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大明重装突骑二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明末榆林小衙内最新章节!
小衙内没时间观察战果,马上衔接“横扫千军”,向右后方横击阻拦,自己右手围拢过来的敌人。
鞑子太多了,他不敢停留,马上象农民使用钐镰,即长柄镰刀割草或者割芦苇一样,快速回防,斜向下击打右前方,另一个鞑子的肩胛骨。
一击得手后,他迅速提拉,用铁连枷上的铁链,还有短棍上狼牙一样的尖锐钉头,尽量破坏敌人的身体平衡,干扰他下一步的技术动作,预防“回手掏”式的反击。
钝兵器击杀全铁甲敌人,一般最好选择肉少骨头多的人体部位下手,如头骨、肩胛骨、肋骨或者脊椎骨等。
因为这些部位,缺少脂肪和大肌肉群等,软组织的包裹和缓冲,只要全力打中,至少是骨裂,能让敌人尽快失去战斗力。
小衙内作为开路先锋,没想过能有效杀死多少敌人,而是用铁连枷大力击打,破坏敌人的防御、反击和阵型,迫使他们避让逃脱,为后续九人开辟进攻通道。
紧随其后的第二个重甲突击骑兵,手持明军长达十五尺,约合现代4.8米的“过船钉枪”。该枪枪头长一尺,锋部尖锐。枪柄为积竹柄,长一丈四尺,围三寸七分,髹朱漆。
这种约为人体三倍高度的超长长矛,古代又称为“三寻枪”。
由于枪头较重,重心靠前,这名枪兵的右手攥紧枪杆中部,左手抓牢枪杆中下方位置。双手都是反握枪杆,并把线枪高举过头或者在额头部位。
这个动作包含两种杀敌技巧:一种是常规的双臂合力刺击,另一种是以右手做支撑点和方向瞄准,同时略微松开手掌,虚握枪杆,用左手握实抓牢木柄,以“滑把”的方式,灵活伸缩突刺敌人。
与瞄准迎面冲来的敌人,面对面对刺冲撞不同,明军真实的骑枪技术,是斜向刺击马身左右两侧的敌人。
这个榆林边军骑枪兵,反握枪杆的左手,抓紧枪杆下方,迅速砸向,同样反握枪杆的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枪杆就从鸟铳铳管一样的,松弛虚握的右手手心滑出,刺向右前方敌人的腰眼。
能否刺穿鞑子的铁甲不重要,尖锐的矛尖,传导给腰肾部位的巨大压强,就能让对方痛不欲生,暂时失去使用冷兵器的格斗能力。
这个原理,与我们普通人被一元硬币粗的擀面杖,稍微捅一下就会疼痛,是一个道理。
此时双方的战马,都是同方向奔驰。明军骑枪兵有右手做突刺的距离参照物,和支撑点,过船钉枪不会刺入过深。
这名战兵一击得手后,迅速用左手抽回枪杆。再侧身以同样方法突刺自己右手方向,一个猥琐靠近的鞑子战兵面部。
只可惜这家伙反应迅速,马上低头俯身,并适度拉紧马缰绳,减速落后,错开明军枪骑兵的刺击。
双手同时握住长枪枪杆,其中一只手握实抓牢,另一只手虚握,只作为枪杆自由前后滑动的通道。这种技术,在中国传统武术中称为“滑把”。通俗理解,就是枪杆在手中做活塞运动。
目的是灵活变换手里枪杆的长短,避免被敌人劈砍拦截,同时实现长短兼顾,防止敌人贴靠近战,也方便自己多次反复刺击。
为什么要把枪矛高举?这样枪尖方便对准敌人的上半身,既能威慑吓阻对方,方便随时刺击,也能做出虚假哄骗动作,还能以右手的微调,调整自己的刺杀或者防御角度。约四五公斤左右的过船钉枪,平举在额头或以上部位,并不会感到沉重。
这名骑枪兵的武艺技术,与明末朝鲜国王钦定的,汇编抗倭援朝明军,十八般武艺的练兵指南图书,《武艺图谱通志》中的记载,几乎一模一样。
可见当时明军的枪矛骑兵技战术,与欧洲的夹枪冲锋区别非常大。
明军骑兵没有把枪矛当成一次性用品,而是可以反复抽刺,同时兼顾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四个方向:“换执左右手,作左前一刺;换执左右手,作右前一刺……仍作弄枪,右内挥一次,左内挥一次。如是者无定数。”
另外中国传统兵家马战,一般是使用己方骑兵,侧击或者尾随突击敌人的骑兵,较少正面硬碰硬对冲。
现在他们十个重装突骑,全部紧靠冰冻的无定河东侧,只要全心全意的击杀,自己右侧的鞑子就可以了。这名手持4.8米长过船钉枪的骑兵,也就不用换执左右手。
此时,敌我双方都是同方向奔驰,且小衙内十人都是具装重甲,马速相对较慢,不会出现那种西方电影里,欧洲式的迎面对撞刺击,导致骑枪断折失去主武器的情况。
枪骑兵身后的明军战兵,使用一柄长三米,约10公斤重的棹刀。这几乎是唐朝另一位陌刀名将,张兴的同款武器。
明末武术家、军事家程子颐,在其《武备要略》一书中写到:“夫大刀,利于马战,乃将家之技,非步士所宜。何也?盖用大刀者,必有力之士,兼以快马……但刀重十余斤至二十斤(注:5公斤~11公斤左右)止。若太重,其马奔驰,恐难久战。若有骏马者,又不在此论也。”
不同于中国古代文人,用文艺笔法夸张描写和讲述。明末程子颐将军,在其着作中,对不同武器的重量、形制和技战术,都经过大量严格细致的实验,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
有现代自媒体,曾做过一个计算,假设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22公斤,长2.2米,按照现代竞赛马匹每小时65公里的速度,不用施加外力,仅靠马匹的速度加持,刀尖向前的偃月刀穿刺力就有3500焦耳。简单理解,就是中学物理讲过的“质量加速度”。
如果是普通马匹,时速每小时30公里,偃月刀也有750焦耳的威力。而现代五四手枪子弹的威力约500焦耳,AK、M16步枪的枪口动能约为2000焦耳。750焦耳的动能,足够秒杀当时的板甲了。
小衙内没时间观察战果,马上衔接“横扫千军”,向右后方横击阻拦,自己右手围拢过来的敌人。
鞑子太多了,他不敢停留,马上象农民使用钐镰,即长柄镰刀割草或者割芦苇一样,快速回防,斜向下击打右前方,另一个鞑子的肩胛骨。
一击得手后,他迅速提拉,用铁连枷上的铁链,还有短棍上狼牙一样的尖锐钉头,尽量破坏敌人的身体平衡,干扰他下一步的技术动作,预防“回手掏”式的反击。
钝兵器击杀全铁甲敌人,一般最好选择肉少骨头多的人体部位下手,如头骨、肩胛骨、肋骨或者脊椎骨等。
因为这些部位,缺少脂肪和大肌肉群等,软组织的包裹和缓冲,只要全力打中,至少是骨裂,能让敌人尽快失去战斗力。
小衙内作为开路先锋,没想过能有效杀死多少敌人,而是用铁连枷大力击打,破坏敌人的防御、反击和阵型,迫使他们避让逃脱,为后续九人开辟进攻通道。
紧随其后的第二个重甲突击骑兵,手持明军长达十五尺,约合现代4.8米的“过船钉枪”。该枪枪头长一尺,锋部尖锐。枪柄为积竹柄,长一丈四尺,围三寸七分,髹朱漆。
这种约为人体三倍高度的超长长矛,古代又称为“三寻枪”。
由于枪头较重,重心靠前,这名枪兵的右手攥紧枪杆中部,左手抓牢枪杆中下方位置。双手都是反握枪杆,并把线枪高举过头或者在额头部位。
这个动作包含两种杀敌技巧:一种是常规的双臂合力刺击,另一种是以右手做支撑点和方向瞄准,同时略微松开手掌,虚握枪杆,用左手握实抓牢木柄,以“滑把”的方式,灵活伸缩突刺敌人。
与瞄准迎面冲来的敌人,面对面对刺冲撞不同,明军真实的骑枪技术,是斜向刺击马身左右两侧的敌人。
这个榆林边军骑枪兵,反握枪杆的左手,抓紧枪杆下方,迅速砸向,同样反握枪杆的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枪杆就从鸟铳铳管一样的,松弛虚握的右手手心滑出,刺向右前方敌人的腰眼。
能否刺穿鞑子的铁甲不重要,尖锐的矛尖,传导给腰肾部位的巨大压强,就能让对方痛不欲生,暂时失去使用冷兵器的格斗能力。
这个原理,与我们普通人被一元硬币粗的擀面杖,稍微捅一下就会疼痛,是一个道理。
此时双方的战马,都是同方向奔驰。明军骑枪兵有右手做突刺的距离参照物,和支撑点,过船钉枪不会刺入过深。
这名战兵一击得手后,迅速用左手抽回枪杆。再侧身以同样方法突刺自己右手方向,一个猥琐靠近的鞑子战兵面部。
只可惜这家伙反应迅速,马上低头俯身,并适度拉紧马缰绳,减速落后,错开明军枪骑兵的刺击。
双手同时握住长枪枪杆,其中一只手握实抓牢,另一只手虚握,只作为枪杆自由前后滑动的通道。这种技术,在中国传统武术中称为“滑把”。通俗理解,就是枪杆在手中做活塞运动。
目的是灵活变换手里枪杆的长短,避免被敌人劈砍拦截,同时实现长短兼顾,防止敌人贴靠近战,也方便自己多次反复刺击。
为什么要把枪矛高举?这样枪尖方便对准敌人的上半身,既能威慑吓阻对方,方便随时刺击,也能做出虚假哄骗动作,还能以右手的微调,调整自己的刺杀或者防御角度。约四五公斤左右的过船钉枪,平举在额头或以上部位,并不会感到沉重。
这名骑枪兵的武艺技术,与明末朝鲜国王钦定的,汇编抗倭援朝明军,十八般武艺的练兵指南图书,《武艺图谱通志》中的记载,几乎一模一样。
可见当时明军的枪矛骑兵技战术,与欧洲的夹枪冲锋区别非常大。
明军骑兵没有把枪矛当成一次性用品,而是可以反复抽刺,同时兼顾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四个方向:“换执左右手,作左前一刺;换执左右手,作右前一刺……仍作弄枪,右内挥一次,左内挥一次。如是者无定数。”
另外中国传统兵家马战,一般是使用己方骑兵,侧击或者尾随突击敌人的骑兵,较少正面硬碰硬对冲。
现在他们十个重装突骑,全部紧靠冰冻的无定河东侧,只要全心全意的击杀,自己右侧的鞑子就可以了。这名手持4.8米长过船钉枪的骑兵,也就不用换执左右手。
此时,敌我双方都是同方向奔驰,且小衙内十人都是具装重甲,马速相对较慢,不会出现那种西方电影里,欧洲式的迎面对撞刺击,导致骑枪断折失去主武器的情况。
枪骑兵身后的明军战兵,使用一柄长三米,约10公斤重的棹刀。这几乎是唐朝另一位陌刀名将,张兴的同款武器。
明末武术家、军事家程子颐,在其《武备要略》一书中写到:“夫大刀,利于马战,乃将家之技,非步士所宜。何也?盖用大刀者,必有力之士,兼以快马……但刀重十余斤至二十斤(注:5公斤~11公斤左右)止。若太重,其马奔驰,恐难久战。若有骏马者,又不在此论也。”
不同于中国古代文人,用文艺笔法夸张描写和讲述。明末程子颐将军,在其着作中,对不同武器的重量、形制和技战术,都经过大量严格细致的实验,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
有现代自媒体,曾做过一个计算,假设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22公斤,长2.2米,按照现代竞赛马匹每小时65公里的速度,不用施加外力,仅靠马匹的速度加持,刀尖向前的偃月刀穿刺力就有3500焦耳。简单理解,就是中学物理讲过的“质量加速度”。
如果是普通马匹,时速每小时30公里,偃月刀也有750焦耳的威力。而现代五四手枪子弹的威力约500焦耳,AK、M16步枪的枪口动能约为2000焦耳。750焦耳的动能,足够秒杀当时的板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