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娜小说网 > daaiwusheng王素萍文集 >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前预习现状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前预习现状探究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daaiwusheng王素萍文集最新章节!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预习是导学案中的第一模块。然而,当前思想品德课的预习状况却不容乐观。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方法,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究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一、开展调查研究
围绕现在推行的导学案,我在9月底进行了一次学生思想品德课前预习现状的调查工作。调查的对象是本人所任教班级的51名同学,另外还从平行班级中选择了30名同学。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平时是否能坚持课前预习;预习是老师布置的还是自觉的;预习的时间有多少;预习时看什么;预习时是否尝试完成一些作业。
从调查的情况反馈看,不管是本人任教班级还是另外的30名学生,在预习的习惯及方法上整体情况很不理想。只有近20 %的同学平时能自觉的预习,80 %以上的学生预习时只是简单浏览一下,没有深入的思考,只有5名学生预习时,试着完成书后的练习。由此可见,学生预习的现状很难令人满意。学生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种类型是排斥课前预习型。他们认为预习思想品德费时多,难度大,以为只要课堂上认真听讲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提前预习,也不愿意花时间去预习思想品德。第二种学生属于被动预习型。他们只把思想品德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走马观花,敷衍了事,不求预习质量。第三种类型的学生属于方法不当型。他们能够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也已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但是不重视预习方法,在预习中偏重概念、例题等,对教材及导学案知识链接、练习拓展不够重视,不善于思考,对各种问题不钻研、不归纳、不总结,在预习中缺乏探究精神,合作意识较差。
二、改进思想品德课前预习的心得与体会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在近三个月的导学案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在改进思想品德课的预习方面积累了如下一些心得体会。
1。规范学生的课前预习
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把以“教”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中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促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古人亦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由此可见方法的重要性。教师应该高度重视“授之以渔”及时指导预习方法。基于调查的结果,在本学期我着重做了两件事:一是着重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我首先将预习作为每一天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坚持完成,第二天请小组长帮助检查预习的完成情况。后来我故意在学期中段有一周没有布置预习的家庭作业,在随机的突然检查中,全班51人中有36人预习了,应该说学生预习的习惯已经基本形成。二是提高预习的效果。我明确要求学生预习之后,要试着完成书后练习中的一道题,这样既明确了预习的要求,指导了预习的方法,又没有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观察来看,课堂教学的效果明显得到提高。
2。悉心备课细化预习作业
对大多思想品德生来说,思想品德是不易学习的科目,学生的畏难情绪非常严重。为此,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的时候,要对作业“精雕细刻”力争做到细致入微,不可粗枝大叶。
一份好的预习作业应具有以下特点。
1细致入微易于学生操作
预习作业的内容设计应具体详细,易于学生操作,特别是对与低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来说,尽量避免笼统的、粗线条的囫囵预习题,如老师常扔给学生一句大而空的话:“今天课下预习第二章”类似这样的预习要求,学生往往束手无策,很难展开自学。好的预习作业注意将预习作业细致化、具体化,即分成若干小练习或若干小目标呈现出来。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思想品德导学案第七课品味生活预习作业中,我是这样设计的:1目标:启发学生在新的学习阶段,追求高雅生活,全面健康的成长。2重点:生活情趣有雅与俗的区别。3查询:利用工具书和有关资料,查询不懂的词汇如情趣、高雅。4补救:复习和弥补与新课有关的的旧知识,如情趣与兴趣的区别和联系。5迁移:四人一组讨论新知,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达到人人熟练。6质疑:在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敢于把问题拓展。7归纳:把本节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等。把这样一份“精雕细刻”的预习作业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会对教师的要求一目了然,有事可做,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会大大增强。
2有计划地服务教学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容量大的特点往往导致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环节时,不假思索,信手拈来等现象。这种盲目性、随意性的预习作业,既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起不到桥梁作用。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进过深思熟虑,把预习作业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计划地与课时教案、学生的实际水平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服务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3增加趣味促进教学
思想品德的学习因其抽象、琐碎而枯燥无味,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应该密切结合教材中涉及到的思考题、思想品德活动、课题学习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及对网络等现代高科技的兴趣,在学习这些内容之前,适当要求他们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甚至熟悉所学内容,而且大大增加了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4分层教学因人施教
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应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思想品德成绩不同层次的学生,预习作业应适当层次化、多样化,不应“一刀切”对于那些思想品德困难的学生或者不善于学习思想品德的学生预习作业的要求要适当放低,布置他们力所能及的、基础知识较强的预习作业,如记忆概念、分析例题、课本练习等,让他们切实感到预习不但有事可做,而且乃举手之劳。而对于学有余力的优秀生预习作业要适当拓展拔高,如:延伸题、选做题、思考题等。
5检查及时质量提高
预习作业不能只是学生单方面为学新知识的准备过程,也需要教师不断督促、检查,及时反馈、评价。在检查过程中,对于完成预习作业好的学生应不断鼓励,及时给予表扬,而对于做的不太理想的学生,则要积极引导,真诚帮助,切不可过多指责、盲目批评,甚至“一棍子打死”教师重视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目的在于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从而更加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在讲课时对于知识的祥讲略讲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通过我的教学实践证明,预习是一种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预习是导学案中的第一模块。然而,当前思想品德课的预习状况却不容乐观。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方法,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究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一、开展调查研究
围绕现在推行的导学案,我在9月底进行了一次学生思想品德课前预习现状的调查工作。调查的对象是本人所任教班级的51名同学,另外还从平行班级中选择了30名同学。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平时是否能坚持课前预习;预习是老师布置的还是自觉的;预习的时间有多少;预习时看什么;预习时是否尝试完成一些作业。
从调查的情况反馈看,不管是本人任教班级还是另外的30名学生,在预习的习惯及方法上整体情况很不理想。只有近20 %的同学平时能自觉的预习,80 %以上的学生预习时只是简单浏览一下,没有深入的思考,只有5名学生预习时,试着完成书后的练习。由此可见,学生预习的现状很难令人满意。学生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种类型是排斥课前预习型。他们认为预习思想品德费时多,难度大,以为只要课堂上认真听讲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提前预习,也不愿意花时间去预习思想品德。第二种学生属于被动预习型。他们只把思想品德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走马观花,敷衍了事,不求预习质量。第三种类型的学生属于方法不当型。他们能够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也已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但是不重视预习方法,在预习中偏重概念、例题等,对教材及导学案知识链接、练习拓展不够重视,不善于思考,对各种问题不钻研、不归纳、不总结,在预习中缺乏探究精神,合作意识较差。
二、改进思想品德课前预习的心得与体会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在近三个月的导学案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在改进思想品德课的预习方面积累了如下一些心得体会。
1。规范学生的课前预习
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把以“教”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中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促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古人亦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由此可见方法的重要性。教师应该高度重视“授之以渔”及时指导预习方法。基于调查的结果,在本学期我着重做了两件事:一是着重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我首先将预习作为每一天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坚持完成,第二天请小组长帮助检查预习的完成情况。后来我故意在学期中段有一周没有布置预习的家庭作业,在随机的突然检查中,全班51人中有36人预习了,应该说学生预习的习惯已经基本形成。二是提高预习的效果。我明确要求学生预习之后,要试着完成书后练习中的一道题,这样既明确了预习的要求,指导了预习的方法,又没有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观察来看,课堂教学的效果明显得到提高。
2。悉心备课细化预习作业
对大多思想品德生来说,思想品德是不易学习的科目,学生的畏难情绪非常严重。为此,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的时候,要对作业“精雕细刻”力争做到细致入微,不可粗枝大叶。
一份好的预习作业应具有以下特点。
1细致入微易于学生操作
预习作业的内容设计应具体详细,易于学生操作,特别是对与低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来说,尽量避免笼统的、粗线条的囫囵预习题,如老师常扔给学生一句大而空的话:“今天课下预习第二章”类似这样的预习要求,学生往往束手无策,很难展开自学。好的预习作业注意将预习作业细致化、具体化,即分成若干小练习或若干小目标呈现出来。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思想品德导学案第七课品味生活预习作业中,我是这样设计的:1目标:启发学生在新的学习阶段,追求高雅生活,全面健康的成长。2重点:生活情趣有雅与俗的区别。3查询:利用工具书和有关资料,查询不懂的词汇如情趣、高雅。4补救:复习和弥补与新课有关的的旧知识,如情趣与兴趣的区别和联系。5迁移:四人一组讨论新知,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达到人人熟练。6质疑:在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敢于把问题拓展。7归纳:把本节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等。把这样一份“精雕细刻”的预习作业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会对教师的要求一目了然,有事可做,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会大大增强。
2有计划地服务教学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容量大的特点往往导致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环节时,不假思索,信手拈来等现象。这种盲目性、随意性的预习作业,既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起不到桥梁作用。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进过深思熟虑,把预习作业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计划地与课时教案、学生的实际水平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服务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3增加趣味促进教学
思想品德的学习因其抽象、琐碎而枯燥无味,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应该密切结合教材中涉及到的思考题、思想品德活动、课题学习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及对网络等现代高科技的兴趣,在学习这些内容之前,适当要求他们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甚至熟悉所学内容,而且大大增加了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4分层教学因人施教
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应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思想品德成绩不同层次的学生,预习作业应适当层次化、多样化,不应“一刀切”对于那些思想品德困难的学生或者不善于学习思想品德的学生预习作业的要求要适当放低,布置他们力所能及的、基础知识较强的预习作业,如记忆概念、分析例题、课本练习等,让他们切实感到预习不但有事可做,而且乃举手之劳。而对于学有余力的优秀生预习作业要适当拓展拔高,如:延伸题、选做题、思考题等。
5检查及时质量提高
预习作业不能只是学生单方面为学新知识的准备过程,也需要教师不断督促、检查,及时反馈、评价。在检查过程中,对于完成预习作业好的学生应不断鼓励,及时给予表扬,而对于做的不太理想的学生,则要积极引导,真诚帮助,切不可过多指责、盲目批评,甚至“一棍子打死”教师重视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目的在于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从而更加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在讲课时对于知识的祥讲略讲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通过我的教学实践证明,预习是一种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