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子入学启蒙 同窗们作践神灵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梁群英传奇最新章节!
第十二章小六子入学启蒙同窗们作践神灵梁老家向南约有半里之遥,是一座观音寺,正殿三间。除正殿和配殿外,还有十几间闲房子。寺院的院墙已经倒塌,寺院后邻着水次。寺院里只有一老一少两个和尚,寺院院内种着两棵桃树,两颗李树。这些年来寺院里的香火一直不太旺盛。几个庄上的庄主曾在一起商量过,把学馆定在大殿右厢的三间闲房子里,学馆上首两间是先生和他浑家的寝房和厨房。五六个庄上的庄主和二三十家孩子的父亲,商量着请了一房先生,一年的薪酬是四石粮食,两石精粮,两石细粮。分两期支付,开馆时粗粮、细粮先各付一半,到年底再各付一半。初启蒙,拜先生的见面礼不在其中。凭各家的心意,谁愿意拿多少谁就拿多少。过了年,正月二十日正式开馆,梁文福用手拉着小六子来到观音寺院中的学馆中,手里托着个红纸包,里面包着足有三钱银子,作为见面礼,又叫拜师礼,来拜见先生。先生叫石玉斋,五十岁上下的年纪,高高个子,长方脸,长长的花白胡须。鹤发童颜,穿一件粗布面袍,虽然破旧,但是却浆洗的十分干净,有很合体。戴着一副蚂蚱腿眼镜,一说话面带微笑,显得非常慈祥。梁文福让小六子给先生行拜师礼,等小六子给先生行完了拜师礼,先生也急忙站起来给小六子还礼。先生给小六子选了个座位,让小六子坐下。梁文福求先生给小六子起个名字,采个大号。先生是个很有学问的老学究,有着渊博的知识,满腹的学问,也教出几个有名的学生,中秀才的就不少,也有中举的,也有中进士和翰林的。先生问小六子的辈是何字,梁文福告诉他道:小六子是“群”字辈。高先生按照字笔画数目给小六子取名,什么一登科、二富贵……又结合出生的年月日时,配五行中的八字,先生用手指甲掐着算了一下,说道:小六子五行缺水,所以要在他的名字中添一个带水的字“海”,自小六子入学后就不再叫小六子了,叫群英,因姓梁,就叫梁群英,字海鹏,号鸿鹄。后来到梁群英得中,被道光皇帝封为靖海王,就是占了先生取名字的光。他叫梁群英,“梁”是“两”的谐音,“英”又是“鹰”的谐音。有两群鹰,捉一群兔子绰绰有余。看起来名字的好坏,对于一个人一生命运有很大的作用。小六子就这样启蒙了,正式到学管中读书。每天都早早地到学馆中读书写字,放学后回到家中,就这样一天两场,日复一日的读书。男孩子进入了学馆,看起来如同给一匹难以驯服的野马戴上了笼头,弄不好会使这些浪荡小子如鱼得水,更加桀骜不驯,变本加利的顽皮。常言道;男孩入了学,闺女入了婆。这是说:女孩子家,一旦嫁到婆家去,一改为闺女时的腼腆淑娴。不顾羞耻地粗言秽语,低级肮脏的话直往外道。男孩子进入学馆后,同年龄的小孩们混在一起,说话胡唚,调皮捣蛋,一个比一的玩赖。读书时也常常屈解圣人之意,胡诌八扯,狗尾续貂。如读“三甲者,一量折”时,这群英就给胡诌成“三家者,一辆车,拉了秫秸,拉豆秸,拉了秫秸编笼子,编了笼子喂蚰子。”他一编出来,他的同窗们就有跟着学的。谁知道他们这些学生背诵正经八百的文章学不会,可是背诵起这些胡诌八大扯的话却背诵的非常快,又记得那样牢。先生叫一个学生背三甲者这一段时,也不知道这学生心里在想什么,竟把群英胡编的这段很流畅的背了出来。学馆里的学生们还没有听完,都哄堂大笑起来。只有梁群英没有笑。先生听了好不气恼,差一点没把鼻子给气歪了,抓起了他的书给扔到学馆外,让他跪在了外面。这时不知他回过神来没有,他背的不是圣人的书,而是梁群英的大作。无独有偶,那个学生被罚了跪,你怎么还跟着胡说八道,这不是有意惹先生生气吗?《三字经》里有一段“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这位学生竟背成“老水牛,吃棉饼;怕天热,跳进井;摸鲶鱼,堵窟窿……”还没有背完,学馆里的学生又都笑得起来。先生愤怒地骂道:放屁!这一次不是把书扔到外面去,而是从书桌上抽出了戒尺,让这个学生伸出了手来,用戒尺狠狠地打他的手,气恼地问他道:这是你编的还是其他人编的?这梁狗子一口咬定是梁群英编的。先生恼怒地把戒尺掼到桌子上,虎着脸问群英道:你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已经包本了。前日我给你讲《孟子》一节,孟子对王霸义利的论述,设道化育天下之人,你是怎么破解的?群英胆怯地站起来道:天下不但有君子,亦有小人。我辈君子,圣人以义教导之。“義”字的说文解字可诠解为“羊我”,羊,古人的意思,通为“祥”即使有我本性仁,去追求吉祥,义在何处?原即存在于我的心中,古诗有云:利傍有倚刀,贪人还自戕,所以君子之利符合义则行之,违背于义则舍之,我的外祖父则又解释说道:那仁人之心原本是自天来,忠臣孝子只是保守天地良心,不受流俗世风的污染。如果一心一意的去追求一个“义”字,反而本性带有恶的成份。这是完全不符合圣人之道的,所以孔子云:仁远乎哉?吾欲仁斯仁至矣!不论是做官的,还是当百姓的,替他人办事,或者是为自己办事,都能按照自己的良知去做,自然就符合圣人之道了。先生听了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又说道:那《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群英道:当时我自觉得破解的不好,请教于外祖父,他讲道:那是你将“幼”字抹掉,明用十五,按原本“幼”字便难以扣住题目。幼字是从小开始到十六岁以前统称幼。这书的意思是说,圣人自言学功夫与年俱进的话。所以十五,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具要明白的点出来,才见得到了几时有这个光景,到了几时又有那个光景。先生您把“幼”字改了十五,便明白了许多。他替我破了“夫人熟不学,而志于学者卒鲜,此圣人所以自信于十五时欤。先生道:你外祖父给你破的你可懂?群英答道:懂。先生没有债罚群英,可能是先生高兴,两个被罚的学生也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学生们又放开喉咙大声地念起书来,学馆中传出来朗朗的读书声。有念《三字经》的,有念《百家姓》的,有念《千字文》的,也有念《四书》《五经》《孟子》《论语》。。。。。。先生也坐在那里看书。就在同窗们念的起劲的时候,突然先生的一个远路朋友来访,先生急忙放下手中的书,走出学馆给朋友见礼。见过礼将朋友让进客房。分宾主落座,吃茶叙话。两个人谈了些各自眼下的境况,衣食住行,儿女婚嫁,一些家常话。说了一阵后,先生的朋友就要走,先生的为人很挚诚。笑着说道:既然远道而来看望我,那有不吃顿饭就走的道理。连忙让浑家到集上打酒买菜,先生的朋友急忙用手抓住先生浑家的篮子道:说什么也不让去,说道:如今我经营油漆生意,近日里经常阴雨连绵,无法用车拉运,只能用骡子驮运,我们这一帮人很多,他们已经从大路先走了,我听说你在这里教书,让他们先替我看管一时,顺便来看看你,和你说说话就走,不然他们走远了我追赶不上。朋友之间对脾胃,见一面就满足了,为何非要吃顿饭不可?再者,先生的朋友也非常担心他的货,又说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话,才急急忙忙地去追他的同伙们。先生把朋友送了很远很远才返回来。在返回来的时候,先生离学馆很远很远就已经听到了,学馆中相开了锅似的,传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猫走了,老鼠成精,学生在学馆中在先生的管教之下,都能老老实实地读书,一旦先生不在,整个学馆中相反了天,炸了营,大喊大叫起来,有取笑说话的,有打人骂架的,有又蹦又跳的。当听到先生的咳嗽声,他们都知道先生会朋友已经结束,快要走进学馆中来了,学生们各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又若无其事地读起书来,学馆中又传出嘹亮的读书声。先生不正面与恶作剧的学生遭遇,是几十年教书的心得。远远地咳嗽一声,就能制止学生的胡为,那是最好不过的事,如果一头撞进学馆中,几个学生正在胡闹,是惩罚还是不惩罚。能以声音镇住,说明这些学生还是怕先生的,也是先生掌握了管教这些学生的最好方法,把管教学生的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虽然如此,家有二斗粮,不做孩子王,教书虽然是个很高雅的职业,其实非常的操心。如放学之后,大年龄的学生打了小年龄的学生,打轻了道也无所谓,打重了一来找闹事学生的父母亲,另一个就会来找先生。先生也只好给他们赔不是,碰到顽劣的学生也能把先生气个半死,教不好,学生不上进,他们的父母亲也不依,说什么一年到头,我们出那么多的钱和粮,孩子却没有学到学问,说的话非常难听,管教的太严了,遇到父母亲对孩子过于溺爱的,说先生虐待他们的孩子,横竖都落不是。先生从外面回来,学生们认为快放学了,都急着整理笔墨纸砚,书本之类的东西装进书包里,专等着先生说一声放学了。他们一个个像出笼的小鸟,在路上乱呀、打呀、闹呀,无拘无束的玩个痛快。梁群英也随着他们起横,其中有个叫邢山林的学生闹得最起劲,还小声说道,先生甭说了,快放学吧!有啥话放到下午,我们吃过午饭,来到学管中再说不迟。本来先生对这个邢山林就没有好感,他小声说的话被先生听到了,再加上他刚才离开学馆会朋友时,学馆中闹得沸盈反天,先生按捺着没有发脾气。本来是要立即放学的,可突然来了脾气,一脸怒气地朝外看了看,恰巧看到邢山林的父亲,正在一块毛草地里伸着头,弯着腰,两只手拿着抓钩刨茅。灵机一动,一副上联浮现在先生的脑子里,改变立即放学的初衷,用手指了指邢山林道:你不是想要立即放学吗?这个不难,但你必须把我的上联对上来,才能让你回家去。如果对不出下联,那你就等着吧!一句话把所有学生的心都拴住了,专等着先生出上联。先生让邢山林站起来看了他爹刨茅根的样子。说道:“你父亲刨茅根头伸腰弯腿使劲”先生又道:不光邢山林一个人对,其他所有的人都可以对,只要对仗工整、意境相合,我马上放学,让你们回家。同窗们听了先生所出的上联,先是可笑,后来是干瞪眼,干着急,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对不出下联来。同窗们都想着早早的回家,哪里想到先生会出这么难对的对联。都目瞪口呆的濠着,看起来,要是没有人对出下联,还真的不知道什么时间放学哩?梁群英也很想对出下联,他在想以前外祖父教的对韵歌:姐对妹,弟对兄,小儿对老翁。三姑唤四嫂,二老戏双童。家庭百十口,世代四五重。门前插杨柳,屋后长梧桐。古宅秦砖覆汉瓦,临寺铁杵打铜钟。以前的韵歌,于眼下先生出的对联都用不上。梁群英犯了愁,不由自主的朝外望了望,看到先生的浑家,他们的师娘。手里拿着弹花弓,正在弹棉花,群英灵机一动,急忙从书包中取出笔墨纸砚来,手拿墨碇在砚台上研墨,又拿起笔在砚台蘸了蘸墨,然后在纸上写写改改,最后抄写在一张小纸条上,趁先生出了上联把学生难住,正在洋洋得意的时候,群英偷偷地把对好的下联,悄悄地示意邻近的同窗把纸条传到邢山林的手中,邢山林接到传递过来的纸条,展开看了看,不出声地念了念。也不知道这时邢山林的记性那么好,随把纸条塞在袖管中,从座位上站起来,高声叫道:“先生”,先生正朝外看着,听到学生叫他。慢慢地转过头来,哼了声,提高声音说道:“莫不是你对出下联了?”邢山林道:“先生正是,我说出来你听听,看我的下联对的可行?”先生道:你说吧!我听着呢。邢山林装模作样朝外面看了看正在弹棉花的师娘说道:“俺师娘弹棉花手摇脚蹬腿哈撒”。先生听了,又一个字一个字的斟酌了一遍,心想对仗也很工正,说的都是干活的事儿,心里自然是很高兴。他心里在想,这一回可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个学生平时的学业并不怎样,今日怎么会突然来了灵感/?疑问归疑问,他的上联确确实实地对上来了,先生心中非常高兴,立刻放学。其实先生哪里知道那是梁群英大作。转眼间学生进入学馆已经几个月了,当初他们很陌生,谁也不认识谁,一个个都相小绵羊那样的温顺,学馆中很安静。日子久了,他们之间都混熟了,再看他们一个比一个调皮,一个比一个的捣蛋。学馆刚开始的时候,观音阁中的主持老和尚到外面云游去了,小学生们初来乍到,观音阁院内清静无事。老和尚云游一段日子回来之后,就再也没有出远门。可是他在夜间隔长不短的出去,到深更半夜才回来寺院中。这是因先生夜里常常睡不着觉,听到和尚很晚才回到寺院内的脚步声。自从和尚云游归来后,学生与和尚的事情也就慢慢的多起来了。学生是滋事得妖魔,肇事的行家,常常是无事生非。他们在观音阁寺院中读书,常常闹些恶作剧的事来,有时把纸撕成条,用唾沫沾在观音的脸上。和尚到观音前去上香,一看观音脸上沾满了纸条,就怒冲冲地去找先生,并拉着先生的手来到观音的塑像前,让先生看观音脸上的纸条。先生很和善地给和尚赔不是。把事拦起来,向和尚说是自己没有把学生管教好,以后严加管教,请长老息怒。没过多久,老和尚又怒气冲冲地来找先生,仍又拉着和尚的手来到观音塑像前。先生来到观音塑像前才看到,不知是谁干的好事,把香炉里弄上屎。原来是小和尚早上给观音菩萨上香,先点燃蜡烛,又将香点燃,在向香炉里插香时,用手一扒,扒一手臭屎。小和尚被臭的差一点没有把早上吃的食物呕出来,小和尚就急忙跑过去,禀告给师父。老和尚听到后,好不气恼。又气呼呼地去找先生,让先生过去看一看香炉里的臭屎。先生被和尚死拉硬拽地来到观音大殿里,看到香炉里的臭屎,又看到小和尚扎煞着一双沾满臭屎的手,满脸的肃穆那还把持住,是又可气,又可笑。老和尚瞪着一双牛眼责怪道:你看你,看到你的门生弟子做出这样的事,不是气恼,愤恨,却嬉皮笑脸的不在乎。这岂不是觉得你的学生好手段,会把臭屎弄到敬神的香炉里。你觉得这事很开心吧!先生听完和尚挖苦的话,很快停住笑。然后说道:长老,可不是这么个说,小孩子们正是天真烂漫,无拘无束没有个正性子,时不时地有一两回调皮捣蛋的事,也是情由可原的。人们不是常讲道:玄,玄不过学生,臊,臊不过和尚。先生是一个很虔诚人,本不该说这些村花,说这些话,多少有失教书先生的高雅,也是被和尚纠缠的无奈。再者先生或多或少也听说过和尚的一些风流韵事。一句话说得老和尚满面通红,脸色紫胀,半天没有说出话来。他觉得先生已知道自己不守寺规,宿奸寡妇的事,涨的通红的脸,好一会才平静过来。然后望着先生,用缓和了口气说道:本来这几年我这寺院的香火就不好,照这样让你的学生长的闹下去,谁还肯上我这观音阁中来上香,这不是砸我们的饭碗!先生听和尚的话音缓了下来,也平和地说道:长老,你看,眼下我也不知道这事是谁干的,你长老只要知道这事是干的,给我说,我一定惩罚他,绝不姑息。罚他的跪,让他跪上三天。老和又尚生气地说道:我哪里知道是谁,我若知道是谁,我非把他扔到井里不可。你先生也不能对这事不痛不痒的,侮辱神灵是要遭天杀,遭雷劈的。先生被和尚横眉冷对,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说落了一顿,也是异常的生气,回到学馆中,把学生恨恨地训斥了一顿。这样的训诫,对于这些玩赖的孩子们,犹如轻描淡写,治标治不了本。当然也好了一段日子,没有过一个月,他们又恶作剧了。小和尚按照惯例,每天早上上香。今天去上香,却见到观音神像的脸上多了一件东西。就是用秫秸做成的一副眼镜,带在观音的眼上。观音两旁的两个童子,用猪毛粘在嘴上当胡须,小和尚发现后又禀告给老和尚。你这小和尚也真是的,发现后取下来不就完事了,何必又要说给给老和尚,你师父能把这些小孩子怎么着。那老和尚听到徒儿的禀报,又去找先生。说些骂骂咧咧的话。痛斥先生不严加管教他的学生,常到观音前干坏事,使观音和观音两旁的两个童子都变了模样,这是在诋毁神灵。这一回先生也很生气,没有给老和尚留面子,每一回神像被人摆弄,都来找我先生,好相我先生有意纵容我的学生干的。你岂不是污人清白。你也没有亲手抓住我的学生,就连亲眼看到学生也不曾,凭啥就赖是我的学生所为。您只要亲手抓着我的学生,或者是看到是我的学生,让我承担个啥罪我就承担个啥罪。这一回真的没有给他留面子,弄的灰溜溜的返回去了。小孩子们天性玩痞,真拿他们没有办法。隔一段时日和尚的警惕又放松了,他们又去毁坏阎王以及两旁的两个站班的。观音阁正殿一侧还有一座阎罗殿,中间塑着阎君,两旁有两个站班的。一位是人身子牛头,所以叫牛头。另一位也是人身子,上头长的却是马脸,因此叫马面。牛头手里拿着一根小棍棒,小棍棒上系着一个吹鼓的大猪尿脬。马面两只手拿着一个大铁环。两个大活宝都是用木头雕刻的。胳臂,腿内都拉有弓弦绳,绳头一直拉到阎君脚下的一块大木板的下面,掩饰的很好。于殿中的地面毫无差异。设这些玩意完全是为了吓唬人的,它的用处就是在本地面上有不孝顺的儿女,媳妇。不孝敬父母,公婆,不赡养老人,打爹骂娘,悔辱公婆的人。这种人即够不着拘捕收监,又不该发配流放之罪的。就有庄主保甲,扭送到这里,让其在神灵跟前忏悔自己的过失。当被扭送的人跪在阎君跟前磕头时,不论是腿和脚,或者是手和头,一旦碰着了被掩饰的机关。那牛头就会把猪尿脬朝向这人的头上打去,这人的头被打着,不由自主的抬头朝上看。就在这当儿,马面时常带着一副狰狞的面孔,呲牙咧嘴地把手中的铁环正巧套在那人的脖颈上。一般人是经受不起这样的恫吓的,若是被牛头打,和马面套后,不被吓死,也会重病一场。学生在观音院中读书,经常不断地去玩那凶神恶煞的阎君和丑陋怪异的牛头马面。并把阎君和牛头马面下面的机关毁掉,等和尚把机关修好,学生们只要在牛头马面的前头扔上一块大砖头,就可以看到牛头马面急慌着打人套人的动作。他们都觉得牛头马面很好玩,这可忙坏了和尚,要经常修整机关。这些吓人的把戏,其实很少用的着,三年五年也不使用一回。使用前,地方上的庄主、保正要事先给和尚说一声。和尚提前修整好,反复试一试灵不灵活。就这样小学生们,起初还能与和尚和睦相处,勉强凑合。后来学生经常摆弄神像,故意挑逗和尚,把和尚气的无可奈何,到最后和尚也只有忍气吞声。(未完待续)
第十二章小六子入学启蒙同窗们作践神灵梁老家向南约有半里之遥,是一座观音寺,正殿三间。除正殿和配殿外,还有十几间闲房子。寺院的院墙已经倒塌,寺院后邻着水次。寺院里只有一老一少两个和尚,寺院院内种着两棵桃树,两颗李树。这些年来寺院里的香火一直不太旺盛。几个庄上的庄主曾在一起商量过,把学馆定在大殿右厢的三间闲房子里,学馆上首两间是先生和他浑家的寝房和厨房。五六个庄上的庄主和二三十家孩子的父亲,商量着请了一房先生,一年的薪酬是四石粮食,两石精粮,两石细粮。分两期支付,开馆时粗粮、细粮先各付一半,到年底再各付一半。初启蒙,拜先生的见面礼不在其中。凭各家的心意,谁愿意拿多少谁就拿多少。过了年,正月二十日正式开馆,梁文福用手拉着小六子来到观音寺院中的学馆中,手里托着个红纸包,里面包着足有三钱银子,作为见面礼,又叫拜师礼,来拜见先生。先生叫石玉斋,五十岁上下的年纪,高高个子,长方脸,长长的花白胡须。鹤发童颜,穿一件粗布面袍,虽然破旧,但是却浆洗的十分干净,有很合体。戴着一副蚂蚱腿眼镜,一说话面带微笑,显得非常慈祥。梁文福让小六子给先生行拜师礼,等小六子给先生行完了拜师礼,先生也急忙站起来给小六子还礼。先生给小六子选了个座位,让小六子坐下。梁文福求先生给小六子起个名字,采个大号。先生是个很有学问的老学究,有着渊博的知识,满腹的学问,也教出几个有名的学生,中秀才的就不少,也有中举的,也有中进士和翰林的。先生问小六子的辈是何字,梁文福告诉他道:小六子是“群”字辈。高先生按照字笔画数目给小六子取名,什么一登科、二富贵……又结合出生的年月日时,配五行中的八字,先生用手指甲掐着算了一下,说道:小六子五行缺水,所以要在他的名字中添一个带水的字“海”,自小六子入学后就不再叫小六子了,叫群英,因姓梁,就叫梁群英,字海鹏,号鸿鹄。后来到梁群英得中,被道光皇帝封为靖海王,就是占了先生取名字的光。他叫梁群英,“梁”是“两”的谐音,“英”又是“鹰”的谐音。有两群鹰,捉一群兔子绰绰有余。看起来名字的好坏,对于一个人一生命运有很大的作用。小六子就这样启蒙了,正式到学管中读书。每天都早早地到学馆中读书写字,放学后回到家中,就这样一天两场,日复一日的读书。男孩子进入了学馆,看起来如同给一匹难以驯服的野马戴上了笼头,弄不好会使这些浪荡小子如鱼得水,更加桀骜不驯,变本加利的顽皮。常言道;男孩入了学,闺女入了婆。这是说:女孩子家,一旦嫁到婆家去,一改为闺女时的腼腆淑娴。不顾羞耻地粗言秽语,低级肮脏的话直往外道。男孩子进入学馆后,同年龄的小孩们混在一起,说话胡唚,调皮捣蛋,一个比一的玩赖。读书时也常常屈解圣人之意,胡诌八扯,狗尾续貂。如读“三甲者,一量折”时,这群英就给胡诌成“三家者,一辆车,拉了秫秸,拉豆秸,拉了秫秸编笼子,编了笼子喂蚰子。”他一编出来,他的同窗们就有跟着学的。谁知道他们这些学生背诵正经八百的文章学不会,可是背诵起这些胡诌八大扯的话却背诵的非常快,又记得那样牢。先生叫一个学生背三甲者这一段时,也不知道这学生心里在想什么,竟把群英胡编的这段很流畅的背了出来。学馆里的学生们还没有听完,都哄堂大笑起来。只有梁群英没有笑。先生听了好不气恼,差一点没把鼻子给气歪了,抓起了他的书给扔到学馆外,让他跪在了外面。这时不知他回过神来没有,他背的不是圣人的书,而是梁群英的大作。无独有偶,那个学生被罚了跪,你怎么还跟着胡说八道,这不是有意惹先生生气吗?《三字经》里有一段“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这位学生竟背成“老水牛,吃棉饼;怕天热,跳进井;摸鲶鱼,堵窟窿……”还没有背完,学馆里的学生又都笑得起来。先生愤怒地骂道:放屁!这一次不是把书扔到外面去,而是从书桌上抽出了戒尺,让这个学生伸出了手来,用戒尺狠狠地打他的手,气恼地问他道:这是你编的还是其他人编的?这梁狗子一口咬定是梁群英编的。先生恼怒地把戒尺掼到桌子上,虎着脸问群英道:你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已经包本了。前日我给你讲《孟子》一节,孟子对王霸义利的论述,设道化育天下之人,你是怎么破解的?群英胆怯地站起来道:天下不但有君子,亦有小人。我辈君子,圣人以义教导之。“義”字的说文解字可诠解为“羊我”,羊,古人的意思,通为“祥”即使有我本性仁,去追求吉祥,义在何处?原即存在于我的心中,古诗有云:利傍有倚刀,贪人还自戕,所以君子之利符合义则行之,违背于义则舍之,我的外祖父则又解释说道:那仁人之心原本是自天来,忠臣孝子只是保守天地良心,不受流俗世风的污染。如果一心一意的去追求一个“义”字,反而本性带有恶的成份。这是完全不符合圣人之道的,所以孔子云:仁远乎哉?吾欲仁斯仁至矣!不论是做官的,还是当百姓的,替他人办事,或者是为自己办事,都能按照自己的良知去做,自然就符合圣人之道了。先生听了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又说道:那《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群英道:当时我自觉得破解的不好,请教于外祖父,他讲道:那是你将“幼”字抹掉,明用十五,按原本“幼”字便难以扣住题目。幼字是从小开始到十六岁以前统称幼。这书的意思是说,圣人自言学功夫与年俱进的话。所以十五,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具要明白的点出来,才见得到了几时有这个光景,到了几时又有那个光景。先生您把“幼”字改了十五,便明白了许多。他替我破了“夫人熟不学,而志于学者卒鲜,此圣人所以自信于十五时欤。先生道:你外祖父给你破的你可懂?群英答道:懂。先生没有债罚群英,可能是先生高兴,两个被罚的学生也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学生们又放开喉咙大声地念起书来,学馆中传出来朗朗的读书声。有念《三字经》的,有念《百家姓》的,有念《千字文》的,也有念《四书》《五经》《孟子》《论语》。。。。。。先生也坐在那里看书。就在同窗们念的起劲的时候,突然先生的一个远路朋友来访,先生急忙放下手中的书,走出学馆给朋友见礼。见过礼将朋友让进客房。分宾主落座,吃茶叙话。两个人谈了些各自眼下的境况,衣食住行,儿女婚嫁,一些家常话。说了一阵后,先生的朋友就要走,先生的为人很挚诚。笑着说道:既然远道而来看望我,那有不吃顿饭就走的道理。连忙让浑家到集上打酒买菜,先生的朋友急忙用手抓住先生浑家的篮子道:说什么也不让去,说道:如今我经营油漆生意,近日里经常阴雨连绵,无法用车拉运,只能用骡子驮运,我们这一帮人很多,他们已经从大路先走了,我听说你在这里教书,让他们先替我看管一时,顺便来看看你,和你说说话就走,不然他们走远了我追赶不上。朋友之间对脾胃,见一面就满足了,为何非要吃顿饭不可?再者,先生的朋友也非常担心他的货,又说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话,才急急忙忙地去追他的同伙们。先生把朋友送了很远很远才返回来。在返回来的时候,先生离学馆很远很远就已经听到了,学馆中相开了锅似的,传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猫走了,老鼠成精,学生在学馆中在先生的管教之下,都能老老实实地读书,一旦先生不在,整个学馆中相反了天,炸了营,大喊大叫起来,有取笑说话的,有打人骂架的,有又蹦又跳的。当听到先生的咳嗽声,他们都知道先生会朋友已经结束,快要走进学馆中来了,学生们各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又若无其事地读起书来,学馆中又传出嘹亮的读书声。先生不正面与恶作剧的学生遭遇,是几十年教书的心得。远远地咳嗽一声,就能制止学生的胡为,那是最好不过的事,如果一头撞进学馆中,几个学生正在胡闹,是惩罚还是不惩罚。能以声音镇住,说明这些学生还是怕先生的,也是先生掌握了管教这些学生的最好方法,把管教学生的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虽然如此,家有二斗粮,不做孩子王,教书虽然是个很高雅的职业,其实非常的操心。如放学之后,大年龄的学生打了小年龄的学生,打轻了道也无所谓,打重了一来找闹事学生的父母亲,另一个就会来找先生。先生也只好给他们赔不是,碰到顽劣的学生也能把先生气个半死,教不好,学生不上进,他们的父母亲也不依,说什么一年到头,我们出那么多的钱和粮,孩子却没有学到学问,说的话非常难听,管教的太严了,遇到父母亲对孩子过于溺爱的,说先生虐待他们的孩子,横竖都落不是。先生从外面回来,学生们认为快放学了,都急着整理笔墨纸砚,书本之类的东西装进书包里,专等着先生说一声放学了。他们一个个像出笼的小鸟,在路上乱呀、打呀、闹呀,无拘无束的玩个痛快。梁群英也随着他们起横,其中有个叫邢山林的学生闹得最起劲,还小声说道,先生甭说了,快放学吧!有啥话放到下午,我们吃过午饭,来到学管中再说不迟。本来先生对这个邢山林就没有好感,他小声说的话被先生听到了,再加上他刚才离开学馆会朋友时,学馆中闹得沸盈反天,先生按捺着没有发脾气。本来是要立即放学的,可突然来了脾气,一脸怒气地朝外看了看,恰巧看到邢山林的父亲,正在一块毛草地里伸着头,弯着腰,两只手拿着抓钩刨茅。灵机一动,一副上联浮现在先生的脑子里,改变立即放学的初衷,用手指了指邢山林道:你不是想要立即放学吗?这个不难,但你必须把我的上联对上来,才能让你回家去。如果对不出下联,那你就等着吧!一句话把所有学生的心都拴住了,专等着先生出上联。先生让邢山林站起来看了他爹刨茅根的样子。说道:“你父亲刨茅根头伸腰弯腿使劲”先生又道:不光邢山林一个人对,其他所有的人都可以对,只要对仗工整、意境相合,我马上放学,让你们回家。同窗们听了先生所出的上联,先是可笑,后来是干瞪眼,干着急,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对不出下联来。同窗们都想着早早的回家,哪里想到先生会出这么难对的对联。都目瞪口呆的濠着,看起来,要是没有人对出下联,还真的不知道什么时间放学哩?梁群英也很想对出下联,他在想以前外祖父教的对韵歌:姐对妹,弟对兄,小儿对老翁。三姑唤四嫂,二老戏双童。家庭百十口,世代四五重。门前插杨柳,屋后长梧桐。古宅秦砖覆汉瓦,临寺铁杵打铜钟。以前的韵歌,于眼下先生出的对联都用不上。梁群英犯了愁,不由自主的朝外望了望,看到先生的浑家,他们的师娘。手里拿着弹花弓,正在弹棉花,群英灵机一动,急忙从书包中取出笔墨纸砚来,手拿墨碇在砚台上研墨,又拿起笔在砚台蘸了蘸墨,然后在纸上写写改改,最后抄写在一张小纸条上,趁先生出了上联把学生难住,正在洋洋得意的时候,群英偷偷地把对好的下联,悄悄地示意邻近的同窗把纸条传到邢山林的手中,邢山林接到传递过来的纸条,展开看了看,不出声地念了念。也不知道这时邢山林的记性那么好,随把纸条塞在袖管中,从座位上站起来,高声叫道:“先生”,先生正朝外看着,听到学生叫他。慢慢地转过头来,哼了声,提高声音说道:“莫不是你对出下联了?”邢山林道:“先生正是,我说出来你听听,看我的下联对的可行?”先生道:你说吧!我听着呢。邢山林装模作样朝外面看了看正在弹棉花的师娘说道:“俺师娘弹棉花手摇脚蹬腿哈撒”。先生听了,又一个字一个字的斟酌了一遍,心想对仗也很工正,说的都是干活的事儿,心里自然是很高兴。他心里在想,这一回可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个学生平时的学业并不怎样,今日怎么会突然来了灵感/?疑问归疑问,他的上联确确实实地对上来了,先生心中非常高兴,立刻放学。其实先生哪里知道那是梁群英大作。转眼间学生进入学馆已经几个月了,当初他们很陌生,谁也不认识谁,一个个都相小绵羊那样的温顺,学馆中很安静。日子久了,他们之间都混熟了,再看他们一个比一个调皮,一个比一个的捣蛋。学馆刚开始的时候,观音阁中的主持老和尚到外面云游去了,小学生们初来乍到,观音阁院内清静无事。老和尚云游一段日子回来之后,就再也没有出远门。可是他在夜间隔长不短的出去,到深更半夜才回来寺院中。这是因先生夜里常常睡不着觉,听到和尚很晚才回到寺院内的脚步声。自从和尚云游归来后,学生与和尚的事情也就慢慢的多起来了。学生是滋事得妖魔,肇事的行家,常常是无事生非。他们在观音阁寺院中读书,常常闹些恶作剧的事来,有时把纸撕成条,用唾沫沾在观音的脸上。和尚到观音前去上香,一看观音脸上沾满了纸条,就怒冲冲地去找先生,并拉着先生的手来到观音的塑像前,让先生看观音脸上的纸条。先生很和善地给和尚赔不是。把事拦起来,向和尚说是自己没有把学生管教好,以后严加管教,请长老息怒。没过多久,老和尚又怒气冲冲地来找先生,仍又拉着和尚的手来到观音塑像前。先生来到观音塑像前才看到,不知是谁干的好事,把香炉里弄上屎。原来是小和尚早上给观音菩萨上香,先点燃蜡烛,又将香点燃,在向香炉里插香时,用手一扒,扒一手臭屎。小和尚被臭的差一点没有把早上吃的食物呕出来,小和尚就急忙跑过去,禀告给师父。老和尚听到后,好不气恼。又气呼呼地去找先生,让先生过去看一看香炉里的臭屎。先生被和尚死拉硬拽地来到观音大殿里,看到香炉里的臭屎,又看到小和尚扎煞着一双沾满臭屎的手,满脸的肃穆那还把持住,是又可气,又可笑。老和尚瞪着一双牛眼责怪道:你看你,看到你的门生弟子做出这样的事,不是气恼,愤恨,却嬉皮笑脸的不在乎。这岂不是觉得你的学生好手段,会把臭屎弄到敬神的香炉里。你觉得这事很开心吧!先生听完和尚挖苦的话,很快停住笑。然后说道:长老,可不是这么个说,小孩子们正是天真烂漫,无拘无束没有个正性子,时不时地有一两回调皮捣蛋的事,也是情由可原的。人们不是常讲道:玄,玄不过学生,臊,臊不过和尚。先生是一个很虔诚人,本不该说这些村花,说这些话,多少有失教书先生的高雅,也是被和尚纠缠的无奈。再者先生或多或少也听说过和尚的一些风流韵事。一句话说得老和尚满面通红,脸色紫胀,半天没有说出话来。他觉得先生已知道自己不守寺规,宿奸寡妇的事,涨的通红的脸,好一会才平静过来。然后望着先生,用缓和了口气说道:本来这几年我这寺院的香火就不好,照这样让你的学生长的闹下去,谁还肯上我这观音阁中来上香,这不是砸我们的饭碗!先生听和尚的话音缓了下来,也平和地说道:长老,你看,眼下我也不知道这事是谁干的,你长老只要知道这事是干的,给我说,我一定惩罚他,绝不姑息。罚他的跪,让他跪上三天。老和又尚生气地说道:我哪里知道是谁,我若知道是谁,我非把他扔到井里不可。你先生也不能对这事不痛不痒的,侮辱神灵是要遭天杀,遭雷劈的。先生被和尚横眉冷对,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说落了一顿,也是异常的生气,回到学馆中,把学生恨恨地训斥了一顿。这样的训诫,对于这些玩赖的孩子们,犹如轻描淡写,治标治不了本。当然也好了一段日子,没有过一个月,他们又恶作剧了。小和尚按照惯例,每天早上上香。今天去上香,却见到观音神像的脸上多了一件东西。就是用秫秸做成的一副眼镜,带在观音的眼上。观音两旁的两个童子,用猪毛粘在嘴上当胡须,小和尚发现后又禀告给老和尚。你这小和尚也真是的,发现后取下来不就完事了,何必又要说给给老和尚,你师父能把这些小孩子怎么着。那老和尚听到徒儿的禀报,又去找先生。说些骂骂咧咧的话。痛斥先生不严加管教他的学生,常到观音前干坏事,使观音和观音两旁的两个童子都变了模样,这是在诋毁神灵。这一回先生也很生气,没有给老和尚留面子,每一回神像被人摆弄,都来找我先生,好相我先生有意纵容我的学生干的。你岂不是污人清白。你也没有亲手抓住我的学生,就连亲眼看到学生也不曾,凭啥就赖是我的学生所为。您只要亲手抓着我的学生,或者是看到是我的学生,让我承担个啥罪我就承担个啥罪。这一回真的没有给他留面子,弄的灰溜溜的返回去了。小孩子们天性玩痞,真拿他们没有办法。隔一段时日和尚的警惕又放松了,他们又去毁坏阎王以及两旁的两个站班的。观音阁正殿一侧还有一座阎罗殿,中间塑着阎君,两旁有两个站班的。一位是人身子牛头,所以叫牛头。另一位也是人身子,上头长的却是马脸,因此叫马面。牛头手里拿着一根小棍棒,小棍棒上系着一个吹鼓的大猪尿脬。马面两只手拿着一个大铁环。两个大活宝都是用木头雕刻的。胳臂,腿内都拉有弓弦绳,绳头一直拉到阎君脚下的一块大木板的下面,掩饰的很好。于殿中的地面毫无差异。设这些玩意完全是为了吓唬人的,它的用处就是在本地面上有不孝顺的儿女,媳妇。不孝敬父母,公婆,不赡养老人,打爹骂娘,悔辱公婆的人。这种人即够不着拘捕收监,又不该发配流放之罪的。就有庄主保甲,扭送到这里,让其在神灵跟前忏悔自己的过失。当被扭送的人跪在阎君跟前磕头时,不论是腿和脚,或者是手和头,一旦碰着了被掩饰的机关。那牛头就会把猪尿脬朝向这人的头上打去,这人的头被打着,不由自主的抬头朝上看。就在这当儿,马面时常带着一副狰狞的面孔,呲牙咧嘴地把手中的铁环正巧套在那人的脖颈上。一般人是经受不起这样的恫吓的,若是被牛头打,和马面套后,不被吓死,也会重病一场。学生在观音院中读书,经常不断地去玩那凶神恶煞的阎君和丑陋怪异的牛头马面。并把阎君和牛头马面下面的机关毁掉,等和尚把机关修好,学生们只要在牛头马面的前头扔上一块大砖头,就可以看到牛头马面急慌着打人套人的动作。他们都觉得牛头马面很好玩,这可忙坏了和尚,要经常修整机关。这些吓人的把戏,其实很少用的着,三年五年也不使用一回。使用前,地方上的庄主、保正要事先给和尚说一声。和尚提前修整好,反复试一试灵不灵活。就这样小学生们,起初还能与和尚和睦相处,勉强凑合。后来学生经常摆弄神像,故意挑逗和尚,把和尚气的无可奈何,到最后和尚也只有忍气吞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