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夜访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心如蛇蝎最新章节!
皇后顾昭并不是大行皇帝原配。
大行皇帝的元后也姓顾。元德十三年,弥留之际的顾皇后恳请大行皇帝从顾氏亲族中择立继后。大行皇帝顺应发妻之意,从顾氏宗族中挑选一女册立为后,就是现今的皇后。
其时后宫诸妃多半比新后年长,这位年轻的皇后却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除此之外,她还以自己的德行赢得了朝野一致的赞誉和尊重。
大家对皇后的贤德事迹耳熟能详,以致很多人忽略了她的另外一面。
先帝后宫盘根错节,并不是个个嫔妃都有好性情。顾皇后能将各位年长妃嫔都照顾得妥贴周到,平安执掌宫禁十数年,怎么可能仅仅是个老好人?
赵王对这位嫂嫂的精明有所察觉,也十分清楚要除掉碍眼的淑妃,中宫的支持必不可少,因此一早就把话摆到了台面上。
对于赵王的提议,顾皇后表现得相当谨慎。她虽然顺应赵王之意把太子接到自己殿中暂住,却并没有给赵王一个明确的答复。如此暧昧不明的态度让赵王有些不耐,一连数日都遣人问讯。
可无论他费多少唇舌,顾皇后仍是一副举棋不定的模样。
赵王对此甚感无奈,觉得这嫂子人虽聪明,却终究只是个深宫妇人,瞻前顾后,难成大事。他不曾料到,皇后不回应他的要求并不是出于妇人的优柔,而是另有想法。
若是小皇子一出生便交由她抚养,除掉徐九英便无须顾虑。可大行皇帝并没有做出当时许多人看来顺理成章的决定。纵然所有人都认为太子生母过于粗鄙,大行皇帝仍让小太子在生母身边留了两年多,既不令皇后抚养,也不让他入居东宫。这就不能不让顾皇后三思了。
如今太子年满三岁,已经开始记事。这两日她把小太子接到殿中,他连着两晚上都哭闹不休,搅得这里上下不宁。好不容易等他哭累收声,他却又可怜巴巴地扶着门,惆怅地盼望母亲来接他回去。眼见着明日就是登基大典,小太子仍旧精神萎靡。皇后的心情不免愈发复杂。太子对生母有很深的依恋,真要是按赵王的意思杀母夺子,将来他长大了,怎么向他解释淑妃之死?
与赵王商议时,赵王对此颇不以为然,只说太子年纪小,时间一长,他还能记得什么?顾皇后隔帘瞧着他脸上的热切表情,心里不住冷笑,真当她看不出他的心思么?可赵王这几年势力急剧扩张,怎么应付这位野心勃勃的小叔也颇费皇后思量。
晚间为大行皇帝诵经,顾皇后捏着手里的佛珠思虑良久,终于也现了焦躁之色。都好几天了,徐淑妃那边也该有信了吧?正想着,佛室外宫女白露的声音轻轻响起:“殿下,淑妃那边的三娘子来了。”
“知道了。”皇后眉心一舒,口中却不动声色,淡淡地应了,念完了最后一句经文,阖上经卷走出佛室。
颜素已等候多时,见着皇后连忙下拜行礼。
皇后语气淡淡的问:“三娘来访,所为何事?”
“启禀殿下,”颜素伏于地下,恭恭敬敬道,“淑妃担心太子起居,特地遣奴婢来问声消息。”
她把太子接来好些天,淑妃那边能忍到现在才来过问,也算有耐性了。
听了颜素的话,皇后似笑非笑地问:“淑妃这是怕我亏待了太子?”
“自然不是,”颜素流利地回答,“宫中谁不知道皇后最疼爱太子。不过太子毕竟年幼,陡然换了环境怕是有些不适。明日就是登基大典,若不能安抚好了太子,在大典上哭闹起来,也有损皇室体面。因此淑妃特意命奴婢前来探望。淑妃还说,太子虽小,却很念旧,让奴婢将太子以前用的被褥和玩物送来,许能安抚太子一二。”
念旧?皇后抬眼,见她身后果然跪着几个抱着被褥和器物的宫女,点了点头:“淑妃有心了。”
白露极会看眼色,亲自上前要领那几个宫女下去。顾皇后又吩咐赏她们一些钱物后才让白露带她们下去。待那几个宫女都退下了,她才和颜悦色向颜素道:“团黄带给你的信可看过了?”
“正是看过了,奴婢才向淑妃揽了这趟差事,否则这个时候奴婢出入中宫难免引人注目。”颜素赔笑道。
皇后抬眼:“想必三娘听到风声了?”
“略有耳闻。”
“那这件事三娘有何看法?”
颜素没有说话,而是再度拜伏在地。
她这姿态一摆出来,皇后便知自己料中,微微笑道:“随我来。”
颜素见皇后会意,心里多了几分把握。她跟着皇后向内殿走去。皇后并没有领她进自己起居的宫室,反而带她进了团黄的房间。
今晚并不是团黄当值。此时她正倚在几上假寐。听见响动,团黄睁开眼,发现是皇后突至,大为诧异,慌忙起身行礼。
“守在外面。”皇后简短地吩咐。
团黄到底是皇后的人,很快便回过神,默默退了出去,并细心替她们把房门掩上。
“这里说话不会有其他人听见。”皇后转头,对颜素温和一笑。
颜素了然。这房间位置僻静,周遭有人走动极易发现。外面又有团黄守着,不必担心有人偷听。且谁想得到一国之母竟在宫女房内和人密谈?颜素并不认为皇后殿中有赵王的耳目,不过皇后的谨慎多少表明了她的态度。
颜素放心地开口:“奴认为此计并不妥当。”
皇后并不意外:“愿闻其详。”
颜素豪不犹豫道:“赵王不可信。”
皇后沉吟:“何以见得?”
颜素淡淡道:“殿下别忘了,当初大行皇帝差点就立了东平王为嗣。”
皇后眉心不易察觉地一跳。
东平王乃是赵王次子。当初若不是传出徐九英有孕,大行皇帝几乎就要将他过继为嗣。后来小皇子降生,过继一事才就此作罢。大行皇帝虽有些优柔,于此事上却相当果断,儿子刚出生就立刻让在宫中居住已久的东平王出宫,又在儿子百日时将他立为太子,彻底绝了赵王之子继承大统的希望。可赵王父子曾经离御座咫尺之距,难道会甘心就此蛰伏?皇后对此深表怀疑。
“这话奴婢不当讲,”颜素见皇后神色有异,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趁热打铁道,“赵王这几年每每针对淑妃,只怕并非出自公义,倒像是对东平王和皇位失之交臂一事怀恨在心。”
“即便他有些旁的心思,”皇后不置可否,“也不代表他的建议没有道理。”
颜素微微一笑:“恕奴婢直言。这件事殿下要是能做得滴水不漏,自然不须多顾虑什么。可赵王既对御座存了心思,又怎会让殿下把这件事做得圆满?想必他会设法保留证据。就算他拿不到实证,将来太子懂事,听到什么风声,难保不与殿下离心。届时母子君臣两相猜疑,岂不是正好让他坐收渔人之利?”
这也是皇后所虑。颜素这番话,可谓句句说到皇后心坎。皇后缓和了神色,轻叹一声:“可是不依了他,只怕宫中永无宁日。”
颜素见时机差不多了,遂小心出言试探:“殿下可曾想过与淑妃合作?”
皇后轻笑一声,讥讽地反问了一句:“淑妃?”
她毫不掩饰的轻视让颜素略微尴尬,可这也不能怪皇后,谁让徐九英蠢名在外?颜素记得她才跟随徐九英时,徐九英偶然在皇后殿中如厕,误将塞鼻用的豆子给吃了下去。皇后殿中宫人至今都还在嘲笑她的粗鄙。要让皇后相信徐九英不像她看上去那么蠢笨,只怕要费些功夫。
“淑妃并不是毫无还手之力。”颜素一边说一边观察皇后的表情。
皇后并不惊奇:“那又如何?与淑妃合作,我能有什么好处?”
“殿下始终是太子之母。赵王是小叔,东平王则是侄子。儿子孝敬母亲天经地义,可几曾见人孝顺嫂子或伯母的?”
皇后白皙修长的手指摩挲着佛珠,过了好一会儿才道:“道理固然不错,可我觉得淑妃这个人并不怎么可信。”
颜素忙道:“殿下对淑妃有些误会。淑妃并不是……”
“并不是那么蠢?”皇后直接打断她。
颜素错愕:“殿下早就知道淑妃……”
“在装傻?”皇后微笑着再度接话,“我当然不认为淑妃蠢。我对淑妃的疑虑不在于她的心智,而在于淑妃从没表现出与我合作的诚意。我以为合作必须建立在开诚布公的基础上,但淑妃显然不这样认为。这次如果不是我把太子接来,她打算和我装到什么时候?”
颜素没想到皇后对徐九英竟是如此评价,一时倒有些不知所措。她斟酌了一会儿才又小心道:“淑妃并非有意隐瞒殿下。她出身贫寒、目不识丁,却因机缘得幸于大行皇帝,难免引起许多人猜疑。不少宫人都觉得是淑妃使了手段,才迷惑了大行皇帝。因此她做任何事,都免不了被人嘲笑,久而久之……”
“久而久之,她就干脆装傻?”皇后微笑道。
颜素默认。徐九英的确对她说过,既然怎么做都会被人当成笑柄,就大大方方让他们笑好了。沦为笑柄未尝不是优势,谁会觉得一个笑柄危险呢?
“倒也言之成理,”皇后点了点头,“不过前几天的情形你也看到了。我自问并未错待过淑妃,可几番试探,淑妃始终不肯与我交心,让我不得不怀疑淑妃的真实态度。”
颜素恭敬问:“还请殿下明示,淑妃要怎样做才能取信于殿下?”
“我不是说了,开诚布公才有合作的可能。淑妃需要向我证明她的诚意。”
颜素想了想,觉得皇后的要求并不过份,便点头道:“奴会向淑妃转达殿下之意。”
“有劳三娘。”皇后道。
退出之前,颜素到底没忍住,追问了一句:“恕奴冒昧,就算是大行皇帝,也是最后这一两年才察觉到淑妃并不像她看上去那样简单,殿下却是如何察觉到淑妃在装傻?”
皇后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又捻动佛珠良久,才嫣然一笑:“我不了解淑妃。可我还算了解大行皇帝。他既然将太子托付给她,就必有值得他托付的理由。如此而已。”
皇后顾昭并不是大行皇帝原配。
大行皇帝的元后也姓顾。元德十三年,弥留之际的顾皇后恳请大行皇帝从顾氏亲族中择立继后。大行皇帝顺应发妻之意,从顾氏宗族中挑选一女册立为后,就是现今的皇后。
其时后宫诸妃多半比新后年长,这位年轻的皇后却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除此之外,她还以自己的德行赢得了朝野一致的赞誉和尊重。
大家对皇后的贤德事迹耳熟能详,以致很多人忽略了她的另外一面。
先帝后宫盘根错节,并不是个个嫔妃都有好性情。顾皇后能将各位年长妃嫔都照顾得妥贴周到,平安执掌宫禁十数年,怎么可能仅仅是个老好人?
赵王对这位嫂嫂的精明有所察觉,也十分清楚要除掉碍眼的淑妃,中宫的支持必不可少,因此一早就把话摆到了台面上。
对于赵王的提议,顾皇后表现得相当谨慎。她虽然顺应赵王之意把太子接到自己殿中暂住,却并没有给赵王一个明确的答复。如此暧昧不明的态度让赵王有些不耐,一连数日都遣人问讯。
可无论他费多少唇舌,顾皇后仍是一副举棋不定的模样。
赵王对此甚感无奈,觉得这嫂子人虽聪明,却终究只是个深宫妇人,瞻前顾后,难成大事。他不曾料到,皇后不回应他的要求并不是出于妇人的优柔,而是另有想法。
若是小皇子一出生便交由她抚养,除掉徐九英便无须顾虑。可大行皇帝并没有做出当时许多人看来顺理成章的决定。纵然所有人都认为太子生母过于粗鄙,大行皇帝仍让小太子在生母身边留了两年多,既不令皇后抚养,也不让他入居东宫。这就不能不让顾皇后三思了。
如今太子年满三岁,已经开始记事。这两日她把小太子接到殿中,他连着两晚上都哭闹不休,搅得这里上下不宁。好不容易等他哭累收声,他却又可怜巴巴地扶着门,惆怅地盼望母亲来接他回去。眼见着明日就是登基大典,小太子仍旧精神萎靡。皇后的心情不免愈发复杂。太子对生母有很深的依恋,真要是按赵王的意思杀母夺子,将来他长大了,怎么向他解释淑妃之死?
与赵王商议时,赵王对此颇不以为然,只说太子年纪小,时间一长,他还能记得什么?顾皇后隔帘瞧着他脸上的热切表情,心里不住冷笑,真当她看不出他的心思么?可赵王这几年势力急剧扩张,怎么应付这位野心勃勃的小叔也颇费皇后思量。
晚间为大行皇帝诵经,顾皇后捏着手里的佛珠思虑良久,终于也现了焦躁之色。都好几天了,徐淑妃那边也该有信了吧?正想着,佛室外宫女白露的声音轻轻响起:“殿下,淑妃那边的三娘子来了。”
“知道了。”皇后眉心一舒,口中却不动声色,淡淡地应了,念完了最后一句经文,阖上经卷走出佛室。
颜素已等候多时,见着皇后连忙下拜行礼。
皇后语气淡淡的问:“三娘来访,所为何事?”
“启禀殿下,”颜素伏于地下,恭恭敬敬道,“淑妃担心太子起居,特地遣奴婢来问声消息。”
她把太子接来好些天,淑妃那边能忍到现在才来过问,也算有耐性了。
听了颜素的话,皇后似笑非笑地问:“淑妃这是怕我亏待了太子?”
“自然不是,”颜素流利地回答,“宫中谁不知道皇后最疼爱太子。不过太子毕竟年幼,陡然换了环境怕是有些不适。明日就是登基大典,若不能安抚好了太子,在大典上哭闹起来,也有损皇室体面。因此淑妃特意命奴婢前来探望。淑妃还说,太子虽小,却很念旧,让奴婢将太子以前用的被褥和玩物送来,许能安抚太子一二。”
念旧?皇后抬眼,见她身后果然跪着几个抱着被褥和器物的宫女,点了点头:“淑妃有心了。”
白露极会看眼色,亲自上前要领那几个宫女下去。顾皇后又吩咐赏她们一些钱物后才让白露带她们下去。待那几个宫女都退下了,她才和颜悦色向颜素道:“团黄带给你的信可看过了?”
“正是看过了,奴婢才向淑妃揽了这趟差事,否则这个时候奴婢出入中宫难免引人注目。”颜素赔笑道。
皇后抬眼:“想必三娘听到风声了?”
“略有耳闻。”
“那这件事三娘有何看法?”
颜素没有说话,而是再度拜伏在地。
她这姿态一摆出来,皇后便知自己料中,微微笑道:“随我来。”
颜素见皇后会意,心里多了几分把握。她跟着皇后向内殿走去。皇后并没有领她进自己起居的宫室,反而带她进了团黄的房间。
今晚并不是团黄当值。此时她正倚在几上假寐。听见响动,团黄睁开眼,发现是皇后突至,大为诧异,慌忙起身行礼。
“守在外面。”皇后简短地吩咐。
团黄到底是皇后的人,很快便回过神,默默退了出去,并细心替她们把房门掩上。
“这里说话不会有其他人听见。”皇后转头,对颜素温和一笑。
颜素了然。这房间位置僻静,周遭有人走动极易发现。外面又有团黄守着,不必担心有人偷听。且谁想得到一国之母竟在宫女房内和人密谈?颜素并不认为皇后殿中有赵王的耳目,不过皇后的谨慎多少表明了她的态度。
颜素放心地开口:“奴认为此计并不妥当。”
皇后并不意外:“愿闻其详。”
颜素豪不犹豫道:“赵王不可信。”
皇后沉吟:“何以见得?”
颜素淡淡道:“殿下别忘了,当初大行皇帝差点就立了东平王为嗣。”
皇后眉心不易察觉地一跳。
东平王乃是赵王次子。当初若不是传出徐九英有孕,大行皇帝几乎就要将他过继为嗣。后来小皇子降生,过继一事才就此作罢。大行皇帝虽有些优柔,于此事上却相当果断,儿子刚出生就立刻让在宫中居住已久的东平王出宫,又在儿子百日时将他立为太子,彻底绝了赵王之子继承大统的希望。可赵王父子曾经离御座咫尺之距,难道会甘心就此蛰伏?皇后对此深表怀疑。
“这话奴婢不当讲,”颜素见皇后神色有异,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趁热打铁道,“赵王这几年每每针对淑妃,只怕并非出自公义,倒像是对东平王和皇位失之交臂一事怀恨在心。”
“即便他有些旁的心思,”皇后不置可否,“也不代表他的建议没有道理。”
颜素微微一笑:“恕奴婢直言。这件事殿下要是能做得滴水不漏,自然不须多顾虑什么。可赵王既对御座存了心思,又怎会让殿下把这件事做得圆满?想必他会设法保留证据。就算他拿不到实证,将来太子懂事,听到什么风声,难保不与殿下离心。届时母子君臣两相猜疑,岂不是正好让他坐收渔人之利?”
这也是皇后所虑。颜素这番话,可谓句句说到皇后心坎。皇后缓和了神色,轻叹一声:“可是不依了他,只怕宫中永无宁日。”
颜素见时机差不多了,遂小心出言试探:“殿下可曾想过与淑妃合作?”
皇后轻笑一声,讥讽地反问了一句:“淑妃?”
她毫不掩饰的轻视让颜素略微尴尬,可这也不能怪皇后,谁让徐九英蠢名在外?颜素记得她才跟随徐九英时,徐九英偶然在皇后殿中如厕,误将塞鼻用的豆子给吃了下去。皇后殿中宫人至今都还在嘲笑她的粗鄙。要让皇后相信徐九英不像她看上去那么蠢笨,只怕要费些功夫。
“淑妃并不是毫无还手之力。”颜素一边说一边观察皇后的表情。
皇后并不惊奇:“那又如何?与淑妃合作,我能有什么好处?”
“殿下始终是太子之母。赵王是小叔,东平王则是侄子。儿子孝敬母亲天经地义,可几曾见人孝顺嫂子或伯母的?”
皇后白皙修长的手指摩挲着佛珠,过了好一会儿才道:“道理固然不错,可我觉得淑妃这个人并不怎么可信。”
颜素忙道:“殿下对淑妃有些误会。淑妃并不是……”
“并不是那么蠢?”皇后直接打断她。
颜素错愕:“殿下早就知道淑妃……”
“在装傻?”皇后微笑着再度接话,“我当然不认为淑妃蠢。我对淑妃的疑虑不在于她的心智,而在于淑妃从没表现出与我合作的诚意。我以为合作必须建立在开诚布公的基础上,但淑妃显然不这样认为。这次如果不是我把太子接来,她打算和我装到什么时候?”
颜素没想到皇后对徐九英竟是如此评价,一时倒有些不知所措。她斟酌了一会儿才又小心道:“淑妃并非有意隐瞒殿下。她出身贫寒、目不识丁,却因机缘得幸于大行皇帝,难免引起许多人猜疑。不少宫人都觉得是淑妃使了手段,才迷惑了大行皇帝。因此她做任何事,都免不了被人嘲笑,久而久之……”
“久而久之,她就干脆装傻?”皇后微笑道。
颜素默认。徐九英的确对她说过,既然怎么做都会被人当成笑柄,就大大方方让他们笑好了。沦为笑柄未尝不是优势,谁会觉得一个笑柄危险呢?
“倒也言之成理,”皇后点了点头,“不过前几天的情形你也看到了。我自问并未错待过淑妃,可几番试探,淑妃始终不肯与我交心,让我不得不怀疑淑妃的真实态度。”
颜素恭敬问:“还请殿下明示,淑妃要怎样做才能取信于殿下?”
“我不是说了,开诚布公才有合作的可能。淑妃需要向我证明她的诚意。”
颜素想了想,觉得皇后的要求并不过份,便点头道:“奴会向淑妃转达殿下之意。”
“有劳三娘。”皇后道。
退出之前,颜素到底没忍住,追问了一句:“恕奴冒昧,就算是大行皇帝,也是最后这一两年才察觉到淑妃并不像她看上去那样简单,殿下却是如何察觉到淑妃在装傻?”
皇后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又捻动佛珠良久,才嫣然一笑:“我不了解淑妃。可我还算了解大行皇帝。他既然将太子托付给她,就必有值得他托付的理由。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