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宣室问对(二)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汉大也最新章节!
却不成想,哪怕他道歉了杨玉也未放过他。
杨玉突然发难:“敢问陛下,诸侯王为何欲起兵反叛?天下因何不安?”
殿中所有人一愣,问对问对,有问才有对,一般是上位者问,下位者对。正常情况应该是景帝问“敢问先生,可有法止诸侯反叛,平息天下不安。”没想到杨玉不按常理出牌,反客为主,反问起了皇帝。
晁错眉头皱成了疙瘩,但不知杨玉用意,只能暂时压制。郎中令周仁沉默垂首,忠实的充当起了背景板。
刘启环顾一周,讷讷无言以对。这个问题再清楚不过了,以为对方明知故问,是在指责他,只能再次认错道:“皆朕之错也。”
杨玉二问:“敢问陛下,如今局面与孝文皇帝即位时如何?”
刘启思考片刻,老实回答道:“不若孝文皇帝其时凶险也。”
杨玉三问:“那么再次敢问陛下,孝文皇帝时是如何做的?”
刘启一时难以回答。
好在杨玉没有一定要他回答,他替对方说道:“高后八年七月,后崩。九月,诸吕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代王,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使人迎文帝。”
杨玉先开了个头,然后面色突然凝重了起来,沉声道:
“面对帝位从天而降,彼时文帝谨慎至何种程度呢?
一,先问左右,与群臣共议之,郎中令张武,中尉宋昌各有进言,文帝然宋昌言,然疑心未去。
二,报太后与计之,仍犹豫未定。
三,卜之,得兆大吉,仍未全信。
四,遣太后弟薄昭往长安见绛侯周勃,得薄昭还报曰:‘信矣,无可疑者。’文帝乃稍安其意,但仍存戒备之心。
五,命中尉宋昌为参乘,同车而行,郎中令张武等六人乘坐官府驿车,一起随行至长安,可谓举代国大臣重将,倾巢而出。
六,行至高陵县,暂停休整,命宋昌先驰入长安以察动静。昌行至渭桥,丞相以下皆迎。宋昌还报曰可,先帝乃复驰至渭桥。
七,群臣拜谒称臣,文帝不敢失仪,下车回拜。此为持身端正,不授人以丝毫口舌。
八,太尉周勃近前曰:‘原请间,与王私言。’宋昌回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以示王者无私。
此亦为不露纰漏,不留人口舌也。
九,太尉周勃乃跪献天子玺符。文帝不受皇帝玺符,辞谢曰:‘至代国官邸再议此事。’
彼时少帝在位,文帝为代王,未曾登皇帝位,以王者受皇帝玺符,乃僭越也。故文帝不受,不欲留人口舌也。
十,闰九月,己酉晦(二十九日),文帝进入都城长安,宿长安代国官邸,朝廷众臣共护送到官邸。丞相陈平等人再次跪拜奏曰:‘少帝刘弘等人皆非孝惠皇帝子,不应侍奉宗庙做天子。大王乃高帝年长之子,应继承皇统。臣等恭请大王登基为帝!’
文帝再辞曰:‘奉祀高帝宗庙,乃重事也。吾没有才能,不足以奉祀宗庙。希望请楚王考虑一个合适的人,我不敢当此重任。’
彼时楚王刘交尙在世也,其为高祖弟,先帝季父,宗室长者也。家有长者,由长者主持公事乃应有之礼。
群臣三请,文帝才谦逊地按宾主的礼仪面向西,辞谢了三次,又按君臣之仪面向南,辞谢了两次,方即天子位。
三请三辞,丝毫不敢有违古之礼仪。
十一,文帝傍晚入未央宫,当夜便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张武为郎中令,宿卫宫中。
此为握军队于手中,先解决安危倒悬之事也。
十二,行殿中,夜下诏书曰:‘近来诸吕用事擅权,谋为大逆,欲以危害刘氏宗庙,赖将相列侯宗室大臣诛之,皆伏其辜。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大酺五日。’”
说到这里,杨玉停顿了下,格外加重语气道:“此为去不义之名,正群臣之伦,安众人之心也。”
若不下这道诏令,就凭周勃等臣子诛杀少帝的行为,无疑会背上一个弑君罪名,群臣人心惶惶,必会生出事端。
类似于汉初之际,因评定功劳艰难,刘邦迟迟没有封赏群臣,拖得旷日持久,结果惹得属下人心动荡不安。刘邦在洛阳南宫,看到大臣三三两两聚集密语,就好奇问张良这些人在做什么。
张良点醒道,陛下不知道吗,在谋反也。刘邦大惊,问天下初定,为何要谋反。张良就说,陛下迟迟不封赏功臣,群臣不安,以为天下已经平定了,群臣无用,陛下欲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绝。
刘邦惶恐,忙问该如何是好。张良就献计说,陛下平生最憎恶谁,不妨就先封赏谁,群臣见陛下连最憎恶的人都封赏,必不会忘掉他们,由此心安矣。
然后刘邦就捏着鼻子封了与自己有宿怨,曾多次辱他的雍齿为什方侯,然后又催促丞相御史大夫赶快评定功劳,施行封赏。群臣这下安心了,纷纷说“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文帝此举有异曲同工之理,下了这道旨,算是为周勃等群臣诛杀少帝的行为定了性,不是弑君,而是平乱,罪臣都已伏诛,众臣有功无过。同时也在法理上昭告天下,自己登基的合理性。
要知道,少帝还没死,文帝身为藩王就进了长安,真要追究起来,文帝也摆脱不了叛乱的罪名。
并通过初即位为由,大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大酺五日。以举国同庆,同贺的名义来驱散大汉朝堂的血腥阴霾,安定天下人心。
杨玉虽说的隐晦,但景帝暗暗颔首,看来已经听明白了。
杨玉接着说:
“十三,冬,十月,庚戌(初一),徙琅邪王泽为燕王。”
看似只有一句话,但隐含意义重大。
要知道这个琅邪王刘泽可有一把好手段。刘泽是刘邦的远方堂兄弟,汉立国后被封为营陵侯。
吕后还在位时,他讨好吕后,娶了吕氏女,被封为大将军,更从侯被封为琅邪王,完成了由侯到王的地位跃迁。按正常情况来说,他这个远房是没资格被封王的。
还有他的封国琅邪国可是吕后硬生生从齐王封地割出去的,由此被齐王所忌恨。
吕后驾崩后,刘泽没了靠山,为了自保,也为了将来不被刘氏与功臣集团清算,毕竟他可当过吕氏外戚的狗腿子。就欺骗齐王说自己入长安为齐王游说公卿立他为帝,结果到了长安后,立马对功臣集团说齐王有个厉害舅舅,不可为帝,不然舅家就是第二个吕氏。一句话吓得诛吕功臣们集体炸毛,首先将齐王给排除了出去。
这时刘泽趁机提议立代王刘恒为帝。
可以说文帝之所以能即位,刘泽有首倡之功。
然后文帝投桃报李,最先封赏刘泽,将他从琅邪王改封为燕王。此为一石三鸟,好处有三。
一是刘泽由琅邪小国变成燕国大国国王。
要知道当时刘氏诸侯王中就属齐王势力最强大,是最有可能接任成为皇帝的,结果被刘泽给生生弄没了,齐王有多恨他就可想而知了。通过此举,让刘泽远离了仇人齐王,不然齐王岂能放过他。
二是,当时文帝由藩王即位。在内,来自功臣集团的压力重重,在外,天下藩王皆为利益相关者,很多实力都比代国强大,对文帝即位肯定是不服的,是敌非友。
而刘泽是刘氏远系,没有即位资格,没有利益牵扯。文帝将他封为大国燕国国王,与他有恩,他必定支持文帝。如此一来,文帝就有了个实力不凡的铁杆支持者,在外可威慑关中的功臣集团,在内又可牵制刘姓诸侯王,此一举两得。
三就是,刘泽改封燕国后,他的琅邪国空了,文帝将它重新还给了齐王,算是给齐王的补偿。
要知道,齐王一系势力强大,当时诛吕有功的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皆是齐王的弟弟,就居住在长安。文帝不得不安抚齐王。
对齐王来说,虽然帝位没了,但琅邪之地又回来了,也算是安慰了。
所以,文帝仅凭此一个举措,就让所有人皆大欢喜。
手腕何止三四层楼那么高。
什么叫天生王者,这就是。
有些人你不得不服,政治天赋点满了。
而这一年,文帝刚刚二十三岁。
【作者题外话】:这里的先帝,文帝,太宗指的都是汉文帝刘恒,文是谥号,太宗是庙号。称先帝自然是已经驾崩了。这里的时间背景是公元前154年,汉文帝已驾崩,汉景帝刘启刚登基三年。文景之治指的就是这父子俩,是历史上第一个治世。
另外呢,帝王中作者崇拜的是秦皇汉武,毕竟千古功绩最高莫过于这两人。但最尊敬的却是汉文帝宋仁宗明太祖三人,这三人可以说是几千年来对平民百姓最仁慈最好的皇帝了。生为老百姓,帝王的功劳,评价与己无关,所求的不就是这点吗。
却不成想,哪怕他道歉了杨玉也未放过他。
杨玉突然发难:“敢问陛下,诸侯王为何欲起兵反叛?天下因何不安?”
殿中所有人一愣,问对问对,有问才有对,一般是上位者问,下位者对。正常情况应该是景帝问“敢问先生,可有法止诸侯反叛,平息天下不安。”没想到杨玉不按常理出牌,反客为主,反问起了皇帝。
晁错眉头皱成了疙瘩,但不知杨玉用意,只能暂时压制。郎中令周仁沉默垂首,忠实的充当起了背景板。
刘启环顾一周,讷讷无言以对。这个问题再清楚不过了,以为对方明知故问,是在指责他,只能再次认错道:“皆朕之错也。”
杨玉二问:“敢问陛下,如今局面与孝文皇帝即位时如何?”
刘启思考片刻,老实回答道:“不若孝文皇帝其时凶险也。”
杨玉三问:“那么再次敢问陛下,孝文皇帝时是如何做的?”
刘启一时难以回答。
好在杨玉没有一定要他回答,他替对方说道:“高后八年七月,后崩。九月,诸吕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代王,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使人迎文帝。”
杨玉先开了个头,然后面色突然凝重了起来,沉声道:
“面对帝位从天而降,彼时文帝谨慎至何种程度呢?
一,先问左右,与群臣共议之,郎中令张武,中尉宋昌各有进言,文帝然宋昌言,然疑心未去。
二,报太后与计之,仍犹豫未定。
三,卜之,得兆大吉,仍未全信。
四,遣太后弟薄昭往长安见绛侯周勃,得薄昭还报曰:‘信矣,无可疑者。’文帝乃稍安其意,但仍存戒备之心。
五,命中尉宋昌为参乘,同车而行,郎中令张武等六人乘坐官府驿车,一起随行至长安,可谓举代国大臣重将,倾巢而出。
六,行至高陵县,暂停休整,命宋昌先驰入长安以察动静。昌行至渭桥,丞相以下皆迎。宋昌还报曰可,先帝乃复驰至渭桥。
七,群臣拜谒称臣,文帝不敢失仪,下车回拜。此为持身端正,不授人以丝毫口舌。
八,太尉周勃近前曰:‘原请间,与王私言。’宋昌回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以示王者无私。
此亦为不露纰漏,不留人口舌也。
九,太尉周勃乃跪献天子玺符。文帝不受皇帝玺符,辞谢曰:‘至代国官邸再议此事。’
彼时少帝在位,文帝为代王,未曾登皇帝位,以王者受皇帝玺符,乃僭越也。故文帝不受,不欲留人口舌也。
十,闰九月,己酉晦(二十九日),文帝进入都城长安,宿长安代国官邸,朝廷众臣共护送到官邸。丞相陈平等人再次跪拜奏曰:‘少帝刘弘等人皆非孝惠皇帝子,不应侍奉宗庙做天子。大王乃高帝年长之子,应继承皇统。臣等恭请大王登基为帝!’
文帝再辞曰:‘奉祀高帝宗庙,乃重事也。吾没有才能,不足以奉祀宗庙。希望请楚王考虑一个合适的人,我不敢当此重任。’
彼时楚王刘交尙在世也,其为高祖弟,先帝季父,宗室长者也。家有长者,由长者主持公事乃应有之礼。
群臣三请,文帝才谦逊地按宾主的礼仪面向西,辞谢了三次,又按君臣之仪面向南,辞谢了两次,方即天子位。
三请三辞,丝毫不敢有违古之礼仪。
十一,文帝傍晚入未央宫,当夜便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张武为郎中令,宿卫宫中。
此为握军队于手中,先解决安危倒悬之事也。
十二,行殿中,夜下诏书曰:‘近来诸吕用事擅权,谋为大逆,欲以危害刘氏宗庙,赖将相列侯宗室大臣诛之,皆伏其辜。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大酺五日。’”
说到这里,杨玉停顿了下,格外加重语气道:“此为去不义之名,正群臣之伦,安众人之心也。”
若不下这道诏令,就凭周勃等臣子诛杀少帝的行为,无疑会背上一个弑君罪名,群臣人心惶惶,必会生出事端。
类似于汉初之际,因评定功劳艰难,刘邦迟迟没有封赏群臣,拖得旷日持久,结果惹得属下人心动荡不安。刘邦在洛阳南宫,看到大臣三三两两聚集密语,就好奇问张良这些人在做什么。
张良点醒道,陛下不知道吗,在谋反也。刘邦大惊,问天下初定,为何要谋反。张良就说,陛下迟迟不封赏功臣,群臣不安,以为天下已经平定了,群臣无用,陛下欲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绝。
刘邦惶恐,忙问该如何是好。张良就献计说,陛下平生最憎恶谁,不妨就先封赏谁,群臣见陛下连最憎恶的人都封赏,必不会忘掉他们,由此心安矣。
然后刘邦就捏着鼻子封了与自己有宿怨,曾多次辱他的雍齿为什方侯,然后又催促丞相御史大夫赶快评定功劳,施行封赏。群臣这下安心了,纷纷说“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文帝此举有异曲同工之理,下了这道旨,算是为周勃等群臣诛杀少帝的行为定了性,不是弑君,而是平乱,罪臣都已伏诛,众臣有功无过。同时也在法理上昭告天下,自己登基的合理性。
要知道,少帝还没死,文帝身为藩王就进了长安,真要追究起来,文帝也摆脱不了叛乱的罪名。
并通过初即位为由,大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大酺五日。以举国同庆,同贺的名义来驱散大汉朝堂的血腥阴霾,安定天下人心。
杨玉虽说的隐晦,但景帝暗暗颔首,看来已经听明白了。
杨玉接着说:
“十三,冬,十月,庚戌(初一),徙琅邪王泽为燕王。”
看似只有一句话,但隐含意义重大。
要知道这个琅邪王刘泽可有一把好手段。刘泽是刘邦的远方堂兄弟,汉立国后被封为营陵侯。
吕后还在位时,他讨好吕后,娶了吕氏女,被封为大将军,更从侯被封为琅邪王,完成了由侯到王的地位跃迁。按正常情况来说,他这个远房是没资格被封王的。
还有他的封国琅邪国可是吕后硬生生从齐王封地割出去的,由此被齐王所忌恨。
吕后驾崩后,刘泽没了靠山,为了自保,也为了将来不被刘氏与功臣集团清算,毕竟他可当过吕氏外戚的狗腿子。就欺骗齐王说自己入长安为齐王游说公卿立他为帝,结果到了长安后,立马对功臣集团说齐王有个厉害舅舅,不可为帝,不然舅家就是第二个吕氏。一句话吓得诛吕功臣们集体炸毛,首先将齐王给排除了出去。
这时刘泽趁机提议立代王刘恒为帝。
可以说文帝之所以能即位,刘泽有首倡之功。
然后文帝投桃报李,最先封赏刘泽,将他从琅邪王改封为燕王。此为一石三鸟,好处有三。
一是刘泽由琅邪小国变成燕国大国国王。
要知道当时刘氏诸侯王中就属齐王势力最强大,是最有可能接任成为皇帝的,结果被刘泽给生生弄没了,齐王有多恨他就可想而知了。通过此举,让刘泽远离了仇人齐王,不然齐王岂能放过他。
二是,当时文帝由藩王即位。在内,来自功臣集团的压力重重,在外,天下藩王皆为利益相关者,很多实力都比代国强大,对文帝即位肯定是不服的,是敌非友。
而刘泽是刘氏远系,没有即位资格,没有利益牵扯。文帝将他封为大国燕国国王,与他有恩,他必定支持文帝。如此一来,文帝就有了个实力不凡的铁杆支持者,在外可威慑关中的功臣集团,在内又可牵制刘姓诸侯王,此一举两得。
三就是,刘泽改封燕国后,他的琅邪国空了,文帝将它重新还给了齐王,算是给齐王的补偿。
要知道,齐王一系势力强大,当时诛吕有功的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皆是齐王的弟弟,就居住在长安。文帝不得不安抚齐王。
对齐王来说,虽然帝位没了,但琅邪之地又回来了,也算是安慰了。
所以,文帝仅凭此一个举措,就让所有人皆大欢喜。
手腕何止三四层楼那么高。
什么叫天生王者,这就是。
有些人你不得不服,政治天赋点满了。
而这一年,文帝刚刚二十三岁。
【作者题外话】:这里的先帝,文帝,太宗指的都是汉文帝刘恒,文是谥号,太宗是庙号。称先帝自然是已经驾崩了。这里的时间背景是公元前154年,汉文帝已驾崩,汉景帝刘启刚登基三年。文景之治指的就是这父子俩,是历史上第一个治世。
另外呢,帝王中作者崇拜的是秦皇汉武,毕竟千古功绩最高莫过于这两人。但最尊敬的却是汉文帝宋仁宗明太祖三人,这三人可以说是几千年来对平民百姓最仁慈最好的皇帝了。生为老百姓,帝王的功劳,评价与己无关,所求的不就是这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