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三分归一(终)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三国立志传最新章节!
建安二十年初,献帝携二位曹妃逃入荆州,刘备率荆、益二州文武官吏往迎,十日后,听闻此消息的曹操吐血而亡,献帝拜刘备为大将军以讨逆贼,而曹丕却在中原世家大族的帮助之下,登基自立为帝,国号魏。
迎得天子之后,刘备是既高兴,又忧郁,高兴的是,自己也终于能扬眉吐号,扶天子以讨不臣,不过,让他忧郁的是,他原本的称王计划,因为献帝的到来而只能搁置腹中。献帝也很识趣地册封刘备为汉中王,刘禅为汉中王世子,建安二十一年春末,刘备感风寒,日渐体重,难以料理大事。
而这个时候,一大群的让汉献帝提拔上来的官吏有了蠢蠢欲动的迹象,使得刘备生恐大权旁落之机,陈祗这位穿越众再次站了出来,提请刘备改制政府结构,更变为内阁制。
内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内阁的最高首脑为首相,即大将军刘备兼任。内阁大臣共有八名,由刘备提名,提请天子任命之后,内阁大臣只需要向总理大臣刘备负责,内阁负责对于各方各面的事务作出判断,包括九部、三院提交的各种提案进行审议综合评定之后,交由总理大臣进行最后的批示,方可实施。
九部由工部、商部、农部、户部、吏部、兵部、外事部、情报部、税部组成。另立枢密院、参谋院、监军院,三院为国家军事机构,受内阁监管,但是直接接受首相的管辖。
作为交换,另外御史台仍旧独立存在,但是,他的性质增加了,管天下的刑名,每一个州、郡、县都设立有专门管理刑名的官员,与总揽管理民政事务的官吏区分开来,这样一来,这些不起眼的尚书、枢密院事,以及那新成立的内阁,把原本的那些汉朝的官吏制的高官们完全地驾空了,而这种形势之下,刘备仍旧能够花上少量的精力,对国家大事的政治方向作出指导性意见便可,其他的,交由内阁来进行商讨之后执行。
另设议会,由那些名士、商贾、离退休官吏组成,专门针对国家的举措提交议案,有监督内阁之权责。也算是给那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名士之流一个大放厥词之所,而生生把商贾、离退休干部塞进来,就是防止议会变成那些名士手中对搞政府的有力武器。
至于退休制度,就是为了防止人年纪大了,把事给办糊涂去,不过,设定的年限限制为六十岁,过了六十,属于国家稀缺人材的,仍可继续留任至七十。
而刘备至成为汉中王之日起,陈祗又多了一项责任,教导汉中王世子刘禅,因为,他成功的教学经验,在他的教育之下,丁奉、邓艾、寇封、黄敘、丁封等一时之俊杰已经成为了国之栋梁,并且都凭着自己的能力获得了刘备的认可,加上这么些年来的考虑,陈祗的忠诚自然是不需置疑的,所以,让陈祗为其世子之师,刘备自认做了一件满意的事。
而病中的刘备,在陈祗的那些弟子们的“精心”照料之下,刘备的身体就这么不好不坏,应该是时好时坏的生存着,使得内阁制从建安二十一年开始,直至建安二十八年刘备病亡,一直流畅的运行着。
建安二十三年,荡寇将军关羽奉刘备之命,领大军五万至江陵而出,直抵苍梧郡,得苍梧郡太守吴巨之助,不战而得苍梧,锦帆将军甘宁经由潭水顺江而下,直取郁林郡,偏将军丁奉从建宁郡出兴古郡直取交趾郡,三军合一,九真郡大族番氏在被九真太守儋萌仗杀的番歆之后番苗的领导之下起兵响应。士家大恐,急忙向江东求援。
孙权领周瑜领大军南下而伐之,周瑜却在南海郡与关羽相持之时,不幸染病而亡,后鲁肃代为统军,此时,关、甘、丁已然夺下了交州大部,鲁肃入军中之时,士家大势已去,最后,只取得了南海郡的控制权。
建安二十七年,蜀汉势力大举出兵关中,虽然最终止步于潼关之前,却据有了陇西关中之地,蜀汉的综合实力,已然隐隐据到了三分天下之首。第一份舆论刊物:大汉日报出现。
建安二十九年,刘备身故,刘禅成为新汉中王,内阁大学士陈祗、法正、徐庶、庞统、诸葛亮、张松、陆逊、关羽成为了辅政八大臣,共同辅佐刘禅这位新任的大将军、总理大臣管理着蜀汉政权。
同时,刘禅接替刘备,成为新的首相,在内阁及议会的合议之下,宣布天子为国家最高元首(象征性),首相为实际军政负责人,但是,重大政治军事都要经过天子批准,以此表示对天子的尊敬。
天子的用度不再从国家税赋中调拔,而是由专门的一个管理公司来进行经营,同时,划出了一片地区,作为皇庄,这些都成为了天子的收入来源,至于那些伺候天子和汉中王的宦官们,也就再也没有了接触最高政治军事权力的机会了。
建安三十年,曹丕在与东吴作战之时染病,回到了邺城半年不到,便病故,临终时,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
建安三十一年,汉献帝亡故,无子嗣(至荆州之后,汉献帝又纳嫔妃数人,皆无子嗣),刘禅乃汉室宗亲,是故,登基为帝,改年号为宪安。成为了新一代的汉天子,自然,在群臣的汹涌群情胁迫之下,新任天子只能交出了元首之职。
这一次,担任元首的,却不再是刘氏一族,而是由张飞这位刘禅的岳父,大汉骠骑大将军来担当。宪安五年,张飞病故,诸葛亮成为新任首相,十五年,诸葛亮病故,车骑大将军陈祗成为了新首相。
同年蜀汉大军攻破洛阳,至此,汉朝两都皆回归汉室之手,曹魏与东吴联合抗汉,宪安十七年,征东将军丁奉破东吴水师于建业,弑敌五万,东吴一面议和,一面迁都往南,同年,征北大将军邓艾破北方异族于北地郡,大破羌胡于奢延,斩羌人三万,掳其人口牛羊入关,两年后,两万大军,依照蒙古战法,一人三马,由武威出,破西部鲜卑于居延海,坑杀鲜卑男丁八万,掳其人口入关。
异族闻邓艾之名丧胆,纷纷入长安求永为臣属,次年,大汉通过了八旗制度,将北方异族折分为十六地,又分正副八旗,使得北方少数民族再难有统一的机会,另外,通过贸易,将北方少数民族的生存喉咙紧紧地卡住。
同年,加大了取士为官的比例,进一步地对已经日渐衰弱的士族门阀进行着打压,九部三院内,寒门庶族及学院毕业生的比例亦越来越大,而九品官人法的弊端在一干有人心的刻意暴光之下,建议取消九品官人法的声音越来越大。
在车骑大将军邓艾、骠骑大将军寇封、枢密院知事陆逊、监军院知事王累及九部诸尚书的支持之下。与士族门阀集体进行了紧急的磋商之后,首相陈祗禀请天子,由天子下诏,九品官人法不废除,但是,所取之士的数量锐减,另外,取士之后,必须入大学学习专业课程,方可如太学生一般仕官。
曹魏不得不把势力进行东迁,为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将辽东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进行渡海东行,亦如东吴一般,据有了倭岛为自己的物资来源地,大肆开采一切物资以备。而士族门阀,也不得不随着曹魏势力及江东势力的萎缩,而渐渐地收缩了他们的爪牙,而大汉的大军,将曹魏势赶至了幽州之后,便停止了前进的步伐。转而进行休生养息。
宪安二十一年,天子下诏,太学进行分割,建立专科大学,培养专业人士,以为国家政治权利机构输送人材。也就是这一年,立新法为宪法,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皆需遵守。
宪安三十二年,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明攻暗打之下,苟且残存于海外的东吴,还有盘据于北方的曹魏终于向大汉请降,三分天下之势已然烟消云散。
陈祗提议重启分封制,将天子子嗣分封往大汉各个边地,但凡他们扩张的领土,皆归属于已,此后三百多年,大汉帝国扩张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过,整个欧亚大陆,几乎只存在一种文明:华夏文明。
而陈祗在当世拚命地削弱皇权,让四民平等,甚至操弄舆论为已的思想和理念服务,被无数清流名士把这位立场变革的穿越众当成了奸佞之臣、甚至与王莽、曹操比肩,但是即便如此,他所施行的制度却一直延续了下去……
在后世的政治家与社会学家的眼里,他无愧于一个时代的伟人,他是大汉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奠基者,更是大汉政治制度的开创者与改革者,在他的影响之下,使得大汉帝国能延续千多年毅立不倒,使是华夏民族的科学技术文化等各个方面,远远地立于世界民族之颠。
--------------------
PS:终于结束了,这是晴了写得最困难的一本,嗯,指的是完本的三本里边,这一本写得最困难,终于发现三国的脉络实在太庞杂,太让人仰视,或者有些人觉得这是在草草结尾,可实际上,在一开始的时候,大纲就是已经构思好了的,只不过,晴了的笔力达不到,无法把一切写得完美,仅此而已。
嗯嗯,歇口气,放松心情,晴了准备休息一小段时间,理一理自己的思绪,努力地创作好下一本。嗯,时间不会太长,也就是一个月左右吧。到时候,再请诸位评品一二。(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建安二十年初,献帝携二位曹妃逃入荆州,刘备率荆、益二州文武官吏往迎,十日后,听闻此消息的曹操吐血而亡,献帝拜刘备为大将军以讨逆贼,而曹丕却在中原世家大族的帮助之下,登基自立为帝,国号魏。
迎得天子之后,刘备是既高兴,又忧郁,高兴的是,自己也终于能扬眉吐号,扶天子以讨不臣,不过,让他忧郁的是,他原本的称王计划,因为献帝的到来而只能搁置腹中。献帝也很识趣地册封刘备为汉中王,刘禅为汉中王世子,建安二十一年春末,刘备感风寒,日渐体重,难以料理大事。
而这个时候,一大群的让汉献帝提拔上来的官吏有了蠢蠢欲动的迹象,使得刘备生恐大权旁落之机,陈祗这位穿越众再次站了出来,提请刘备改制政府结构,更变为内阁制。
内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内阁的最高首脑为首相,即大将军刘备兼任。内阁大臣共有八名,由刘备提名,提请天子任命之后,内阁大臣只需要向总理大臣刘备负责,内阁负责对于各方各面的事务作出判断,包括九部、三院提交的各种提案进行审议综合评定之后,交由总理大臣进行最后的批示,方可实施。
九部由工部、商部、农部、户部、吏部、兵部、外事部、情报部、税部组成。另立枢密院、参谋院、监军院,三院为国家军事机构,受内阁监管,但是直接接受首相的管辖。
作为交换,另外御史台仍旧独立存在,但是,他的性质增加了,管天下的刑名,每一个州、郡、县都设立有专门管理刑名的官员,与总揽管理民政事务的官吏区分开来,这样一来,这些不起眼的尚书、枢密院事,以及那新成立的内阁,把原本的那些汉朝的官吏制的高官们完全地驾空了,而这种形势之下,刘备仍旧能够花上少量的精力,对国家大事的政治方向作出指导性意见便可,其他的,交由内阁来进行商讨之后执行。
另设议会,由那些名士、商贾、离退休官吏组成,专门针对国家的举措提交议案,有监督内阁之权责。也算是给那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名士之流一个大放厥词之所,而生生把商贾、离退休干部塞进来,就是防止议会变成那些名士手中对搞政府的有力武器。
至于退休制度,就是为了防止人年纪大了,把事给办糊涂去,不过,设定的年限限制为六十岁,过了六十,属于国家稀缺人材的,仍可继续留任至七十。
而刘备至成为汉中王之日起,陈祗又多了一项责任,教导汉中王世子刘禅,因为,他成功的教学经验,在他的教育之下,丁奉、邓艾、寇封、黄敘、丁封等一时之俊杰已经成为了国之栋梁,并且都凭着自己的能力获得了刘备的认可,加上这么些年来的考虑,陈祗的忠诚自然是不需置疑的,所以,让陈祗为其世子之师,刘备自认做了一件满意的事。
而病中的刘备,在陈祗的那些弟子们的“精心”照料之下,刘备的身体就这么不好不坏,应该是时好时坏的生存着,使得内阁制从建安二十一年开始,直至建安二十八年刘备病亡,一直流畅的运行着。
建安二十三年,荡寇将军关羽奉刘备之命,领大军五万至江陵而出,直抵苍梧郡,得苍梧郡太守吴巨之助,不战而得苍梧,锦帆将军甘宁经由潭水顺江而下,直取郁林郡,偏将军丁奉从建宁郡出兴古郡直取交趾郡,三军合一,九真郡大族番氏在被九真太守儋萌仗杀的番歆之后番苗的领导之下起兵响应。士家大恐,急忙向江东求援。
孙权领周瑜领大军南下而伐之,周瑜却在南海郡与关羽相持之时,不幸染病而亡,后鲁肃代为统军,此时,关、甘、丁已然夺下了交州大部,鲁肃入军中之时,士家大势已去,最后,只取得了南海郡的控制权。
建安二十七年,蜀汉势力大举出兵关中,虽然最终止步于潼关之前,却据有了陇西关中之地,蜀汉的综合实力,已然隐隐据到了三分天下之首。第一份舆论刊物:大汉日报出现。
建安二十九年,刘备身故,刘禅成为新汉中王,内阁大学士陈祗、法正、徐庶、庞统、诸葛亮、张松、陆逊、关羽成为了辅政八大臣,共同辅佐刘禅这位新任的大将军、总理大臣管理着蜀汉政权。
同时,刘禅接替刘备,成为新的首相,在内阁及议会的合议之下,宣布天子为国家最高元首(象征性),首相为实际军政负责人,但是,重大政治军事都要经过天子批准,以此表示对天子的尊敬。
天子的用度不再从国家税赋中调拔,而是由专门的一个管理公司来进行经营,同时,划出了一片地区,作为皇庄,这些都成为了天子的收入来源,至于那些伺候天子和汉中王的宦官们,也就再也没有了接触最高政治军事权力的机会了。
建安三十年,曹丕在与东吴作战之时染病,回到了邺城半年不到,便病故,临终时,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
建安三十一年,汉献帝亡故,无子嗣(至荆州之后,汉献帝又纳嫔妃数人,皆无子嗣),刘禅乃汉室宗亲,是故,登基为帝,改年号为宪安。成为了新一代的汉天子,自然,在群臣的汹涌群情胁迫之下,新任天子只能交出了元首之职。
这一次,担任元首的,却不再是刘氏一族,而是由张飞这位刘禅的岳父,大汉骠骑大将军来担当。宪安五年,张飞病故,诸葛亮成为新任首相,十五年,诸葛亮病故,车骑大将军陈祗成为了新首相。
同年蜀汉大军攻破洛阳,至此,汉朝两都皆回归汉室之手,曹魏与东吴联合抗汉,宪安十七年,征东将军丁奉破东吴水师于建业,弑敌五万,东吴一面议和,一面迁都往南,同年,征北大将军邓艾破北方异族于北地郡,大破羌胡于奢延,斩羌人三万,掳其人口牛羊入关,两年后,两万大军,依照蒙古战法,一人三马,由武威出,破西部鲜卑于居延海,坑杀鲜卑男丁八万,掳其人口入关。
异族闻邓艾之名丧胆,纷纷入长安求永为臣属,次年,大汉通过了八旗制度,将北方异族折分为十六地,又分正副八旗,使得北方少数民族再难有统一的机会,另外,通过贸易,将北方少数民族的生存喉咙紧紧地卡住。
同年,加大了取士为官的比例,进一步地对已经日渐衰弱的士族门阀进行着打压,九部三院内,寒门庶族及学院毕业生的比例亦越来越大,而九品官人法的弊端在一干有人心的刻意暴光之下,建议取消九品官人法的声音越来越大。
在车骑大将军邓艾、骠骑大将军寇封、枢密院知事陆逊、监军院知事王累及九部诸尚书的支持之下。与士族门阀集体进行了紧急的磋商之后,首相陈祗禀请天子,由天子下诏,九品官人法不废除,但是,所取之士的数量锐减,另外,取士之后,必须入大学学习专业课程,方可如太学生一般仕官。
曹魏不得不把势力进行东迁,为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将辽东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进行渡海东行,亦如东吴一般,据有了倭岛为自己的物资来源地,大肆开采一切物资以备。而士族门阀,也不得不随着曹魏势力及江东势力的萎缩,而渐渐地收缩了他们的爪牙,而大汉的大军,将曹魏势赶至了幽州之后,便停止了前进的步伐。转而进行休生养息。
宪安二十一年,天子下诏,太学进行分割,建立专科大学,培养专业人士,以为国家政治权利机构输送人材。也就是这一年,立新法为宪法,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皆需遵守。
宪安三十二年,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明攻暗打之下,苟且残存于海外的东吴,还有盘据于北方的曹魏终于向大汉请降,三分天下之势已然烟消云散。
陈祗提议重启分封制,将天子子嗣分封往大汉各个边地,但凡他们扩张的领土,皆归属于已,此后三百多年,大汉帝国扩张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过,整个欧亚大陆,几乎只存在一种文明:华夏文明。
而陈祗在当世拚命地削弱皇权,让四民平等,甚至操弄舆论为已的思想和理念服务,被无数清流名士把这位立场变革的穿越众当成了奸佞之臣、甚至与王莽、曹操比肩,但是即便如此,他所施行的制度却一直延续了下去……
在后世的政治家与社会学家的眼里,他无愧于一个时代的伟人,他是大汉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奠基者,更是大汉政治制度的开创者与改革者,在他的影响之下,使得大汉帝国能延续千多年毅立不倒,使是华夏民族的科学技术文化等各个方面,远远地立于世界民族之颠。
--------------------
PS:终于结束了,这是晴了写得最困难的一本,嗯,指的是完本的三本里边,这一本写得最困难,终于发现三国的脉络实在太庞杂,太让人仰视,或者有些人觉得这是在草草结尾,可实际上,在一开始的时候,大纲就是已经构思好了的,只不过,晴了的笔力达不到,无法把一切写得完美,仅此而已。
嗯嗯,歇口气,放松心情,晴了准备休息一小段时间,理一理自己的思绪,努力地创作好下一本。嗯,时间不会太长,也就是一个月左右吧。到时候,再请诸位评品一二。(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