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王伯安,皇上喊你送腊肉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大明戏精最新章节!
在朝臣里物色人选最合适,别看那些士大夫嘴里看不起没卵子的阉人,朝廷也有相关的律令禁止外朝与内待勾连,可包括阁老在内的文臣都乐于到内书堂讲课,这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可以名正言顺影响内宫的机会。
但这事到了王守仁这里就出了问题,因为王守仁有一个老古板爹。
礼部待郎王华是理学大家,虽然王守仁创出了一套心学理论,可他爹并不吃这一套。
父子俩的学术思想南辕北辙格格不入,王华还是个典型的道学先生,于《礼记》学到了骨髓里。
当朱厚照的中旨送到王家时,王华不让王守仁奉召。
理由很简单:“陛下出中旨让伯安入内书堂讲学,臣心甚是感激,可伯安是兵部的武选司主事,不是翰林官,没有资格去内书堂讲经,朝中辇辇诸公文华鼎盛,自可咨周圣道,还轮不到伯安。”
这份大明版的十动然拒让朱厚照郁闷了,王华是王守仁的爹,他当然有资格替王守仁做主,按照礼部待郎的身份,王华这么说也没得挑。
其实就是不希望王守仁以幸进的方式获得君王的重用,这样在士林看来名不正言不顺。
娘的,该怎么办呢?
幕友们又开始臭皮匠风暴了。
“明朝还真有这样的规矩,非翰林不得讲学,尤其是在官方的学术机构,没有翰林出身是会被轰下台的。”
“王守仁虽然厉害,可他不是翰林啊,连庶吉士都没有选上,没坐过馆就直接任了流官,王华的理由还真的很充分。”
“如果王守仁接受了朱厚照的任命出入宫禁,就会变成了像钱宁那样的幸进小人,失掉了一个文臣士大夫的体面。”
“这也是心学很长一段时间在野不入朝的原因,所谓的不是正统,后来还被张居正禁过,心学变成了明朝的歪理邪学。”
“那要怎么办?”
“还是有办法可想的,让心学入统就行。”
“就身段和身位来说,王阳明现在还是弟中弟,如何让心学入统?”
“还记得叩阙时王守仁说过的话吗?日后但有所得,皆拜皇上所赐,这一点可以利用啊,这就是一种没有言明的师承关系。”
“让王守仁承认朱厚照是他的老师?”
“天子门生嘛,所有的进士都是皇上的学生。”
“说起来还有个有趣的小知识,天子门生语出南宋岳珂,岳飞之孙,最初是指殿试第一名,但进士是天子门生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还是从明朝开始。”
“北宋改革科举,为了防止唐代牛李党争那样的弊端,禁止考生攀附座师,第一次出现了殿试并形成固定制度,由皇帝出题,但那时皇帝不参与改卷,只点状元。”
“元代无殿试,到了明代,皇帝御笔亲点,也就是皇帝变成了名义上的殿试主考官,从座师的说法上看,进士就都是天子门生了。”
“可这么算王守仁的殿试座师是孝宗啊。”
“所以要抓住王守仁说过的话,他自己承认朱厚照对他进行学术指点,明确了这一点,用师承关系来说事就不能说是幸进。”
“感情还有强行收徒一说。”
“对,从礼法上说得通,如此可以破开王华的防守。”
朱厚照开心了,关了弹幕就敕书王华府上:“让王伯安进宫来交束脩,不然以后王伯安的学说不能见于文字,有违师道。”
王华看到朱厚照的敕书一开始是很蒙的,但他发现皇上的要求还真的没毛病,王守仁说过的话王华还记得,没法不认帐。
朱厚照当天就吃上了王守仁由特殊通道送上来的腊肉,两个字——真香。
认了师承,有事弟子服其劳,虚假的讲师以照抄讲义圣旨服人,累!真正的讲师自创一门一代学阀,强。
王守仁痛并快乐着,过上了给太监当老师的日子,开自干之先河。
朱厚照还让人大肆宣扬这段佳话,一时间朝野震动,老王家怎么就摊上了这样的福份呢?!
这个弟子不白收,朱厚照也抄了唯物主义心理学给心学补缺,一部分来源于老爹的教育心理学课程,一部分来自于弹幕。
幕友们当们不会放过这样的灌水(吹水)机会,全被朱厚照填鸭进了王守仁脑子里。
于是王华又忧心了一段日子,因为儿子的眼神是直的,连吃饭时都这样,米粒时常扒拉不进嘴,全喂了胸前的衣服,魔怔了。
直到有一天王守仁吃着味同嚼蜡的香米饭,突然间放下了碗筷一拍桌子,差点吓坏了一家人。
但王守仁好像头上带光环了:“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原来是这么个道理,不是圣道不好,而是没讲清楚,所以老百姓听不懂,有教无类不仅指什么人都教,还有要将圣人之道化成俚俗之语,让任何人都可以致圣,我明白了,吾师太厉害了。”
王华也想拍桌子给王守仁一巴掌,可听着儿子的呢喃,王华也大受震憾,不知不觉就被带上了。
“吾师是指?”
王守仁理所当然:“皇上啊,吾皇可为万世师表,发前人所未发,及前人所未及,致圣矣。”
此时王守仁的眼神已经恢复清明,他炯炯的瞪着王华,此人竟然质疑老师的至理,实在是不可理谕。
可他马上又想到了有教无类,也许是还没能明析,所以对方才听不懂,于是王守仁又收起了神光,将桌上的碗往前一推。
“经书上的道理是精神粮食,其作用是为了让人吃饱,而不在于烹煮的办法,北人喜麦面,南人爱米粮,只要能让人裹腹,用何种烹饪手段都可以。”
见王华迟愣,王守仁又再追询:“能明白吗?不明白吾再浅显一些。”
王华摇头,不是他不明白,他是不明白皇上怎么能发阐这等圣道,同时他也在犹豫要不要巴掌侍候。
也就一愣神的功夫,王守仁便哈哈大笑出门去,还一路长啸,那啸声,声振数里,就连三里外的李东阳府上都听闻了。
肠胃不好的李东阳刚刚放下碗筷,压下一阵阵上涌的胀气,猛然间听到啸声,顿生迷惑:“谁开悟了?啸声正气盈足,直上九霄,似有圣贤出。”
此日之后,王守仁受皇上点化悟道之说传遍了整个北京城。
但别人也眼热不了,就算他们想找王守仁请教切磋也找不着人,王守仁天一亮就进了宫,皇宫禁门时才出来。
在朝臣里物色人选最合适,别看那些士大夫嘴里看不起没卵子的阉人,朝廷也有相关的律令禁止外朝与内待勾连,可包括阁老在内的文臣都乐于到内书堂讲课,这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可以名正言顺影响内宫的机会。
但这事到了王守仁这里就出了问题,因为王守仁有一个老古板爹。
礼部待郎王华是理学大家,虽然王守仁创出了一套心学理论,可他爹并不吃这一套。
父子俩的学术思想南辕北辙格格不入,王华还是个典型的道学先生,于《礼记》学到了骨髓里。
当朱厚照的中旨送到王家时,王华不让王守仁奉召。
理由很简单:“陛下出中旨让伯安入内书堂讲学,臣心甚是感激,可伯安是兵部的武选司主事,不是翰林官,没有资格去内书堂讲经,朝中辇辇诸公文华鼎盛,自可咨周圣道,还轮不到伯安。”
这份大明版的十动然拒让朱厚照郁闷了,王华是王守仁的爹,他当然有资格替王守仁做主,按照礼部待郎的身份,王华这么说也没得挑。
其实就是不希望王守仁以幸进的方式获得君王的重用,这样在士林看来名不正言不顺。
娘的,该怎么办呢?
幕友们又开始臭皮匠风暴了。
“明朝还真有这样的规矩,非翰林不得讲学,尤其是在官方的学术机构,没有翰林出身是会被轰下台的。”
“王守仁虽然厉害,可他不是翰林啊,连庶吉士都没有选上,没坐过馆就直接任了流官,王华的理由还真的很充分。”
“如果王守仁接受了朱厚照的任命出入宫禁,就会变成了像钱宁那样的幸进小人,失掉了一个文臣士大夫的体面。”
“这也是心学很长一段时间在野不入朝的原因,所谓的不是正统,后来还被张居正禁过,心学变成了明朝的歪理邪学。”
“那要怎么办?”
“还是有办法可想的,让心学入统就行。”
“就身段和身位来说,王阳明现在还是弟中弟,如何让心学入统?”
“还记得叩阙时王守仁说过的话吗?日后但有所得,皆拜皇上所赐,这一点可以利用啊,这就是一种没有言明的师承关系。”
“让王守仁承认朱厚照是他的老师?”
“天子门生嘛,所有的进士都是皇上的学生。”
“说起来还有个有趣的小知识,天子门生语出南宋岳珂,岳飞之孙,最初是指殿试第一名,但进士是天子门生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还是从明朝开始。”
“北宋改革科举,为了防止唐代牛李党争那样的弊端,禁止考生攀附座师,第一次出现了殿试并形成固定制度,由皇帝出题,但那时皇帝不参与改卷,只点状元。”
“元代无殿试,到了明代,皇帝御笔亲点,也就是皇帝变成了名义上的殿试主考官,从座师的说法上看,进士就都是天子门生了。”
“可这么算王守仁的殿试座师是孝宗啊。”
“所以要抓住王守仁说过的话,他自己承认朱厚照对他进行学术指点,明确了这一点,用师承关系来说事就不能说是幸进。”
“感情还有强行收徒一说。”
“对,从礼法上说得通,如此可以破开王华的防守。”
朱厚照开心了,关了弹幕就敕书王华府上:“让王伯安进宫来交束脩,不然以后王伯安的学说不能见于文字,有违师道。”
王华看到朱厚照的敕书一开始是很蒙的,但他发现皇上的要求还真的没毛病,王守仁说过的话王华还记得,没法不认帐。
朱厚照当天就吃上了王守仁由特殊通道送上来的腊肉,两个字——真香。
认了师承,有事弟子服其劳,虚假的讲师以照抄讲义圣旨服人,累!真正的讲师自创一门一代学阀,强。
王守仁痛并快乐着,过上了给太监当老师的日子,开自干之先河。
朱厚照还让人大肆宣扬这段佳话,一时间朝野震动,老王家怎么就摊上了这样的福份呢?!
这个弟子不白收,朱厚照也抄了唯物主义心理学给心学补缺,一部分来源于老爹的教育心理学课程,一部分来自于弹幕。
幕友们当们不会放过这样的灌水(吹水)机会,全被朱厚照填鸭进了王守仁脑子里。
于是王华又忧心了一段日子,因为儿子的眼神是直的,连吃饭时都这样,米粒时常扒拉不进嘴,全喂了胸前的衣服,魔怔了。
直到有一天王守仁吃着味同嚼蜡的香米饭,突然间放下了碗筷一拍桌子,差点吓坏了一家人。
但王守仁好像头上带光环了:“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原来是这么个道理,不是圣道不好,而是没讲清楚,所以老百姓听不懂,有教无类不仅指什么人都教,还有要将圣人之道化成俚俗之语,让任何人都可以致圣,我明白了,吾师太厉害了。”
王华也想拍桌子给王守仁一巴掌,可听着儿子的呢喃,王华也大受震憾,不知不觉就被带上了。
“吾师是指?”
王守仁理所当然:“皇上啊,吾皇可为万世师表,发前人所未发,及前人所未及,致圣矣。”
此时王守仁的眼神已经恢复清明,他炯炯的瞪着王华,此人竟然质疑老师的至理,实在是不可理谕。
可他马上又想到了有教无类,也许是还没能明析,所以对方才听不懂,于是王守仁又收起了神光,将桌上的碗往前一推。
“经书上的道理是精神粮食,其作用是为了让人吃饱,而不在于烹煮的办法,北人喜麦面,南人爱米粮,只要能让人裹腹,用何种烹饪手段都可以。”
见王华迟愣,王守仁又再追询:“能明白吗?不明白吾再浅显一些。”
王华摇头,不是他不明白,他是不明白皇上怎么能发阐这等圣道,同时他也在犹豫要不要巴掌侍候。
也就一愣神的功夫,王守仁便哈哈大笑出门去,还一路长啸,那啸声,声振数里,就连三里外的李东阳府上都听闻了。
肠胃不好的李东阳刚刚放下碗筷,压下一阵阵上涌的胀气,猛然间听到啸声,顿生迷惑:“谁开悟了?啸声正气盈足,直上九霄,似有圣贤出。”
此日之后,王守仁受皇上点化悟道之说传遍了整个北京城。
但别人也眼热不了,就算他们想找王守仁请教切磋也找不着人,王守仁天一亮就进了宫,皇宫禁门时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