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风中劲节》第八十四章平反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小楼传说最新章节!
“天啊天,你不分忠奸,枉为天,地啊地,你不辩是非,何为地……”锣鼓点子铿锵有力,戏台上,那一身华丽元帅服的俊俏小生,抱着另一个白衣散发的男子,面对台下,一句句念白,说得是激昂起伏,动人心弦,最高昂处,忽转唱腔:“恨不当年沙场死,劲节啊,一世英雄,奈何不死于战场,却亡于刑场……”语气一顿一挫,再转至高至极处:“苍天啊,恨不当年沙场死……
一句未竟。戏台下,轰天的掌声,叫好声早已响成一片。
这场《生死别》,已经唱过最高潮,最好的念白,最好的唱段,最好的身法,刚才那一番血泪处斩,那一番苦痛挣扎,那一番生死相别,都已经演过,念过,唱过,剩下的,无非就是些交待后事的余波,不必再屏息闭气地观赏了,看官们只管用力拍手,死命叫好,好好地给自己看好的角儿捧场子就是了。
这《生死别》虽是新出来不久的戏,但因为词好曲好故事又感人且不落俗套,转眼间,便已传遍大江南北,大赵天下。
这出戏,说起来,讲的竟还是本朝的真事。
话说本朝本代,生出一对盖世的英雄来。风劲节将军和卢东篱元帅,当得是文武双全,忠义无双的奇男子。
他们镇守边境,力抗陈国大军,保得举国百姓安乐自在。又岂知,从来忠良遭忌,竟有那一干奸臣小人,看不得英雄得志,遂以阴谋手段处处陷害。
也合该是英雄命中有一场劫难,便是英明圣主,竟也无意中受了小人所惑,降旨以贪墨之罪将风劲节直接在军中处死。
将军乃忠义及天之士,虽有满腹冤曲,又怎肯抗旨不遵。在那边关之内,校场之上,英雄血溅三尺,而三军呼冤痛哭。
他的至交好友卢元帅,抚尸悲啸,泪尽而血,自此一病不起,辗转床榻之上,再也无力理事。
不想奸人仍不肯停止迫害,再施辣手,半个月后,圣旨再至定远关,因查主帅卢东篱,亦涉嫌风劲节贪墨一案,下令押回京中受审。
卢元帅何许英雄,岂肯再受刀笔吏之辱,虽掌三万大军,到底不肯妄举义旗,毁了自家忠义名头。接旨之日,便朗笑三声,伏剑自尽而亡。
两位英雄,一双将星,先后殒命于奸人之手,思之令人嗟叹。
幸好,公道二字自在人心。
那风将军死后,蒙天成蒙将军大义凛然,拼死力保,最后才免了将军人头被传送诸边示众之辱,令将军可以全尸下葬。
而卢元帅身亡后,京中早有义士暗中把元帅的妻儿救护而去。抄家的官员到了卢府,见一军之帅,不过居寒街陋巷,已感惊奇。再入内查搜,二品大员,家内别无财物,不过简朴整洁二字罢了。唯有一间房门,上加重锁,不知其中何物。查抄者破锁而入,却见房,整齐罗列着历次皇帝所赐之物,哪怕一笔一砚,一绸一缎,亦从未动用,只以黄绫覆盖,认真排列供奉。回头再问左右四邻,方知这所谓元帅府中,以前竟只有一叟一婢以应粗使,日常诸务,皆夫人亲力为之。
查抄官员细思元帅所负贪墨之罪,不觉感慨而泪下。
元帅府所抄财物竟不过百余两。清册递于御前,上亦略有神伤悔愧之意。然满朝文武,、皆惧奸徒凶焰,无一人敢出列呼冤。
只是衣金饰紫之辈纷纷退却,民间不平之声却渐起。话说将军元帅双双殒命后,二人的不少亲兵都心灰意懒,纷纷要求去职而去。好在以副帅身份临时代掌全军的蒙天成将军,体恤众人伤情,对无法劝说之人,不但应允为他们解除军职,消去军籍,甚至人人加厚恩重赏,让他们荣宠归去。
随着这些人四散于大赵各地,有关两将英雄受冤而死的故事,在全国不胫而走。将军英雄之行,元帅待士之厚,将军受死之惨,元帅含冤之痛,诸般细节,无不绘声绘色,震人心魂。
随着这些故事的流传,将军与元帅的相知相投,二人曾为国做下的诸多壮举,更被一一拿来,浓墨重彩地加工,讲述,渐渐得,二人就成了世人眼中口中完美的传奇。
百姓们都很自然地认定,那两个人是完美无缺的,那两个人,是这世上所有英雄的道德典范,国家能平安,大家能过安生日子,全仗着那两个人多年抵御外敌。
将军与元帅身死之后,国失长城却能安保无恙的原因,是因为陈国适时发生内乱,陈王暴死,二王子于混乱中登基。此时当朝瑞王挺身而出,建议遣使议和。陈国新君也慨然应允,许下互为兄弟之邦,永不侵扰的诺言,并当即派出庞大的使团,奉上珍贵的礼物和美女宝马,还赠大赵,以表诚意。子一言
此番议和得成,免了多少生灵涂炭之苦,朝中君臣无不欢喜,天下百姓,也俱开怀,瑞王功在社稷,朝中民间,人心皆归。
奈何太子嫉贤妒能,邀瑞王过府饮宴,以毒酒鸠之。瑞王中毒,回府吐血三升,奄奄一息于病榻,幸得太医妙手,堪堪救回性命。瑞王仍顾全君臣兄弟之义,隐忍不言,可惜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太子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夜派刺客入府行刺。
那刺客夜入王府,见瑞王负伤仍秉烛思虑国事,伏案亲写奏折。刺客天良萌生,径奔大理寺击鼓投案。此事方大白于天下。
至此,太子仁德之名尽废,各地弹劾折子不绝,竟又平白掀出无数太子不法之事。以九王为首,无数官员不断进言,请废太子。
瑞王长跪宫前,泣求不可。愿以死相释太子之疑,以全父子兄弟之义。
上不许,未及三日,诏废太子。东宫官员皆按律治罪,东宫女眷并官员家小,远徒为奴。牵连者五万余众。
然,毕竟父子太性,虽为国事而废太子,圣主终究身心皆伤,自此一病不起,未及三月,崩于宫中。
年青英主登基,起新人,除乱政,赦天下,免赋税,举国百姓谁不高颂圣明。
新君登基半年后,权倾天下的九王爷多年宿疾发作,病势汹汹,沉疾难起。
而失踪已久的卢元帅夫人,携幼子,持血状,叩于宫门之前,愿以孤儿寡妇之性命拼死一搏,以求为夫翻案,以正清名。
新君深为感叹,命有司重查旧案。
此案重翻立时轰传天下。
当日定远关诸将,如今已有许多被分调各地,多掌军权,控机要。此时纷纷联名上书呼冤。而旧日定远关兵卒,亦签下万人书,以证将军元帅之清白。
民间百姓,早有不平之声,此时,多有应和之说,仕林儒门,多少文章,多少诗句,公诸天下,皆言不平,清流议政说事,更为将军元帅而抱屈。
且新君作风,雷厉风行,英明难欺。奸党贼徒,再无半点施展诡计的机会。此事真相,清楚明白,绝无悬疑。
那风劲节当年曾富可敌国,尚能随意散尽家财,岂有贪墨之理。
那卢东篱,举家不过百余两银,这贪墨之说,岂能服人。
其后调来定远关所有文档,帐目,名册,一一核对,贪墨军饷,更不知从何道来。
冤案即已确凿无疑,便要彻查那陷害之人了。当年凡弹劾二人的御史言官,皆被审问控罪,最终查出,幕后主使,竟是当朝九王。
适时九王势力下的镇江府知府苏凌奋身出面,将历年苦心收集的一切关于九王等人贪墨枉法欺君压民诸般罪行,一一呈交有司。原来此人本是卢元帅之妻兄,为报至亲之仇,忍辱负重,自居虎狼之窝,假做同流合污,暗中把一切违法之事看在眼中,悄悄搜集证据,到此时机,方公示于天下,叫满朝官员,举国百姓,看看九王一党斑斑罪行。
铁证如山,九王一党陷害忠良,欺压百姓,玷污国法,甚至私谋叛逆,不出十天,有司已订出二十余条大罪,条条可诛九族。
民间呼杀九王之声不绝,军中呼灭九王之声不止。朝中也再无一人敢说九王半句好话。适时九王偏偏沉疾不起,无力应对,在新君当机立断的雷霆手段下,几十年盘根错节的势力,终于冰消雪融。
九王于病榻上吐血而死。王子郡主们,因是皇家血脉,特加恩典,永囚宫禁之内。其余属官党羽,大多财产抄没,妻儿同罪。
九王权倾天下几十年,如今一朝大树倒下,牵连之众之广,前后竟有二十余万人获罪
唯有苏凌,立下如许大功,且又有为英雄报仇而忍辱的义行,不但民间一片溢美之声,新君亦大加赞赏,官升数级,直入中枢,参议朝政。
新君又为冤死的卢元帅风将军正式平反,亲自素衣白袍,拈香敬拜。为他们移棺厚葬,大加追封。可惜风将军并无亲眷可承圣恩,只有卢苏两家,得沐君恩,新君封了两家年青一代后辈二十余人大小官职,两家长者,亦加了厚恩虚衔。
而君恩浩荡,又怜卢夫人孤苦,乃赐封当朝一品诰命,年幼的卢公子,亦已有了六品将军的功名在身,随着公子长大,升官进爵,多加恩遇,想来都是不会少的。
圣上还唯恐细心周到处不足,又赐一座宏大元帅府,以为卢夫人安享荣封之所。
天下百姓,何人不称圣明,苏卢二家,又有谁能不感佩莫名。
至此,这桩冤案方才尘埃落地,果然是善恶到头终有报,英雄义士终得昭雪,奸恶小人,必受天罚。
而民间甚至已经有人开始为卢元帅,风将军建碑立庙。而为这个故事编写的评书,弹词,和戏文更是数不胜数。
大家看烦了老戏,有这样精彩的新鲜戏文演出来,走到哪里,都是叫好声不绝,欢呼声不止。
而看戏过程中,大家叹过骂过恨过闹过,到最后,也会心满意足地为这天理循环,报应不爽的结局而感到满足。
他们的皇帝永远是圣明仁慈的,就算被奸人蒙骗那也是一时的。忠臣义士虽然受了委屈遭了难,总会昭雪的。坏人肯定是要原形毕露的,忠臣的老婆儿子就算当了孤儿寡妇,但一辈子的荣华富贵是少不了的,就是忠臣的家人亲戚们,也一样会永沐皇恩的。
啊,这个世界真是美好啊,我们的皇帝真是圣明仁慈啊。我们真是些幸福的老百姓啊。
于是,大家欢笑着,谈天说地,磕着瓜子,喝着酒,看着戏台上,那忠臣义士,生死决别,血溅天地。
**********作者的废话分割线*********************
写这一章时,心里颇有一些感慨的。记得很小的时候,听评书,薛刚反唐,啊,唐朝皇帝杀了他家三百多口啊。可是结果呢,原来全是奸人的错,和皇帝没啥关系,忠臣回过头来,还是要保着皇帝的,只要把奸臣杀了就行。
后来又翻过什么,张家将,王家将,李家将那一类的旧式小说。永远程式化的套路,某某忠臣,得罪了奸臣或奸妃,然后,满门抄斩,然后全家就跑出一个少年公子,一路上,不停得讨老婆,老婆从一个小小的员外小姐,渐渐升级为一国公主,二十年后,带上所有老婆和老婆生的儿子。带着兵打回来,奸臣或奸妃被皇帝杀死之后,于是所有人就心安理得地继续当忠臣保卫皇帝。
很久以前看一部赵氏孤儿的电视剧,国王让奸臣杀了赵家所有人,多年之后,孤儿长大成人,又在国王的支持下报仇雪恨,杀了奸臣。两个权臣家族先后毁灭,而高高在上的国王,只是很有君王气度地微笑。
岳飞死了,古代的史家也好,诗人也罢,骂的都是秦桧,有什么人会跳脚去指则赵构呢?
所谓君臣无狱,君臣之间没有官司可打,没有是非可言,皇帝一时不小心上了小人的当,让你受了点委屈,最后只要把小人给杀了,那就是圣明,你要是忘不掉那么点委屈,那就是你的忠心不够纯粹。
其实,就算风卢二人之死,并没有瑞王插手,真的只是一件他所不知道的冤枉,那么,几年之后,再看平反,世人会不会就觉得出气了,就觉得无憾了,就觉得皇帝其实也不必负责任了。
有时想得多了,不免烦恼更多,真是叫人怅然。
另,今天看到论不原谅东篱的那篇长评。在这里想说明的一点是,所谓不愿谅,只是张敏欣的个人角度。她是站在神的角度来看蝼蚁的。只有风劲节才是她的同类,一群蝼蚁居然因了什么大局而让他的同类受这么大的伤害,坚决不能原谅啊。
所以,张敏欣的角度是不客观的,也并不代表作者的个人意见。
最后,那个,双手划圈圈,摸摸头,现在呢,是十一月一日,凌晨凌点三十二分,那个,这个,十一月的月票,似乎已经可以开始投了的,是吧。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MFU.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天啊天,你不分忠奸,枉为天,地啊地,你不辩是非,何为地……”锣鼓点子铿锵有力,戏台上,那一身华丽元帅服的俊俏小生,抱着另一个白衣散发的男子,面对台下,一句句念白,说得是激昂起伏,动人心弦,最高昂处,忽转唱腔:“恨不当年沙场死,劲节啊,一世英雄,奈何不死于战场,却亡于刑场……”语气一顿一挫,再转至高至极处:“苍天啊,恨不当年沙场死……
一句未竟。戏台下,轰天的掌声,叫好声早已响成一片。
这场《生死别》,已经唱过最高潮,最好的念白,最好的唱段,最好的身法,刚才那一番血泪处斩,那一番苦痛挣扎,那一番生死相别,都已经演过,念过,唱过,剩下的,无非就是些交待后事的余波,不必再屏息闭气地观赏了,看官们只管用力拍手,死命叫好,好好地给自己看好的角儿捧场子就是了。
这《生死别》虽是新出来不久的戏,但因为词好曲好故事又感人且不落俗套,转眼间,便已传遍大江南北,大赵天下。
这出戏,说起来,讲的竟还是本朝的真事。
话说本朝本代,生出一对盖世的英雄来。风劲节将军和卢东篱元帅,当得是文武双全,忠义无双的奇男子。
他们镇守边境,力抗陈国大军,保得举国百姓安乐自在。又岂知,从来忠良遭忌,竟有那一干奸臣小人,看不得英雄得志,遂以阴谋手段处处陷害。
也合该是英雄命中有一场劫难,便是英明圣主,竟也无意中受了小人所惑,降旨以贪墨之罪将风劲节直接在军中处死。
将军乃忠义及天之士,虽有满腹冤曲,又怎肯抗旨不遵。在那边关之内,校场之上,英雄血溅三尺,而三军呼冤痛哭。
他的至交好友卢元帅,抚尸悲啸,泪尽而血,自此一病不起,辗转床榻之上,再也无力理事。
不想奸人仍不肯停止迫害,再施辣手,半个月后,圣旨再至定远关,因查主帅卢东篱,亦涉嫌风劲节贪墨一案,下令押回京中受审。
卢元帅何许英雄,岂肯再受刀笔吏之辱,虽掌三万大军,到底不肯妄举义旗,毁了自家忠义名头。接旨之日,便朗笑三声,伏剑自尽而亡。
两位英雄,一双将星,先后殒命于奸人之手,思之令人嗟叹。
幸好,公道二字自在人心。
那风将军死后,蒙天成蒙将军大义凛然,拼死力保,最后才免了将军人头被传送诸边示众之辱,令将军可以全尸下葬。
而卢元帅身亡后,京中早有义士暗中把元帅的妻儿救护而去。抄家的官员到了卢府,见一军之帅,不过居寒街陋巷,已感惊奇。再入内查搜,二品大员,家内别无财物,不过简朴整洁二字罢了。唯有一间房门,上加重锁,不知其中何物。查抄者破锁而入,却见房,整齐罗列着历次皇帝所赐之物,哪怕一笔一砚,一绸一缎,亦从未动用,只以黄绫覆盖,认真排列供奉。回头再问左右四邻,方知这所谓元帅府中,以前竟只有一叟一婢以应粗使,日常诸务,皆夫人亲力为之。
查抄官员细思元帅所负贪墨之罪,不觉感慨而泪下。
元帅府所抄财物竟不过百余两。清册递于御前,上亦略有神伤悔愧之意。然满朝文武,、皆惧奸徒凶焰,无一人敢出列呼冤。
只是衣金饰紫之辈纷纷退却,民间不平之声却渐起。话说将军元帅双双殒命后,二人的不少亲兵都心灰意懒,纷纷要求去职而去。好在以副帅身份临时代掌全军的蒙天成将军,体恤众人伤情,对无法劝说之人,不但应允为他们解除军职,消去军籍,甚至人人加厚恩重赏,让他们荣宠归去。
随着这些人四散于大赵各地,有关两将英雄受冤而死的故事,在全国不胫而走。将军英雄之行,元帅待士之厚,将军受死之惨,元帅含冤之痛,诸般细节,无不绘声绘色,震人心魂。
随着这些故事的流传,将军与元帅的相知相投,二人曾为国做下的诸多壮举,更被一一拿来,浓墨重彩地加工,讲述,渐渐得,二人就成了世人眼中口中完美的传奇。
百姓们都很自然地认定,那两个人是完美无缺的,那两个人,是这世上所有英雄的道德典范,国家能平安,大家能过安生日子,全仗着那两个人多年抵御外敌。
将军与元帅身死之后,国失长城却能安保无恙的原因,是因为陈国适时发生内乱,陈王暴死,二王子于混乱中登基。此时当朝瑞王挺身而出,建议遣使议和。陈国新君也慨然应允,许下互为兄弟之邦,永不侵扰的诺言,并当即派出庞大的使团,奉上珍贵的礼物和美女宝马,还赠大赵,以表诚意。子一言
此番议和得成,免了多少生灵涂炭之苦,朝中君臣无不欢喜,天下百姓,也俱开怀,瑞王功在社稷,朝中民间,人心皆归。
奈何太子嫉贤妒能,邀瑞王过府饮宴,以毒酒鸠之。瑞王中毒,回府吐血三升,奄奄一息于病榻,幸得太医妙手,堪堪救回性命。瑞王仍顾全君臣兄弟之义,隐忍不言,可惜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太子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夜派刺客入府行刺。
那刺客夜入王府,见瑞王负伤仍秉烛思虑国事,伏案亲写奏折。刺客天良萌生,径奔大理寺击鼓投案。此事方大白于天下。
至此,太子仁德之名尽废,各地弹劾折子不绝,竟又平白掀出无数太子不法之事。以九王为首,无数官员不断进言,请废太子。
瑞王长跪宫前,泣求不可。愿以死相释太子之疑,以全父子兄弟之义。
上不许,未及三日,诏废太子。东宫官员皆按律治罪,东宫女眷并官员家小,远徒为奴。牵连者五万余众。
然,毕竟父子太性,虽为国事而废太子,圣主终究身心皆伤,自此一病不起,未及三月,崩于宫中。
年青英主登基,起新人,除乱政,赦天下,免赋税,举国百姓谁不高颂圣明。
新君登基半年后,权倾天下的九王爷多年宿疾发作,病势汹汹,沉疾难起。
而失踪已久的卢元帅夫人,携幼子,持血状,叩于宫门之前,愿以孤儿寡妇之性命拼死一搏,以求为夫翻案,以正清名。
新君深为感叹,命有司重查旧案。
此案重翻立时轰传天下。
当日定远关诸将,如今已有许多被分调各地,多掌军权,控机要。此时纷纷联名上书呼冤。而旧日定远关兵卒,亦签下万人书,以证将军元帅之清白。
民间百姓,早有不平之声,此时,多有应和之说,仕林儒门,多少文章,多少诗句,公诸天下,皆言不平,清流议政说事,更为将军元帅而抱屈。
且新君作风,雷厉风行,英明难欺。奸党贼徒,再无半点施展诡计的机会。此事真相,清楚明白,绝无悬疑。
那风劲节当年曾富可敌国,尚能随意散尽家财,岂有贪墨之理。
那卢东篱,举家不过百余两银,这贪墨之说,岂能服人。
其后调来定远关所有文档,帐目,名册,一一核对,贪墨军饷,更不知从何道来。
冤案即已确凿无疑,便要彻查那陷害之人了。当年凡弹劾二人的御史言官,皆被审问控罪,最终查出,幕后主使,竟是当朝九王。
适时九王势力下的镇江府知府苏凌奋身出面,将历年苦心收集的一切关于九王等人贪墨枉法欺君压民诸般罪行,一一呈交有司。原来此人本是卢元帅之妻兄,为报至亲之仇,忍辱负重,自居虎狼之窝,假做同流合污,暗中把一切违法之事看在眼中,悄悄搜集证据,到此时机,方公示于天下,叫满朝官员,举国百姓,看看九王一党斑斑罪行。
铁证如山,九王一党陷害忠良,欺压百姓,玷污国法,甚至私谋叛逆,不出十天,有司已订出二十余条大罪,条条可诛九族。
民间呼杀九王之声不绝,军中呼灭九王之声不止。朝中也再无一人敢说九王半句好话。适时九王偏偏沉疾不起,无力应对,在新君当机立断的雷霆手段下,几十年盘根错节的势力,终于冰消雪融。
九王于病榻上吐血而死。王子郡主们,因是皇家血脉,特加恩典,永囚宫禁之内。其余属官党羽,大多财产抄没,妻儿同罪。
九王权倾天下几十年,如今一朝大树倒下,牵连之众之广,前后竟有二十余万人获罪
唯有苏凌,立下如许大功,且又有为英雄报仇而忍辱的义行,不但民间一片溢美之声,新君亦大加赞赏,官升数级,直入中枢,参议朝政。
新君又为冤死的卢元帅风将军正式平反,亲自素衣白袍,拈香敬拜。为他们移棺厚葬,大加追封。可惜风将军并无亲眷可承圣恩,只有卢苏两家,得沐君恩,新君封了两家年青一代后辈二十余人大小官职,两家长者,亦加了厚恩虚衔。
而君恩浩荡,又怜卢夫人孤苦,乃赐封当朝一品诰命,年幼的卢公子,亦已有了六品将军的功名在身,随着公子长大,升官进爵,多加恩遇,想来都是不会少的。
圣上还唯恐细心周到处不足,又赐一座宏大元帅府,以为卢夫人安享荣封之所。
天下百姓,何人不称圣明,苏卢二家,又有谁能不感佩莫名。
至此,这桩冤案方才尘埃落地,果然是善恶到头终有报,英雄义士终得昭雪,奸恶小人,必受天罚。
而民间甚至已经有人开始为卢元帅,风将军建碑立庙。而为这个故事编写的评书,弹词,和戏文更是数不胜数。
大家看烦了老戏,有这样精彩的新鲜戏文演出来,走到哪里,都是叫好声不绝,欢呼声不止。
而看戏过程中,大家叹过骂过恨过闹过,到最后,也会心满意足地为这天理循环,报应不爽的结局而感到满足。
他们的皇帝永远是圣明仁慈的,就算被奸人蒙骗那也是一时的。忠臣义士虽然受了委屈遭了难,总会昭雪的。坏人肯定是要原形毕露的,忠臣的老婆儿子就算当了孤儿寡妇,但一辈子的荣华富贵是少不了的,就是忠臣的家人亲戚们,也一样会永沐皇恩的。
啊,这个世界真是美好啊,我们的皇帝真是圣明仁慈啊。我们真是些幸福的老百姓啊。
于是,大家欢笑着,谈天说地,磕着瓜子,喝着酒,看着戏台上,那忠臣义士,生死决别,血溅天地。
**********作者的废话分割线*********************
写这一章时,心里颇有一些感慨的。记得很小的时候,听评书,薛刚反唐,啊,唐朝皇帝杀了他家三百多口啊。可是结果呢,原来全是奸人的错,和皇帝没啥关系,忠臣回过头来,还是要保着皇帝的,只要把奸臣杀了就行。
后来又翻过什么,张家将,王家将,李家将那一类的旧式小说。永远程式化的套路,某某忠臣,得罪了奸臣或奸妃,然后,满门抄斩,然后全家就跑出一个少年公子,一路上,不停得讨老婆,老婆从一个小小的员外小姐,渐渐升级为一国公主,二十年后,带上所有老婆和老婆生的儿子。带着兵打回来,奸臣或奸妃被皇帝杀死之后,于是所有人就心安理得地继续当忠臣保卫皇帝。
很久以前看一部赵氏孤儿的电视剧,国王让奸臣杀了赵家所有人,多年之后,孤儿长大成人,又在国王的支持下报仇雪恨,杀了奸臣。两个权臣家族先后毁灭,而高高在上的国王,只是很有君王气度地微笑。
岳飞死了,古代的史家也好,诗人也罢,骂的都是秦桧,有什么人会跳脚去指则赵构呢?
所谓君臣无狱,君臣之间没有官司可打,没有是非可言,皇帝一时不小心上了小人的当,让你受了点委屈,最后只要把小人给杀了,那就是圣明,你要是忘不掉那么点委屈,那就是你的忠心不够纯粹。
其实,就算风卢二人之死,并没有瑞王插手,真的只是一件他所不知道的冤枉,那么,几年之后,再看平反,世人会不会就觉得出气了,就觉得无憾了,就觉得皇帝其实也不必负责任了。
有时想得多了,不免烦恼更多,真是叫人怅然。
另,今天看到论不原谅东篱的那篇长评。在这里想说明的一点是,所谓不愿谅,只是张敏欣的个人角度。她是站在神的角度来看蝼蚁的。只有风劲节才是她的同类,一群蝼蚁居然因了什么大局而让他的同类受这么大的伤害,坚决不能原谅啊。
所以,张敏欣的角度是不客观的,也并不代表作者的个人意见。
最后,那个,双手划圈圈,摸摸头,现在呢,是十一月一日,凌晨凌点三十二分,那个,这个,十一月的月票,似乎已经可以开始投了的,是吧。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MFU.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