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柴荣的文治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五代十国那些人最新章节!
作为一代雄主,仅仅靠打仗那是不行的,历史上能够打仗的皇帝多了去了,但是只会打仗的皇帝,最多就是的得到一个战争贩子、战争独夫、穷兵黩武的称号,但是要是上马能够平定四方,下马能够安定黎民,这样的皇帝,在历史上,说实话,还真是不太多,但是我们讲的这个柴荣就算是一个。
柴荣的武功和统帅能力,咱们在上面已经讲过了,讲的也很详细,这里我们就来简单的了解一下柴荣在文治方面的能力。
其实这一点,咱们在之前也是了解过的,就在说柴荣改革的时候,就已经提到过了一些,在这里,我们再统一的说一下。
柴荣的功绩主要就是经济、政治上和文化上的,而主要还是集中在经济上,毕竟在当时经济问题,还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打仗需要钱,让百姓过得幸福需要钱。
在经济上的贡献,主要就是土地政策,货币,工商业发展等。
土地政策,他的改进最为显著的一点,我觉得那就是免除了贵族的税收优惠,不管是不是贵族,不管有没有地位,税收面前他人人平等,这件事说起来容易,而且特别是咱们这些接受了新思想新时代的人,觉得本来就应该人人平等。
但是在当时,正常的是贵族就是上等人,社会承认的上等人,有很多特权的人,农民就是下等人,卑贱。
可是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柴荣还是推行了税收的平等政策,可以说这一招对于长期以来的土地政策进行了冲击。
这件事的实质,就是一个选择题,一方面是加大对于百姓的剥削,用百姓更为悲惨的生活维持贵族奢靡的生活,另一个就是用贵族的一丁点利益,提高百姓的生活。
柴荣的选择就是第二个,他在这一点上和唐太宗李世民,还是很类似的,民本思想很重,但是他们毕竟是皇帝,他们对于百姓的好,那是一种手段,那就是不让他们造反,继续老老实实的受我压榨。
这一点主要解决的就是政府的税收问题,还有土地兼并问题,土地兼并损害了政府的税收收入和普通百姓的利益,所以柴荣搞了个税收平等,就相当于把这件事一次性的解决掉了。
再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荒地多,五代时期战乱频繁,为了逃避战乱,很多人都是背井离乡,到别处逃命去了,这就造成了很多的无主荒地,这一部分很多都是没人兼并,人口稀少。
这些多的土地,没人种粮食,这绝对是浪费啊,所以柴荣又搞了一个政策,那就是不论是谁,都能免费申请这些土地,可以免费种,原主人在本州的三年内原主人回来就还一半,五年内不会来,那就没有所有权了。
要是原主人在外地,五年内回来给三分之二,十年内回来给一半,十五年内回来给三分之一,要是十五年内还没有回来,那么就丧失了对于自己土地的所有权。
这一招极大的激发了当时百姓的种地热情,大大减少了荒地的存在,为国家税收贡献了不少的力量,毕竟要是都是荒地,那也收不到税。
再有一点就是柴荣固定了收税的时间,之前在没有固定之前,很乱,那些收税官,闲了就跑下来,随心所欲的收税。这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柴荣于是就规定,一年两次税,基本上沿用唐朝的两税法,夏税六月一日,秋税十一月一日。
这大体上就是后周的土地问题,总体上来说变动不大,但是百姓还是受益良多的。
再就是货币问题,这一点在上面讲柴荣灭佛的时候,已经说得很详细了,这里主要说一下背景之类的。
当时后周缺钱,很缺钱,当然这里的钱说的是铜钱,大家看电视剧要是看多了,还真以为当时在市场上流通的真的是真金白银,其实这是大大的误区,在当时真金白银虽然属于货币,但是却不是普遍流通的货币,一般用的还是铜钱。
所以封建社会对于铜钱的需求量十分高,而且那时候铜钱属于一般等价物,价值相对稳定,这里说的是相对稳定,也发生过不稳定的时候,主要是因为统治者在铜钱里面加料,并不是真正的铜钱,价值大打折扣,这就是古时候的通货膨胀。
后周缺钱的原因主要有两点,这也很好分析,没铜钱,无非就是没有铜,另一个就是铜钱越来越少。
没有铜,这一个方面,很简单,那就是在中原铜矿很少,因为当时铜矿都在南方,北方较少,而五代的中原政权已经失去了对于南方的控制力,所以铜矿稀缺。他们也想铸钱,但是没铜怎么搞?
第二个方面,就是铜钱越来越少,正常情况下,铜钱是会磨损的,损失的铜钱数也比较大,但是这一部分会有一部分回炉重铸的补偿,所以算是正常损失,但是还有一个非正常损失,那就是百姓或者土财主们把铜钱熔铸掉,铸成铜器。
这里面和柴荣有矛盾的,而且当时占用铜料比较大的一个项目就是修铸佛像。
这才是柴荣灭佛的原因,铜都拿去修铸佛像了,国家的货币咋办,那时候的货币不像现在只要是有纸就行,那时候需要真铜实料。
柴荣为了解决铸币不足的问题,耗费了很大的心血,这里面最有名的就是柴荣灭佛,柴荣就想得罪佛祖吗?他也不想,虽然这些东西都是虚无缥缈的,但是在当时还是很有市场的,很多当官的都信,最有名气的就是赵匡胤兄弟俩,柴荣很强势,他的决定没人敢违背,所以灭佛,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但是这并不代表,柴荣仇视宗教,除了这一点,柴荣还积极和南方进行贸易,看看能不能换一点铜矿,但是适得其反,江南等地的铜矿这属于国家战略资源,不能出口,而南方有丰富的货物,在和中原的交易中,中原的大量铜钱反而流到了南方,这让柴荣郁闷不已。
既然和南方交易不能解决问题,那就和外国,当时叫做高丽,在今天的朝鲜半岛上面,那里的铜矿也是相对比较丰富的,所以柴荣就鼓励今天山东一带的百姓下海经商,把高丽的铜矿搞过来。
这一点和日本有点类似,日本白银矿储量十分丰富,但是铜矿稀缺,日本就长期和中国进行交易,他的一个目的就是把中国的铜钱运回去,所以日本考古发现的铜币,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中国制造。
日本白银虽然多,但是价值也大,不太适合日常生活,而日本白银存量大,价格自然就低,所以近代,日本国门被打开之后,白银大量外流,对本国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除此之外,柴荣还下令民进不准私藏铜器,谁家要是有了铜器不交出来,那就是要按照重量判刑的,这一点也是很严厉的,虽然史书上没有说这一招到底害死了多少人,但是随便想一下,估计执行起来,那也是有着一股子血腥味的。
在这一系列措施的刺激下,柴荣搜集到了相当一部分铜料,他终于能够造钱了,这也大大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危机,毕竟整天打仗,皇帝家也没有余粮啊。
铸钱,除了为国库增加了收入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货币就是随着商业交换行为的产生而产生的,商业越繁荣,那么就需要越多的一般等价物来代表等价的商品,要是一般等价物不足,而商品过多,这就会造成一般等价物价格偏高,一般等价物的价值高于它本身的实际价值,这就损害了商品交易者的利益,自然会减少商品交易,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工商业的萎缩。
现在柴荣大批的铸钱,对于工商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那是不言而喻的。
在工商业方面,柴荣有一定的发言权,毕竟柴荣干过这个,他小时候摆过地摊卖过伞,走南闯北跑过生意,贩卖过茶叶,在当地也算是个知名人物。
而且柴荣从商的经历还不段,据说前前后后将近十多年,这么多年在商场里沉浮,柴荣对与这一行业自然是知道的很清楚。
他知道商人最恨什么,也知道政府在这一块到底哪里做的不好,毕竟他是当事人,这样的经历,那可是不论什么调研和报告都换不来的。
所以工商业的政策,柴荣制定的那是相当的快,而且还很具体,比如之前要交过路费,不管走到哪,只要是在官道上,走过去就要交钱,这里面对于关卡的数量和征收规模没有具体的标准,各地也都不一样。
只在官道上收税的还算是轻的,最坑的也是最严厉的一个,那就是只要是路上,就要交钱,有的人想走小路,不好意思,小路上也有关卡。
小路不行那就走水路,不好意思,河上面有码头,你只要下船就要交税,甚至有的公然在河面上搞起了关卡。
工商业搞得就是商品货物的流通,但是现在看看,路上到处都要钱,除非能在天上飞着,不然的话,不论到哪都要钱,都要抽税,这就大大的阻碍的商品货物的流通,商品流通不起来,工商业就谈不上发展。
所以柴荣就把过路费啥的全部撤了,谁要是敢在半路上在设个关卡要钱,那要重重处罚。
而且不仅如此,柴荣还减轻了工商业者的税负,之前运一批货物,走的时候要给当地政府交税,到了地方销售的时候,还要再交一次税,柴荣就规定,一批货物在出发地区不再交税只到了目的地再交税。
这是在商税方面,也是当年柴荣亲身经历过的方面,他当时就是把淮南的茶运到河北去卖,这中间的路有多难走,他很明白。
此外,还有历来最关键的两个东西,一个是盐,一个是酒醋。
盐税,这一点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它的重要性大家也都明白,占据了财政的半壁江山,也是搜刮老百姓的一个方式。
柴荣这一次就针对这个也进行了改革,因为盐的价格太贵。柴荣也不能降低盐价啊,毕竟国家还要靠着盐税吃饭呢。
所以柴荣就区别对待,那些买的起盐吃的人,那就去买盐吃,买不起的统一一下,让他们不需要用钱买,只要用蚕桑或者其他的一些东西抵价就行了,而且还可以先吃盐,然后等到收税的时候,把吃盐该交的东西和税收一起交上去。但是这个价格还是蛮低的。
再有一点个就是醋和酒,这两样东西在古代经常都是不允许百姓自己搞的,在民间有时禁止,有时开放,这都是有原因的,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粮食。
醋和酒都需要粮食才能酿造,但是要是国家的粮食不足咋办?你把粮食都用来酿酒和醋了,别的人没粮食吃了咋办?
所以这个东西,都是丰收的时候,国家说大家随意,要是哪里闹了灾,国家一声令下,谁要是再酿酒和醋,那就是犯法。
这个百姓还有一些准备搞个体户的百姓,造成了不小的伤害,比如一些自己酿酒自己卖,自己酿醋自己卖的人,时时刻刻都担心朝廷一声令下,他们家的店铺就关门了。
柴荣就正式宣布,以后酿酒酿醋个人随意,国家不再干涉,但是搞商业,搞个体,要交税。
这就是说,只要每年在交农业税的时候顺便把酿酒和醋的税交上就行了。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柴荣发展工商业的是持基本肯定态度的,而且他发展工商业的目的,一个就是为了税收。
经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柴荣时期的工商业发展还是很快的,当然这里为国家贡献了不少的税收。
这一系列在经济上的措施,后周的经济渐渐的恢复,并逐渐的发展了起来。
在政治上,朝荣变动不是很大,但是具有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的一件事就是水利工程。
水利上面主要就是黄河汴河一带的水利工程的建设。
黄河一带水患在历史上都是很有名的,隔三差五的就开始决口和崩盘,有人说这是因为战争的原因,但是在很多的和平年代,黄河也是脾气很古怪,没事冲一冲,要么就调皮的改个道。
这一直以来都是执政者们头疼的地方,每年到这黄河的讯季,统治集团就是如临大敌,全神贯注。
在柴荣当皇帝的时候,也发生了这么一件事,这还是他刚刚登机的,根基还不稳,但是黄河发脾气了,发水了,决口了,造成了极大的人力物力损失。
柴荣前前后后派去了不少人但是都治不住,后来让李谷过去,这个人就是被柴荣任命为先锋大统帅,进攻淮南的先锋军。他去了之后,迅速而果断的堵住了黄河决口,而且疏浚水道,让黄河老实了一段时间,这让柴荣对他十分赏识,这才有了派去淮南打仗这件事。
后来柴荣耗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在黄河治理方面耗费了很大的功夫,将黄河在一段时期内治理还是不错的,最起码没有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和重大的伤亡。
这是在黄河上面,虽然治理只是短期的,但是也算是一个功绩,再有一个就是汴河,汴河就在开封边上,汴河的治理工作,主要就是为了发挥汴河的运输能力,就是为了增强开封作为京城一个政治中心的重要性和稳定性。
开封作为京城仅仅靠汴州的生产能力供应这么多人,那是不太现实的,而且作为京城也是一个商业经济中心,来往的运输量非常大,仅仅依靠陆路运输,这也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疏浚汴河,提高汴河的航运能力这是很有必要的,这个工程也是一个长期攻城,与之配套的还有一个人工运河,被称为广济渠,这个广济渠作用还是很大的。
他直接将中原和山东一带连了,随着这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建造,一个覆盖后周大部分地区的水云网络开始成形了。
后来在宋朝的时候,咱们看水浒传,高太尉带着水军围剿梁山好汉,走的就是这一条水路。
此外政治上,还有一件事,就是扩建开封城,这个工程非常大,开封作为京城是从朱温时代开始的,因为这是朱温的镇所,但是汴京原本就是一个州城,规模有限,随着政治地位的提升,这个地区的建设渐渐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口需求,而且也不具备一个大国国都所应该有的大气。
柴荣的新城建设规模很宏大,新城周长约合现在四十五里,也就是说一面城墙长约十里地,五千多米。这绝对是大手笔。
建成之后的汴京城,大家从目前流传下来的一些画册和一些典籍中也能看到,比较有名的就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据说现在开封根据《清明上河图》进行了一个仿造,我没去看过,但是听人说挺不错的,值得一看。
最后一点,就是在文化上,这一点很多的政权都在搞,而且搞得都很不错,相比起来,柴荣这里没啥出彩的,柴荣的贡献就是对与科举考试进行了一些改变,对与科举制度的严密性和规范性做出了一点贡献,其他的到是没啥特别的。
柴荣的一生到这基本上说完了,虽然在后面有点虎头蛇尾的意思,但是真心喜欢在战场上纵横四方的卖伞小伙,至于柴荣的评价,不多说,历史早有公论,五代第一明君,这响当当的称号,想不出名都难。(未完待续)
作为一代雄主,仅仅靠打仗那是不行的,历史上能够打仗的皇帝多了去了,但是只会打仗的皇帝,最多就是的得到一个战争贩子、战争独夫、穷兵黩武的称号,但是要是上马能够平定四方,下马能够安定黎民,这样的皇帝,在历史上,说实话,还真是不太多,但是我们讲的这个柴荣就算是一个。
柴荣的武功和统帅能力,咱们在上面已经讲过了,讲的也很详细,这里我们就来简单的了解一下柴荣在文治方面的能力。
其实这一点,咱们在之前也是了解过的,就在说柴荣改革的时候,就已经提到过了一些,在这里,我们再统一的说一下。
柴荣的功绩主要就是经济、政治上和文化上的,而主要还是集中在经济上,毕竟在当时经济问题,还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打仗需要钱,让百姓过得幸福需要钱。
在经济上的贡献,主要就是土地政策,货币,工商业发展等。
土地政策,他的改进最为显著的一点,我觉得那就是免除了贵族的税收优惠,不管是不是贵族,不管有没有地位,税收面前他人人平等,这件事说起来容易,而且特别是咱们这些接受了新思想新时代的人,觉得本来就应该人人平等。
但是在当时,正常的是贵族就是上等人,社会承认的上等人,有很多特权的人,农民就是下等人,卑贱。
可是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柴荣还是推行了税收的平等政策,可以说这一招对于长期以来的土地政策进行了冲击。
这件事的实质,就是一个选择题,一方面是加大对于百姓的剥削,用百姓更为悲惨的生活维持贵族奢靡的生活,另一个就是用贵族的一丁点利益,提高百姓的生活。
柴荣的选择就是第二个,他在这一点上和唐太宗李世民,还是很类似的,民本思想很重,但是他们毕竟是皇帝,他们对于百姓的好,那是一种手段,那就是不让他们造反,继续老老实实的受我压榨。
这一点主要解决的就是政府的税收问题,还有土地兼并问题,土地兼并损害了政府的税收收入和普通百姓的利益,所以柴荣搞了个税收平等,就相当于把这件事一次性的解决掉了。
再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荒地多,五代时期战乱频繁,为了逃避战乱,很多人都是背井离乡,到别处逃命去了,这就造成了很多的无主荒地,这一部分很多都是没人兼并,人口稀少。
这些多的土地,没人种粮食,这绝对是浪费啊,所以柴荣又搞了一个政策,那就是不论是谁,都能免费申请这些土地,可以免费种,原主人在本州的三年内原主人回来就还一半,五年内不会来,那就没有所有权了。
要是原主人在外地,五年内回来给三分之二,十年内回来给一半,十五年内回来给三分之一,要是十五年内还没有回来,那么就丧失了对于自己土地的所有权。
这一招极大的激发了当时百姓的种地热情,大大减少了荒地的存在,为国家税收贡献了不少的力量,毕竟要是都是荒地,那也收不到税。
再有一点就是柴荣固定了收税的时间,之前在没有固定之前,很乱,那些收税官,闲了就跑下来,随心所欲的收税。这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柴荣于是就规定,一年两次税,基本上沿用唐朝的两税法,夏税六月一日,秋税十一月一日。
这大体上就是后周的土地问题,总体上来说变动不大,但是百姓还是受益良多的。
再就是货币问题,这一点在上面讲柴荣灭佛的时候,已经说得很详细了,这里主要说一下背景之类的。
当时后周缺钱,很缺钱,当然这里的钱说的是铜钱,大家看电视剧要是看多了,还真以为当时在市场上流通的真的是真金白银,其实这是大大的误区,在当时真金白银虽然属于货币,但是却不是普遍流通的货币,一般用的还是铜钱。
所以封建社会对于铜钱的需求量十分高,而且那时候铜钱属于一般等价物,价值相对稳定,这里说的是相对稳定,也发生过不稳定的时候,主要是因为统治者在铜钱里面加料,并不是真正的铜钱,价值大打折扣,这就是古时候的通货膨胀。
后周缺钱的原因主要有两点,这也很好分析,没铜钱,无非就是没有铜,另一个就是铜钱越来越少。
没有铜,这一个方面,很简单,那就是在中原铜矿很少,因为当时铜矿都在南方,北方较少,而五代的中原政权已经失去了对于南方的控制力,所以铜矿稀缺。他们也想铸钱,但是没铜怎么搞?
第二个方面,就是铜钱越来越少,正常情况下,铜钱是会磨损的,损失的铜钱数也比较大,但是这一部分会有一部分回炉重铸的补偿,所以算是正常损失,但是还有一个非正常损失,那就是百姓或者土财主们把铜钱熔铸掉,铸成铜器。
这里面和柴荣有矛盾的,而且当时占用铜料比较大的一个项目就是修铸佛像。
这才是柴荣灭佛的原因,铜都拿去修铸佛像了,国家的货币咋办,那时候的货币不像现在只要是有纸就行,那时候需要真铜实料。
柴荣为了解决铸币不足的问题,耗费了很大的心血,这里面最有名的就是柴荣灭佛,柴荣就想得罪佛祖吗?他也不想,虽然这些东西都是虚无缥缈的,但是在当时还是很有市场的,很多当官的都信,最有名气的就是赵匡胤兄弟俩,柴荣很强势,他的决定没人敢违背,所以灭佛,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但是这并不代表,柴荣仇视宗教,除了这一点,柴荣还积极和南方进行贸易,看看能不能换一点铜矿,但是适得其反,江南等地的铜矿这属于国家战略资源,不能出口,而南方有丰富的货物,在和中原的交易中,中原的大量铜钱反而流到了南方,这让柴荣郁闷不已。
既然和南方交易不能解决问题,那就和外国,当时叫做高丽,在今天的朝鲜半岛上面,那里的铜矿也是相对比较丰富的,所以柴荣就鼓励今天山东一带的百姓下海经商,把高丽的铜矿搞过来。
这一点和日本有点类似,日本白银矿储量十分丰富,但是铜矿稀缺,日本就长期和中国进行交易,他的一个目的就是把中国的铜钱运回去,所以日本考古发现的铜币,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中国制造。
日本白银虽然多,但是价值也大,不太适合日常生活,而日本白银存量大,价格自然就低,所以近代,日本国门被打开之后,白银大量外流,对本国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除此之外,柴荣还下令民进不准私藏铜器,谁家要是有了铜器不交出来,那就是要按照重量判刑的,这一点也是很严厉的,虽然史书上没有说这一招到底害死了多少人,但是随便想一下,估计执行起来,那也是有着一股子血腥味的。
在这一系列措施的刺激下,柴荣搜集到了相当一部分铜料,他终于能够造钱了,这也大大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危机,毕竟整天打仗,皇帝家也没有余粮啊。
铸钱,除了为国库增加了收入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货币就是随着商业交换行为的产生而产生的,商业越繁荣,那么就需要越多的一般等价物来代表等价的商品,要是一般等价物不足,而商品过多,这就会造成一般等价物价格偏高,一般等价物的价值高于它本身的实际价值,这就损害了商品交易者的利益,自然会减少商品交易,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工商业的萎缩。
现在柴荣大批的铸钱,对于工商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那是不言而喻的。
在工商业方面,柴荣有一定的发言权,毕竟柴荣干过这个,他小时候摆过地摊卖过伞,走南闯北跑过生意,贩卖过茶叶,在当地也算是个知名人物。
而且柴荣从商的经历还不段,据说前前后后将近十多年,这么多年在商场里沉浮,柴荣对与这一行业自然是知道的很清楚。
他知道商人最恨什么,也知道政府在这一块到底哪里做的不好,毕竟他是当事人,这样的经历,那可是不论什么调研和报告都换不来的。
所以工商业的政策,柴荣制定的那是相当的快,而且还很具体,比如之前要交过路费,不管走到哪,只要是在官道上,走过去就要交钱,这里面对于关卡的数量和征收规模没有具体的标准,各地也都不一样。
只在官道上收税的还算是轻的,最坑的也是最严厉的一个,那就是只要是路上,就要交钱,有的人想走小路,不好意思,小路上也有关卡。
小路不行那就走水路,不好意思,河上面有码头,你只要下船就要交税,甚至有的公然在河面上搞起了关卡。
工商业搞得就是商品货物的流通,但是现在看看,路上到处都要钱,除非能在天上飞着,不然的话,不论到哪都要钱,都要抽税,这就大大的阻碍的商品货物的流通,商品流通不起来,工商业就谈不上发展。
所以柴荣就把过路费啥的全部撤了,谁要是敢在半路上在设个关卡要钱,那要重重处罚。
而且不仅如此,柴荣还减轻了工商业者的税负,之前运一批货物,走的时候要给当地政府交税,到了地方销售的时候,还要再交一次税,柴荣就规定,一批货物在出发地区不再交税只到了目的地再交税。
这是在商税方面,也是当年柴荣亲身经历过的方面,他当时就是把淮南的茶运到河北去卖,这中间的路有多难走,他很明白。
此外,还有历来最关键的两个东西,一个是盐,一个是酒醋。
盐税,这一点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它的重要性大家也都明白,占据了财政的半壁江山,也是搜刮老百姓的一个方式。
柴荣这一次就针对这个也进行了改革,因为盐的价格太贵。柴荣也不能降低盐价啊,毕竟国家还要靠着盐税吃饭呢。
所以柴荣就区别对待,那些买的起盐吃的人,那就去买盐吃,买不起的统一一下,让他们不需要用钱买,只要用蚕桑或者其他的一些东西抵价就行了,而且还可以先吃盐,然后等到收税的时候,把吃盐该交的东西和税收一起交上去。但是这个价格还是蛮低的。
再有一点个就是醋和酒,这两样东西在古代经常都是不允许百姓自己搞的,在民间有时禁止,有时开放,这都是有原因的,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粮食。
醋和酒都需要粮食才能酿造,但是要是国家的粮食不足咋办?你把粮食都用来酿酒和醋了,别的人没粮食吃了咋办?
所以这个东西,都是丰收的时候,国家说大家随意,要是哪里闹了灾,国家一声令下,谁要是再酿酒和醋,那就是犯法。
这个百姓还有一些准备搞个体户的百姓,造成了不小的伤害,比如一些自己酿酒自己卖,自己酿醋自己卖的人,时时刻刻都担心朝廷一声令下,他们家的店铺就关门了。
柴荣就正式宣布,以后酿酒酿醋个人随意,国家不再干涉,但是搞商业,搞个体,要交税。
这就是说,只要每年在交农业税的时候顺便把酿酒和醋的税交上就行了。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柴荣发展工商业的是持基本肯定态度的,而且他发展工商业的目的,一个就是为了税收。
经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柴荣时期的工商业发展还是很快的,当然这里为国家贡献了不少的税收。
这一系列在经济上的措施,后周的经济渐渐的恢复,并逐渐的发展了起来。
在政治上,朝荣变动不是很大,但是具有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的一件事就是水利工程。
水利上面主要就是黄河汴河一带的水利工程的建设。
黄河一带水患在历史上都是很有名的,隔三差五的就开始决口和崩盘,有人说这是因为战争的原因,但是在很多的和平年代,黄河也是脾气很古怪,没事冲一冲,要么就调皮的改个道。
这一直以来都是执政者们头疼的地方,每年到这黄河的讯季,统治集团就是如临大敌,全神贯注。
在柴荣当皇帝的时候,也发生了这么一件事,这还是他刚刚登机的,根基还不稳,但是黄河发脾气了,发水了,决口了,造成了极大的人力物力损失。
柴荣前前后后派去了不少人但是都治不住,后来让李谷过去,这个人就是被柴荣任命为先锋大统帅,进攻淮南的先锋军。他去了之后,迅速而果断的堵住了黄河决口,而且疏浚水道,让黄河老实了一段时间,这让柴荣对他十分赏识,这才有了派去淮南打仗这件事。
后来柴荣耗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在黄河治理方面耗费了很大的功夫,将黄河在一段时期内治理还是不错的,最起码没有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和重大的伤亡。
这是在黄河上面,虽然治理只是短期的,但是也算是一个功绩,再有一个就是汴河,汴河就在开封边上,汴河的治理工作,主要就是为了发挥汴河的运输能力,就是为了增强开封作为京城一个政治中心的重要性和稳定性。
开封作为京城仅仅靠汴州的生产能力供应这么多人,那是不太现实的,而且作为京城也是一个商业经济中心,来往的运输量非常大,仅仅依靠陆路运输,这也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疏浚汴河,提高汴河的航运能力这是很有必要的,这个工程也是一个长期攻城,与之配套的还有一个人工运河,被称为广济渠,这个广济渠作用还是很大的。
他直接将中原和山东一带连了,随着这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建造,一个覆盖后周大部分地区的水云网络开始成形了。
后来在宋朝的时候,咱们看水浒传,高太尉带着水军围剿梁山好汉,走的就是这一条水路。
此外政治上,还有一件事,就是扩建开封城,这个工程非常大,开封作为京城是从朱温时代开始的,因为这是朱温的镇所,但是汴京原本就是一个州城,规模有限,随着政治地位的提升,这个地区的建设渐渐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口需求,而且也不具备一个大国国都所应该有的大气。
柴荣的新城建设规模很宏大,新城周长约合现在四十五里,也就是说一面城墙长约十里地,五千多米。这绝对是大手笔。
建成之后的汴京城,大家从目前流传下来的一些画册和一些典籍中也能看到,比较有名的就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据说现在开封根据《清明上河图》进行了一个仿造,我没去看过,但是听人说挺不错的,值得一看。
最后一点,就是在文化上,这一点很多的政权都在搞,而且搞得都很不错,相比起来,柴荣这里没啥出彩的,柴荣的贡献就是对与科举考试进行了一些改变,对与科举制度的严密性和规范性做出了一点贡献,其他的到是没啥特别的。
柴荣的一生到这基本上说完了,虽然在后面有点虎头蛇尾的意思,但是真心喜欢在战场上纵横四方的卖伞小伙,至于柴荣的评价,不多说,历史早有公论,五代第一明君,这响当当的称号,想不出名都难。(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