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番外二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七零年超级学霸最新章节!
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大致像是一条起起伏伏的曲线, 绝大多数文明的发展历程都是循着这一条曲线而来的,当然, 是绝大多数,而非绝对。
在这条曲线之外,还会零星分布有一些散点:有些散点的发展速度要远超同级, 这些散点被称为是‘曲线破坏者’,还有些散点的发展速度要远低于同级,这些就是那种扶不上墙的烂泥。
苏娇杨所处这世界的文明也是这样一条曲线。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便是这条曲线的波峰。
这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知道, 肯定会有第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 甚至是第五次,但这些工业革命什么时候来,没人能提前获悉,更不会有人知道下一次的工业革命会发生在什么领域。
在绝大多数人还懵懵懂懂的时候,抓住那一丝机遇的苏娇杨在华国悄然开启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布局, 此次工业革命为信息革命。
量子计算机就是二进制信息世界中的无冕之王, 有量子计算机在, 华国所开设的一切研究活动都得到了极大的保障,也保证了信息时代的平稳到来。
仿佛是有一阵春风吹来,华国就彻头彻尾地改天换地了。
在许多外邦人的印象中,华国一直都与‘脏、乱、差’等密不可分,但有些外邦人偶然来华,却发现华国早已今非昔比。
鉴于华国人民的吃货属性,各种各样的美食都被端上了餐桌,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要他们能想到的,多数都被供入了华国人的五脏庙。
更让人吃惊的是,很多生物物种在他们国家是根本没法吃的,因为味道太让人难以接受,但到了华国厨师手中,通过各种佐料搭配以及烹调手法,那些生物物种就变成了美味的盘中餐。
而且巨美味!
传说中华国的老百姓一直都饱受饥贫困扰,可在农科院、农业大学等一众农学家们的研究下,华国的粮种与种苗不断改进,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承担起了种植作物以及种植区域等最优化研究的项目,彻底将华国的农业研究送入了殿堂。
如今的华国老百姓不仅摆脱了饥贫的帽子,还大踏步地走入了富裕的生活。
哪怕是在一些边疆的偏远山村中,由政.府所开展的一系列扶贫活动也深入地渗透了进去,使得那些偏远山村的孩子得到了走出大山的机会。
忽如一夜春风来,吹遍神州千万家。
————————————————
苏娇杨在推动国内科学技术进步的事情上,做出的贡献无人能比。
由多部门联合确立、参照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评判标准而设置的院士评选,如今已经开展了很多届,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变成了‘院士天团’,随随便便拉出一个研究团队来,里面都至少有两到三位院士。
院士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他们所处研究领域的至强者。
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实验室已经变成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学术中心,《研究》也成为了比肩国际顶刊《science》与《nature》的学术期刊。
因为《研究》系里期刊的编辑部一直都秉承中文刊物的创办宗旨,汉语的国际地位也被拔高了许多。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原本就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这么一搞,全世界的研究员都在学汉语,影响可想而知。
甭管在哪个国家,研究员都代表着这个国家的‘高学历’与‘高文化水平’,并且这些研究员还承担着‘薪火相传’的使命。
明知道搞科研离不开学汉语,那还不得从娃娃抓起?
于是乎,汉语就这样走入了世界多国的课本。
汉语作为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没有之一,超高难度的阴影直接笼罩在了世界各国的‘花朵’心头,教授这些语言的老师们也苦不堪言。
不谈其它,华国单单是称谓名词就五花八门,诸如英文中一个‘aunt’能够表示的七大姑八大姨,在中文中就细分了姑姑、婶婶、大妈、姨妈、舅妈等多个类别,这还不是最惨烈的,最惨烈的是汉语中有太多的形近字,有时候多一个笔画、少一个笔画,那就是完全不同的字、完全不同的意思……被汉语折磨的外国小孩都快疯了。
很多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意识到了汉语的重要性,甚至在自家小孩牙牙学语的年纪,就把孩子送到了华国来,让自家小孩接受最纯正、最地道的汉语教育。
机智的华国商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商机,迅速布局,没过多久,专门面向外国友人的私立学校就开办了起来。
另外,华国许多外语专业的学生也在这个风口上变成了香饽饽,这些学生要么在国内各大高校任教,专门给那些来交流、来访学的研究员教授语言课程,要么就去工资更高、福利待遇更好的私立学校教外国小孩学外语,还有不少人走了国家的项目,直接出国充当文化使者,在很多国家都办起了汉语学校。
随着汉语的推广,璀璨的华夏文明也步入了世界之门。
这些事情都不是苏娇杨故意为之的,但没有一件事情能与苏娇杨离得开关系。
而让华国研究员们相当遗憾的是,苏娇杨明明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参评国家最高等级的院士都绰绰有余,她只要填写一张申报表上去,国家自然会将颁发给她的奖项安排得明明白白,甚至于说,苏娇杨连申报表都不用填,她只需要向评选委员会透露出一个‘我想参评’的信号,评选委员会的人就会给她安排得明明白白,可惜苏娇杨并没有这么做。
苏娇杨从头到尾都没有参与过院士的评选,就仿佛彻底置身于荣誉之外一般。
不过不管怎么说,她早就成了国内学术界的无冕之王。
早些年的时候,很多高校还因为苏娇杨那不择手段的挖人而颇有怨言,但后面几年里,苏娇杨带着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人频频与其它高校联手,一边合作完成项目,一边扶住其它高校进行学科建设,再加上当初对苏娇杨有意见的那些校领导也退休的退休、辞世的辞世,早些年的恩怨就都一笔勾销了。
放眼国内学术界,甭管苏娇杨走到哪儿,那里的研究员不得给苏娇杨几分薄面?
唐玉环教授问过苏娇杨,“你为什么一直都不参与院士评选?你要明白,现在已经不是你需要院士这个荣誉了,而是院士这个荣誉需要你的支撑。你一天不参加院士评选,我们这些顶着院士帽子的人就知道,在院士之上,还有一个更高级的荣誉,或者说,我们都倍加珍惜的院士荣誉,连你的眼都入不了。”
苏娇杨给了唐玉环教授一个答案。
“早些年的时候,我是因为太忙,想着自个儿的实力放在这儿,安心搞学术研究就对了,拿不拿这个奖章都无所谓,毕竟诺贝尔奖的双奖都已经拿到手了。”
“到了后来,我看着国重的研究员一个个都爬了起来,都成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栋梁,心态就发生了变化,每年的院士增选名额都是固定的,我不参评,就能多一个研究员拿到这荣誉。”
“院士这荣誉对于我来说……说句大言不惭的话,其实已经是可有可无的了,但对于那些翘首等着评上院士的研究员来说,院士这荣誉是对他们所付出的所有努力、汗水、辛勤、智慧的肯定,他们比我更需要这个荣誉,我又何必做那挡道的恶人?”
“再说了,就算我不拿这个荣誉,在国内学术界这一亩三分地上,谁敢说我的学术科研能力不行?”
“就如同唐教授你说的,院士这个荣誉,对于我来说,那不过是锦上添花,对于旁人来说,可能就是雪中送炭。我觉得自个儿没必要花团锦簇,简单朴素也挺好的,不如把这个机会让给别人。”
“唐教授,这些都是我的心里话,你明白就好了,不要说给其他人听,免得其他人多心,尤其是不能让那些评上院士的人知道。”
“他们的院士之位是靠着自己的智慧与努力换来的,不是我让出来的。
唐玉环教授依苏娇杨所言,并没有将她们二人的谈话说给第三人听,可她在自己晚年的时候,将这番话写进了自己的回忆录中。
————————————————
唐玉环教授属于长寿的类型,她比苏娇杨要年长十几岁,但却要比苏娇杨辞世的时间晚上数月。
得知苏娇杨病逝在鹏城之后,唐玉环教授第一时间买来了《砥砺半生》这本书,一字一句地看过去,时时停顿、时时回首,最后将所有想说的话都融入一声叹息中。
唐玉环教授其实知道苏娇杨为什么年岁不大就早早辞世。
因为心结。
苏娇杨来到国防科大后的大半生里,她从未说过自己爱谁,但她心里是有爱的,只不过随着时间的发酵,那份爱变成了恨与怨。
思虑最伤身。
再加上时不时的熬夜通宵,苏娇杨的身体看似不错,实际上早就在一次又一次的熬夜通宵中变得千疮百孔。
支撑苏娇杨撑下来的,是苏爸爸和苏妈妈。
苏爸爸身患肺癌,在发现咳血时,便已经是肺癌晚期,哪怕苏娇杨倾尽自己的人脉去尽力抢救,依旧只能挽留了苏爸爸三月不到,同年,苏妈妈就郁郁寡欢地追着苏爸爸走了。
一个人心尖上能有多少滴温热的血?
一个人能经受得住多少次这种接二连三的打击?
没人知道。
学术界的‘铁娘子’与‘狼汝人’被这接二连三的打击给打倒了。
苏爸爸与苏妈妈故去之后,苏娇杨大病了一场,卧床数月才转好,多亏了葛君、苏天等人的细心照料,可谁知苏娇杨看似病好了,实则,她的身体状况却是每况愈下。
苏娇杨不想让苏白杨夫妻俩替她操心,主动以疗养之由搬到了鹏城,大学毕业后已经成家的葛君放心不下,跟着苏娇杨去了鹏城……苏娇杨就再也没有出过鹏城,她没回自己奋斗了大半生的平沙市,也没回生她养她的津市,她就葬在了鹏城,与杜振华相隔不到二十米的一个独立墓园中。
唐玉环教授写完回忆录之后,没过多久,便也撒手人寰了。
通过唐玉环教授的回忆录,学术界的人才知道,苏娇杨一直不参与院士评选的理由。
现任领导人拍的板,“苏娇杨是国家的功臣,是民族的伟人,她可以不要,我们不能不给!只不过她不想抢别人院士的名额,那我们就增设一个‘国士’之位给她。”
娇杨似你,一身挺拔,一生奉献!
国士无双!
作者有话要说:旅客朋友们请注意,《七零年超级学霸》号列车已经到站,诚挚感谢诸位这一路的陪伴,祝各位旅客朋友们的阅读之旅能够平安喜乐。
下面播放本次列车的最后一则广告:与《七零年超级学霸》同厂生产的《分手吧,我要考哈佛!》已经从始发站出发,感兴趣的旅客朋友们可以考虑一下(点击作者专栏也领票上车),高档软卧,每日定点发车哟!
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大致像是一条起起伏伏的曲线, 绝大多数文明的发展历程都是循着这一条曲线而来的,当然, 是绝大多数,而非绝对。
在这条曲线之外,还会零星分布有一些散点:有些散点的发展速度要远超同级, 这些散点被称为是‘曲线破坏者’,还有些散点的发展速度要远低于同级,这些就是那种扶不上墙的烂泥。
苏娇杨所处这世界的文明也是这样一条曲线。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便是这条曲线的波峰。
这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知道, 肯定会有第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 甚至是第五次,但这些工业革命什么时候来,没人能提前获悉,更不会有人知道下一次的工业革命会发生在什么领域。
在绝大多数人还懵懵懂懂的时候,抓住那一丝机遇的苏娇杨在华国悄然开启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布局, 此次工业革命为信息革命。
量子计算机就是二进制信息世界中的无冕之王, 有量子计算机在, 华国所开设的一切研究活动都得到了极大的保障,也保证了信息时代的平稳到来。
仿佛是有一阵春风吹来,华国就彻头彻尾地改天换地了。
在许多外邦人的印象中,华国一直都与‘脏、乱、差’等密不可分,但有些外邦人偶然来华,却发现华国早已今非昔比。
鉴于华国人民的吃货属性,各种各样的美食都被端上了餐桌,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要他们能想到的,多数都被供入了华国人的五脏庙。
更让人吃惊的是,很多生物物种在他们国家是根本没法吃的,因为味道太让人难以接受,但到了华国厨师手中,通过各种佐料搭配以及烹调手法,那些生物物种就变成了美味的盘中餐。
而且巨美味!
传说中华国的老百姓一直都饱受饥贫困扰,可在农科院、农业大学等一众农学家们的研究下,华国的粮种与种苗不断改进,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承担起了种植作物以及种植区域等最优化研究的项目,彻底将华国的农业研究送入了殿堂。
如今的华国老百姓不仅摆脱了饥贫的帽子,还大踏步地走入了富裕的生活。
哪怕是在一些边疆的偏远山村中,由政.府所开展的一系列扶贫活动也深入地渗透了进去,使得那些偏远山村的孩子得到了走出大山的机会。
忽如一夜春风来,吹遍神州千万家。
————————————————
苏娇杨在推动国内科学技术进步的事情上,做出的贡献无人能比。
由多部门联合确立、参照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评判标准而设置的院士评选,如今已经开展了很多届,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变成了‘院士天团’,随随便便拉出一个研究团队来,里面都至少有两到三位院士。
院士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他们所处研究领域的至强者。
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实验室已经变成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学术中心,《研究》也成为了比肩国际顶刊《science》与《nature》的学术期刊。
因为《研究》系里期刊的编辑部一直都秉承中文刊物的创办宗旨,汉语的国际地位也被拔高了许多。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原本就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这么一搞,全世界的研究员都在学汉语,影响可想而知。
甭管在哪个国家,研究员都代表着这个国家的‘高学历’与‘高文化水平’,并且这些研究员还承担着‘薪火相传’的使命。
明知道搞科研离不开学汉语,那还不得从娃娃抓起?
于是乎,汉语就这样走入了世界多国的课本。
汉语作为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没有之一,超高难度的阴影直接笼罩在了世界各国的‘花朵’心头,教授这些语言的老师们也苦不堪言。
不谈其它,华国单单是称谓名词就五花八门,诸如英文中一个‘aunt’能够表示的七大姑八大姨,在中文中就细分了姑姑、婶婶、大妈、姨妈、舅妈等多个类别,这还不是最惨烈的,最惨烈的是汉语中有太多的形近字,有时候多一个笔画、少一个笔画,那就是完全不同的字、完全不同的意思……被汉语折磨的外国小孩都快疯了。
很多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意识到了汉语的重要性,甚至在自家小孩牙牙学语的年纪,就把孩子送到了华国来,让自家小孩接受最纯正、最地道的汉语教育。
机智的华国商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商机,迅速布局,没过多久,专门面向外国友人的私立学校就开办了起来。
另外,华国许多外语专业的学生也在这个风口上变成了香饽饽,这些学生要么在国内各大高校任教,专门给那些来交流、来访学的研究员教授语言课程,要么就去工资更高、福利待遇更好的私立学校教外国小孩学外语,还有不少人走了国家的项目,直接出国充当文化使者,在很多国家都办起了汉语学校。
随着汉语的推广,璀璨的华夏文明也步入了世界之门。
这些事情都不是苏娇杨故意为之的,但没有一件事情能与苏娇杨离得开关系。
而让华国研究员们相当遗憾的是,苏娇杨明明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参评国家最高等级的院士都绰绰有余,她只要填写一张申报表上去,国家自然会将颁发给她的奖项安排得明明白白,甚至于说,苏娇杨连申报表都不用填,她只需要向评选委员会透露出一个‘我想参评’的信号,评选委员会的人就会给她安排得明明白白,可惜苏娇杨并没有这么做。
苏娇杨从头到尾都没有参与过院士的评选,就仿佛彻底置身于荣誉之外一般。
不过不管怎么说,她早就成了国内学术界的无冕之王。
早些年的时候,很多高校还因为苏娇杨那不择手段的挖人而颇有怨言,但后面几年里,苏娇杨带着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人频频与其它高校联手,一边合作完成项目,一边扶住其它高校进行学科建设,再加上当初对苏娇杨有意见的那些校领导也退休的退休、辞世的辞世,早些年的恩怨就都一笔勾销了。
放眼国内学术界,甭管苏娇杨走到哪儿,那里的研究员不得给苏娇杨几分薄面?
唐玉环教授问过苏娇杨,“你为什么一直都不参与院士评选?你要明白,现在已经不是你需要院士这个荣誉了,而是院士这个荣誉需要你的支撑。你一天不参加院士评选,我们这些顶着院士帽子的人就知道,在院士之上,还有一个更高级的荣誉,或者说,我们都倍加珍惜的院士荣誉,连你的眼都入不了。”
苏娇杨给了唐玉环教授一个答案。
“早些年的时候,我是因为太忙,想着自个儿的实力放在这儿,安心搞学术研究就对了,拿不拿这个奖章都无所谓,毕竟诺贝尔奖的双奖都已经拿到手了。”
“到了后来,我看着国重的研究员一个个都爬了起来,都成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栋梁,心态就发生了变化,每年的院士增选名额都是固定的,我不参评,就能多一个研究员拿到这荣誉。”
“院士这荣誉对于我来说……说句大言不惭的话,其实已经是可有可无的了,但对于那些翘首等着评上院士的研究员来说,院士这荣誉是对他们所付出的所有努力、汗水、辛勤、智慧的肯定,他们比我更需要这个荣誉,我又何必做那挡道的恶人?”
“再说了,就算我不拿这个荣誉,在国内学术界这一亩三分地上,谁敢说我的学术科研能力不行?”
“就如同唐教授你说的,院士这个荣誉,对于我来说,那不过是锦上添花,对于旁人来说,可能就是雪中送炭。我觉得自个儿没必要花团锦簇,简单朴素也挺好的,不如把这个机会让给别人。”
“唐教授,这些都是我的心里话,你明白就好了,不要说给其他人听,免得其他人多心,尤其是不能让那些评上院士的人知道。”
“他们的院士之位是靠着自己的智慧与努力换来的,不是我让出来的。
唐玉环教授依苏娇杨所言,并没有将她们二人的谈话说给第三人听,可她在自己晚年的时候,将这番话写进了自己的回忆录中。
————————————————
唐玉环教授属于长寿的类型,她比苏娇杨要年长十几岁,但却要比苏娇杨辞世的时间晚上数月。
得知苏娇杨病逝在鹏城之后,唐玉环教授第一时间买来了《砥砺半生》这本书,一字一句地看过去,时时停顿、时时回首,最后将所有想说的话都融入一声叹息中。
唐玉环教授其实知道苏娇杨为什么年岁不大就早早辞世。
因为心结。
苏娇杨来到国防科大后的大半生里,她从未说过自己爱谁,但她心里是有爱的,只不过随着时间的发酵,那份爱变成了恨与怨。
思虑最伤身。
再加上时不时的熬夜通宵,苏娇杨的身体看似不错,实际上早就在一次又一次的熬夜通宵中变得千疮百孔。
支撑苏娇杨撑下来的,是苏爸爸和苏妈妈。
苏爸爸身患肺癌,在发现咳血时,便已经是肺癌晚期,哪怕苏娇杨倾尽自己的人脉去尽力抢救,依旧只能挽留了苏爸爸三月不到,同年,苏妈妈就郁郁寡欢地追着苏爸爸走了。
一个人心尖上能有多少滴温热的血?
一个人能经受得住多少次这种接二连三的打击?
没人知道。
学术界的‘铁娘子’与‘狼汝人’被这接二连三的打击给打倒了。
苏爸爸与苏妈妈故去之后,苏娇杨大病了一场,卧床数月才转好,多亏了葛君、苏天等人的细心照料,可谁知苏娇杨看似病好了,实则,她的身体状况却是每况愈下。
苏娇杨不想让苏白杨夫妻俩替她操心,主动以疗养之由搬到了鹏城,大学毕业后已经成家的葛君放心不下,跟着苏娇杨去了鹏城……苏娇杨就再也没有出过鹏城,她没回自己奋斗了大半生的平沙市,也没回生她养她的津市,她就葬在了鹏城,与杜振华相隔不到二十米的一个独立墓园中。
唐玉环教授写完回忆录之后,没过多久,便也撒手人寰了。
通过唐玉环教授的回忆录,学术界的人才知道,苏娇杨一直不参与院士评选的理由。
现任领导人拍的板,“苏娇杨是国家的功臣,是民族的伟人,她可以不要,我们不能不给!只不过她不想抢别人院士的名额,那我们就增设一个‘国士’之位给她。”
娇杨似你,一身挺拔,一生奉献!
国士无双!
作者有话要说:旅客朋友们请注意,《七零年超级学霸》号列车已经到站,诚挚感谢诸位这一路的陪伴,祝各位旅客朋友们的阅读之旅能够平安喜乐。
下面播放本次列车的最后一则广告:与《七零年超级学霸》同厂生产的《分手吧,我要考哈佛!》已经从始发站出发,感兴趣的旅客朋友们可以考虑一下(点击作者专栏也领票上车),高档软卧,每日定点发车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