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战争经济学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明末榆林小衙内最新章节!
怪不得历史上少量的游牧骑兵,可以对数量众多的中原步兵,实施“百骑环绕,可裹万众”的战术。
不是人家的骑射水平有多高超,而是面对城墙一样密密麻麻的敌人步兵,稍有点骑射基础,想射空都不可能。
当然,想做到贱奴的“五步射面”,还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实践。
细节决定成败,为了组织这次骑射,小衙内做了精心准备,并拿出了全部家底,几乎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
首先是考虑到骑弓威力小,杀伤力不足。小衙内就把箭头喂毒配方,升级到2.0版本。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就是把古代中原农耕民族,还有游牧民族的相关技术,来了个大杂烩。
具体配方就是把乌头、马钱子、一枝蒿、生蓖麻子捣碎,配上马粪、金汁等肮脏东西,加水一起混搭浸泡。
它们之间会不会产生化学反应?实际效果好不好?小衙内自己都不清楚,他只想增加敌人的治疗难度。
因为明朝有大量的白莲教徒涌入草原,极大提高了蒙古族的医药水平。直到现代,西北地区还有正规的蒙医院,深受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支持。
为什么不用蛇毒?那东西常温下24小时就变质失效了。水银和砒霜呢?先不说这两样成本较高,关键是箭头上残留剂量少,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
其次是箭矢制造困难。在古代战场上,弓箭是射速最快的冷兵器。优秀的骑射手,几乎能做到三秒钟发射四箭,这导致弓箭箭矢耗费量极其惊人。
小衙内只能把缴获的鞑子箭矢、四处淘换来的明军箭矢,统统配发下去。
这导致骑射轻骑兵的箭囊里面,充斥着鸭嘴箭、梅针箭、齐鈚箭、月牙鈚箭、梅花箭、透甲锥箭、点钢箭、三叉箭等五花八门、乱七八糟的各种箭矢。这其实也影响了弓箭手的正常发挥。
为什么不赶工大量制造?箭杆细长,比粗重短的弩箭,制作精度要高出不少。还有箭杆矫直,这个耗时长的重要加工步骤,导致弓箭箭杆的生产效率很难快速提高。
还有弓箭箭矢上的羽毛。为保证弓箭箭矢,以最小的空气阻力,维持最稳定的飞行姿态,古人一直都推崇,使用金雕等猛禽羽毛作为箭羽。
再考虑到战马奔驰带来的气流阻隔,还有中国北方经常刮风的气候特点,以上等雕翎作为箭羽,就成为绕不过去的原材料困境。
野生猛禽羽毛,是不可能大量收购或者捡拾。物以稀为贵,上等雕翎是妥妥的卖方市场,小衙内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大明确实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可小衙内就是开几个“老鹰养殖场”,也很难保证大规模战役,所需要的海量优质箭羽。
第三就是成本问题。如果对外购买箭矢,以清朝最常见的军用梅针箭为例,每五十支就要白银3.75两。这大约就是一个轻骑兵佩戴两个箭囊,所携带的箭矢总数。
就算小衙内的轻骑兵,两秒钟射出一支箭,最多两分钟,每个战兵就消耗了近四两银子。这些箭矢在混乱不堪的战场上,几乎很难回收再利用。
这还不包括日常训练,所带来的损耗,还有弓体本身的新旧替换。
第四就是战马的饲养训练成本太高。虽然轻骑兵连人带马,披戴的都是轻便软甲,但总重量还是超过三十五公斤;五十支梅针箭至少也有五公斤;每杆震叠铳都在四五公斤左右。综合计算下来,每匹马的总体负重并不算低。
为了这次作战,所有战马,都经过驼马养训队的精心饲喂和严格调教,还与战兵们合练整训过。
现在又经历这场,不要命一样的驰骋驾役,即使战马没有受伤,也要休息养护好一段时间。唐代兵书《太白阴经》中就记载:“马有四百八病,益在调冷热之宜,适牧放之性,常加休息,不可忽视之也。”
对比现代人家里养的宠物猫,就算主人勤俭节约会过日子,每月也要花个百八十元人民币,更何况是战马?
战争打的就是钱粮后勤,小衙内还真不能抠抠搜搜。因为在冷热兵器相交的明末清初,弓箭确确实实又是骑兵,最佳的连射和速射型武器。
除了红夷大炮和大型战舰,弓箭、战马和骑术训练,应该是那个时代最烧钱的军事支出。小衙内只能咬牙死撑,因为一次战败,就有可能身死族灭。
另外,别看英国在1595年就颁布了《废止长弓法令》,其实弓箭与火绳枪,并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19世纪,欧洲还有少量的弓箭兵。
此时,鞑子的弓箭反击看似密集,但小衙内人员少间距大,实际命中率和伤害不算高。而且敌人还要受到自己右侧山岭上,沿途大明百姓和民兵的持续打击和骚扰。
无定河河谷东侧的另一个山沟沟里,隐藏的两杆九头鸟先后击发。伴随着五六片血色烟雾,鞑子队伍再次大乱。他们顾不上射箭反击了,全都一心一意的趴伏在马脖上,只想快速逃离这片地狱河谷。
他们为了逃命,已经开始换乘身边的备用马。小衙内也轻转马头,带领队伍脱离战场,向自己的十点半钟方向疾驰。
这是事前约定好的信号,那支在鞑子弓箭射程外的十人小队,迅速带着己方的备用马,还有马上的备用箭囊、备用弓,朝自己的右上方奔跑,与小衙内他们汇合。
为避免被鞑子甩掉,他们四十人基本在不减速的情况下,骑手们跳跃、换乘体力充沛的备用马。为了防止混淆,事前所有马匹都画有记号标记。
换乘备用马后,这十个预备弓骑兵替换下,体力严重透支的十个年轻家丁,填补他们的空位。
重新换马、编组的三十个轻骑兵,返回无定河西侧河边,继续朝东侧的鞑子快速持续射箭。没有被替换的二十人,不管腰背臂膀如何酸痛,必须咬牙坚持。
那么大一坨鞑子和马匹,是锻炼己方射术、骑艺和心理素质的好靶子。小衙内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兄弟们培养出来。
替换下来的十个家丁战兵,则牵着一同换下来的四十匹战马,躲到鞑子弓箭射程外,减速跟随前行。
怪不得历史上少量的游牧骑兵,可以对数量众多的中原步兵,实施“百骑环绕,可裹万众”的战术。
不是人家的骑射水平有多高超,而是面对城墙一样密密麻麻的敌人步兵,稍有点骑射基础,想射空都不可能。
当然,想做到贱奴的“五步射面”,还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实践。
细节决定成败,为了组织这次骑射,小衙内做了精心准备,并拿出了全部家底,几乎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
首先是考虑到骑弓威力小,杀伤力不足。小衙内就把箭头喂毒配方,升级到2.0版本。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就是把古代中原农耕民族,还有游牧民族的相关技术,来了个大杂烩。
具体配方就是把乌头、马钱子、一枝蒿、生蓖麻子捣碎,配上马粪、金汁等肮脏东西,加水一起混搭浸泡。
它们之间会不会产生化学反应?实际效果好不好?小衙内自己都不清楚,他只想增加敌人的治疗难度。
因为明朝有大量的白莲教徒涌入草原,极大提高了蒙古族的医药水平。直到现代,西北地区还有正规的蒙医院,深受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支持。
为什么不用蛇毒?那东西常温下24小时就变质失效了。水银和砒霜呢?先不说这两样成本较高,关键是箭头上残留剂量少,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
其次是箭矢制造困难。在古代战场上,弓箭是射速最快的冷兵器。优秀的骑射手,几乎能做到三秒钟发射四箭,这导致弓箭箭矢耗费量极其惊人。
小衙内只能把缴获的鞑子箭矢、四处淘换来的明军箭矢,统统配发下去。
这导致骑射轻骑兵的箭囊里面,充斥着鸭嘴箭、梅针箭、齐鈚箭、月牙鈚箭、梅花箭、透甲锥箭、点钢箭、三叉箭等五花八门、乱七八糟的各种箭矢。这其实也影响了弓箭手的正常发挥。
为什么不赶工大量制造?箭杆细长,比粗重短的弩箭,制作精度要高出不少。还有箭杆矫直,这个耗时长的重要加工步骤,导致弓箭箭杆的生产效率很难快速提高。
还有弓箭箭矢上的羽毛。为保证弓箭箭矢,以最小的空气阻力,维持最稳定的飞行姿态,古人一直都推崇,使用金雕等猛禽羽毛作为箭羽。
再考虑到战马奔驰带来的气流阻隔,还有中国北方经常刮风的气候特点,以上等雕翎作为箭羽,就成为绕不过去的原材料困境。
野生猛禽羽毛,是不可能大量收购或者捡拾。物以稀为贵,上等雕翎是妥妥的卖方市场,小衙内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大明确实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可小衙内就是开几个“老鹰养殖场”,也很难保证大规模战役,所需要的海量优质箭羽。
第三就是成本问题。如果对外购买箭矢,以清朝最常见的军用梅针箭为例,每五十支就要白银3.75两。这大约就是一个轻骑兵佩戴两个箭囊,所携带的箭矢总数。
就算小衙内的轻骑兵,两秒钟射出一支箭,最多两分钟,每个战兵就消耗了近四两银子。这些箭矢在混乱不堪的战场上,几乎很难回收再利用。
这还不包括日常训练,所带来的损耗,还有弓体本身的新旧替换。
第四就是战马的饲养训练成本太高。虽然轻骑兵连人带马,披戴的都是轻便软甲,但总重量还是超过三十五公斤;五十支梅针箭至少也有五公斤;每杆震叠铳都在四五公斤左右。综合计算下来,每匹马的总体负重并不算低。
为了这次作战,所有战马,都经过驼马养训队的精心饲喂和严格调教,还与战兵们合练整训过。
现在又经历这场,不要命一样的驰骋驾役,即使战马没有受伤,也要休息养护好一段时间。唐代兵书《太白阴经》中就记载:“马有四百八病,益在调冷热之宜,适牧放之性,常加休息,不可忽视之也。”
对比现代人家里养的宠物猫,就算主人勤俭节约会过日子,每月也要花个百八十元人民币,更何况是战马?
战争打的就是钱粮后勤,小衙内还真不能抠抠搜搜。因为在冷热兵器相交的明末清初,弓箭确确实实又是骑兵,最佳的连射和速射型武器。
除了红夷大炮和大型战舰,弓箭、战马和骑术训练,应该是那个时代最烧钱的军事支出。小衙内只能咬牙死撑,因为一次战败,就有可能身死族灭。
另外,别看英国在1595年就颁布了《废止长弓法令》,其实弓箭与火绳枪,并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19世纪,欧洲还有少量的弓箭兵。
此时,鞑子的弓箭反击看似密集,但小衙内人员少间距大,实际命中率和伤害不算高。而且敌人还要受到自己右侧山岭上,沿途大明百姓和民兵的持续打击和骚扰。
无定河河谷东侧的另一个山沟沟里,隐藏的两杆九头鸟先后击发。伴随着五六片血色烟雾,鞑子队伍再次大乱。他们顾不上射箭反击了,全都一心一意的趴伏在马脖上,只想快速逃离这片地狱河谷。
他们为了逃命,已经开始换乘身边的备用马。小衙内也轻转马头,带领队伍脱离战场,向自己的十点半钟方向疾驰。
这是事前约定好的信号,那支在鞑子弓箭射程外的十人小队,迅速带着己方的备用马,还有马上的备用箭囊、备用弓,朝自己的右上方奔跑,与小衙内他们汇合。
为避免被鞑子甩掉,他们四十人基本在不减速的情况下,骑手们跳跃、换乘体力充沛的备用马。为了防止混淆,事前所有马匹都画有记号标记。
换乘备用马后,这十个预备弓骑兵替换下,体力严重透支的十个年轻家丁,填补他们的空位。
重新换马、编组的三十个轻骑兵,返回无定河西侧河边,继续朝东侧的鞑子快速持续射箭。没有被替换的二十人,不管腰背臂膀如何酸痛,必须咬牙坚持。
那么大一坨鞑子和马匹,是锻炼己方射术、骑艺和心理素质的好靶子。小衙内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兄弟们培养出来。
替换下来的十个家丁战兵,则牵着一同换下来的四十匹战马,躲到鞑子弓箭射程外,减速跟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