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神一样的存在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大唐第一巨商最新章节!
第二天,秦钺通过赵诚找了一下窦玉,让窦玉帮忙找几名手艺精良的工匠。
窦玉的伯父是少府监府监,少府监的职责是掌管百工技巧——也就是管理整个大唐朝的手工制造业,并统帅东西两京百工作坊,负责为皇室制造玉器珍玩。
窦玉是少府监府监的外甥,自然认识很多少府监下级官员,找几名工匠并不是什么难事。
第三天上午,秦钺和秦威带着几名兄弟去东市上采购了一些锛、刨、斧、锯、凿子、刻刀、铁砧、锤子、火钳等木匠和铁匠使用的工具,以及搭床用的木料和铺板,还有锅碗瓢盆等炊事用具。
除了工具、木料、炊事用具,秦钺还让人买了一些米面、肉食、蔬菜等食物。
东西买好后,秦钺让兄弟们把东西装上林宽的马车,分两次运到了众乐坊门前。
因为林宽的一辆马车不够用,秦钺又派彭彪骑马去了一趟酒楼,让高旺也赶着马车来到了众乐坊,并派人去东市上把赵大福的阿爷车夫老赵也喊了来。
吃过午饭,窦玉带着四名工匠来到了众乐坊。
这四名工匠,有三名是窦玉通过朝廷开设的百工坊里的工匠介绍,从民间雇佣来的。
其中两人是二十几岁的年轻工匠,一个是玉匠,一个是铜匠。
还有一个是个三十几岁的叫陈忠的中年工匠,是个高大健壮的黑脸汉子,人看上去很忠厚老实。
据介绍陈忠来的那个朝廷百工坊工匠说,陈忠不但是个手艺精良的铁匠,家里几辈人都以打铁为业,石匠活和泥瓦匠活也非常精通,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个“一专多能”的多面手。
除了这三名工匠,还有一个五十多岁姓鲁的老工匠,是其中一名年轻工匠介绍来的。
鲁师傅年轻时也曾被朝廷征过民夫,不但是个干了半辈子木匠活的老木匠,还是个手艺精良的木雕匠,木雕技艺非常了得。
鲁师傅很健谈,据他自己说,他是木匠鼻祖鲁班的第多少多少代孙,家中世世代代都以做木匠为生。
秦钺对鲁师父的话只是一笑了之,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熟悉中国历史的他知道,鲁班其实并不姓鲁,鲁班的国姓是姬,氏族的姓氏是公输,本名叫公输般。只因公输般是春秋后期的鲁国人,后世之人才把公输般叫做鲁国的公输般,简称鲁般,叫来叫去就变成了鲁班。
秦钺估计,鲁师父大概是为了往脸上贴金才这么说的。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这话很可能是鲁师父祖上传下来的,鲁师父没读过多少书,并不知道鲁班的历史,所以就信以为真了。
这些都是小事,秦钺并不会过于较真儿。
秦钺对窦玉为他找的这几名工匠的印象都很好,鲁师傅是个手艺出众的老工匠,两名年轻的工匠和陈忠正是年富力强的好时候,都是他需要的得力人手。
尤其是陈忠,一看就是那种老实忠厚的人,不但话不多,而且还很爱干活,往车上装货物时始终很卖力气,不像鲁师父一直在一旁指挥,活没干多少,还嫌别人码放货物码放得不整齐。
尽管秦钺骨子里并不太喜欢鲁师傅这种喜欢指手划脚的人,但他也明白一个道理,像鲁师傅这种手艺精良又喜欢指挥别人干活爱挑毛病的老工匠,最适合做一个工头了,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管理好手下的工匠,为东家创造更大的利益。
如果让一个不爱说话的实诚人当工头,尽管他自己可能会比别人干活多,但肯定管理不好手下的工匠。
秦钺是个商人,他追求的是让手下的人人尽其才,尽可能创造出更大的利益,至于人的性格是不是他喜欢的类型,那都是次要的。
至于陈忠这样的多面手,秦钺也有打算,等明年春天东市上装修铺面的工地重新开工后,他就把陈忠调到工地上去协助秦威和彭彪装修房子,以后就让陈忠留在众乐坊总部做一名工程大匠,负责众乐坊今后的所有工程项目管理。
唐代的大匠,就相当去秦钺前世的总工程师。
秦钺将窦玉让进了众乐坊,两人一边喝茶一边闲聊了几句。
没多大工夫,黄蕴章和韩三郎也带着临时从农庄找来的几名会泥瓦匠手艺的佃农坐着马车从乡下赶来了。农庄里就有驽马和大车,现在黄蕴章他们进城很方便。
秦钺让黄蕴章他们带着泥瓦匠进城,主要是去东南城曲池里那处大院里修房子。
现在乡下正是农闲时间,农庄上的佃农们除了轮流充当庄丁去农庄干活,平时闲着也没什么事,秦钺便让黄蕴章选了几名手艺好的泥瓦匠进城来干活了。
不过秦钺也不会让佃农们白干,每天除了管他们三顿饭,还会给他们每人发十文钱工钱——能买大半斗米,所以佃农们都很乐意来城里干活。
因为还要去南城忙筹建百工坊的事,秦钺陪窦玉喝了一会茶,便站起身道:“良石兄,我下午还要带人去南城修房子,就不陪你喝茶了。你要是没什么事,只管在此喝茶,等兄弟过几天有空了再请良石兄喝酒。”
良石是窦玉的表字,良石也就是美玉的意思。
窦玉也站起身道:“寒兵兄弟不要客气,你有事尽管去忙。我下午约了一些朋友打球,也要早些回去,等过几天咱们再聚也不迟。”
秦钺道:“也好,过几天兄弟做东,好好请兄弟们痛饮一番。”
送走了窦玉,秦钺便带着兄弟们,骑马的骑马,坐车的坐车,直奔东南城曲池里而去。
在驶往南城的路上,秦威在马上对秦钺道:“三哥,如今咱们成立了百工坊,以后经常要运送物料,百工坊离北半城这么远,没辆马车是不行的,是不是还要再买一辆马车?”
秦钺道:“当然要买。这样吧,七郎,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做。你明天就去众乐坊柜上找红妹支些钱,然后去瓷器行找田七,让田七陪你去西市牲口市上买一匹驽马,再去车行再买一辆马车,交给百工坊使用。”
秦威道:“好的三哥,我知道了。”
马车的行进速度比步行可快多了,也就是不到三刻钟的时间,秦钺他们就赶到了曲池里。
曲池里是个很偏僻的里坊,坊中除了有几家达官贵人的私人园林,几乎没有任何住户,就算以前有,现在也基本上都搬走了。
进入宅院,卸了货后,秦钺先让黄蕴章和鲁师傅带着两名年轻工匠和几个来自乡下的泥瓦匠打扫出两间正房和一间厢房,正房做工匠们的临时宿舍,厢房做厨房,然后用木料和铺板搭了一个上下两层足以睡下二三十人的大通铺。
搭好床铺,秦钺又让大家从院子里搬来一些青砖,在厨房里垒砌了一排灶台,安上大铁锅后就开始烧火烘干,这样到晚上灶台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安排好这一切,见天色不早了,秦钺便准备带着兄弟们返回北城。
临行前,秦钺叫过黄蕴章:“黄叔叔,我这几天太忙了,有些事也照顾不上,只能麻烦您老多费些心了。”
黄蕴章憨厚地笑着:“三郎,你千万莫要这么说,如果不是遇到你和红姑娘,叔叔家里也过不上那么好的日子,为了你和红姑娘的事,叔叔辛苦些也是应该的。”
黄蕴章说的没错,他们父子三人跟着秦钺干活,每月都有一千几百钱的收入,早已过上了小康人家的好日子,这确实应该感谢秦钺和李红。
黄蕴章以前叫秦钺不是秦少郎君就是秦郎,现在已经改口叫秦钺三郎了,这都是秦钺和李红要求的,因为本来就是一家人,老是那么客气就显得生分了。
秦钺道:“黄叔叔,这两天还得麻烦你给工匠和乡亲们做饭。”
黄蕴章道:“这都是些小事情,有叔叔在,三郎你就不用操心了,抓紧去忙吧!”
秦钺又道:“黄叔叔,还有件事,你明天上午安排好修房子的事后,让韩三郎拉着你回一趟农庄,让孙文从咱们农庄上的庄丁家里找六七个少年人来咱们的百工坊做徒工。”
黄蕴章道:“三郎,如果你想招徒工,不用回农庄去找,叔叔在黄家村就能给你找来。”
秦钺道:“不用了,以后凡是咱们百工坊和窑厂需要徒工,一律用咱们自己农庄里的佃农子弟。”
秦钺这么做当然有他的想法,他这么做不但可以让农庄里的佃农形成凝聚力,还可以让他在佃农心目中变得更有威信,这更有利于农庄的未来发展。
秦钺接着道:“黄叔叔,你回到农庄后就和佃农们说,他们的子弟来咱们百工坊的徒工,不但有工钱,而且工钱比一般酒肆里的跑堂的还要多。”
黄蕴章道:“三郎,做徒工是为了学手艺,只要管饭就行了,就不必给工钱了。”
虽然黄虎和黄杏有工钱,但黄蕴章并不赞成秦钺给所有徒工都发工钱。
秦钺笑道:“黄叔叔,你也知道,咱们众乐坊和别人家的买卖可不一样,只要是来给咱们众乐坊做工的人,不论是大工匠还是学徒的,全都有工钱。”
黄蕴章想了想道:“这样也好,三郎,虽然叔叔没读过书,也说不出什么道理来,但我现在就认准一个理儿,那就是凡是三郎你做的事,总是有道理的。”
黄蕴章一直都很敬佩秦钺,也许在他心中,现在的秦钺就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
秦钺道:“黄叔叔,从咱们农庄里一下子找这么多人,不难找吧?”
黄蕴章道:“应该不难,现在乡下正是农闲时节,眼下又不用出民夫,闲人多的是,三郎你就放心吧,不给工钱都能找到人,何况还给工钱,我明天下午一准把人给你带来。”
第二天,秦钺通过赵诚找了一下窦玉,让窦玉帮忙找几名手艺精良的工匠。
窦玉的伯父是少府监府监,少府监的职责是掌管百工技巧——也就是管理整个大唐朝的手工制造业,并统帅东西两京百工作坊,负责为皇室制造玉器珍玩。
窦玉是少府监府监的外甥,自然认识很多少府监下级官员,找几名工匠并不是什么难事。
第三天上午,秦钺和秦威带着几名兄弟去东市上采购了一些锛、刨、斧、锯、凿子、刻刀、铁砧、锤子、火钳等木匠和铁匠使用的工具,以及搭床用的木料和铺板,还有锅碗瓢盆等炊事用具。
除了工具、木料、炊事用具,秦钺还让人买了一些米面、肉食、蔬菜等食物。
东西买好后,秦钺让兄弟们把东西装上林宽的马车,分两次运到了众乐坊门前。
因为林宽的一辆马车不够用,秦钺又派彭彪骑马去了一趟酒楼,让高旺也赶着马车来到了众乐坊,并派人去东市上把赵大福的阿爷车夫老赵也喊了来。
吃过午饭,窦玉带着四名工匠来到了众乐坊。
这四名工匠,有三名是窦玉通过朝廷开设的百工坊里的工匠介绍,从民间雇佣来的。
其中两人是二十几岁的年轻工匠,一个是玉匠,一个是铜匠。
还有一个是个三十几岁的叫陈忠的中年工匠,是个高大健壮的黑脸汉子,人看上去很忠厚老实。
据介绍陈忠来的那个朝廷百工坊工匠说,陈忠不但是个手艺精良的铁匠,家里几辈人都以打铁为业,石匠活和泥瓦匠活也非常精通,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个“一专多能”的多面手。
除了这三名工匠,还有一个五十多岁姓鲁的老工匠,是其中一名年轻工匠介绍来的。
鲁师傅年轻时也曾被朝廷征过民夫,不但是个干了半辈子木匠活的老木匠,还是个手艺精良的木雕匠,木雕技艺非常了得。
鲁师傅很健谈,据他自己说,他是木匠鼻祖鲁班的第多少多少代孙,家中世世代代都以做木匠为生。
秦钺对鲁师父的话只是一笑了之,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熟悉中国历史的他知道,鲁班其实并不姓鲁,鲁班的国姓是姬,氏族的姓氏是公输,本名叫公输般。只因公输般是春秋后期的鲁国人,后世之人才把公输般叫做鲁国的公输般,简称鲁般,叫来叫去就变成了鲁班。
秦钺估计,鲁师父大概是为了往脸上贴金才这么说的。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这话很可能是鲁师父祖上传下来的,鲁师父没读过多少书,并不知道鲁班的历史,所以就信以为真了。
这些都是小事,秦钺并不会过于较真儿。
秦钺对窦玉为他找的这几名工匠的印象都很好,鲁师傅是个手艺出众的老工匠,两名年轻的工匠和陈忠正是年富力强的好时候,都是他需要的得力人手。
尤其是陈忠,一看就是那种老实忠厚的人,不但话不多,而且还很爱干活,往车上装货物时始终很卖力气,不像鲁师父一直在一旁指挥,活没干多少,还嫌别人码放货物码放得不整齐。
尽管秦钺骨子里并不太喜欢鲁师傅这种喜欢指手划脚的人,但他也明白一个道理,像鲁师傅这种手艺精良又喜欢指挥别人干活爱挑毛病的老工匠,最适合做一个工头了,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管理好手下的工匠,为东家创造更大的利益。
如果让一个不爱说话的实诚人当工头,尽管他自己可能会比别人干活多,但肯定管理不好手下的工匠。
秦钺是个商人,他追求的是让手下的人人尽其才,尽可能创造出更大的利益,至于人的性格是不是他喜欢的类型,那都是次要的。
至于陈忠这样的多面手,秦钺也有打算,等明年春天东市上装修铺面的工地重新开工后,他就把陈忠调到工地上去协助秦威和彭彪装修房子,以后就让陈忠留在众乐坊总部做一名工程大匠,负责众乐坊今后的所有工程项目管理。
唐代的大匠,就相当去秦钺前世的总工程师。
秦钺将窦玉让进了众乐坊,两人一边喝茶一边闲聊了几句。
没多大工夫,黄蕴章和韩三郎也带着临时从农庄找来的几名会泥瓦匠手艺的佃农坐着马车从乡下赶来了。农庄里就有驽马和大车,现在黄蕴章他们进城很方便。
秦钺让黄蕴章他们带着泥瓦匠进城,主要是去东南城曲池里那处大院里修房子。
现在乡下正是农闲时间,农庄上的佃农们除了轮流充当庄丁去农庄干活,平时闲着也没什么事,秦钺便让黄蕴章选了几名手艺好的泥瓦匠进城来干活了。
不过秦钺也不会让佃农们白干,每天除了管他们三顿饭,还会给他们每人发十文钱工钱——能买大半斗米,所以佃农们都很乐意来城里干活。
因为还要去南城忙筹建百工坊的事,秦钺陪窦玉喝了一会茶,便站起身道:“良石兄,我下午还要带人去南城修房子,就不陪你喝茶了。你要是没什么事,只管在此喝茶,等兄弟过几天有空了再请良石兄喝酒。”
良石是窦玉的表字,良石也就是美玉的意思。
窦玉也站起身道:“寒兵兄弟不要客气,你有事尽管去忙。我下午约了一些朋友打球,也要早些回去,等过几天咱们再聚也不迟。”
秦钺道:“也好,过几天兄弟做东,好好请兄弟们痛饮一番。”
送走了窦玉,秦钺便带着兄弟们,骑马的骑马,坐车的坐车,直奔东南城曲池里而去。
在驶往南城的路上,秦威在马上对秦钺道:“三哥,如今咱们成立了百工坊,以后经常要运送物料,百工坊离北半城这么远,没辆马车是不行的,是不是还要再买一辆马车?”
秦钺道:“当然要买。这样吧,七郎,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做。你明天就去众乐坊柜上找红妹支些钱,然后去瓷器行找田七,让田七陪你去西市牲口市上买一匹驽马,再去车行再买一辆马车,交给百工坊使用。”
秦威道:“好的三哥,我知道了。”
马车的行进速度比步行可快多了,也就是不到三刻钟的时间,秦钺他们就赶到了曲池里。
曲池里是个很偏僻的里坊,坊中除了有几家达官贵人的私人园林,几乎没有任何住户,就算以前有,现在也基本上都搬走了。
进入宅院,卸了货后,秦钺先让黄蕴章和鲁师傅带着两名年轻工匠和几个来自乡下的泥瓦匠打扫出两间正房和一间厢房,正房做工匠们的临时宿舍,厢房做厨房,然后用木料和铺板搭了一个上下两层足以睡下二三十人的大通铺。
搭好床铺,秦钺又让大家从院子里搬来一些青砖,在厨房里垒砌了一排灶台,安上大铁锅后就开始烧火烘干,这样到晚上灶台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安排好这一切,见天色不早了,秦钺便准备带着兄弟们返回北城。
临行前,秦钺叫过黄蕴章:“黄叔叔,我这几天太忙了,有些事也照顾不上,只能麻烦您老多费些心了。”
黄蕴章憨厚地笑着:“三郎,你千万莫要这么说,如果不是遇到你和红姑娘,叔叔家里也过不上那么好的日子,为了你和红姑娘的事,叔叔辛苦些也是应该的。”
黄蕴章说的没错,他们父子三人跟着秦钺干活,每月都有一千几百钱的收入,早已过上了小康人家的好日子,这确实应该感谢秦钺和李红。
黄蕴章以前叫秦钺不是秦少郎君就是秦郎,现在已经改口叫秦钺三郎了,这都是秦钺和李红要求的,因为本来就是一家人,老是那么客气就显得生分了。
秦钺道:“黄叔叔,这两天还得麻烦你给工匠和乡亲们做饭。”
黄蕴章道:“这都是些小事情,有叔叔在,三郎你就不用操心了,抓紧去忙吧!”
秦钺又道:“黄叔叔,还有件事,你明天上午安排好修房子的事后,让韩三郎拉着你回一趟农庄,让孙文从咱们农庄上的庄丁家里找六七个少年人来咱们的百工坊做徒工。”
黄蕴章道:“三郎,如果你想招徒工,不用回农庄去找,叔叔在黄家村就能给你找来。”
秦钺道:“不用了,以后凡是咱们百工坊和窑厂需要徒工,一律用咱们自己农庄里的佃农子弟。”
秦钺这么做当然有他的想法,他这么做不但可以让农庄里的佃农形成凝聚力,还可以让他在佃农心目中变得更有威信,这更有利于农庄的未来发展。
秦钺接着道:“黄叔叔,你回到农庄后就和佃农们说,他们的子弟来咱们百工坊的徒工,不但有工钱,而且工钱比一般酒肆里的跑堂的还要多。”
黄蕴章道:“三郎,做徒工是为了学手艺,只要管饭就行了,就不必给工钱了。”
虽然黄虎和黄杏有工钱,但黄蕴章并不赞成秦钺给所有徒工都发工钱。
秦钺笑道:“黄叔叔,你也知道,咱们众乐坊和别人家的买卖可不一样,只要是来给咱们众乐坊做工的人,不论是大工匠还是学徒的,全都有工钱。”
黄蕴章想了想道:“这样也好,三郎,虽然叔叔没读过书,也说不出什么道理来,但我现在就认准一个理儿,那就是凡是三郎你做的事,总是有道理的。”
黄蕴章一直都很敬佩秦钺,也许在他心中,现在的秦钺就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
秦钺道:“黄叔叔,从咱们农庄里一下子找这么多人,不难找吧?”
黄蕴章道:“应该不难,现在乡下正是农闲时节,眼下又不用出民夫,闲人多的是,三郎你就放心吧,不给工钱都能找到人,何况还给工钱,我明天下午一准把人给你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