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原来是哥窑(2)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山里人家最新章节!
第二天赵三郎吃了早饭就去找张大山去了,直到申初时分才满头是汗的回来。
看到秦英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就宝贝的把怀里的笔洗小心翼翼的掏出来递给她,语带激动的说道:“快把这笔洗好好的放起来,那窑主说是真的哥窑笔洗。”
“真的?!那窑主真说是真的?!是真的吗?”得到了肯定答复,秦英反而不敢相信了,反复确认道。
赵三郎肯定的点点头,“是真的,那窑主还说要出八百两银子买了去,只是我晓得你喜欢这东西,所以就没有答应。”
“呃……”那么多银子咋不干脆卖了呢,她是喜欢这东西不错,不过那也是因为觉得也许它可能会很值钱啊,说到底她还是喜欢银子啊,如果只是单纯的喜欢这样一件瓷器,她只能说她还没有那艺术修养或是艺术细胞。
压下心里的想法,毕竟赵三郎最在意的还是她,这可比啥都重要,笑着说道:“没卖也好,既然那窑主能出到八百两,说不定以后还有人出更高的价钱买呢。”
真是一语中的,几天后张大山就找上门来,说是他们瓷窑的东家想要那笔洗,要是秦英和赵三郎想卖就去瓷窑找那东家,他这一两个月也都会在瓷窑。
这正好如了秦英的意,于是和赵三郎商量,等过两天秋收完了就去瓷窑,并让张大山给那瓷窑的东家带个话。
为什么不立刻去找那东家呢?秦英想那不是上赶着去卖嘛,那样一来那东家肯定觉得他们很想卖了这笔洗,肯定就给不起价,她故意不急着去就是想试试那东家会不会把价格给的高一些。
但是两人去前也说好了,这回不管咋样也要把这笔洗给卖了,毕竟这么抢手的东西留在他们这种没权没势的平头老百姓手里久了,就是祸不是福了,熟话说的好,怀璧其罪就是这个理儿。
“三郎我有没有看错咱们真卖了这么多银子?”卖了笔洗回到山洞,秦英看着放在桌子上一叠的银票,不敢置信的问着赵三郎,整整一千一百两银子啊,比那窑主给的八百两还整整多出了三百两银子,看来她那招故意拖延时间真起了作用。
赵三郎两眼带笑的看着已经看桌子上的银票和银锭看直了眼的秦英,不由莞尔,在瓷窑不是还一脸镇定的和那瓷窑东家说要各地都通用的银票不要银子,而且银票要一百两每张的。
然后接过银票时也是一脸淡然的交给那时早已经被惊呆的自己。
最后两人跟着张大山一起出了瓷窑,她还想的很周到的给了张大山一张银票,感谢他为他们前后操劳,而且还不忘嘱咐他千万要对此事保密,特别是他们得了多少银子的事。
告别了张大山,她还是一脸镇定,并且还提醒自己要警觉是不是有人跟踪他们,虽然今天没有几个外人在场,但也不敢保证就没有那起子见利起了歪心的人。而且也不能保证那东家不会骗他们,虽说这机会很小,毕竟这一千多两银子那东家肯定也没有放在眼里,她还是叫他去了那东家说的能兑换这些银票的钱庄,随便拿出一张换成五十两、三十两和二十两各一张的银票,看看那东家给的银票是不是真的。
因而打趣道:“是真的,这些银票不都是你让那东家全部给的一百两的银票,然后又让我去验证换了一张五十两的一张三十两的和一张二十两的吗,咋啦,这才多大一会儿你就忘了?!”
秦英不自在的笑了笑,娇嗔道: “人家这不是高兴的嘛。”
一会儿后回过味来,问道:“三郎这么多银子咱们拿来干啥?难道就这么放着吗?”要她说就应该拿来置产。
说实话回来的路上,回过味来的赵三郎一直都在考虑这个问题,这么大一笔银子总放着也让人操心,所以最后决定,“我看还是拿来建屋买地吧。”既然已经决定过了今年就搬下山去,那么就正好可以用这笔银子起几间好的砖瓦房,然后多买几亩地,这一直是他想做的,也是他能想到的给秦英和小石头最好的过日子的物什。
“你打算在哪里建屋买地?”
“就在村里吧,在咱们以前的屋子上建。”赵三郎说的理所当然。
秦英看了看赵三郎,片刻后才犹豫着开口说道:“三郎我想要不咱们去外面买房子吧,你想想咱们搬下山去,一是为了小石头往后读书方便,二也是图往后咱们过日子便利,所以我想咱们不如索性就考虑的长远些搬去顺应县吧。”
其实能去一国之都的京城或是一州府之中心的府城住是最好不过的,但是这俩地方都太远而且他们又不熟悉,所以不现实。
最后退而求其次,从各方面考量还是搬去顺应县是最好的选择,一是顺应县是他们顺天府除了府都顺天府幅员最大也是最繁华的地方,南北往来的所有大大小小的商队都要在顺应县停留补给,所以繁华程度可想而知;二是顺应县离得近,从镇上坐牛车去只要四个多时辰,方便他们慢慢找慢慢相看房子;再有就是他们的村庄就属顺应县管辖,所以去顺应县在一定意义上也算不得是离开故乡。
其实对于赵三郎来说,只要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去哪里都一样,他没有说离开村子去外面只是怕媳妇儿不想也不愿意,既然现在媳妇儿都说了他哪里还有不答应的道理。
于是冲正一脸紧张怕他不答应似的的秦英点点头,“好,明天反正没啥事,咱们就去顺应县找牙行问问有没有合适的房子。”
秦英高兴,笑着说道:“好啊,也顺便问问有没有卖地的。”然后就笑眯眯的心满意足的找地方藏银票,这可是一千一百两银票啊,一定要藏好。
找了半天的地儿,不是觉得这不好就是觉得那里不隐蔽,最后才决定还是将银票用油纸层层包好,然后放进小瓦罐里埋墙根下。
在赵三郎的帮助下终于大功告成,秦英看了又看,觉得轻易应该看不出来,才拍拍手上的泥,笑着说道:“咱们去接小石头吧,他要是晓得了咱们要搬去顺应县不晓得乐成啥样。”他们从镇上回来得急,所以就没有去王家顺便把小石头带回来。
瓷窑东家一直看着桌子上的哥窑笔洗,良久才开口对身边的人吩咐道:“长风,你叫人去查查那个农夫和农妇与欧阳老人是什么关系?他们手里怎么会有这件瓷器的?记住叫下面的人小心点,不要走露了风声。”
一直随侍在侧的年轻男人立刻上前一步,领命道:“是,爷,小的这就叫人去办。”
瓷窑东家点点头,在长风临去前,不忘叮嘱道:“一切还没有查清前,你先派人好好保护那农夫一家人。”说不定他们刚踏出他的瓷窑就已经有人先他一步盯上了他们。
长风自是领命下去了,瓷窑东家接着观赏了笔洗片刻后,若有所思的对自己的长随说道:“你觉不觉得那农妇很像一个人?倒有几分意思。”
长随不明所以的点点头,爷说像就像吧,反正他是没有看出来那个农妇像谁,不过那农妇却是有几分姿色,嫁给那个农夫真是可惜了。
瓷窑东家扫一眼自己长随傻乎乎的模样,摇摇头,恨铁不成钢般道:“算了,给你说了你也不懂,真是对牛弹琴。”别人家的随从只要主子一个眼神就能立刻明白自家主子的心思,可到他这里的这个随从怎么会这么笨,完全跟不上他的节奏。
长随立即为自己喊冤,“爷,您怎么能这么说二九,是爷您自己突然没头没尾的来一句,二九又不是您肚子里的蛔虫,怎么知道您说的是谁?”
瓷窑东家站起身来拿扇子敲一敲二九的头,说道:“你还有理了,这会回去给老爷子祝寿我就把你留在府里,带着三九出来。”说完就不再理会二九,自己扬长而去了。
二九摸摸自己被敲的大脑袋,委屈的说道:“爷,不要呀……”见自家爷不理会自己,自顾大步往外走,忙抱起桌子上的笔洗,抬脚追上去,“爷等等我呀!”
瓷窑东家走到院子里便碰到了长风,说道:“从今天起那农夫一家便是爷的人,让那些动歪脑筋的人罩子放亮点。”
长风立刻会意,回道:“属下这就去办!”
瓷窑东家满意的点点头,还好爷身边的人不全都是笨蛋,还是有懂爷心思的,不错,不错。
秦英自是不晓得他们一家从此有了靠山,如果有人要找他们的麻烦还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是不是能同瓷窑东家黑白两道的势力抗衡。
从卖了笔洗后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秦英和赵三郎只以为是自己谨慎小心,没有招人眼,两人完全没有将这平静往别处想,仍然一心过着自己安稳舒适的小日子。
第二天赵三郎吃了早饭就去找张大山去了,直到申初时分才满头是汗的回来。
看到秦英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就宝贝的把怀里的笔洗小心翼翼的掏出来递给她,语带激动的说道:“快把这笔洗好好的放起来,那窑主说是真的哥窑笔洗。”
“真的?!那窑主真说是真的?!是真的吗?”得到了肯定答复,秦英反而不敢相信了,反复确认道。
赵三郎肯定的点点头,“是真的,那窑主还说要出八百两银子买了去,只是我晓得你喜欢这东西,所以就没有答应。”
“呃……”那么多银子咋不干脆卖了呢,她是喜欢这东西不错,不过那也是因为觉得也许它可能会很值钱啊,说到底她还是喜欢银子啊,如果只是单纯的喜欢这样一件瓷器,她只能说她还没有那艺术修养或是艺术细胞。
压下心里的想法,毕竟赵三郎最在意的还是她,这可比啥都重要,笑着说道:“没卖也好,既然那窑主能出到八百两,说不定以后还有人出更高的价钱买呢。”
真是一语中的,几天后张大山就找上门来,说是他们瓷窑的东家想要那笔洗,要是秦英和赵三郎想卖就去瓷窑找那东家,他这一两个月也都会在瓷窑。
这正好如了秦英的意,于是和赵三郎商量,等过两天秋收完了就去瓷窑,并让张大山给那瓷窑的东家带个话。
为什么不立刻去找那东家呢?秦英想那不是上赶着去卖嘛,那样一来那东家肯定觉得他们很想卖了这笔洗,肯定就给不起价,她故意不急着去就是想试试那东家会不会把价格给的高一些。
但是两人去前也说好了,这回不管咋样也要把这笔洗给卖了,毕竟这么抢手的东西留在他们这种没权没势的平头老百姓手里久了,就是祸不是福了,熟话说的好,怀璧其罪就是这个理儿。
“三郎我有没有看错咱们真卖了这么多银子?”卖了笔洗回到山洞,秦英看着放在桌子上一叠的银票,不敢置信的问着赵三郎,整整一千一百两银子啊,比那窑主给的八百两还整整多出了三百两银子,看来她那招故意拖延时间真起了作用。
赵三郎两眼带笑的看着已经看桌子上的银票和银锭看直了眼的秦英,不由莞尔,在瓷窑不是还一脸镇定的和那瓷窑东家说要各地都通用的银票不要银子,而且银票要一百两每张的。
然后接过银票时也是一脸淡然的交给那时早已经被惊呆的自己。
最后两人跟着张大山一起出了瓷窑,她还想的很周到的给了张大山一张银票,感谢他为他们前后操劳,而且还不忘嘱咐他千万要对此事保密,特别是他们得了多少银子的事。
告别了张大山,她还是一脸镇定,并且还提醒自己要警觉是不是有人跟踪他们,虽然今天没有几个外人在场,但也不敢保证就没有那起子见利起了歪心的人。而且也不能保证那东家不会骗他们,虽说这机会很小,毕竟这一千多两银子那东家肯定也没有放在眼里,她还是叫他去了那东家说的能兑换这些银票的钱庄,随便拿出一张换成五十两、三十两和二十两各一张的银票,看看那东家给的银票是不是真的。
因而打趣道:“是真的,这些银票不都是你让那东家全部给的一百两的银票,然后又让我去验证换了一张五十两的一张三十两的和一张二十两的吗,咋啦,这才多大一会儿你就忘了?!”
秦英不自在的笑了笑,娇嗔道: “人家这不是高兴的嘛。”
一会儿后回过味来,问道:“三郎这么多银子咱们拿来干啥?难道就这么放着吗?”要她说就应该拿来置产。
说实话回来的路上,回过味来的赵三郎一直都在考虑这个问题,这么大一笔银子总放着也让人操心,所以最后决定,“我看还是拿来建屋买地吧。”既然已经决定过了今年就搬下山去,那么就正好可以用这笔银子起几间好的砖瓦房,然后多买几亩地,这一直是他想做的,也是他能想到的给秦英和小石头最好的过日子的物什。
“你打算在哪里建屋买地?”
“就在村里吧,在咱们以前的屋子上建。”赵三郎说的理所当然。
秦英看了看赵三郎,片刻后才犹豫着开口说道:“三郎我想要不咱们去外面买房子吧,你想想咱们搬下山去,一是为了小石头往后读书方便,二也是图往后咱们过日子便利,所以我想咱们不如索性就考虑的长远些搬去顺应县吧。”
其实能去一国之都的京城或是一州府之中心的府城住是最好不过的,但是这俩地方都太远而且他们又不熟悉,所以不现实。
最后退而求其次,从各方面考量还是搬去顺应县是最好的选择,一是顺应县是他们顺天府除了府都顺天府幅员最大也是最繁华的地方,南北往来的所有大大小小的商队都要在顺应县停留补给,所以繁华程度可想而知;二是顺应县离得近,从镇上坐牛车去只要四个多时辰,方便他们慢慢找慢慢相看房子;再有就是他们的村庄就属顺应县管辖,所以去顺应县在一定意义上也算不得是离开故乡。
其实对于赵三郎来说,只要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去哪里都一样,他没有说离开村子去外面只是怕媳妇儿不想也不愿意,既然现在媳妇儿都说了他哪里还有不答应的道理。
于是冲正一脸紧张怕他不答应似的的秦英点点头,“好,明天反正没啥事,咱们就去顺应县找牙行问问有没有合适的房子。”
秦英高兴,笑着说道:“好啊,也顺便问问有没有卖地的。”然后就笑眯眯的心满意足的找地方藏银票,这可是一千一百两银票啊,一定要藏好。
找了半天的地儿,不是觉得这不好就是觉得那里不隐蔽,最后才决定还是将银票用油纸层层包好,然后放进小瓦罐里埋墙根下。
在赵三郎的帮助下终于大功告成,秦英看了又看,觉得轻易应该看不出来,才拍拍手上的泥,笑着说道:“咱们去接小石头吧,他要是晓得了咱们要搬去顺应县不晓得乐成啥样。”他们从镇上回来得急,所以就没有去王家顺便把小石头带回来。
瓷窑东家一直看着桌子上的哥窑笔洗,良久才开口对身边的人吩咐道:“长风,你叫人去查查那个农夫和农妇与欧阳老人是什么关系?他们手里怎么会有这件瓷器的?记住叫下面的人小心点,不要走露了风声。”
一直随侍在侧的年轻男人立刻上前一步,领命道:“是,爷,小的这就叫人去办。”
瓷窑东家点点头,在长风临去前,不忘叮嘱道:“一切还没有查清前,你先派人好好保护那农夫一家人。”说不定他们刚踏出他的瓷窑就已经有人先他一步盯上了他们。
长风自是领命下去了,瓷窑东家接着观赏了笔洗片刻后,若有所思的对自己的长随说道:“你觉不觉得那农妇很像一个人?倒有几分意思。”
长随不明所以的点点头,爷说像就像吧,反正他是没有看出来那个农妇像谁,不过那农妇却是有几分姿色,嫁给那个农夫真是可惜了。
瓷窑东家扫一眼自己长随傻乎乎的模样,摇摇头,恨铁不成钢般道:“算了,给你说了你也不懂,真是对牛弹琴。”别人家的随从只要主子一个眼神就能立刻明白自家主子的心思,可到他这里的这个随从怎么会这么笨,完全跟不上他的节奏。
长随立即为自己喊冤,“爷,您怎么能这么说二九,是爷您自己突然没头没尾的来一句,二九又不是您肚子里的蛔虫,怎么知道您说的是谁?”
瓷窑东家站起身来拿扇子敲一敲二九的头,说道:“你还有理了,这会回去给老爷子祝寿我就把你留在府里,带着三九出来。”说完就不再理会二九,自己扬长而去了。
二九摸摸自己被敲的大脑袋,委屈的说道:“爷,不要呀……”见自家爷不理会自己,自顾大步往外走,忙抱起桌子上的笔洗,抬脚追上去,“爷等等我呀!”
瓷窑东家走到院子里便碰到了长风,说道:“从今天起那农夫一家便是爷的人,让那些动歪脑筋的人罩子放亮点。”
长风立刻会意,回道:“属下这就去办!”
瓷窑东家满意的点点头,还好爷身边的人不全都是笨蛋,还是有懂爷心思的,不错,不错。
秦英自是不晓得他们一家从此有了靠山,如果有人要找他们的麻烦还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是不是能同瓷窑东家黑白两道的势力抗衡。
从卖了笔洗后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秦英和赵三郎只以为是自己谨慎小心,没有招人眼,两人完全没有将这平静往别处想,仍然一心过着自己安稳舒适的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