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娜小说网 > 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 > 第五讲《巴黎圣母院》
第五讲《巴黎圣母院》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最新章节!
今天我们讲的是巴黎圣母院,大家都知道它是法国雨果(1802—1885)的作品。我们要开始讲一些名著了,讲述名著的好处和坏处在什么地方呢?好处是可对它有绝对的信任感,我们可以完全相信它是一个完美的东西,经得起考验的东西;不方便之处是它和我们的距离很远,比较隔膜,无论是时间也好,空间也好,都和我们有相当的距离,很难把它和它产生的社会时代联系起来对照,从而找出现实世界和心灵世界的关系。这是有点困难的,但这样也好,我们的分析相对处于一个孤立的状态中,也许更可以证明我的观点。我曾经说过,我所要做的与大家以前做的不同,我要把作品的背景全部排除,我不管它的背景,背景对我不重要,我只重视这本书,我只看这个,我也只对这个负责,别的我不管。还有个不方便之处,是关于雨果,关于巴黎圣母院已有了很多很多分析,我的分析也许只是非常软弱,非常容易推翻的一种,所以我希望大家把以前所了解的分析评论暂且放一放,尽可能客观地来对待我告诉你们的这个故事。
我现在就要开始讲巴黎圣母院。大家一定看过这本书,至少是看过它的电影。我觉得电影是非常糟糕的东西,电影给我们造成了最浅薄的印象。很多名著被拍成了电影,使我们对这些名著的印象被电影留下来的印象所替代,而电影告诉我们的通常是一个最通俗的,最平庸的故事。巴黎圣母院流传得非常广,说的就好像是一个美女和怪兽的故事,1百多年来,有多少美女和怪兽的故事?是不是就是从这儿演绎过来的?电影特别善于把名著平庸化,大众化,变成一种可使大家广泛接受的东西。不知道当这个故事弃下了怪人和美人的情节以后,会不会使大家乏味,可我还是请大家暂时地忘记一下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重新开个头。我想首先我要着重的说明一个章节,这就是为巴黎圣母院专门辟出的一个章节,它描述了巴黎圣母院,这是理解整个小说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这一章节,雨果建筑专家式地对圣母院作了描述。我想简略地叙述一下。首先,作家提到圣母院建筑的时间,从查理曼大帝时奠基的第一块石头,直到菲利普奥古斯皇帝添上的最后一块石头,经过了3百多年。在这3百多年间,圣母院经历了很大的变化,造成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三点:一是时间的原因,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所有的东西都在陈旧下去,无可阻拦地陈旧下去,还有一些巴黎城市的变化也会使它产生变化,譬如他特别描写了圣母院的前墙。那前墙是非常之宏伟庞大的,其体积是可以把人们吓住的,有一种威慑的力量,而在长达3百来年的时间里,旧城区不断地把街道扩展,抬高,提升了地平线,所以说前楼原有的十一级台阶,慢慢地就拉平了,前墙的宏伟性就不那么显著了。你们可以想象,如果一个门楼前有十一级台阶的话,墙会是多么高大,现在由于旧城区的发展使地平线提高,把台阶弄平了。这是时间的变化,但作者也承认时间在使圣母院损失的同时也给它增添了一些东西,增添了一些苍老的感觉,它的墙壁不那么崭新了,它的建筑有了时间的痕迹,使它变得很有阅历的样子,这是第一个原因,时间的原因使它变化了;第二个原因是政治和宗教的改革,我现在完全撇开欧洲和法国的历史,只看这本书,这本书告诉我,这3百年里发生了很多宗教和政治的改革,改革不断地冲击这座圣母院,包括把它的偶像统统砸烂,关于宗教,我们简单的知道一点,天主教是重视偶像的,基督教则是不要偶像的,当基督教冲击天主教时,自然要砸烂偶像。每一次政变和革命,那些伟大人物的雕塑便被砸毁一通,这是宗教和政治的原因,使它3百年内发生的变化;还有第三种原因则是艺术的原因。文艺复兴以后不断地产生新的艺术,新的流派,这些也逐渐地使其变化,使之变得风格杂糅。巴黎圣母院就是这样一种情景,首先我们知道它经过3百多年的时间建成,第二,我们知道它经历了三个原因所造成的变化,使它从开始到最后面目全非。
接着作家着重谈了圣母院的风格,其中涉及到很多的艺术知识,我也不细说了。总之圣母院的风格是很不统一的,它不属于一种类型的。
它不属于古代的那种很神秘,很幽暗,很低矮,提醒我们神权和军国主义的那一类建筑;它也不是那种市民气息的,很自由,很大胆,想象力丰富奔放的那种。它是一个多种东西掺杂糅和在一起,一种过渡时期的建筑。比如它的小的拱门尖顶,已经非常接近于哥特艺术,很精致;可它的底柱且是极古典式的,又把人们拉回到6百多年前,它的体积和重量都是非常伟大,非常古典主义的。所以巴黎圣母院是一种岩层,是历史和文化积累起来的沉淀,通过它可了解到许多的东西。
它的圆形的拱门是罗曼层,是最古老的层,接下来它的尖顶是哥特层,再接下来它的柱子是文艺复兴层,它向我们展示出文化的积累和艺术的积累过程。当描写了它所有的变化之后,最后说道:“尽管外面是千变万化,可是它的内心还是古典的。”不管怎么,巴黎圣母院依然保持有永恒的次序和一致。比如说小礼拜堂、大门道、钟楼、尖顶、塑像、彩绘的大玻璃窗、圆花窗、阿拉伯的花纹、齿形的雕塑、柱子、浮雕等等,这一切只是排列不同,外表不同,可它那种严谨的秩序永远不变。所以经历了这么多的摧残或者改革,经过那么多时间的磨炼,它就像一棵大树一样,叶子每年都在落下来,可是树干永远是一个。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我想我们应该把前提都搞清以后再分析它的故事的结构。
说完了圣母院的建筑之后,还有另外一个也是前提性质的章节,这是一个往往被忽略的章节。有一天,国王的御医带来一个奇怪的长老,到巴黎圣母院探访副主教——克罗德神父,他们谈到了许多关于世界的奥秘,像星相之类带神秘色彩的东西,克罗德提出世界发展前景的一个预言,他右手指着一本书,左手指着圣母院,眼光从书本移向圣母院,说:“这个要消灭那个的!”接下来就有整整一节阐述克罗德的理论,这理论是说印刷术终究要消灭教堂与建筑术。他说怎么会有建筑的?当人类有了沉重的记忆,这些记忆像负担一样压在人们肩上,人们很想将它们卸下来,用一个可见的,又最容易做到的东西记录它,那么就是,用一块石头,砸在地上,这便是纪念碑。古代人就是用石头来记录自己的思想,朦朦胧胧的思想,石头就是建筑的第一个字母。然后慢慢就开始有了单词:石头堆叠起来,成了坟墓,墓室,石头堆砌的简单的石棚,记载我们记忆的手法和方式就复杂一点了。再接下来就开始著书了,就是建筑,有了各种各样的建筑,巴黎圣母院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种比较可靠的东西,比草稿可靠,他说一张草稿,一个粗暴的人,一次发火就可将它毁掉,而一个建筑要毁掉它,必须要有一次社会革命。可是建筑还不足够牢靠。不是吗?前面说了那么多关于巴黎圣母院的变化,就说明建筑要抗拒时间和遗忘也是不容易的,也是不断被埋没,然后慢慢变成意义含糊的岩层。那么现在有了一样东西,比建筑还要可靠地记载我们人类的记忆、经验、思想、情感,这就是印刷术。它可把思想广泛地传播,使我们的思想变得像鸟儿一样在飞翔,像空气一样,谁都无法把它灭绝。他觉得印刷术是种神奇的东西,有了它以后我们人类所有的记忆,所有的思想,所有的转瞬即逝的东西,都可留下来了。这是又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现在我们可以直接地谈到巴黎圣母院的故事了。关于这故事,我也想给它作个简单的定义:这是一个神灵的故事。一个神降生于凡间,受尽折磨的故事。这故事中有两个主角,一男一女,卡西莫多和艾思米拉达。这两人我们是很熟悉的了,电影里,歌舞里都出现过他们的形象,尤其是卡西莫多已作为一个专用名词,表示一个人的丑陋。
我想先将这两人作一个简单的描述。卡西莫多第一次出场是在选举“愚人王”的活动中,在一个六角形窗孔,就像苏州园林中镂空的窗,让最丑陋的人露面。许多丑陋得可怕的人,一个接一个亮相,最后出现的一个把所有的丑都盖倒了,就是卡西莫多。这一个人的丑是怎么样的丑呢?他的眼睛被一个大瘤遮住,他的牙齿像城垛一样参差不齐,他的下巴是开叉的,他是驼背,他的腿也是瘸的。总之,他是一个勉强接近于人形的一个人,只能说他勉强接近于人形而更像一种兽,就是这么一种古怪的样子,但他的丑里面有种骇世惊俗的味道,所有的人都会被他吓住,惊住,他有种力量。作者这里有句话:“对于那条希望‘力’也能像‘美’一样能导致和谐的永恒法则来说,他可算是一个特殊例外了。他的这种力量违反了我们古典的关于力的原则,我们认为力也是一种协调,高度的协调产生力,而他是绝对的不协调,而他确实有力感,他是一种力达到极致,或者说协调达到极致后发生的反应,反动。他极其丑陋,惊心动魄的丑陋,是种非凡的形象。他确实丑,可正是因为他的丑,他一点都不落俗套。他的生平也别出一格,1467年(雨果叙述的是15世纪的古老的故事),复活节的第一个星期日的早晨,早弥撒以后,人们在圣母院左厅前廊下,一个雕花木床上发现了这孩子。这木床是专门放弃儿的,谁家有弃儿,就放那儿,会有善心人把它领走,这孩子就在那儿被发现了。这孩子丑陋得惊心动魄,人们都不敢去接近他,是一个年轻的神职人员,年轻的神父克罗德带走了他。克罗德带走他是出于一种私人的原因,用为他的弟弟。
一场大瘟疫之中,他的全家都死了,只剩下他和小弟弟,从此之后,弟弟是唤起他温存情感的唯一的人。所以当他想起他弟弟的时候,他的心会变得很软,他会生出些凡间情感。他是怀着这样的同情心把孩子领养了,把他带去圣母院,使他成为一个敲钟人。这个卡西莫多,从小就是在圣母院的阴湿的石板地上长大的,石板地上的一条爬虫似的。没有人同他说话,他也不会说话。当他第一次敲响钟,就好像他第一次开口说话。而敲钟巨大的声响把他的听觉也夺去了,他又聋又哑。他在圣母院走来走去,觉得每一块石头,每一座雕像都非常亲爱,他有时会对着石头默默地说话,谁都听不见。当人们走进圣母院时会发现,柱子上爬着个野兽样的东西,一看呢,是他,像猴子样的迅速爬走。他像蜥蜴似地附在圣母院的壁上,他和圣母院似是合为一体了。
然而他是很少的能领会,为圣母院吸引的人之一。也正是因为他的存在,使圣母院充斥了一种生气,这种生气是不可言传,不可描述的,虽然人们都惧怕他,人们想到他都觉得恶心,讨厌他,可就因为有了他,整个教堂都活起来了。作者写道:”假如是在埃及(注意这个埃及)人们可能会把他奉为这座寺院的神祗了,但中世纪的人们却以为他是魔鬼,以为他是魔鬼的灵魂。“他似乎是古代沦落到中世纪的一个神。有点像中国的一句俗话”虎落平川不如犬“吧,他是一个沦落的神,生不逢时,若在古代他就是神,可他到了中世纪被大家看作魔鬼。他是这样一个人。
接下来要说艾思米拉达。她的出场有瑰丽的色彩。也是在那个愚人节上。愚人节正在上演诗剧,诗剧作家是个流浪诗人,他的名字叫作甘果瓦,惴惴不安地看着自己的诗剧。这诗剧不断地被打断,被干扰,踉踉跄跄地进行着,最后一次被打断就是广场上传来声音,大家欢呼着“艾思米拉达”就像唱歌似地唱这几个字。甘果瓦听到这声音感到非常惊奇。甘果瓦是诗人,是语言艺术家,对语言最为敏感。
他听到这几个字,他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可这几个字就像是有魔力触动了他。他到乞丐的聚集区到处去问,什么叫做“艾思米拉达”?后来经过很戏剧性的情节,他成了“艾思米拉达”的丈夫,新婚之夜,甘果瓦就问她“艾思米拉达”是何意?女孩子回答不知道。他说属于哪种语言呢?艾思米拉达说可能是埃及吧。这里又出现了埃及。我就想提前告诉大家,这个神灵的世界,雨果为它有个写实的命名,叫做“埃及”“埃及”其实寄托了雨果的美学理想,那就是古典主义。
这两个神灵世界的主人公,他们和埃及,都有着奇异的、冥冥之中的联系。这个女孩来历也不同寻常,身世同样是很不明的,说起来也有段话了。在圣母院周围的克雷沃广场,有个罗兰塔,原是罗兰夫人的产业,因其父在十字军东征时战死,为纪念他,为其父守节,她在罗兰塔边造了个小披屋。小屋有两个窗,对着广场,外面走不进去,窗上有铁栏杆,她就在里面日日夜夜祈祷,从未出过塔,别人施舍她点吃的。就这样,等罗兰夫人去世后,这小披屋也就变成公众的隐修室了,凡是决定守节或守丧的人就到小屋子来日夜祈祷,由善心的人施舍他点吃的、喝的,就在里面度过终身。故事发生时,罗兰塔的小披屋里住着一个女人,外号叫小麻袋,人们知道她原是个非常漂亮的姑娘,父亲是个轮船上的提琴手。父亲去世后,母女俩就过着非常贫苦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她沦落为妓女,沦落的过程也是很悲惨的,最早是做贵族的女友,然后做国王骑士的情人,第三个相好是个仆役,一个国王佣人,按下去是太子的理发师、厨师、流浪歌手、掌灯人,最后就成为一个可以和任何人睡觉的女人。可是有一天这个女人停止了淫乱,因为她生了个非常漂亮的女孩。自从有了这个女儿,这个叫小麻袋的女人开始改邪归正,向往着美好的生活。正当新生就要开始的时候,她的女儿被一群流浪的埃及女人偷走了,换给她一个破麻袋,麻袋里装的是丑陋的卡西莫多。就这样,她的女儿到了埃及人手里,从此不知去了哪里,这个女人从此成了隐修女,她日夜在小房子里祈祷,哭嚎,咒骂。我们在故事就要结束时才会知道艾思米拉达就是她的女儿。在埃及人手中,她的女儿成为一个流浪的艺人,与卡西莫多的惊人的丑正相反,她惊人的美。她的美是有魔力的,我们很难分析她的美,眼睛如何,轮廓如何,身材又如何,她就是美,她的美已达到一种抽象的程度。她便有了种力量,这种力量可说是魔鬼,也可说是天使,她的美是有颠覆力的。她还会一些幻术,她身边有个叫加力的小山羊。两只角和四个蹄子是金色的,会变很多戏法,会认字,数数,是个有魔术的小山羊。她就是这样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出神灵的戏剧就是由卡西莫多和艾思米拉达来演出的。
我还要再提到一个人,就是克罗德。他是个贵族,他的家庭有宗教背景,是从一个修士那里继承了封地和房产。他从小就被父母送到神学院去,为成为一个神职人员而接受培养和训练,他学习拉丁文,学习种种科学并且修行。他是在弥撒书和辞典中长大的孩子,非常规矩,有礼貌,很智慧,他读过很多书,对这世界充满了理念的好奇心,16岁时他已在神学、经学和教育学三个方面得到良好的成绩。他一直生活在科学之中,生活在一个非常抽象的世界里,直到有一天他父母去世,留下他的小弟弟。他把小弟弟抱在怀里,心里才开始有了些人间的情感。他所有的人间情感都是这个小弟弟给他的,有了点爱,有了点温情,有了点悲伤,这些具体的感知,都是从小弟弟那儿得到的。
除此之外,他完全是一个教条主义者,非常教条,他对世界的认识都是通过书本的。在抚养弟弟的时候他体会到了非常甜蜜的感情,在这种感情的影响下,他收留了卡西莫多。他和卡西莫多之间有着很特殊的同情,他们两人用手势说话,别人看不懂,这种手语只有他们两人懂。他是一个很阴沉的神父,他居高临下,自觉得是掌握人们灵魂的人。可是,他却受到了两个挫折,这两个挫折对于他可说是有点颠覆作用的。第一个挫折是弟弟的不争气。弟弟叫若望,是个小流氓,街头青年所有的恶习他都有,他对神没有一点点信仰,一点点尊敬,不爱学习和读书,却爱喝酒和捣蛋,花钱如流水,使哥哥极其失望。实际上克罗德收养卡西莫多,还有个心愿,那就是万一若望长大犯下罪,总有些善行可以赎罪。第二个挫折,是当他在科学的领域里挖掘到深处的时候,他发现走到了尽头,他对这世界的认识犹如穷途末路,已到了最最顶端。你们知道这世界其实是不能深究的,我们追究过深的话,我们便再想不下去,再想下去就堕入虚空了,堕入虚无主义,实际上克罗德已经到了虚无主义的边缘。他觉得这世界随了他的深究反而越来越神秘,像进入黑洞一样。他好像是不断地开门,开门,终于开到最后一扇门,这却不是门了,而是一个坚硬的核子。那怎么办?他怎么去敲开它呢?他都已经碰到这个核子了。这时候,他就变成一个神秘主义者了。他把敲开这核子的希望寄托在炼金术上,别的武器他都使用过了,什么星术,医学,科学,他只剩一样东西,他觉得这才是世界万物的钥匙,就是炼金术。他为了找到炼金术,使尽了办法,他去挖掘很多年前一个炼金大师的房子,炼金大师留下个小房子,被历代炼金家翻成废墟。他也挖地三尺地去翻,好像能在里面挖到炼金的秘方或是什么灵药。他还经常凝望圣母院的大门廊,大门廊里面有历代帝王、君主的偶像,他默默地看着,觉得这里面也是有秘密的。
于是他在钟塔的旁边给自己造了座小房子,在里面进行他神秘的研究。
其实,克罗德和卡西莫多是唯有的两个人,真正懂得巴黎圣母院的。
卡西莫多与圣母院的深刻关系是建立在他对它美的感受上,他的心灵被它的美所吸引。而克罗德被巴黎圣母院吸引,是他认为巴黎圣母院是有含义的。我为什么特意解释这个人物?因为克罗德是所有俗人中最接近这个神灵世界的人,其他的凡俗人物,对这个神灵世界都是无知无觉的。而他已经接近了,用他的理念接近了,最后他也被它所毁灭。他是一个真正的有智慧意的人,真正的哲人,只有真正的哲人才会受到神灵的影响,别人不会,神灵和他们咫尺天涯。克罗德被艾思米拉达吸引,背叛了他所献身的神学,他贡献一生的信仰,最后他被卡西莫多从钟塔上推下来。所以说艾思米拉达是在灵魂上毁了他,卡西莫多则在肉体上毁了他。当他从钟楼上坠下去,他最后的一句话是:“啊,都是我爱过的人呀!”这两人是他真正爱过的人,别的人根本谈不上他的爱。
那么我们基本上把重要人物都解释清楚了,接下来我想把这故事的线索理下来。这故事我想大家是非常熟悉了。它发生在15世纪下半叶一个愚人节上,愚人节通常举行3个活动:看篝火,看圣迹剧,看五月树。在这个愚人节上,大家都热衷于看圣迹剧,一出诗剧,为什么?因为今年诗剧在司法宫中演出。在愚人节两天之前,法兰西一个属国,叫弗朗德里,实际上它是个经济发达的新兴城市,这属国来了48个属臣,大使,到法兰西搞活动,然后他们也要来参加愚人节,看圣迹剧,参加选举愚人王。这是故事非常有意思的开头,很像今天美国音乐剧,很热闹。市民们早早地来到司法宫等待,可红衣主教和我们的使臣们始终不到,大家只能等待。诗人甘果瓦也只能很焦急地等待,他穷得身无分文,可非常非常喜欢诗,他的诗剧要在今天演出。
因为久等不来,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学生和校长打闹,又和老板打闹,它表现出一个非常蓬勃的市民社会,非常有生命力。后来红衣主教到了,使臣们到了,戏也演到一半了,开始选愚人王了,最后选出来的是卡西莫多。这结果使大家兴奋百倍,这简直是今年愚人节上一个最好的成绩,一个最好的愚人王。接下来艾思米拉达出场了。故事一开始就是这样子,两个主要人物都出场了,虽然说还没有照面。在当天的晚上,广场上非常热闹,艾思米拉达在广场上跳舞,带着小山羊演出,卡西莫多则在参加愚人王的游行,披着金色外衣,带着王冠,拄着金杖。然后克罗德出场了。当克罗德神父看到艾思米拉达在教小山羊表演的时候,他感到非常恐怖,感到自己的灵魂受到威胁,他一下子跳出来,说:“这里头有妖法。”艾思米拉达很害怕,只得草草收场。克罗德接着就遇见了游行队伍,非常恼火,他一把将卡西莫多从游行队伍里拖出来,把金杖折断,衣服撕破,皇冠踩在地下。卡西莫多对他非常顺从,乖乖地跟他回圣母院去了。这天晚上的事还没完,深夜里又发生事故了,什么事?艾思米拉达一个人在巷子里走在回家路上时,忽然被两个人抓住了,后来我们知道这就是克罗德和卡西莫多。当她呼救时,有一个人赶到教了她,这人名叫弗比斯。他是王室弓箭队队长,是个贵族,长得非常英俊潇洒,是那种特别招女人喜欢的男孩,他把艾思米拉达救了下来,把卡西莫多绑了起来,这时候克罗德已经躲开了。就在弗比斯把艾思米拉达扶到马上的一瞬间,她爱上了他。这是一个多事的夜晚,诗人甘果瓦身无分文,穷愁潦倒,狼狈得不得了,最后走进了圣迹区的乞丐王国,乞丐要把他绞死,纹死前说如果有谁能要你做丈夫,我们就赦免你。但是谁都不要他,直到最后的时刻,艾思米拉达来了,为了救他而要了他。接下来的第二天是执行审判的日子,法官们要审判卡西莫多。他主要有三条罪状,一是夜间引起骚扰,第二殴打一个女人,第三反抗国王的近卫弓箭手,因此而判刑。刑法是绑在广场的刑台上鞭打,然后示众一小时,鞭打和示众的过程中,艾思米拉达给他喝水,这可说是他们两人的邂逅。
这时克罗德则满怀着他的嫉妒,他很奇怪,他一看到这个姑娘就被她迷住了,他的灵魂马上受到了威胁,他感到自己非常危险,可他无法制止自己。这里有一个很深刻的意味,他这一个教条的人,对世界所有的认识完全来自书本,都是理念,理性。而这个姑娘以活生生的美将他所有的教条,理念都推翻了。所以艾思米拉达的美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单纯的漂亮,她是有含义的美,这美中含有古典主义的理想,这理想就是世界的最和谐,最崇高的面目,她的美就是有那样一种含义的。克罗德一看到她,就觉得自己所有的哲学,他的一生都受到颠覆的危险,他从此后就变成了个连他自已都不认识的妖魔,死死地跟着艾思米拉达,她走到哪他跟到哪,同时在心中生出强烈的嫉妒心。他先是嫉妒甘果瓦。因为他发现这女孩子在广场上卖艺,跳舞时,出现了个帮手,就是甘果瓦。甘果瓦对克罗德非常尊敬,作为老师一样对待,他告诉他我和她虽是名誉上的夫妻,其实根本不是,我们隔着房间睡觉,姑娘很厉害,根本不让我近身,我一走近她,她就拿出匕首来杀我,她其实心里在爱另一个人,她老是念叨着另一个人的名字。
克罗德问是什么,他说是弗比斯,这名字一下子刻进克罗德脑子里,从此成了他的仇敌。他在一个偶然机会里看到了弗比斯,然后就开始跟踪他,正好听到弗比斯和他弟弟若望在聊天,聊的正是艾思米拉达,以非常轻佻的语气说要勾引她,百发百中,叫她怎样她就怎样。这语气使克罗德非常痛苦,因为克罗德是知道艾思米拉达的重要性,神明性的,他知道她是怎样一种神。他觉得弗比斯庸俗,轻佻的态度亵渎了她,他很恼火。他不愿意相信弗比斯能得到艾思米拉达。他忍不住抓住弗比斯,要弗比斯证明他不是撒谎。弗比斯一方面是轻佻,本性难移,一方面也是向克罗德炫耀,就把艾思米拉达勾引到一个鬼鬼祟祟的小房间里去约会,而让克罗德躲在暗处,这就是我们在电影上看到的情节。当他们两人正要亲热时,克罗德却从暗处出来一刀刺伤了弗比棋,然后逃之夭夭,而使艾思米拉达犯了罪。对她的审判是很残酷的,逼着她承认她是个女巫,用刑法逼她自供,承认了之后就将她关到死牢里去。在死牢里,克罗德去访问了艾思米拉达,他表白了他的爱情,他的爱情是种很古怪的东西,使艾思米拉达感到非带恐惧,她说我比怕死还怕你。所以不能接受他帮她逃脱的计划,因为条件就是她得跟着他,艾思米拉达不能接受。接下来就到了法场,正当上绞架的时候,卡西莫多从圣母院冲出来,冲上绞刑架,抱起艾思米拉达,奔进了圣母院。圣母院是个圣地,凡是有罪的人一进去,便成了圣人,所有的人都不能侵犯她。把她抱进去的场面非常壮观,非常戏剧性的一个场面。
圣母院历代有一个小房子,供犯人和罪人居住的,其实也是种监禁,与世隔绝,你不能跨出圣母院一步,跨出一步便是罪人,便要受惩罚,上纹架,艾思米拉达就躲在这小房子里。卡西莫多给她送水,送吃的,送花,非常爱她,呵护她。可是艾思米拉达非常怕他。这两个神物,神明的主人公,就在这时真正相遇了。前面所有的故事其实就为了这一天,卡西莫多把艾思米拉达劫到圣母院里,两人相对独处的时刻。所以我们绝不能用凡人的爱情关系去套用他们,不能把这看成是程式化的三角爱情故事,艾思米拉达爱弗比斯,卡西莫多爱艾思米拉达的俗套。他们两人的关系是非常神奇的,他们是神人,他们不可能有凡人间的亲密关系,他们不可能像俗人一样地去相爱同居。但他们这两个神人,终于共同住在了巴黎圣母院。就像雨果所描写的圣母院:“尽管外面是千变万化,可是它的内心还是古典的。”他们两人就是圣母院古典的心。这种关系已被电影描绘成了非常伤感,甜蜜蜜的一幕,而我对这种情调是很反感的,我觉得那根本是以通俗小说的观点去解释它。当卡西莫多把艾思米拉达关在小房子里时,克罗德却看明白了一切别人不明白的东西。只有克罗德能看懂,看懂这两个圣物之间的关系,这不是能用爱来解释的。他理解。同情这种关系,所以到最后谁都不会料到克罗德竟然对卡西莫多产生了强烈的妒嫉,这种妒嫉也是超凡的,骇世惊俗的。这时候,他心里很矛盾,他既要把艾思米拉达从绞刑架上解放出来,又要把她从圣母院里解放出来,因为在圣母院里就意味着她属于卡西莫多。他终于想了个办法,他想这世间所有的人都把艾思米拉达忘了,只有那群乞丐没忘,乞丐王国一直在想法营救她,他们都很喜欢艾思米拉达,艾思米拉达是他们流浪在巴黎唯一的好朋友,所以他要利用乞丐的力量。他去找甘果瓦,他知道甘果瓦在乞丐中已经有了一定位置了,他通过甘果瓦设了一计,让乞丐们去把艾思米拉达抢出来。这个计划开始实行,但实行过程中犯下一系列失误,完全变成一场动乱,最后惊动了国王下令镇压,镇压的结果是把艾思米拉达重新抓住,送上了绞架。最后的情形大家都清楚,艾思米拉达被纹死,丢在一个地牢,卡西莫多摸到了地牢。很多年以后发现在艾思米拉达的尸骨旁边,还有一具紧紧地搂抱着她的尸骨,是卡西莫多的尸骨,当门一开,风进来后,他们就化成了灰尘。
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现在,我要分析巴黎圣母院的心灵世界的结构。我把这个世界划为三界:第一界,是腐朽的一界,是衰亡的一界,那就是权力的社会。这一界由王室,司法界,总督,神职人员这些人物来组成的,在这一界里有一个“精英”人物,就是克罗德。里面有几个场面是可以说明其荒唐与腐朽的。当愚人节第二天,司法界开始审判卡西莫多,便出现了非常滑稽的场面。法官也是个聋子。一个聋子审判另一个聋子,这个效果是很奇妙的。他问卡西莫多叫什么名字,他听不懂,东看西看,第二个问题你是什么职业,卡西莫多也是无所适从,第三个问题你今年多大岁数,还是没有回答。他正在恼火,总督来了,他想你那么难审,我来审审看,他问你知道你犯了什么罪吗?卡西莫多以为在问他的名字,就说我叫卡西莫多。总督很火,说你这个混蛋怎么这样无视法庭,卡西莫多以为问他职业,说我是个敲钟人。他愤怒极了,破口大骂,卡西莫多又回答我今年20岁。整个场景就是这样荒诞。
这一界在我们现实世界来说,是个主宰性的社会,它井然有序,规定着人类的纪律和道理,但这些秩序遇到了卡西莫多,全乱了套。还有一幕也很奇妙。乞丐们开始攻打巴黎圣母院了,路易十一世国王正好在附近,巴士底狱里,正在讨论王室的财政问题。这一年财政非常紧张,从国王的装束就能看出王室的经济状况不佳,他衣服上毛领子的毛都掉光了,羊毛袜也是旧的,腿很瘦,而且非常愤怒。在他旁边除了他的内官还站着两个商人,希望两个商人能“赞助”王室一点钱。
当那边在轰轰烈烈攻打巴黎圣母院时,巴黎的这边就是这么个情景,汇报开销,商量如何节减开销。国王所以到巴士底狱来,就是要节减司法上的开销。他发现司法上用钱非常厉害,他觉得法官有贪污嫌疑,这么多人要杀就杀,干么关那儿,关那儿费钱。正在这时,那边发生了暴乱,抓来两个俘虏,有人就进谗言,说暴民们暴动是反对法官,国王一听就非常兴奋,说哎呀呀终于有人反对法官了,法官有很多钱、领地、房屋,而王室穷成这样子。这时他的身体感到不舒服,御医马上给他看病,御医一搭脉就开始提要求了,说现在有一个财政部的位置,只要给我的侄儿,我一定给你好好看病,我的房子盖到一半还差屋顶,你只要给我盖好,我就给你好好看病,否则你就不可救药了。
皇帝为了保命,就拼命点头答应他的要求。可是他的理发师却不答应了,他的理发师,实际上是个太监,他虽然是个理发师,但是已经参政了,他想什么好处都给御医拿到了,很是气愤。他说国王啊,那边的暴动不是针对法官,是针对你的呀。国王一听就坚决要把那女巫抓起来,艾思米拉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捕的。司法界和王室在我们面前就是这样一个形象,是一个很荒唐,很游戏,很无聊的画面,但就是它主宰着人们的生死存亡。那么我为什么说克罗德是这一界的精英人物呢?我刚才说过他是个很智慧的人物,他已把神学,经学,政治学,教育学都研究到非常透彻的地步。我前面提到印刷术的时候,曾经说到图王的御医带来了一个奇怪的长老看望克罗德,他和克罗德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克罗德即提出了印刷术的问题。长老走之前留下一句话,说哪一天某某人要招见你,那就是圣马尔丹修道院院长。
克罗德一听就明白了,圣马尔丹修道院院长是一个和国王很贴近的人,国王很多决策都要通过他,从此之后,克罗德就成了国王智囊团里的人物。他是国家机器运转在一个很高层次上面所产生的一个人物,这架机器无疑是成熟的,它已经有那么细的体制分工,它的腐朽其实就是在它的成熟之上发生的。克罗德的智勇无疑是标志着这一界的成熟程度。这一界的衰亡最致命的不在于刚才所描述的王室,法官,总督等等那些荒唐的东面,而在于克罗德的坠落虚无,如不是他的坠落虚无,这一界还有生命,还可以维持,但现在,立足之地动摇了,它的精英人物受到了诱惑。
然后是第二界,用比较现实的语言,这是个新生市民集团,这本小说中最主要的场面都是由它构成的,集体歌舞都是由他们来演出的。
他们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人物众多,朝气蓬勃。这一界的代表人物是甘果瓦,诗人。这是个非常有趣的人,他对生命充满了热爱,最有理由死的是他,他在这本书里经历了3次死亡的机会,可他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第一次他是落到了乞丐王国的手里,简直绝望得不得了,指望哪个女人能来救他,最后是艾思米拉达救了他。他活下来了,可是身无分文,衣服都被撕烂了,他依然觉得非常幸福,这是他第一次将死而没死。第二次是艾思米拉达被卡西莫多看管在巴黎圣母院,克罗德希望有人帮他把艾思米拉达救出来,离开卡西莫多,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甘果瓦。他请甘果瓦帮忙,他说你身上这套小丑的衣服非常好,你能不能进我的圣母院,把你这身衣服换给艾思米拉达穿,让艾思米拉达穿了你的衣服逃出来。甘果瓦说那么我穿了艾思米拉达的衣服,他们抓到我,他们会把我怎么办?克罗德说那就随他们去吧,也许他们就把你处死了。甘果瓦说我不能死,我怎么也不能死。克罗德说有什么不能死,你死就死了吧,你活着有什么意思呢?贫困交加,穷愁潦倒的。甘果瓦说哎呀你都不知道我活着多么有意思,当我睁开眼睛我看到天,看到太阳,看到云,听到鸟儿在歌唱,这有多好,最重要的是,支持我活下去的是,我每天每时每刻都和我这样一个伟大的天才在一起,这简直大好了。他怎么都不肯死,只好让他活下去,再换一个计划。甘果瓦想出个办法,就是发动乞丐王国的人起义造反,他给克罗德提了这么个建议。在暴动当中,他本不是个善于行政的人,一下子就被王室的近卫军抓住,送到巴士底狱,国王面前。国王是一定要他死,你参加暴动了嘛,这就是第三次生死关头。他一下子扑倒在国正面前,吻他的脚,苦苦哀求,说了很多很卑微的歌功颂德的话,说我总是在歌颂你,你现在却要我死,你杀了我不要紧,可是你杀死了一个天才。国王听不懂他的话,只觉得他是个吵人精,就说算了,让他走,真是吵死了。他一听到让他走,高兴得一下子就昏过去了。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很快乐很快乐,他也在研究这个世界,他的方法与克罗德不同,克罗德是从书本上获得,他是从生活中学习。他和艾思米拉达,卡西莫多看世界也不同,那两个是神性的本能,他是从人性出发。他是个非常感性的人,且非常现实主义。他认为自已对世界的研究、对美的崇拜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他是从女人身上发现美,然后到禽兽身上发现美,最后在石头身上发现美。女人指的是艾思米拉达,他迷她是迷得不得了,艾思米拉达救了他,让他做她的丈夫,并且瓦罐摔掉下来摔成四瓣,规定他们必须要做4年夫妻,他幸福极了,他觉得他和这么美的女人在一起,他可以领悟到世界的美,对于一个诗人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太好的课堂。想不到艾思米拉达根本不让他靠近,他就只好退一步了,算了,我就从禽兽身上研究美吧,禽兽是谁?是那小山羊佳里,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他抱着小山羊,非常亲热,自从他跟了艾思米拉达之后,就由他来负责照顾小山羊了,他和小山羊在一起就像兄弟俩一样,所以他说我在禽兽身上发觉美。再接下来,艾思米拉达和小山羊进了巴黎圣母院,不能出来,他便开始研究教堂了,这就是从石头身上发现美的阶段。就是这样一个现实主义者,敢于直面现实,适应变故,他和克罗德完全不一样,克罗德是务虚的,而他是务实的。即便是诗,对于他也是非常实在,他觉得诗里每一样东西都是实实在在有的,他觉得它们都是真实的存在。他使我想到美国现代诗人惠特曼。这一界里又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弗比斯,他的身份是贵族,应属于刚才所说的第一界的人物,他是国王的近卫队队长,很显赫的人物,他已说好一门亲事,是近卫队前队长的女儿,贵族之间的世袭联姻,可他心里对这门亲事,这位娇滴滴的小姐一点兴趣都没有,而是被艾思米拉达所吸引。因为无知浅薄,也因为胆大妄为,他把艾思米拉达看作是一个漂亮,性感的普通姑娘,他实际上是个大俗人,有着一颗平民的粗野的心。他有许多俗世的属于市民阶级的爱好,他喜欢女人,喜欢喝酒,喜欢撒谎,自私胆小,碰到事情他是往后缩的,不会往前进的,出了大事,便束手无措,听天由命,让他结婚他也只能去结婚,小说说到他的婚姻时用了这么一句话“这是一个悲剧性结局”他只能去和他的贵族小组结婚,可他确实在他的生命过程中散发出一种很蓬勃的市民社会的朝气,这叛逆的面目,是鬼鬼祟祟的,但确也露了几下头。还有一个人物就是若望,克罗德的小弟弟。他和克罗德是完全不同两类人,他就是我们所说的街头青年小流氓,无视于一切权威,一切宗教,一切道德,像一个一无所有的人,胡来胡闹,可他享受生命。他对生命享受到什么程度?享受到可以轻易把它抛开,决不受累于它。当他去死时,他是很快乐的。
他也参加了那场暴动,盲目地,也不知是为什么,他甚至于对艾思米拉达毫无印象,对巴黎圣母院也没什么好感,人们暴动,他也跟在里面凑热闹。在暴动中被卡西莫多倒提着双脚,把他的衣服一件件剥掉,最后剥成一个裸着的他从上面扔下来,扔下来这一瞬间他还非常快乐地唱着流行歌曲。这一界里有许多奇妙的人,像那个袜店的老板,他是愚人节上红衣主教的使臣之一,当别人介绍他时,为给红衣主教留一点面子,说他是书记官的秘书,但他自己出来否定说我根本就是一个袜店的老板,袜店有什么不好?他就是这种态度。还有就是乞丐王国,这王国是非常粗野,不讲道理,野蛮,肮脏,也有犯罪,可它自由自在。他们展现于我们的场面,都是载歌载舞,像歌舞剧那么欢快。
这是一个世俗的社会,新鲜而有力量的一界。
第三界就显神界,它的现实名称叫做ài情。这个神灵世界我们前边已说过很多了,他们两人的结合是那样的一种:在现实之中完全不能实现,在现实中艾思米拉达不能看卡西莫多,她不能看,她害怕他,她看一眼就扫兴,可卡西莫多是这么爱她,为她可以背叛一切,背叛他的恩人,他的巴黎圣母院。在现实中这两个神灵是永远不能得到结合,只有在灵界里才能结合。当他们终于在灵界中结合,这扇灵界的门一旦被我们俗人打开,世俗的风吹进去,他们马上就化为灰烬。尽管他们为尘世所排斥,但事实上他们又是这尘世的一道灵光,一种升华。
这一个灵界和克罗德的世界有着相似的表面:都有虚无的特征,但虚无的内容是不同的。克罗德的虚无是走到这世界的边缘上一脚踏空了,一种落下去的虚无。而灵界的虚无是越凡脱俗,往上升腾的。
我们可以讲他们都是虚无,但虚无有各种各样的出发和归宿。克罗德所属的那个最腐朽的界却与具有超凡力量的界有着这样一种关系。这腐朽的界似乎是烂作泥土,化为世俗的一界,再由世俗的一界培育出两个异种,升上灵界。这最低级的一界与最高级的一界似有着一种否定之否定的关。因其关系,才呈现出一种表面的接近。因其接近,克罗德就极被这两个神人吸引。而俗世里的人被这两人的吸引却是盲目的,或者说是出于本能的,因他俩就像他们的一双儿女。被艾思米拉达吸引是由于她的美,被卡西莫多吸引是畏惧他,这也是种吸引,证明他打动了你,否则你便无动于衷。反正他们两人不会使一切人处之泰然,所有的人都会对他们生出强烈反应。而克罗德是真正理解他们的,他用思想和智慧理解他们,最终克罗德是死在他们俩手里,他对自己悲剧的命运也是有预知的。
回过头去,看那描写巴黎圣母院的独立一章,作家那么满怀热情地,把它一层一层往上描绘,为什么巴黎圣母院这么重要?它是神的一座房子,他们这些神是住在这房子里的,它其实是这个神灵世界的外壳。当我们走到巴黎圣母院最上面,接下来一章就是“巴黎鸟瞰”雨果非常仔细地告诉我们巴黎的过去和今天,最后一段他是这么写的:“白天是巴黎在说话,夜晚是巴黎在叹息,巴黎的歌唱是什么?就是圣母院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是谁把钟敲响的呢?是卡西莫多,雨果描绘这钟声是非常伟大和美丽的,他使你的肉体沉静下去,使你的灵魂上升,上升。这就是神对我们尘世的爱和关顾。
然后我说一下我为什么这么强调关于印刷术的一章。印刷术是雨果将这个虚无的神灵世界化为真实存在的工具和武器。当地牢的门一开,尘世的风吹进去,艾思米拉达和卡西莫多就化为灰烬,可是有一样东西能把他们挽留住,就是印刷术,就是雨果他自己的工作,他用小说把他们挽留住,使之证明这个神界的确实存在,也向我们证明了小说究竟是在做什么。
就是这么个世界。我觉得巴黎圣母院应该好好读一下,它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左拉是一个很好的作家,巴尔扎克也是个伟大的作家,他们向我们描绘现实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这世界是怎么会变成这么罪恶,这么丑陋的。左拉的剖析尤其细致,看过小酒馆的人,都会记得这些穷苦的人是怎么自甘堕落,尤其写那个女人到后来怎么样沉浸在吃东西里面。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堕落,是因为我们人堕落,它才堕落。左拉、巴尔扎克把这世界的皮都剥开来了,一层一层地暴露出这世界的真相。可雨果不这样,他告诉我们这世界之上还有一个灵光照耀的世界,这是个永恒的世界。在那三界之中,第一界是个腐朽的界;第二界,全世的界,是很兴盛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现实的界;第三界,神灵的世界,它是永恒的。雨果向我们描绘的,就是这个永恒的神界,或叫灵光的界。和前两堂课讲的张炜,张承志的小说相比,雨果所描画的心灵世界显然要比心灵史和九月寓言都更要复杂和丰富,他们那个心灵世界比较简单,而巴黎圣母院的则是复杂得多,他所使用的现实世界的材料,也要比他们丰富复杂得多。在张承志的小说里用了一个教史材料,在张炜的小说里用了当代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一些零星材料。雨果的材料相当庞大,他几乎是用了法国几百年的历史,文化,宗教革命,来作材料,不是一砖一瓦,而是大块大块的巨石,所筑成的宫殿便要宏伟得多了。
今天我们讲的是巴黎圣母院,大家都知道它是法国雨果(1802—1885)的作品。我们要开始讲一些名著了,讲述名著的好处和坏处在什么地方呢?好处是可对它有绝对的信任感,我们可以完全相信它是一个完美的东西,经得起考验的东西;不方便之处是它和我们的距离很远,比较隔膜,无论是时间也好,空间也好,都和我们有相当的距离,很难把它和它产生的社会时代联系起来对照,从而找出现实世界和心灵世界的关系。这是有点困难的,但这样也好,我们的分析相对处于一个孤立的状态中,也许更可以证明我的观点。我曾经说过,我所要做的与大家以前做的不同,我要把作品的背景全部排除,我不管它的背景,背景对我不重要,我只重视这本书,我只看这个,我也只对这个负责,别的我不管。还有个不方便之处,是关于雨果,关于巴黎圣母院已有了很多很多分析,我的分析也许只是非常软弱,非常容易推翻的一种,所以我希望大家把以前所了解的分析评论暂且放一放,尽可能客观地来对待我告诉你们的这个故事。
我现在就要开始讲巴黎圣母院。大家一定看过这本书,至少是看过它的电影。我觉得电影是非常糟糕的东西,电影给我们造成了最浅薄的印象。很多名著被拍成了电影,使我们对这些名著的印象被电影留下来的印象所替代,而电影告诉我们的通常是一个最通俗的,最平庸的故事。巴黎圣母院流传得非常广,说的就好像是一个美女和怪兽的故事,1百多年来,有多少美女和怪兽的故事?是不是就是从这儿演绎过来的?电影特别善于把名著平庸化,大众化,变成一种可使大家广泛接受的东西。不知道当这个故事弃下了怪人和美人的情节以后,会不会使大家乏味,可我还是请大家暂时地忘记一下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重新开个头。我想首先我要着重的说明一个章节,这就是为巴黎圣母院专门辟出的一个章节,它描述了巴黎圣母院,这是理解整个小说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这一章节,雨果建筑专家式地对圣母院作了描述。我想简略地叙述一下。首先,作家提到圣母院建筑的时间,从查理曼大帝时奠基的第一块石头,直到菲利普奥古斯皇帝添上的最后一块石头,经过了3百多年。在这3百多年间,圣母院经历了很大的变化,造成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三点:一是时间的原因,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所有的东西都在陈旧下去,无可阻拦地陈旧下去,还有一些巴黎城市的变化也会使它产生变化,譬如他特别描写了圣母院的前墙。那前墙是非常之宏伟庞大的,其体积是可以把人们吓住的,有一种威慑的力量,而在长达3百来年的时间里,旧城区不断地把街道扩展,抬高,提升了地平线,所以说前楼原有的十一级台阶,慢慢地就拉平了,前墙的宏伟性就不那么显著了。你们可以想象,如果一个门楼前有十一级台阶的话,墙会是多么高大,现在由于旧城区的发展使地平线提高,把台阶弄平了。这是时间的变化,但作者也承认时间在使圣母院损失的同时也给它增添了一些东西,增添了一些苍老的感觉,它的墙壁不那么崭新了,它的建筑有了时间的痕迹,使它变得很有阅历的样子,这是第一个原因,时间的原因使它变化了;第二个原因是政治和宗教的改革,我现在完全撇开欧洲和法国的历史,只看这本书,这本书告诉我,这3百年里发生了很多宗教和政治的改革,改革不断地冲击这座圣母院,包括把它的偶像统统砸烂,关于宗教,我们简单的知道一点,天主教是重视偶像的,基督教则是不要偶像的,当基督教冲击天主教时,自然要砸烂偶像。每一次政变和革命,那些伟大人物的雕塑便被砸毁一通,这是宗教和政治的原因,使它3百年内发生的变化;还有第三种原因则是艺术的原因。文艺复兴以后不断地产生新的艺术,新的流派,这些也逐渐地使其变化,使之变得风格杂糅。巴黎圣母院就是这样一种情景,首先我们知道它经过3百多年的时间建成,第二,我们知道它经历了三个原因所造成的变化,使它从开始到最后面目全非。
接着作家着重谈了圣母院的风格,其中涉及到很多的艺术知识,我也不细说了。总之圣母院的风格是很不统一的,它不属于一种类型的。
它不属于古代的那种很神秘,很幽暗,很低矮,提醒我们神权和军国主义的那一类建筑;它也不是那种市民气息的,很自由,很大胆,想象力丰富奔放的那种。它是一个多种东西掺杂糅和在一起,一种过渡时期的建筑。比如它的小的拱门尖顶,已经非常接近于哥特艺术,很精致;可它的底柱且是极古典式的,又把人们拉回到6百多年前,它的体积和重量都是非常伟大,非常古典主义的。所以巴黎圣母院是一种岩层,是历史和文化积累起来的沉淀,通过它可了解到许多的东西。
它的圆形的拱门是罗曼层,是最古老的层,接下来它的尖顶是哥特层,再接下来它的柱子是文艺复兴层,它向我们展示出文化的积累和艺术的积累过程。当描写了它所有的变化之后,最后说道:“尽管外面是千变万化,可是它的内心还是古典的。”不管怎么,巴黎圣母院依然保持有永恒的次序和一致。比如说小礼拜堂、大门道、钟楼、尖顶、塑像、彩绘的大玻璃窗、圆花窗、阿拉伯的花纹、齿形的雕塑、柱子、浮雕等等,这一切只是排列不同,外表不同,可它那种严谨的秩序永远不变。所以经历了这么多的摧残或者改革,经过那么多时间的磨炼,它就像一棵大树一样,叶子每年都在落下来,可是树干永远是一个。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我想我们应该把前提都搞清以后再分析它的故事的结构。
说完了圣母院的建筑之后,还有另外一个也是前提性质的章节,这是一个往往被忽略的章节。有一天,国王的御医带来一个奇怪的长老,到巴黎圣母院探访副主教——克罗德神父,他们谈到了许多关于世界的奥秘,像星相之类带神秘色彩的东西,克罗德提出世界发展前景的一个预言,他右手指着一本书,左手指着圣母院,眼光从书本移向圣母院,说:“这个要消灭那个的!”接下来就有整整一节阐述克罗德的理论,这理论是说印刷术终究要消灭教堂与建筑术。他说怎么会有建筑的?当人类有了沉重的记忆,这些记忆像负担一样压在人们肩上,人们很想将它们卸下来,用一个可见的,又最容易做到的东西记录它,那么就是,用一块石头,砸在地上,这便是纪念碑。古代人就是用石头来记录自己的思想,朦朦胧胧的思想,石头就是建筑的第一个字母。然后慢慢就开始有了单词:石头堆叠起来,成了坟墓,墓室,石头堆砌的简单的石棚,记载我们记忆的手法和方式就复杂一点了。再接下来就开始著书了,就是建筑,有了各种各样的建筑,巴黎圣母院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种比较可靠的东西,比草稿可靠,他说一张草稿,一个粗暴的人,一次发火就可将它毁掉,而一个建筑要毁掉它,必须要有一次社会革命。可是建筑还不足够牢靠。不是吗?前面说了那么多关于巴黎圣母院的变化,就说明建筑要抗拒时间和遗忘也是不容易的,也是不断被埋没,然后慢慢变成意义含糊的岩层。那么现在有了一样东西,比建筑还要可靠地记载我们人类的记忆、经验、思想、情感,这就是印刷术。它可把思想广泛地传播,使我们的思想变得像鸟儿一样在飞翔,像空气一样,谁都无法把它灭绝。他觉得印刷术是种神奇的东西,有了它以后我们人类所有的记忆,所有的思想,所有的转瞬即逝的东西,都可留下来了。这是又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现在我们可以直接地谈到巴黎圣母院的故事了。关于这故事,我也想给它作个简单的定义:这是一个神灵的故事。一个神降生于凡间,受尽折磨的故事。这故事中有两个主角,一男一女,卡西莫多和艾思米拉达。这两人我们是很熟悉的了,电影里,歌舞里都出现过他们的形象,尤其是卡西莫多已作为一个专用名词,表示一个人的丑陋。
我想先将这两人作一个简单的描述。卡西莫多第一次出场是在选举“愚人王”的活动中,在一个六角形窗孔,就像苏州园林中镂空的窗,让最丑陋的人露面。许多丑陋得可怕的人,一个接一个亮相,最后出现的一个把所有的丑都盖倒了,就是卡西莫多。这一个人的丑是怎么样的丑呢?他的眼睛被一个大瘤遮住,他的牙齿像城垛一样参差不齐,他的下巴是开叉的,他是驼背,他的腿也是瘸的。总之,他是一个勉强接近于人形的一个人,只能说他勉强接近于人形而更像一种兽,就是这么一种古怪的样子,但他的丑里面有种骇世惊俗的味道,所有的人都会被他吓住,惊住,他有种力量。作者这里有句话:“对于那条希望‘力’也能像‘美’一样能导致和谐的永恒法则来说,他可算是一个特殊例外了。他的这种力量违反了我们古典的关于力的原则,我们认为力也是一种协调,高度的协调产生力,而他是绝对的不协调,而他确实有力感,他是一种力达到极致,或者说协调达到极致后发生的反应,反动。他极其丑陋,惊心动魄的丑陋,是种非凡的形象。他确实丑,可正是因为他的丑,他一点都不落俗套。他的生平也别出一格,1467年(雨果叙述的是15世纪的古老的故事),复活节的第一个星期日的早晨,早弥撒以后,人们在圣母院左厅前廊下,一个雕花木床上发现了这孩子。这木床是专门放弃儿的,谁家有弃儿,就放那儿,会有善心人把它领走,这孩子就在那儿被发现了。这孩子丑陋得惊心动魄,人们都不敢去接近他,是一个年轻的神职人员,年轻的神父克罗德带走了他。克罗德带走他是出于一种私人的原因,用为他的弟弟。
一场大瘟疫之中,他的全家都死了,只剩下他和小弟弟,从此之后,弟弟是唤起他温存情感的唯一的人。所以当他想起他弟弟的时候,他的心会变得很软,他会生出些凡间情感。他是怀着这样的同情心把孩子领养了,把他带去圣母院,使他成为一个敲钟人。这个卡西莫多,从小就是在圣母院的阴湿的石板地上长大的,石板地上的一条爬虫似的。没有人同他说话,他也不会说话。当他第一次敲响钟,就好像他第一次开口说话。而敲钟巨大的声响把他的听觉也夺去了,他又聋又哑。他在圣母院走来走去,觉得每一块石头,每一座雕像都非常亲爱,他有时会对着石头默默地说话,谁都听不见。当人们走进圣母院时会发现,柱子上爬着个野兽样的东西,一看呢,是他,像猴子样的迅速爬走。他像蜥蜴似地附在圣母院的壁上,他和圣母院似是合为一体了。
然而他是很少的能领会,为圣母院吸引的人之一。也正是因为他的存在,使圣母院充斥了一种生气,这种生气是不可言传,不可描述的,虽然人们都惧怕他,人们想到他都觉得恶心,讨厌他,可就因为有了他,整个教堂都活起来了。作者写道:”假如是在埃及(注意这个埃及)人们可能会把他奉为这座寺院的神祗了,但中世纪的人们却以为他是魔鬼,以为他是魔鬼的灵魂。“他似乎是古代沦落到中世纪的一个神。有点像中国的一句俗话”虎落平川不如犬“吧,他是一个沦落的神,生不逢时,若在古代他就是神,可他到了中世纪被大家看作魔鬼。他是这样一个人。
接下来要说艾思米拉达。她的出场有瑰丽的色彩。也是在那个愚人节上。愚人节正在上演诗剧,诗剧作家是个流浪诗人,他的名字叫作甘果瓦,惴惴不安地看着自己的诗剧。这诗剧不断地被打断,被干扰,踉踉跄跄地进行着,最后一次被打断就是广场上传来声音,大家欢呼着“艾思米拉达”就像唱歌似地唱这几个字。甘果瓦听到这声音感到非常惊奇。甘果瓦是诗人,是语言艺术家,对语言最为敏感。
他听到这几个字,他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可这几个字就像是有魔力触动了他。他到乞丐的聚集区到处去问,什么叫做“艾思米拉达”?后来经过很戏剧性的情节,他成了“艾思米拉达”的丈夫,新婚之夜,甘果瓦就问她“艾思米拉达”是何意?女孩子回答不知道。他说属于哪种语言呢?艾思米拉达说可能是埃及吧。这里又出现了埃及。我就想提前告诉大家,这个神灵的世界,雨果为它有个写实的命名,叫做“埃及”“埃及”其实寄托了雨果的美学理想,那就是古典主义。
这两个神灵世界的主人公,他们和埃及,都有着奇异的、冥冥之中的联系。这个女孩来历也不同寻常,身世同样是很不明的,说起来也有段话了。在圣母院周围的克雷沃广场,有个罗兰塔,原是罗兰夫人的产业,因其父在十字军东征时战死,为纪念他,为其父守节,她在罗兰塔边造了个小披屋。小屋有两个窗,对着广场,外面走不进去,窗上有铁栏杆,她就在里面日日夜夜祈祷,从未出过塔,别人施舍她点吃的。就这样,等罗兰夫人去世后,这小披屋也就变成公众的隐修室了,凡是决定守节或守丧的人就到小屋子来日夜祈祷,由善心的人施舍他点吃的、喝的,就在里面度过终身。故事发生时,罗兰塔的小披屋里住着一个女人,外号叫小麻袋,人们知道她原是个非常漂亮的姑娘,父亲是个轮船上的提琴手。父亲去世后,母女俩就过着非常贫苦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她沦落为妓女,沦落的过程也是很悲惨的,最早是做贵族的女友,然后做国王骑士的情人,第三个相好是个仆役,一个国王佣人,按下去是太子的理发师、厨师、流浪歌手、掌灯人,最后就成为一个可以和任何人睡觉的女人。可是有一天这个女人停止了淫乱,因为她生了个非常漂亮的女孩。自从有了这个女儿,这个叫小麻袋的女人开始改邪归正,向往着美好的生活。正当新生就要开始的时候,她的女儿被一群流浪的埃及女人偷走了,换给她一个破麻袋,麻袋里装的是丑陋的卡西莫多。就这样,她的女儿到了埃及人手里,从此不知去了哪里,这个女人从此成了隐修女,她日夜在小房子里祈祷,哭嚎,咒骂。我们在故事就要结束时才会知道艾思米拉达就是她的女儿。在埃及人手中,她的女儿成为一个流浪的艺人,与卡西莫多的惊人的丑正相反,她惊人的美。她的美是有魔力的,我们很难分析她的美,眼睛如何,轮廓如何,身材又如何,她就是美,她的美已达到一种抽象的程度。她便有了种力量,这种力量可说是魔鬼,也可说是天使,她的美是有颠覆力的。她还会一些幻术,她身边有个叫加力的小山羊。两只角和四个蹄子是金色的,会变很多戏法,会认字,数数,是个有魔术的小山羊。她就是这样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出神灵的戏剧就是由卡西莫多和艾思米拉达来演出的。
我还要再提到一个人,就是克罗德。他是个贵族,他的家庭有宗教背景,是从一个修士那里继承了封地和房产。他从小就被父母送到神学院去,为成为一个神职人员而接受培养和训练,他学习拉丁文,学习种种科学并且修行。他是在弥撒书和辞典中长大的孩子,非常规矩,有礼貌,很智慧,他读过很多书,对这世界充满了理念的好奇心,16岁时他已在神学、经学和教育学三个方面得到良好的成绩。他一直生活在科学之中,生活在一个非常抽象的世界里,直到有一天他父母去世,留下他的小弟弟。他把小弟弟抱在怀里,心里才开始有了些人间的情感。他所有的人间情感都是这个小弟弟给他的,有了点爱,有了点温情,有了点悲伤,这些具体的感知,都是从小弟弟那儿得到的。
除此之外,他完全是一个教条主义者,非常教条,他对世界的认识都是通过书本的。在抚养弟弟的时候他体会到了非常甜蜜的感情,在这种感情的影响下,他收留了卡西莫多。他和卡西莫多之间有着很特殊的同情,他们两人用手势说话,别人看不懂,这种手语只有他们两人懂。他是一个很阴沉的神父,他居高临下,自觉得是掌握人们灵魂的人。可是,他却受到了两个挫折,这两个挫折对于他可说是有点颠覆作用的。第一个挫折是弟弟的不争气。弟弟叫若望,是个小流氓,街头青年所有的恶习他都有,他对神没有一点点信仰,一点点尊敬,不爱学习和读书,却爱喝酒和捣蛋,花钱如流水,使哥哥极其失望。实际上克罗德收养卡西莫多,还有个心愿,那就是万一若望长大犯下罪,总有些善行可以赎罪。第二个挫折,是当他在科学的领域里挖掘到深处的时候,他发现走到了尽头,他对这世界的认识犹如穷途末路,已到了最最顶端。你们知道这世界其实是不能深究的,我们追究过深的话,我们便再想不下去,再想下去就堕入虚空了,堕入虚无主义,实际上克罗德已经到了虚无主义的边缘。他觉得这世界随了他的深究反而越来越神秘,像进入黑洞一样。他好像是不断地开门,开门,终于开到最后一扇门,这却不是门了,而是一个坚硬的核子。那怎么办?他怎么去敲开它呢?他都已经碰到这个核子了。这时候,他就变成一个神秘主义者了。他把敲开这核子的希望寄托在炼金术上,别的武器他都使用过了,什么星术,医学,科学,他只剩一样东西,他觉得这才是世界万物的钥匙,就是炼金术。他为了找到炼金术,使尽了办法,他去挖掘很多年前一个炼金大师的房子,炼金大师留下个小房子,被历代炼金家翻成废墟。他也挖地三尺地去翻,好像能在里面挖到炼金的秘方或是什么灵药。他还经常凝望圣母院的大门廊,大门廊里面有历代帝王、君主的偶像,他默默地看着,觉得这里面也是有秘密的。
于是他在钟塔的旁边给自己造了座小房子,在里面进行他神秘的研究。
其实,克罗德和卡西莫多是唯有的两个人,真正懂得巴黎圣母院的。
卡西莫多与圣母院的深刻关系是建立在他对它美的感受上,他的心灵被它的美所吸引。而克罗德被巴黎圣母院吸引,是他认为巴黎圣母院是有含义的。我为什么特意解释这个人物?因为克罗德是所有俗人中最接近这个神灵世界的人,其他的凡俗人物,对这个神灵世界都是无知无觉的。而他已经接近了,用他的理念接近了,最后他也被它所毁灭。他是一个真正的有智慧意的人,真正的哲人,只有真正的哲人才会受到神灵的影响,别人不会,神灵和他们咫尺天涯。克罗德被艾思米拉达吸引,背叛了他所献身的神学,他贡献一生的信仰,最后他被卡西莫多从钟塔上推下来。所以说艾思米拉达是在灵魂上毁了他,卡西莫多则在肉体上毁了他。当他从钟楼上坠下去,他最后的一句话是:“啊,都是我爱过的人呀!”这两人是他真正爱过的人,别的人根本谈不上他的爱。
那么我们基本上把重要人物都解释清楚了,接下来我想把这故事的线索理下来。这故事我想大家是非常熟悉了。它发生在15世纪下半叶一个愚人节上,愚人节通常举行3个活动:看篝火,看圣迹剧,看五月树。在这个愚人节上,大家都热衷于看圣迹剧,一出诗剧,为什么?因为今年诗剧在司法宫中演出。在愚人节两天之前,法兰西一个属国,叫弗朗德里,实际上它是个经济发达的新兴城市,这属国来了48个属臣,大使,到法兰西搞活动,然后他们也要来参加愚人节,看圣迹剧,参加选举愚人王。这是故事非常有意思的开头,很像今天美国音乐剧,很热闹。市民们早早地来到司法宫等待,可红衣主教和我们的使臣们始终不到,大家只能等待。诗人甘果瓦也只能很焦急地等待,他穷得身无分文,可非常非常喜欢诗,他的诗剧要在今天演出。
因为久等不来,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学生和校长打闹,又和老板打闹,它表现出一个非常蓬勃的市民社会,非常有生命力。后来红衣主教到了,使臣们到了,戏也演到一半了,开始选愚人王了,最后选出来的是卡西莫多。这结果使大家兴奋百倍,这简直是今年愚人节上一个最好的成绩,一个最好的愚人王。接下来艾思米拉达出场了。故事一开始就是这样子,两个主要人物都出场了,虽然说还没有照面。在当天的晚上,广场上非常热闹,艾思米拉达在广场上跳舞,带着小山羊演出,卡西莫多则在参加愚人王的游行,披着金色外衣,带着王冠,拄着金杖。然后克罗德出场了。当克罗德神父看到艾思米拉达在教小山羊表演的时候,他感到非常恐怖,感到自己的灵魂受到威胁,他一下子跳出来,说:“这里头有妖法。”艾思米拉达很害怕,只得草草收场。克罗德接着就遇见了游行队伍,非常恼火,他一把将卡西莫多从游行队伍里拖出来,把金杖折断,衣服撕破,皇冠踩在地下。卡西莫多对他非常顺从,乖乖地跟他回圣母院去了。这天晚上的事还没完,深夜里又发生事故了,什么事?艾思米拉达一个人在巷子里走在回家路上时,忽然被两个人抓住了,后来我们知道这就是克罗德和卡西莫多。当她呼救时,有一个人赶到教了她,这人名叫弗比斯。他是王室弓箭队队长,是个贵族,长得非常英俊潇洒,是那种特别招女人喜欢的男孩,他把艾思米拉达救了下来,把卡西莫多绑了起来,这时候克罗德已经躲开了。就在弗比斯把艾思米拉达扶到马上的一瞬间,她爱上了他。这是一个多事的夜晚,诗人甘果瓦身无分文,穷愁潦倒,狼狈得不得了,最后走进了圣迹区的乞丐王国,乞丐要把他绞死,纹死前说如果有谁能要你做丈夫,我们就赦免你。但是谁都不要他,直到最后的时刻,艾思米拉达来了,为了救他而要了他。接下来的第二天是执行审判的日子,法官们要审判卡西莫多。他主要有三条罪状,一是夜间引起骚扰,第二殴打一个女人,第三反抗国王的近卫弓箭手,因此而判刑。刑法是绑在广场的刑台上鞭打,然后示众一小时,鞭打和示众的过程中,艾思米拉达给他喝水,这可说是他们两人的邂逅。
这时克罗德则满怀着他的嫉妒,他很奇怪,他一看到这个姑娘就被她迷住了,他的灵魂马上受到了威胁,他感到自己非常危险,可他无法制止自己。这里有一个很深刻的意味,他这一个教条的人,对世界所有的认识完全来自书本,都是理念,理性。而这个姑娘以活生生的美将他所有的教条,理念都推翻了。所以艾思米拉达的美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单纯的漂亮,她是有含义的美,这美中含有古典主义的理想,这理想就是世界的最和谐,最崇高的面目,她的美就是有那样一种含义的。克罗德一看到她,就觉得自己所有的哲学,他的一生都受到颠覆的危险,他从此后就变成了个连他自已都不认识的妖魔,死死地跟着艾思米拉达,她走到哪他跟到哪,同时在心中生出强烈的嫉妒心。他先是嫉妒甘果瓦。因为他发现这女孩子在广场上卖艺,跳舞时,出现了个帮手,就是甘果瓦。甘果瓦对克罗德非常尊敬,作为老师一样对待,他告诉他我和她虽是名誉上的夫妻,其实根本不是,我们隔着房间睡觉,姑娘很厉害,根本不让我近身,我一走近她,她就拿出匕首来杀我,她其实心里在爱另一个人,她老是念叨着另一个人的名字。
克罗德问是什么,他说是弗比斯,这名字一下子刻进克罗德脑子里,从此成了他的仇敌。他在一个偶然机会里看到了弗比斯,然后就开始跟踪他,正好听到弗比斯和他弟弟若望在聊天,聊的正是艾思米拉达,以非常轻佻的语气说要勾引她,百发百中,叫她怎样她就怎样。这语气使克罗德非常痛苦,因为克罗德是知道艾思米拉达的重要性,神明性的,他知道她是怎样一种神。他觉得弗比斯庸俗,轻佻的态度亵渎了她,他很恼火。他不愿意相信弗比斯能得到艾思米拉达。他忍不住抓住弗比斯,要弗比斯证明他不是撒谎。弗比斯一方面是轻佻,本性难移,一方面也是向克罗德炫耀,就把艾思米拉达勾引到一个鬼鬼祟祟的小房间里去约会,而让克罗德躲在暗处,这就是我们在电影上看到的情节。当他们两人正要亲热时,克罗德却从暗处出来一刀刺伤了弗比棋,然后逃之夭夭,而使艾思米拉达犯了罪。对她的审判是很残酷的,逼着她承认她是个女巫,用刑法逼她自供,承认了之后就将她关到死牢里去。在死牢里,克罗德去访问了艾思米拉达,他表白了他的爱情,他的爱情是种很古怪的东西,使艾思米拉达感到非带恐惧,她说我比怕死还怕你。所以不能接受他帮她逃脱的计划,因为条件就是她得跟着他,艾思米拉达不能接受。接下来就到了法场,正当上绞架的时候,卡西莫多从圣母院冲出来,冲上绞刑架,抱起艾思米拉达,奔进了圣母院。圣母院是个圣地,凡是有罪的人一进去,便成了圣人,所有的人都不能侵犯她。把她抱进去的场面非常壮观,非常戏剧性的一个场面。
圣母院历代有一个小房子,供犯人和罪人居住的,其实也是种监禁,与世隔绝,你不能跨出圣母院一步,跨出一步便是罪人,便要受惩罚,上纹架,艾思米拉达就躲在这小房子里。卡西莫多给她送水,送吃的,送花,非常爱她,呵护她。可是艾思米拉达非常怕他。这两个神物,神明的主人公,就在这时真正相遇了。前面所有的故事其实就为了这一天,卡西莫多把艾思米拉达劫到圣母院里,两人相对独处的时刻。所以我们绝不能用凡人的爱情关系去套用他们,不能把这看成是程式化的三角爱情故事,艾思米拉达爱弗比斯,卡西莫多爱艾思米拉达的俗套。他们两人的关系是非常神奇的,他们是神人,他们不可能有凡人间的亲密关系,他们不可能像俗人一样地去相爱同居。但他们这两个神人,终于共同住在了巴黎圣母院。就像雨果所描写的圣母院:“尽管外面是千变万化,可是它的内心还是古典的。”他们两人就是圣母院古典的心。这种关系已被电影描绘成了非常伤感,甜蜜蜜的一幕,而我对这种情调是很反感的,我觉得那根本是以通俗小说的观点去解释它。当卡西莫多把艾思米拉达关在小房子里时,克罗德却看明白了一切别人不明白的东西。只有克罗德能看懂,看懂这两个圣物之间的关系,这不是能用爱来解释的。他理解。同情这种关系,所以到最后谁都不会料到克罗德竟然对卡西莫多产生了强烈的妒嫉,这种妒嫉也是超凡的,骇世惊俗的。这时候,他心里很矛盾,他既要把艾思米拉达从绞刑架上解放出来,又要把她从圣母院里解放出来,因为在圣母院里就意味着她属于卡西莫多。他终于想了个办法,他想这世间所有的人都把艾思米拉达忘了,只有那群乞丐没忘,乞丐王国一直在想法营救她,他们都很喜欢艾思米拉达,艾思米拉达是他们流浪在巴黎唯一的好朋友,所以他要利用乞丐的力量。他去找甘果瓦,他知道甘果瓦在乞丐中已经有了一定位置了,他通过甘果瓦设了一计,让乞丐们去把艾思米拉达抢出来。这个计划开始实行,但实行过程中犯下一系列失误,完全变成一场动乱,最后惊动了国王下令镇压,镇压的结果是把艾思米拉达重新抓住,送上了绞架。最后的情形大家都清楚,艾思米拉达被纹死,丢在一个地牢,卡西莫多摸到了地牢。很多年以后发现在艾思米拉达的尸骨旁边,还有一具紧紧地搂抱着她的尸骨,是卡西莫多的尸骨,当门一开,风进来后,他们就化成了灰尘。
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现在,我要分析巴黎圣母院的心灵世界的结构。我把这个世界划为三界:第一界,是腐朽的一界,是衰亡的一界,那就是权力的社会。这一界由王室,司法界,总督,神职人员这些人物来组成的,在这一界里有一个“精英”人物,就是克罗德。里面有几个场面是可以说明其荒唐与腐朽的。当愚人节第二天,司法界开始审判卡西莫多,便出现了非常滑稽的场面。法官也是个聋子。一个聋子审判另一个聋子,这个效果是很奇妙的。他问卡西莫多叫什么名字,他听不懂,东看西看,第二个问题你是什么职业,卡西莫多也是无所适从,第三个问题你今年多大岁数,还是没有回答。他正在恼火,总督来了,他想你那么难审,我来审审看,他问你知道你犯了什么罪吗?卡西莫多以为在问他的名字,就说我叫卡西莫多。总督很火,说你这个混蛋怎么这样无视法庭,卡西莫多以为问他职业,说我是个敲钟人。他愤怒极了,破口大骂,卡西莫多又回答我今年20岁。整个场景就是这样荒诞。
这一界在我们现实世界来说,是个主宰性的社会,它井然有序,规定着人类的纪律和道理,但这些秩序遇到了卡西莫多,全乱了套。还有一幕也很奇妙。乞丐们开始攻打巴黎圣母院了,路易十一世国王正好在附近,巴士底狱里,正在讨论王室的财政问题。这一年财政非常紧张,从国王的装束就能看出王室的经济状况不佳,他衣服上毛领子的毛都掉光了,羊毛袜也是旧的,腿很瘦,而且非常愤怒。在他旁边除了他的内官还站着两个商人,希望两个商人能“赞助”王室一点钱。
当那边在轰轰烈烈攻打巴黎圣母院时,巴黎的这边就是这么个情景,汇报开销,商量如何节减开销。国王所以到巴士底狱来,就是要节减司法上的开销。他发现司法上用钱非常厉害,他觉得法官有贪污嫌疑,这么多人要杀就杀,干么关那儿,关那儿费钱。正在这时,那边发生了暴乱,抓来两个俘虏,有人就进谗言,说暴民们暴动是反对法官,国王一听就非常兴奋,说哎呀呀终于有人反对法官了,法官有很多钱、领地、房屋,而王室穷成这样子。这时他的身体感到不舒服,御医马上给他看病,御医一搭脉就开始提要求了,说现在有一个财政部的位置,只要给我的侄儿,我一定给你好好看病,我的房子盖到一半还差屋顶,你只要给我盖好,我就给你好好看病,否则你就不可救药了。
皇帝为了保命,就拼命点头答应他的要求。可是他的理发师却不答应了,他的理发师,实际上是个太监,他虽然是个理发师,但是已经参政了,他想什么好处都给御医拿到了,很是气愤。他说国王啊,那边的暴动不是针对法官,是针对你的呀。国王一听就坚决要把那女巫抓起来,艾思米拉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捕的。司法界和王室在我们面前就是这样一个形象,是一个很荒唐,很游戏,很无聊的画面,但就是它主宰着人们的生死存亡。那么我为什么说克罗德是这一界的精英人物呢?我刚才说过他是个很智慧的人物,他已把神学,经学,政治学,教育学都研究到非常透彻的地步。我前面提到印刷术的时候,曾经说到图王的御医带来了一个奇怪的长老看望克罗德,他和克罗德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克罗德即提出了印刷术的问题。长老走之前留下一句话,说哪一天某某人要招见你,那就是圣马尔丹修道院院长。
克罗德一听就明白了,圣马尔丹修道院院长是一个和国王很贴近的人,国王很多决策都要通过他,从此之后,克罗德就成了国王智囊团里的人物。他是国家机器运转在一个很高层次上面所产生的一个人物,这架机器无疑是成熟的,它已经有那么细的体制分工,它的腐朽其实就是在它的成熟之上发生的。克罗德的智勇无疑是标志着这一界的成熟程度。这一界的衰亡最致命的不在于刚才所描述的王室,法官,总督等等那些荒唐的东面,而在于克罗德的坠落虚无,如不是他的坠落虚无,这一界还有生命,还可以维持,但现在,立足之地动摇了,它的精英人物受到了诱惑。
然后是第二界,用比较现实的语言,这是个新生市民集团,这本小说中最主要的场面都是由它构成的,集体歌舞都是由他们来演出的。
他们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人物众多,朝气蓬勃。这一界的代表人物是甘果瓦,诗人。这是个非常有趣的人,他对生命充满了热爱,最有理由死的是他,他在这本书里经历了3次死亡的机会,可他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第一次他是落到了乞丐王国的手里,简直绝望得不得了,指望哪个女人能来救他,最后是艾思米拉达救了他。他活下来了,可是身无分文,衣服都被撕烂了,他依然觉得非常幸福,这是他第一次将死而没死。第二次是艾思米拉达被卡西莫多看管在巴黎圣母院,克罗德希望有人帮他把艾思米拉达救出来,离开卡西莫多,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甘果瓦。他请甘果瓦帮忙,他说你身上这套小丑的衣服非常好,你能不能进我的圣母院,把你这身衣服换给艾思米拉达穿,让艾思米拉达穿了你的衣服逃出来。甘果瓦说那么我穿了艾思米拉达的衣服,他们抓到我,他们会把我怎么办?克罗德说那就随他们去吧,也许他们就把你处死了。甘果瓦说我不能死,我怎么也不能死。克罗德说有什么不能死,你死就死了吧,你活着有什么意思呢?贫困交加,穷愁潦倒的。甘果瓦说哎呀你都不知道我活着多么有意思,当我睁开眼睛我看到天,看到太阳,看到云,听到鸟儿在歌唱,这有多好,最重要的是,支持我活下去的是,我每天每时每刻都和我这样一个伟大的天才在一起,这简直大好了。他怎么都不肯死,只好让他活下去,再换一个计划。甘果瓦想出个办法,就是发动乞丐王国的人起义造反,他给克罗德提了这么个建议。在暴动当中,他本不是个善于行政的人,一下子就被王室的近卫军抓住,送到巴士底狱,国王面前。国王是一定要他死,你参加暴动了嘛,这就是第三次生死关头。他一下子扑倒在国正面前,吻他的脚,苦苦哀求,说了很多很卑微的歌功颂德的话,说我总是在歌颂你,你现在却要我死,你杀了我不要紧,可是你杀死了一个天才。国王听不懂他的话,只觉得他是个吵人精,就说算了,让他走,真是吵死了。他一听到让他走,高兴得一下子就昏过去了。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很快乐很快乐,他也在研究这个世界,他的方法与克罗德不同,克罗德是从书本上获得,他是从生活中学习。他和艾思米拉达,卡西莫多看世界也不同,那两个是神性的本能,他是从人性出发。他是个非常感性的人,且非常现实主义。他认为自已对世界的研究、对美的崇拜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他是从女人身上发现美,然后到禽兽身上发现美,最后在石头身上发现美。女人指的是艾思米拉达,他迷她是迷得不得了,艾思米拉达救了他,让他做她的丈夫,并且瓦罐摔掉下来摔成四瓣,规定他们必须要做4年夫妻,他幸福极了,他觉得他和这么美的女人在一起,他可以领悟到世界的美,对于一个诗人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太好的课堂。想不到艾思米拉达根本不让他靠近,他就只好退一步了,算了,我就从禽兽身上研究美吧,禽兽是谁?是那小山羊佳里,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他抱着小山羊,非常亲热,自从他跟了艾思米拉达之后,就由他来负责照顾小山羊了,他和小山羊在一起就像兄弟俩一样,所以他说我在禽兽身上发觉美。再接下来,艾思米拉达和小山羊进了巴黎圣母院,不能出来,他便开始研究教堂了,这就是从石头身上发现美的阶段。就是这样一个现实主义者,敢于直面现实,适应变故,他和克罗德完全不一样,克罗德是务虚的,而他是务实的。即便是诗,对于他也是非常实在,他觉得诗里每一样东西都是实实在在有的,他觉得它们都是真实的存在。他使我想到美国现代诗人惠特曼。这一界里又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弗比斯,他的身份是贵族,应属于刚才所说的第一界的人物,他是国王的近卫队队长,很显赫的人物,他已说好一门亲事,是近卫队前队长的女儿,贵族之间的世袭联姻,可他心里对这门亲事,这位娇滴滴的小姐一点兴趣都没有,而是被艾思米拉达所吸引。因为无知浅薄,也因为胆大妄为,他把艾思米拉达看作是一个漂亮,性感的普通姑娘,他实际上是个大俗人,有着一颗平民的粗野的心。他有许多俗世的属于市民阶级的爱好,他喜欢女人,喜欢喝酒,喜欢撒谎,自私胆小,碰到事情他是往后缩的,不会往前进的,出了大事,便束手无措,听天由命,让他结婚他也只能去结婚,小说说到他的婚姻时用了这么一句话“这是一个悲剧性结局”他只能去和他的贵族小组结婚,可他确实在他的生命过程中散发出一种很蓬勃的市民社会的朝气,这叛逆的面目,是鬼鬼祟祟的,但确也露了几下头。还有一个人物就是若望,克罗德的小弟弟。他和克罗德是完全不同两类人,他就是我们所说的街头青年小流氓,无视于一切权威,一切宗教,一切道德,像一个一无所有的人,胡来胡闹,可他享受生命。他对生命享受到什么程度?享受到可以轻易把它抛开,决不受累于它。当他去死时,他是很快乐的。
他也参加了那场暴动,盲目地,也不知是为什么,他甚至于对艾思米拉达毫无印象,对巴黎圣母院也没什么好感,人们暴动,他也跟在里面凑热闹。在暴动中被卡西莫多倒提着双脚,把他的衣服一件件剥掉,最后剥成一个裸着的他从上面扔下来,扔下来这一瞬间他还非常快乐地唱着流行歌曲。这一界里有许多奇妙的人,像那个袜店的老板,他是愚人节上红衣主教的使臣之一,当别人介绍他时,为给红衣主教留一点面子,说他是书记官的秘书,但他自己出来否定说我根本就是一个袜店的老板,袜店有什么不好?他就是这种态度。还有就是乞丐王国,这王国是非常粗野,不讲道理,野蛮,肮脏,也有犯罪,可它自由自在。他们展现于我们的场面,都是载歌载舞,像歌舞剧那么欢快。
这是一个世俗的社会,新鲜而有力量的一界。
第三界就显神界,它的现实名称叫做ài情。这个神灵世界我们前边已说过很多了,他们两人的结合是那样的一种:在现实之中完全不能实现,在现实中艾思米拉达不能看卡西莫多,她不能看,她害怕他,她看一眼就扫兴,可卡西莫多是这么爱她,为她可以背叛一切,背叛他的恩人,他的巴黎圣母院。在现实中这两个神灵是永远不能得到结合,只有在灵界里才能结合。当他们终于在灵界中结合,这扇灵界的门一旦被我们俗人打开,世俗的风吹进去,他们马上就化为灰烬。尽管他们为尘世所排斥,但事实上他们又是这尘世的一道灵光,一种升华。
这一个灵界和克罗德的世界有着相似的表面:都有虚无的特征,但虚无的内容是不同的。克罗德的虚无是走到这世界的边缘上一脚踏空了,一种落下去的虚无。而灵界的虚无是越凡脱俗,往上升腾的。
我们可以讲他们都是虚无,但虚无有各种各样的出发和归宿。克罗德所属的那个最腐朽的界却与具有超凡力量的界有着这样一种关系。这腐朽的界似乎是烂作泥土,化为世俗的一界,再由世俗的一界培育出两个异种,升上灵界。这最低级的一界与最高级的一界似有着一种否定之否定的关。因其关系,才呈现出一种表面的接近。因其接近,克罗德就极被这两个神人吸引。而俗世里的人被这两人的吸引却是盲目的,或者说是出于本能的,因他俩就像他们的一双儿女。被艾思米拉达吸引是由于她的美,被卡西莫多吸引是畏惧他,这也是种吸引,证明他打动了你,否则你便无动于衷。反正他们两人不会使一切人处之泰然,所有的人都会对他们生出强烈反应。而克罗德是真正理解他们的,他用思想和智慧理解他们,最终克罗德是死在他们俩手里,他对自己悲剧的命运也是有预知的。
回过头去,看那描写巴黎圣母院的独立一章,作家那么满怀热情地,把它一层一层往上描绘,为什么巴黎圣母院这么重要?它是神的一座房子,他们这些神是住在这房子里的,它其实是这个神灵世界的外壳。当我们走到巴黎圣母院最上面,接下来一章就是“巴黎鸟瞰”雨果非常仔细地告诉我们巴黎的过去和今天,最后一段他是这么写的:“白天是巴黎在说话,夜晚是巴黎在叹息,巴黎的歌唱是什么?就是圣母院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是谁把钟敲响的呢?是卡西莫多,雨果描绘这钟声是非常伟大和美丽的,他使你的肉体沉静下去,使你的灵魂上升,上升。这就是神对我们尘世的爱和关顾。
然后我说一下我为什么这么强调关于印刷术的一章。印刷术是雨果将这个虚无的神灵世界化为真实存在的工具和武器。当地牢的门一开,尘世的风吹进去,艾思米拉达和卡西莫多就化为灰烬,可是有一样东西能把他们挽留住,就是印刷术,就是雨果他自己的工作,他用小说把他们挽留住,使之证明这个神界的确实存在,也向我们证明了小说究竟是在做什么。
就是这么个世界。我觉得巴黎圣母院应该好好读一下,它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左拉是一个很好的作家,巴尔扎克也是个伟大的作家,他们向我们描绘现实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这世界是怎么会变成这么罪恶,这么丑陋的。左拉的剖析尤其细致,看过小酒馆的人,都会记得这些穷苦的人是怎么自甘堕落,尤其写那个女人到后来怎么样沉浸在吃东西里面。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堕落,是因为我们人堕落,它才堕落。左拉、巴尔扎克把这世界的皮都剥开来了,一层一层地暴露出这世界的真相。可雨果不这样,他告诉我们这世界之上还有一个灵光照耀的世界,这是个永恒的世界。在那三界之中,第一界是个腐朽的界;第二界,全世的界,是很兴盛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现实的界;第三界,神灵的世界,它是永恒的。雨果向我们描绘的,就是这个永恒的神界,或叫灵光的界。和前两堂课讲的张炜,张承志的小说相比,雨果所描画的心灵世界显然要比心灵史和九月寓言都更要复杂和丰富,他们那个心灵世界比较简单,而巴黎圣母院的则是复杂得多,他所使用的现实世界的材料,也要比他们丰富复杂得多。在张承志的小说里用了一个教史材料,在张炜的小说里用了当代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一些零星材料。雨果的材料相当庞大,他几乎是用了法国几百年的历史,文化,宗教革命,来作材料,不是一砖一瓦,而是大块大块的巨石,所筑成的宫殿便要宏伟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