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诗歌到最后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摧眉折腰文集最新章节!
――
我和摧眉折腰是在网上认识的,也算作是半个网友了。他也是我在站认识比较早的朋友,在qq上有一句没一句的聊天时,我们总是在谈论诗歌:什么是诗歌?就是把它理解成一种抒情的短章,吟风弄月,雕琢辞藻,间或伴以“鬼哭狼嚎”的喊“啊”假模假式,无病呻吟的“咿呀”贻笑大方。
时间久了,我就觉得摧眉和我一样,也是性情中人。我问他,为什么不写小说呢?他就说:不是不能写小说,只是到现在为止,还是觉得诗是我表达内心世界的最好方法,也只有诗,才能把我的内心表现得更充分。从来不相信天才,更相信生活,因为生活是诗歌的基本元素,也让人觉的生命的实在,诗歌,当这个字眼每每在我的心里涌动的时候,我感谢生活对我的恩赐。
陆机在文赋中说:“道四时以叹势,澹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者。”诗歌,应该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直接的表达内心情感的语言方式。人生来就是有情感的,对于外界事物的感觉,外界景色引起人内心的感情波动,这种情愫需要表现,说出自己的感觉和感情上的变化是很自然的,而表现的最为恰当的方式就是诗歌。
于是,授笔写诗,抒发情愫它的最本源的核心,是一种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而人,作为思维、情感最复杂的动物,其个体的内心你只能接近而永远无法直达最深!
所以,我一直以为诗歌是只能欣赏而不能评论的,谈某一首诗,谈及某一个人写的诗歌如何如何时,我总是想,能谈的只能是当时的感受而已!
摧眉的诗歌,没有太多的铺垫和渲染,他似乎习惯了直接的开放自己,直接拉近阅读者。生活,对许多人来说,大概是个有点沉重的话题,我们平时常常回避生活中的不愉快,甚至不去想它,不去触摸它的内心,在很多时候,我们会选择逃避而不是三思。但,也并非所有人都如此。在回忆一九九四年的秋天和冬天:元旦夜晚朋友的问候随冬雪一起降临/信里她(他?)叮嘱我少抽些烟/多写点诗/回想这变化突然的半年/我忽然流泪了/像一个受伤的孩子/我知道已没有什么再能使我轻易落泪/这种锐利、直接了当的语言,很容易令阅读者震撼,一般来说,像这样的写法,很多技巧娴熟的诗人马上会在下面的诗句里做一些回旋,给阅读者一次适应的机会。但不会!接下来,还是这样的句子,直到最后,一下子嘎然而止,决不妥协。
读摧眉的诗,我总感觉他在创作诗歌时,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孩子,有着一颗自由自在的童心,向往这纯真。所谓诗歌,对他而言,就是发自内心的一次歌唱,所以摧眉的诗歌里没有那种惯常的技巧和外在的韵律,而是率性而来,随兴所至,与情同止。于是在他的诗歌里,经常突然有:今年的秋天/也不过是一个绝望的秋/风儿嚎叫着/刀一样切断了多少树叶/沉思默想的一生/也阻断我/继续前行的脚步/。长短句的应用,阅读者需要深吸一口气,才能完整的读下来。
这还不算,他还要在内在的韵律上、情绪上对阅读者进行感染。英国诗人华滋华斯说过:“诗起于经过在沉静中的回味的情愫”是的,感受生命而能在沉静中回味,就是诗人的特殊本领,他的那首乡村医生:象宴席终有散场/十二爷的老朋友一个个离去/他也在不久前和他们一起长眠在这块土地/他的恩泽曾遍及周围一十三个乡村/那些经过他手的孩子已象拔节的庄稼/长势凶猛无痕/。最为典型,通篇似乎都在平静的诉说着,从语言到形式到所有的意象,都象是局外人的观察,然而你必须在臆想中作为诗中的“我们”紧紧的追赶着、回忆着那位老医生的一举一动,直到他“长眠在这块土地”生命的消逝和时光的不可逆转性突然来临,带给你一次强于一次的阵痛和凄然泪下。
这些诗歌,固然是“痛定思痛”时的悲痛情绪形成的自我意象,流露于语言中,一番冷静的思索,情绪起源于自我的感受,意象起于外物的关照,然主观的情趣和客观的意象毕竟会有所差异,对于意象和情趣的巧妙结合,突发从心里的情愫,摧眉从各种纷扰中摄取一刹那,赋予生命完整的形象,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从而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无数欣赏者的心灵中显现,那种呼之欲出的灵感,从现实只追溯到诗歌最深的境界。
但这就是摧眉,他的诗歌就是发自内心的歌唱。他是一个自由自在的任性的歌唱者!你要么随他一起飞扬,要么你干脆拒绝他。那些诗的语言沿着一些曲线滑动,凄美、自由而又那样的唯美浪漫,诗的方向是朝着四面八方的,假若你试着以他的方式面对这个世界,你试着随他的节拍而歌,你会慢慢产生飞起来的感觉,有了飞翔的感觉,你会忽然发现飞翔原本是很轻松,很美妙的一件事情。这样,诗歌也就有了速度的感觉,摧眉总是设想用子弹、闪电、光年,以这样的速度接近一切本质的生活。
看完他在网上的诗歌文集时,犹感意犹未尽。他的诗歌的作品,或如建筑般的凝重与沉积,或有水墨画的飘逸与浸透,亦或有dj舞者的跳跃与激情。如烟花划过天空灿烂着耀人的光,那种唯美的,却没有一丝娇柔做作。但,不管怎样,一曲过后,余音绕梁,让人浮想感叹,而那些诗歌后面的心灵,让人忍不住想去和那些诗行交流与诉说,或许,就在今夜。
长安伊沙说。“好诗,是一种近在眼前的东西,伸手可及,与人类最普通的情感和最具体的生存紧密相连。”摧眉就是这样执着地写着他的诗歌,抒发着那些沉淀之后的情愫,捕捉生活的点点滴滴。
然而,他总是很过谦地说他的诗歌远远还没有成熟。
年轻的诗人摧眉折腰在写诗过程中依然在探索中前进,就像他从未放弃过梦想和追求,就像诗人从未放弃过诗歌的繁荣,不断地推动文学的发展。
将诗歌爱到最后!他总是这样对你说。
――
我和摧眉折腰是在网上认识的,也算作是半个网友了。他也是我在站认识比较早的朋友,在qq上有一句没一句的聊天时,我们总是在谈论诗歌:什么是诗歌?就是把它理解成一种抒情的短章,吟风弄月,雕琢辞藻,间或伴以“鬼哭狼嚎”的喊“啊”假模假式,无病呻吟的“咿呀”贻笑大方。
时间久了,我就觉得摧眉和我一样,也是性情中人。我问他,为什么不写小说呢?他就说:不是不能写小说,只是到现在为止,还是觉得诗是我表达内心世界的最好方法,也只有诗,才能把我的内心表现得更充分。从来不相信天才,更相信生活,因为生活是诗歌的基本元素,也让人觉的生命的实在,诗歌,当这个字眼每每在我的心里涌动的时候,我感谢生活对我的恩赐。
陆机在文赋中说:“道四时以叹势,澹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者。”诗歌,应该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直接的表达内心情感的语言方式。人生来就是有情感的,对于外界事物的感觉,外界景色引起人内心的感情波动,这种情愫需要表现,说出自己的感觉和感情上的变化是很自然的,而表现的最为恰当的方式就是诗歌。
于是,授笔写诗,抒发情愫它的最本源的核心,是一种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而人,作为思维、情感最复杂的动物,其个体的内心你只能接近而永远无法直达最深!
所以,我一直以为诗歌是只能欣赏而不能评论的,谈某一首诗,谈及某一个人写的诗歌如何如何时,我总是想,能谈的只能是当时的感受而已!
摧眉的诗歌,没有太多的铺垫和渲染,他似乎习惯了直接的开放自己,直接拉近阅读者。生活,对许多人来说,大概是个有点沉重的话题,我们平时常常回避生活中的不愉快,甚至不去想它,不去触摸它的内心,在很多时候,我们会选择逃避而不是三思。但,也并非所有人都如此。在回忆一九九四年的秋天和冬天:元旦夜晚朋友的问候随冬雪一起降临/信里她(他?)叮嘱我少抽些烟/多写点诗/回想这变化突然的半年/我忽然流泪了/像一个受伤的孩子/我知道已没有什么再能使我轻易落泪/这种锐利、直接了当的语言,很容易令阅读者震撼,一般来说,像这样的写法,很多技巧娴熟的诗人马上会在下面的诗句里做一些回旋,给阅读者一次适应的机会。但不会!接下来,还是这样的句子,直到最后,一下子嘎然而止,决不妥协。
读摧眉的诗,我总感觉他在创作诗歌时,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孩子,有着一颗自由自在的童心,向往这纯真。所谓诗歌,对他而言,就是发自内心的一次歌唱,所以摧眉的诗歌里没有那种惯常的技巧和外在的韵律,而是率性而来,随兴所至,与情同止。于是在他的诗歌里,经常突然有:今年的秋天/也不过是一个绝望的秋/风儿嚎叫着/刀一样切断了多少树叶/沉思默想的一生/也阻断我/继续前行的脚步/。长短句的应用,阅读者需要深吸一口气,才能完整的读下来。
这还不算,他还要在内在的韵律上、情绪上对阅读者进行感染。英国诗人华滋华斯说过:“诗起于经过在沉静中的回味的情愫”是的,感受生命而能在沉静中回味,就是诗人的特殊本领,他的那首乡村医生:象宴席终有散场/十二爷的老朋友一个个离去/他也在不久前和他们一起长眠在这块土地/他的恩泽曾遍及周围一十三个乡村/那些经过他手的孩子已象拔节的庄稼/长势凶猛无痕/。最为典型,通篇似乎都在平静的诉说着,从语言到形式到所有的意象,都象是局外人的观察,然而你必须在臆想中作为诗中的“我们”紧紧的追赶着、回忆着那位老医生的一举一动,直到他“长眠在这块土地”生命的消逝和时光的不可逆转性突然来临,带给你一次强于一次的阵痛和凄然泪下。
这些诗歌,固然是“痛定思痛”时的悲痛情绪形成的自我意象,流露于语言中,一番冷静的思索,情绪起源于自我的感受,意象起于外物的关照,然主观的情趣和客观的意象毕竟会有所差异,对于意象和情趣的巧妙结合,突发从心里的情愫,摧眉从各种纷扰中摄取一刹那,赋予生命完整的形象,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从而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无数欣赏者的心灵中显现,那种呼之欲出的灵感,从现实只追溯到诗歌最深的境界。
但这就是摧眉,他的诗歌就是发自内心的歌唱。他是一个自由自在的任性的歌唱者!你要么随他一起飞扬,要么你干脆拒绝他。那些诗的语言沿着一些曲线滑动,凄美、自由而又那样的唯美浪漫,诗的方向是朝着四面八方的,假若你试着以他的方式面对这个世界,你试着随他的节拍而歌,你会慢慢产生飞起来的感觉,有了飞翔的感觉,你会忽然发现飞翔原本是很轻松,很美妙的一件事情。这样,诗歌也就有了速度的感觉,摧眉总是设想用子弹、闪电、光年,以这样的速度接近一切本质的生活。
看完他在网上的诗歌文集时,犹感意犹未尽。他的诗歌的作品,或如建筑般的凝重与沉积,或有水墨画的飘逸与浸透,亦或有dj舞者的跳跃与激情。如烟花划过天空灿烂着耀人的光,那种唯美的,却没有一丝娇柔做作。但,不管怎样,一曲过后,余音绕梁,让人浮想感叹,而那些诗歌后面的心灵,让人忍不住想去和那些诗行交流与诉说,或许,就在今夜。
长安伊沙说。“好诗,是一种近在眼前的东西,伸手可及,与人类最普通的情感和最具体的生存紧密相连。”摧眉就是这样执着地写着他的诗歌,抒发着那些沉淀之后的情愫,捕捉生活的点点滴滴。
然而,他总是很过谦地说他的诗歌远远还没有成熟。
年轻的诗人摧眉折腰在写诗过程中依然在探索中前进,就像他从未放弃过梦想和追求,就像诗人从未放弃过诗歌的繁荣,不断地推动文学的发展。
将诗歌爱到最后!他总是这样对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