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曹桂锋文集最新章节!
(一)
古人一直把读书当作升官发财的最佳途径。宋皇帝赵恒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表示的意思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功成名就后,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多么诱人啊。
把读书视为修身养性的古人也有,西汉经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西晋史学家陈寿写道:“一日无书,百事荒废。”冯梦龙认为:“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黄庭坚则这样挖苦不读书的人:“外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而大思想家孟子就更损了:“饱食、暖衣而无书教,则近于禽兽。”只因为不读书就“近于禽兽”看谁还敢不读书?
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的总理确实比古人更高一筹,直接把读书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联系了起来,令读书人心潮澎湃,手中有书,就有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使命感。
而外国的名人似乎站的更高。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而大文豪高尔基的声音更加响亮:“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是一件高尚而神圣的事情”我们从小就接受了这样的教育。只可惜我身处偏僻乡村,能看到的书少之又少。每得一本好书,便如获至宝。每当我把书摆在桌子上,大人们就主动降低了说话的音量,好让我安心读书。后来发现“读书”还有很多实际的用途,比如可以少干活、可以少说话、可以晚睡觉等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暂且放在一边,单单是这现实的好处就已经很满足了。
(二)
古人读书有一种狠劲,令我辈只能望而兴叹。最变态的要数“头悬梁,锥刺股”了,为了读书,竟然要忍受如此的皮肉之苦,听起来不像是在读书,而是在渣滓洞中遭受酷刑,血腥而残忍。“凿壁偷光”的匡衡,倒是有一点鬼聪明。“囊萤映雪”就多了些浪漫和潇洒,本来也是,读书这样高尚神圣的事情,就应该“诗意”一点“洒脱”一点。况且,穷也要穷的有志气,决不去干“凿壁偷光”的“勾当”
现代人刻苦读书的故事也耐人寻味。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读书竟然如此痴迷,不知道新娘子该作何感想?
著名的经济学家王亚南,1933年远赴欧洲求学,不料途径红海的时候遇到了强风暴,巨大的海浪像山一样打来,船身剧烈颠簸,乘客东倒西歪,站立不稳。这时王亚南聚精会神地看书,脚下摇晃使他实在无法看书,就招呼船员用绳子把他绑在一根柱子上。船员虽然觉得这种要求很可笑,但怕他摔倒就照办了。当船员们忙着帮助大呼小叫的乘客时,冷不丁地看到王亚南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似乎对甲板上的混乱没有半点察觉。
前辈们刻苦读书的事迹真令我们汗颜。衣食无忧、窗明几净,书虽然贵了点也还能买得起,但是我们怎么就不读书了呢?很多次去给朋友家暖房,房子不可谓不大,装修不可谓不豪华,几室几厅的房子里,就是看不到书的影子。难道,有了“黄金屋”有了“颜如玉”就不再需要书了么?
(三)
读书要“精读”朱熹这样描述:“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听起来像剥洋葱,又像是杀猪宰羊,倒是很形象。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郑板桥的这段话,从反面强调了书要“精读”
但是有一些书读起来却不必如此费力。诸葛亮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陶渊明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求甚解,求得是心领神会,是跟作者心灵相通的那种愉悦。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先生道出了“博”与“精”的辩证关系。
好读书,读好书,却不能死读书。“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宋朝的陈善的这番“出入法”可以说是点出了读书的最高境界
(四)
名人有名人的读书姿势,欧阳修先生曾在其归田录里这样论及:“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僚属言平生性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释卷也”
反观我辈,读书竟然差不多只剩下“上厕”这一种姿势了。“坐”则有电脑“卧”则有电视,唯有“上厕”之时才有时间读一点杂志,读一小段文章。现在,我家放书最多的地方,除了书柜,就是厕所了。
(一)
古人一直把读书当作升官发财的最佳途径。宋皇帝赵恒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表示的意思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功成名就后,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多么诱人啊。
把读书视为修身养性的古人也有,西汉经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西晋史学家陈寿写道:“一日无书,百事荒废。”冯梦龙认为:“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黄庭坚则这样挖苦不读书的人:“外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而大思想家孟子就更损了:“饱食、暖衣而无书教,则近于禽兽。”只因为不读书就“近于禽兽”看谁还敢不读书?
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的总理确实比古人更高一筹,直接把读书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联系了起来,令读书人心潮澎湃,手中有书,就有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使命感。
而外国的名人似乎站的更高。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而大文豪高尔基的声音更加响亮:“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是一件高尚而神圣的事情”我们从小就接受了这样的教育。只可惜我身处偏僻乡村,能看到的书少之又少。每得一本好书,便如获至宝。每当我把书摆在桌子上,大人们就主动降低了说话的音量,好让我安心读书。后来发现“读书”还有很多实际的用途,比如可以少干活、可以少说话、可以晚睡觉等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暂且放在一边,单单是这现实的好处就已经很满足了。
(二)
古人读书有一种狠劲,令我辈只能望而兴叹。最变态的要数“头悬梁,锥刺股”了,为了读书,竟然要忍受如此的皮肉之苦,听起来不像是在读书,而是在渣滓洞中遭受酷刑,血腥而残忍。“凿壁偷光”的匡衡,倒是有一点鬼聪明。“囊萤映雪”就多了些浪漫和潇洒,本来也是,读书这样高尚神圣的事情,就应该“诗意”一点“洒脱”一点。况且,穷也要穷的有志气,决不去干“凿壁偷光”的“勾当”
现代人刻苦读书的故事也耐人寻味。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读书竟然如此痴迷,不知道新娘子该作何感想?
著名的经济学家王亚南,1933年远赴欧洲求学,不料途径红海的时候遇到了强风暴,巨大的海浪像山一样打来,船身剧烈颠簸,乘客东倒西歪,站立不稳。这时王亚南聚精会神地看书,脚下摇晃使他实在无法看书,就招呼船员用绳子把他绑在一根柱子上。船员虽然觉得这种要求很可笑,但怕他摔倒就照办了。当船员们忙着帮助大呼小叫的乘客时,冷不丁地看到王亚南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似乎对甲板上的混乱没有半点察觉。
前辈们刻苦读书的事迹真令我们汗颜。衣食无忧、窗明几净,书虽然贵了点也还能买得起,但是我们怎么就不读书了呢?很多次去给朋友家暖房,房子不可谓不大,装修不可谓不豪华,几室几厅的房子里,就是看不到书的影子。难道,有了“黄金屋”有了“颜如玉”就不再需要书了么?
(三)
读书要“精读”朱熹这样描述:“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听起来像剥洋葱,又像是杀猪宰羊,倒是很形象。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郑板桥的这段话,从反面强调了书要“精读”
但是有一些书读起来却不必如此费力。诸葛亮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陶渊明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求甚解,求得是心领神会,是跟作者心灵相通的那种愉悦。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先生道出了“博”与“精”的辩证关系。
好读书,读好书,却不能死读书。“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宋朝的陈善的这番“出入法”可以说是点出了读书的最高境界
(四)
名人有名人的读书姿势,欧阳修先生曾在其归田录里这样论及:“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僚属言平生性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释卷也”
反观我辈,读书竟然差不多只剩下“上厕”这一种姿势了。“坐”则有电脑“卧”则有电视,唯有“上厕”之时才有时间读一点杂志,读一小段文章。现在,我家放书最多的地方,除了书柜,就是厕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