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害人的消费主义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重生之科技香江最新章节!
讲了这么多,但消费主义究竟是什么?该树立起怎么样的健康消费观念,才不至于被这场席卷全中国的、狂热的透支消费大潮所淹没?
所谓消费主义,但凡后面加上“主义”一词的,其实就是“中心”,或者“至上”的意思。资本主义就是以资本增值为中心,社会主义就是以全社会的整体福祉为中心(可以看出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不是相反的,他俩不相关,社会主义的对立面是自由主义)。此外还有民族主义(以本民族为中心),帝国主义(以帝国扩张,压迫和剥削殖民地以及边疆省份为中心)等等。
消费主义强调生活的核心是消费,花钱就是最快乐的事,生活的目标就是追逐消费的快感。当然了,估计那种都超前消费到2022年的人都不一定承认自己生活的目标是“享受消费的快乐”,也就是说,你是这么做的,不一定你会承认自己是这么想的,得狠狠地做自我批评才能挖掘出来内心真实想法。
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前者的核心是“赚到的钱别花,或者花掉很少量一部分,剩下的投入资本增值”,这里的资本增值,可以是开店,可以是投资,也可以是放高利贷。
而跟资本主义对立的消费主义核心却是买买买,把前者生产出来的东西都买了,或者前者放出来的高利贷都贷了。
他俩只有同时存在,经济才能运转起来。
一开始生产那一边是很痛苦的,但是慢慢的,随着资本规模越来越大,每次拿出一小部分都花不完。
消费这边是一开始爽,越往后越被动,到最后掉坑里了,等到可出卖的劳动力慢慢不值钱了,自然没法维持之前的消费能力,越过越坑。
现在在大城市里的社交圈,月入5千和月入5万的人在共享同一套消费主义。一个月工资拿到手,交够房东的,扣除还债的,留足人情往来的,剩下不够活着的,这是作为普通员工的她。
一个月收入拿到手,留够理财的,存够养老的,交完房贷车贷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她的主管、老板、还有开跑车来上班的富二代同事。
很多消费观念其实是反复灌才灌输到你的脑子里的,比如比较时髦的说法:会花钱才能会赚钱;聪明的女人舍得给自己花钱;钱不是攒出来的,是赚出来的。这些观念最大的问题,就是似是而非。比如钱确实是赚出来的,但是赚了钱你全花了,形不成资本,赚的再多的月光族也是月光族,真正大机会来临的时候只能干瞪眼。
有些大户在改开之后一定程度迅速都又爬了起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关键就是一些核心价值观的灌输,比如真正的明白家庭都会提前灌输孩子关于资产,消费,成本,读书等观念,这些都是有门槛的,只有少部分人懂这些东西,大部分人不但不懂,而且很难学得会。
在《绝命毒师》里那个毒枭跟主人公老白说,穷人不需要学,谁都会当穷人。他有句话没说,富人是需要学习的,没掌握过大财富,没有经历过白手起家到晋升豪门,中间来几次大起大落,很多事都不会理解,绝大部分人都掌握不了财富的奥义。
一些家庭到现在家长都弄不清楚这些东西,而且言不由衷,就算说的话靠上边去了,做的事完全朝着反方向,比如有些家长知道孩子看电视不好,容易脑残,他们不让孩子看,然后自己天天晚上两口子坐在电视前开心的不得了。
还有很多家庭天天跟小孩说要读书,然后自己一本书都没看过,你说的跟做的不一样,小孩很容易精神分裂,最后发现家长是个傻逼,产生一种幻灭感,家长说啥他们都不当回事,就当没听见。
是的,绝大部分家长其实不合格,当兵要体检,读大学要高考,当公务员要国考,进公司要面试,唯独当家长这么大的事基本没门槛。这个没必要隐晦,绝大部分基层小孩成才主要靠自身努力,家长并没有帮上什么忙,尽管他们尽力了,尽力不代表做好了。
不过到21世纪新一代的大学生已经有孩子了,他们知道怎么学习,知道读书是阶级跃迁的途经,他们就是这样富起来的。只有如此才能成为跟他们一样的中产阶级,知道怎么解决复杂问题,也知道怎么给孩子做表率,对于其他那些父母是个糊涂蛋的孩子来说,这才是降维打击。
关于教育,消费,积累,投资这些话题是非常复杂,以至于需要一两代人慢慢琢磨才能理出来一些基本的观念。
比如重视教育这事,中国人在全世界已经算很重视的了,但是跟犹太人比重视教育的程度还是差了一点。最明显的一个操作是父母看的书比孩子多得多,这样就算父母不提读书的事,孩子们也会自发多读书,孩子会天生觉得父母做的事都是对的。
消费观也一样,任何一个曾经阔过得家庭都知道,收入的绝大部分要投入到收生产资料,少部分用来消费。资产能给人带来被动收入,也就是你家的爸妈让别人养。这个逻辑本身非常简单,但是做起来却难得要死,需要父母用十几年时间给灌输进去,而且你得自己去实践,才能固化成你自己的观念。
而且关键不是攒钱,是攒下来收资产。有很多人过得很节俭,但是没钱,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只懂攒钱但是不知道攒钱是为了干啥,绝大部分人甚至区分不了资产和消费。
比如八九十年代,那时候收入低,但是房子也便宜啊,而且没人跟你抢,而且大家都懵懂,不过问题是99%的人都是那个“大家”。这些年终于反应过来了,但是只会追涨杀跌。
这个星球上绝大部分事情的本质都是积累和爆发。
积累是大家能控制的,攒的钱少就买个小资产,攒多了就买个大的,然后通过一波又一波的置换往上爬。如果能承担了风险,就适时赌一把,每隔五六年都有一个小浪潮,每隔十来年有个大浪潮,二十年左右有个滔天巨浪,大浪来临的时候抓住机会爬上去,也就翻身了,不过前提是得有资本。
且做一个靠谱的人,“靠谱”这个名声本身也是个资产,和“信用”一样,关键时候能帮上大忙。
说了这么多,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也没什么用,该打游戏的/看短视频的继续干。这个么,咳咳,想说一句经验之谈,大家最好不要沉迷小说,不好!如果已经在坑里,爬出来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写一本小说。不好意思今天废话讲多了。
树立起了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后,要消化吸收不是一朝一夕的,很多东西得需要你在实践中反复强化,耗费十几年时间才能固化下来。
讲了这么多,但消费主义究竟是什么?该树立起怎么样的健康消费观念,才不至于被这场席卷全中国的、狂热的透支消费大潮所淹没?
所谓消费主义,但凡后面加上“主义”一词的,其实就是“中心”,或者“至上”的意思。资本主义就是以资本增值为中心,社会主义就是以全社会的整体福祉为中心(可以看出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不是相反的,他俩不相关,社会主义的对立面是自由主义)。此外还有民族主义(以本民族为中心),帝国主义(以帝国扩张,压迫和剥削殖民地以及边疆省份为中心)等等。
消费主义强调生活的核心是消费,花钱就是最快乐的事,生活的目标就是追逐消费的快感。当然了,估计那种都超前消费到2022年的人都不一定承认自己生活的目标是“享受消费的快乐”,也就是说,你是这么做的,不一定你会承认自己是这么想的,得狠狠地做自我批评才能挖掘出来内心真实想法。
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前者的核心是“赚到的钱别花,或者花掉很少量一部分,剩下的投入资本增值”,这里的资本增值,可以是开店,可以是投资,也可以是放高利贷。
而跟资本主义对立的消费主义核心却是买买买,把前者生产出来的东西都买了,或者前者放出来的高利贷都贷了。
他俩只有同时存在,经济才能运转起来。
一开始生产那一边是很痛苦的,但是慢慢的,随着资本规模越来越大,每次拿出一小部分都花不完。
消费这边是一开始爽,越往后越被动,到最后掉坑里了,等到可出卖的劳动力慢慢不值钱了,自然没法维持之前的消费能力,越过越坑。
现在在大城市里的社交圈,月入5千和月入5万的人在共享同一套消费主义。一个月工资拿到手,交够房东的,扣除还债的,留足人情往来的,剩下不够活着的,这是作为普通员工的她。
一个月收入拿到手,留够理财的,存够养老的,交完房贷车贷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她的主管、老板、还有开跑车来上班的富二代同事。
很多消费观念其实是反复灌才灌输到你的脑子里的,比如比较时髦的说法:会花钱才能会赚钱;聪明的女人舍得给自己花钱;钱不是攒出来的,是赚出来的。这些观念最大的问题,就是似是而非。比如钱确实是赚出来的,但是赚了钱你全花了,形不成资本,赚的再多的月光族也是月光族,真正大机会来临的时候只能干瞪眼。
有些大户在改开之后一定程度迅速都又爬了起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关键就是一些核心价值观的灌输,比如真正的明白家庭都会提前灌输孩子关于资产,消费,成本,读书等观念,这些都是有门槛的,只有少部分人懂这些东西,大部分人不但不懂,而且很难学得会。
在《绝命毒师》里那个毒枭跟主人公老白说,穷人不需要学,谁都会当穷人。他有句话没说,富人是需要学习的,没掌握过大财富,没有经历过白手起家到晋升豪门,中间来几次大起大落,很多事都不会理解,绝大部分人都掌握不了财富的奥义。
一些家庭到现在家长都弄不清楚这些东西,而且言不由衷,就算说的话靠上边去了,做的事完全朝着反方向,比如有些家长知道孩子看电视不好,容易脑残,他们不让孩子看,然后自己天天晚上两口子坐在电视前开心的不得了。
还有很多家庭天天跟小孩说要读书,然后自己一本书都没看过,你说的跟做的不一样,小孩很容易精神分裂,最后发现家长是个傻逼,产生一种幻灭感,家长说啥他们都不当回事,就当没听见。
是的,绝大部分家长其实不合格,当兵要体检,读大学要高考,当公务员要国考,进公司要面试,唯独当家长这么大的事基本没门槛。这个没必要隐晦,绝大部分基层小孩成才主要靠自身努力,家长并没有帮上什么忙,尽管他们尽力了,尽力不代表做好了。
不过到21世纪新一代的大学生已经有孩子了,他们知道怎么学习,知道读书是阶级跃迁的途经,他们就是这样富起来的。只有如此才能成为跟他们一样的中产阶级,知道怎么解决复杂问题,也知道怎么给孩子做表率,对于其他那些父母是个糊涂蛋的孩子来说,这才是降维打击。
关于教育,消费,积累,投资这些话题是非常复杂,以至于需要一两代人慢慢琢磨才能理出来一些基本的观念。
比如重视教育这事,中国人在全世界已经算很重视的了,但是跟犹太人比重视教育的程度还是差了一点。最明显的一个操作是父母看的书比孩子多得多,这样就算父母不提读书的事,孩子们也会自发多读书,孩子会天生觉得父母做的事都是对的。
消费观也一样,任何一个曾经阔过得家庭都知道,收入的绝大部分要投入到收生产资料,少部分用来消费。资产能给人带来被动收入,也就是你家的爸妈让别人养。这个逻辑本身非常简单,但是做起来却难得要死,需要父母用十几年时间给灌输进去,而且你得自己去实践,才能固化成你自己的观念。
而且关键不是攒钱,是攒下来收资产。有很多人过得很节俭,但是没钱,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只懂攒钱但是不知道攒钱是为了干啥,绝大部分人甚至区分不了资产和消费。
比如八九十年代,那时候收入低,但是房子也便宜啊,而且没人跟你抢,而且大家都懵懂,不过问题是99%的人都是那个“大家”。这些年终于反应过来了,但是只会追涨杀跌。
这个星球上绝大部分事情的本质都是积累和爆发。
积累是大家能控制的,攒的钱少就买个小资产,攒多了就买个大的,然后通过一波又一波的置换往上爬。如果能承担了风险,就适时赌一把,每隔五六年都有一个小浪潮,每隔十来年有个大浪潮,二十年左右有个滔天巨浪,大浪来临的时候抓住机会爬上去,也就翻身了,不过前提是得有资本。
且做一个靠谱的人,“靠谱”这个名声本身也是个资产,和“信用”一样,关键时候能帮上大忙。
说了这么多,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也没什么用,该打游戏的/看短视频的继续干。这个么,咳咳,想说一句经验之谈,大家最好不要沉迷小说,不好!如果已经在坑里,爬出来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写一本小说。不好意思今天废话讲多了。
树立起了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后,要消化吸收不是一朝一夕的,很多东西得需要你在实践中反复强化,耗费十几年时间才能固化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