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大夏帝国英雄传最新章节!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
吴元建闻弦歌而知雅意“多谢宋公公,我会转告给太子的。”
宋喜三也是个作风麻利的人,交接过后就带着窑工离开了,回到皇家窑厂之后立即开展工作,开始备料,准备烧制碳砖。
三天后一切准备就绪,就给胡思远和吴元建送去消息,于是二人再一次赶到皇家窑厂。
这次二人一到窑厂,就看到了那些工人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条不紊的忙碌着,一改上一次二人来的时候那种懒散的状态,吴元建很满意宋喜三的工作,着实夸奖了几句。
胡思远仔细的询问了整个备料和制砖的过程,觉得没问题之后,就让宋喜三下令开始烧制。
窑炉内,在接近一千五百的高温之下,以无烟煤、焦炭和沥青混合制成的砖块慢慢的发生还原反应,最后成为一块块结实的转头。
吴元建和胡思远在见到第一批成品砖之后,非常满意,宋喜三就让工人们按照这个办法继续制砖。
因为胡思远设计的第一座高炉产量不大,所需要的砖也不多,毕竟这种碳砖是用在炉腹和炉底的,所以很快就获得了足够的碳砖,这些成品砖被送到工地上,胡思远就带着几个在军械司负责搭建熔炉的老工匠,开始搭建高炉。
高炉的配套设施早就准备完毕了,就连作为炉壳的钢板也都加工好了,碳砖一到位,工匠们立即在胡思远的指导下开始建造高炉。
时间一天天过去,天气越来越冷,工地上却一直热火朝天,高炉一天天的变高,上料的架子也搭建起来。
胡思远穿着一件棉袍子,跟一身锦帽貂裘的吴元建站在高炉附近,看着正在封顶的高炉。
“思远,我们要成功了。”吴元建有点儿兴奋,这座高炉的产量虽然不高,但是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生铁,每天的产量差不多就是军械司半个月的产量了。
胡思远表情凝重,低声道“我们现在不能高兴地太早,开始生产后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我们有碳砖,只要小心点儿,就不会出现烧穿炉底的事故,但是我还是担心会出现冷炉事故,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一炉原料就算是废了。”
“工人培训的怎么样了,这种可以连续生产的高炉,我们需要让工人倒班,三班倒,需要的工人可不少啊?”
胡思远道“确实,必须要三班倒,我们最近一直在招收工人,以铁山候手下调来的冶炼工人为骨干,编了三个班组,每个班组一百人。我早就编写好培训材料了,这三百人一边跟着建设高炉,一边接受培训,现在就差实际操作了。”
“三百人,这么大个高炉,用得着这么多人么?”
“现在用不上,以后还用不上么?”
吴元建恍然大悟,看向不远处的高炉。胡思远本来是想要直接上平炉,直接炼钢,但是现在平炉蓄热室的设计还没拿出来,吴元建也不能给自己提供工业纯氧,只好让军械司全力制造大号坩埚,用高炉配合大号坩埚来炼钢。
本来坩埚炼钢的原料是铁矿石,但是现在高炉建立起来了,胡思远也设计了运送铁水的鱼雷车,可以直接使用铁水在坩埚中继续加热,然后除去铁水中的杂质,从而获得钢水。
十吨的铁水,需要很多的坩埚才能处理完,在坩埚熔炉中加工成钢水后,直接铸成钢锭。不过胡思远不打算把所有的铁水都加工成钢锭,需要留下一部分铸造机器部件,飞梭织布机已经设计好了,就差飞梭还没有弄好,金大成那边一直在研究,现在也接近成功了。
处处都需要自己脑袋里的知识啊,胡思远不由得想到,一时半会也拿不出热轧冷轧等技术,只能是一步步来了。
吴元建同样不轻松,他擅长的是材料科学,可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他施展拳脚的地方,只能是研究化学,三酸两碱现在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需要建立一个工厂,将实验室的成果转换为工业生产力,化学工业的制品对工业影响极大,金属加工中的酸洗,就需要自己提供原料。
千头万绪啊,二人站在工地边上,看着工人们忙忙碌碌。
帝国历二零八年十一月七日一大早,大夏帝国的第一座高炉准备完毕,随时可以点火,焦炭通过顶部的投料口被投进炉内,热风炉开始工作,鼓风机送入的冷风在热风炉中被加热,然后送入高炉。
随着炉温的不断升高,原料也被投入高炉,然后再加入一些焦炭,再加入燃料,直到高炉内部被填满。
然后就是热风炉不断给高炉内送热风,等待炉温继续上升,炉内的原料慢慢还原,成为铁水。
铁水和炉渣下沉,分别从高炉底部的出口排出,炉渣被运走,铁水被鱼类车运往早已预热完成,一字排开的坩埚被装满铁水,送进炉内继续加热,工人手持钢钎,时不时的搅动铁水。
在去除其中的杂质之后,成为钢水,然后倒入模具,制成钢板或者钢锭。
第一炉铁水出炉的消息传到皇宫,皇帝立即下旨,奖赏参与焦化厂和高炉建设工作的所有工人,奖赏焦化厂和炼铁厂的工人们。
胡思远又在炼铁厂盯了半个多月,直到他觉得所有的工人都已经熟练的掌握了工艺流程,并且都已经能够按照安全生产流程操作之后,回到了京城。
如今吴元建也逐渐获得了一些自由,每天都会去城外的化学实验室搞化学实验,他在研究煤焦油,准备从煤焦油中提取染料,在胡思远把飞梭织布机弄出来之后,可以用来给棉布染色。
炼铁厂的产量已经稳定在每天八到九吨,想要达到设计产量,在工人完全熟练,原料配比更加合理之后,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些生铁一部分被做成铁锭,一部分被送到坩埚熔炉里加工成钢锭。
胡思远打算跟吴元建再好好研究一下钢材的配比,争取将炮钢搞出来,即使不把克虏伯钢材弄出来,至少也要弄出能承受黑火药膛压的钢材。
大夏帝国第一座高炉放出铁水的第二天,工业部开始在京城宣传,说有一项重要的发明要发布,让京城的百姓到中央广场上去观礼,百姓们虽然感到疑惑,不过在十一月十五号的时候,还是按照工业部的宣传,来到帝国皇城外的广场,在维持秩序的军士们指引下,在广场的外围等待。
广场上摆放着一千个用布蒙起来的东西,看上去不小,百姓们很是疑惑,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二哥,这工业部是干什么呢?”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拽了拽身边的人,疑惑的问道。
被叫做二哥的人抄着手,跺了跺脚后道“这个我也不知道啊,谁知道他们要干什么,不过弄这么大个阵仗,估计是什么好东西吧,等着吧,一会儿就知道了!”
百姓们议论纷纷,都不知道这广场上摆放的是什么东西,上午九点,工业部的官员们登上一个台子,军士们让百姓们安静,工业部的官员清了清嗓子,大声喊道。
“百姓们,今天让大家来,不为别的,咱们工业部发明了一件新的机器,今天让大家来看一看,如果大家觉得好,可以买回去,用来贴补家用。”这名官员的嗓门很大,用一个铁皮筒子当做喇叭,倒也能让在场的百姓听清他说什么。
百姓们还是不知道那些东西都是什么,跟皇帝一起在皇城城门楼上的秦元德,摆了摆手,手下早就有人看着他呢,见部长发了信号,立即敲了一下手里拎着的大锣。
随着锣声,一千个工业部的工人走进广场,在官员的指挥下,一起掀开了罩在机器上的麻布,百姓们这才看清,广场上摆着的是一千台机器,每个机器上有个大铁轮,另一头放着二十多个看上去是纱锭的东西。
一个来看热闹的妇人捅了捅身边的同伴,低声说道“这是啥玩意,你看那上面的东西,好像是纱锭呢?”
“看着是像纱锭,不过咱们不是有纺车么?”同行的妇人答道。
“哼,头发长,见识短,谁家的纺车上的纱锭是竖着放的,我看呐,这就是工业部弄出来糊弄人的,这些贪官!呸...”一个年纪看上去六十来岁的老头说到。
两个妇人不敢做声了,看那老头的穿戴,家里应该过得不错,自己得罪不起,两个人开始咬着耳朵嘀咕。
所有的机器都掀开了蒙着的麻布,工业部的工人们也都做好了准备,每个人都在一台机器面前站定,鼓捣着机器,弄了两下之后就站在机器前,一副准备完毕的样子。
工业部的官员见工人们都准备好了,手中一面小旗一摆,大喊道“开始!!!”
工人们同时转动机器上的大轮,然后百姓们就见到,那机器上跟纱锭一样的东西,骨碌碌的转动起来,然后......一条条雪白的纱线,就凭空出现了。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
吴元建闻弦歌而知雅意“多谢宋公公,我会转告给太子的。”
宋喜三也是个作风麻利的人,交接过后就带着窑工离开了,回到皇家窑厂之后立即开展工作,开始备料,准备烧制碳砖。
三天后一切准备就绪,就给胡思远和吴元建送去消息,于是二人再一次赶到皇家窑厂。
这次二人一到窑厂,就看到了那些工人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条不紊的忙碌着,一改上一次二人来的时候那种懒散的状态,吴元建很满意宋喜三的工作,着实夸奖了几句。
胡思远仔细的询问了整个备料和制砖的过程,觉得没问题之后,就让宋喜三下令开始烧制。
窑炉内,在接近一千五百的高温之下,以无烟煤、焦炭和沥青混合制成的砖块慢慢的发生还原反应,最后成为一块块结实的转头。
吴元建和胡思远在见到第一批成品砖之后,非常满意,宋喜三就让工人们按照这个办法继续制砖。
因为胡思远设计的第一座高炉产量不大,所需要的砖也不多,毕竟这种碳砖是用在炉腹和炉底的,所以很快就获得了足够的碳砖,这些成品砖被送到工地上,胡思远就带着几个在军械司负责搭建熔炉的老工匠,开始搭建高炉。
高炉的配套设施早就准备完毕了,就连作为炉壳的钢板也都加工好了,碳砖一到位,工匠们立即在胡思远的指导下开始建造高炉。
时间一天天过去,天气越来越冷,工地上却一直热火朝天,高炉一天天的变高,上料的架子也搭建起来。
胡思远穿着一件棉袍子,跟一身锦帽貂裘的吴元建站在高炉附近,看着正在封顶的高炉。
“思远,我们要成功了。”吴元建有点儿兴奋,这座高炉的产量虽然不高,但是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生铁,每天的产量差不多就是军械司半个月的产量了。
胡思远表情凝重,低声道“我们现在不能高兴地太早,开始生产后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我们有碳砖,只要小心点儿,就不会出现烧穿炉底的事故,但是我还是担心会出现冷炉事故,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一炉原料就算是废了。”
“工人培训的怎么样了,这种可以连续生产的高炉,我们需要让工人倒班,三班倒,需要的工人可不少啊?”
胡思远道“确实,必须要三班倒,我们最近一直在招收工人,以铁山候手下调来的冶炼工人为骨干,编了三个班组,每个班组一百人。我早就编写好培训材料了,这三百人一边跟着建设高炉,一边接受培训,现在就差实际操作了。”
“三百人,这么大个高炉,用得着这么多人么?”
“现在用不上,以后还用不上么?”
吴元建恍然大悟,看向不远处的高炉。胡思远本来是想要直接上平炉,直接炼钢,但是现在平炉蓄热室的设计还没拿出来,吴元建也不能给自己提供工业纯氧,只好让军械司全力制造大号坩埚,用高炉配合大号坩埚来炼钢。
本来坩埚炼钢的原料是铁矿石,但是现在高炉建立起来了,胡思远也设计了运送铁水的鱼雷车,可以直接使用铁水在坩埚中继续加热,然后除去铁水中的杂质,从而获得钢水。
十吨的铁水,需要很多的坩埚才能处理完,在坩埚熔炉中加工成钢水后,直接铸成钢锭。不过胡思远不打算把所有的铁水都加工成钢锭,需要留下一部分铸造机器部件,飞梭织布机已经设计好了,就差飞梭还没有弄好,金大成那边一直在研究,现在也接近成功了。
处处都需要自己脑袋里的知识啊,胡思远不由得想到,一时半会也拿不出热轧冷轧等技术,只能是一步步来了。
吴元建同样不轻松,他擅长的是材料科学,可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他施展拳脚的地方,只能是研究化学,三酸两碱现在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需要建立一个工厂,将实验室的成果转换为工业生产力,化学工业的制品对工业影响极大,金属加工中的酸洗,就需要自己提供原料。
千头万绪啊,二人站在工地边上,看着工人们忙忙碌碌。
帝国历二零八年十一月七日一大早,大夏帝国的第一座高炉准备完毕,随时可以点火,焦炭通过顶部的投料口被投进炉内,热风炉开始工作,鼓风机送入的冷风在热风炉中被加热,然后送入高炉。
随着炉温的不断升高,原料也被投入高炉,然后再加入一些焦炭,再加入燃料,直到高炉内部被填满。
然后就是热风炉不断给高炉内送热风,等待炉温继续上升,炉内的原料慢慢还原,成为铁水。
铁水和炉渣下沉,分别从高炉底部的出口排出,炉渣被运走,铁水被鱼类车运往早已预热完成,一字排开的坩埚被装满铁水,送进炉内继续加热,工人手持钢钎,时不时的搅动铁水。
在去除其中的杂质之后,成为钢水,然后倒入模具,制成钢板或者钢锭。
第一炉铁水出炉的消息传到皇宫,皇帝立即下旨,奖赏参与焦化厂和高炉建设工作的所有工人,奖赏焦化厂和炼铁厂的工人们。
胡思远又在炼铁厂盯了半个多月,直到他觉得所有的工人都已经熟练的掌握了工艺流程,并且都已经能够按照安全生产流程操作之后,回到了京城。
如今吴元建也逐渐获得了一些自由,每天都会去城外的化学实验室搞化学实验,他在研究煤焦油,准备从煤焦油中提取染料,在胡思远把飞梭织布机弄出来之后,可以用来给棉布染色。
炼铁厂的产量已经稳定在每天八到九吨,想要达到设计产量,在工人完全熟练,原料配比更加合理之后,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些生铁一部分被做成铁锭,一部分被送到坩埚熔炉里加工成钢锭。
胡思远打算跟吴元建再好好研究一下钢材的配比,争取将炮钢搞出来,即使不把克虏伯钢材弄出来,至少也要弄出能承受黑火药膛压的钢材。
大夏帝国第一座高炉放出铁水的第二天,工业部开始在京城宣传,说有一项重要的发明要发布,让京城的百姓到中央广场上去观礼,百姓们虽然感到疑惑,不过在十一月十五号的时候,还是按照工业部的宣传,来到帝国皇城外的广场,在维持秩序的军士们指引下,在广场的外围等待。
广场上摆放着一千个用布蒙起来的东西,看上去不小,百姓们很是疑惑,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二哥,这工业部是干什么呢?”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拽了拽身边的人,疑惑的问道。
被叫做二哥的人抄着手,跺了跺脚后道“这个我也不知道啊,谁知道他们要干什么,不过弄这么大个阵仗,估计是什么好东西吧,等着吧,一会儿就知道了!”
百姓们议论纷纷,都不知道这广场上摆放的是什么东西,上午九点,工业部的官员们登上一个台子,军士们让百姓们安静,工业部的官员清了清嗓子,大声喊道。
“百姓们,今天让大家来,不为别的,咱们工业部发明了一件新的机器,今天让大家来看一看,如果大家觉得好,可以买回去,用来贴补家用。”这名官员的嗓门很大,用一个铁皮筒子当做喇叭,倒也能让在场的百姓听清他说什么。
百姓们还是不知道那些东西都是什么,跟皇帝一起在皇城城门楼上的秦元德,摆了摆手,手下早就有人看着他呢,见部长发了信号,立即敲了一下手里拎着的大锣。
随着锣声,一千个工业部的工人走进广场,在官员的指挥下,一起掀开了罩在机器上的麻布,百姓们这才看清,广场上摆着的是一千台机器,每个机器上有个大铁轮,另一头放着二十多个看上去是纱锭的东西。
一个来看热闹的妇人捅了捅身边的同伴,低声说道“这是啥玩意,你看那上面的东西,好像是纱锭呢?”
“看着是像纱锭,不过咱们不是有纺车么?”同行的妇人答道。
“哼,头发长,见识短,谁家的纺车上的纱锭是竖着放的,我看呐,这就是工业部弄出来糊弄人的,这些贪官!呸...”一个年纪看上去六十来岁的老头说到。
两个妇人不敢做声了,看那老头的穿戴,家里应该过得不错,自己得罪不起,两个人开始咬着耳朵嘀咕。
所有的机器都掀开了蒙着的麻布,工业部的工人们也都做好了准备,每个人都在一台机器面前站定,鼓捣着机器,弄了两下之后就站在机器前,一副准备完毕的样子。
工业部的官员见工人们都准备好了,手中一面小旗一摆,大喊道“开始!!!”
工人们同时转动机器上的大轮,然后百姓们就见到,那机器上跟纱锭一样的东西,骨碌碌的转动起来,然后......一条条雪白的纱线,就凭空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