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国家宝藏(2)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在黑暗中最新章节!
陶龙跃与谢岚山赶到了鹤美术馆,没想到一位老熟人先他们一步已经到了。特别鹤在鸡群的一个背影,挺拔俊逸,不用看脸就认得出来。陶龙跃朝谢岚山侧了侧头,压低了声音问:“是你通知他来的?”
“还没。”谢岚山也望着那人,微微一笑,“心有灵犀,就这么默契。”
沈流飞身边站着的是鹤美术馆的执行馆长张闻礼,四十多岁的年纪,保养得当,儒雅瘦长。据说他也是画家,与沈流飞这种从小灌多了洋墨水的西洋画派不同,打小钻研国画,一直没有什么大成就。不过画技虽一般,钻营的水平倒不错,现在的张闻礼是这方画协的领导、那边美协的理事,既有行政职务,又有社会威望。
陶龙跃阐明来意,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可能是那姑娘报假案吧,不过在国宝开展前确认万无一失,也是很有必要的。”
“应该的,‘中华印象’的安保工作还要劳烦各位警官费心了。”张闻礼回应得当,态度也十分客气,“只不过,由于这幅《洛神赋图》尚未正式归还国家,仍属于李国昌老先生的私人藏品,这画目前由他亲自保管,还没有送进鹤美术馆。”
对于《洛神赋图》的真伪鉴定,张闻礼表示爱莫能助:“我也心急,想早日一睹国宝的风采。”
沈流飞接着张闻礼的话补充:“现被收藏于世界各地博物馆的《洛神赋图》共有九幅,李国昌手中的版本是第十幅,目前只在西方媒体上亮过相,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专业从事洛神赋与洛神赋图研究的教授认定是真迹,而一些国内学者与民间鉴藏家也亲赴美国,其中有一派意见认定既便不是真迹,也是最接近顾恺之真迹的摹本。”他停顿片刻,“不过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尚未对此发表意见,要等这幅画正式归国,才能派人鉴定。”
“所以说,一个小姑娘连画都没亲眼看过,不可能知道它是不是赝品。”通透明白的大道理,谁都明白,谢岚山看着沈流飞,提出自己的疑问:“不过这画既然是遗失的国宝,突然现世于国外,还令诸多学者相信它是真迹,总得有个令人信服的出生吧?”
“这就要听我们沈老师好好给大伙儿上课了。”张闻礼扭头,含笑看了沈流飞一眼,但沈流飞目不旁视,看得出来,他很尊敬沈流飞,甚至还有几分怵他。
谢岚山显出那份求知欲来,冲沈流飞笑了笑:“愿闻其详。”
沈流飞说:“这幅《洛神赋图》应该是小白楼佚散的书画,也就是北京古玩圈常说的东北货。”
陶龙跃问:“什么小白楼?”
“日伪时代,长春伪宫里有座白色小楼,专门收藏溥仪从故宫里带出的古董书画。”科普完毕,沈流飞继续说,“45年日本投降,溥仪撤出长春伪宫,遗留下大批国宝,被禁卫军们一抢而空。一个姓曾的禁卫军就盗走了不少名家书画,其中一幅就是现在李国昌手上的《洛神赋图》。曾家后人去了美国,发展一度不错,也是最近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濒临破产,这才把这画拿去了苏富比拍卖行,结果被李国昌以450万美元的价格拍了下来,只不过当时他没想到这画竟有可能是真迹,还当是又一件仿品——”
陶龙跃打断了沈流飞,大惊小怪:“假画都值450万美元?!”
沈流飞淡淡看他一眼:“仿品与赝品是两个概念,我想那个来报案的小姑娘多半也是搞混了,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的《洛神赋图》就是摹本,根据乾隆《石渠宝笈》的记录,是宋朝匿名画家所作。”
“她倒是没搞混,她说这画是她朋友画的……”
“怎么可能?”张闻礼听了都笑,“我不算是有天赋有才华的画家,沈老师却是,你们问问沈老师,他做不做得到?”
沈流飞摇头:“我做不到。”
陶队长想想,也觉得荒天下之大缪,决定还是闭嘴得好。
谢岚山比陶龙跃强了不少,对此提出合理怀疑:“假设李国昌的《洛神赋图》确实是顾恺之的真迹,既然两幅《洛神赋图》都是清朝皇宫藏品,为什么摹品被录入了史籍,从长春伪宫遗失的真迹却没有呢?难道说是乾隆真假不分,鉴赏力不行?”
“还真有这个可能。皇家藏画本来也就真伪杂陈,拿台北故宫的两卷《富春山居图》打比方,乾隆认为《子明卷》是真的,但后世的普遍观点是另一卷《无用师卷》才是真的。”沈流飞动了动嘴角,扯出一个极浅的笑来,“弘历爷成天应付后宫争斗,一时看画走了眼。”
沈流飞说话时,周围几个工作人员个个目不转睛,一脸憧憬。往来还有一些零散游客,也都驻下脚步,他的声音低沉又柔软,再加上学识丰富,听得人很是舒服。
堂堂重案队队长也不是个草包,陶龙跃自有一番鉴赏力:“不过同为十大传世名画,这《洛神赋图》的主题是爱情,不比《清明上河图》《富山春居图》,画的是祖国山河民俗风貌,格局到底是小了。”
“不小,看怎么想。”沈流飞看向谢岚山,“一辈子既长也短,有些人惦记远方,有些人东张西望,有些人不过是想找到那个人——不管活一日还是活一世,那个人,就是下雪时的南方。”
沈流飞的眼神与往日不同,温柔又伤慨,谢岚山浸润在这双眼睛里,一种奇怪的情绪在他心里发酵,很快使他感到窘迫。
为打破这种尴尬的氛围,谢岚山突然问:“那天在搏击酒吧,为什么李国昌听到你的名字,会露出这么惊讶的表情?”
沈流飞轻轻一扯嘴角,神色恢复如常:“这你要问他。”
陶龙跃与谢岚山赶到了鹤美术馆,没想到一位老熟人先他们一步已经到了。特别鹤在鸡群的一个背影,挺拔俊逸,不用看脸就认得出来。陶龙跃朝谢岚山侧了侧头,压低了声音问:“是你通知他来的?”
“还没。”谢岚山也望着那人,微微一笑,“心有灵犀,就这么默契。”
沈流飞身边站着的是鹤美术馆的执行馆长张闻礼,四十多岁的年纪,保养得当,儒雅瘦长。据说他也是画家,与沈流飞这种从小灌多了洋墨水的西洋画派不同,打小钻研国画,一直没有什么大成就。不过画技虽一般,钻营的水平倒不错,现在的张闻礼是这方画协的领导、那边美协的理事,既有行政职务,又有社会威望。
陶龙跃阐明来意,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可能是那姑娘报假案吧,不过在国宝开展前确认万无一失,也是很有必要的。”
“应该的,‘中华印象’的安保工作还要劳烦各位警官费心了。”张闻礼回应得当,态度也十分客气,“只不过,由于这幅《洛神赋图》尚未正式归还国家,仍属于李国昌老先生的私人藏品,这画目前由他亲自保管,还没有送进鹤美术馆。”
对于《洛神赋图》的真伪鉴定,张闻礼表示爱莫能助:“我也心急,想早日一睹国宝的风采。”
沈流飞接着张闻礼的话补充:“现被收藏于世界各地博物馆的《洛神赋图》共有九幅,李国昌手中的版本是第十幅,目前只在西方媒体上亮过相,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专业从事洛神赋与洛神赋图研究的教授认定是真迹,而一些国内学者与民间鉴藏家也亲赴美国,其中有一派意见认定既便不是真迹,也是最接近顾恺之真迹的摹本。”他停顿片刻,“不过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尚未对此发表意见,要等这幅画正式归国,才能派人鉴定。”
“所以说,一个小姑娘连画都没亲眼看过,不可能知道它是不是赝品。”通透明白的大道理,谁都明白,谢岚山看着沈流飞,提出自己的疑问:“不过这画既然是遗失的国宝,突然现世于国外,还令诸多学者相信它是真迹,总得有个令人信服的出生吧?”
“这就要听我们沈老师好好给大伙儿上课了。”张闻礼扭头,含笑看了沈流飞一眼,但沈流飞目不旁视,看得出来,他很尊敬沈流飞,甚至还有几分怵他。
谢岚山显出那份求知欲来,冲沈流飞笑了笑:“愿闻其详。”
沈流飞说:“这幅《洛神赋图》应该是小白楼佚散的书画,也就是北京古玩圈常说的东北货。”
陶龙跃问:“什么小白楼?”
“日伪时代,长春伪宫里有座白色小楼,专门收藏溥仪从故宫里带出的古董书画。”科普完毕,沈流飞继续说,“45年日本投降,溥仪撤出长春伪宫,遗留下大批国宝,被禁卫军们一抢而空。一个姓曾的禁卫军就盗走了不少名家书画,其中一幅就是现在李国昌手上的《洛神赋图》。曾家后人去了美国,发展一度不错,也是最近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濒临破产,这才把这画拿去了苏富比拍卖行,结果被李国昌以450万美元的价格拍了下来,只不过当时他没想到这画竟有可能是真迹,还当是又一件仿品——”
陶龙跃打断了沈流飞,大惊小怪:“假画都值450万美元?!”
沈流飞淡淡看他一眼:“仿品与赝品是两个概念,我想那个来报案的小姑娘多半也是搞混了,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的《洛神赋图》就是摹本,根据乾隆《石渠宝笈》的记录,是宋朝匿名画家所作。”
“她倒是没搞混,她说这画是她朋友画的……”
“怎么可能?”张闻礼听了都笑,“我不算是有天赋有才华的画家,沈老师却是,你们问问沈老师,他做不做得到?”
沈流飞摇头:“我做不到。”
陶队长想想,也觉得荒天下之大缪,决定还是闭嘴得好。
谢岚山比陶龙跃强了不少,对此提出合理怀疑:“假设李国昌的《洛神赋图》确实是顾恺之的真迹,既然两幅《洛神赋图》都是清朝皇宫藏品,为什么摹品被录入了史籍,从长春伪宫遗失的真迹却没有呢?难道说是乾隆真假不分,鉴赏力不行?”
“还真有这个可能。皇家藏画本来也就真伪杂陈,拿台北故宫的两卷《富春山居图》打比方,乾隆认为《子明卷》是真的,但后世的普遍观点是另一卷《无用师卷》才是真的。”沈流飞动了动嘴角,扯出一个极浅的笑来,“弘历爷成天应付后宫争斗,一时看画走了眼。”
沈流飞说话时,周围几个工作人员个个目不转睛,一脸憧憬。往来还有一些零散游客,也都驻下脚步,他的声音低沉又柔软,再加上学识丰富,听得人很是舒服。
堂堂重案队队长也不是个草包,陶龙跃自有一番鉴赏力:“不过同为十大传世名画,这《洛神赋图》的主题是爱情,不比《清明上河图》《富山春居图》,画的是祖国山河民俗风貌,格局到底是小了。”
“不小,看怎么想。”沈流飞看向谢岚山,“一辈子既长也短,有些人惦记远方,有些人东张西望,有些人不过是想找到那个人——不管活一日还是活一世,那个人,就是下雪时的南方。”
沈流飞的眼神与往日不同,温柔又伤慨,谢岚山浸润在这双眼睛里,一种奇怪的情绪在他心里发酵,很快使他感到窘迫。
为打破这种尴尬的氛围,谢岚山突然问:“那天在搏击酒吧,为什么李国昌听到你的名字,会露出这么惊讶的表情?”
沈流飞轻轻一扯嘴角,神色恢复如常:“这你要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