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协调的记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八九文集最新章节!
连日来都是讲座,每天一位先生,一个专题。角色不断变换,自然觉得新鲜。因此,那天五月十一日,还未起床的时候,天空开始泛着白光,有人就阿拉阿拉地向着窗外呼喊“去听反动论调咯。”
起床,洗濑,吃完早餐,我们都汇聚到课室里去。大家流行讲一些官场腐化的故事,有些人则唱着刘三姐式的山歌,以敷衍时光。就在一个不起眼的时刻,一位矮墩墩的先生走了进来,腋下夹着一堆讲义,在黑板上写着:钱钟书的阐释学理论。
这字样写完后,他便面向我们,吹了吹讲台上的粉笔灰,坐下来,翻开了他的讲义。“我们开始讲课。”他说,声音很小。接着他的助手走进教室,给我们发讲义。他则侧身坐着,歪着脖子,面朝窗外,闭着眼默不作声,像在闭目养神,更像有某个不小的问题正使他费神思考似的。他大约五十岁,脸色是那种黄色的刚硬,浓浓的,黑黑的,隶体“一”字型的胡子像雕刻一样地嵌盖过上嘴瓣。他的眉毛也是浓黑的,我们有点害怕。看着讲义上的署名,大家都知道他叫张明亮先生。
“我们开始上课。”张先生终于打破寂静,手握小话筒,转向我们,戴上那凸凸的近视镜。他的眼睛是那么明亮,像他的名字一样。他正式讲课了,那声音像我们平常讲话一样自然,又不泛抑扬顿挫。但一节课下来,大家满脑都是什么海德格尔,什么存在与时间,什么从混沌到有序,陌生的东西,知道是不好学的,所以班里没有多少人认真去听,于我何况在数年前也曾被这类东西吓唬过。有很多同学也白着眼扑伏桌面,下课了才有精神站起来伸伸胳脯,朝天花板感叹时光的漫无边际。
大家课后聚着,议论起来,笑谈些个人的睡意,但没有人敢直接跟先生提意见,可能是那眉毛和胡子的威力吧。但张先生自己走到我们中间来,谈他初来广州时如何的不适应,谈些努力学好知识的重要性。他的普通话说得很不客气,铿锵有力,小说、散文和诗也写过一些。他讲话常常把眼睛从下往上看着:
“这节课你们听得懂不懂?”
“太抽象了。”有人背着手昂着天花板说。
“阐释学不好把握,没有读过这方面的作品,想听懂这门课很不容易。下节课我多举些例子,你们理解那些例子就够了。”
我很奇怪,他这么亲近我们?又很害怕,为什么他向我说?结果晓得不是向我说。在我旁边位置上的人恭听着,张先生问过他:“你多大岁数?”他说他四十九岁。”张先生说:“我看你好像三十多岁的样子”因为一只小动物从他油光可鉴的头发上不幸地滑落下来。”
没想到,那位头发光亮的同学的回话竟成了张先生第二节课的开场白。
“阐释学确实抽象,你们都听不懂是不是?”张先生看了看周围,大家无精打彩,没有人回话,张先生只好接着说:“刚才我问过一个同学,他说他四十九岁了。你们想想,这么大把年纪从老远的桂西跑来华南师大是为了什么。是渴求知识啊。我个人想,既然是来学习,总该学一些高深的学问,如果我讲的这些人人都懂了,有什么意思!”
这节课就这样开始了。张先生不再给我们介绍太多的理论,而是举了大量具体的例子,谈谈个人的见解,又问问我们的看法。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朱自清散文名篇背影的讨论。谈及“释读”时,张先生要大家说说背影的“好”鼓励各抒己见,但我们说得很不好,有张先生很不满意,干脆在黑板上写着“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八个大字。张先生还做了个哭丧相。看来我们的答案张先生是不欢迎的。接着他谈谈自己对背影的感受未了,张先生耸了耸肩,掰开两手,说:“我就这样理解,现在就请大家起来说说你们的观点。”
这次,大家都涌跃发言。有人则标新立异,说文学作品中的第一人称不一定是作者本人,因而背影中的“我”不一定姓“朱”先生问何故。那人答曰:“文学内容可虚,感情真实可矣。”张先生点点头,很满意地笑了。这时他把眼睛望过来,好像在注意着我,因为我几乎是埋着头:“那边那位同学,你也来说说。”说着他又指着黑板上的八个大字:言之有理,持之有故。
我慌忙了,答不上来,先生却示意大家给我鼓掌。课堂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看来我得寻个绝径了。刚才先生给提到文学是虚构的那位同学点头,既然如此,我总该可以在“虚”字上找答案吧。
“背影结构太直太完整,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想象空间,氛围烘托更不够,缺泛梦的渲染”
张先生点点头,说:“残缺就是一种美嘛,维纳斯如果手臂健全就没有先前的审美效果了。”
这样的批评,于我也许是太过于傲慢了。我的一位姓何得老师说过,作家可分为三类:流星、行星、恒星。有些作家是瞬间的流行,他们需要“人捧”;有些是曾经在某一较长的特定历史时期火红过,他们需要“捧人”有些则是属于永恒的未来的,他们不捧人也不需要人捧,他们的生命属于未来。不管哪一类作家,我们都得承认“他们曾经辉煌过”并且设身置地理解他们。
但教室里沉寂得很,有几个同学在睡着了,男同学几乎都伏着桌面瞪白眼,好像含冤死去的人不甘心闭上眼睛一样;女同学则无声地嘟哝着,嘴巴鼓成一个滚圆的汤圆:“我不服他这样”
下课了,几个同学很快抖擞起来,从后门溜去。有一帮人则围到讲台上。
“你说的背影写作是源于一种自责和忏悔,我认为应该是爱。一个女同学说着,又眨巴着眼,想了想,又补充道:阡悔嘛,想想也有,应该是忏悔和爱她红色的小鼻子歪了一下。我想用手替她扭正过来。一个肥个子,戴着旅游帽,家乡旅游区发的那种,他是与我隔壁地区的,每天都逛街,戴着望远境观察着高楼和飞机。这时他也从人群的腰支间挤出一个头来,结结巴巴地说:“你你说第一个把女人比喻作花的才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喻作花的就不是天才,一模一样的事,为什么”
学生的意见熙熙攘攘,张先生根本没有回话的机会。但他还是坚持恭听着,有时会在讲台上写着“why”有时认认真真地点头,有时皱了皱眉头,有时只是略微笑了一点。我觉得非常不是慈味,堂堂的干部中的骨干,竞提出那种没有素养没有水平的问题,他们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呢?我不仅忧心忡忡起来。
2001年4月
连日来都是讲座,每天一位先生,一个专题。角色不断变换,自然觉得新鲜。因此,那天五月十一日,还未起床的时候,天空开始泛着白光,有人就阿拉阿拉地向着窗外呼喊“去听反动论调咯。”
起床,洗濑,吃完早餐,我们都汇聚到课室里去。大家流行讲一些官场腐化的故事,有些人则唱着刘三姐式的山歌,以敷衍时光。就在一个不起眼的时刻,一位矮墩墩的先生走了进来,腋下夹着一堆讲义,在黑板上写着:钱钟书的阐释学理论。
这字样写完后,他便面向我们,吹了吹讲台上的粉笔灰,坐下来,翻开了他的讲义。“我们开始讲课。”他说,声音很小。接着他的助手走进教室,给我们发讲义。他则侧身坐着,歪着脖子,面朝窗外,闭着眼默不作声,像在闭目养神,更像有某个不小的问题正使他费神思考似的。他大约五十岁,脸色是那种黄色的刚硬,浓浓的,黑黑的,隶体“一”字型的胡子像雕刻一样地嵌盖过上嘴瓣。他的眉毛也是浓黑的,我们有点害怕。看着讲义上的署名,大家都知道他叫张明亮先生。
“我们开始上课。”张先生终于打破寂静,手握小话筒,转向我们,戴上那凸凸的近视镜。他的眼睛是那么明亮,像他的名字一样。他正式讲课了,那声音像我们平常讲话一样自然,又不泛抑扬顿挫。但一节课下来,大家满脑都是什么海德格尔,什么存在与时间,什么从混沌到有序,陌生的东西,知道是不好学的,所以班里没有多少人认真去听,于我何况在数年前也曾被这类东西吓唬过。有很多同学也白着眼扑伏桌面,下课了才有精神站起来伸伸胳脯,朝天花板感叹时光的漫无边际。
大家课后聚着,议论起来,笑谈些个人的睡意,但没有人敢直接跟先生提意见,可能是那眉毛和胡子的威力吧。但张先生自己走到我们中间来,谈他初来广州时如何的不适应,谈些努力学好知识的重要性。他的普通话说得很不客气,铿锵有力,小说、散文和诗也写过一些。他讲话常常把眼睛从下往上看着:
“这节课你们听得懂不懂?”
“太抽象了。”有人背着手昂着天花板说。
“阐释学不好把握,没有读过这方面的作品,想听懂这门课很不容易。下节课我多举些例子,你们理解那些例子就够了。”
我很奇怪,他这么亲近我们?又很害怕,为什么他向我说?结果晓得不是向我说。在我旁边位置上的人恭听着,张先生问过他:“你多大岁数?”他说他四十九岁。”张先生说:“我看你好像三十多岁的样子”因为一只小动物从他油光可鉴的头发上不幸地滑落下来。”
没想到,那位头发光亮的同学的回话竟成了张先生第二节课的开场白。
“阐释学确实抽象,你们都听不懂是不是?”张先生看了看周围,大家无精打彩,没有人回话,张先生只好接着说:“刚才我问过一个同学,他说他四十九岁了。你们想想,这么大把年纪从老远的桂西跑来华南师大是为了什么。是渴求知识啊。我个人想,既然是来学习,总该学一些高深的学问,如果我讲的这些人人都懂了,有什么意思!”
这节课就这样开始了。张先生不再给我们介绍太多的理论,而是举了大量具体的例子,谈谈个人的见解,又问问我们的看法。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朱自清散文名篇背影的讨论。谈及“释读”时,张先生要大家说说背影的“好”鼓励各抒己见,但我们说得很不好,有张先生很不满意,干脆在黑板上写着“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八个大字。张先生还做了个哭丧相。看来我们的答案张先生是不欢迎的。接着他谈谈自己对背影的感受未了,张先生耸了耸肩,掰开两手,说:“我就这样理解,现在就请大家起来说说你们的观点。”
这次,大家都涌跃发言。有人则标新立异,说文学作品中的第一人称不一定是作者本人,因而背影中的“我”不一定姓“朱”先生问何故。那人答曰:“文学内容可虚,感情真实可矣。”张先生点点头,很满意地笑了。这时他把眼睛望过来,好像在注意着我,因为我几乎是埋着头:“那边那位同学,你也来说说。”说着他又指着黑板上的八个大字:言之有理,持之有故。
我慌忙了,答不上来,先生却示意大家给我鼓掌。课堂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看来我得寻个绝径了。刚才先生给提到文学是虚构的那位同学点头,既然如此,我总该可以在“虚”字上找答案吧。
“背影结构太直太完整,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想象空间,氛围烘托更不够,缺泛梦的渲染”
张先生点点头,说:“残缺就是一种美嘛,维纳斯如果手臂健全就没有先前的审美效果了。”
这样的批评,于我也许是太过于傲慢了。我的一位姓何得老师说过,作家可分为三类:流星、行星、恒星。有些作家是瞬间的流行,他们需要“人捧”;有些是曾经在某一较长的特定历史时期火红过,他们需要“捧人”有些则是属于永恒的未来的,他们不捧人也不需要人捧,他们的生命属于未来。不管哪一类作家,我们都得承认“他们曾经辉煌过”并且设身置地理解他们。
但教室里沉寂得很,有几个同学在睡着了,男同学几乎都伏着桌面瞪白眼,好像含冤死去的人不甘心闭上眼睛一样;女同学则无声地嘟哝着,嘴巴鼓成一个滚圆的汤圆:“我不服他这样”
下课了,几个同学很快抖擞起来,从后门溜去。有一帮人则围到讲台上。
“你说的背影写作是源于一种自责和忏悔,我认为应该是爱。一个女同学说着,又眨巴着眼,想了想,又补充道:阡悔嘛,想想也有,应该是忏悔和爱她红色的小鼻子歪了一下。我想用手替她扭正过来。一个肥个子,戴着旅游帽,家乡旅游区发的那种,他是与我隔壁地区的,每天都逛街,戴着望远境观察着高楼和飞机。这时他也从人群的腰支间挤出一个头来,结结巴巴地说:“你你说第一个把女人比喻作花的才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喻作花的就不是天才,一模一样的事,为什么”
学生的意见熙熙攘攘,张先生根本没有回话的机会。但他还是坚持恭听着,有时会在讲台上写着“why”有时认认真真地点头,有时皱了皱眉头,有时只是略微笑了一点。我觉得非常不是慈味,堂堂的干部中的骨干,竞提出那种没有素养没有水平的问题,他们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呢?我不仅忧心忡忡起来。
200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