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小伙伴们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我的异能是生病最新章节!
虽说长大之后,萧十七自己对他的道士师父不是很上心,但他周围的小孩里倒是有那么几个人对他师父崇拜的打紧,而且不出意外,这几个人最后也都成了萧十七的死党。
本来以萧十七怪诞的体质和他那稍显腼腆内向的性子,与人相处容易,但是想要真的有几个交心的铁哥们却是很难。
所以萧十七现在想来,他这一辈子能有这么几个生死与共的“狐朋狗友”,还真是托了师父的福。
萧十七人生中结交的第一个朋友,名叫冯今年。
由于冯今年的名字和某本儿时启蒙教育书籍中的女主人公名字很像,于是这也就成了他们几个“狐朋狗友”之间,经常取笑冯今年的筹码。
只是每次被他们喊作“金莲”,冯今年也不恼怒,反而还会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甚至还有些洋洋得意的向萧十七一众人重复的讲解他名字的由来与其中的深意。
冯今年说,他的名字是取自于他爷爷生平最喜欢的一句话,“平生美事,恰逢(冯)今年。”
萧十七只觉得这句话连贯的听起来还真有些意境,比他“十七”那两个字要好上太多了,起码当冯今年对别人做起自我介绍的时候,还能牛气的轰轰的拽两句诗文,哪像他一样,当别人诧异的问他为什么要叫“萧十七”的时候,萧十七只能回以别人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然后略显痴傻的来上一句,“谁知道呢...”
当萧十七第一次听完冯今年的自我介绍,兴冲冲的跑到老道士面前,希望这位平时满口生词僻句忽悠邻里街坊的“大真人”,也能够在他的名字里说出一两个典故或者诗文时,老道士居正是这样回答他的,“谁知道呢?”
不难想象,萧十七当时那种呆滞到了极点,下巴都快掉到地上了的惊讶表情。
后来在萧十七的多次追问下,尹初晴才说出了那天的经过。
那就是老道士在带年幼的萧十七去上户口的时,是连他的名字都没有想好的,本来老道士随手一写,准备就叫他“一一”的,还是当时的工作人员觉得这名字实在是太过于草率了,劝说了老道士半天。
“小孩子叫这个名字会不会太随意了,要不然您老再斟酌下,横竖再加两笔嘛。”
老道士闻言点了点头道,“确实是简单了些,那就再加两笔。”
随即老道士果真大袖一挥,在资料单上改了改,从“萧一一”改成了“萧十七”。
当真是横竖(弯钩)共两笔,一笔不多,一笔不少。
提到了冯今年,那就不得不顺带着说一下他的爷爷,冯太公。
冯太公的名字,萧十七也不清楚,只知道村里的人对他都很是尊敬。
平时乡亲们看见萧十七的师父,也不过只是寒暄一句“道长”,可是看见了冯今年的爷爷,却是要恭恭敬敬的喊上一声“太公”的,甚至有些比冯今年的爷爷还要年长上几岁的老人,也是如此称呼。
冯今年和他的爷爷住在村子外的一处深林之中,整个乡的人乃至周围几十里地的村民,都对他家都是敬而远之,唯独老道士,会偶尔带着萧十七和尹初晴,跑到冯今年的家里去串门。
半壶浊酒,一声老友,两个老头子便可以对坐到大半夜。
一次偶然的机会,萧十七才从村里面的大妈大婶聊天里了解到,原来冯今年的爷爷是会功夫的。
她们说冯太公年轻的时候是个剑客,而且还是那种非常狠的角儿,现在村民对他的尊敬,都是冯太公当年用剑砍出来的。
回家以后,萧十七又缠着尹初晴打听冯太公的故事。
尹初晴本不愿说,一来她不是本村的人,所知不多,二来这些事也都是先夫告诉她的,每次提起,都会不自觉的想起往事,难免伤心,但她又实在受不住萧十七的软磨硬泡,两人僵持许久,最后尹初晴还是败下阵来,只得告诉了萧十七。
早些年还是动荡时期的时候,萧十七现在所居住的这个地区附近来了一批极其厉害的马匪,打家劫舍是无往不利,到了一个地方几乎就是血洗一空,唯独到了这个村子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当时游历至此的冯太公与老道士。
当年的小道士不过是众人的围捧下,装装样子的为这群独守村落的老弱妇孺们祈祷求福,而那位年轻的剑客则是在众乡亲被小道士吸引注意力的时候,独自一人,悄悄的离开了村子。
若不是当时正好有一个在山里迷了路的小姑娘,目睹了那一切,想来就永远不会有人知道,在那个本该是村庄遭难的夜晚里,有位少年郎竟是手握一杆猎枪,背负一柄长剑,一个人就干掉了八十几号山贼。
翌日,年轻剑客和小道士就悄无声息的离开了这个村子,一晃就是半生。
直到十几年前,一个风尘仆仆的老道士游经此地,在村外的小河边捡到个不足周岁婴儿时,才又在这村子附近安定了下来。
尽管当时的老道士还是带着年幼的萧十七过着三餐不定的生活,但好歹是没有再继续走南闯北了。
说到这里,尹初晴顿了顿,思考了一会儿,才继续说道:“之后就是道长自觉照看不了你,于是便四处求助,再三打听之下,知道了村里有个人美心善的女子,也就是我...”
“而我久居家中无事,又见你师徒两可怜,心下一软,才认做了你的小姨。”
说罢,尹初晴还心虚的笑了笑。
不过萧十七此刻一心都沉浸在冯太公年轻的故事里,根本没在意夏冬至后面的补充。
又过了几年后,冯太公带着他同样年幼的孙子来与老道士作伴,当两个老人家重新聚在一起时,方有村里的长者认出了这两人的身份。
至此,冯太公与老道士才算是在这个村里定居了。
除了冯今年之外,萧十三还有两名发小,有趣的是这两人一胖一瘦,一高一矮,完完全全是两个相反的体型,于是他们便有了“电线杆”和“矮石墩”两个外号。
电线杆,本名张无涛,肌肤黝黑,骨瘦如柴,却偏偏个子的奇高,所以才得了这个外号。
十岁的时候,电线杆便已和村里的大多数成年汉子平齐了,更别说往后几年,电线杆涨个子的势头非但没有停下,反而还有了继续拔高的迹象,到了萧十七快成年的时候,电线杆还真与村里寻常的电线杆没什么区别了。
电线杆小时候,也正是因为体型的原因,被家里人认为是中了邪,经过电线杆姥姥的多方打听消息,最后他被带到了老道士的面前,希望能够通过老道士的做法,来去除电线杆身上的邪祟,也是从这时开始,电线杆便与萧十七结下了孽缘。
萧十七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看见电线杆时的场景,那个外表看上去比他还要瘦弱的小孩,其身高竟然比他的小姨还要高出一个头。
萧十三当时还真以为这人是中了什么邪,才会高的如此诡异,倒是平时喜欢装神弄鬼的老道士在看见了电线杆后,只是不痛不痒的小声哼了一句,“是巨人症嘛...”
当然老道士最后还是不得不煞有介事的给电线杆做了一场法事,开了几副方子,并叮嘱电线杆的姥姥道:“孩子身上的邪祟已除,往后再有生长,皆是自然。”
为此尹初晴还特意去问过老道士,“既然不是邪魅作祟,道长又不收钱财,为何还要多此一举的做场法事?”
那时的萧十七还不太看得懂师父的表情,只是懵懂间隐约的发现师父的眼神中有些许悲悯。
老道士看着尹初晴,又拍了拍萧十七的脑袋,轻声说道:“若真是妖邪作祟,反倒不用做这些麻烦事了。”
“初晴,十七啊,其实这些法事,大多数都是做给人看的呢...”
自从那天之后,电线杆就经常往老道士这里跑,一来二去,也就和萧十三成了好朋友。
那之后,萧十三才知道,电线杆本不是这个村里的人。
电线杆家住在城里,祖上几代都是开武馆的,只是到了他这一代,由于电线杆体型的原因,使得让他下盘非常不稳,从而继承不了家里的衣钵。
不幸的是电线杆的母亲又因早病亡,而在他后妈的添油加醋下,电线杆的父亲将这一切的不顺归结于电线杆身怀异样,是个不祥之人。
电线杆的父亲一怒之下,便将其送到了乡下的姥姥家里,眼不见为净,这才有了电线杆与萧十三的相遇。
至于胖石墩,他就没什么故事了,村里土生土长的人了。
胖石墩,原名胡德发,父亲是个木匠,母亲是个裁缝。
而胖石墩也充分的继承了父母的优秀基因,别看胖石墩身胖体大,整个一肉球体态,但他却是生了一双巧手,从穿针引线,到奇巧机关,胖石墩无一不是一学就会,一会就精。
少儿时期时,胖石墩凭借着他那一手铁丝开锁的绝学,可是为一众人带来了不少的乐趣呢。
至此,便是介绍完了萧十三的三个死党,而少年们的故事也才刚要开始。
虽说长大之后,萧十七自己对他的道士师父不是很上心,但他周围的小孩里倒是有那么几个人对他师父崇拜的打紧,而且不出意外,这几个人最后也都成了萧十七的死党。
本来以萧十七怪诞的体质和他那稍显腼腆内向的性子,与人相处容易,但是想要真的有几个交心的铁哥们却是很难。
所以萧十七现在想来,他这一辈子能有这么几个生死与共的“狐朋狗友”,还真是托了师父的福。
萧十七人生中结交的第一个朋友,名叫冯今年。
由于冯今年的名字和某本儿时启蒙教育书籍中的女主人公名字很像,于是这也就成了他们几个“狐朋狗友”之间,经常取笑冯今年的筹码。
只是每次被他们喊作“金莲”,冯今年也不恼怒,反而还会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甚至还有些洋洋得意的向萧十七一众人重复的讲解他名字的由来与其中的深意。
冯今年说,他的名字是取自于他爷爷生平最喜欢的一句话,“平生美事,恰逢(冯)今年。”
萧十七只觉得这句话连贯的听起来还真有些意境,比他“十七”那两个字要好上太多了,起码当冯今年对别人做起自我介绍的时候,还能牛气的轰轰的拽两句诗文,哪像他一样,当别人诧异的问他为什么要叫“萧十七”的时候,萧十七只能回以别人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然后略显痴傻的来上一句,“谁知道呢...”
当萧十七第一次听完冯今年的自我介绍,兴冲冲的跑到老道士面前,希望这位平时满口生词僻句忽悠邻里街坊的“大真人”,也能够在他的名字里说出一两个典故或者诗文时,老道士居正是这样回答他的,“谁知道呢?”
不难想象,萧十七当时那种呆滞到了极点,下巴都快掉到地上了的惊讶表情。
后来在萧十七的多次追问下,尹初晴才说出了那天的经过。
那就是老道士在带年幼的萧十七去上户口的时,是连他的名字都没有想好的,本来老道士随手一写,准备就叫他“一一”的,还是当时的工作人员觉得这名字实在是太过于草率了,劝说了老道士半天。
“小孩子叫这个名字会不会太随意了,要不然您老再斟酌下,横竖再加两笔嘛。”
老道士闻言点了点头道,“确实是简单了些,那就再加两笔。”
随即老道士果真大袖一挥,在资料单上改了改,从“萧一一”改成了“萧十七”。
当真是横竖(弯钩)共两笔,一笔不多,一笔不少。
提到了冯今年,那就不得不顺带着说一下他的爷爷,冯太公。
冯太公的名字,萧十七也不清楚,只知道村里的人对他都很是尊敬。
平时乡亲们看见萧十七的师父,也不过只是寒暄一句“道长”,可是看见了冯今年的爷爷,却是要恭恭敬敬的喊上一声“太公”的,甚至有些比冯今年的爷爷还要年长上几岁的老人,也是如此称呼。
冯今年和他的爷爷住在村子外的一处深林之中,整个乡的人乃至周围几十里地的村民,都对他家都是敬而远之,唯独老道士,会偶尔带着萧十七和尹初晴,跑到冯今年的家里去串门。
半壶浊酒,一声老友,两个老头子便可以对坐到大半夜。
一次偶然的机会,萧十七才从村里面的大妈大婶聊天里了解到,原来冯今年的爷爷是会功夫的。
她们说冯太公年轻的时候是个剑客,而且还是那种非常狠的角儿,现在村民对他的尊敬,都是冯太公当年用剑砍出来的。
回家以后,萧十七又缠着尹初晴打听冯太公的故事。
尹初晴本不愿说,一来她不是本村的人,所知不多,二来这些事也都是先夫告诉她的,每次提起,都会不自觉的想起往事,难免伤心,但她又实在受不住萧十七的软磨硬泡,两人僵持许久,最后尹初晴还是败下阵来,只得告诉了萧十七。
早些年还是动荡时期的时候,萧十七现在所居住的这个地区附近来了一批极其厉害的马匪,打家劫舍是无往不利,到了一个地方几乎就是血洗一空,唯独到了这个村子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当时游历至此的冯太公与老道士。
当年的小道士不过是众人的围捧下,装装样子的为这群独守村落的老弱妇孺们祈祷求福,而那位年轻的剑客则是在众乡亲被小道士吸引注意力的时候,独自一人,悄悄的离开了村子。
若不是当时正好有一个在山里迷了路的小姑娘,目睹了那一切,想来就永远不会有人知道,在那个本该是村庄遭难的夜晚里,有位少年郎竟是手握一杆猎枪,背负一柄长剑,一个人就干掉了八十几号山贼。
翌日,年轻剑客和小道士就悄无声息的离开了这个村子,一晃就是半生。
直到十几年前,一个风尘仆仆的老道士游经此地,在村外的小河边捡到个不足周岁婴儿时,才又在这村子附近安定了下来。
尽管当时的老道士还是带着年幼的萧十七过着三餐不定的生活,但好歹是没有再继续走南闯北了。
说到这里,尹初晴顿了顿,思考了一会儿,才继续说道:“之后就是道长自觉照看不了你,于是便四处求助,再三打听之下,知道了村里有个人美心善的女子,也就是我...”
“而我久居家中无事,又见你师徒两可怜,心下一软,才认做了你的小姨。”
说罢,尹初晴还心虚的笑了笑。
不过萧十七此刻一心都沉浸在冯太公年轻的故事里,根本没在意夏冬至后面的补充。
又过了几年后,冯太公带着他同样年幼的孙子来与老道士作伴,当两个老人家重新聚在一起时,方有村里的长者认出了这两人的身份。
至此,冯太公与老道士才算是在这个村里定居了。
除了冯今年之外,萧十三还有两名发小,有趣的是这两人一胖一瘦,一高一矮,完完全全是两个相反的体型,于是他们便有了“电线杆”和“矮石墩”两个外号。
电线杆,本名张无涛,肌肤黝黑,骨瘦如柴,却偏偏个子的奇高,所以才得了这个外号。
十岁的时候,电线杆便已和村里的大多数成年汉子平齐了,更别说往后几年,电线杆涨个子的势头非但没有停下,反而还有了继续拔高的迹象,到了萧十七快成年的时候,电线杆还真与村里寻常的电线杆没什么区别了。
电线杆小时候,也正是因为体型的原因,被家里人认为是中了邪,经过电线杆姥姥的多方打听消息,最后他被带到了老道士的面前,希望能够通过老道士的做法,来去除电线杆身上的邪祟,也是从这时开始,电线杆便与萧十七结下了孽缘。
萧十七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看见电线杆时的场景,那个外表看上去比他还要瘦弱的小孩,其身高竟然比他的小姨还要高出一个头。
萧十三当时还真以为这人是中了什么邪,才会高的如此诡异,倒是平时喜欢装神弄鬼的老道士在看见了电线杆后,只是不痛不痒的小声哼了一句,“是巨人症嘛...”
当然老道士最后还是不得不煞有介事的给电线杆做了一场法事,开了几副方子,并叮嘱电线杆的姥姥道:“孩子身上的邪祟已除,往后再有生长,皆是自然。”
为此尹初晴还特意去问过老道士,“既然不是邪魅作祟,道长又不收钱财,为何还要多此一举的做场法事?”
那时的萧十七还不太看得懂师父的表情,只是懵懂间隐约的发现师父的眼神中有些许悲悯。
老道士看着尹初晴,又拍了拍萧十七的脑袋,轻声说道:“若真是妖邪作祟,反倒不用做这些麻烦事了。”
“初晴,十七啊,其实这些法事,大多数都是做给人看的呢...”
自从那天之后,电线杆就经常往老道士这里跑,一来二去,也就和萧十三成了好朋友。
那之后,萧十三才知道,电线杆本不是这个村里的人。
电线杆家住在城里,祖上几代都是开武馆的,只是到了他这一代,由于电线杆体型的原因,使得让他下盘非常不稳,从而继承不了家里的衣钵。
不幸的是电线杆的母亲又因早病亡,而在他后妈的添油加醋下,电线杆的父亲将这一切的不顺归结于电线杆身怀异样,是个不祥之人。
电线杆的父亲一怒之下,便将其送到了乡下的姥姥家里,眼不见为净,这才有了电线杆与萧十三的相遇。
至于胖石墩,他就没什么故事了,村里土生土长的人了。
胖石墩,原名胡德发,父亲是个木匠,母亲是个裁缝。
而胖石墩也充分的继承了父母的优秀基因,别看胖石墩身胖体大,整个一肉球体态,但他却是生了一双巧手,从穿针引线,到奇巧机关,胖石墩无一不是一学就会,一会就精。
少儿时期时,胖石墩凭借着他那一手铁丝开锁的绝学,可是为一众人带来了不少的乐趣呢。
至此,便是介绍完了萧十三的三个死党,而少年们的故事也才刚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