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再访刘羊庄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七十二沽风情录最新章节!
朱岷回到杨柳青,急忙将自己的画稿完成,想去看看霞儿,到霞儿的画室一看,门锁着。问了问其他的画师,说是:
“有几天没来了,可能是因为订了婚,要准备嫁妆吧。”
朱岷觉得很突然,没听冯掌柜说起啊?朱岷又问:
“是和哪家定的亲啊?”
人们告诉他,男方是独流镇的首户,张家酱园的东家二少爷。这张家酱园在独流镇已历三代,他家酿造的香醋乃是直隶一绝,简直可与山西老陈醋相媲美。这张家本与冯家很熟悉,关系密切。霞儿幼时两家曾说起过要结个亲家,只是那时没经过三媒六证。如今知道冯家的女儿已经长大成人,遂托人到冯家说媒。因张、冯两家有这一层密切关系,现在张家来求亲,冯掌柜俩口儿实在抹不开面子,无奈之下就答应下了这门亲事。
张家二少爷年方一十七岁,虽念过几年书,却不甚通,也就落个能记个流水账而已,尽管年纪不大,可受家里熏染,做生意却是在行,将来接过老爹的生意还是满可以应付的。
霞儿本来也认识他,知道这位二少爷没甚大的出息,又是个不懂得斯文的,心中已是十二分的不愿意。后来见了朱岷,心中老是隐隐的有朱岷的影子,为此也是着实哭了几泡。无奈拧不过爹娘,只好认命。
朱岷听说此事,想一想,觉得现在已不便再见霞儿,不免心中有些怅然若失之感。可定下心来细想,自己与霞儿本无什么关系,按说自己一个身处异乡,穷途落魄之人,无论如何不能生出这样非分的念头。
想到这儿,不由的摇头叹息,唉!命中有时不需强求,命中没有求也无用。心中这么想着,将烦恼略放了放,但终究心中不再平静,再也无心画画,放下手中的画笔,想出去散散心。
信步自冯家出来,顺着南运河走了几步,抬头看见河南面高高耸立的文昌阁,想到差不多有两个多月没见到书堂的章老夫子了,不知他过的怎么样?去看看他吧。于是回头到街里买了些酱肉、花生、兰花豆之类的下酒菜,沽了一壶酒,提着来到文昌阁旁的书堂。正逢学堂散了学,老夫子正要收拾好回住处,见朱岷进来,不禁喜笑颜开的说:
“哈哈,小友来了,好久没见了,快进来。”
看朱岷手中提着酒、菜,更是高兴,
“哈哈!小友要请我喝酒么?”
“学生早该来看望老先生了,刚从城里回来没几天,忙着将手中的画稿完成,这才得闲过来看望老先生,今日要与老先生一醉方休。”
“好好,快随我来。”
老夫子的脸都笑开了花。
二人来到后面老教授的住处,朱岷将酒菜摆放在桌上,老夫子取过一个饭碗,倒上热水,烫上酒,老夫子问道:
“手中的画稿完成了?”
“我一回来就先忙着完成这画稿,”
朱岷回答道:
“原是看他们的画样中缺少些百姓生活情趣的题材,所以想起来为他们画了这么一副画样。虽知让崔掌柜叫了去,在他那里待了差不多有两个多月,回来后完成了画稿,我也该走了。”
说着现出一副怅然若失的迷惘之色。老夫子见朱岷似乎情绪有些低落,连忙举起酒盅对朱岷道:
“人生就是如此,聚聚散散,来来往往,从来没有不散的宴席,有多大的事儿也不必放在心上。好了,说说在城里的见闻吧。”
听了老夫子一番劝导,朱岷才回过神来,
“到城里崔家结识了几位朋友,”
朱岷说着这两个月来在城里的见闻,
“也有幸见识了许多古画,特别是观摩了一幅宋代画师的的山水画,也临摹了几幅,心中也觉得对宋代山水画多了几分见识。”
“崔家藏品还不是很多,”
老教授告诉朱岷,
“论起天津卫收藏字画之人,那应该首推安家,安家到了安岐这一辈儿,经营盐业致富那是不用说了,单说其收藏就耗资巨万。据说这安家原是大学士明珠家的大管家。安岐在明珠家生活过,当然见过世面,他又爱好收藏古玩字画,所以这些年来收藏颇丰。此外他对书画的鉴赏还很在行。”
“安岐?是安麓村么?我在扬州时也听说过他,”
朱岷接过去说:
“扬州也有他的生意,扬州新城东关一带还有他的宅子呢。”
老夫子点点头,
“是,听说他也是两头跑着照应生意,他在天津卫城东南临海河边修建有他的宅子,名叫‘沽水草堂’,据说里面有个藏珍楼,专门收藏古董字画。”
老夫子干了一盅酒,顿了顿又说道:
“其次是水西庄查家。查家和安家一样都是大盐商,只是查家的收藏要略逊一二。不过水西庄这片园林可比沽水草堂更胜一筹了,现在是天津卫首屈一指的游玩之处,我听说近来有人将其与扬州马氏的小玲珑山馆并称。”
朱岷听了也觉一惊,
“我在扬州马氏兄弟的小玲珑山馆住过一段时间,盖造的的确很好,不愧为江南私家园林之首。这水西庄如能与小玲珑山馆相比,也定然不同凡响了。”
“唉!”
老夫子叹了一口气,
“只是我一介穷儒,无缘到园内观赏,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去游玩一番。”
朱岷将酒盅举起,
“老先生别急,总会有机会的。来,干这一杯。”
老夫子将手中酒一口干了,挟了块酱头肉放在嘴里慢慢嚼着,一边笑着自我解嘲,
“虽说修造好的水西庄我没机会游玩欣赏,可是十年前水西庄还是一片荒地之时,我倒曾路过那里,那时倒是有好大一片树林,也有砖窑取土挖出的大坑,已是积水成湖,我倒十分欣赏那里的野趣。”
朱岷笑着说道:
“老先生是捷足先登了。”
说罢二人大笑。老夫子转过话头,接着说起崔博山,
“我与那崔博山在十多年前就认识,这老崔自幼就十分聪慧,但不愿走科举这条路,对做生意倒是挺在行。他做的是古董行,专门经营古董字画,所以说他并非收藏字画之人,好字画不过在其手中一过而已。你为他临摹的古画很可能要被他卖出去,你是为观摩学习,他可是要将其出手换钱的。”
朱岷一想也对,不由点头称是,
“我是为观摩学习,能使自己的画技得以提高,而他得到的仿作定会出让换钱的。这一点我也曾问过他,他说,是朋友喜欢,临摹这幅古画是为了留给朋友。他不承认是出售,我也只能信他。只不过我在图中留下了只有我自己才能识别的记号,可以与原图区分开。”
老夫子听了连连点头说:
“对,对,正该如此,不然这些仿作流传下来就无法与原作鉴别了。不过这崔博山在天津卫的人缘还算不错,与各种人都能合得来,这也是生意人的本性使然吧。”
朱岷点头,深以为然,
“我也觉得这崔掌柜挺和善、实在的。”
老夫子又说道:
“不过据我所知,这崔博山尽管有生意人的滑头之处,但又能谨遵江湖道义,重信守义,不曾因此坏了自己名声。”
朱岷听了也点头表示赞同。二人谈谈说说,酒喝到三更才罢。朱岷心中有事,多喝了几盅,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勉强喝了碗章老夫子熬的粥,就在老夫子这里与老教授抵足而眠。
转天直至日上三竿才爬起来,看看老夫子早已起来到学堂去给学童们讲课,自己脑袋虽然还有些昏昏沉沉,不时还闪过霞儿的身影,但已是模糊不清了。心里知道,霞儿与自己无缘,而这时突然想到了芳儿。
芳儿曾说过,她和霞儿认识,过些日子要来这里找他。朦胧中仿佛芳儿就站在自己眼前,正含情脉脉的看着自己。细想想在崔家的一段时间,与芳儿相处虽然平淡,但是那么的随和、温馨,只是自己当时将心思全放在绘画上,都没能与芳儿认真的说几句话,甚至没有仔细的去端详一下芳儿。直到临摹画作完成,把画画的心思放下,才忽然发觉,眼前的芳儿是那么招人喜欢。从自己的内心来说,虽然芳儿的经历与自己同样的坎坷,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但那是次要的,自己对芳儿的情感是来自内心由衷的喜欢。因为自己也感觉到,芳儿这一个多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已经从开始的丫鬟服侍主子,后来转换到似照料自己的亲人一般,可以说,这说不出来的亲近感是在这两个月中两人耳鬓厮磨的在一起生活自然产生的。
想到这儿,心中更觉得自己留在这里处境有些尴尬,实在不便在杨柳青久留,不如早些离开。
回到青古斋,与冯掌柜说知,要去城里访友,可能多住些日子。谢绝了冯掌柜的挽留,收拾起自己简单的行李,正准备离开,忽听得有人呼唤。
出来一看,只见冯掌柜领着崔博山进来。朱岷忙问道:
“崔掌柜近日可好?请进来说话。”
“不必了,”
崔博山说:
“导江先生快收拾一下,随我走,明日水西庄有一雅集,说是为的给京里来的一品大员陈元龙接风,借此我带你认识一下查家兄弟。”
“这是个好机会,”
冯掌柜接过来说:
“借此也可以游历一下水西庄,认识许多天津卫的文人墨客。”
闻听在水西庄雅集,朱岷心中也觉高兴,
“我也听说天津有个水西庄,是天津卫一大胜景,只是无缘一观,有此机会当然太好了。”
崔博山又对朱岷说:
“我也与查家说好,导江先生可以在水西庄多住些日子。”
朱岷闻听,心道这机会正好,连忙说:
“在此先谢过前辈的一番热心,能在水西庄认识一些诗画之友,学生那是求之不得。只是我现在还有些事要办,请崔掌柜先回去,我办完事再去城里寻崔掌柜。”
崔博山觉得很诧异,
“导江先生有什么事非着急要办?要我帮忙么?”
朱岷摇摇头,
“多谢掌柜的美意,我只是有些私人小事,天黑之前定能赶到府上。”
崔博山见朱岷没明说什么事,也不便再问,只好说:
“那好吧,我就先回去,在家恭候导江先生大驾。”
崔博山走后,冯掌柜又给了朱岷三十两盘缠,朱岷推辞一下只好收下。出门寻了个顺便的船儿,到了刘羊庄,来探望刘母。
见朱岷回来,芳儿很高兴,忙将其让进屋,朱岷看刘母的病虽不见明显好转,但有了朱岷留下的银两,请了城里的名医诊治,病情已然控制,再加有芳儿在家服侍,饮食周到,心情也见好。见此,朱岷又将身上剩下的三十多两银子拿出来交给芳儿,要她好生在家服侍母亲,延医诊治。芳儿连忙推辞不要,
“你留下的银子还没用多少,怎好再要你的,你总不能手底下一点儿都不留吧。”
朱岷说:
“我离开戴家时,冯掌柜又给我三十两盘缠,我留着又用不着,给老伯母治病、调养身体要紧。”
芳儿再推辞时,朱岷将芳儿的手抓过来,将银子放在芳儿手中,说:
“我可没将你当外人,这银子只当给我的父母用去,你的母亲与我的母亲何异?”
说着又想起自己幼年失去父母兄弟的往事,心中不禁感到凄然。一句话说得芳儿心里暖暖的,有些激动,望着他眼中含泪,为之所感,自己也觉眼中湿润。见朱岷说的一片至诚,也就不住的点头,
“既然哥哥这么说,我就不见外了,这里就是你的家,你就是我至亲之人,诸事我还要依靠哥哥。”
一句话说得朱岷心中不由产生了男人的责任感,感到肩上有了担子,眼前就是至亲之人需要自己挺身护卫,这十来年间因为自己幼年家中遭了大难,失去了父母、兄弟,多年无人子之感,如今因芳儿的关系,看到刘母病卧在床,又有了一种家的感觉,觉得自己是男子汉,理应为这个家尽自己的责任,成为这个家的顶梁柱。刘母在里屋隐隐听见二人的话,心中知道芳儿今生的依靠将是朱岷,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于是将二人唤进屋,对朱岷道:
“我知道我的芳儿配不上你,但是芳儿是你自崔家赎出来,按说她已经是你的人了,是做奴?还是做妾?随你怎么安排都行。我也问过芳儿,她也愿意跟着你,就着我老婆子还没死,就由我做主将芳儿许配于你,不知你可愿意?”
朱岷看看芳儿在一旁低着头,脸红红的,双手捻着衣角不吭声,知道她是肯了,心中也是大喜,
“我听老伯母的,只是千万不要再提卖身契,什么做奴做妾的了。”
看朱岷不再说推辞的话,刘母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反喜极而泣,
“好孩子,我母女正处于危难之际,得先生出手相助已是十分的感激了。如今我的芳儿身有所托,我就是死也能合的上眼了。”
朱岷连忙安慰说:
“老伯母不要这么说,我幼年失去父母兄弟,只身一人在此,孤苦无依,您就如我的母亲一般,正需要孩儿在面前侍奉孝敬才是。”
刘母拭拭泪,不禁露出笑容,
“好好,我看你在北方也无落脚之地,不如你就将这里当做你的家好了,我母女以后还有依赖先生之处。”
朱岷看着刘母,一本正经的点点头,
“是,以后这里就是我的家,我要常回来看望老伯母。”
刘母突然转过脸来对芳儿说:
“芳儿,你去将隔壁你三婶儿叫来,我有话说。”
二人退出来,芳儿到隔壁将三婶儿叫了过来。刘母将芳儿与朱岷二人的事如此这般告诉了三婶儿,道:
“我家现在是落难的时候,又不是什么大户人家,没那么多讲究,我心中只惦念着芳儿的终身大事。朱先生将芳儿赎出来,又拿出钱为我治病,对我家帮助甚大。我也想着,让芳儿给朱先生做妾也罢。可即使如此,孩子们的婚姻终究是人生大事,我想请三婶儿为他们做个大媒,为他们的婚姻做个见证。”
这三婶儿听了也是为芳儿高兴,一口应承下来。刘母又道:
“就着我还有一口气儿,好歹先把他们的喜事定下来。”
二人在外屋依稀听到在说二人的婚事,朱岷不禁将芳儿的手拉住,芳儿挣了挣,见挣不出来,只得任由朱岷握住。芳儿轻声问朱岷,
“在戴家见到霞儿姐姐了么?”
“霞儿?”
朱岷低低的回答说:
“没有,听说霞儿订了婚,有了婆家,我不便再见她。”
“唔!”
芳儿拉了个长音,抬头看了看朱岷那似乎有些失望的表情,轻声安慰他说:
“哥哥别太在意了,日子还长,还有我在哥哥身边。”
最后几个字几乎听不清了,说得朱岷心中一动,伸手将芳儿揽过来,正要将脸凑过去,忽听里屋停了说话,有人下炕的声音,芳儿急忙甩开手,二人连忙分开。只见三婶儿出来笑嘻嘻的对二人说:
“朱先生、芳儿,恭喜你俩儿,三婶就是你们俩儿的大媒了,只是朱先生要先写个庚帖给我。”
刘家原是年画世家,家中原有纸墨笔砚在,朱岷将自己的生辰八字写好交给三婶儿,芳儿也自写了自己的庚帖。朱岷一看,芳儿不但识字,而且她的字还是很下过一番功夫的。三婶拿着二人的庚帖,自去叫村里的私塾先生给合一合。
在刘家吃过午饭,朱岷看时辰不早,想起还要进城,跟刘母言明,应崔博山之约,要到水西庄去,过几天再来探望。芳儿将朱岷送出来,依依不舍的看着朱岷离去,一颗日夜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
想着自己这一个多月服侍朱岷,早已被朱岷伏案作画时的执着所折服,那时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与其共度一生那将是多么的美好啊。所以每天一见到他,心中就咚咚的跳个不停,虽然家遭不幸,心情郁闷,可在这与朱岷相处的一个多月里,自己有时会忘了烦恼,心情会开朗一些,又时不时的想到了将来。如今终身大事已定,自己的心中才觉得踏实,现在满心都是对未来的憧憬。
朱岷进了城,寻到崔博山在北门外归贾胡同的家中已是傍晚时分。晚饭时,崔博山对朱岷说起了查家和水西庄的事,让朱岷对查家和水西庄有了些许的认识。
朱岷回到杨柳青,急忙将自己的画稿完成,想去看看霞儿,到霞儿的画室一看,门锁着。问了问其他的画师,说是:
“有几天没来了,可能是因为订了婚,要准备嫁妆吧。”
朱岷觉得很突然,没听冯掌柜说起啊?朱岷又问:
“是和哪家定的亲啊?”
人们告诉他,男方是独流镇的首户,张家酱园的东家二少爷。这张家酱园在独流镇已历三代,他家酿造的香醋乃是直隶一绝,简直可与山西老陈醋相媲美。这张家本与冯家很熟悉,关系密切。霞儿幼时两家曾说起过要结个亲家,只是那时没经过三媒六证。如今知道冯家的女儿已经长大成人,遂托人到冯家说媒。因张、冯两家有这一层密切关系,现在张家来求亲,冯掌柜俩口儿实在抹不开面子,无奈之下就答应下了这门亲事。
张家二少爷年方一十七岁,虽念过几年书,却不甚通,也就落个能记个流水账而已,尽管年纪不大,可受家里熏染,做生意却是在行,将来接过老爹的生意还是满可以应付的。
霞儿本来也认识他,知道这位二少爷没甚大的出息,又是个不懂得斯文的,心中已是十二分的不愿意。后来见了朱岷,心中老是隐隐的有朱岷的影子,为此也是着实哭了几泡。无奈拧不过爹娘,只好认命。
朱岷听说此事,想一想,觉得现在已不便再见霞儿,不免心中有些怅然若失之感。可定下心来细想,自己与霞儿本无什么关系,按说自己一个身处异乡,穷途落魄之人,无论如何不能生出这样非分的念头。
想到这儿,不由的摇头叹息,唉!命中有时不需强求,命中没有求也无用。心中这么想着,将烦恼略放了放,但终究心中不再平静,再也无心画画,放下手中的画笔,想出去散散心。
信步自冯家出来,顺着南运河走了几步,抬头看见河南面高高耸立的文昌阁,想到差不多有两个多月没见到书堂的章老夫子了,不知他过的怎么样?去看看他吧。于是回头到街里买了些酱肉、花生、兰花豆之类的下酒菜,沽了一壶酒,提着来到文昌阁旁的书堂。正逢学堂散了学,老夫子正要收拾好回住处,见朱岷进来,不禁喜笑颜开的说:
“哈哈,小友来了,好久没见了,快进来。”
看朱岷手中提着酒、菜,更是高兴,
“哈哈!小友要请我喝酒么?”
“学生早该来看望老先生了,刚从城里回来没几天,忙着将手中的画稿完成,这才得闲过来看望老先生,今日要与老先生一醉方休。”
“好好,快随我来。”
老夫子的脸都笑开了花。
二人来到后面老教授的住处,朱岷将酒菜摆放在桌上,老夫子取过一个饭碗,倒上热水,烫上酒,老夫子问道:
“手中的画稿完成了?”
“我一回来就先忙着完成这画稿,”
朱岷回答道:
“原是看他们的画样中缺少些百姓生活情趣的题材,所以想起来为他们画了这么一副画样。虽知让崔掌柜叫了去,在他那里待了差不多有两个多月,回来后完成了画稿,我也该走了。”
说着现出一副怅然若失的迷惘之色。老夫子见朱岷似乎情绪有些低落,连忙举起酒盅对朱岷道:
“人生就是如此,聚聚散散,来来往往,从来没有不散的宴席,有多大的事儿也不必放在心上。好了,说说在城里的见闻吧。”
听了老夫子一番劝导,朱岷才回过神来,
“到城里崔家结识了几位朋友,”
朱岷说着这两个月来在城里的见闻,
“也有幸见识了许多古画,特别是观摩了一幅宋代画师的的山水画,也临摹了几幅,心中也觉得对宋代山水画多了几分见识。”
“崔家藏品还不是很多,”
老教授告诉朱岷,
“论起天津卫收藏字画之人,那应该首推安家,安家到了安岐这一辈儿,经营盐业致富那是不用说了,单说其收藏就耗资巨万。据说这安家原是大学士明珠家的大管家。安岐在明珠家生活过,当然见过世面,他又爱好收藏古玩字画,所以这些年来收藏颇丰。此外他对书画的鉴赏还很在行。”
“安岐?是安麓村么?我在扬州时也听说过他,”
朱岷接过去说:
“扬州也有他的生意,扬州新城东关一带还有他的宅子呢。”
老夫子点点头,
“是,听说他也是两头跑着照应生意,他在天津卫城东南临海河边修建有他的宅子,名叫‘沽水草堂’,据说里面有个藏珍楼,专门收藏古董字画。”
老夫子干了一盅酒,顿了顿又说道:
“其次是水西庄查家。查家和安家一样都是大盐商,只是查家的收藏要略逊一二。不过水西庄这片园林可比沽水草堂更胜一筹了,现在是天津卫首屈一指的游玩之处,我听说近来有人将其与扬州马氏的小玲珑山馆并称。”
朱岷听了也觉一惊,
“我在扬州马氏兄弟的小玲珑山馆住过一段时间,盖造的的确很好,不愧为江南私家园林之首。这水西庄如能与小玲珑山馆相比,也定然不同凡响了。”
“唉!”
老夫子叹了一口气,
“只是我一介穷儒,无缘到园内观赏,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去游玩一番。”
朱岷将酒盅举起,
“老先生别急,总会有机会的。来,干这一杯。”
老夫子将手中酒一口干了,挟了块酱头肉放在嘴里慢慢嚼着,一边笑着自我解嘲,
“虽说修造好的水西庄我没机会游玩欣赏,可是十年前水西庄还是一片荒地之时,我倒曾路过那里,那时倒是有好大一片树林,也有砖窑取土挖出的大坑,已是积水成湖,我倒十分欣赏那里的野趣。”
朱岷笑着说道:
“老先生是捷足先登了。”
说罢二人大笑。老夫子转过话头,接着说起崔博山,
“我与那崔博山在十多年前就认识,这老崔自幼就十分聪慧,但不愿走科举这条路,对做生意倒是挺在行。他做的是古董行,专门经营古董字画,所以说他并非收藏字画之人,好字画不过在其手中一过而已。你为他临摹的古画很可能要被他卖出去,你是为观摩学习,他可是要将其出手换钱的。”
朱岷一想也对,不由点头称是,
“我是为观摩学习,能使自己的画技得以提高,而他得到的仿作定会出让换钱的。这一点我也曾问过他,他说,是朋友喜欢,临摹这幅古画是为了留给朋友。他不承认是出售,我也只能信他。只不过我在图中留下了只有我自己才能识别的记号,可以与原图区分开。”
老夫子听了连连点头说:
“对,对,正该如此,不然这些仿作流传下来就无法与原作鉴别了。不过这崔博山在天津卫的人缘还算不错,与各种人都能合得来,这也是生意人的本性使然吧。”
朱岷点头,深以为然,
“我也觉得这崔掌柜挺和善、实在的。”
老夫子又说道:
“不过据我所知,这崔博山尽管有生意人的滑头之处,但又能谨遵江湖道义,重信守义,不曾因此坏了自己名声。”
朱岷听了也点头表示赞同。二人谈谈说说,酒喝到三更才罢。朱岷心中有事,多喝了几盅,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勉强喝了碗章老夫子熬的粥,就在老夫子这里与老教授抵足而眠。
转天直至日上三竿才爬起来,看看老夫子早已起来到学堂去给学童们讲课,自己脑袋虽然还有些昏昏沉沉,不时还闪过霞儿的身影,但已是模糊不清了。心里知道,霞儿与自己无缘,而这时突然想到了芳儿。
芳儿曾说过,她和霞儿认识,过些日子要来这里找他。朦胧中仿佛芳儿就站在自己眼前,正含情脉脉的看着自己。细想想在崔家的一段时间,与芳儿相处虽然平淡,但是那么的随和、温馨,只是自己当时将心思全放在绘画上,都没能与芳儿认真的说几句话,甚至没有仔细的去端详一下芳儿。直到临摹画作完成,把画画的心思放下,才忽然发觉,眼前的芳儿是那么招人喜欢。从自己的内心来说,虽然芳儿的经历与自己同样的坎坷,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但那是次要的,自己对芳儿的情感是来自内心由衷的喜欢。因为自己也感觉到,芳儿这一个多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已经从开始的丫鬟服侍主子,后来转换到似照料自己的亲人一般,可以说,这说不出来的亲近感是在这两个月中两人耳鬓厮磨的在一起生活自然产生的。
想到这儿,心中更觉得自己留在这里处境有些尴尬,实在不便在杨柳青久留,不如早些离开。
回到青古斋,与冯掌柜说知,要去城里访友,可能多住些日子。谢绝了冯掌柜的挽留,收拾起自己简单的行李,正准备离开,忽听得有人呼唤。
出来一看,只见冯掌柜领着崔博山进来。朱岷忙问道:
“崔掌柜近日可好?请进来说话。”
“不必了,”
崔博山说:
“导江先生快收拾一下,随我走,明日水西庄有一雅集,说是为的给京里来的一品大员陈元龙接风,借此我带你认识一下查家兄弟。”
“这是个好机会,”
冯掌柜接过来说:
“借此也可以游历一下水西庄,认识许多天津卫的文人墨客。”
闻听在水西庄雅集,朱岷心中也觉高兴,
“我也听说天津有个水西庄,是天津卫一大胜景,只是无缘一观,有此机会当然太好了。”
崔博山又对朱岷说:
“我也与查家说好,导江先生可以在水西庄多住些日子。”
朱岷闻听,心道这机会正好,连忙说:
“在此先谢过前辈的一番热心,能在水西庄认识一些诗画之友,学生那是求之不得。只是我现在还有些事要办,请崔掌柜先回去,我办完事再去城里寻崔掌柜。”
崔博山觉得很诧异,
“导江先生有什么事非着急要办?要我帮忙么?”
朱岷摇摇头,
“多谢掌柜的美意,我只是有些私人小事,天黑之前定能赶到府上。”
崔博山见朱岷没明说什么事,也不便再问,只好说:
“那好吧,我就先回去,在家恭候导江先生大驾。”
崔博山走后,冯掌柜又给了朱岷三十两盘缠,朱岷推辞一下只好收下。出门寻了个顺便的船儿,到了刘羊庄,来探望刘母。
见朱岷回来,芳儿很高兴,忙将其让进屋,朱岷看刘母的病虽不见明显好转,但有了朱岷留下的银两,请了城里的名医诊治,病情已然控制,再加有芳儿在家服侍,饮食周到,心情也见好。见此,朱岷又将身上剩下的三十多两银子拿出来交给芳儿,要她好生在家服侍母亲,延医诊治。芳儿连忙推辞不要,
“你留下的银子还没用多少,怎好再要你的,你总不能手底下一点儿都不留吧。”
朱岷说:
“我离开戴家时,冯掌柜又给我三十两盘缠,我留着又用不着,给老伯母治病、调养身体要紧。”
芳儿再推辞时,朱岷将芳儿的手抓过来,将银子放在芳儿手中,说:
“我可没将你当外人,这银子只当给我的父母用去,你的母亲与我的母亲何异?”
说着又想起自己幼年失去父母兄弟的往事,心中不禁感到凄然。一句话说得芳儿心里暖暖的,有些激动,望着他眼中含泪,为之所感,自己也觉眼中湿润。见朱岷说的一片至诚,也就不住的点头,
“既然哥哥这么说,我就不见外了,这里就是你的家,你就是我至亲之人,诸事我还要依靠哥哥。”
一句话说得朱岷心中不由产生了男人的责任感,感到肩上有了担子,眼前就是至亲之人需要自己挺身护卫,这十来年间因为自己幼年家中遭了大难,失去了父母、兄弟,多年无人子之感,如今因芳儿的关系,看到刘母病卧在床,又有了一种家的感觉,觉得自己是男子汉,理应为这个家尽自己的责任,成为这个家的顶梁柱。刘母在里屋隐隐听见二人的话,心中知道芳儿今生的依靠将是朱岷,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于是将二人唤进屋,对朱岷道:
“我知道我的芳儿配不上你,但是芳儿是你自崔家赎出来,按说她已经是你的人了,是做奴?还是做妾?随你怎么安排都行。我也问过芳儿,她也愿意跟着你,就着我老婆子还没死,就由我做主将芳儿许配于你,不知你可愿意?”
朱岷看看芳儿在一旁低着头,脸红红的,双手捻着衣角不吭声,知道她是肯了,心中也是大喜,
“我听老伯母的,只是千万不要再提卖身契,什么做奴做妾的了。”
看朱岷不再说推辞的话,刘母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反喜极而泣,
“好孩子,我母女正处于危难之际,得先生出手相助已是十分的感激了。如今我的芳儿身有所托,我就是死也能合的上眼了。”
朱岷连忙安慰说:
“老伯母不要这么说,我幼年失去父母兄弟,只身一人在此,孤苦无依,您就如我的母亲一般,正需要孩儿在面前侍奉孝敬才是。”
刘母拭拭泪,不禁露出笑容,
“好好,我看你在北方也无落脚之地,不如你就将这里当做你的家好了,我母女以后还有依赖先生之处。”
朱岷看着刘母,一本正经的点点头,
“是,以后这里就是我的家,我要常回来看望老伯母。”
刘母突然转过脸来对芳儿说:
“芳儿,你去将隔壁你三婶儿叫来,我有话说。”
二人退出来,芳儿到隔壁将三婶儿叫了过来。刘母将芳儿与朱岷二人的事如此这般告诉了三婶儿,道:
“我家现在是落难的时候,又不是什么大户人家,没那么多讲究,我心中只惦念着芳儿的终身大事。朱先生将芳儿赎出来,又拿出钱为我治病,对我家帮助甚大。我也想着,让芳儿给朱先生做妾也罢。可即使如此,孩子们的婚姻终究是人生大事,我想请三婶儿为他们做个大媒,为他们的婚姻做个见证。”
这三婶儿听了也是为芳儿高兴,一口应承下来。刘母又道:
“就着我还有一口气儿,好歹先把他们的喜事定下来。”
二人在外屋依稀听到在说二人的婚事,朱岷不禁将芳儿的手拉住,芳儿挣了挣,见挣不出来,只得任由朱岷握住。芳儿轻声问朱岷,
“在戴家见到霞儿姐姐了么?”
“霞儿?”
朱岷低低的回答说:
“没有,听说霞儿订了婚,有了婆家,我不便再见她。”
“唔!”
芳儿拉了个长音,抬头看了看朱岷那似乎有些失望的表情,轻声安慰他说:
“哥哥别太在意了,日子还长,还有我在哥哥身边。”
最后几个字几乎听不清了,说得朱岷心中一动,伸手将芳儿揽过来,正要将脸凑过去,忽听里屋停了说话,有人下炕的声音,芳儿急忙甩开手,二人连忙分开。只见三婶儿出来笑嘻嘻的对二人说:
“朱先生、芳儿,恭喜你俩儿,三婶就是你们俩儿的大媒了,只是朱先生要先写个庚帖给我。”
刘家原是年画世家,家中原有纸墨笔砚在,朱岷将自己的生辰八字写好交给三婶儿,芳儿也自写了自己的庚帖。朱岷一看,芳儿不但识字,而且她的字还是很下过一番功夫的。三婶拿着二人的庚帖,自去叫村里的私塾先生给合一合。
在刘家吃过午饭,朱岷看时辰不早,想起还要进城,跟刘母言明,应崔博山之约,要到水西庄去,过几天再来探望。芳儿将朱岷送出来,依依不舍的看着朱岷离去,一颗日夜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
想着自己这一个多月服侍朱岷,早已被朱岷伏案作画时的执着所折服,那时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与其共度一生那将是多么的美好啊。所以每天一见到他,心中就咚咚的跳个不停,虽然家遭不幸,心情郁闷,可在这与朱岷相处的一个多月里,自己有时会忘了烦恼,心情会开朗一些,又时不时的想到了将来。如今终身大事已定,自己的心中才觉得踏实,现在满心都是对未来的憧憬。
朱岷进了城,寻到崔博山在北门外归贾胡同的家中已是傍晚时分。晚饭时,崔博山对朱岷说起了查家和水西庄的事,让朱岷对查家和水西庄有了些许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