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专家云集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特种兵在都市最新章节!
光芒闪过后出现的这柄金刀,把刚要离开的众人又吸引回来,大家重新围拢过来看,一边发出了惊叹;李老也惊讶不已,他没想到这女子身上还这么一柄金刀。
能不是宝贝吗?普通的金制品不过是金黄的颜色,正常情况下,古墓中的金制品更因为年代的关系,蒙上了一层灰尘而光泽黯淡;这具石棺中的这柄金刀居然爆出了一团光芒,自然吸引了众多的眼球。
金光闪过,李老忙拿出来卡尺,还不敢碰到金刀,只是在刀的旁边贴近测量,继科及时拿出记录本儿开始记录:全长17.5毫米,刀柄长7.5毫米,刀身90毫米;刃背厚度.4毫米,手柄处刀身宽8毫米,最宽处距离刀尖1毫米宽1毫米,刀柄直径5毫米,刀攥圆孔内径7毫米,外径11毫米,护手最大尺寸14毫米;
记录后,在李老的授意下,继科又在不同的几个角度测绘了金刀的形状;尤其是几个细部,李老更是让他仔细描绘出来:圆环的刀攥环形的平面方向和刀身是在一个平面上的;刀背的形状和尺寸;护手的翅形;血槽的位置与长度;尤为注意的是刀尖与刀攥圆环中心点的连线,正是刀身的中线。
记录了这些后,李老又拿出放大镜,仔细看刀攥和护手上的雕丝,让继科记录:护手上极为形象的凤凰雕丝,刀攥上细若游纹的龙形雕丝,还有紧挨着护手处的刀身上特殊符号。
记录后,众人热切的目光没有丝毫退却迹象;李老却置之不顾,把绸缎拉回来重新覆盖在女尸身上,和继科一起把棺盖重新推回来,用准备好的石蜡重新封闭,把众人请出房间,又仔细锁好了门;不知谁的提议,大家被重新请到了会议室。
博物馆赵馆长今天一早就去市里申请资金了,他怕主管市长忙没时间,八点前就到办公室门口等;等了近一个小时,终于等到了市长的答复,不出意外的话,这笔资金用不上半个月就能到位。
赵馆长心下大慰,高兴地回来了,还没到办公室就听说来了一些领导,正在会议室研究问题呢,他连办公室都没回,连忙进入了会议室。
仓促间,也没召开什么正式会议,只是由主管副市长象征性地讲了几句关于文物保护的问题,再听听赵馆长的汇报。
汇报什么?赵馆长很是奇怪,先也没有任何通知,因为发掘出石棺,就做什么汇报,说啥?
但这么多领导在,不得不应付几句,赵馆长把刚才在主管市长那里汇报的问题简单修改一下,说给与会的给位领导听;结果自然是驴唇不对马嘴,没人爱听;赵馆长看得清楚,有好几个,应该是一半儿以上的"与会者"在摆弄手机。
这些人摆弄手机干嘛,外人自然不知道;但实际的内容却是如出一辙——都在找资料,或者短信让直近的人找:古书上有没有关于一柄金刀的说法?
很快,在不知其所以然的汇报结束后,各位领导都回去了;他们简单处理完手头的工作,不约而同地一头扎进了网络里筛选资料,寻找关于金刀的线索。
金刀的出现,到场的众人都保持着口头上的缄默,谁也不说;但这消息比互联网上的病毒泛滥的还快,不到一天,名泉市的街头巷尾都在小声地议论着金刀的故事。相反,那个由金刀守护着的女人却如陈迹一般被束之高阁了。
同样的场景,也在王戈这里上演着。
他算是开棺探索的半个目击者,知道了个大概;见现场的人都离开了,有一辆警车停在院里没动,在执行保卫任务,便放心地回家了。到家后他也在查找有关金刀的蛛丝马迹,电脑"百度一下"输入"金刀"两个字,出现十个可搜索页面,有一本书叫做《金刀》,没有关于石棺金刀的线索;看来想在普通资料中找到关于金刀的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
图书馆,图书馆中应该藏有关于金刀的资料吧?那么——
王戈顾不得多想,穿上风衣,蹬着自行车疾驰而去。
图书馆在市区稍偏的地带,平时读者并不多,成排的停车位空空荡荡地;今天却不是这样,停车场的停车位已经停满了车,还陆续有车驶进来,后来干脆把人行道都停满了。王戈骑着自行车左冲右突,在轿车的空隙间挤了进去,把自行车停在车棚,锁好后上楼了。
二楼的新书借阅室和报刊杂志借阅室没有几个人;到了三楼,儿童阅览室没有几个人,今天是周五,学生在上课,儿童阅览室人少是正常的;但历史资料阅览室却和以往有太大的变化,这里不仅人满为患,更有甚者,门外还有几个穿着整齐的排队等在那里,摆弄着手机。
这么多人啊!王戈不由得吃了一惊;出于职业的敏感,他的目光在门口的几个人身上扫了一眼,从穿戴和举止上看得出来,他们应该是来自市里的某个或某几个部门。
想要往里面挤,门口守着的几位不同意,用身体语言说话了;刚才还为了争取排在前面而挤得面红耳赤的几位,现在同仇敌忾,不约而同地把身子往中间挤了挤,封住了王戈进去的路。王戈笑着小声说:"不进去,不进去,看看里面!我的一个哥们儿在里面呢!"他们才勉强让开了一个小缝儿,王戈得以探头向里张望。
透过缝隙他看到,里面的几排桌子旁都坐满了人,他们静静地翻看着,还有人在做着笔记;翻书的声音虽小却密集,夹杂着脚步声,让人觉得这不是在图书馆,而是在一个开卷考场上。
而门里也传来了管理员轻声的耳语:
"赵姐,你说今天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我们屋来了这么多人?好像都在查阅关于宋朝的历史资料..."
"可不是,这样下去,今天一天的读者量超过了上周整个一周的数量,馆长一高兴,说不定我们还能得到点儿奖金呢!"
"好像和金刀有关!他们都在查找宋代石棺和古代金刀的籽料。"
"嘘!我们做好该做的,别乱说话!"
...
声音虽轻,却只字不落地传进了经过特殊训练的王戈耳里。
"在这里应该得不到更多的信息了,博物馆都不能确定的问题,在这里也难找到什么相关资料说明!"王戈在心里对自己说。然后悄悄退了出去,又返回博物馆,博物馆却大门紧闭,闭馆了。
王戈把自行车一推,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转着。他担心的是这柄金刀的安全问题,听说要等到省和国家的专家组到达后才能共同鉴定金刀,筹划下一步的行动方案。那么在这些专家到来之前,金刀的保护是个大问题,局里怎么定的呢?想到这儿,他决定问问。
停住自行车,让它倚在自己的身上,王戈掏出电话呼叫组长李林。电话接通了,王戈简单地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担忧。
"这也是我担忧的问题。我请示了局长,局长也已经做出部署,安排两个人去做防卫工作了,并把防卫工作方案递交了市里。至于石棺被破坏的问题,由刑侦三科的同志们调查。"李林回答。
王戈总觉得仅安排两个人,警力不足,应该再增派人手;毕竟这是名泉市最大的考古发现,如果真的出现了什么意外,没有谁能担起这个责任。
李林解释说局里和市里已经做出了这样的部署,博物馆也加强了值班监控,都认为这样的防卫监护下,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王戈只好作罢。
出于个人的责任心,王戈还是不时地到博物馆前后转转,尤其是石棺被破坏的事儿,对他的触动很大。
专家组终于来了。一行十一人,带着仪器设备,乘坐一辆省里安排的中型客车;客车的玻璃上都贴着太阳膜,外人根本看不到里面的情况;一行人也很低调地,悄无声息地进入了博物馆。
王戈的一同学叫周宇恩在博物馆工作,王戈找到他说自己想看看专家组鉴定的场面;周宇恩并不知道王戈在公安局特别行动组工作,同学聚会时,他一直以电脑维修工的身份出席;今天还是这样,王戈说自己对这些很感兴趣,央求周宇恩帮忙。
周宇恩没办法,给他找来一个胸卡戴上,算是博物馆的一员了。就这样,王戈跟在周宇恩身后混了进去。他们没有资格进入那间房子,但周宇恩是负责把门的,王戈借光站在门的另一侧,能透过虚掩着的门缝看到部分情况。
专家组聚在停放石棺的那间房子里,还是由李老和继科协作,把石棺的棺盖打开,一步一步进行,最后露出了那个"熟睡"着的宋代美女。
所有的这些过程,都有一架照相机紧张地进行着拍照,王戈不禁小声问周宇恩,不是不能拍照吗?周宇恩回答说那是一种特殊相机,不会产生辐射,即便后辐射也在安全范围内,这种相机没有闪光灯,不剥光的。
王戈仔细看了一会儿,点了点头。这时门被关上了,王戈刚要趴门缝看看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时,走廊的另一端传来了脚步声,又有一些人走了过来;周宇恩看清来人后,忙示意王戈上楼避一避,王戈会意,一个箭步蹿上了楼梯;但他没有上去太远,就在拐弯处向这边看着。(未完待续)
光芒闪过后出现的这柄金刀,把刚要离开的众人又吸引回来,大家重新围拢过来看,一边发出了惊叹;李老也惊讶不已,他没想到这女子身上还这么一柄金刀。
能不是宝贝吗?普通的金制品不过是金黄的颜色,正常情况下,古墓中的金制品更因为年代的关系,蒙上了一层灰尘而光泽黯淡;这具石棺中的这柄金刀居然爆出了一团光芒,自然吸引了众多的眼球。
金光闪过,李老忙拿出来卡尺,还不敢碰到金刀,只是在刀的旁边贴近测量,继科及时拿出记录本儿开始记录:全长17.5毫米,刀柄长7.5毫米,刀身90毫米;刃背厚度.4毫米,手柄处刀身宽8毫米,最宽处距离刀尖1毫米宽1毫米,刀柄直径5毫米,刀攥圆孔内径7毫米,外径11毫米,护手最大尺寸14毫米;
记录后,在李老的授意下,继科又在不同的几个角度测绘了金刀的形状;尤其是几个细部,李老更是让他仔细描绘出来:圆环的刀攥环形的平面方向和刀身是在一个平面上的;刀背的形状和尺寸;护手的翅形;血槽的位置与长度;尤为注意的是刀尖与刀攥圆环中心点的连线,正是刀身的中线。
记录了这些后,李老又拿出放大镜,仔细看刀攥和护手上的雕丝,让继科记录:护手上极为形象的凤凰雕丝,刀攥上细若游纹的龙形雕丝,还有紧挨着护手处的刀身上特殊符号。
记录后,众人热切的目光没有丝毫退却迹象;李老却置之不顾,把绸缎拉回来重新覆盖在女尸身上,和继科一起把棺盖重新推回来,用准备好的石蜡重新封闭,把众人请出房间,又仔细锁好了门;不知谁的提议,大家被重新请到了会议室。
博物馆赵馆长今天一早就去市里申请资金了,他怕主管市长忙没时间,八点前就到办公室门口等;等了近一个小时,终于等到了市长的答复,不出意外的话,这笔资金用不上半个月就能到位。
赵馆长心下大慰,高兴地回来了,还没到办公室就听说来了一些领导,正在会议室研究问题呢,他连办公室都没回,连忙进入了会议室。
仓促间,也没召开什么正式会议,只是由主管副市长象征性地讲了几句关于文物保护的问题,再听听赵馆长的汇报。
汇报什么?赵馆长很是奇怪,先也没有任何通知,因为发掘出石棺,就做什么汇报,说啥?
但这么多领导在,不得不应付几句,赵馆长把刚才在主管市长那里汇报的问题简单修改一下,说给与会的给位领导听;结果自然是驴唇不对马嘴,没人爱听;赵馆长看得清楚,有好几个,应该是一半儿以上的"与会者"在摆弄手机。
这些人摆弄手机干嘛,外人自然不知道;但实际的内容却是如出一辙——都在找资料,或者短信让直近的人找:古书上有没有关于一柄金刀的说法?
很快,在不知其所以然的汇报结束后,各位领导都回去了;他们简单处理完手头的工作,不约而同地一头扎进了网络里筛选资料,寻找关于金刀的线索。
金刀的出现,到场的众人都保持着口头上的缄默,谁也不说;但这消息比互联网上的病毒泛滥的还快,不到一天,名泉市的街头巷尾都在小声地议论着金刀的故事。相反,那个由金刀守护着的女人却如陈迹一般被束之高阁了。
同样的场景,也在王戈这里上演着。
他算是开棺探索的半个目击者,知道了个大概;见现场的人都离开了,有一辆警车停在院里没动,在执行保卫任务,便放心地回家了。到家后他也在查找有关金刀的蛛丝马迹,电脑"百度一下"输入"金刀"两个字,出现十个可搜索页面,有一本书叫做《金刀》,没有关于石棺金刀的线索;看来想在普通资料中找到关于金刀的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
图书馆,图书馆中应该藏有关于金刀的资料吧?那么——
王戈顾不得多想,穿上风衣,蹬着自行车疾驰而去。
图书馆在市区稍偏的地带,平时读者并不多,成排的停车位空空荡荡地;今天却不是这样,停车场的停车位已经停满了车,还陆续有车驶进来,后来干脆把人行道都停满了。王戈骑着自行车左冲右突,在轿车的空隙间挤了进去,把自行车停在车棚,锁好后上楼了。
二楼的新书借阅室和报刊杂志借阅室没有几个人;到了三楼,儿童阅览室没有几个人,今天是周五,学生在上课,儿童阅览室人少是正常的;但历史资料阅览室却和以往有太大的变化,这里不仅人满为患,更有甚者,门外还有几个穿着整齐的排队等在那里,摆弄着手机。
这么多人啊!王戈不由得吃了一惊;出于职业的敏感,他的目光在门口的几个人身上扫了一眼,从穿戴和举止上看得出来,他们应该是来自市里的某个或某几个部门。
想要往里面挤,门口守着的几位不同意,用身体语言说话了;刚才还为了争取排在前面而挤得面红耳赤的几位,现在同仇敌忾,不约而同地把身子往中间挤了挤,封住了王戈进去的路。王戈笑着小声说:"不进去,不进去,看看里面!我的一个哥们儿在里面呢!"他们才勉强让开了一个小缝儿,王戈得以探头向里张望。
透过缝隙他看到,里面的几排桌子旁都坐满了人,他们静静地翻看着,还有人在做着笔记;翻书的声音虽小却密集,夹杂着脚步声,让人觉得这不是在图书馆,而是在一个开卷考场上。
而门里也传来了管理员轻声的耳语:
"赵姐,你说今天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我们屋来了这么多人?好像都在查阅关于宋朝的历史资料..."
"可不是,这样下去,今天一天的读者量超过了上周整个一周的数量,馆长一高兴,说不定我们还能得到点儿奖金呢!"
"好像和金刀有关!他们都在查找宋代石棺和古代金刀的籽料。"
"嘘!我们做好该做的,别乱说话!"
...
声音虽轻,却只字不落地传进了经过特殊训练的王戈耳里。
"在这里应该得不到更多的信息了,博物馆都不能确定的问题,在这里也难找到什么相关资料说明!"王戈在心里对自己说。然后悄悄退了出去,又返回博物馆,博物馆却大门紧闭,闭馆了。
王戈把自行车一推,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转着。他担心的是这柄金刀的安全问题,听说要等到省和国家的专家组到达后才能共同鉴定金刀,筹划下一步的行动方案。那么在这些专家到来之前,金刀的保护是个大问题,局里怎么定的呢?想到这儿,他决定问问。
停住自行车,让它倚在自己的身上,王戈掏出电话呼叫组长李林。电话接通了,王戈简单地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担忧。
"这也是我担忧的问题。我请示了局长,局长也已经做出部署,安排两个人去做防卫工作了,并把防卫工作方案递交了市里。至于石棺被破坏的问题,由刑侦三科的同志们调查。"李林回答。
王戈总觉得仅安排两个人,警力不足,应该再增派人手;毕竟这是名泉市最大的考古发现,如果真的出现了什么意外,没有谁能担起这个责任。
李林解释说局里和市里已经做出了这样的部署,博物馆也加强了值班监控,都认为这样的防卫监护下,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王戈只好作罢。
出于个人的责任心,王戈还是不时地到博物馆前后转转,尤其是石棺被破坏的事儿,对他的触动很大。
专家组终于来了。一行十一人,带着仪器设备,乘坐一辆省里安排的中型客车;客车的玻璃上都贴着太阳膜,外人根本看不到里面的情况;一行人也很低调地,悄无声息地进入了博物馆。
王戈的一同学叫周宇恩在博物馆工作,王戈找到他说自己想看看专家组鉴定的场面;周宇恩并不知道王戈在公安局特别行动组工作,同学聚会时,他一直以电脑维修工的身份出席;今天还是这样,王戈说自己对这些很感兴趣,央求周宇恩帮忙。
周宇恩没办法,给他找来一个胸卡戴上,算是博物馆的一员了。就这样,王戈跟在周宇恩身后混了进去。他们没有资格进入那间房子,但周宇恩是负责把门的,王戈借光站在门的另一侧,能透过虚掩着的门缝看到部分情况。
专家组聚在停放石棺的那间房子里,还是由李老和继科协作,把石棺的棺盖打开,一步一步进行,最后露出了那个"熟睡"着的宋代美女。
所有的这些过程,都有一架照相机紧张地进行着拍照,王戈不禁小声问周宇恩,不是不能拍照吗?周宇恩回答说那是一种特殊相机,不会产生辐射,即便后辐射也在安全范围内,这种相机没有闪光灯,不剥光的。
王戈仔细看了一会儿,点了点头。这时门被关上了,王戈刚要趴门缝看看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时,走廊的另一端传来了脚步声,又有一些人走了过来;周宇恩看清来人后,忙示意王戈上楼避一避,王戈会意,一个箭步蹿上了楼梯;但他没有上去太远,就在拐弯处向这边看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