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明末不求生最新章节!
民间有句俗话:祸不单行。
这不是迷信,常常是各种具体因素在同一个时间内,促成不同的倒霉事同时出现。从表面看来是偶然,实际一想也并不偶然。
崇祯连做梦也不会想到,在同一天里,他在乾清宫中接到了两封飞奏:上午收到河南巡抚李仙风奏报,陕西、三边总督傅宗龙在项城兵败,四万大军半数覆没。下午收到大同总兵王朴乘夜逃跑的消息,松锦之战的八总兵骑兵和步兵相互践踏,死伤无数,总兵吴三桂、王朴等逃入杏山,总兵马科、李辅明等奔入塔山,洪承畴等人突围未成,困守松山城,几次组织突围,皆告失败。
不久之前,崇祯收到的消息还是傅宗龙在大洪山击破闯贼,左良玉从后夹击,眼看就要平定中原流寇,完全没有料到,傅宗龙会这么快就失败,这么快就战死,四万精兵,就这么葬送了!
左良玉呢?他到底在哪里去了?
倘若在往年,他得到这奏报会十分震惊,震惊后会到奉先殿痛哭一阵。然而自从杨嗣昌死后,他在内战中已经习惯于失败的打击,只觉得灰心,愁闷,忧虑,而不再哭了。傅宗龙的死亡,在崇祯心中,实在不能同杨嗣昌的死亡相提并论。
可洪承畴被围就让崇祯异常慌张了,杨嗣昌一死,他只剩下洪承畴一个股肱之臣了啊!
“陈新甲还未进宫?已经二更了!”
恰在这时,一个太监轻轻地走到他的身边,躬身说道:“启奏皇爷,陈新甲在文华殿恭候召见。”
上午,陈新甲已被崇祯帝在乾清宫召见一次,向他询问应付中原和关外的作战方略。陈新甲虽然精明强干,无奈朝廷粮饷枯竭,将不用命,士无斗志,纪律败坏,要挽救这种危局实无良策,所以上午召见时密议很久,却毫无结果。
崇祯本来就性情急躁,越是苦无救急良策就越是焦急得坐立不安,容易在宫中爆发脾气,吓得乾清宫中的太监们和宫女们一个个提心吊胆,连大气儿也不敢出。
晚膳刚过,他得到在山海关监军的高起潜来的密奏,说洪承畴在松山被围,危在旦夕,并说风传清兵一旦攻破松山,即将再一次大举入关,围困京城。
高起潜在密奏中提到这样一句:“闻东虏仍有议和诚意。倘此事能成,或可救目前一时之急。国事如此,惟乞皇爷圣衷独断。”
崇祯虽然不喜欢对满洲用“议和”一词,只许说“议抚”或“款议”,但是他的心中不能不承认实是议和,所以在今晚一筹莫展的时候并没有因为高起潜的用词不当生气。关于同满洲秘密议和的事,他本来也认为是目前救急一策,正在密谕陈新甲暗中火速进行,愈快愈好。
现在接到高起潜的密奏,不觉在心中说道:“起潜毕竟是朕的家奴,与许多外廷臣工不同。他明白朕的苦衷,肯替朕目前的困难着想!”
陈新甲在外等候了一段时间,崇祯皇帝终于过来同他商讨军机,皇帝将陈新甲看了一眼,不禁想起了杨嗣昌,心中凄然,暗想道:“只有他二人是心中清楚的人!”
“朕今晚将卿叫进宫来,是要商讨中原和关外战局。傅宗龙被杀,洪承畴被围,情况实在危急。”
陈新甲回答道:“洪承畴等被围至今,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怕不会支持多久。祖大寿早有投降东虏之意,只是对皇上畏威怀德,不肯遽然背叛,尚在锦州死守。倘若松山失陷,祖大寿必降无疑。松、锦一失,关外诸城堡难免随之瓦解。虏兵锐气方盛,或蚕食鲸吞,或长驱南下,或二策同时并行,操之在彼。我军新经溃败,实无应付良策。微臣身为本兵,不能代陛下分忧,实在罪不容诛。”
“据卿看来,松山还能够固守多久?”
“此实难说。洪承畴世受国恩,又蒙陛下知遇,必将竭智尽力,苦撑时日,以待救援。且他久历戎行,老谋深算,而曹、王两总兵又是他的旧部,肯出死力。以微臣看来,倘无内应,松山还可以再守一两个月。”
崇祯问:“一两个月内是否有办法救援?”
陈新甲低头无语。
崇祯轻轻叹了口气,说:“如今无兵驰往关外救援,只好对东虏加紧议抚,使局势暂得缓和,也可以救洪承畴不致陷没。”
“上次因虏酋对我方使臣身份及所携文书挑剔,不能前去沈阳而回。如今马绍愉等已经准备就绪,即将动身,前往沈阳议抚。马绍愉此去必要面见虏酋,议定而归,暂解皇上东顾之忧,使朝廷得以专力剿灭流贼。”
崇祯点头,说:“卿言甚是。安内攘外,势难兼顾。朕只得对东虏暂施羁縻之策,先安内而后攘外。朕之苦衷,惟卿与嗣昌知之!”
陈新甲叩头说:“皇上乃我朝中兴英主,宏谋远虑,自非一班臣工所能洞悉。然事成之后,边境暂安,百姓得休养生息,关宁铁骑可以南调剿贼。到那时,陛下之宏谋远虑即可为臣民明白,必定众心成服,四方称颂。”
崇祯心中明白陈新甲只是要他赶快议和,渡过目前危局,至于这件事是否真能使“众心成服,四方称颂”,他不敢奢望,所以他听了陈新甲的话以后,脸上连一点宽慰的表情也没有,接着说道:“此事要万万缜密,不可泄露一字。缜密,缜密!”
崇祯最怕的就是之前谢升将议和内情透露的一幕重演,恨恨道:“谢升身为大臣,竟然将议抚事泄于朝房,引起言官攻,殊为可恨。朕念他平日尚无大过,将他削籍了事。当时卿将对东虏暗中议抚事同他谈过,也是太不应该的。不过,朕对卿恩遇如故,仍寄厚望。既往不咎,以后务必慎之再慎。”
一听皇帝提到谢升的事,陈新甲赶快重新跪下,伏身在地。他对于崇祯的多疑、善变、暴躁和狠毒的秉性非常清楚,尽管他得到皇帝倚信,却无时不担心祸生不测。
他明白皇上为什么这时候对他提到谢升,感到脊背发凉,连连叩头,说:“谢升之事,臣实有罪。蒙皇上天恩高厚,未降严谴,仍使臣待罪中枢,俾效犬马之劳。微臣感恩之余,无时不懔凛畏惧,遇事倍加谨慎。派马绍愉出关议抚之事,何等重要,臣岂不知?臣绝不敢泄露一字,伏乞陛下放心。”
“凡属议抚之事,朕每次给你下的手谕,可都遵旨立即烧毁了么?”
陈新甲又小心翼翼回答道:“臣每次跪读陛下手诏,凡是关于议抚的,都当即亲手暗中烧毁,连只字片语也不敢存留人间。”
崇祯点头,最后才提到中原战局,问:“据卿看来,中原剿局如何收场?”
“以微臣看来,流寇兵力方盛,河南大旱已久,若不加以重剿,必成大患。”
崇祯此时最重视的就是中原流寇问题,为此他不惜撕毁多年来建立的圣君面貌,放下架子同东虏议和,也要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
“流寇是天下巨患,让汪乔年接任秦督,各方调集兵力增援,务使贼不能冲出一隅。”
陈新甲赶快说道:“微臣已调郑嘉栋、杨德政、方国安各总兵援剿中原,献贼如今势力不张,正可以楚兵援豫局。有二三万楚兵入中原恢剿,秦军再益兵三万人,即便不能剿灭闯、曹,遏其于一隅也绝不成问题。”
崇祯稍觉宽慰,点头说:“如此甚好。卿下去吧。”
陈新甲为了应对项城之战后官军在河南兵力空虚的情况,不仅将秦军精锐悉数调往河南,而且还将原本用来对付张献忠的湖广驻军也大量抽调往河南,组织第二次大围剿。
可是河南实,则湖广虚,崇祯和陈新甲左支右绌,拆东墙补西墙,到底能裱糊到什么时候?
民间有句俗话:祸不单行。
这不是迷信,常常是各种具体因素在同一个时间内,促成不同的倒霉事同时出现。从表面看来是偶然,实际一想也并不偶然。
崇祯连做梦也不会想到,在同一天里,他在乾清宫中接到了两封飞奏:上午收到河南巡抚李仙风奏报,陕西、三边总督傅宗龙在项城兵败,四万大军半数覆没。下午收到大同总兵王朴乘夜逃跑的消息,松锦之战的八总兵骑兵和步兵相互践踏,死伤无数,总兵吴三桂、王朴等逃入杏山,总兵马科、李辅明等奔入塔山,洪承畴等人突围未成,困守松山城,几次组织突围,皆告失败。
不久之前,崇祯收到的消息还是傅宗龙在大洪山击破闯贼,左良玉从后夹击,眼看就要平定中原流寇,完全没有料到,傅宗龙会这么快就失败,这么快就战死,四万精兵,就这么葬送了!
左良玉呢?他到底在哪里去了?
倘若在往年,他得到这奏报会十分震惊,震惊后会到奉先殿痛哭一阵。然而自从杨嗣昌死后,他在内战中已经习惯于失败的打击,只觉得灰心,愁闷,忧虑,而不再哭了。傅宗龙的死亡,在崇祯心中,实在不能同杨嗣昌的死亡相提并论。
可洪承畴被围就让崇祯异常慌张了,杨嗣昌一死,他只剩下洪承畴一个股肱之臣了啊!
“陈新甲还未进宫?已经二更了!”
恰在这时,一个太监轻轻地走到他的身边,躬身说道:“启奏皇爷,陈新甲在文华殿恭候召见。”
上午,陈新甲已被崇祯帝在乾清宫召见一次,向他询问应付中原和关外的作战方略。陈新甲虽然精明强干,无奈朝廷粮饷枯竭,将不用命,士无斗志,纪律败坏,要挽救这种危局实无良策,所以上午召见时密议很久,却毫无结果。
崇祯本来就性情急躁,越是苦无救急良策就越是焦急得坐立不安,容易在宫中爆发脾气,吓得乾清宫中的太监们和宫女们一个个提心吊胆,连大气儿也不敢出。
晚膳刚过,他得到在山海关监军的高起潜来的密奏,说洪承畴在松山被围,危在旦夕,并说风传清兵一旦攻破松山,即将再一次大举入关,围困京城。
高起潜在密奏中提到这样一句:“闻东虏仍有议和诚意。倘此事能成,或可救目前一时之急。国事如此,惟乞皇爷圣衷独断。”
崇祯虽然不喜欢对满洲用“议和”一词,只许说“议抚”或“款议”,但是他的心中不能不承认实是议和,所以在今晚一筹莫展的时候并没有因为高起潜的用词不当生气。关于同满洲秘密议和的事,他本来也认为是目前救急一策,正在密谕陈新甲暗中火速进行,愈快愈好。
现在接到高起潜的密奏,不觉在心中说道:“起潜毕竟是朕的家奴,与许多外廷臣工不同。他明白朕的苦衷,肯替朕目前的困难着想!”
陈新甲在外等候了一段时间,崇祯皇帝终于过来同他商讨军机,皇帝将陈新甲看了一眼,不禁想起了杨嗣昌,心中凄然,暗想道:“只有他二人是心中清楚的人!”
“朕今晚将卿叫进宫来,是要商讨中原和关外战局。傅宗龙被杀,洪承畴被围,情况实在危急。”
陈新甲回答道:“洪承畴等被围至今,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怕不会支持多久。祖大寿早有投降东虏之意,只是对皇上畏威怀德,不肯遽然背叛,尚在锦州死守。倘若松山失陷,祖大寿必降无疑。松、锦一失,关外诸城堡难免随之瓦解。虏兵锐气方盛,或蚕食鲸吞,或长驱南下,或二策同时并行,操之在彼。我军新经溃败,实无应付良策。微臣身为本兵,不能代陛下分忧,实在罪不容诛。”
“据卿看来,松山还能够固守多久?”
“此实难说。洪承畴世受国恩,又蒙陛下知遇,必将竭智尽力,苦撑时日,以待救援。且他久历戎行,老谋深算,而曹、王两总兵又是他的旧部,肯出死力。以微臣看来,倘无内应,松山还可以再守一两个月。”
崇祯问:“一两个月内是否有办法救援?”
陈新甲低头无语。
崇祯轻轻叹了口气,说:“如今无兵驰往关外救援,只好对东虏加紧议抚,使局势暂得缓和,也可以救洪承畴不致陷没。”
“上次因虏酋对我方使臣身份及所携文书挑剔,不能前去沈阳而回。如今马绍愉等已经准备就绪,即将动身,前往沈阳议抚。马绍愉此去必要面见虏酋,议定而归,暂解皇上东顾之忧,使朝廷得以专力剿灭流贼。”
崇祯点头,说:“卿言甚是。安内攘外,势难兼顾。朕只得对东虏暂施羁縻之策,先安内而后攘外。朕之苦衷,惟卿与嗣昌知之!”
陈新甲叩头说:“皇上乃我朝中兴英主,宏谋远虑,自非一班臣工所能洞悉。然事成之后,边境暂安,百姓得休养生息,关宁铁骑可以南调剿贼。到那时,陛下之宏谋远虑即可为臣民明白,必定众心成服,四方称颂。”
崇祯心中明白陈新甲只是要他赶快议和,渡过目前危局,至于这件事是否真能使“众心成服,四方称颂”,他不敢奢望,所以他听了陈新甲的话以后,脸上连一点宽慰的表情也没有,接着说道:“此事要万万缜密,不可泄露一字。缜密,缜密!”
崇祯最怕的就是之前谢升将议和内情透露的一幕重演,恨恨道:“谢升身为大臣,竟然将议抚事泄于朝房,引起言官攻,殊为可恨。朕念他平日尚无大过,将他削籍了事。当时卿将对东虏暗中议抚事同他谈过,也是太不应该的。不过,朕对卿恩遇如故,仍寄厚望。既往不咎,以后务必慎之再慎。”
一听皇帝提到谢升的事,陈新甲赶快重新跪下,伏身在地。他对于崇祯的多疑、善变、暴躁和狠毒的秉性非常清楚,尽管他得到皇帝倚信,却无时不担心祸生不测。
他明白皇上为什么这时候对他提到谢升,感到脊背发凉,连连叩头,说:“谢升之事,臣实有罪。蒙皇上天恩高厚,未降严谴,仍使臣待罪中枢,俾效犬马之劳。微臣感恩之余,无时不懔凛畏惧,遇事倍加谨慎。派马绍愉出关议抚之事,何等重要,臣岂不知?臣绝不敢泄露一字,伏乞陛下放心。”
“凡属议抚之事,朕每次给你下的手谕,可都遵旨立即烧毁了么?”
陈新甲又小心翼翼回答道:“臣每次跪读陛下手诏,凡是关于议抚的,都当即亲手暗中烧毁,连只字片语也不敢存留人间。”
崇祯点头,最后才提到中原战局,问:“据卿看来,中原剿局如何收场?”
“以微臣看来,流寇兵力方盛,河南大旱已久,若不加以重剿,必成大患。”
崇祯此时最重视的就是中原流寇问题,为此他不惜撕毁多年来建立的圣君面貌,放下架子同东虏议和,也要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
“流寇是天下巨患,让汪乔年接任秦督,各方调集兵力增援,务使贼不能冲出一隅。”
陈新甲赶快说道:“微臣已调郑嘉栋、杨德政、方国安各总兵援剿中原,献贼如今势力不张,正可以楚兵援豫局。有二三万楚兵入中原恢剿,秦军再益兵三万人,即便不能剿灭闯、曹,遏其于一隅也绝不成问题。”
崇祯稍觉宽慰,点头说:“如此甚好。卿下去吧。”
陈新甲为了应对项城之战后官军在河南兵力空虚的情况,不仅将秦军精锐悉数调往河南,而且还将原本用来对付张献忠的湖广驻军也大量抽调往河南,组织第二次大围剿。
可是河南实,则湖广虚,崇祯和陈新甲左支右绌,拆东墙补西墙,到底能裱糊到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