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町古国走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八九文集最新章节!
桂西边陲的几个县域,如西林、隆林、田林,处于桂滇黔三角地带,因林深树密而得名。可外面的人到这里一两天后,却再也不单纯欣赏由此而带来的清凉山泉和新鲜空气了。譬如这一次,因工作关系将抵达西林的时候,抖落一身疲惫的情绪,心里不由得重新觉悟,浮出一种复杂的滋味。西林除了林子“西林教案”事发于斯“一门三总督”出生于此,在人类历史舞台上,这里曾演绎过非常重要的角色。
车子一路不断向云贵高原盘升,经过海拔近两千米的金钟山后才开始缓缓往下旋行,这一带沟沟壑壑方圆近百里,除了些许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过往行人,一路几乎都是遮掩着雾霭,见不到多少人家,不知何时,远远坡岭上的莽林中,天地豁然开朗,一座小城在深谷里逐渐清晰起来,一条纤细的小河城中穿过,这就是驮娘江吧,粉白的楼宇挨着山站在两岸,绿化树围着的护岸公路上行人或人力车三三两两,偶尔也可见到小轿车飞过。这就是西林县城驻地八达镇,一个依山而建的小城镇,四周围着高高的坡岭和郁郁的丛林。这里曾是古句町国的腹地,关于它的历史,我所知极微。汉书和后汉书都有记载,早在一万年前,这里就生息着壮族先民濮人的一支部落——句町。汉昭帝始元5年(公元前82年),句町族首领亡波因协助汉王朝平定姑缯、叶榆的反叛,汉皇认为“句町侯亡波率其邑君长人民击反者,斩首捕虏有功,立亡波为句町王。”句町从此世袭享受国县并置待遇。到西汉末年,句町已发展成为横跨桂西、云贵高原前沿的文明古国。史书上说“至城帝河平中,夜郎王兴与句町王禹、漏卧侯俞更举兵相攻”可见古句町国与古夜郎国曾并存西南一隅。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西林县普合苗族乡普驮村出土的汉代墓葬巨型鎏金铜棺、铜鼓,专家鉴定为句町王或王亲的墓葬。
抵达八达镇,过驮娘江大桥,旅店就在半山腰上。卸下行李,伸着懒腰,品足一尘不染的空气,往脸上搓一把山里的泉水,便耳清目明了。晚饭很丰富,白切麻鸭,苗家腊肉,火麻汤,金黄的玉米粥,吃的都是当地特产。饭后,我们便按奈不住好奇的心,穿过几条巷道,似是峰回路转,才到广场。西林的街巷都是这样短。广场是整个县城最宽阔的地方,位于城之南,靠着一条叫花贡沟的小溪,水汩汩地流着,流入一里外的驮娘江。当地人告诉我们,西林所有的地方一样,蓝天白云下是碧绿的丛林,林子的根丫深扎于肥沃的土山里,而山山有谷,谷谷有沟,沟沟有河。溪沟对边是盘山公路和莽莽丛林,再也没有去处了。广场其余三面,围着街道和树木——那些钢筋混泥土的楼房在树的那边隐隐约约,只有几处高楼从树梢上偷偷探出光洁透亮的秃头,一股现代化的气息似乎关也关不住了。
据说广场占地只有七十多亩,在这个以文化的名义大兴土木开建广场的年代,西林广场是微不足道的,但却是成功的艺术创造。整个广场呈椭圆形,依水傍山,向着小镇悠闲地敞开胸怀。从花贡沟的溪岸边稍微仰望,广场的地势越来越高,似乎是两条蛇形的线条,把广场从南往北分为三个部分:历史文化长廊、休闲公园和铜鼓广场。
广场沿着小溪岸铺张开一条长蛇形的石道,这便是西林历史文化长廊了。石道透着清幽的光,斑斓,好像应着溪里的流水而散发着无限美妙的音响。小心翼翼地走在这一块块石头上,可以一路领略到西林人那光辉灿烂的历史时空。在靠溪水的岸边,是用石块柱起的栏杆,气势恢宏,像汉白玉一样的洁白,上面工笔楷书刻写,录下了西林人那说不尽的过去时光。上有句町王开天辟地,中有古句町、古滇国、古夜郞等文化的交融,下至清末民初的“西林教案”和当时出现的一大批文武官员。最引以为荣的是这里曾是岑门三总督的故乡。石刻有载: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被同列为清代同光“中兴”名臣的岑毓英,是被清王朝委以重任的第一个壮族人,一生文韬武略,曾分别为云南、贵州、福建三省巡抚,后官至云贵总督,加授兵部尚书衔,成为当时全国八位封疆总督之一,任内改土归流,减免赋税,兴教育“收人才”“办自强”整吏治,曾两次渡台开山抚番,修建防务,并自请入越抗法,负责西线战事,由于严训部下“守土之臣应死城廓”与东线冯子材部同获大捷。其名言“宁可获谴于台上,不可贻害于百姓。宁可终身不做官,不可一日不做人”可见先生为官为人一斑。昆明大观楼上留有先生让幕僚工笔楷书刻写孙髯的一百八十字“古今第一长联”落款“西林岑毓英重立”仍赫然入目。1889年先生病逝昆明,清廷追封为太子太傅,谥“襄勤”清史稿岑毓英传详细记载先生事略。岑先生异母弟岑毓宝曾任代云贵总督。先生之子岑春煊则是清末民初活跃于政坛、军界的名人,官至两广总督,四川总督加兵部尚书、邮传部尚书衔,声势显赫,与北方袁世凯并称“南岑北袁”在劝帝退位、讨伐袁世凯、推翻段祺瑞政府等重大历史事件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曾三次被公推为南方革命实力派领袖。岑氏家族从一个边疆的贵族世家日渐成为大清王朝的名公贵胄之家不断发迹并持续显赫,不啻是这一方远离京华的深偏地角的一个奇迹。岑氏一门三总督出生于那劳乡那劳村的驮娘江边,明、清两代建起来的宫保府、岑氏宗祠、将军庙、族塾南阳书院等岑氏故宅建筑群现仍保持完好。这些点点滴滴,包括新民主义革命斗争、西林民族民俗文化,或文字,或图画,都以它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情调,构成不同的样式,一一记在这些沉默的石头上。在这里走走,有人久久伫立,有人沉默不语,也有人低下那高昂的头颅。我想,一个成功的广场应当如此,不只是给人看看,还应当引人深思,给人激励。
不觉中已是傍晚时光,休闲公园和铜鼓广场则是另一番景象。四周是绿色宜人的草坪,以及不多但却茂盛的树木,间着的人行道与假山,又与草坪形成和谐的搭配。假山流着细细的水,有道是“泉眼无声溪细流”霓红灯闪烁着醉人的光彩,给原本色彩绚丽的楼壁、设计独特的楼窗,增加了几多流动的美感。广场上的花草,则以静态的美姿,与辉煌炫目的四周楼房形成一种比照,以它的无声与低小,展示出带有优美情调的气韵。乐在广场其间的人们,或两三人,或四五人,或携儿带女缓行于公园里,或挽臂而行软语悄笑,尽享着生活的甜蜜。拾级而上,便到铜鼓广场。展现在眼前的首先是大舞台,接着是十数亩的平地,中间平放着一面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大铜鼓,这看来是西林人民佳节胜日的欢歌之处了。铜鼓广场四周,围着灰白的石栏杆,除了龙凤图案外,更多的是镶着弓箭、酒壶、绣球、粮仓等图腾,这些特有的图腾,是否象征着生活于斯的每个民族的精神内核?
站在大铜鼓上,可以看到休闲公园,看到历史文化长廊,听着花贡沟的溪流,你会切身体会到,一个并不很大的广场,却浓缩了此地的历史、人文和艺术的过去和现在。将要离去时,我仿佛听到了以往各色人等匆匆而去的脚步声,连同时间淡淡的音律,永远烙在历史的清梦里。我想,时光虽然流逝了,但句町古国永远不会寂寞,因为这街街巷巷里,有溪水的流声,有句町国王落下的脚迹,有现代文明铿锵的鼓点。
桂西边陲的几个县域,如西林、隆林、田林,处于桂滇黔三角地带,因林深树密而得名。可外面的人到这里一两天后,却再也不单纯欣赏由此而带来的清凉山泉和新鲜空气了。譬如这一次,因工作关系将抵达西林的时候,抖落一身疲惫的情绪,心里不由得重新觉悟,浮出一种复杂的滋味。西林除了林子“西林教案”事发于斯“一门三总督”出生于此,在人类历史舞台上,这里曾演绎过非常重要的角色。
车子一路不断向云贵高原盘升,经过海拔近两千米的金钟山后才开始缓缓往下旋行,这一带沟沟壑壑方圆近百里,除了些许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过往行人,一路几乎都是遮掩着雾霭,见不到多少人家,不知何时,远远坡岭上的莽林中,天地豁然开朗,一座小城在深谷里逐渐清晰起来,一条纤细的小河城中穿过,这就是驮娘江吧,粉白的楼宇挨着山站在两岸,绿化树围着的护岸公路上行人或人力车三三两两,偶尔也可见到小轿车飞过。这就是西林县城驻地八达镇,一个依山而建的小城镇,四周围着高高的坡岭和郁郁的丛林。这里曾是古句町国的腹地,关于它的历史,我所知极微。汉书和后汉书都有记载,早在一万年前,这里就生息着壮族先民濮人的一支部落——句町。汉昭帝始元5年(公元前82年),句町族首领亡波因协助汉王朝平定姑缯、叶榆的反叛,汉皇认为“句町侯亡波率其邑君长人民击反者,斩首捕虏有功,立亡波为句町王。”句町从此世袭享受国县并置待遇。到西汉末年,句町已发展成为横跨桂西、云贵高原前沿的文明古国。史书上说“至城帝河平中,夜郎王兴与句町王禹、漏卧侯俞更举兵相攻”可见古句町国与古夜郎国曾并存西南一隅。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西林县普合苗族乡普驮村出土的汉代墓葬巨型鎏金铜棺、铜鼓,专家鉴定为句町王或王亲的墓葬。
抵达八达镇,过驮娘江大桥,旅店就在半山腰上。卸下行李,伸着懒腰,品足一尘不染的空气,往脸上搓一把山里的泉水,便耳清目明了。晚饭很丰富,白切麻鸭,苗家腊肉,火麻汤,金黄的玉米粥,吃的都是当地特产。饭后,我们便按奈不住好奇的心,穿过几条巷道,似是峰回路转,才到广场。西林的街巷都是这样短。广场是整个县城最宽阔的地方,位于城之南,靠着一条叫花贡沟的小溪,水汩汩地流着,流入一里外的驮娘江。当地人告诉我们,西林所有的地方一样,蓝天白云下是碧绿的丛林,林子的根丫深扎于肥沃的土山里,而山山有谷,谷谷有沟,沟沟有河。溪沟对边是盘山公路和莽莽丛林,再也没有去处了。广场其余三面,围着街道和树木——那些钢筋混泥土的楼房在树的那边隐隐约约,只有几处高楼从树梢上偷偷探出光洁透亮的秃头,一股现代化的气息似乎关也关不住了。
据说广场占地只有七十多亩,在这个以文化的名义大兴土木开建广场的年代,西林广场是微不足道的,但却是成功的艺术创造。整个广场呈椭圆形,依水傍山,向着小镇悠闲地敞开胸怀。从花贡沟的溪岸边稍微仰望,广场的地势越来越高,似乎是两条蛇形的线条,把广场从南往北分为三个部分:历史文化长廊、休闲公园和铜鼓广场。
广场沿着小溪岸铺张开一条长蛇形的石道,这便是西林历史文化长廊了。石道透着清幽的光,斑斓,好像应着溪里的流水而散发着无限美妙的音响。小心翼翼地走在这一块块石头上,可以一路领略到西林人那光辉灿烂的历史时空。在靠溪水的岸边,是用石块柱起的栏杆,气势恢宏,像汉白玉一样的洁白,上面工笔楷书刻写,录下了西林人那说不尽的过去时光。上有句町王开天辟地,中有古句町、古滇国、古夜郞等文化的交融,下至清末民初的“西林教案”和当时出现的一大批文武官员。最引以为荣的是这里曾是岑门三总督的故乡。石刻有载: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被同列为清代同光“中兴”名臣的岑毓英,是被清王朝委以重任的第一个壮族人,一生文韬武略,曾分别为云南、贵州、福建三省巡抚,后官至云贵总督,加授兵部尚书衔,成为当时全国八位封疆总督之一,任内改土归流,减免赋税,兴教育“收人才”“办自强”整吏治,曾两次渡台开山抚番,修建防务,并自请入越抗法,负责西线战事,由于严训部下“守土之臣应死城廓”与东线冯子材部同获大捷。其名言“宁可获谴于台上,不可贻害于百姓。宁可终身不做官,不可一日不做人”可见先生为官为人一斑。昆明大观楼上留有先生让幕僚工笔楷书刻写孙髯的一百八十字“古今第一长联”落款“西林岑毓英重立”仍赫然入目。1889年先生病逝昆明,清廷追封为太子太傅,谥“襄勤”清史稿岑毓英传详细记载先生事略。岑先生异母弟岑毓宝曾任代云贵总督。先生之子岑春煊则是清末民初活跃于政坛、军界的名人,官至两广总督,四川总督加兵部尚书、邮传部尚书衔,声势显赫,与北方袁世凯并称“南岑北袁”在劝帝退位、讨伐袁世凯、推翻段祺瑞政府等重大历史事件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曾三次被公推为南方革命实力派领袖。岑氏家族从一个边疆的贵族世家日渐成为大清王朝的名公贵胄之家不断发迹并持续显赫,不啻是这一方远离京华的深偏地角的一个奇迹。岑氏一门三总督出生于那劳乡那劳村的驮娘江边,明、清两代建起来的宫保府、岑氏宗祠、将军庙、族塾南阳书院等岑氏故宅建筑群现仍保持完好。这些点点滴滴,包括新民主义革命斗争、西林民族民俗文化,或文字,或图画,都以它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情调,构成不同的样式,一一记在这些沉默的石头上。在这里走走,有人久久伫立,有人沉默不语,也有人低下那高昂的头颅。我想,一个成功的广场应当如此,不只是给人看看,还应当引人深思,给人激励。
不觉中已是傍晚时光,休闲公园和铜鼓广场则是另一番景象。四周是绿色宜人的草坪,以及不多但却茂盛的树木,间着的人行道与假山,又与草坪形成和谐的搭配。假山流着细细的水,有道是“泉眼无声溪细流”霓红灯闪烁着醉人的光彩,给原本色彩绚丽的楼壁、设计独特的楼窗,增加了几多流动的美感。广场上的花草,则以静态的美姿,与辉煌炫目的四周楼房形成一种比照,以它的无声与低小,展示出带有优美情调的气韵。乐在广场其间的人们,或两三人,或四五人,或携儿带女缓行于公园里,或挽臂而行软语悄笑,尽享着生活的甜蜜。拾级而上,便到铜鼓广场。展现在眼前的首先是大舞台,接着是十数亩的平地,中间平放着一面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大铜鼓,这看来是西林人民佳节胜日的欢歌之处了。铜鼓广场四周,围着灰白的石栏杆,除了龙凤图案外,更多的是镶着弓箭、酒壶、绣球、粮仓等图腾,这些特有的图腾,是否象征着生活于斯的每个民族的精神内核?
站在大铜鼓上,可以看到休闲公园,看到历史文化长廊,听着花贡沟的溪流,你会切身体会到,一个并不很大的广场,却浓缩了此地的历史、人文和艺术的过去和现在。将要离去时,我仿佛听到了以往各色人等匆匆而去的脚步声,连同时间淡淡的音律,永远烙在历史的清梦里。我想,时光虽然流逝了,但句町古国永远不会寂寞,因为这街街巷巷里,有溪水的流声,有句町国王落下的脚迹,有现代文明铿锵的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