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千万孤魂喊冤,何处可见中正?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海娜小说网 www.hainazuche.com,最快更新乾坤轮转最新章节!
朱明京师的治安主要依靠东、南、西、北、中、五城兵马司,掌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管理市场、编审铺户、赈恤灾贫等,又以巡城御史、锦衣卫指挥监督五城兵马兵马时常行止。
基层则是徭役性质的巡铺,铺长、总甲、火夫遍布厢坊街巷。
成化六年正月初四,注定是极不平静的一夜,当一具具洁白的铁甲崛起于街面时、从屋顶跃下时、自河流飞渡时,京师为之一滞。
更夫退至更鼓院,应役火夫各回各家,巡夜的五城兵马司官兵就近遁入民宅,聚于廊下报团取暖,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宅内有窃窃私语,宅外有沙沙雪落。
一城缟素,与民无关。
寺院、道观、神庙门户洞开,沙沙雪落入内则成铁蹄隆隆、金戈铿锵,严重犯禁者、有违清规戒律者当场伏诛。
夜是如此宁静,最初的惊乱过后,梦乡分外淳甜。
北顶娘娘庙内设娘娘殿、东岳殿、玉皇殿等,供奉碧霞元君、泰山神、玉皇大帝。
所谓顶,是指北方多山,庙在山极,当庙建于平地时,取其尊崇,敬称为顶。
北顶娘娘庙即是泰山碧霞元君祠位于京师正北方的复刻,格局布局大致相同,缺的只是规模,神像则保持一致。
柴荣抱着张烨烨、程圣君穿过山门殿、天王殿,驻足于娘娘殿。
入殿台阶九级,单檐歇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覆顶,正脊两端鸱尾吞脊,左右飞鱼、海马呈对称状。
殿内正中匾额书有“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乃宋真宗赵恒封禅泰山时敕封。
不同于其他寺庙神像的庄重肃穆,北顶娘娘庙的碧霞元君隐约带笑,多出几分秀美,更似人,而非神,金冠黄袍,慈祥怡静,端坐抱婴,至于怀里的婴儿,依稀仿佛好像就是张烨烨。
“那个阿姨……也不是太坏。”张烨烨立场摇摆不定。
“你已经长大了。”柴荣把熊孩子扔在地上。
“哼哼!重女轻男!”张烨烨蹲在地上,两手托腮,看着烛光下的神像啧啧自夸,“真的……真的……很可爱!”
白泽感慨万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碧霞元君这一手可谓神来之笔。”
程圣君皱眉道:“始于朱元璋黜落神灵时?”
白泽点了点头:“差不多,朱元璋不待见山川神灵,地方官员、百姓慢慢把视线聚焦在碧霞元君身上,碧霞祠香火越来越旺,已和天贶殿不相伯仲,主弱臣强,总有一天会取而代之。”
“依照烨
烨模样铸送子神像,这份心思,无人能敌。”程圣君笑道,“去玉皇殿看看,里面更精彩。”
“谋算还是预见?”柴荣边走边问。
“两者都有,立送子像是谋算,今日演既成事实则是预见,这一抱可圆碧霞元君心中妄念。”白泽说。
“没有恶意?”柴荣又问。
“肯定有,若无阴甲,烨烨免不了要去碧霞祠住上些时日。”白泽苦笑,“终究得靠实力说话。”
“那个阿姨是好人!”张烨烨看着玉皇殿正中的神像手舞足蹈,神像与熊孩子本人至少有七分相似。
程伟、真武大帝游走于淮河入海口周边。
淮河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
公元1128年,冬,赵宋东京留守杜充闻有金师将至,决黄河淹清河以沮寇,黄河从此改道,经泗水夺淮,入黄海。直至公元1855年,那时,兰考铜瓦厢黄河段决口,黄河下游再次大规模改道,重又注入渤海。
“帝君没想过赵宋君臣有胆决河、无胆迎敌吧?”东岳大帝问。
“他们并不孤单,后世有人效仿。”程伟想起五百年之后的花园口决堤。
某位中正先生以国难为由,挖开郑州黄河段阻止日寇进逼武汉,四个月之后,武汉还是失陷,而经久不绝的创伤却由老百姓承担。九十万人遇难,豫、皖、苏三地生灵涂炭,恶果持续五年之久,仅豫一地,饥荒死亡人数就超过三百万。
“泛区居民因事前毫无闻知,猝不及备,堤防骤溃,洪流踵至。财物田庐,悉付流水。当时澎湃动地,呼号震天,其悲骇惨痛之状,实有未忍溯想。间有攀树登屋,浮木乘舟,以侥幸不死,因而仅保余生,大都缺衣乏食,魂荡魄惊。其辗转外徙者,又以饥馁煎迫,疾病侵夺,往往横尸道路,填委沟壑,为数不知几几。幸而勉能逃出,得达彼岸,亦皆九死一生,艰苦备历,不为溺鬼,尽成流民。因之卖儿鬻女,率缠号哭,难舍难分,更是司空见惯。而人市之价日跌,求售之数愈伙,于是寂寥泛区,荒凉惨苦,几疑非复人寰矣!”
某位大洋彼岸的记者,这样描述那个年代:“到处都有因寒冷、饥饿倒下的灾民,最触目惊心的是,父母煮食亲子。还有的家庭,把所有家当卖完,换得最后一顿饱饭吃,举家赴死。”
某岛寇投降前夕,在中原大地做垂死挣扎,豫西农民顺势揭竿而起,对象却不是曾发放赈灾物资的岛寇,而是围剿败退的中正军,五万中正军缴械、坑埋者无数。
千万孤魂喊冤,何处可见中正?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东京留守杜充在河南滑县附近人为决开黄河大堤,黄河就此改道,形成洪泽湖,从过去的北入渤海,改为南下黄海。金虏步伐却未因此停止,中原依旧沉沦。两淮生灵涂炭,三十万人直接遇难,后期流离、疫情等次生灾害造成的遇难者高达百万,还有近千万人无家可归。
杜充字“公美”,后降金虏,累迁至行台右丞相。
百万野鬼喊冤,何处可见公美?
中正公美,中正公,独美。
“黄河夺淮入海之后,北方封禁似乎也有所松动。”真武大帝说。
“没有太大的关系,所谓封禁更像是一种证明,旁观者的证明,黄河是历史的亲历者,过去和现在一一对应,跟大中祥符元年、两世太上老君泰山对视、有异曲同工之妙。”程伟幽幽一叹,“若是无关苍生祸福,黄河改道黄海反而利大于弊。”
“长江藏剑没有折中方案?”真武大帝问。
“就算现在把剑拿回来,还是有两百年的记忆断层,无济于事。”程伟把后世得自碧霞元君的江源剑递给真武大帝,“试试,看看有没有效果。”
“碧霞元君若为男儿身,你我都得甘拜下风。”真武大帝双手握剑,闭目观心,许久之后,摇了摇头,“没什么感觉。”
“碧霞元君若为男儿身,不会得知江源剑的下落,在后土娘娘眼里,女子比男人可靠。”程伟苦笑。
“现在回转崖山之战时,重新藏剑不可行?”真武大帝又问。
“时光可畏,岁月太长。往返于古今,从来没准时过。唯独天禧四年赵恒以二十万禁军齐呼,卡得刚刚好。”程伟想了想又道,“亿亿万分之一的重合机会,等于绝无可能。返回同一时间段,不一定是好事,很可能会和另外一个自己相遇。”
“等赵恒后人效仿,再行天禧四年之举?”真武大帝恍然大悟。
“哪来的后人?但愿传承不断,如若不能,只有多试几次,碰碰运气,最少也要等个三四年。”程伟自嘲道,“我会慢慢变老,时间太久,等不起。”
“五百年一纪,五百年一回眸,五百年一开花,五百年一结果,五百年一圣人出。自真宗赵恒封禅泰山算起,已经过去四百六十二年了,人间尚未大定,乱象就已丛生,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真武大帝叹道。
“帝君若赴轮回,如何度过一生?”程伟涉水前行,止步于黄河入海口正中,躬身紧握一河沉重,龙吟冲天而起,悲怆,孤独,无奈。
“这么快就轮到我了?”真武大帝目瞪口呆。
朱明京师的治安主要依靠东、南、西、北、中、五城兵马司,掌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管理市场、编审铺户、赈恤灾贫等,又以巡城御史、锦衣卫指挥监督五城兵马兵马时常行止。
基层则是徭役性质的巡铺,铺长、总甲、火夫遍布厢坊街巷。
成化六年正月初四,注定是极不平静的一夜,当一具具洁白的铁甲崛起于街面时、从屋顶跃下时、自河流飞渡时,京师为之一滞。
更夫退至更鼓院,应役火夫各回各家,巡夜的五城兵马司官兵就近遁入民宅,聚于廊下报团取暖,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宅内有窃窃私语,宅外有沙沙雪落。
一城缟素,与民无关。
寺院、道观、神庙门户洞开,沙沙雪落入内则成铁蹄隆隆、金戈铿锵,严重犯禁者、有违清规戒律者当场伏诛。
夜是如此宁静,最初的惊乱过后,梦乡分外淳甜。
北顶娘娘庙内设娘娘殿、东岳殿、玉皇殿等,供奉碧霞元君、泰山神、玉皇大帝。
所谓顶,是指北方多山,庙在山极,当庙建于平地时,取其尊崇,敬称为顶。
北顶娘娘庙即是泰山碧霞元君祠位于京师正北方的复刻,格局布局大致相同,缺的只是规模,神像则保持一致。
柴荣抱着张烨烨、程圣君穿过山门殿、天王殿,驻足于娘娘殿。
入殿台阶九级,单檐歇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覆顶,正脊两端鸱尾吞脊,左右飞鱼、海马呈对称状。
殿内正中匾额书有“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乃宋真宗赵恒封禅泰山时敕封。
不同于其他寺庙神像的庄重肃穆,北顶娘娘庙的碧霞元君隐约带笑,多出几分秀美,更似人,而非神,金冠黄袍,慈祥怡静,端坐抱婴,至于怀里的婴儿,依稀仿佛好像就是张烨烨。
“那个阿姨……也不是太坏。”张烨烨立场摇摆不定。
“你已经长大了。”柴荣把熊孩子扔在地上。
“哼哼!重女轻男!”张烨烨蹲在地上,两手托腮,看着烛光下的神像啧啧自夸,“真的……真的……很可爱!”
白泽感慨万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碧霞元君这一手可谓神来之笔。”
程圣君皱眉道:“始于朱元璋黜落神灵时?”
白泽点了点头:“差不多,朱元璋不待见山川神灵,地方官员、百姓慢慢把视线聚焦在碧霞元君身上,碧霞祠香火越来越旺,已和天贶殿不相伯仲,主弱臣强,总有一天会取而代之。”
“依照烨
烨模样铸送子神像,这份心思,无人能敌。”程圣君笑道,“去玉皇殿看看,里面更精彩。”
“谋算还是预见?”柴荣边走边问。
“两者都有,立送子像是谋算,今日演既成事实则是预见,这一抱可圆碧霞元君心中妄念。”白泽说。
“没有恶意?”柴荣又问。
“肯定有,若无阴甲,烨烨免不了要去碧霞祠住上些时日。”白泽苦笑,“终究得靠实力说话。”
“那个阿姨是好人!”张烨烨看着玉皇殿正中的神像手舞足蹈,神像与熊孩子本人至少有七分相似。
程伟、真武大帝游走于淮河入海口周边。
淮河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
公元1128年,冬,赵宋东京留守杜充闻有金师将至,决黄河淹清河以沮寇,黄河从此改道,经泗水夺淮,入黄海。直至公元1855年,那时,兰考铜瓦厢黄河段决口,黄河下游再次大规模改道,重又注入渤海。
“帝君没想过赵宋君臣有胆决河、无胆迎敌吧?”东岳大帝问。
“他们并不孤单,后世有人效仿。”程伟想起五百年之后的花园口决堤。
某位中正先生以国难为由,挖开郑州黄河段阻止日寇进逼武汉,四个月之后,武汉还是失陷,而经久不绝的创伤却由老百姓承担。九十万人遇难,豫、皖、苏三地生灵涂炭,恶果持续五年之久,仅豫一地,饥荒死亡人数就超过三百万。
“泛区居民因事前毫无闻知,猝不及备,堤防骤溃,洪流踵至。财物田庐,悉付流水。当时澎湃动地,呼号震天,其悲骇惨痛之状,实有未忍溯想。间有攀树登屋,浮木乘舟,以侥幸不死,因而仅保余生,大都缺衣乏食,魂荡魄惊。其辗转外徙者,又以饥馁煎迫,疾病侵夺,往往横尸道路,填委沟壑,为数不知几几。幸而勉能逃出,得达彼岸,亦皆九死一生,艰苦备历,不为溺鬼,尽成流民。因之卖儿鬻女,率缠号哭,难舍难分,更是司空见惯。而人市之价日跌,求售之数愈伙,于是寂寥泛区,荒凉惨苦,几疑非复人寰矣!”
某位大洋彼岸的记者,这样描述那个年代:“到处都有因寒冷、饥饿倒下的灾民,最触目惊心的是,父母煮食亲子。还有的家庭,把所有家当卖完,换得最后一顿饱饭吃,举家赴死。”
某岛寇投降前夕,在中原大地做垂死挣扎,豫西农民顺势揭竿而起,对象却不是曾发放赈灾物资的岛寇,而是围剿败退的中正军,五万中正军缴械、坑埋者无数。
千万孤魂喊冤,何处可见中正?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东京留守杜充在河南滑县附近人为决开黄河大堤,黄河就此改道,形成洪泽湖,从过去的北入渤海,改为南下黄海。金虏步伐却未因此停止,中原依旧沉沦。两淮生灵涂炭,三十万人直接遇难,后期流离、疫情等次生灾害造成的遇难者高达百万,还有近千万人无家可归。
杜充字“公美”,后降金虏,累迁至行台右丞相。
百万野鬼喊冤,何处可见公美?
中正公美,中正公,独美。
“黄河夺淮入海之后,北方封禁似乎也有所松动。”真武大帝说。
“没有太大的关系,所谓封禁更像是一种证明,旁观者的证明,黄河是历史的亲历者,过去和现在一一对应,跟大中祥符元年、两世太上老君泰山对视、有异曲同工之妙。”程伟幽幽一叹,“若是无关苍生祸福,黄河改道黄海反而利大于弊。”
“长江藏剑没有折中方案?”真武大帝问。
“就算现在把剑拿回来,还是有两百年的记忆断层,无济于事。”程伟把后世得自碧霞元君的江源剑递给真武大帝,“试试,看看有没有效果。”
“碧霞元君若为男儿身,你我都得甘拜下风。”真武大帝双手握剑,闭目观心,许久之后,摇了摇头,“没什么感觉。”
“碧霞元君若为男儿身,不会得知江源剑的下落,在后土娘娘眼里,女子比男人可靠。”程伟苦笑。
“现在回转崖山之战时,重新藏剑不可行?”真武大帝又问。
“时光可畏,岁月太长。往返于古今,从来没准时过。唯独天禧四年赵恒以二十万禁军齐呼,卡得刚刚好。”程伟想了想又道,“亿亿万分之一的重合机会,等于绝无可能。返回同一时间段,不一定是好事,很可能会和另外一个自己相遇。”
“等赵恒后人效仿,再行天禧四年之举?”真武大帝恍然大悟。
“哪来的后人?但愿传承不断,如若不能,只有多试几次,碰碰运气,最少也要等个三四年。”程伟自嘲道,“我会慢慢变老,时间太久,等不起。”
“五百年一纪,五百年一回眸,五百年一开花,五百年一结果,五百年一圣人出。自真宗赵恒封禅泰山算起,已经过去四百六十二年了,人间尚未大定,乱象就已丛生,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真武大帝叹道。
“帝君若赴轮回,如何度过一生?”程伟涉水前行,止步于黄河入海口正中,躬身紧握一河沉重,龙吟冲天而起,悲怆,孤独,无奈。
“这么快就轮到我了?”真武大帝目瞪口呆。