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西北之乱 第九十二章 斩司徒,天下乃安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混在三国当军师最新章节!
此次出行,赵二只带了赵熊等几个亲卫。军队肯定是带不过去的,毕竟这支军队,名义上是隶属各县、隶属济南的,没有朝廷调令不能带走。现如今没有曹操给他遮风挡雨了,做起事来难免有些束手束脚。
不过那还不是主要原因,就算赵二想无视法令强行带他们走,沿途的粮草也没有着落。
更关键的是,你带他们过去干啥?张温只征调了赵二一人,你带一支非法的私军过去,想干嘛?
刘备自然也去不了,没有朝廷征调,他官职在身出不了管县。而关羽、张飞也得陪着刘备,顺便帮赵二守着军队。
士子们中倒是有想过去长长见识的,但大多被家族劝止了,只有两个人能够以私人名义跟在后面。
生活起居方面,赵二曾想过带个侍女过去帮自己解决欲望问题。虽然军中禁止带女人,但不少将领都自有主意,他们会让女人穿男装,伪装成男人带在身边服侍自己。事实上在古代这么干的人非常多,赵二这么干的话也没什么问题。
不过最终赵二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毕竟此去西北长途跋涉的,太过辛苦,赵二不太舍得让她们受罪。而且要解决欲望的话,可以去那边再找当地女人嘛!
孙坚这边倒是简单得多,除了两个服侍自己的家仆(赵二仔细看过,是男的,有喉结)外,就是同乡的一个叫祖茂的同伴。
祖茂作为孙坚未来的四大将之一,也是孙坚的同乡,同孙坚很早就认识,在后来十八路诸侯讨董时,更是为了救孙坚性命而身死。他现在的身份属于孙坚的半部下半朋友,与孙坚关系极好。当初黄巾之乱,赵二在宛城下初见孙坚时,祖茂也在,只不过当时赵二不知道他名字,没去注意他而已。
不过就算现在注意了,赵二跟他也没啥话可说。一方面赵二觉得这人没啥结交的必要,而更重要的原因是,祖茂这人性格比较沉闷,人又古板严肃,不怎么好相处。不像孙坚那么八面玲珑开得起玩笑。所以赵二也就不再刻意关注他,只当他是个孙坚的普通随从就好。
至于历史上孙坚的另外三将:黄盖、程普、韩当三人,此时似乎还没见过孙坚,至少赵二没听孙坚提起过这三人。
几人选择坐船前往美阳,原本因为是逆流而上,走陆路也行。但是孙坚身为江南人,本身习惯坐船,而赵二则是单纯个人喜欢操船……呃,是坐船,所以二人一拍即合,坐船去!
先从漯水西渡,出了济南,在平原国进入黄河,一路西行,途径冀州、兖州,进入司隶(即司隶校尉部,算是一个州,只不过由司隶校尉管辖,晋时改名司州)。
考虑到大汉首都雒阳距离黄河很近,所以他们决定先去一趟雒阳,然后再继续出发。之后他们会向西进入西京长安,最终到达目的地——
扶风郡美阳。
张温选择在这里集结兵力,而后西进同叛军决战。
除了孙坚他们这些将领、参军等人才外,张温还以朝廷的名义从周边各州郡抽调过去大量的各地军队。张温预备集结二十万大军,倾尽全力给敌人来个雷霆一击。
不过据孙坚估计,实际能到达美阳的也就十余万,这还是乐观估计。毕竟在平黄巾之乱时,朝廷在中原腹地也没能拿出二十万军队来。此次远征西北,后勤运输不
便,就更拿不出那么多部队来了。
孙坚笑着对赵二吐槽道:“司空大人毕竟是文人,没带过兵,认为只要调令下去了,那些州郡的兵马就可以毫无损耗地移过去供他差遣。像咱们这样统领过军队又治理过地方的人自然清楚,各州郡的在编兵力中,除了需要留守地方的必要守备部队外,向外出征的人选也是需要经过选拔才行的,那些不够强壮的士兵往往走不到目的地就会坚持不下去。而那些体力良好能坚持的人,在半路上也容易出现意外而减员。更不要说很多地区的实际所有兵力远低于在编数字了!越是边远的地方,所能投射过去的兵力越少。”
赵二点点头,认为确实如此,然后担忧地问孙坚:“文台兄,既然这位司空大人并不懂兵,此次作战由他来统领的话,是否会因此而出问题?”
孙坚笑着摇了摇头,示意不必担忧:“双飞放心。这位张司空的为人,为兄还是略有了解的。他虽然不是很懂兵,但是亦有自知之明。此次虽然由司空大人挂帅,但实际战斗中,还是由底下将领来负责具体指挥的,张司空只负责在后方调度罢了。双飞所担忧的那种不懂而乱指挥的情况不会发生的!”
赵二听了这话便放下了心,继而问道:“那么此次作战的具体指挥将领都有谁呢?”
孙坚无奈地擦了下汗,心说这赵双飞的朝廷邸报真是看了等于没看!孙坚只得再次对他复述了下邸报的内容:“张司空作为车骑将军,为此次远征的最高统领。下面执金吾袁滂为副,也是不参与实际指挥的。再下面就是荡寇将军周慎和破虏将军董卓。而当地扶风郡的右扶风鲍鸿亦会率领扶风郡郡兵协同作战。”
赵二想了想,这执金吾是首都执掌禁军的,虽然也算武官,但是禁军嘛……你懂的,作为最容易被腐化的军队,战斗力实在不敢高估,其首领自然也难以指望有什么作战经验。
荡寇将军和破虏将军都属于杂号将军,与车骑将军一样都是战时临时册封,战后废除。右扶风就是扶风郡太守。因为长安城是西汉时首都,所以首都周边的三个郡(即三辅)的最高军政长官的职称就有所不同,冯翊郡、扶风郡、京兆郡的郡守就被称为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周慎和鲍鸿虽然赵二不认识,但毕竟属于统过兵的将领,应该不会太差。至于最后的那个董卓嘛……呵呵。
孙坚见赵二在自己提到董卓时,面露不屑,便好奇地问道:“双飞对董卓这人怎么看?”
赵二自然不会告诉孙坚,那董卓日后都干了些什么破事,只是随口道:“我听说过这个人,坏得很!”
孙坚微微一笑,点头道:“为兄亦听闻此人人品不堪。不过此人在西北地方上颇有势力,不亚于为兄在江东的经营。而且此人在朝中后台亦是不小,双飞可能不知,他与当朝董太后可是同族。”
赵二当然不知道,原来这董卓的后台这么大!要知道那董太后可是当今皇帝的生母,而皇帝刘宏向来不敢违背母亲的意愿。怪不得那董卓如此嚣张!
“前阵子皇甫嵩征讨贼寇时,亦不得不带上董卓一起。结果皇甫嵩因为没能攻克敌人而被免,归他节制的董卓却升了官。”
孙坚摇了摇头,继续道:“不过董卓这个人本身还是很有能力的,这不仅仅是由于他在当地有势力,他的军事作战能力也是不容小觑!他久在西北作战,战争经验丰富,对羌人尤为了解。他在个
人勇武方面也是强悍,膂力强劲,能左右开弓,纵观整个大汉,也少有能与他比肩的。”
呵呵,那是因为天下未乱,四方英雄尚未登场。不过等他们登场时,董卓也老了就是了。
孙坚见他不以为然,便也不再说下去,转而谈起了其他事情。
“双飞啊,对于西北那边,你了解多少?”
赵二惭愧道:“这个……我是完全……不了解。”
21世纪的西北赵二还多少了解一点,三国时期的西北那就完全两眼一抹黑了。那可是将近两千年的变化,同一个地区的地形气候什么的,早变得面目全非了。
现代的西北是黄土高原,又贫瘠又缺水,老百姓中又有大量回民。三国时期可完全不是这样,三国时期的关中,虽然不知道有多富饶,但肯定跟贫瘠俩字不沾边。至于伊斯兰教,那时候还没有呢!
赵二不了解西北,孙坚倒是了解一些。虽然孙坚同样没去过西北,但是他毕竟读过不少书,比赵二这个“没文化”的强上不少,他听赵二说不了解,便毛遂自荐,主动替赵二介绍起来:
此次战争所涉及到的西北,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他们的目的地美阳所在的关中地区,而另一部分就是更西边,被叛军所占据的凉州了。
关中地区在后来献帝时期改名雍州。该地物产丰富,田地众多、人口稠密。虽然比不上中原腹地,但也算是西北地区中相对富足的一个地方。
而凉州就不一样了,这里属于彻头彻尾的边疆,面积虽大,但汉胡交杂,人口稀少,物产贫瘠。
然而凉州也有凉州的优势,那就是民风彪悍,盛产骑兵。西凉骑兵、并州骑兵和幽州骑兵,是汉朝的三大骑兵来源,他们各有各的长处。
在北宫伯玉的叛乱刚起时,朝中的司徒崔烈(就是之前以优惠价买到官位的那个)强烈建议朝廷彻底放弃凉州,认为凉州贫瘠,要了也没啥用,干脆扔给叛军自己玩去!
他的观点引起了朝中很多官员的认同,但是朝中也并不尽是庸碌之辈,亦有明智之士提出反对。议郎傅燮就发表了一篇激动人心的演说,他先谴责崔烈,曰:“斩司徒,天下乃安!”
而后强调凉州地处前线的重要性:“樊哙以冒顿悖逆,愤激思奋,未失人臣之节,季布犹曰‘哙可斩也’。今凉州天下要冲,国家籓卫。高祖初兴,使郦商别定陇石;世宗拓境,列置四郡,议者以为断匈奴右臂。今牧御失和,使一州叛逆;烈为宰相,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若使左衽之虏得居此地,士劲甲坚,因以为乱,此天下之至虑,社稷之深忧也。若烈不知,是极蔽也;知而故言,是不忠也!”
意思就是凉州是要冲之地,国家的屏障。当初高祖刘邦、武帝刘彻他们为了对付匈奴而特意打下来的。现如今官员失和,使整个凉州落入叛逆之手。崔烈身为宰相,不想着为国家想平定它的办法,却想割弃一方万里的土地,我非常疑惑。如果让左衽(当时汉人的衣服多为右衽)的蛮夷占领此地,军力强盛并作乱,这将是天下最大的顾虑和社稷的深切忧患。如果崔烈不知道这一点,他就太蠢了;如果他知道了还这么说,是不忠。
刘宏觉得傅燮说得有道理,于是拒绝了崔烈的建议,坚定了与西北叛军战斗到底的信念。
此次出行,赵二只带了赵熊等几个亲卫。军队肯定是带不过去的,毕竟这支军队,名义上是隶属各县、隶属济南的,没有朝廷调令不能带走。现如今没有曹操给他遮风挡雨了,做起事来难免有些束手束脚。
不过那还不是主要原因,就算赵二想无视法令强行带他们走,沿途的粮草也没有着落。
更关键的是,你带他们过去干啥?张温只征调了赵二一人,你带一支非法的私军过去,想干嘛?
刘备自然也去不了,没有朝廷征调,他官职在身出不了管县。而关羽、张飞也得陪着刘备,顺便帮赵二守着军队。
士子们中倒是有想过去长长见识的,但大多被家族劝止了,只有两个人能够以私人名义跟在后面。
生活起居方面,赵二曾想过带个侍女过去帮自己解决欲望问题。虽然军中禁止带女人,但不少将领都自有主意,他们会让女人穿男装,伪装成男人带在身边服侍自己。事实上在古代这么干的人非常多,赵二这么干的话也没什么问题。
不过最终赵二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毕竟此去西北长途跋涉的,太过辛苦,赵二不太舍得让她们受罪。而且要解决欲望的话,可以去那边再找当地女人嘛!
孙坚这边倒是简单得多,除了两个服侍自己的家仆(赵二仔细看过,是男的,有喉结)外,就是同乡的一个叫祖茂的同伴。
祖茂作为孙坚未来的四大将之一,也是孙坚的同乡,同孙坚很早就认识,在后来十八路诸侯讨董时,更是为了救孙坚性命而身死。他现在的身份属于孙坚的半部下半朋友,与孙坚关系极好。当初黄巾之乱,赵二在宛城下初见孙坚时,祖茂也在,只不过当时赵二不知道他名字,没去注意他而已。
不过就算现在注意了,赵二跟他也没啥话可说。一方面赵二觉得这人没啥结交的必要,而更重要的原因是,祖茂这人性格比较沉闷,人又古板严肃,不怎么好相处。不像孙坚那么八面玲珑开得起玩笑。所以赵二也就不再刻意关注他,只当他是个孙坚的普通随从就好。
至于历史上孙坚的另外三将:黄盖、程普、韩当三人,此时似乎还没见过孙坚,至少赵二没听孙坚提起过这三人。
几人选择坐船前往美阳,原本因为是逆流而上,走陆路也行。但是孙坚身为江南人,本身习惯坐船,而赵二则是单纯个人喜欢操船……呃,是坐船,所以二人一拍即合,坐船去!
先从漯水西渡,出了济南,在平原国进入黄河,一路西行,途径冀州、兖州,进入司隶(即司隶校尉部,算是一个州,只不过由司隶校尉管辖,晋时改名司州)。
考虑到大汉首都雒阳距离黄河很近,所以他们决定先去一趟雒阳,然后再继续出发。之后他们会向西进入西京长安,最终到达目的地——
扶风郡美阳。
张温选择在这里集结兵力,而后西进同叛军决战。
除了孙坚他们这些将领、参军等人才外,张温还以朝廷的名义从周边各州郡抽调过去大量的各地军队。张温预备集结二十万大军,倾尽全力给敌人来个雷霆一击。
不过据孙坚估计,实际能到达美阳的也就十余万,这还是乐观估计。毕竟在平黄巾之乱时,朝廷在中原腹地也没能拿出二十万军队来。此次远征西北,后勤运输不
便,就更拿不出那么多部队来了。
孙坚笑着对赵二吐槽道:“司空大人毕竟是文人,没带过兵,认为只要调令下去了,那些州郡的兵马就可以毫无损耗地移过去供他差遣。像咱们这样统领过军队又治理过地方的人自然清楚,各州郡的在编兵力中,除了需要留守地方的必要守备部队外,向外出征的人选也是需要经过选拔才行的,那些不够强壮的士兵往往走不到目的地就会坚持不下去。而那些体力良好能坚持的人,在半路上也容易出现意外而减员。更不要说很多地区的实际所有兵力远低于在编数字了!越是边远的地方,所能投射过去的兵力越少。”
赵二点点头,认为确实如此,然后担忧地问孙坚:“文台兄,既然这位司空大人并不懂兵,此次作战由他来统领的话,是否会因此而出问题?”
孙坚笑着摇了摇头,示意不必担忧:“双飞放心。这位张司空的为人,为兄还是略有了解的。他虽然不是很懂兵,但是亦有自知之明。此次虽然由司空大人挂帅,但实际战斗中,还是由底下将领来负责具体指挥的,张司空只负责在后方调度罢了。双飞所担忧的那种不懂而乱指挥的情况不会发生的!”
赵二听了这话便放下了心,继而问道:“那么此次作战的具体指挥将领都有谁呢?”
孙坚无奈地擦了下汗,心说这赵双飞的朝廷邸报真是看了等于没看!孙坚只得再次对他复述了下邸报的内容:“张司空作为车骑将军,为此次远征的最高统领。下面执金吾袁滂为副,也是不参与实际指挥的。再下面就是荡寇将军周慎和破虏将军董卓。而当地扶风郡的右扶风鲍鸿亦会率领扶风郡郡兵协同作战。”
赵二想了想,这执金吾是首都执掌禁军的,虽然也算武官,但是禁军嘛……你懂的,作为最容易被腐化的军队,战斗力实在不敢高估,其首领自然也难以指望有什么作战经验。
荡寇将军和破虏将军都属于杂号将军,与车骑将军一样都是战时临时册封,战后废除。右扶风就是扶风郡太守。因为长安城是西汉时首都,所以首都周边的三个郡(即三辅)的最高军政长官的职称就有所不同,冯翊郡、扶风郡、京兆郡的郡守就被称为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周慎和鲍鸿虽然赵二不认识,但毕竟属于统过兵的将领,应该不会太差。至于最后的那个董卓嘛……呵呵。
孙坚见赵二在自己提到董卓时,面露不屑,便好奇地问道:“双飞对董卓这人怎么看?”
赵二自然不会告诉孙坚,那董卓日后都干了些什么破事,只是随口道:“我听说过这个人,坏得很!”
孙坚微微一笑,点头道:“为兄亦听闻此人人品不堪。不过此人在西北地方上颇有势力,不亚于为兄在江东的经营。而且此人在朝中后台亦是不小,双飞可能不知,他与当朝董太后可是同族。”
赵二当然不知道,原来这董卓的后台这么大!要知道那董太后可是当今皇帝的生母,而皇帝刘宏向来不敢违背母亲的意愿。怪不得那董卓如此嚣张!
“前阵子皇甫嵩征讨贼寇时,亦不得不带上董卓一起。结果皇甫嵩因为没能攻克敌人而被免,归他节制的董卓却升了官。”
孙坚摇了摇头,继续道:“不过董卓这个人本身还是很有能力的,这不仅仅是由于他在当地有势力,他的军事作战能力也是不容小觑!他久在西北作战,战争经验丰富,对羌人尤为了解。他在个
人勇武方面也是强悍,膂力强劲,能左右开弓,纵观整个大汉,也少有能与他比肩的。”
呵呵,那是因为天下未乱,四方英雄尚未登场。不过等他们登场时,董卓也老了就是了。
孙坚见他不以为然,便也不再说下去,转而谈起了其他事情。
“双飞啊,对于西北那边,你了解多少?”
赵二惭愧道:“这个……我是完全……不了解。”
21世纪的西北赵二还多少了解一点,三国时期的西北那就完全两眼一抹黑了。那可是将近两千年的变化,同一个地区的地形气候什么的,早变得面目全非了。
现代的西北是黄土高原,又贫瘠又缺水,老百姓中又有大量回民。三国时期可完全不是这样,三国时期的关中,虽然不知道有多富饶,但肯定跟贫瘠俩字不沾边。至于伊斯兰教,那时候还没有呢!
赵二不了解西北,孙坚倒是了解一些。虽然孙坚同样没去过西北,但是他毕竟读过不少书,比赵二这个“没文化”的强上不少,他听赵二说不了解,便毛遂自荐,主动替赵二介绍起来:
此次战争所涉及到的西北,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他们的目的地美阳所在的关中地区,而另一部分就是更西边,被叛军所占据的凉州了。
关中地区在后来献帝时期改名雍州。该地物产丰富,田地众多、人口稠密。虽然比不上中原腹地,但也算是西北地区中相对富足的一个地方。
而凉州就不一样了,这里属于彻头彻尾的边疆,面积虽大,但汉胡交杂,人口稀少,物产贫瘠。
然而凉州也有凉州的优势,那就是民风彪悍,盛产骑兵。西凉骑兵、并州骑兵和幽州骑兵,是汉朝的三大骑兵来源,他们各有各的长处。
在北宫伯玉的叛乱刚起时,朝中的司徒崔烈(就是之前以优惠价买到官位的那个)强烈建议朝廷彻底放弃凉州,认为凉州贫瘠,要了也没啥用,干脆扔给叛军自己玩去!
他的观点引起了朝中很多官员的认同,但是朝中也并不尽是庸碌之辈,亦有明智之士提出反对。议郎傅燮就发表了一篇激动人心的演说,他先谴责崔烈,曰:“斩司徒,天下乃安!”
而后强调凉州地处前线的重要性:“樊哙以冒顿悖逆,愤激思奋,未失人臣之节,季布犹曰‘哙可斩也’。今凉州天下要冲,国家籓卫。高祖初兴,使郦商别定陇石;世宗拓境,列置四郡,议者以为断匈奴右臂。今牧御失和,使一州叛逆;烈为宰相,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若使左衽之虏得居此地,士劲甲坚,因以为乱,此天下之至虑,社稷之深忧也。若烈不知,是极蔽也;知而故言,是不忠也!”
意思就是凉州是要冲之地,国家的屏障。当初高祖刘邦、武帝刘彻他们为了对付匈奴而特意打下来的。现如今官员失和,使整个凉州落入叛逆之手。崔烈身为宰相,不想着为国家想平定它的办法,却想割弃一方万里的土地,我非常疑惑。如果让左衽(当时汉人的衣服多为右衽)的蛮夷占领此地,军力强盛并作乱,这将是天下最大的顾虑和社稷的深切忧患。如果崔烈不知道这一点,他就太蠢了;如果他知道了还这么说,是不忠。
刘宏觉得傅燮说得有道理,于是拒绝了崔烈的建议,坚定了与西北叛军战斗到底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