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香留存的年味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丹青一片文集最新章节!
年,已经过去有一段时间了。每每想起有人发出“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了年味”的感慨时,便生出许多疑惑和思考。思来想去,感觉还得从回忆过去在农村老家过年的情景谈起,解出以往过年余香留存的许多滋味,才能缓释现在许多人年思无味的感受、找出让人心中疑惑的答案来。
过去农村老家过年,从时间上来讲,应该从进入腊月过“腊八”节开始,至第二年的阴历二月初二过完“龙抬头”节为止,历时近两个月,年才算真正过完。这期间,也是北方农村的广大农民,利用冬闲时间来休生养息,准备来年春耕生产的过渡时期。过年,可分两个阶段。一是腊月开始过年的各项阶段;二是正月里的享受和娱乐,亲朋相聚感情交流释放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以过年需要享乐的各种生活物质、家庭环境、个人形象准备为主。比如,杀猪、宰羊、做豆腐、蒸年糕、炸麻花、蒸馒头、漏粉条等一系列以食品为主的准备;比如,规整院落、清扫房屋、挂灯笼、贴窗花、贴春联等环境准备;比如,买布裁做新衣、男人剃头刮须,女人割脸梳头,女孩更要擦粉戴花等个人形象准备。从整个家庭到每个成员,从老人到小孩,围绕过年是个系统繁杂,而又十分辛苦的工作。所有的准备工作都为了突出享用和更新两个方面。
特别是农村的家庭主妇们,在整整的一个腊月里,更是从早忙到晚。记着年轻时的母亲,每年过年时都要忙累到除夕深夜。等把每个人过年穿的新衣服叠好放在枕边,把她给我们做的新鞋钉好鞋眼,穿好鞋带,她才会和衣躺下睡上一会。而她心里却等待着新年的爆竹声,好早早起来为全家煮新年的第一锅饺子。然而,等大年初一母亲带着我们给街坊邻居的长辈们拜完年后,在全家其他人在享受过年的欢乐时;她却一个人悄悄地累倒在她自己烧热的炕头上,整整的睡上一个下午。
所以,那时候农村的媳妇是不易当的。家庭富裕的还好些;家庭不太富裕,有老人需要照顾、孩子又多得家庭,过年真的如同过关。“年关”一词,也大概有这方面的含义。每到过年,父亲为缺钱购置年货发愁;母亲则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着急。所以,那时父母为让全家年过得高兴、体面,真是费尽了心思。然而,父母认为每次过年,如同生活和全家命运的转折点,虽然过去的一年里有许多忧愁,但更多的是对新一年的期望。所以,父母再苦再累,过年时也不会把愁容写在脸上,更不会为一些家庭琐事吵嚷。为的是在新的一年里,全家图个吉利。
享乐和感情交流、释放阶段,相对于过年的准备阶段就轻松的多了。这个期间,所有的大人小孩都沉浸在欢乐的日子里。大年初一给本家的长辈拜完年后,过年当天的主要内容就算结束了。剩下的时间里,人们三五一群或聊天喝茶,或玩牌娱乐。那时农村没有电视。但也为同龄人在过年时聚在一起,共同寻求快乐提供了可观的条件。
从大年初二开始一直到初五,便是走亲戚拜年的时间。或是女儿、女婿一块回媳妇的娘家,给丈人、丈母娘拜年;或是到舅舅、姑姑、姨姨家拜年。这三天,农村是家家待客,户户串亲,高朋满座,宴席不断。晚辈尊崇至亲长辈,长辈对晚辈关怀爱怜。真是家家欢喜,亲情融融,长辈高兴,晚辈心欢。
正月初五这天,是正月里最无聊的一天。初五,也叫“破五”什么含义,至今也没弄明白。但在我们老家,这天是严禁串门和走亲的。小时候这天寂寞难耐,偷偷到别人家找小伙伴玩耍,被母亲知道了常遭到训斥。而对方家平时热情的大娘、大伯,也似乎对我很冷淡,不大欢迎这天到他们家来。后来知道了,初五这天也叫“破穷”谁家也怕别人把“穷”和不吉利的“气”带到自己家里来。初五这天,唯一有意思的是家家放鞭、放炮。特别是吃过晚饭,鞭炮齐鸣,夜空爆竹声响成一片震耳欲聋,空中火星四射,霎时好看。这叫“崩穷”其意义大概是用鞭炮的响声和震动,把自家的“穷气”崩到别处去。
过了初五这一天,沉寂了一天的年,又开始热闹了起来。没有走完的亲戚继续在走。而朋友相聚喝酒,渐渐就多了起来。村子里唱戏的事情,也有人张罗起来。家家户户摊钱,没多有少,张榜列单,分毫不差。而有好事者不断打问,今年唱什么戏?是京剧、河北梆子,还是河南坠子。听到锣鼓点一响,不用问,准是戏班子来了。
而这段时间里,过年的高潮便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农村,元宵节除了家家户户做元宵、吃元宵外,突出的特点是各种有组织的娱乐活动一场接着一场。过年的热烈气氛也达到了高潮。除了唱戏外,舞龙的,耍狮子的,踩高跷的,耍社火的,扭秧歌的,一队队,一列列,穿着各种颜色的戏服,勾画着不同人物的脸谱,踩着铿锵而有节奏的锣声鼓点,走街串村,引来了大人、小孩、媳妇、姑娘,踮脚攀肩沿街观看。那场面和情景,至今想起来仍很热闹。
老家过年的最后一个节日,便是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节。过了这一天,男人蓄了一个月的长发和胡须,就可以痛痛快快的来一个修整了。过完这一天,年就算是真正的过完了。我感觉这个节日,就好像过年这台大戏的最后谢幕!而此时,正是农历惊蛰前后,真正的春天已经到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村全年的劳作就要开始了。而过年当中欢乐、祥和、喜庆、热烈的每一天,只能成为留恋的回忆和对明年过年的期盼。
回忆过去在老家过年的事,不觉又想起了开头提出的“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的疑惑和感慨。我想,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在中国几千年来以农业经济为主,发展到以工业经济为主的今天;在以广大的农村社会为主,快速的向城市化社会过渡的今天;在以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不断延续、发展的今天;在以民族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日益交融的今天,以往过年的形式和内容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谓的现在过年没有了年的味道的感慨,岂不是很自然和正常的事吗!
感慨过去的美好,不等于现在不美好,甚至现在比过去更美好。只不过有时需要观念的不断更新,认识的不断转变,生活习俗和习惯的重新养成和重新定位。当然,这里有一个如何使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并不断创新发展的现实问题。也就是现在过年的过法问题。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说到这里,我想开篇的问题应该有所答了。没在南方居住过,不知其过年的情景。此文,只是我在北方农村老家过年情景的简要概述。抛砖引玉,文启所思,是否有共同之处,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年,已经过去有一段时间了。每每想起有人发出“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了年味”的感慨时,便生出许多疑惑和思考。思来想去,感觉还得从回忆过去在农村老家过年的情景谈起,解出以往过年余香留存的许多滋味,才能缓释现在许多人年思无味的感受、找出让人心中疑惑的答案来。
过去农村老家过年,从时间上来讲,应该从进入腊月过“腊八”节开始,至第二年的阴历二月初二过完“龙抬头”节为止,历时近两个月,年才算真正过完。这期间,也是北方农村的广大农民,利用冬闲时间来休生养息,准备来年春耕生产的过渡时期。过年,可分两个阶段。一是腊月开始过年的各项阶段;二是正月里的享受和娱乐,亲朋相聚感情交流释放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以过年需要享乐的各种生活物质、家庭环境、个人形象准备为主。比如,杀猪、宰羊、做豆腐、蒸年糕、炸麻花、蒸馒头、漏粉条等一系列以食品为主的准备;比如,规整院落、清扫房屋、挂灯笼、贴窗花、贴春联等环境准备;比如,买布裁做新衣、男人剃头刮须,女人割脸梳头,女孩更要擦粉戴花等个人形象准备。从整个家庭到每个成员,从老人到小孩,围绕过年是个系统繁杂,而又十分辛苦的工作。所有的准备工作都为了突出享用和更新两个方面。
特别是农村的家庭主妇们,在整整的一个腊月里,更是从早忙到晚。记着年轻时的母亲,每年过年时都要忙累到除夕深夜。等把每个人过年穿的新衣服叠好放在枕边,把她给我们做的新鞋钉好鞋眼,穿好鞋带,她才会和衣躺下睡上一会。而她心里却等待着新年的爆竹声,好早早起来为全家煮新年的第一锅饺子。然而,等大年初一母亲带着我们给街坊邻居的长辈们拜完年后,在全家其他人在享受过年的欢乐时;她却一个人悄悄地累倒在她自己烧热的炕头上,整整的睡上一个下午。
所以,那时候农村的媳妇是不易当的。家庭富裕的还好些;家庭不太富裕,有老人需要照顾、孩子又多得家庭,过年真的如同过关。“年关”一词,也大概有这方面的含义。每到过年,父亲为缺钱购置年货发愁;母亲则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着急。所以,那时父母为让全家年过得高兴、体面,真是费尽了心思。然而,父母认为每次过年,如同生活和全家命运的转折点,虽然过去的一年里有许多忧愁,但更多的是对新一年的期望。所以,父母再苦再累,过年时也不会把愁容写在脸上,更不会为一些家庭琐事吵嚷。为的是在新的一年里,全家图个吉利。
享乐和感情交流、释放阶段,相对于过年的准备阶段就轻松的多了。这个期间,所有的大人小孩都沉浸在欢乐的日子里。大年初一给本家的长辈拜完年后,过年当天的主要内容就算结束了。剩下的时间里,人们三五一群或聊天喝茶,或玩牌娱乐。那时农村没有电视。但也为同龄人在过年时聚在一起,共同寻求快乐提供了可观的条件。
从大年初二开始一直到初五,便是走亲戚拜年的时间。或是女儿、女婿一块回媳妇的娘家,给丈人、丈母娘拜年;或是到舅舅、姑姑、姨姨家拜年。这三天,农村是家家待客,户户串亲,高朋满座,宴席不断。晚辈尊崇至亲长辈,长辈对晚辈关怀爱怜。真是家家欢喜,亲情融融,长辈高兴,晚辈心欢。
正月初五这天,是正月里最无聊的一天。初五,也叫“破五”什么含义,至今也没弄明白。但在我们老家,这天是严禁串门和走亲的。小时候这天寂寞难耐,偷偷到别人家找小伙伴玩耍,被母亲知道了常遭到训斥。而对方家平时热情的大娘、大伯,也似乎对我很冷淡,不大欢迎这天到他们家来。后来知道了,初五这天也叫“破穷”谁家也怕别人把“穷”和不吉利的“气”带到自己家里来。初五这天,唯一有意思的是家家放鞭、放炮。特别是吃过晚饭,鞭炮齐鸣,夜空爆竹声响成一片震耳欲聋,空中火星四射,霎时好看。这叫“崩穷”其意义大概是用鞭炮的响声和震动,把自家的“穷气”崩到别处去。
过了初五这一天,沉寂了一天的年,又开始热闹了起来。没有走完的亲戚继续在走。而朋友相聚喝酒,渐渐就多了起来。村子里唱戏的事情,也有人张罗起来。家家户户摊钱,没多有少,张榜列单,分毫不差。而有好事者不断打问,今年唱什么戏?是京剧、河北梆子,还是河南坠子。听到锣鼓点一响,不用问,准是戏班子来了。
而这段时间里,过年的高潮便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农村,元宵节除了家家户户做元宵、吃元宵外,突出的特点是各种有组织的娱乐活动一场接着一场。过年的热烈气氛也达到了高潮。除了唱戏外,舞龙的,耍狮子的,踩高跷的,耍社火的,扭秧歌的,一队队,一列列,穿着各种颜色的戏服,勾画着不同人物的脸谱,踩着铿锵而有节奏的锣声鼓点,走街串村,引来了大人、小孩、媳妇、姑娘,踮脚攀肩沿街观看。那场面和情景,至今想起来仍很热闹。
老家过年的最后一个节日,便是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节。过了这一天,男人蓄了一个月的长发和胡须,就可以痛痛快快的来一个修整了。过完这一天,年就算是真正的过完了。我感觉这个节日,就好像过年这台大戏的最后谢幕!而此时,正是农历惊蛰前后,真正的春天已经到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村全年的劳作就要开始了。而过年当中欢乐、祥和、喜庆、热烈的每一天,只能成为留恋的回忆和对明年过年的期盼。
回忆过去在老家过年的事,不觉又想起了开头提出的“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的疑惑和感慨。我想,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在中国几千年来以农业经济为主,发展到以工业经济为主的今天;在以广大的农村社会为主,快速的向城市化社会过渡的今天;在以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不断延续、发展的今天;在以民族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日益交融的今天,以往过年的形式和内容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谓的现在过年没有了年的味道的感慨,岂不是很自然和正常的事吗!
感慨过去的美好,不等于现在不美好,甚至现在比过去更美好。只不过有时需要观念的不断更新,认识的不断转变,生活习俗和习惯的重新养成和重新定位。当然,这里有一个如何使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并不断创新发展的现实问题。也就是现在过年的过法问题。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说到这里,我想开篇的问题应该有所答了。没在南方居住过,不知其过年的情景。此文,只是我在北方农村老家过年情景的简要概述。抛砖引玉,文启所思,是否有共同之处,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