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往事如烟(一)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大跨界最新章节!
下午,华念平一个人去了趟西山植物园。
他在兰花温室里前前后后转了好几个小时。春兰、墨兰,花芽已经出土两个多月,到了春节前后就能拔葶绽开。
他的兰花情结始于大学二年级。
有一次在年级元旦联欢会上,同班女同学林思儿唱了一曲委婉动听的《兰花草》,他如痴如醉。
后来又知道《兰花草》的歌词是出自原北大老校长胡适先生的名作,他自羽可比胡适先生的儒雅和政治抱负,便对兰花从此独有情种,常来西山植物园观赏兰花的风姿。但再后来因为感情上的伤害,对兰花的痴迷一落千丈,有多年都不愿意再想起。
和吴宁芳结婚后,华念平欲图重新培养起对兰花的情趣,虽然因为某种缘故不再到西山赏兰,还是试着在家养了几盆兰花,然而不曾有一盆“开得许多香”。不是烂叶就是烂根,再加上吴凝芳总说对花草过敏,他不得已又将对兰花的情思慢慢放下。
华念平能像今天这样再到西山植物园来观赏兰花,流连忘返,对他来说已是十多年的往事。
从西山回到家时,已是晚上六点多钟。
吴宁芳还没有回来。
这两年,吴宁芳和几位朋友合伙办了一个艺术培训学校,因为文化和专业课知识的欠缺,她专门负责那些来京城报考舞蹈专业学生的体型训练,华念平很担心她误人子弟。
好在吴宁芳的学校不设入学门槛,只要交足学费就能进班,无论年龄大小、胖瘦高矮,一律收钱不误。她教授的基础体型训练课程,很多变成了减肥课、健身课。华念平寻思有利于全民健康,也就由她去了。
他本想这会给吴宁芳的手机拨打一个电话,告诉她自己星期四的早上就要出发,请她早点到家。
但想起回到京城的这几天,吴宁芳并没有显得特别欢喜,反而对他有些莫名的生疏,拿起话筒的手没有拨号就又放下,打算还是等她到家,两人坐下来细致的叙说,这也许会更好交流一些。
去边疆的第一年,华念平起初坚持每二个月回京和妻子团聚一次,后来因为旅途实在太远,加上工作的拖累,改为半年回京一次;第二年,则是一直都呆在边疆,直到两年期限的工作彻底结束,才在一周前如期返回京城。
吴宁芳比华念平年龄上要小了很多,两人之间至今没有孩子。
刚结婚时,吴宁芳被华念平送进舞蹈学院成京大专班读书,那几年没法要孩子。
等她毕业,恰逢华念平从京大经济学院调进现在的这个公司总部,因为是跨界初到一个新单位,万事开头,工作压力很大,加上吴宁芳刚刚有了工作,两人就计划暂时不要孩子。
几年前,吴宁芳突然心血来潮,很想马上生个孩子出来,但华念平却又被遣边疆,夫妻聚少离多,难成气候。
近一两年,吴宁芳似乎一直忙着挣钱,再没有提及要生孩子的事情。
今天,吴宁芳直到深夜方才进家,脸上绯红,双眼朦胧,像是喝了不少酒。她进屋之前,华念平听到楼下有汽车声响,估摸妻子又是被人开车送回来的。
一周前回来的那天,华念平的航班晚上十点才抵京,到家叫门时发现妻子并不在家。
他身上没有钥匙,就在楼下等,后来看到一辆白色轿车把妻子送回来。开车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瘦高男人,吴宁芳大方的介绍,那是他们艺校的罗文涛校长,学校里的大股东。
吴宁芳换了拖鞋,看到华念平还在客厅等她,就带着醉意怪他不必等,应该先睡,因为她自己早就犯困了。说话之间她已经脱去外套,换上睡裙上床。
华念平坐在床沿推了她一把,意思有话要谈。
吴宁芳睡意已是很浓,几乎是强撑着才听华念平把去徃淮上市的事情讲完。
末了,她像是面无表情,又像是似笑非笑,回答华念平说:“是上面决定的事,我管不了的,你觉得该去就去。随你的意吧!”
说完,便兀自睡去。
吴宁芳的如此冷漠,在华念平回到京城这几天了,一直就是这个样子。
华念平看着熟睡的妻子,想她这两年一个人孤独地在京城生活,自己后天早上又要出发,一时说不上是应该内疚还是应该安心。
第二天,吴宁芳没有和华念平打招呼,照旧一早出发,中午也继续会在培训学校用餐。
华念平一夜失眠,只等天亮。
他在想昨天林思儿问他“过的好么”这句话,考虑是否离开京城前,今天中午和林思儿再见一面,更不知道应该向她怎样叙说自己这些年的生活。
……
华念平的家乡在皖西北,父亲是县里的一个小官,母亲是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刚满周岁时,一场厄运不幸降临在他的身上。
改革开放新时期到来之前的那年夏天,父亲去东北“学大庆”,母亲去山西“学大寨”,将他寄托在乡下的姥姥家。
一天晚上,姥姥在喂华念平吃饭,觉得孩子脸上发红,全身烫得像一只刚出蒸锅的胡萝卜,急忙送往镇上的诊所,医生看后给了几片退烧药,说是患了热感冒。
吃了药,孩子依然整夜高烧不退,但粗心的姥姥已不再担心,以为既然医生说是患了感冒,总不应该有什么大毛病。
第二天,姥姥从床上抱起华念平,却见孩子的左条小腿软得向面条一般,怎么也直不起身来。顿时慌了手脚,赶紧送往县城的医院。
医生说,华念平得了骨髓炎症。
吓坏的姥姥虽然不明白“骨髓炎”是个什么病症,但看医生的口气,知道华念平好像就此落下一辈子治不好的病根。
处于七十年代的后期,虽然对适龄儿童“骨髓炎”症疫苗的接种,基本上做到百分百的覆盖,但小儿麻痹后遗症并没有完全根绝。而幼年的华念平,就是其中的不幸者之一。
过几天,母亲“学大寨”回来,从医生嘴里得知儿子确诊人们常说的小儿麻痹后遗症,已经无法再医,立时为华念平将来的命运大哭起来。
从此,华念平走路只靠着右腿使劲,左腿就此残疾。
父亲“学大庆”归来,看着原本清秀可爱、活泼健康的儿子,如今变得走路一瘸一拐,有时还会突然摔跤在地,两个膝盖整日里血迹斑斑,不禁经常暗自垂泪。
下午,华念平一个人去了趟西山植物园。
他在兰花温室里前前后后转了好几个小时。春兰、墨兰,花芽已经出土两个多月,到了春节前后就能拔葶绽开。
他的兰花情结始于大学二年级。
有一次在年级元旦联欢会上,同班女同学林思儿唱了一曲委婉动听的《兰花草》,他如痴如醉。
后来又知道《兰花草》的歌词是出自原北大老校长胡适先生的名作,他自羽可比胡适先生的儒雅和政治抱负,便对兰花从此独有情种,常来西山植物园观赏兰花的风姿。但再后来因为感情上的伤害,对兰花的痴迷一落千丈,有多年都不愿意再想起。
和吴宁芳结婚后,华念平欲图重新培养起对兰花的情趣,虽然因为某种缘故不再到西山赏兰,还是试着在家养了几盆兰花,然而不曾有一盆“开得许多香”。不是烂叶就是烂根,再加上吴凝芳总说对花草过敏,他不得已又将对兰花的情思慢慢放下。
华念平能像今天这样再到西山植物园来观赏兰花,流连忘返,对他来说已是十多年的往事。
从西山回到家时,已是晚上六点多钟。
吴宁芳还没有回来。
这两年,吴宁芳和几位朋友合伙办了一个艺术培训学校,因为文化和专业课知识的欠缺,她专门负责那些来京城报考舞蹈专业学生的体型训练,华念平很担心她误人子弟。
好在吴宁芳的学校不设入学门槛,只要交足学费就能进班,无论年龄大小、胖瘦高矮,一律收钱不误。她教授的基础体型训练课程,很多变成了减肥课、健身课。华念平寻思有利于全民健康,也就由她去了。
他本想这会给吴宁芳的手机拨打一个电话,告诉她自己星期四的早上就要出发,请她早点到家。
但想起回到京城的这几天,吴宁芳并没有显得特别欢喜,反而对他有些莫名的生疏,拿起话筒的手没有拨号就又放下,打算还是等她到家,两人坐下来细致的叙说,这也许会更好交流一些。
去边疆的第一年,华念平起初坚持每二个月回京和妻子团聚一次,后来因为旅途实在太远,加上工作的拖累,改为半年回京一次;第二年,则是一直都呆在边疆,直到两年期限的工作彻底结束,才在一周前如期返回京城。
吴宁芳比华念平年龄上要小了很多,两人之间至今没有孩子。
刚结婚时,吴宁芳被华念平送进舞蹈学院成京大专班读书,那几年没法要孩子。
等她毕业,恰逢华念平从京大经济学院调进现在的这个公司总部,因为是跨界初到一个新单位,万事开头,工作压力很大,加上吴宁芳刚刚有了工作,两人就计划暂时不要孩子。
几年前,吴宁芳突然心血来潮,很想马上生个孩子出来,但华念平却又被遣边疆,夫妻聚少离多,难成气候。
近一两年,吴宁芳似乎一直忙着挣钱,再没有提及要生孩子的事情。
今天,吴宁芳直到深夜方才进家,脸上绯红,双眼朦胧,像是喝了不少酒。她进屋之前,华念平听到楼下有汽车声响,估摸妻子又是被人开车送回来的。
一周前回来的那天,华念平的航班晚上十点才抵京,到家叫门时发现妻子并不在家。
他身上没有钥匙,就在楼下等,后来看到一辆白色轿车把妻子送回来。开车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瘦高男人,吴宁芳大方的介绍,那是他们艺校的罗文涛校长,学校里的大股东。
吴宁芳换了拖鞋,看到华念平还在客厅等她,就带着醉意怪他不必等,应该先睡,因为她自己早就犯困了。说话之间她已经脱去外套,换上睡裙上床。
华念平坐在床沿推了她一把,意思有话要谈。
吴宁芳睡意已是很浓,几乎是强撑着才听华念平把去徃淮上市的事情讲完。
末了,她像是面无表情,又像是似笑非笑,回答华念平说:“是上面决定的事,我管不了的,你觉得该去就去。随你的意吧!”
说完,便兀自睡去。
吴宁芳的如此冷漠,在华念平回到京城这几天了,一直就是这个样子。
华念平看着熟睡的妻子,想她这两年一个人孤独地在京城生活,自己后天早上又要出发,一时说不上是应该内疚还是应该安心。
第二天,吴宁芳没有和华念平打招呼,照旧一早出发,中午也继续会在培训学校用餐。
华念平一夜失眠,只等天亮。
他在想昨天林思儿问他“过的好么”这句话,考虑是否离开京城前,今天中午和林思儿再见一面,更不知道应该向她怎样叙说自己这些年的生活。
……
华念平的家乡在皖西北,父亲是县里的一个小官,母亲是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刚满周岁时,一场厄运不幸降临在他的身上。
改革开放新时期到来之前的那年夏天,父亲去东北“学大庆”,母亲去山西“学大寨”,将他寄托在乡下的姥姥家。
一天晚上,姥姥在喂华念平吃饭,觉得孩子脸上发红,全身烫得像一只刚出蒸锅的胡萝卜,急忙送往镇上的诊所,医生看后给了几片退烧药,说是患了热感冒。
吃了药,孩子依然整夜高烧不退,但粗心的姥姥已不再担心,以为既然医生说是患了感冒,总不应该有什么大毛病。
第二天,姥姥从床上抱起华念平,却见孩子的左条小腿软得向面条一般,怎么也直不起身来。顿时慌了手脚,赶紧送往县城的医院。
医生说,华念平得了骨髓炎症。
吓坏的姥姥虽然不明白“骨髓炎”是个什么病症,但看医生的口气,知道华念平好像就此落下一辈子治不好的病根。
处于七十年代的后期,虽然对适龄儿童“骨髓炎”症疫苗的接种,基本上做到百分百的覆盖,但小儿麻痹后遗症并没有完全根绝。而幼年的华念平,就是其中的不幸者之一。
过几天,母亲“学大寨”回来,从医生嘴里得知儿子确诊人们常说的小儿麻痹后遗症,已经无法再医,立时为华念平将来的命运大哭起来。
从此,华念平走路只靠着右腿使劲,左腿就此残疾。
父亲“学大庆”归来,看着原本清秀可爱、活泼健康的儿子,如今变得走路一瘸一拐,有时还会突然摔跤在地,两个膝盖整日里血迹斑斑,不禁经常暗自垂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