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节 提塘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大明之朔风疾最新章节!
张世安在大同、宣府两镇贩卖私盐,八月中才回到蛮汉山,听说丰州改制,马奇、范永斗当了大统领府的参议,范永斗还把课税司的美差捞到了手,就连毕力格也沾了光——李富贵把巡检所从商市司分离出来升格成直属大统领府管辖的巡检司,毕力格水涨船高跟着升了官,张世安觉得心里酸溜溜的,说到底他还是想当官,尽管他有锦衣卫百户的头衔,但这个大明的官职在丰州根本没有用。
张世安找到李富贵抱怨说,他也算是丰州的老人了,而且冒着风险为丰州卖私盐,别人升官也不该落下他呀。李富贵正等着他呢,马上问他到底是愿意效忠朝廷,还是效忠丰州?张世安拍着胸口诅咒发誓,他吃丰州的饭当然要效忠丰州、效忠大统领,大明连俸禄都不发给他,傻子才愿意效忠朝廷呢,于是张世安摇身一变,又当上了丰州的总提塘官,授副千户衔。
张世安精神大振,立即提出了一个庞大的计划,要向关内的黄河以北、关外的金国、察哈尔乃至辽西大量派遣提塘,重要地区比如明国的京师、太原、大同、宣化、济南,察哈尔的旧上都城、金国的沈阳、辽阳要设立提塘所,这可把李富贵吓了一跳,原本他只想往关内派几个人,干些通风报信的活,没想到张世安鼓捣出这么大一张情报网,人手、钱财从何而来?刘兴祚却对此大为赞赏,建议大统领府三位同知与靖虏副将府的四位赞画一同召见张世安,听听他的主意。
张世安愈发得意了,对着丰州政务、兵事最高层的几位大佬侃侃而谈:人手是现成的,他老张有的是可以拉拢的锦衣卫朋友,而他手下的那帮私盐贩子,还有与察哈尔、金国做走私生意的商人,稍加调教就是刺探消息、通风报信的好手,钱财也好办,多给他派些私盐就行,缴公家的银子一分也不会少,他可以自己把提塘的花费挣出来,另外就是要给他创造向金国、察哈尔走私贩私的机会,张世安吹嘘自己这套办法,可不费公家一分银,而使丰州细作遍天下。
刘兴祚拍手叫绝,其他人也觉得这是好事,丰州不能总是对外面的情况两眼一抹黑,尤其是大统领一入关就几乎失去联系,这种事也幸亏丰州体制独特,否则非乱套不可,鄂尔泰、李富贵和李槐三位同知同意了张世安的计划,同时委派刘兴祚兼理提塘事务——刘兴祚成了张世安的顶头上司。
随后几天里,刘兴祚把张世安找来仔细商讨提塘事务,还传授给他不少用间的计谋,张世安这才知道这位新来的大统领府佥事是老前辈了,曾经在金国大汗身边潜伏多年,而且最后还能全身而退,不由得肃然起敬,对刘兴祚言听计从。刘兴祚建议张世安首先着手关内,在北直隶、山西和山东建立提塘网络,并且要迅速与大统领取得联系,关外的金国、察哈尔和辽西方面张世安还不熟悉,只能暂时由他亲手去处理,以后再逐步让张世安接手。
几天后,从大同传来消息,李榆奉旨到山西援剿,张世安遵照刘兴祚的指示,马上入关直奔太原,顺便还拉上范二喜——范二喜骨子里也想当官,张世安给他一个总旗的头衔,另外再许诺给他一个锦衣卫的身份,范二喜就喜滋滋加入了组织——张世安已经用这一手拉了好几个奸商、走私贩子入伙了。两人到了太原后就想见李榆,但张世安突然看见李榆营中的张道浚,他认出此人当过锦衣卫指挥使佥事,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张道浚分明已革职回乡了,而且也未必认得出他这个锦衣卫的小人物,但张世安心里就是害怕,直到今晚才找了个空子偷偷摸摸见李榆。
“大统领,解州盐池被盐运使司那帮笨蛋官吏弄得一塌糊涂,咱们的私盐成了抢手货,山西的盐贩子都愿意做我们的提塘,只要给他们盐就行,用不了多久,太原的提塘所就可以建起来了。”张世安眉飞色舞地吹嘘自己的功劳。
“咱们的提塘也不能光用私盐贩子呀,我也物色了好几个人,有家开酱厂的最想做咱们的生意,不,是最想做咱们的提塘,他们还答应在丰州开分号,大统领,以后咱们在丰州就可以喝到醋了。”范二喜急忙表示反对。
“不行,你物色的人不是开酱厂的就是做臭豆腐的,这帮生意人做不了大事,还是私盐贩子好,个个都是地头蛇,而且还不怕死,他们做提塘的活最合适。”张世安不屑地反驳。
“可是开酱厂、豆腐坊也是要紧的事,用他们做提塘更实惠,大统领,你说呢。”范二喜坚持自己的意见。
李榆听得哭笑不得,赶紧岔开了话题问道:“丰州的情况如何?你们说说今年秋粮收成,还有大统领府改制的事。”
张世安马上涨红了脸,吞吞吐吐说道:“属下尽在关内倒腾私盐了,丰州的事还真说不清楚,刘佥事说了,干我们这行的,别人的事知道的越多越好,自己这边的事知道的越少越好。”
范二喜也推脱道:“我知道的也不多,我们走的时候大统领府正要召集大家商议改制,要不大统领写信问问,咱们在山西有好几个提塘,送个信也方便。”
“算了,政务的事我还是不插手的好。”李榆摆摆手,这俩人都是赚钱上瘾的人,一年在丰州呆不了几天,问他们也是白问。
“你们来的时候遇到朝鲁、陈二柱没有,我已经派他们到丰州了。”李榆又问道,张世安和范二喜互相看了一眼,一起摇摇头,显然他们错过了,该打发这俩人走了,李榆手一挥对俩人说道:“你们做自己的事去,再过几天我就要去剿贼了,打仗用不上你们。”
张世安一想到那个经常出现在营中的锦衣卫高官,心里就发虚,他巴不得走,连忙答应道:“刘佥事要我到北直隶和山东,属下就先走一步了,范二喜还留在山西,大统领有事只管差遣他便是。”
十月中,驻宁武关的山西总兵王国梁急报山西巡抚宋统殷,今年寒气来得早天气骤冷,黄河极可能提前封冻,他的兵力不足,无法封锁千里河面,请求增派援兵加强河防。宋统殷最怕的就是流贼进入山西,张道浚也认为西北糜烂无粮可食,三边总督杨鹤抚贼不力,不得不放任延绥巡抚洪承畴与督领延绥、固原两镇的杜文焕极力剿杀,流贼无法在西北立足,极可能利用黄河封冻之机东窜,官军应死守严防黄河沿岸,而李榆的丰州铁骑也应迅速入关沿河巡防,以免河西祸水东移而糜烂山西。宋统殷当机立断,下令山西总兵王国梁及沿河各州府官吏严守河防,同时命李榆前往河曲速召丰州铁骑自偏头关入边墙,铁骑入关后即刻开往汾州府驻防,考虑到山西军与丰州铁骑两部互不统属,宋统殷请张道浚随军协理军务并兼理粮饷,张道浚欣然领命。
李榆得到号令,立即准备拔营启程,陈二柱这时恰好从丰州跑回来了,向李榆报告大统领府已集结了六营人马,随时听候大统领的命令,陈二柱还带来了大统领府和乌兰夫人的信,李榆看罢来信,不由得眉头紧锁,沉默片刻之后,提笔迅速写了回信,然后请陈二柱再辛苦一趟,目送陈二柱远去,李榆揉揉眼睛挥手下令出发。
蛮汉山,丰州在八月中收完庄稼后,大统领府就着手准备改制,丰州的形势很不好,今年丰州没有发生战乱、瘟疫,天旱水涝远谈不上伤筋动骨,但农牧发展依然乏力——耕种四万多亩地只收获了三万石谷子,牲畜数量也增长缓慢,而人口却在不断增加,生存的压力逼得丰州的官员们不得不硬着头皮向前走。
云荣视察各千户所回来,还告诉大家一个胆战心惊的消息,有好几个百户所反映他们利用田间地头和山间坡地种植的土豆、玉米出现明显减产的情况,有经验的庄稼把式说这是种子病变退化,必须立即着手选育良种,否则有可能扩大到整个丰州,云荣认为土豆和玉米耐旱产量大,已经是丰州人替代谷物的活命粮,这种情况必须引起警觉,并立即采取措施。
李富贵与鄂尔泰、李槐简短商议后,立即拍板决定在匠作营设立农牧所,调东哨的千户杨大志担任主事,专事研习农耕、畜牧之良法,而首要事务就是选育土豆、玉米良种,所需花费从优拨付。李富贵对大统领府的官员疾呼,再也不可迟疑了,明年丰州必须实行新制,否则大家就等着败亡吧。
大统领府又投入紧张地忙碌之中,鄂尔泰、李富贵和李槐三位同知带着一帮佥事、参政和参议们通宵达旦地商讨修订改制的章程,大家每次干累了,都要忍不住把躲在关内的李榆大骂一通,鄂尔泰自嘲他和李富贵早晚得累死,李槐年轻可以多活几年,以后就带着巴图、云荣两个年轻人辅佐李榆这个甩手掌柜吧。
九月中下,丰州的官吏、德高望重的长者以及商人代表齐聚到蛮汉山共同议定改制事项,一些丰州老百姓觉得这是大事,也自备口粮跑来听听,来的人太多,把大统领府的院子挤得满满当当的——丰州遇大事公议已是常事,人人都以为理所当然,大统领府对此也是无可奈何,丰州太穷养不起官府、官吏,如果没有老百姓的真心支持和主动配合,任何政令也推行不下去,再加之李榆对官制一窍不通,主张顺其自然,老百姓也就养成了参政议政的坏习惯。
绰尔济喇嘛也应邀参加会议,鄂尔泰无奈地向他解释:“榆子把老百姓惯坏了,他见人就说丰州不是他的,而是所有丰州人的,现在连新投奔来的人都认为丰州有他一份,咱们这里遇到大事一起商量成铁打的规矩了。”
绰尔济喇嘛也不禁苦笑,蒙古部落有聚众议事的习俗,不过那是台吉、诺颜这些贵人们的权利,可惜察哈尔汗这个家伙乱打乱杀一气,如今的土默特没有贵人了,只剩下一帮穷光蛋,再加上有李榆这个傻小子做老大,丰州已非昔日的土默特!
乌兰、巫浪哈两位夫人来了,当乌兰抱着小李晋出现在大家面前,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甚至有人对小李晋行跪拜礼,仿佛小李晋就是丰州的小主人,这让怀抱小李蒙的巫浪哈很是郁闷。
大统领府同知、掌书记李槐主持会议,德高望重的绰尔济喇嘛首先讲话,他是被鄂尔泰请来撑腰的,自然要为大统领府说话,老喇嘛郑重重申,李榆是由他和众多德行深厚的喇嘛共同确认的阿勒坦汗转世,而阿勒坦汗又是大元世祖皇帝忽必烈转世,所以李榆在这片草原上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他的大统领府意欲改制,既是秉承佛法普度众生,也是上承大元世祖皇帝律法治理一方,此乃上合天意、下应民心之举,凡我土默特川之众理当遵从,切勿心存私念坏此善举,佛心大慈大悲,必佑我土默特川万民。
老喇嘛讲完就放心坐下了,他以为有了他这番话所有的事都会顺利,老百姓懂个什么,还不是得听官府的,但他想错了,接下来就是一天接一天没完没了的争辩扯皮。
开始一切都顺利,大家对大统领府发行银钞用以交易以及实物、银钞皆可缴税都没有意见,银子肯定是人见人爱,但丰州人穷惯了,几乎没见过银子,更不会用银子,关内投奔的汉人也告诉他们,明国折色征银害死人了,奸商、官府都会算计你,一到缴税时粮价就下跌,银子的分量、成色还有火耗官府说了算,想坑你就可以坑你,老百姓害怕了,既然银子坑人,那还不如用谁都看得明白的纸钞,不过大家坚持要把大统领的头像印在银钞上,这样大家才觉得放心,乌兰和巫浪哈看在二千两银子的份上也答应了。
大统领府拟一丁算一户,各千户所、百户所的土地和农具、牲畜和牧具分给丁户所有,由丁户自行经营,缴纳税赋后收获归己,同时减少力役鼓励垦荒,新垦土地折半征税,丰州的官吏、工匠、营兵发给饷钱,欲耕作者可拨发土地以代饷钱,丁户也可出外做工经商增加收入,李槐讲完本以为能得到一片欢呼,却不料反对声响成一片,老百姓说卫所是他们的根,生老病死都得靠卫所,要是大家各顾各的,谁还会管卫所的事,板升的百户达布老人直言这会瓦解卫所,这年景天灾人祸不断,大家不抱成团就活不下去,察哈尔来的杜汉老人还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一个部落占了一块草场,如果大家只顾自己的牲口,拧不成一股劲,肯定要被别的部落把草场抢去,工匠和营兵们也说,他们只要饷钱不要土地,除非不征他们的税赋。李槐还想争辩几句,鄂尔泰拉了拉他,悄悄说道,咱们这里不比关内,土地太多了不值钱,你送人家都不一定要,你就先别争了。
李槐忍住气又说到税制,全场吵得更厉害了,大统领府拟对农牧工商征收什一税,按收入的一成缴税,蒙古人首先不同意,他们没有交税的习俗,而且他们还是军户,要自备马匹武器,打仗死的人最多的也是他们,他们缴不起这么多税,板升的汉民也抱怨税太重了,阿勒坦汗立过规矩,汉民种地无论多少只交粮一囊、草数束,现在收他们一成太多了,再说各家的收入多少谁来定,总不能你们说多少就是多少吧,商人们对什一税意见更大,马奇和范永斗现在都是官员了,他们不好开口,他们的同伙却不会沉默,尤其是马奇的合伙人方咨昆、范永斗的合伙人王登库跳得最高,扬言要甩摊子不干了。
说道兵制时,白显志也叫起来了,大同巡抚听说丰州打算发军饷,马上一个大子都不给他了,让他去找丰州要,但大统领府只同意给他两百人的饷,可他收罗了一千多号人,这些人也愿意效忠丰州,大统领府总不能不管吧,满柱、侯世杰跟着也叫苦,他们这帮投效丰州的人,都是好勇斗狠当兵的坯子,耕地做工一概不会,不给他们军饷就是断他们的活路。
这场丰州改制会议一连开了三四天也没吵出个结果,各千户所、百户所又来了一帮老百姓,这帮人自称是代表乡亲父老来反映民意的,而且自带了口粮、帐篷,绝不会占公家的便宜,于是民意代表们赖在蛮汉山,伙同他们的官员继续和大统领府讨价还价。
“这帮家伙怎么回事?上次一致赞同改制,这回却几乎处处和我们唱对台戏,他们肯定事先商量过的。”李槐忍不住发牢骚。
张世安在大同、宣府两镇贩卖私盐,八月中才回到蛮汉山,听说丰州改制,马奇、范永斗当了大统领府的参议,范永斗还把课税司的美差捞到了手,就连毕力格也沾了光——李富贵把巡检所从商市司分离出来升格成直属大统领府管辖的巡检司,毕力格水涨船高跟着升了官,张世安觉得心里酸溜溜的,说到底他还是想当官,尽管他有锦衣卫百户的头衔,但这个大明的官职在丰州根本没有用。
张世安找到李富贵抱怨说,他也算是丰州的老人了,而且冒着风险为丰州卖私盐,别人升官也不该落下他呀。李富贵正等着他呢,马上问他到底是愿意效忠朝廷,还是效忠丰州?张世安拍着胸口诅咒发誓,他吃丰州的饭当然要效忠丰州、效忠大统领,大明连俸禄都不发给他,傻子才愿意效忠朝廷呢,于是张世安摇身一变,又当上了丰州的总提塘官,授副千户衔。
张世安精神大振,立即提出了一个庞大的计划,要向关内的黄河以北、关外的金国、察哈尔乃至辽西大量派遣提塘,重要地区比如明国的京师、太原、大同、宣化、济南,察哈尔的旧上都城、金国的沈阳、辽阳要设立提塘所,这可把李富贵吓了一跳,原本他只想往关内派几个人,干些通风报信的活,没想到张世安鼓捣出这么大一张情报网,人手、钱财从何而来?刘兴祚却对此大为赞赏,建议大统领府三位同知与靖虏副将府的四位赞画一同召见张世安,听听他的主意。
张世安愈发得意了,对着丰州政务、兵事最高层的几位大佬侃侃而谈:人手是现成的,他老张有的是可以拉拢的锦衣卫朋友,而他手下的那帮私盐贩子,还有与察哈尔、金国做走私生意的商人,稍加调教就是刺探消息、通风报信的好手,钱财也好办,多给他派些私盐就行,缴公家的银子一分也不会少,他可以自己把提塘的花费挣出来,另外就是要给他创造向金国、察哈尔走私贩私的机会,张世安吹嘘自己这套办法,可不费公家一分银,而使丰州细作遍天下。
刘兴祚拍手叫绝,其他人也觉得这是好事,丰州不能总是对外面的情况两眼一抹黑,尤其是大统领一入关就几乎失去联系,这种事也幸亏丰州体制独特,否则非乱套不可,鄂尔泰、李富贵和李槐三位同知同意了张世安的计划,同时委派刘兴祚兼理提塘事务——刘兴祚成了张世安的顶头上司。
随后几天里,刘兴祚把张世安找来仔细商讨提塘事务,还传授给他不少用间的计谋,张世安这才知道这位新来的大统领府佥事是老前辈了,曾经在金国大汗身边潜伏多年,而且最后还能全身而退,不由得肃然起敬,对刘兴祚言听计从。刘兴祚建议张世安首先着手关内,在北直隶、山西和山东建立提塘网络,并且要迅速与大统领取得联系,关外的金国、察哈尔和辽西方面张世安还不熟悉,只能暂时由他亲手去处理,以后再逐步让张世安接手。
几天后,从大同传来消息,李榆奉旨到山西援剿,张世安遵照刘兴祚的指示,马上入关直奔太原,顺便还拉上范二喜——范二喜骨子里也想当官,张世安给他一个总旗的头衔,另外再许诺给他一个锦衣卫的身份,范二喜就喜滋滋加入了组织——张世安已经用这一手拉了好几个奸商、走私贩子入伙了。两人到了太原后就想见李榆,但张世安突然看见李榆营中的张道浚,他认出此人当过锦衣卫指挥使佥事,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张道浚分明已革职回乡了,而且也未必认得出他这个锦衣卫的小人物,但张世安心里就是害怕,直到今晚才找了个空子偷偷摸摸见李榆。
“大统领,解州盐池被盐运使司那帮笨蛋官吏弄得一塌糊涂,咱们的私盐成了抢手货,山西的盐贩子都愿意做我们的提塘,只要给他们盐就行,用不了多久,太原的提塘所就可以建起来了。”张世安眉飞色舞地吹嘘自己的功劳。
“咱们的提塘也不能光用私盐贩子呀,我也物色了好几个人,有家开酱厂的最想做咱们的生意,不,是最想做咱们的提塘,他们还答应在丰州开分号,大统领,以后咱们在丰州就可以喝到醋了。”范二喜急忙表示反对。
“不行,你物色的人不是开酱厂的就是做臭豆腐的,这帮生意人做不了大事,还是私盐贩子好,个个都是地头蛇,而且还不怕死,他们做提塘的活最合适。”张世安不屑地反驳。
“可是开酱厂、豆腐坊也是要紧的事,用他们做提塘更实惠,大统领,你说呢。”范二喜坚持自己的意见。
李榆听得哭笑不得,赶紧岔开了话题问道:“丰州的情况如何?你们说说今年秋粮收成,还有大统领府改制的事。”
张世安马上涨红了脸,吞吞吐吐说道:“属下尽在关内倒腾私盐了,丰州的事还真说不清楚,刘佥事说了,干我们这行的,别人的事知道的越多越好,自己这边的事知道的越少越好。”
范二喜也推脱道:“我知道的也不多,我们走的时候大统领府正要召集大家商议改制,要不大统领写信问问,咱们在山西有好几个提塘,送个信也方便。”
“算了,政务的事我还是不插手的好。”李榆摆摆手,这俩人都是赚钱上瘾的人,一年在丰州呆不了几天,问他们也是白问。
“你们来的时候遇到朝鲁、陈二柱没有,我已经派他们到丰州了。”李榆又问道,张世安和范二喜互相看了一眼,一起摇摇头,显然他们错过了,该打发这俩人走了,李榆手一挥对俩人说道:“你们做自己的事去,再过几天我就要去剿贼了,打仗用不上你们。”
张世安一想到那个经常出现在营中的锦衣卫高官,心里就发虚,他巴不得走,连忙答应道:“刘佥事要我到北直隶和山东,属下就先走一步了,范二喜还留在山西,大统领有事只管差遣他便是。”
十月中,驻宁武关的山西总兵王国梁急报山西巡抚宋统殷,今年寒气来得早天气骤冷,黄河极可能提前封冻,他的兵力不足,无法封锁千里河面,请求增派援兵加强河防。宋统殷最怕的就是流贼进入山西,张道浚也认为西北糜烂无粮可食,三边总督杨鹤抚贼不力,不得不放任延绥巡抚洪承畴与督领延绥、固原两镇的杜文焕极力剿杀,流贼无法在西北立足,极可能利用黄河封冻之机东窜,官军应死守严防黄河沿岸,而李榆的丰州铁骑也应迅速入关沿河巡防,以免河西祸水东移而糜烂山西。宋统殷当机立断,下令山西总兵王国梁及沿河各州府官吏严守河防,同时命李榆前往河曲速召丰州铁骑自偏头关入边墙,铁骑入关后即刻开往汾州府驻防,考虑到山西军与丰州铁骑两部互不统属,宋统殷请张道浚随军协理军务并兼理粮饷,张道浚欣然领命。
李榆得到号令,立即准备拔营启程,陈二柱这时恰好从丰州跑回来了,向李榆报告大统领府已集结了六营人马,随时听候大统领的命令,陈二柱还带来了大统领府和乌兰夫人的信,李榆看罢来信,不由得眉头紧锁,沉默片刻之后,提笔迅速写了回信,然后请陈二柱再辛苦一趟,目送陈二柱远去,李榆揉揉眼睛挥手下令出发。
蛮汉山,丰州在八月中收完庄稼后,大统领府就着手准备改制,丰州的形势很不好,今年丰州没有发生战乱、瘟疫,天旱水涝远谈不上伤筋动骨,但农牧发展依然乏力——耕种四万多亩地只收获了三万石谷子,牲畜数量也增长缓慢,而人口却在不断增加,生存的压力逼得丰州的官员们不得不硬着头皮向前走。
云荣视察各千户所回来,还告诉大家一个胆战心惊的消息,有好几个百户所反映他们利用田间地头和山间坡地种植的土豆、玉米出现明显减产的情况,有经验的庄稼把式说这是种子病变退化,必须立即着手选育良种,否则有可能扩大到整个丰州,云荣认为土豆和玉米耐旱产量大,已经是丰州人替代谷物的活命粮,这种情况必须引起警觉,并立即采取措施。
李富贵与鄂尔泰、李槐简短商议后,立即拍板决定在匠作营设立农牧所,调东哨的千户杨大志担任主事,专事研习农耕、畜牧之良法,而首要事务就是选育土豆、玉米良种,所需花费从优拨付。李富贵对大统领府的官员疾呼,再也不可迟疑了,明年丰州必须实行新制,否则大家就等着败亡吧。
大统领府又投入紧张地忙碌之中,鄂尔泰、李富贵和李槐三位同知带着一帮佥事、参政和参议们通宵达旦地商讨修订改制的章程,大家每次干累了,都要忍不住把躲在关内的李榆大骂一通,鄂尔泰自嘲他和李富贵早晚得累死,李槐年轻可以多活几年,以后就带着巴图、云荣两个年轻人辅佐李榆这个甩手掌柜吧。
九月中下,丰州的官吏、德高望重的长者以及商人代表齐聚到蛮汉山共同议定改制事项,一些丰州老百姓觉得这是大事,也自备口粮跑来听听,来的人太多,把大统领府的院子挤得满满当当的——丰州遇大事公议已是常事,人人都以为理所当然,大统领府对此也是无可奈何,丰州太穷养不起官府、官吏,如果没有老百姓的真心支持和主动配合,任何政令也推行不下去,再加之李榆对官制一窍不通,主张顺其自然,老百姓也就养成了参政议政的坏习惯。
绰尔济喇嘛也应邀参加会议,鄂尔泰无奈地向他解释:“榆子把老百姓惯坏了,他见人就说丰州不是他的,而是所有丰州人的,现在连新投奔来的人都认为丰州有他一份,咱们这里遇到大事一起商量成铁打的规矩了。”
绰尔济喇嘛也不禁苦笑,蒙古部落有聚众议事的习俗,不过那是台吉、诺颜这些贵人们的权利,可惜察哈尔汗这个家伙乱打乱杀一气,如今的土默特没有贵人了,只剩下一帮穷光蛋,再加上有李榆这个傻小子做老大,丰州已非昔日的土默特!
乌兰、巫浪哈两位夫人来了,当乌兰抱着小李晋出现在大家面前,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甚至有人对小李晋行跪拜礼,仿佛小李晋就是丰州的小主人,这让怀抱小李蒙的巫浪哈很是郁闷。
大统领府同知、掌书记李槐主持会议,德高望重的绰尔济喇嘛首先讲话,他是被鄂尔泰请来撑腰的,自然要为大统领府说话,老喇嘛郑重重申,李榆是由他和众多德行深厚的喇嘛共同确认的阿勒坦汗转世,而阿勒坦汗又是大元世祖皇帝忽必烈转世,所以李榆在这片草原上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他的大统领府意欲改制,既是秉承佛法普度众生,也是上承大元世祖皇帝律法治理一方,此乃上合天意、下应民心之举,凡我土默特川之众理当遵从,切勿心存私念坏此善举,佛心大慈大悲,必佑我土默特川万民。
老喇嘛讲完就放心坐下了,他以为有了他这番话所有的事都会顺利,老百姓懂个什么,还不是得听官府的,但他想错了,接下来就是一天接一天没完没了的争辩扯皮。
开始一切都顺利,大家对大统领府发行银钞用以交易以及实物、银钞皆可缴税都没有意见,银子肯定是人见人爱,但丰州人穷惯了,几乎没见过银子,更不会用银子,关内投奔的汉人也告诉他们,明国折色征银害死人了,奸商、官府都会算计你,一到缴税时粮价就下跌,银子的分量、成色还有火耗官府说了算,想坑你就可以坑你,老百姓害怕了,既然银子坑人,那还不如用谁都看得明白的纸钞,不过大家坚持要把大统领的头像印在银钞上,这样大家才觉得放心,乌兰和巫浪哈看在二千两银子的份上也答应了。
大统领府拟一丁算一户,各千户所、百户所的土地和农具、牲畜和牧具分给丁户所有,由丁户自行经营,缴纳税赋后收获归己,同时减少力役鼓励垦荒,新垦土地折半征税,丰州的官吏、工匠、营兵发给饷钱,欲耕作者可拨发土地以代饷钱,丁户也可出外做工经商增加收入,李槐讲完本以为能得到一片欢呼,却不料反对声响成一片,老百姓说卫所是他们的根,生老病死都得靠卫所,要是大家各顾各的,谁还会管卫所的事,板升的百户达布老人直言这会瓦解卫所,这年景天灾人祸不断,大家不抱成团就活不下去,察哈尔来的杜汉老人还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一个部落占了一块草场,如果大家只顾自己的牲口,拧不成一股劲,肯定要被别的部落把草场抢去,工匠和营兵们也说,他们只要饷钱不要土地,除非不征他们的税赋。李槐还想争辩几句,鄂尔泰拉了拉他,悄悄说道,咱们这里不比关内,土地太多了不值钱,你送人家都不一定要,你就先别争了。
李槐忍住气又说到税制,全场吵得更厉害了,大统领府拟对农牧工商征收什一税,按收入的一成缴税,蒙古人首先不同意,他们没有交税的习俗,而且他们还是军户,要自备马匹武器,打仗死的人最多的也是他们,他们缴不起这么多税,板升的汉民也抱怨税太重了,阿勒坦汗立过规矩,汉民种地无论多少只交粮一囊、草数束,现在收他们一成太多了,再说各家的收入多少谁来定,总不能你们说多少就是多少吧,商人们对什一税意见更大,马奇和范永斗现在都是官员了,他们不好开口,他们的同伙却不会沉默,尤其是马奇的合伙人方咨昆、范永斗的合伙人王登库跳得最高,扬言要甩摊子不干了。
说道兵制时,白显志也叫起来了,大同巡抚听说丰州打算发军饷,马上一个大子都不给他了,让他去找丰州要,但大统领府只同意给他两百人的饷,可他收罗了一千多号人,这些人也愿意效忠丰州,大统领府总不能不管吧,满柱、侯世杰跟着也叫苦,他们这帮投效丰州的人,都是好勇斗狠当兵的坯子,耕地做工一概不会,不给他们军饷就是断他们的活路。
这场丰州改制会议一连开了三四天也没吵出个结果,各千户所、百户所又来了一帮老百姓,这帮人自称是代表乡亲父老来反映民意的,而且自带了口粮、帐篷,绝不会占公家的便宜,于是民意代表们赖在蛮汉山,伙同他们的官员继续和大统领府讨价还价。
“这帮家伙怎么回事?上次一致赞同改制,这回却几乎处处和我们唱对台戏,他们肯定事先商量过的。”李槐忍不住发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