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自家产业·又见方氏(下)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悠梦笔记最新章节!
众人不知她为何突然高声问询,方氏以为她没有听清,便解释道:
“他叫李逵,木子李,走之底逵路之逵。”
文斐了然,这个字她还没学过,然而苏攸攸不但知道这个字怎么写,还知道曾有一个人也叫这个名字,这小孩居然与李逵同名!李逵虽是前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但其杀孽深重,着实可怕。
苏攸攸想着,让他跟随丰伯学武也好,跟随师父学文也好,毕竟这孩子也算忠良之后,须得有个可靠的人教导,也算没有白瞎那么多人救他。
苏攸攸记得老爹临终前对丰伯的那番话,丰伯也算是自己的亲人,若能有这么个徒儿,常伴左右,彼此也算有了依靠和牵挂,对他二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而且方氏也可安心放手。
当下主意已定,又接着问道:
“几岁了?”
方氏见李逵因方才那一问,反而变得有些怯怯的,于是直接代为回答:“已满三岁。”
苏攸攸向丰伯道:
“丰伯觉得如何?他可是习武的料子?”
“回小主子,此子根骨不错,若勤学苦练,将来在武学上有望大成。”
众人闻言,都看向这虎头虎脑的小孩,把小李逵看得更是不好意思,直往方氏身后躲,引得众人失笑。
苏攸攸见丰伯也是满脸笑意看着李逵,心下了然,丰伯孑然一身,何尝不愿意有这样一位徒儿?
“小李逵,你可愿跟随这位大伯学习武艺,将来保护大家?”
只见小男孩眨着眼睛,似懂非懂,又转头看向方氏。方氏闻言,喜极而泣,示意小男孩说愿意。
小李逵得到方氏首肯,对苏攸攸点头道:“我愿意!”
紧接着方氏扶着小男孩来到丰伯面前,教他叫师父,并跪下叩头。
丰伯一时无措,看向苏攸攸,苏攸攸却是冲他眨眼点头,展颜笑着,意思再明显不过了。遂欣然受了小李逵的叩拜,伸手将他扶起。
“小李逵以后便留在山上,随风伯习武吧!”
苏攸攸脆声宣布,黎安笑向丰伯道了贺,周妈妈也面有喜色地打量着小李逵。
苏攸攸又向方氏问道:
“请问夫人叫什么名字?方家一族可还有旁的人?夫人的娘家没有亲人了吗?”
方氏闻言,垂首道:
“我娘家姓陈,名唤清媛,原是溪县人,祖父在时,尚有些薄产,至我父母这一辈,因不善经营,家道中落,家中除父母外,唯有一兄长。
十年前,父母与兄嫂为谋取私利,设计将我卖于一年届六旬、妻妾成群的富户家中做小妾,当时家中一老仆得知消息,助我离家出逃,从此后,与娘家人再无瓜葛。
后逃难至洛县,得遇亡夫方良母子所救。方良曾与我是同乡,自幼家贫,父亲亡故后,随母亲迁至洛县,多年寒窗苦读,在县城做了主簿,母亲于去年春亡故,族中便再无旁人。”
方氏一番话,屋内诸人各自唏嘘,周妈妈更是红了眼眶。
苏攸攸继续问道:
“夫人也是读书识字的吗?”
“早年祖父仍在时,曾读过几年书,识得几个字。”
苏攸攸闻言思虑片刻,又问她身边的小姑娘:
“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我叫方慧,今年六岁。”小女孩规规矩矩地答道。
文斐忽然道:
“听闻,方主簿尚有一长子,不知所踪,如今可有下落?”
提及此,方氏潸然泪下:
“吾儿方智……,吾儿方智,年长方慧两岁,至今……至今杳无音讯……”
方氏终是泣不成声,一旁的方慧也不停抹着眼泪。
待二人情绪略有缓和,文斐继续问道:
“按大瑞律例,亡故官员均有抚恤津贴,可有下发?”
方氏收回悲戚之色,道:
“下葬半月之后,便通知家属去县衙领抚恤银两,共计四百五十两,当时还是黎少掌柜陪同我去的县衙。”
黎安在一旁点头补充道:
“江洲府衙及泽县一众官员接连被查办,连洛县县丞亦未能幸免,而那谭知县此次竟未被牵连,是他亲自督办的抚恤津贴事宜。按律例,知县补贴一百两,主簿三十两,此次情况特殊,便多补了三百二十两。”
方氏接着道:
“当日发丧的银子是黎少掌柜垫付的,十八具棺木,寿衣,香烛纸钱,雇的抬棺人,林林总总加起来,用了三百六十两,余下九十两,我原也有些存银,添了十两,凑齐一百两,打算给李逵傍身之用。”
方氏说着,自袖中取出一张百两银票,继续道:
“如今李逵既已拜了师,跟随师父在山上,我便把这交与丰伯,往后这孩子,就拜托丰伯了!”
丰伯待要推辞,见苏攸攸点头,他便收了银票,道:“那便由我代为保管。”
方氏谢过丰伯,又道:
“李大人家中尚有两处庄子,无人打理,我曾去打探过,其中一个还好,另一个颇为棘手,要收回怕是要费些周折,日后还要请丰伯或黎少掌柜相助。”
二人闻言皆是不在话下。
文斐又问道:
“夫人家中可有宅院田产?”
方氏道:
“方家现有一个两进小院,距离黎生草堂不远,另在清江镇有一处庄子,薄田几亩。其他便没有了。当日下山办了丧事,原本是打算过了七七便早些过来的,只因处理庄子的事,耽搁了许多时日。”
文斐闻言道:
“夫人既有宅院田产,如今李逵也有了托付,你母女二人想来生计无忧,大可不必来此投奔。”
不等方氏回答,又向一旁的小女孩道:“在山下,你可自由自在同你娘亲一起生活,来这山上,便是要听人差遣,辛苦劳累,你是愿留在山下呢,还是要上山来?”
此番话一出,众人皆看向小女孩方慧,方慧不禁看向娘亲,只见娘亲也看着她,神色坚定,于是便开口道:
“娘亲教导慧儿,受人滴水恩,当以涌泉报,慧儿自当要来山上报恩。”
“报恩有多种方式,又何须选了这种?”
方慧一时无言以对,看向娘亲。
方氏微叹一声,斟酌道:
“我孤儿寡母,即便守着宅院薄田,虽可维持度日,然终是碌碌无为,又何谈报恩?再则,不瞒先生与苏姑娘,我亦有私心,方良在时,我二人也曾有过一番为方家创立基业的心思,好让他兄妹二人将来有所倚仗。可如今经此一遭,我早已对世间繁华心灰意冷,若非有几个孩子牵累,我……”
方氏一时语滞,然不言自明,顿了片刻,才又接着道:
“眼下凭我一己之力,自认实难护他们周全,况市井生活,是非纷杂……也实是令人厌倦……”
说到此处,方氏似乎有些晦涩不明的情绪,苏攸攸见她微微垂首并无异样,无意间又瞥见立在一旁的黎安,竟是神色有异,苏攸攸尚未来得及多想,便听方氏继续道:
“这山中生活,看似清平寡淡,实则远离市井喧嚣,清净自在,最是安心。……我虽愚钝,也看得出恩公与先生皆是方外高人,侠义仁心,苏姑娘因我母女不幸失去双亲,我母女二人即便委身侍奉,又有何妨?”
众人不知她为何突然高声问询,方氏以为她没有听清,便解释道:
“他叫李逵,木子李,走之底逵路之逵。”
文斐了然,这个字她还没学过,然而苏攸攸不但知道这个字怎么写,还知道曾有一个人也叫这个名字,这小孩居然与李逵同名!李逵虽是前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但其杀孽深重,着实可怕。
苏攸攸想着,让他跟随丰伯学武也好,跟随师父学文也好,毕竟这孩子也算忠良之后,须得有个可靠的人教导,也算没有白瞎那么多人救他。
苏攸攸记得老爹临终前对丰伯的那番话,丰伯也算是自己的亲人,若能有这么个徒儿,常伴左右,彼此也算有了依靠和牵挂,对他二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而且方氏也可安心放手。
当下主意已定,又接着问道:
“几岁了?”
方氏见李逵因方才那一问,反而变得有些怯怯的,于是直接代为回答:“已满三岁。”
苏攸攸向丰伯道:
“丰伯觉得如何?他可是习武的料子?”
“回小主子,此子根骨不错,若勤学苦练,将来在武学上有望大成。”
众人闻言,都看向这虎头虎脑的小孩,把小李逵看得更是不好意思,直往方氏身后躲,引得众人失笑。
苏攸攸见丰伯也是满脸笑意看着李逵,心下了然,丰伯孑然一身,何尝不愿意有这样一位徒儿?
“小李逵,你可愿跟随这位大伯学习武艺,将来保护大家?”
只见小男孩眨着眼睛,似懂非懂,又转头看向方氏。方氏闻言,喜极而泣,示意小男孩说愿意。
小李逵得到方氏首肯,对苏攸攸点头道:“我愿意!”
紧接着方氏扶着小男孩来到丰伯面前,教他叫师父,并跪下叩头。
丰伯一时无措,看向苏攸攸,苏攸攸却是冲他眨眼点头,展颜笑着,意思再明显不过了。遂欣然受了小李逵的叩拜,伸手将他扶起。
“小李逵以后便留在山上,随风伯习武吧!”
苏攸攸脆声宣布,黎安笑向丰伯道了贺,周妈妈也面有喜色地打量着小李逵。
苏攸攸又向方氏问道:
“请问夫人叫什么名字?方家一族可还有旁的人?夫人的娘家没有亲人了吗?”
方氏闻言,垂首道:
“我娘家姓陈,名唤清媛,原是溪县人,祖父在时,尚有些薄产,至我父母这一辈,因不善经营,家道中落,家中除父母外,唯有一兄长。
十年前,父母与兄嫂为谋取私利,设计将我卖于一年届六旬、妻妾成群的富户家中做小妾,当时家中一老仆得知消息,助我离家出逃,从此后,与娘家人再无瓜葛。
后逃难至洛县,得遇亡夫方良母子所救。方良曾与我是同乡,自幼家贫,父亲亡故后,随母亲迁至洛县,多年寒窗苦读,在县城做了主簿,母亲于去年春亡故,族中便再无旁人。”
方氏一番话,屋内诸人各自唏嘘,周妈妈更是红了眼眶。
苏攸攸继续问道:
“夫人也是读书识字的吗?”
“早年祖父仍在时,曾读过几年书,识得几个字。”
苏攸攸闻言思虑片刻,又问她身边的小姑娘:
“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我叫方慧,今年六岁。”小女孩规规矩矩地答道。
文斐忽然道:
“听闻,方主簿尚有一长子,不知所踪,如今可有下落?”
提及此,方氏潸然泪下:
“吾儿方智……,吾儿方智,年长方慧两岁,至今……至今杳无音讯……”
方氏终是泣不成声,一旁的方慧也不停抹着眼泪。
待二人情绪略有缓和,文斐继续问道:
“按大瑞律例,亡故官员均有抚恤津贴,可有下发?”
方氏收回悲戚之色,道:
“下葬半月之后,便通知家属去县衙领抚恤银两,共计四百五十两,当时还是黎少掌柜陪同我去的县衙。”
黎安在一旁点头补充道:
“江洲府衙及泽县一众官员接连被查办,连洛县县丞亦未能幸免,而那谭知县此次竟未被牵连,是他亲自督办的抚恤津贴事宜。按律例,知县补贴一百两,主簿三十两,此次情况特殊,便多补了三百二十两。”
方氏接着道:
“当日发丧的银子是黎少掌柜垫付的,十八具棺木,寿衣,香烛纸钱,雇的抬棺人,林林总总加起来,用了三百六十两,余下九十两,我原也有些存银,添了十两,凑齐一百两,打算给李逵傍身之用。”
方氏说着,自袖中取出一张百两银票,继续道:
“如今李逵既已拜了师,跟随师父在山上,我便把这交与丰伯,往后这孩子,就拜托丰伯了!”
丰伯待要推辞,见苏攸攸点头,他便收了银票,道:“那便由我代为保管。”
方氏谢过丰伯,又道:
“李大人家中尚有两处庄子,无人打理,我曾去打探过,其中一个还好,另一个颇为棘手,要收回怕是要费些周折,日后还要请丰伯或黎少掌柜相助。”
二人闻言皆是不在话下。
文斐又问道:
“夫人家中可有宅院田产?”
方氏道:
“方家现有一个两进小院,距离黎生草堂不远,另在清江镇有一处庄子,薄田几亩。其他便没有了。当日下山办了丧事,原本是打算过了七七便早些过来的,只因处理庄子的事,耽搁了许多时日。”
文斐闻言道:
“夫人既有宅院田产,如今李逵也有了托付,你母女二人想来生计无忧,大可不必来此投奔。”
不等方氏回答,又向一旁的小女孩道:“在山下,你可自由自在同你娘亲一起生活,来这山上,便是要听人差遣,辛苦劳累,你是愿留在山下呢,还是要上山来?”
此番话一出,众人皆看向小女孩方慧,方慧不禁看向娘亲,只见娘亲也看着她,神色坚定,于是便开口道:
“娘亲教导慧儿,受人滴水恩,当以涌泉报,慧儿自当要来山上报恩。”
“报恩有多种方式,又何须选了这种?”
方慧一时无言以对,看向娘亲。
方氏微叹一声,斟酌道:
“我孤儿寡母,即便守着宅院薄田,虽可维持度日,然终是碌碌无为,又何谈报恩?再则,不瞒先生与苏姑娘,我亦有私心,方良在时,我二人也曾有过一番为方家创立基业的心思,好让他兄妹二人将来有所倚仗。可如今经此一遭,我早已对世间繁华心灰意冷,若非有几个孩子牵累,我……”
方氏一时语滞,然不言自明,顿了片刻,才又接着道:
“眼下凭我一己之力,自认实难护他们周全,况市井生活,是非纷杂……也实是令人厌倦……”
说到此处,方氏似乎有些晦涩不明的情绪,苏攸攸见她微微垂首并无异样,无意间又瞥见立在一旁的黎安,竟是神色有异,苏攸攸尚未来得及多想,便听方氏继续道:
“这山中生活,看似清平寡淡,实则远离市井喧嚣,清净自在,最是安心。……我虽愚钝,也看得出恩公与先生皆是方外高人,侠义仁心,苏姑娘因我母女不幸失去双亲,我母女二人即便委身侍奉,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