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娜小说网 > 聃聃文集 > 也来弹山奏水

也来弹山奏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聃聃文集最新章节!

      海声同志要出书,我很欣慰。

    面对那整洁的打字稿,我读着读着,一个虎虎生气的山区少年,踩着那高低不平的卵石小道,向我走来。他时而扛把锄头去挖笋,时而帮着大人去栽树,时而又爬到树上去采橡子,还能用鞋底去对付剌猬般的毛栗

    海声出身于浙西山区,是地道的山里孩子。他呼吸的是天目山区的纯净空气,吃的是地瓜饭地瓜粥。他懂得“野猫杮子”用石灰水泡制和用稻草捂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味道,他寻着了野生的弥猴桃可以滿滿地装了自己一肚子;他还能一口气报上一串串让城里孩子听都没听过的树名和鸟名

    成年以后,海声进城了,住上了漂亮坚固的水泥楼房,再后来他当官了,坐上了又稳又快的轿车。然而,他的根仍然植在山中,他的身上流动着的还是天目山的血。说他“洋装虽然穿在身,心依然是那颗山民的心”比较妥切。所以他能够在城市的喧哗和尘嚣中,保持着清醒和谦和,保留着淳朴和善良。

    人贵在诚,文亦如此。海声的文章,没有装腔作势,没有故弄玄虚,更没有不懂装懂。他娓娓道来,像夏夜的星空下,坐在他老家的竹榻上和你拉家常。他的行文如山溪里的水,明明净净,叮叮咚咚,时不时激起一朵朵洁白的浪花,读来不觉疲倦,又让人倍感亲切。

    故土的一草一木,父老乡亲,是他魂绕梦牵的;盼着天目山更加美丽,更加富饶,是他孜孜以求的。在他的笔下,几根翠竹,摇曳出的是刻骨铭心的乡思,一掬溪水,能滋润他游子的心田。

    海声的文字,是自然的,也是比较漂亮的,且看他散文家乡的绿:村西的山坡上是清一色的杉木,看样子是人工垦种的,整齐又茂盛,大的有碗口那么粗了,一株株亭亭玉立,直指蔚蓝的天空。东边是杂木林,老枝虬伸,疏影横斜,别有一番景致。经过几场春雨,黛绿的老叶,翠绿的新叶,还有新爆的鹅黄芽叶,深一层,浅一层蔚蓝的天,翠绿的地,真不知是天照绿了地呢,还是地映蓝了天!海声就这样,把一个“绿”字,写出了层次,写出了韵味,写得让人过目不忘。

    再看看他的云雾草缕缕青丝,勾满枝干,有的垂挂下来,有的盘旋上去,有的包围树身,活像军用伪装,给枯树披上了一件绿袄,使它“枝茂叶繁”俨然活树。这篇文章里写的是罕见的天目云雾草,廖廖几笔,把这种奇异的、只有天目山才有的、而且只有在800-1000米的高山上才能生长的草写活了,同时把那棵被它攀援的枯树也写活了。

    这本书中,奇树怪草、珍禽异兽俯拾皆是,感谢作者向我们捧出一个绿色的世界。我读这样的段落,总觉得一缕缕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总感到一种温馨涌上心头。

    海声写游记,写民风民俗,显得驾轻就熟。在大奇山漫记里,海声是这样描写索桥的:索为筋骨,用木板铺就的涧上“荡桥”沟通了涧与路。我们一行走上桥面,几个胆大的,十几米长的“荡桥”蹬蹬一口气窜了过去,回头看看留在后面的桥“咣当、咣当”乱晃荡,露出胜利的欢笑;有几个胆小的,原本想小心翼翼地走过去,不料想桥荡了起来,越慢越站不稳,越是提不起脚,那桥却越是晃动得厉害。这段文字,把人们走这种荡桥的惊、险、刺激与快乐,写得恰到好处,让读者有了心临其境的感觉,甚至很想到那个地方去,在咣当咣当的荡桥上过把瘾,以期达到“梦觉还心寒”的效果。

    海盐的南北湖我在不久前去过,只觉得风景旖旎,人文景观也不错;景宁的畲乡,我应该更熟悉了,我参加过他们的祭祖仪式,跳过畲舞,唱过畲歌,族长还赐了我“雷丹”的畲名。因为疏懒,回家之后我竟没有写下片字只语。每每对着衣柜里那套漂亮的畲族服装,我总有欠债的感觉。如今读海声的文章,我在惭愧之余,也感到了鞭策的压力。

    在大山区里的房屋中,那些房子、那种景象就像电影画面一样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一座座住屋沿坡相依而筑,常常是你家的房屋连着我家的,一档档上升。有些人家房子楼顶,竟然跟上面一户人家房子的脚基相齐。姑娘、小伙相恋,一个在楼上窗口,一个在家门前石沿上,便可眉目传情了,说悄悄话了,极方便也极富浪漫,充满着甜甜的诗情画意。在我们现代城市中,高楼林立,坚硬的外墙和防盗门窗使人和人之间变得冷漠和提防。一些渴望坦诚渴望交流的都市人,倒是艳羡山区的那份人性的本真和宁恬了。

    如果不是个生活的有心人,海声不能把一些细节写得如此鲜活,如下乡日记中,把当地的烟杆和吸烟写得饶有风趣:铜头非常精致,尖尖的,有一个向上的圆孔,装烟的。每当要吸烟时,就装上自己刨好的烟丝,再卷起一张纸,点上火。一般是装一次烟丝,点一次,吸一口,然后倒出烟灰;再装一次,点一次火,吸一口这样吸上十来次,才告一个段落天底下竟有这样吸烟的,你不觉得新鲜,不觉得有趣吗?读来是不是会忍俊不禁呢?

    行内人都知道,优秀的报告文学最是难写。这里面有个职业道德问题,实事求是,秉公执言,不为利害所怯,不为利益所动。又得让主人公滿意,让读者认可。

    作者的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当了30年的村支部书记,他兢兢业业,含辛茹苦,为集体、为天目山区贡献毕生的精力。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作者耳濡目染,他的心理是光明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这就奠定了他的报告文学的基调。写他那爷爷,一把小山锄、一把桑剪、一个布挂袋从不离身。人们不禁会问这是干什么?原来是“发现有好的树苗,能挖的挖回来;有好的枝条,能剪的剪回来;有可当种子的果子,能采的就采回来。”一个心系绿化的可敬老人呼之欲出。

    在这些人物中,我最欣赏的是“天目山神”宋永增。一个70岁的老人,千里迢迢弄回来3000棵雪松枝,下了车天已擦黑。又挑着担子登山涉水步行30里,回家已是午夜了。为了树苗早日成活,又不忍心叫醒熟睡的乡亲们,他独自一人栽树到天明。等到人们早起,面对着那片从天而降的新雪松林,该是何等的惊喜啊!读了这段文章,相信读者诸君都会和我一样,为老宋的无私奉献感叹不已。这位老人不但有过人的体力精力,还有一股子钻劲和一个聪明的脑袋。你见过“白鸽树”吗?那可是周恩来总理在外国看到并十分赞赏的,它的花一簇簇洁白如羽,似一只只白鸽棲在枝头。我们的老宋千方百计弄了种子,种下去几个月却不见发芽。请教了行家,才知道种子外壳太厚实太坚硬了,得三五年才能发芽呢!老宋哪里等得?他把泥下的种子一颗颗挖了出来,用锉刀把外壳锉得薄薄的重新种下。功夫不负苦心人,白鸽树终于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还有一种孑遗树种叫连香的,雌雄异株,天目山有两株雌树,连个配偶都找不着。怎么繁殖?老宋弄了个“高压枝条法”他在空中筑起了一个个“土堡”把嫩枝条削破皮压入里面“天目山神”这个雅号,老宋他当之无愧。

    海声的文中不乏哲理,且有一种难得的禅意。他在山中那弯弯的小路写道:只有不忘记走过的路,才会更明白更珍惜也会更坚定地走向今后该走的大路。在悠悠地瓜情里:他写地瓜是无论在肥沃还是贫脊的土地上,它都能够“随遇而安”它企求极少,淡淡的一点水,加上焦泥灰,足够了;而它奉献给人们的却是很多又如在竹笋赋里所表述的:雷骤响的时候,在泥土底下蓄积力量的竹笋,都争先恐后地冒出来了。它能够掀翻压在头上的巨大石块,昂然冲出地面,沐浴阳光雨露。它不愿囿于束缚,敢于冲破“圈子”再看看信步在绿色世界里:潭中的鱼儿如此清瘦不但不是憾事,而且是大幸矣!试想,要是处身于肥沃的塘、湖之中,鱼儿经不住物质的诱惑,大多贪吃,为了多占多吃,难免你争我夺手足相残。于是肥大是肥大了,但安宁也就不安宁了,且迟早成了人们砧板上的肉、餐盘中的食,岂不大悲矣我想读者诸君见了这些文字,一定有所触动,有所感悟吧?

    书中还有不少的传说、故事,如惠明茶的由来,半副銮驾的天目和尚,极毒草乌涂箭射老虎的方法等等不胜枚举,读来让人感到趣味盎然。还有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国学基础也比较深厚,唐诗宋词,歌赋楹联,学为所用,伸手拈来,显得轻松自如。

    本书还可以冠作“绿色”的书,在大声疾呼“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的今日中国,当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弹山奏水的书名也颇具匠心,既概括了全书的内容,又充满着诗情画意。我以为,山是竖琴,水是乐章,只有情系大山的海声才能这样“嘈嘈切切错杂弹”而收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

    然而,任何一本书都不能是尽善尽美的,此书也不例外,比如个别篇章有些理念化,某些段落也稍有拖沓之嫌,遣词造句也还有值得进一步推敲之处。然而瑕不掩瑜,尤其不能掩盖本书的那种弥足珍贵的纯朴和真诚,那种绿色的山民情结。

    最后,我用作者在悠悠地瓜情里的两句话作本文结尾:要是真的丢了地瓜,我那心,是要凄惶的。

本站推荐:神医毒妃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兽黑狂妃:皇叔逆天宠小阁老神医嫡女随身空间:神医小农女好色婶子绝色毒医:腹黑蛇王溺宠妻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聃聃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海娜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聃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聃聃并收藏聃聃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