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高句丽王陵遐想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舂之犁文集最新章节!
对神秘而传奇的高句丽王朝一直有着好奇心的我,总向往有一天能亲自拜访它,走进它,走进一段梦幻,走进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遗留至今的高句丽王朝遗址位于与鸭绿江只有一水之隔的边陲小城——被喻为“塞外小江南”的集安。遗址中包括将军坟在内的高句丽王陵、山城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个曾经称霸东北亚并持续七个世纪之久的民族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2006年秋天里的一个雾晨,我与家人一起到集安游览,于是,走访高句丽王陵显然势在必行。
走在集安市区街上,不时可见用铁栏杆围起来的残存的高句丽国内城城墙,它就隐藏在现代的居民楼中间,虽然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雄伟,但从呈方形的布局结构、六处城门遗址和宽十余米的护城壕,依然能够感受到以往的辉煌。不过如果说它就是高句丽都城的全部,那就错了,因为在集安市西北的丸都山上,在夏秋茂密的丛林中还保留着同样属于高句丽都城的丸都山城。
高句丽在长达705年的历史中曾几次迁都,但有确切记载的都城是从丸都开始的。丸都城虽几经战火与修葺,但仍不断见于史料,可见这座山城在高句丽中后期的重要性。丸都山城依半圆形的山峰而建,呈簸箕状,背依山峰,面向河谷盆地,通沟河从城南流过。城墙大部分已经坍塌,唯东墙南段、西墙北段和北墙保存相对较好。站在高台之上南望,河谷及集安市区一览无遗。高句丽王平时居平原城,战时躲入山城,这是高句丽都城的一大特色。
那一段遥隔近两千年的历史是不能不探寻的。单单是看一座碑、一方陵,我就能嗅到高句丽鼎盛时期的霸气。
碑,是一座写满汉字的功德碑,名曰“好太王碑”矗立于太王陵东侧,被誉为“东方第一碑”好太王碑距今1580年,隶书碑文自右向左直书,1775个汉字镌刻于方柱形碑身,记述了高句丽第十九代王永乐太王的文治武功。
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记载,两千多年前,今松花江中游平原上有东夫余国。相传国王金蛙在一次进山狩猎中尾追一只中箭的梅花鹿,来到山下大河边,止步环顾四周,不见了梅花鹿,却有一位貌美的女子端坐岸边。女子自称柳花,是河伯神的大公主。金蛙将柳花带回宫中,立为西宫后。
某日,一束耀眼的阳光从窗口进入,直射在柳花的小腹上。这道阳光为她带来了身孕,但九个月后,柳花分娩时产下的却是一个肉卵,坚如硬石。又经数日,肉卵开裂,蹦出一个壮实的男童,几年后,男童长成为一个英俊健壮的小伙子。相传小伙子天生灵性,文武兼通,力大无比,精于骑射,人称“朱蒙”(夫余语,善射之意)。
当时东宫王后已有七子,但都不如朱蒙,对他很是嫉妒。某日,东宫长子诬称朱蒙谋反,纵恿国王杀之。朱蒙闻讯带两名家奴出逃,在太阳神的帮助下渡过奄利河,逃入邻近的卒本夫余,最终建立了高句丽国,定都沸流水畔的纥升骨城(今辽宁桓仁县城附近),时为汉代公元前37年。后世将朱蒙尊为高句丽始祖东明圣王。
这个传说恰巧与好太王碑上朱蒙“出自北夫馀,天帝之子。母河伯女郎。剖卵降世”的碑文记载相互印证。
墓,是一座方坛阶梯石室的寝陵,名曰“将军坟”卧于龙山脚下的悬崖之上,号称“东方金字塔”将军坟里长眠着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长寿王在位七十九年,享年百岁,毕生开疆拓土,还为自己建造了造型颇似古埃及法老陵墓的方锥形墓。
长寿王时期的高句丽最为鼎盛,趁东晋、南北朝混乱之机,一方面继续谋求中原诸政权的册封,另一方面向朝鲜半岛南部扩张。一时间,这个雄踞于东北的民族政权达到了顶峰。
延续了705年的高句丽政权覆灭于盛唐。之前,隋炀帝曾倾全国之力三次讨伐,战况持久惨烈,共计有六十万隋朝将士阵亡,直接导致了隋王朝的提前崩溃,高句丽也元气不再。凭借雄厚的国力,在唐太宗御驾亲征的鼓舞下,唐朝水陆大军步步紧逼,攻城掠地。在唐与新罗的联合夹击下,高句丽国终于在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灭亡。
成王败亡,残留的王公贵族们的墓葬群成了高句丽遗落在集安古城的背影。在集安的外围到处有墓葬群,据说有编号名称的墓葬逾万座,堪称东北亚地区古墓群之冠。其中,五盔坟是最值得一看的。走进墓室,站在坚硬的石棺床上,阴森可怖之感凉透骨髓。
望向古墓四壁,令人叹为观止的壁画依次呈现,虽距今千余年仍完整可辨。壁画覆盖了墓室的五面,以朱砂石绿为主体颜色,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格局,莲花白鹿、伏羲女娲、帝王仙人和日月星辰的图案,无不流露着中原文化的深远影响。
对神秘而传奇的高句丽王朝一直有着好奇心的我,总向往有一天能亲自拜访它,走进它,走进一段梦幻,走进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遗留至今的高句丽王朝遗址位于与鸭绿江只有一水之隔的边陲小城——被喻为“塞外小江南”的集安。遗址中包括将军坟在内的高句丽王陵、山城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个曾经称霸东北亚并持续七个世纪之久的民族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2006年秋天里的一个雾晨,我与家人一起到集安游览,于是,走访高句丽王陵显然势在必行。
走在集安市区街上,不时可见用铁栏杆围起来的残存的高句丽国内城城墙,它就隐藏在现代的居民楼中间,虽然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雄伟,但从呈方形的布局结构、六处城门遗址和宽十余米的护城壕,依然能够感受到以往的辉煌。不过如果说它就是高句丽都城的全部,那就错了,因为在集安市西北的丸都山上,在夏秋茂密的丛林中还保留着同样属于高句丽都城的丸都山城。
高句丽在长达705年的历史中曾几次迁都,但有确切记载的都城是从丸都开始的。丸都城虽几经战火与修葺,但仍不断见于史料,可见这座山城在高句丽中后期的重要性。丸都山城依半圆形的山峰而建,呈簸箕状,背依山峰,面向河谷盆地,通沟河从城南流过。城墙大部分已经坍塌,唯东墙南段、西墙北段和北墙保存相对较好。站在高台之上南望,河谷及集安市区一览无遗。高句丽王平时居平原城,战时躲入山城,这是高句丽都城的一大特色。
那一段遥隔近两千年的历史是不能不探寻的。单单是看一座碑、一方陵,我就能嗅到高句丽鼎盛时期的霸气。
碑,是一座写满汉字的功德碑,名曰“好太王碑”矗立于太王陵东侧,被誉为“东方第一碑”好太王碑距今1580年,隶书碑文自右向左直书,1775个汉字镌刻于方柱形碑身,记述了高句丽第十九代王永乐太王的文治武功。
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记载,两千多年前,今松花江中游平原上有东夫余国。相传国王金蛙在一次进山狩猎中尾追一只中箭的梅花鹿,来到山下大河边,止步环顾四周,不见了梅花鹿,却有一位貌美的女子端坐岸边。女子自称柳花,是河伯神的大公主。金蛙将柳花带回宫中,立为西宫后。
某日,一束耀眼的阳光从窗口进入,直射在柳花的小腹上。这道阳光为她带来了身孕,但九个月后,柳花分娩时产下的却是一个肉卵,坚如硬石。又经数日,肉卵开裂,蹦出一个壮实的男童,几年后,男童长成为一个英俊健壮的小伙子。相传小伙子天生灵性,文武兼通,力大无比,精于骑射,人称“朱蒙”(夫余语,善射之意)。
当时东宫王后已有七子,但都不如朱蒙,对他很是嫉妒。某日,东宫长子诬称朱蒙谋反,纵恿国王杀之。朱蒙闻讯带两名家奴出逃,在太阳神的帮助下渡过奄利河,逃入邻近的卒本夫余,最终建立了高句丽国,定都沸流水畔的纥升骨城(今辽宁桓仁县城附近),时为汉代公元前37年。后世将朱蒙尊为高句丽始祖东明圣王。
这个传说恰巧与好太王碑上朱蒙“出自北夫馀,天帝之子。母河伯女郎。剖卵降世”的碑文记载相互印证。
墓,是一座方坛阶梯石室的寝陵,名曰“将军坟”卧于龙山脚下的悬崖之上,号称“东方金字塔”将军坟里长眠着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长寿王在位七十九年,享年百岁,毕生开疆拓土,还为自己建造了造型颇似古埃及法老陵墓的方锥形墓。
长寿王时期的高句丽最为鼎盛,趁东晋、南北朝混乱之机,一方面继续谋求中原诸政权的册封,另一方面向朝鲜半岛南部扩张。一时间,这个雄踞于东北的民族政权达到了顶峰。
延续了705年的高句丽政权覆灭于盛唐。之前,隋炀帝曾倾全国之力三次讨伐,战况持久惨烈,共计有六十万隋朝将士阵亡,直接导致了隋王朝的提前崩溃,高句丽也元气不再。凭借雄厚的国力,在唐太宗御驾亲征的鼓舞下,唐朝水陆大军步步紧逼,攻城掠地。在唐与新罗的联合夹击下,高句丽国终于在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灭亡。
成王败亡,残留的王公贵族们的墓葬群成了高句丽遗落在集安古城的背影。在集安的外围到处有墓葬群,据说有编号名称的墓葬逾万座,堪称东北亚地区古墓群之冠。其中,五盔坟是最值得一看的。走进墓室,站在坚硬的石棺床上,阴森可怖之感凉透骨髓。
望向古墓四壁,令人叹为观止的壁画依次呈现,虽距今千余年仍完整可辨。壁画覆盖了墓室的五面,以朱砂石绿为主体颜色,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格局,莲花白鹿、伏羲女娲、帝王仙人和日月星辰的图案,无不流露着中原文化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