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赏宝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寻宝最新章节!
此时,王得财的家成了山河村村民崇拜和向往的中心。每天傍晚村民们收工吃过晚饭之后,大家有事没事都会自然而然,不约而同地来到他家。王得财这次登上《识宝》栏目后,可谓是名利双收,地方政府不但全额报销了他的车船旅差和五星宾馆的食宿费用,还以他为地方争光为名奖励了他一万元现金。
王得财从这笔现金里拿出一部分钱,把院子围墙拆了盖了个大厅,免得人多挤破了他的门框。再买了一台四十六英寸的大电视放在大厅里,大厅里添置了几排靠背椅,免费让村民们在此观看电视节目。山河村村民哪见过这么大的电视,都以先睹为荣,这是吸引村民们来这的一个原因,而主要原因是大家可以坐在一起边看鉴宝节目边讨论各自的心得。
这几年鉴宝节目可谓名目繁多,除了本省的《识宝》栏目外,还有中央一套《寻宝》和《一锤定音》;中央二套的《鉴宝》和《艺术品投资》;北京电视台的《天下收藏》;山东电视台的《收藏天下》;凤凰卫视台的《投资收藏》;昆明电视台的《盛世典藏》;河南卫视频道的《华豫之门》:湖南娱乐频道的《艺术玩家》;浙江经济频道的《宝藏》;吉林卫视频道的《找你》;中国教育频道的《美术苑》;天津都市频道的《艺品藏拍》;广西卫视频道的《收藏马未都》……等等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十多家电视媒体开播了有关文物鉴赏、鉴定、交易等内容的电视节目,共二十多个栏目,最多时达到五十多个。
这对山河村村民来说,无疑是一顿顿丰盛美味的精神大餐。他们对文物知识的渴求如同饕餮般贪婪,除了鉴宝类栏目,再无其它节目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什么宫廷剧,谍战片;什么文艺节目,综艺节目,新闻时事全部靠边站,如果偶尔看到村民们在收看其它节目,那一定是这个频道马上就要播放鉴宝类节目,他们是怕错过看鉴宝节目而收看它前面的节目。村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不在家,那就在王得财家看电视鉴宝节目,如果不在王得财家看电视鉴宝节目,那就一定在去王得财家看电视鉴宝节目的路上。
宝这能吸引人,关键在于它值钱。村民们在总结改革开放这些年,山河村村民的财富发展轨迹时,得出一条这样的结论:越花死力气的人越赚不到大钱。俗话说:会赚钱的伞上挑,不会赚钱的累弯了腰。“伞上挑”是指做生意的人,夹着一把雨伞出去就能赚到大钱,而种田人累弯了腰也赚不到钱。
事实就摆在眼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刚改革开放,村里穷了一辈子的胡老田见田分上了户,不再抓资本主义尾巴了,干活比谁都起劲。种田、养猪、栽菜、养鱼,成为村里首个富裕户。当时县里要树他为典型,上报他为山河村第一个“万元户”,要给他戴大红花,放鞭炮,还要到县城去游街。可是来采访的记者帮他算来算去,只有九千九百九十八元的收入。为了当这个万元户,胡老田连夜上山砍柴,准备天明挑到城里去卖两块钱,凑上一万元,结果摔死在山崖下。为赚这一万元,花去了他一辈子的时间。
九十年代,村里的刘大牛借钱买了一辆货车跑运输,风里雨里没日没夜地帮人拉货,听说赚了十来万。一天雨夜在山高天黑黄牛岭翻了车,车毁人残,他的后半生再也站不起来了。十万块钱,他用了半辈子才赚到。
本世纪初,村里的张文雄办了一家粮食加工厂,请了十多个工人加工大米拉到沿海地区销售,不到十年赚了上百万。而他自己却不用干活,整天开着一辆小车到处逛。
如今,王得财的一千万,只是一夜的工夫,这不得不让人羡慕。
这天,山河村村民又聚在王得财家观看电视鉴宝节目。节目看多了,村民们的鉴宝知识与日俱增,也就有师自通了。节目中,第一个持宝人呈上的是一件唐代定窑白釉瓷瓶。当大画面把宝物打出特写镜头后,村民们便指指点点,口若悬河地纷纷议论开了。
做豆腐的朱明亮高兴地说:有这么大的电视,宝物清楚多了。然后指点着宝物开始点评:这白釉瓷瓶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宝光,釉色纯白滋润,我看是官窑的东西。
而他老婆黄梅花的观点则有所不同,她说:这件瓷器胎土细腻但不透明,胎质薄而不轻,我看是仿官窑的瓷。
打铁的袁有林说:看是不是唐代官厂定窑的瓷,主要是看它的“芒口”,定窑瓷是由上迭压复烧,口沿多不施釉,我看这件瓷器应该是官窑瓷。
八十多岁的五保户陈奶奶无儿无女孤独一人,家中又没有电视,便也经常随着大家一起来到王得财家看电视鉴宝节目。耳濡目染,经常被村民们和鉴宝专家的熏陶,听多了看多了,对文物鉴赏竟也能说出个子午卯酉来。她用干枯的瘦手指着电视屏幕上的瓷器,瘪着嘴里一颗牙都没有的老脸说:我看这瓷瓶上暗藏“泪痕”,这就是古代柴窑烧制时火候、温度把握不准起的泡,现在的电窑和液化气窑是恒温控制,烧不出这种效果,我看这是件老东西。
村民们听了哄堂大笑,但都觉得陈奶奶的话说得有理。
开小卖铺的赵志强说:这件宝贝市场价不会超过二十万。结果,专家给出的市场价是十八万。
第二件宝贝是一只宋代的贯耳瓶,持宝人说是出自于南宋官窑。此瓶虽然胎质细腻,釉质莹润温雅,多开片,并且底下有文钉烧痕的“紫口铁足”为证,经过村民们仔细鉴别,一致认为此宝并非出自于官窑,而是一件仿官窑瓶。结果,和专家意见不谋而合。
第三个持宝人上场后,自称他带来的宝贝是件元青花。坐在离电视最近的陈奶奶不等持宝人夸完宝,她就瘪着嘴高喊:假的,假的。连一点“包浆”都没有。
众人听了都说陈奶奶眼尖。这“包浆”又称“黑漆古”,是文物在漫长岁月中接触空气中的灰尘或收藏者的汗水和摩挲;或土埋水浸;或大气中射线的穿越,层层积淀形成的表皮外壳,显露的古朴和老旧,有古雅的沁色和包浆。
电视鉴宝节目中的专家们就像是陈奶奶带的博士生,拿起物件就说这东西太假了,明显是现代仿品。
节目在山河村村民们热情洋溢的甄别和鉴赏中,不知不觉就要结束了。虽然大多数村民对自己的模拟鉴宝水平比较满意,但李德才坐在那里从头到尾一言不发,村民们就觉得有点美中不足。因为他是山河村村民公认为学问最高深,知识最渊博的人。他原是村里的民办老师,后来村小学并到镇上去了,他就也和大家一样在家务农。要是他也参加进来鉴赏和讨论,大家一定受益匪浅。
节目结束后,村民们还有一点感到遗憾,那就是这期节目没有一件宝物上百万,没有刺激。这时村民郑有水自豪地说:他们那哪是什么宝贝,不如说是垃圾。我们要么不出手,一出手的宝贝就是上千万。
郑有水的话像一支兴奋剂,村民们立即飘飘然如痴如醉了。就在这时,一晚不吭声的李德才突然开口了:一千万算什么,“汉代玉凳”和“金缕玉衣”还值几亿几十个亿呢。
王得财听了不高兴了,厉声质问李德才:难道你说我的确铜鼎也是假的?
李德才一声不吭背着双手回家去了。
“汉代玉凳”和“金缕玉衣”事件,对这些酷爱文物鉴赏的村民们来说,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汉代玉凳”曾被拍卖公司拍出二点二亿的天价,拍卖公司说,这是一套让人看后叹为观止的玉器,具有极高的收藏和历史价值的珍贵文物。而网友则嘲笑他们作假太不专业,大量资料表明,凳子的最初形态为西域的“胡床”,而后演变为凳子,隋唐时期才逐渐盛行,汉代古人皆席地而坐。而专家则坚持说没有看走眼。双方各执一词,至今真假难辨。
“金缕玉衣”事件更如天方夜谭,一骗子自制“金缕玉衣”,请来几名顶级鉴定专家,开出二十四亿的评估价。为此银行轻信了骗子的经济实力,先后被骗贷资金十多个亿,最后导致银行损失五亿四千多万元。
王得财对李德才虽是气势汹汹,但心里还是有些心虚,底气十足。不要说这宝贝来得蹊跷,就是省卫视《识宝》栏目组,颁发给他那本引以为豪的证书,也让他感到纠结。鉴宝专家在卫星频道当着全省全国甚至全天下人的面,宣布此鼎市场价值约人民币一千万元,而证书下角却有一行不起眼的小字:此证为《识宝》娱乐栏目专家组独家认证,不作市场流通依据。这说明什么呢?是专家们对这件宝物真假难辨,还是电视台本身就把这档节目当成娱乐,而故弄玄虚。为了收视率和全天下人开玩笑,所以在证书下端特意留了辨解的退路?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件东西就是假的。
王得财猜得不错,这座铜鼎的确是假的,千里之外的眼镜正躺在省城一家豪华宾馆里,绞尽脑汁谋划着如何再在王得财身上敲他一笔。上次只骗到他五千块钱,太便宜他了,既然这只铜鼎值一千万,敲他五百万应该没有问题。问题是他家穷得叮当响,拿不出这么多钱。
眼镜他走南闯北十多年,施的都是同一伎俩:头年冬天将“做旧”的文物埋在荒野茂密的蒿草下,来年春天,经过风吹雨打和蒿草茂盛根系的覆盖,之前掩埋的痕迹早已荡然无存,就等着秋后农民卖了粮去收他们的粮款了。这些年,被他骗过的人无数,至于多少他自己也数不清,若是哪天在大街上偶然碰上一个曾被他骗过的人,人家认识他,他绝对不认识人家。然而那些人都是泛泛之辈,想不到王得财这么有才,竟然将他的铜鼎捣鼓成千万元,看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眼镜不敢自己直接去找王得财,他知道王得财是个老实人,至今都不会认为自己骗了他,一定认为自己出了什么意外不能去赎宝,要是这样突然出现在他眼前,他一定会将铜鼎还给自己。一千万的新闻能产生多大的效应,要是这样让自己也上一次电视,那被受害人认出了,这一进去这辈子就再也出不来了。
眼镜也想得不错,王得财此时仍希望他能去赎回宝贝。他只要那十万美元的酬谢,而非这真不真假不假的宝贝。
当王得财把他的疑问向儿子王小宝和盘托出时,王小宝不以为然地说:管它是真是假,宝是死的,它又不会说话。专家认为他值一千万,它就是真的,要我们花钱去买它,就是一千元我们也不会要,它又不能当饭吃,又不能当房住,说它值不值钱还不是专家和有钱人的一句话。
说得王得财也稀里糊涂的,进一步问儿子:你说会不会有人来买我们的宝贝。王得财此时正缺钱给儿子娶媳妇,他不想抱着这死宝,只想见现金。
王小宝说:要找这么大的买主恐怕难,得慢慢等。
其实,王小宝的话错了,大买主多得很。没过多久,天南海北的寻宝人接踵而来,把山河村闹得是沸沸腾腾。(未完待续)
此时,王得财的家成了山河村村民崇拜和向往的中心。每天傍晚村民们收工吃过晚饭之后,大家有事没事都会自然而然,不约而同地来到他家。王得财这次登上《识宝》栏目后,可谓是名利双收,地方政府不但全额报销了他的车船旅差和五星宾馆的食宿费用,还以他为地方争光为名奖励了他一万元现金。
王得财从这笔现金里拿出一部分钱,把院子围墙拆了盖了个大厅,免得人多挤破了他的门框。再买了一台四十六英寸的大电视放在大厅里,大厅里添置了几排靠背椅,免费让村民们在此观看电视节目。山河村村民哪见过这么大的电视,都以先睹为荣,这是吸引村民们来这的一个原因,而主要原因是大家可以坐在一起边看鉴宝节目边讨论各自的心得。
这几年鉴宝节目可谓名目繁多,除了本省的《识宝》栏目外,还有中央一套《寻宝》和《一锤定音》;中央二套的《鉴宝》和《艺术品投资》;北京电视台的《天下收藏》;山东电视台的《收藏天下》;凤凰卫视台的《投资收藏》;昆明电视台的《盛世典藏》;河南卫视频道的《华豫之门》:湖南娱乐频道的《艺术玩家》;浙江经济频道的《宝藏》;吉林卫视频道的《找你》;中国教育频道的《美术苑》;天津都市频道的《艺品藏拍》;广西卫视频道的《收藏马未都》……等等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十多家电视媒体开播了有关文物鉴赏、鉴定、交易等内容的电视节目,共二十多个栏目,最多时达到五十多个。
这对山河村村民来说,无疑是一顿顿丰盛美味的精神大餐。他们对文物知识的渴求如同饕餮般贪婪,除了鉴宝类栏目,再无其它节目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什么宫廷剧,谍战片;什么文艺节目,综艺节目,新闻时事全部靠边站,如果偶尔看到村民们在收看其它节目,那一定是这个频道马上就要播放鉴宝类节目,他们是怕错过看鉴宝节目而收看它前面的节目。村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不在家,那就在王得财家看电视鉴宝节目,如果不在王得财家看电视鉴宝节目,那就一定在去王得财家看电视鉴宝节目的路上。
宝这能吸引人,关键在于它值钱。村民们在总结改革开放这些年,山河村村民的财富发展轨迹时,得出一条这样的结论:越花死力气的人越赚不到大钱。俗话说:会赚钱的伞上挑,不会赚钱的累弯了腰。“伞上挑”是指做生意的人,夹着一把雨伞出去就能赚到大钱,而种田人累弯了腰也赚不到钱。
事实就摆在眼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刚改革开放,村里穷了一辈子的胡老田见田分上了户,不再抓资本主义尾巴了,干活比谁都起劲。种田、养猪、栽菜、养鱼,成为村里首个富裕户。当时县里要树他为典型,上报他为山河村第一个“万元户”,要给他戴大红花,放鞭炮,还要到县城去游街。可是来采访的记者帮他算来算去,只有九千九百九十八元的收入。为了当这个万元户,胡老田连夜上山砍柴,准备天明挑到城里去卖两块钱,凑上一万元,结果摔死在山崖下。为赚这一万元,花去了他一辈子的时间。
九十年代,村里的刘大牛借钱买了一辆货车跑运输,风里雨里没日没夜地帮人拉货,听说赚了十来万。一天雨夜在山高天黑黄牛岭翻了车,车毁人残,他的后半生再也站不起来了。十万块钱,他用了半辈子才赚到。
本世纪初,村里的张文雄办了一家粮食加工厂,请了十多个工人加工大米拉到沿海地区销售,不到十年赚了上百万。而他自己却不用干活,整天开着一辆小车到处逛。
如今,王得财的一千万,只是一夜的工夫,这不得不让人羡慕。
这天,山河村村民又聚在王得财家观看电视鉴宝节目。节目看多了,村民们的鉴宝知识与日俱增,也就有师自通了。节目中,第一个持宝人呈上的是一件唐代定窑白釉瓷瓶。当大画面把宝物打出特写镜头后,村民们便指指点点,口若悬河地纷纷议论开了。
做豆腐的朱明亮高兴地说:有这么大的电视,宝物清楚多了。然后指点着宝物开始点评:这白釉瓷瓶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宝光,釉色纯白滋润,我看是官窑的东西。
而他老婆黄梅花的观点则有所不同,她说:这件瓷器胎土细腻但不透明,胎质薄而不轻,我看是仿官窑的瓷。
打铁的袁有林说:看是不是唐代官厂定窑的瓷,主要是看它的“芒口”,定窑瓷是由上迭压复烧,口沿多不施釉,我看这件瓷器应该是官窑瓷。
八十多岁的五保户陈奶奶无儿无女孤独一人,家中又没有电视,便也经常随着大家一起来到王得财家看电视鉴宝节目。耳濡目染,经常被村民们和鉴宝专家的熏陶,听多了看多了,对文物鉴赏竟也能说出个子午卯酉来。她用干枯的瘦手指着电视屏幕上的瓷器,瘪着嘴里一颗牙都没有的老脸说:我看这瓷瓶上暗藏“泪痕”,这就是古代柴窑烧制时火候、温度把握不准起的泡,现在的电窑和液化气窑是恒温控制,烧不出这种效果,我看这是件老东西。
村民们听了哄堂大笑,但都觉得陈奶奶的话说得有理。
开小卖铺的赵志强说:这件宝贝市场价不会超过二十万。结果,专家给出的市场价是十八万。
第二件宝贝是一只宋代的贯耳瓶,持宝人说是出自于南宋官窑。此瓶虽然胎质细腻,釉质莹润温雅,多开片,并且底下有文钉烧痕的“紫口铁足”为证,经过村民们仔细鉴别,一致认为此宝并非出自于官窑,而是一件仿官窑瓶。结果,和专家意见不谋而合。
第三个持宝人上场后,自称他带来的宝贝是件元青花。坐在离电视最近的陈奶奶不等持宝人夸完宝,她就瘪着嘴高喊:假的,假的。连一点“包浆”都没有。
众人听了都说陈奶奶眼尖。这“包浆”又称“黑漆古”,是文物在漫长岁月中接触空气中的灰尘或收藏者的汗水和摩挲;或土埋水浸;或大气中射线的穿越,层层积淀形成的表皮外壳,显露的古朴和老旧,有古雅的沁色和包浆。
电视鉴宝节目中的专家们就像是陈奶奶带的博士生,拿起物件就说这东西太假了,明显是现代仿品。
节目在山河村村民们热情洋溢的甄别和鉴赏中,不知不觉就要结束了。虽然大多数村民对自己的模拟鉴宝水平比较满意,但李德才坐在那里从头到尾一言不发,村民们就觉得有点美中不足。因为他是山河村村民公认为学问最高深,知识最渊博的人。他原是村里的民办老师,后来村小学并到镇上去了,他就也和大家一样在家务农。要是他也参加进来鉴赏和讨论,大家一定受益匪浅。
节目结束后,村民们还有一点感到遗憾,那就是这期节目没有一件宝物上百万,没有刺激。这时村民郑有水自豪地说:他们那哪是什么宝贝,不如说是垃圾。我们要么不出手,一出手的宝贝就是上千万。
郑有水的话像一支兴奋剂,村民们立即飘飘然如痴如醉了。就在这时,一晚不吭声的李德才突然开口了:一千万算什么,“汉代玉凳”和“金缕玉衣”还值几亿几十个亿呢。
王得财听了不高兴了,厉声质问李德才:难道你说我的确铜鼎也是假的?
李德才一声不吭背着双手回家去了。
“汉代玉凳”和“金缕玉衣”事件,对这些酷爱文物鉴赏的村民们来说,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汉代玉凳”曾被拍卖公司拍出二点二亿的天价,拍卖公司说,这是一套让人看后叹为观止的玉器,具有极高的收藏和历史价值的珍贵文物。而网友则嘲笑他们作假太不专业,大量资料表明,凳子的最初形态为西域的“胡床”,而后演变为凳子,隋唐时期才逐渐盛行,汉代古人皆席地而坐。而专家则坚持说没有看走眼。双方各执一词,至今真假难辨。
“金缕玉衣”事件更如天方夜谭,一骗子自制“金缕玉衣”,请来几名顶级鉴定专家,开出二十四亿的评估价。为此银行轻信了骗子的经济实力,先后被骗贷资金十多个亿,最后导致银行损失五亿四千多万元。
王得财对李德才虽是气势汹汹,但心里还是有些心虚,底气十足。不要说这宝贝来得蹊跷,就是省卫视《识宝》栏目组,颁发给他那本引以为豪的证书,也让他感到纠结。鉴宝专家在卫星频道当着全省全国甚至全天下人的面,宣布此鼎市场价值约人民币一千万元,而证书下角却有一行不起眼的小字:此证为《识宝》娱乐栏目专家组独家认证,不作市场流通依据。这说明什么呢?是专家们对这件宝物真假难辨,还是电视台本身就把这档节目当成娱乐,而故弄玄虚。为了收视率和全天下人开玩笑,所以在证书下端特意留了辨解的退路?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件东西就是假的。
王得财猜得不错,这座铜鼎的确是假的,千里之外的眼镜正躺在省城一家豪华宾馆里,绞尽脑汁谋划着如何再在王得财身上敲他一笔。上次只骗到他五千块钱,太便宜他了,既然这只铜鼎值一千万,敲他五百万应该没有问题。问题是他家穷得叮当响,拿不出这么多钱。
眼镜他走南闯北十多年,施的都是同一伎俩:头年冬天将“做旧”的文物埋在荒野茂密的蒿草下,来年春天,经过风吹雨打和蒿草茂盛根系的覆盖,之前掩埋的痕迹早已荡然无存,就等着秋后农民卖了粮去收他们的粮款了。这些年,被他骗过的人无数,至于多少他自己也数不清,若是哪天在大街上偶然碰上一个曾被他骗过的人,人家认识他,他绝对不认识人家。然而那些人都是泛泛之辈,想不到王得财这么有才,竟然将他的铜鼎捣鼓成千万元,看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眼镜不敢自己直接去找王得财,他知道王得财是个老实人,至今都不会认为自己骗了他,一定认为自己出了什么意外不能去赎宝,要是这样突然出现在他眼前,他一定会将铜鼎还给自己。一千万的新闻能产生多大的效应,要是这样让自己也上一次电视,那被受害人认出了,这一进去这辈子就再也出不来了。
眼镜也想得不错,王得财此时仍希望他能去赎回宝贝。他只要那十万美元的酬谢,而非这真不真假不假的宝贝。
当王得财把他的疑问向儿子王小宝和盘托出时,王小宝不以为然地说:管它是真是假,宝是死的,它又不会说话。专家认为他值一千万,它就是真的,要我们花钱去买它,就是一千元我们也不会要,它又不能当饭吃,又不能当房住,说它值不值钱还不是专家和有钱人的一句话。
说得王得财也稀里糊涂的,进一步问儿子:你说会不会有人来买我们的宝贝。王得财此时正缺钱给儿子娶媳妇,他不想抱着这死宝,只想见现金。
王小宝说:要找这么大的买主恐怕难,得慢慢等。
其实,王小宝的话错了,大买主多得很。没过多久,天南海北的寻宝人接踵而来,把山河村闹得是沸沸腾腾。(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