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西洋留学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七十二沽风情录最新章节!
这一天中午,船到阿姆斯特丹靠了码头。张老琬安排伙计找人卸货,与上官月爷俩下了船,就听得码头上不远处人声鼎沸,也听不懂吵嚷些什么。张老琬叫阿潘去问问为何吵闹。阿潘打听一番回来说:
“这些人因为码头仓库门锁损坏,打不开锁,开不开仓门,正互相指责吵闹,我们的货物一时也放不进去。”
张老琬闻听回头对上官月说:
“兄弟,你的生意到了。”
上官月笑笑,
“只怕这外国的东西和我们的不一样。”
张老琬说:
“不妨,先看看,只怕难不倒你。”
上官月点点头,
“好吧,听老哥哥的。”
几人走到人群中,阿潘冲围着的人们叽哩哇啦一通乱讲,吵嚷的人群才静下来。上官月分开众人,迈步上前仔细看了看,只见厚重的大门上挂着一具小面盆大的巨锁,掂掂足有二十多斤,仓库保管手中拿着钥匙正不知所措。
上官月托起大锁看了看,让阿潘将仓库保管手中的钥匙拿过来,插入锁孔,左手托起锁,右手暗用真力将锁拍了两拍,然后转动钥匙,大锁应声而开,众人见了不由齐声惊呼。
门既已打开,伙计指挥码头的搬运工向内搬运货物。张老琬问上官月,
“兄弟,这锁是怎么回事?”
上官月笑着说:
“其实没什么,只不过这锁经久不用,又经了雨,里面锈蚀了,自然打不开。我将锁击打一下,击碎里面的锈蚀,就可以打开了。他们不知道户外用锁的锁芯应该用铜制,不易生锈,用铁制,不但容易生锈,而且做的粗笨。”
说着话,只见一位身材高大魁梧五旬左右的荷兰商人来到近前,同张老琬打招呼。原来这个商人是张老琬生意上的合伙人,已经合作了十多年。他让阿潘帮着翻译指着上官月问:
“这位先生是谁?以前我没见过。”
张老琬说:
“这是我的好友,叫上官月,这次随我来此做生意,还请你多照应。”
又给上官月介绍说:
“这位是汉斯先生,和我做生意十多年了,一向合作的很愉快。我们到这儿,就住在他那儿。”
听说是张老琬的朋友,这位汉斯先生很礼貌的过来伸出手要与上官月握手寒暄,因为在船上张老琬已经将西人的礼节告诉上官月,所以上官月略一顿,随即也伸出手与汉斯相握。汉斯表示欢迎他们的到来。
张老琬的伙计们将货物存入码头的仓库,安排好,张老琬、上官月父子随汉斯出了码头,来到汉斯家。
汉斯的住处在城中心,自家一座三层小楼,底层三大间门脸,专营来自中国的商品。主要是瓷器、茶叶和丝绸等。生意很是火爆,来此的顾客大多是达官贵人,他们对来自中国的商品非常推崇,特别是那些贵妇人以中国丝绸引领着衣着新潮流。张老琬发来的这几种货,历来是有多少销多少,从来剩不下。这回他们带来的货正好应时,上官月父子带来的丝绸当然更受那些贵妇人们的青睐,没几天就销售一空,而且获利颇丰,竟有十倍的利儿。
上官月父子俩儿来此,汉斯处住不开,就被安排住在隔壁。隔壁是个工匠铺,专门制作和经营钟表、眼镜。主人叫路易斯,年约四十岁,是当地有名的钟表、眼镜技师,有一手制作钟表、眼镜的好手艺。上官月是机械制作的行家,本来就对这些很感兴趣,住在这里正好可以与路易斯交流探讨,自然会有很多的共同语言,不时在阿潘的帮助翻译下交流机械制作手艺。
路易斯的妻子名叫玛丽,两人有一儿一女,大女儿十二岁,小儿子十岁,上官枚与他们年龄相差不大,一会儿功夫三人就混熟了,借着在船上向阿潘和船员们学的那些日常用语打着手势,比比划划的交流,有时阿潘也过来帮着枚儿和这小姐俩儿聊天。只十几天工夫,上官枚就学会了不少的当地语言,能和小姐弟俩儿进行简单的交谈了。小姐弟俩儿对这个来自东方的小伙伴十分好奇,看着枚儿脑后拖着的小辫子,觉得这个发型挺好玩儿。
上官枚也对路易斯先生的手艺十分感兴趣,在旁边看得很认真,经常比划着向路易斯先生问这问那,有时也帮着做点事。路易斯也很喜欢上官枚的好学和聪明。
两个多月后,张老琬告诉上官月近日有商船回爪哇,准备回去办货,并且将在罗马办的货物运回。上官月遂告诉上官枚准备收拾返回。
谁知路易斯听说上官月爷俩要走,执意要留下上官枚,要收枚儿为徒,在此学习钟表和眼镜制作技术,问上官枚也有些愿意。上官月想着让枚儿留在这儿也好,可以学习一些西洋的技术,就是自己何尝不想呢?就与张老琬商量一番,考虑到以后还要到此做生意,让枚儿在此待一段时间也可以,遂答应将枚儿留下,托付给路易斯照应,取出五十枚金币交予路易斯作为枚儿的生活费,又嘱咐上官枚在此听从路易斯夫妇的安排,勤快一些,帮着干些活,不要惹是生非,平时不要忘了练功,明年再回来看你。
看上官枚能留下,路易斯夫妇很高兴,安排枚儿和自己的儿女一同到教会学校上学,下学后就在作坊里学手艺,有时随路易斯一家到教堂做礼拜,听着唱诗班的孩子们在风琴的伴奏下唱圣歌,牧师在那里拿着圣经讲着什么,这一切都让上官枚感到很新奇,只是在开始的时候还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同样枚儿开始的时候也听不懂学校老师讲的课,仗着枚儿才十几岁,又十分聪明伶俐,语言学得快,不过只半年功夫,在小姐弟俩儿的帮助下,教师讲的内容已能大致听懂,逐渐的可以与老师顺畅的进行语言交流,学习也渐渐能跟上。
来到异乡,接触到的是与中国完全不同的文化,枚儿也觉得十分新鲜。特别是经常随着路易斯一家到附近的教堂做礼拜,听教堂里的牧师讲圣经故事,渐渐的被吸引。原来关于天上的世界还有另一种说法,不是玉皇、王母、太上老君,而在这里称之为上帝。
学校里的课程也很新奇,文字不同于中国,都是由字母拼写。而且课程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虽然在家时,义父也曾给自己讲过许多机械的原理和一些数学计算方法,但在这里又听到了许多新奇的计算知识、方法。特别是数目字的表示很简单,据说是由阿拉伯传过来。这一切都让上官枚有新鲜感,有了浓厚的兴趣。
课余的时候,上官枚就在路易斯的作坊里学手艺。上官枚天性聪明伶俐,心灵手巧,动手能力强,又有上官月教的机械制作手艺基础,所以能很快就学会了钟表、眼镜和望远镜、显微镜等制作手艺。
路易斯很喜欢这个聪明好学的异国徒弟,不但认真传授这些钟表眼镜制作手艺,还带着上官枚到英吉利和罗马去学习新的钟表、眼镜和望远镜等制作技术。让上官枚的眼界大开,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在研究制作更多、更巧妙的机械装置。看了荷兰的风车磨房,也想着,回去后要仿制和改造中国的风车。
一晃三年过去,这期间上官月和张老琬到阿姆斯特丹来过两次,两人有一次带着上官枚游历了周围好几个国家,好在这些国家的疆域不大,就好似游历了中国的一两个省份而已,不过倒是让上官枚大开了眼界。
每次来了都给枚儿留下些生活费,然后就回去。有路易斯一家的精心照料,衣食无忧,自己又学习努力,几年过去手艺学成,已经从一个少年成长为身材魁梧的青年。
这一年的初秋,张老琬和上官月又来到阿姆斯特丹,上官月见到上官枚已长得比自己还高,嘴上已现微须,心中感叹时光如梭,孩子转眼间已经成人,对上官枚说:
“枚儿,如今你已长大成人,我们已经在海外差不多躲了五年了,近来也让人探听过家乡的消息,知道你母亲和翠儿平安,贼人也已犯案被诛,没了仇人,咱们也该回去和她们娘俩儿团聚了。”
“是,”
枚儿说:
“孩儿已长大,正该回去与母亲和翠儿妹妹团聚,我也是很想念母亲和翠儿妹妹。”
路易斯听说枚儿要走,很是惋惜,姐弟俩更是不舍。路易斯夫妇在与枚儿相处这三年中早已将上官枚看做自己的孩子一般。眼见得留不住上官枚,只得对枚儿说:
“孩子,你的制钟和磨镜手艺已经学得很好了,可以自己独立操作。我给你准备一套工具,你回去定会用得着。如果你过的不如意还可以回来找我。”
回去的商船坐了不少人,都是要到东方贸易的商人和一些无所事事,雄心勃勃的冒险家。在路过英吉利补充给养的时候,上来两位新旅客,上官枚和阿潘看有新旅客上船,好奇的打量着他们。
两人都在三十岁左右,一位是高高瘦瘦的个子,长长的脸,棱角分明,似斧砍刀削一般,一头棕黄色的卷发下,高耸的鼻子显得十分突出,深陷的眼窝,一双蓝眼睛,薄薄的嘴唇周围的胡须用刀刮的干干净净,露出一片铁青色。另一人,个子略矮些,是深棕色卷曲的头发,略显胖的圆脸上,小眼眯缝着,长着圆鼻头,络腮胡须卷曲着,将大部分脸都遮住了。二人身穿代表教职人员长袍,手拎着皮箱、行李上来。
二人上船以后见张老琬和上官月父子等人是东方人,就主动过来与他们搭讪,有阿潘和上官枚这两个翻译,沟通起来很容易。略胖些的话多,告诉他们,
“我们两人是教廷的牧师,是受罗马教廷派遣,要到中国传教的。你们是中国人,我们正好一路。”
“没想到会碰到你们。”
瘦高个也说:
“听说中国非常遥远,坐船要好几个月,一路还有风险,这让我们很兴奋。”
“是,这里离中国远得很。”
看着这两个洋人兴奋的样子,上官枚也对他们产生了兴趣。
“你们去这么远的地方,那你们对要去的地方知道多少呢?”
“虽然我们知道的不多,”
胖子接过来说:
“但这更让我们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看过马可波罗的‘西行漫记’,东方的这个大国是那么神秘和诱人。”
“是的,这是让我们踏上这冒险旅程的动力。”
瘦高个看起来也对这趟旅行的目的地充满了期待,二人十分兴奋,显得很主动、亲热。
上官枚在西洋待了这几年,对这里的宗教多少有些了解,知道这些教廷派出的传教士都是经过选拔极优秀的人才,于是有意问他们:
“二位先生要去中国传教,不知都有什么技能啊?因为一无所能,去了也站不住脚。”
“我们是画师。”
胖子说:
“我们在传教的同时也要传播我们的绘画知识。”
上官枚点点头,
“我知道西洋的绘画技法与中国的绘画技法截然不同,你们的绘画是否能被中国人接受那就要看你们的本事了。”
“当然,”
二人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
“我们是教廷选出的画师,教堂里就有我们的作品。”
“不知你们见识过中国画没有?”
二人互相看了看,都摇了摇头,可胖子又说道:
“我们见过中国瓷器上画的画和图案,那些似乎太粗浅了。”
上官枚在幼时曾在父亲的指导下练习过绘画,在西洋这几年又游历各国,见识过许多油画、铜版画和雕塑作品,在这方面有很深的体会。但听这二位洋人的说法,他们似乎没见过真正的中国画。不由笑了笑说:
“照二位先生的说法,中国画很肤浅没什么艺术价值了?我想二位先生错了,你们还未曾见过真正的中国画,真正的艺术珍品。画在瓷器上的画只是瓷器作坊里的匠人所为,并非画师的作品。我也曾仔细观察分析了西洋画法和中国画法二者的异同之处,只是一时与你们分辨不清,但可以说明的是二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西洋画法重在写实,中国画法则虚实兼顾,有着更广更深的意境。”
听了上官枚这一番议论,二位洋人不由对这位嘴上刚现绒毛的中国年轻人有了几分敬意,不过还是有些不服气。胖子问道:
“看来先生对绘画有些了解,不知先生对二者如何评价?”
上官枚看二位洋人神色中仍有些疑惑,心中暗道:
“不说出些道理你们还不服气。”
与阿潘一对眼色,对二位洋人道:
“我曾游历了你们西洋诸国,看过你们的许多油画作品,也看过一些雕塑。我对这些艺术品还是很欣赏的,对这里的绘画技法也很佩服。你们西洋的画法是以写实为本的,所画就是所见,力求还原真实,特别是许多肖像画和雕塑,就如真人立在那里。”
“是的,”
二位洋人都点头认可,
“如果画的不真实,那就不能称为艺术品了。”
“这在我们中国叫‘写真’,”
上官枚继续说道:
“中国也有专以写实为本的绘画,比如人物肖像,工笔花鸟等大都是写真作品,不过与西洋的绘画还是有不同之处。”
“那先生认为二者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其中之一,”
上官枚继续说:
“所采用的绘画技法不同,理念不同。西洋画是以‘面’来表现画面的,而中国画是以‘线条’来表现画面的。”
二位洋人听的入了神,为上官枚的一番议论所吸引,
“唔,是的,”
瘦子说:
“油画的确是以‘面’来表现画面的,可铜版画是以线条来表现的啊。”
“不,那不一样。”
上官枚肯定地说:
“铜版画是用线条组成的‘面’来表现画面的深浅、明暗和色彩的。而中国画只是用线条来表现人物和物体的轮廓。这是其一。”
“那还有什么不同?”
胖子也连忙问。
“二者表现的意境不同,”
“意境不同?”
二人很疑惑。
“西洋画法讲究视觉焦点,一幅画面上只有一个焦点,也就是眼睛所看到的画面而聚焦的一个点。”
“是的,”
二洋人连连点头,
“这是绘画的基础知识。”
“那这个画面就只能局限在双眼能看到的范围了。”
上官枚接着说:
“中国画没有焦点的概念,所以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在一个画面上可以包含千山万水,万里江河。这可不是双眼直接看到的场景,需要丰富的想象和概括。”
“那怎么可能?”
二洋人摊开双手,耸耸肩连连摇头。
“你们没见到这样的绘画作品当然不会相信,只有到了中国后你们才会相信。这是其二。”
“还有什么不同?”
虽然二人还有疑惑,但还是对上官枚的议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当然还有就是所用绘画工具材料的不同,油画是用油彩在布上作画,而中国画则是用毛笔、墨和水调的色彩在纸和绢上作画。二者尽管有这许多不同,但都有自己的杰出绘画作品。所以你们在没看到中国真正的绘画作品之前先不要心存偏见。”
这一番话让二位洋人心服口服,心中暗暗佩服上官枚年龄不大却阅历不浅,对中西文化都熟悉,中西语言尽通,觉得这是去中国传教旅途中最好的旅伴了。二人立时放下那傲慢的架子,对了个眼色,胖子对上官枚说:
“先生,很荣幸在此与你们相遇,对先生的这一番议论我们感到非常佩服,请原谅我们的无知和鲁莽。在此请允许我向先生提出建议,让我们成为朋友吧,我想这一趟旅程一定会很愉快。”
上官枚倒是挺喜欢二位洋人的直率和诚恳。看看义父和张老琬向自己点头,知道阿潘已经将他们的话都翻译了。所以也就认真的点头答应,
“好吧,让我们一起度过这漫长的旅行时光,一路上我们不会寂寞的。”
在船上有了这洋人朋友也就不显无聊了,上官枚和阿潘与他们交流又没有语言障碍,几天下来就十分的熟络了。二位洋人一路上向上官枚和阿潘学习中国话,索性要求上官枚帮着起个中国名字。
“我正觉得你们的名字太长,不好称呼,”
上官枚说:
“中国人的起名习俗与你们不同,名字的前面是姓,后面是名。”
与阿潘商量了一下,对二人说:
“一人姓艾,名启蒙;另一位姓王,名至诚。意在你二人心坚至诚,又要入异乡,一切要从头做起,重新启蒙学习吧。”
这样胖子改名艾启蒙,瘦子叫王至诚。这几人一路上兴致勃勃,无论是天文、地理、科技、艺术,一通胡侃。二人见上官枚通晓中西语言文字,也是学识不凡温文尔雅,遂邀其到了爪哇之后还一路同行,这样上官枚与这二人成了好朋友。
商船在海上航行历经三个月才来到了爪哇,上官月父子处理了货物,与张老琬道了别,又采购了一些当地特产货物,换了到广州的中国商船回返中国。两位传教士与上官月父子同行,半个月后才到广州珠江口外,等广州关派人上船检验货物。
第二日,待验货毕,发给了海关船牌,然后聘请了一名引水员带着三名助手引领着,溯珠江而上,到虎门报验。放行后到达黄埔港口停泊,待海关官员上船对货物征税后,请了广州十三行的牙商为保商,才被允许往岸上卸货。然后由牙行买办拿到卸货的批准状,通事会提供两条舢板给商船使用,还要有两名管理舢板的官员随行,将货物运到广州城里。这时十三行的商人带着助手来对货物称重、衡量质量价值,列清账目,才准许贩卖洋货。
办完这一系列手续,上官月父子才上岸寻客栈住下,又将两位传教士送到广州的天主堂。将带来的货物托付给张老琬的洋货店,让他们帮着出手,忙了十几日,就准备返回漳州。
这一日正准备出去到张老琬在广州的铺子,看看寄售的货物是否出手,却见两位传教士寻了来。让进客栈,两位传教士对上官月爷俩儿说:
“来到中国人生地不熟,我们还要到京城去,刚刚由天主堂的牧师到番禺县衙门去办赴京的手续,被告知如果要想进京献艺,就需要领进京的文书、牙牌,而且要由官府派人护送,只是路途遥远,官府派不出人手来,我们又人生地不熟,再加语言不通,所以非常希望上官枚先生陪我们去一趟。”
原来在十几年前,因为天主教在中国传教时不许中国教民入孔子庙行礼,不许入祠堂祭拜祖先,不许在家中、坟茔和丧葬吊唁时举行与天主教不合的礼拜仪式,形成与中国传统的礼仪争执。康熙皇帝开始还想调和这个矛盾,谁知罗马教廷态度十分强硬,因此让康熙十分恼火,特发谕旨禁教,谕旨称:
“尔教王《条约》与中国道理大相悖戾,尔天主教在中国行不得,务必禁止,教既不行,在中国传教之西洋人亦属无用,除会技艺之人留用,再年老有病不能回去之人仍准存留,其余在中国传教之人,尔俱带回西洋去。其准留之西洋人依尔教王《条约》自行修道,不许传教。”
禁教之令一下,中国各地对西洋人查禁甚严。但皇上允准并有“定例”对来华传教的传教士有了新规,
“西洋人来广,遇有谙习丹青、钟表等技,情愿赴京效力者,准令呈明地方官详报。”
因这番禺县地当西洋人来华的主要码头,所以每年经由此呈报进京的西洋人甚多。番禺县为此不堪负担,因为要派人护送,搭人搭钱不说,中途出了事故又要担责,因此往往是一味的推脱,延误时日,因此来华的洋人滞留在此的不在少数。
天主堂与二人洋人商量着如想尽早进京就需自己找护送人员,二人想起上官月父子来,合计好到京城路途遥远,如果有上官枚作伴,一是解决语言不通之不便,二是上官枚有防身之术,安全上有个保障,三是可以尽快让官府批下文书来好尽早动身进京,因此来求上官枚。
上官月闻听觉得是个意外,打乱了自己的行程安排,不便立时应允。遂对二人说:
“我们在这里还有些事耽搁,过几天看事情办的如何再回复你们。”
二人只好泱泱而退。父子俩商量着先到张老琬的铺子里看看自己的货物,顺便打听翠儿母女的消息。到那儿一问,货物已经出脱,正值有张老琬的伙计自漳州来,告诉上官月,翠儿母女已回到家乡,也没听到有何意外之事。父子二人经一番商议,上官月对上官枚说:
“她们母女平安就好,我们也可放下心来。送二位传教士到京师倒是可以,只是枚儿你一人送他们我也不放心,你终究年龄还小,又这么多年在海外生活,没有江湖阅历。不如我在此办些货物,随你们一起到京发卖,也可一路互相照应,顺便到北方探望你师叔。”
父子俩商量妥当,写好家书,让张老琬的伙计给翠儿母女捎去,顺便把身上带的多余的一万二千两多银票给她们娘俩儿捎回去。告诉她们,因为要陪伴护送两位传教士进京,所以要耽搁几个月才能回去。办妥这些事,又与二位洋人相见,答应伴他们进京。二非常高兴,对上官月父子俩说:
“番禹县告诉我们,自己找的伴护人员,需要由地方士绅出头担保,县里才肯出具上京文书。”
这样上官月又来到张老琬的店里与掌柜说知原委,掌柜一口答应,很快就与十三行总管说好,出头找到番禺县知县说定,顺利的办好护送二位洋人进京的文书,又给两位洋人领了内务府颁发的信牌,番禺县还给上官月父子支了二十两的路费。进京的文书中注明上京洋人的姓名、原住国以及年龄相貌、所习技艺等事项。上官月父子作为护送人员也列在文书之上以备沿途查验。
上官月父子与二位洋人先自黄埔港乘海船沿海岸北上进长江口,直达扬州下船。果然下船就有官府拦住查验官文,也亏得有上官月在,向官府呈上内务府的信牌和番禺县的文书,一番从容应付,不曾被留难。
这一天中午,船到阿姆斯特丹靠了码头。张老琬安排伙计找人卸货,与上官月爷俩下了船,就听得码头上不远处人声鼎沸,也听不懂吵嚷些什么。张老琬叫阿潘去问问为何吵闹。阿潘打听一番回来说:
“这些人因为码头仓库门锁损坏,打不开锁,开不开仓门,正互相指责吵闹,我们的货物一时也放不进去。”
张老琬闻听回头对上官月说:
“兄弟,你的生意到了。”
上官月笑笑,
“只怕这外国的东西和我们的不一样。”
张老琬说:
“不妨,先看看,只怕难不倒你。”
上官月点点头,
“好吧,听老哥哥的。”
几人走到人群中,阿潘冲围着的人们叽哩哇啦一通乱讲,吵嚷的人群才静下来。上官月分开众人,迈步上前仔细看了看,只见厚重的大门上挂着一具小面盆大的巨锁,掂掂足有二十多斤,仓库保管手中拿着钥匙正不知所措。
上官月托起大锁看了看,让阿潘将仓库保管手中的钥匙拿过来,插入锁孔,左手托起锁,右手暗用真力将锁拍了两拍,然后转动钥匙,大锁应声而开,众人见了不由齐声惊呼。
门既已打开,伙计指挥码头的搬运工向内搬运货物。张老琬问上官月,
“兄弟,这锁是怎么回事?”
上官月笑着说:
“其实没什么,只不过这锁经久不用,又经了雨,里面锈蚀了,自然打不开。我将锁击打一下,击碎里面的锈蚀,就可以打开了。他们不知道户外用锁的锁芯应该用铜制,不易生锈,用铁制,不但容易生锈,而且做的粗笨。”
说着话,只见一位身材高大魁梧五旬左右的荷兰商人来到近前,同张老琬打招呼。原来这个商人是张老琬生意上的合伙人,已经合作了十多年。他让阿潘帮着翻译指着上官月问:
“这位先生是谁?以前我没见过。”
张老琬说:
“这是我的好友,叫上官月,这次随我来此做生意,还请你多照应。”
又给上官月介绍说:
“这位是汉斯先生,和我做生意十多年了,一向合作的很愉快。我们到这儿,就住在他那儿。”
听说是张老琬的朋友,这位汉斯先生很礼貌的过来伸出手要与上官月握手寒暄,因为在船上张老琬已经将西人的礼节告诉上官月,所以上官月略一顿,随即也伸出手与汉斯相握。汉斯表示欢迎他们的到来。
张老琬的伙计们将货物存入码头的仓库,安排好,张老琬、上官月父子随汉斯出了码头,来到汉斯家。
汉斯的住处在城中心,自家一座三层小楼,底层三大间门脸,专营来自中国的商品。主要是瓷器、茶叶和丝绸等。生意很是火爆,来此的顾客大多是达官贵人,他们对来自中国的商品非常推崇,特别是那些贵妇人以中国丝绸引领着衣着新潮流。张老琬发来的这几种货,历来是有多少销多少,从来剩不下。这回他们带来的货正好应时,上官月父子带来的丝绸当然更受那些贵妇人们的青睐,没几天就销售一空,而且获利颇丰,竟有十倍的利儿。
上官月父子俩儿来此,汉斯处住不开,就被安排住在隔壁。隔壁是个工匠铺,专门制作和经营钟表、眼镜。主人叫路易斯,年约四十岁,是当地有名的钟表、眼镜技师,有一手制作钟表、眼镜的好手艺。上官月是机械制作的行家,本来就对这些很感兴趣,住在这里正好可以与路易斯交流探讨,自然会有很多的共同语言,不时在阿潘的帮助翻译下交流机械制作手艺。
路易斯的妻子名叫玛丽,两人有一儿一女,大女儿十二岁,小儿子十岁,上官枚与他们年龄相差不大,一会儿功夫三人就混熟了,借着在船上向阿潘和船员们学的那些日常用语打着手势,比比划划的交流,有时阿潘也过来帮着枚儿和这小姐俩儿聊天。只十几天工夫,上官枚就学会了不少的当地语言,能和小姐弟俩儿进行简单的交谈了。小姐弟俩儿对这个来自东方的小伙伴十分好奇,看着枚儿脑后拖着的小辫子,觉得这个发型挺好玩儿。
上官枚也对路易斯先生的手艺十分感兴趣,在旁边看得很认真,经常比划着向路易斯先生问这问那,有时也帮着做点事。路易斯也很喜欢上官枚的好学和聪明。
两个多月后,张老琬告诉上官月近日有商船回爪哇,准备回去办货,并且将在罗马办的货物运回。上官月遂告诉上官枚准备收拾返回。
谁知路易斯听说上官月爷俩要走,执意要留下上官枚,要收枚儿为徒,在此学习钟表和眼镜制作技术,问上官枚也有些愿意。上官月想着让枚儿留在这儿也好,可以学习一些西洋的技术,就是自己何尝不想呢?就与张老琬商量一番,考虑到以后还要到此做生意,让枚儿在此待一段时间也可以,遂答应将枚儿留下,托付给路易斯照应,取出五十枚金币交予路易斯作为枚儿的生活费,又嘱咐上官枚在此听从路易斯夫妇的安排,勤快一些,帮着干些活,不要惹是生非,平时不要忘了练功,明年再回来看你。
看上官枚能留下,路易斯夫妇很高兴,安排枚儿和自己的儿女一同到教会学校上学,下学后就在作坊里学手艺,有时随路易斯一家到教堂做礼拜,听着唱诗班的孩子们在风琴的伴奏下唱圣歌,牧师在那里拿着圣经讲着什么,这一切都让上官枚感到很新奇,只是在开始的时候还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同样枚儿开始的时候也听不懂学校老师讲的课,仗着枚儿才十几岁,又十分聪明伶俐,语言学得快,不过只半年功夫,在小姐弟俩儿的帮助下,教师讲的内容已能大致听懂,逐渐的可以与老师顺畅的进行语言交流,学习也渐渐能跟上。
来到异乡,接触到的是与中国完全不同的文化,枚儿也觉得十分新鲜。特别是经常随着路易斯一家到附近的教堂做礼拜,听教堂里的牧师讲圣经故事,渐渐的被吸引。原来关于天上的世界还有另一种说法,不是玉皇、王母、太上老君,而在这里称之为上帝。
学校里的课程也很新奇,文字不同于中国,都是由字母拼写。而且课程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虽然在家时,义父也曾给自己讲过许多机械的原理和一些数学计算方法,但在这里又听到了许多新奇的计算知识、方法。特别是数目字的表示很简单,据说是由阿拉伯传过来。这一切都让上官枚有新鲜感,有了浓厚的兴趣。
课余的时候,上官枚就在路易斯的作坊里学手艺。上官枚天性聪明伶俐,心灵手巧,动手能力强,又有上官月教的机械制作手艺基础,所以能很快就学会了钟表、眼镜和望远镜、显微镜等制作手艺。
路易斯很喜欢这个聪明好学的异国徒弟,不但认真传授这些钟表眼镜制作手艺,还带着上官枚到英吉利和罗马去学习新的钟表、眼镜和望远镜等制作技术。让上官枚的眼界大开,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在研究制作更多、更巧妙的机械装置。看了荷兰的风车磨房,也想着,回去后要仿制和改造中国的风车。
一晃三年过去,这期间上官月和张老琬到阿姆斯特丹来过两次,两人有一次带着上官枚游历了周围好几个国家,好在这些国家的疆域不大,就好似游历了中国的一两个省份而已,不过倒是让上官枚大开了眼界。
每次来了都给枚儿留下些生活费,然后就回去。有路易斯一家的精心照料,衣食无忧,自己又学习努力,几年过去手艺学成,已经从一个少年成长为身材魁梧的青年。
这一年的初秋,张老琬和上官月又来到阿姆斯特丹,上官月见到上官枚已长得比自己还高,嘴上已现微须,心中感叹时光如梭,孩子转眼间已经成人,对上官枚说:
“枚儿,如今你已长大成人,我们已经在海外差不多躲了五年了,近来也让人探听过家乡的消息,知道你母亲和翠儿平安,贼人也已犯案被诛,没了仇人,咱们也该回去和她们娘俩儿团聚了。”
“是,”
枚儿说:
“孩儿已长大,正该回去与母亲和翠儿妹妹团聚,我也是很想念母亲和翠儿妹妹。”
路易斯听说枚儿要走,很是惋惜,姐弟俩更是不舍。路易斯夫妇在与枚儿相处这三年中早已将上官枚看做自己的孩子一般。眼见得留不住上官枚,只得对枚儿说:
“孩子,你的制钟和磨镜手艺已经学得很好了,可以自己独立操作。我给你准备一套工具,你回去定会用得着。如果你过的不如意还可以回来找我。”
回去的商船坐了不少人,都是要到东方贸易的商人和一些无所事事,雄心勃勃的冒险家。在路过英吉利补充给养的时候,上来两位新旅客,上官枚和阿潘看有新旅客上船,好奇的打量着他们。
两人都在三十岁左右,一位是高高瘦瘦的个子,长长的脸,棱角分明,似斧砍刀削一般,一头棕黄色的卷发下,高耸的鼻子显得十分突出,深陷的眼窝,一双蓝眼睛,薄薄的嘴唇周围的胡须用刀刮的干干净净,露出一片铁青色。另一人,个子略矮些,是深棕色卷曲的头发,略显胖的圆脸上,小眼眯缝着,长着圆鼻头,络腮胡须卷曲着,将大部分脸都遮住了。二人身穿代表教职人员长袍,手拎着皮箱、行李上来。
二人上船以后见张老琬和上官月父子等人是东方人,就主动过来与他们搭讪,有阿潘和上官枚这两个翻译,沟通起来很容易。略胖些的话多,告诉他们,
“我们两人是教廷的牧师,是受罗马教廷派遣,要到中国传教的。你们是中国人,我们正好一路。”
“没想到会碰到你们。”
瘦高个也说:
“听说中国非常遥远,坐船要好几个月,一路还有风险,这让我们很兴奋。”
“是,这里离中国远得很。”
看着这两个洋人兴奋的样子,上官枚也对他们产生了兴趣。
“你们去这么远的地方,那你们对要去的地方知道多少呢?”
“虽然我们知道的不多,”
胖子接过来说:
“但这更让我们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看过马可波罗的‘西行漫记’,东方的这个大国是那么神秘和诱人。”
“是的,这是让我们踏上这冒险旅程的动力。”
瘦高个看起来也对这趟旅行的目的地充满了期待,二人十分兴奋,显得很主动、亲热。
上官枚在西洋待了这几年,对这里的宗教多少有些了解,知道这些教廷派出的传教士都是经过选拔极优秀的人才,于是有意问他们:
“二位先生要去中国传教,不知都有什么技能啊?因为一无所能,去了也站不住脚。”
“我们是画师。”
胖子说:
“我们在传教的同时也要传播我们的绘画知识。”
上官枚点点头,
“我知道西洋的绘画技法与中国的绘画技法截然不同,你们的绘画是否能被中国人接受那就要看你们的本事了。”
“当然,”
二人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
“我们是教廷选出的画师,教堂里就有我们的作品。”
“不知你们见识过中国画没有?”
二人互相看了看,都摇了摇头,可胖子又说道:
“我们见过中国瓷器上画的画和图案,那些似乎太粗浅了。”
上官枚在幼时曾在父亲的指导下练习过绘画,在西洋这几年又游历各国,见识过许多油画、铜版画和雕塑作品,在这方面有很深的体会。但听这二位洋人的说法,他们似乎没见过真正的中国画。不由笑了笑说:
“照二位先生的说法,中国画很肤浅没什么艺术价值了?我想二位先生错了,你们还未曾见过真正的中国画,真正的艺术珍品。画在瓷器上的画只是瓷器作坊里的匠人所为,并非画师的作品。我也曾仔细观察分析了西洋画法和中国画法二者的异同之处,只是一时与你们分辨不清,但可以说明的是二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西洋画法重在写实,中国画法则虚实兼顾,有着更广更深的意境。”
听了上官枚这一番议论,二位洋人不由对这位嘴上刚现绒毛的中国年轻人有了几分敬意,不过还是有些不服气。胖子问道:
“看来先生对绘画有些了解,不知先生对二者如何评价?”
上官枚看二位洋人神色中仍有些疑惑,心中暗道:
“不说出些道理你们还不服气。”
与阿潘一对眼色,对二位洋人道:
“我曾游历了你们西洋诸国,看过你们的许多油画作品,也看过一些雕塑。我对这些艺术品还是很欣赏的,对这里的绘画技法也很佩服。你们西洋的画法是以写实为本的,所画就是所见,力求还原真实,特别是许多肖像画和雕塑,就如真人立在那里。”
“是的,”
二位洋人都点头认可,
“如果画的不真实,那就不能称为艺术品了。”
“这在我们中国叫‘写真’,”
上官枚继续说道:
“中国也有专以写实为本的绘画,比如人物肖像,工笔花鸟等大都是写真作品,不过与西洋的绘画还是有不同之处。”
“那先生认为二者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其中之一,”
上官枚继续说:
“所采用的绘画技法不同,理念不同。西洋画是以‘面’来表现画面的,而中国画是以‘线条’来表现画面的。”
二位洋人听的入了神,为上官枚的一番议论所吸引,
“唔,是的,”
瘦子说:
“油画的确是以‘面’来表现画面的,可铜版画是以线条来表现的啊。”
“不,那不一样。”
上官枚肯定地说:
“铜版画是用线条组成的‘面’来表现画面的深浅、明暗和色彩的。而中国画只是用线条来表现人物和物体的轮廓。这是其一。”
“那还有什么不同?”
胖子也连忙问。
“二者表现的意境不同,”
“意境不同?”
二人很疑惑。
“西洋画法讲究视觉焦点,一幅画面上只有一个焦点,也就是眼睛所看到的画面而聚焦的一个点。”
“是的,”
二洋人连连点头,
“这是绘画的基础知识。”
“那这个画面就只能局限在双眼能看到的范围了。”
上官枚接着说:
“中国画没有焦点的概念,所以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在一个画面上可以包含千山万水,万里江河。这可不是双眼直接看到的场景,需要丰富的想象和概括。”
“那怎么可能?”
二洋人摊开双手,耸耸肩连连摇头。
“你们没见到这样的绘画作品当然不会相信,只有到了中国后你们才会相信。这是其二。”
“还有什么不同?”
虽然二人还有疑惑,但还是对上官枚的议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当然还有就是所用绘画工具材料的不同,油画是用油彩在布上作画,而中国画则是用毛笔、墨和水调的色彩在纸和绢上作画。二者尽管有这许多不同,但都有自己的杰出绘画作品。所以你们在没看到中国真正的绘画作品之前先不要心存偏见。”
这一番话让二位洋人心服口服,心中暗暗佩服上官枚年龄不大却阅历不浅,对中西文化都熟悉,中西语言尽通,觉得这是去中国传教旅途中最好的旅伴了。二人立时放下那傲慢的架子,对了个眼色,胖子对上官枚说:
“先生,很荣幸在此与你们相遇,对先生的这一番议论我们感到非常佩服,请原谅我们的无知和鲁莽。在此请允许我向先生提出建议,让我们成为朋友吧,我想这一趟旅程一定会很愉快。”
上官枚倒是挺喜欢二位洋人的直率和诚恳。看看义父和张老琬向自己点头,知道阿潘已经将他们的话都翻译了。所以也就认真的点头答应,
“好吧,让我们一起度过这漫长的旅行时光,一路上我们不会寂寞的。”
在船上有了这洋人朋友也就不显无聊了,上官枚和阿潘与他们交流又没有语言障碍,几天下来就十分的熟络了。二位洋人一路上向上官枚和阿潘学习中国话,索性要求上官枚帮着起个中国名字。
“我正觉得你们的名字太长,不好称呼,”
上官枚说:
“中国人的起名习俗与你们不同,名字的前面是姓,后面是名。”
与阿潘商量了一下,对二人说:
“一人姓艾,名启蒙;另一位姓王,名至诚。意在你二人心坚至诚,又要入异乡,一切要从头做起,重新启蒙学习吧。”
这样胖子改名艾启蒙,瘦子叫王至诚。这几人一路上兴致勃勃,无论是天文、地理、科技、艺术,一通胡侃。二人见上官枚通晓中西语言文字,也是学识不凡温文尔雅,遂邀其到了爪哇之后还一路同行,这样上官枚与这二人成了好朋友。
商船在海上航行历经三个月才来到了爪哇,上官月父子处理了货物,与张老琬道了别,又采购了一些当地特产货物,换了到广州的中国商船回返中国。两位传教士与上官月父子同行,半个月后才到广州珠江口外,等广州关派人上船检验货物。
第二日,待验货毕,发给了海关船牌,然后聘请了一名引水员带着三名助手引领着,溯珠江而上,到虎门报验。放行后到达黄埔港口停泊,待海关官员上船对货物征税后,请了广州十三行的牙商为保商,才被允许往岸上卸货。然后由牙行买办拿到卸货的批准状,通事会提供两条舢板给商船使用,还要有两名管理舢板的官员随行,将货物运到广州城里。这时十三行的商人带着助手来对货物称重、衡量质量价值,列清账目,才准许贩卖洋货。
办完这一系列手续,上官月父子才上岸寻客栈住下,又将两位传教士送到广州的天主堂。将带来的货物托付给张老琬的洋货店,让他们帮着出手,忙了十几日,就准备返回漳州。
这一日正准备出去到张老琬在广州的铺子,看看寄售的货物是否出手,却见两位传教士寻了来。让进客栈,两位传教士对上官月爷俩儿说:
“来到中国人生地不熟,我们还要到京城去,刚刚由天主堂的牧师到番禺县衙门去办赴京的手续,被告知如果要想进京献艺,就需要领进京的文书、牙牌,而且要由官府派人护送,只是路途遥远,官府派不出人手来,我们又人生地不熟,再加语言不通,所以非常希望上官枚先生陪我们去一趟。”
原来在十几年前,因为天主教在中国传教时不许中国教民入孔子庙行礼,不许入祠堂祭拜祖先,不许在家中、坟茔和丧葬吊唁时举行与天主教不合的礼拜仪式,形成与中国传统的礼仪争执。康熙皇帝开始还想调和这个矛盾,谁知罗马教廷态度十分强硬,因此让康熙十分恼火,特发谕旨禁教,谕旨称:
“尔教王《条约》与中国道理大相悖戾,尔天主教在中国行不得,务必禁止,教既不行,在中国传教之西洋人亦属无用,除会技艺之人留用,再年老有病不能回去之人仍准存留,其余在中国传教之人,尔俱带回西洋去。其准留之西洋人依尔教王《条约》自行修道,不许传教。”
禁教之令一下,中国各地对西洋人查禁甚严。但皇上允准并有“定例”对来华传教的传教士有了新规,
“西洋人来广,遇有谙习丹青、钟表等技,情愿赴京效力者,准令呈明地方官详报。”
因这番禺县地当西洋人来华的主要码头,所以每年经由此呈报进京的西洋人甚多。番禺县为此不堪负担,因为要派人护送,搭人搭钱不说,中途出了事故又要担责,因此往往是一味的推脱,延误时日,因此来华的洋人滞留在此的不在少数。
天主堂与二人洋人商量着如想尽早进京就需自己找护送人员,二人想起上官月父子来,合计好到京城路途遥远,如果有上官枚作伴,一是解决语言不通之不便,二是上官枚有防身之术,安全上有个保障,三是可以尽快让官府批下文书来好尽早动身进京,因此来求上官枚。
上官月闻听觉得是个意外,打乱了自己的行程安排,不便立时应允。遂对二人说:
“我们在这里还有些事耽搁,过几天看事情办的如何再回复你们。”
二人只好泱泱而退。父子俩商量着先到张老琬的铺子里看看自己的货物,顺便打听翠儿母女的消息。到那儿一问,货物已经出脱,正值有张老琬的伙计自漳州来,告诉上官月,翠儿母女已回到家乡,也没听到有何意外之事。父子二人经一番商议,上官月对上官枚说:
“她们母女平安就好,我们也可放下心来。送二位传教士到京师倒是可以,只是枚儿你一人送他们我也不放心,你终究年龄还小,又这么多年在海外生活,没有江湖阅历。不如我在此办些货物,随你们一起到京发卖,也可一路互相照应,顺便到北方探望你师叔。”
父子俩商量妥当,写好家书,让张老琬的伙计给翠儿母女捎去,顺便把身上带的多余的一万二千两多银票给她们娘俩儿捎回去。告诉她们,因为要陪伴护送两位传教士进京,所以要耽搁几个月才能回去。办妥这些事,又与二位洋人相见,答应伴他们进京。二非常高兴,对上官月父子俩说:
“番禹县告诉我们,自己找的伴护人员,需要由地方士绅出头担保,县里才肯出具上京文书。”
这样上官月又来到张老琬的店里与掌柜说知原委,掌柜一口答应,很快就与十三行总管说好,出头找到番禺县知县说定,顺利的办好护送二位洋人进京的文书,又给两位洋人领了内务府颁发的信牌,番禺县还给上官月父子支了二十两的路费。进京的文书中注明上京洋人的姓名、原住国以及年龄相貌、所习技艺等事项。上官月父子作为护送人员也列在文书之上以备沿途查验。
上官月父子与二位洋人先自黄埔港乘海船沿海岸北上进长江口,直达扬州下船。果然下船就有官府拦住查验官文,也亏得有上官月在,向官府呈上内务府的信牌和番禺县的文书,一番从容应付,不曾被留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