话,徐允恭也是心中默然。
想起一直困惑自己的问题,徐允恭开口:“殿下,允恭有一事一直不解。”
朱棣看了他一眼:“你说。”
徐允恭开口问道:“李彧与赵全德真的这么大胆?还是被陷害的?”
“现在看来,这件事情是真的。”朱棣有些颓然的承认了李彧、赵德全所为的不法之事,接着说道:“出了这样的事情,确实是本王失职,但是本王相信他们两人在整个事件中,只是一个由头,所谓的贪赃枉法,只怕也是个引子。”
听了朱棣这句话,徐允恭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朱棣,一种不好的预感在心中越来越浓:“殿下的意思,此事的真正目的是针对北平府的?”
朱棣微微冷笑:“岳父的地位大家都清楚,岳父在世的时候,没有人敢对本王做什么,现在岳父不在了,立马就有这种的暗箭袭来,你觉得,真正的目的会是什么?”
朱棣的话,徐允恭听得清楚,意思他也很明白。虽说朝堂之上,向来是人心叵测之地,但朝中上下,敢与皇子过不去的,绝不会是普通臣子,最直接的便是皇子之间的相护打压。
而郭桓、李彧的事情,恰好给了他们借口而已。
想到自己现在重孝在身,什么也做不了,有些歉然的说:“这件事,本该是我们兄弟共同来承担的,可惜我有重孝在身,帮不了燕王殿下。”
朱棣含了安慰的笑意转身,伸手拍一下他的手臂:“不能这么说,岳父在世之时,给予了本王那个许多照拂,本王就藩北平之后,更是岳父的一手栽培,本王与中山王府早已是同气连枝。不管他们什么目的,本王问心无愧,不会有事,也绝不会让中山王府有失!”
徐允恭明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从朱棣与徐妙心结亲开始,中山王府与燕王府便休戚与共了,见朱棣此刻这样护着自己,不免有些动容:“殿下。”
朱棣眼神中却含了一抹凌厉的神色:“既然他们要查贪赃枉法之事,本王就让他们查个彻底!本王倒要看看,到底这大明的‘蛀虫’在那里?”
不久之后,锦衣卫收到密保: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竟然也牵扯到郭桓案中。
两个尚书又牵扯,还是礼部和刑部,这让朱元璋大为恼火,大明立国不过十余载,竟有如此腐败的事情发生,这是要动摇大明根基么?
见皇上发怒,办案人员更加卖力。有审刑寺吴庸奉旨查案,再加上锦衣卫的秘密调查,办案官员依据口供,顺藤摸瓜,这案中案由六部迅速向各省蔓延,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了四月初,主要蔓延方向却不是意想中的北平府,最后的调查结果,竟然直指应天府、苏州府的江浙地区。
吴庸查明:郭桓等人私吞了太平、镇江等府的赋税外,还私分了浙西的秋粮,并且巧立名目,征收了多种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神佛钱等的赋税,中饱私囊。
北平府牵扯到本案中的,也就只有之前的李彧、赵全德而已,且两人供认:之所以如此做,也是受郭桓指使,朱棣和徐达并不知情。
如此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直弄得朝中局势暗流涌动,十分紧张,所有官员都如惊弓之鸟。
不管朝中局势如何,这件案子最终如何盖棺定论,调查方向的转变,总算是还了徐达、朱棣一个清白。北平府上下官员和中山王府也终于松了口气。
北平燕王王府和中山王府虽则虚惊一场,朱棣、徐允恭经此一劫,也总算是领教了朝中某些势力的诡异莫测。
当刑部的调查指向顺天府和苏州府之后,皇上便言:徐达去世,北平暂无大将镇守,燕王朱棣回北平,并统领长城东北方,自居庸关至山海关一线的军务。
同时,朝廷增派部分护卫给朱棣,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年仅15岁的宦官马和(字三宝),朱棣见马和聪慧谨慎,便欣然留在了身边,做贴身侍从。
至此,郭桓案收尾之际,燕王朱棣因祸得福,以其25岁的年纪,成为大明北方边界最有权势的皇子将领。
当徐允恭听朱棣说皇上已恩准他返回北平并且暂时统领东北边界军务的时候,心知皇上对父亲和燕王殿下并未有疑,心中也总算舒了一口气,见朱棣不日准备返回北平,定下日期,想亲自送燕王和姐姐出京城。
注释:《明史》——郭桓者,户部侍郎也。帝疑北平二司官吏李彧、赵全德等与桓为奸利,自六部左右侍郎下皆死,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核赃所寄借遍天下,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时咸归谤御史余敏、丁廷举。或以为言,帝乃手诏列桓等罪,而论右审刑吴庸等极刑,以厌天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